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档案处理方式

档案处理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档案处理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档案处理方式

篇1

城市的发展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符合城市发展的具体特征,要想让一个城市能够健康发展就要对该城市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城市房屋档案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关领域都对该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目前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人们对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2.责任主体比较混乱且保存周期不统一。3.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的难度较大,并且管理手段比较落后。4.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不够精通,导致整理出来的资料无法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建筑的未来发展,对此要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就对改善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的措施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改善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城建档案法制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档案接收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在严重缺少经济制约的条件下,需要对法律法规以及相应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从制度上加强对城市建筑档案的管理力度,确保档案的整体水平与质量。近些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等,根据这些规律法规再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就能实现对城市房屋建设的有效管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应该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利用这种高科技的手段能将管理的事物变得更加简单,以往人工需要很长时间做完的工作计算机只需要几分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城市房屋建筑档案中就能建立起数字化档案,对城市档案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档案归档的质量

在新形势条件下,城建档案工作者也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只是等待建设单位主动移交档案,这样不仅档案工作的效率不高同时也影响整个的工程建设,因此作为城建档案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思想上以及行为上都认真仔细,做到多动脑、多动手、爱岗敬业、勤奋刻苦,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加上与相关建设单位的进一步沟通,才能真正掌握档案资料收集与管理的具体情况,同时建设单位在签订责任书的时候,要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还要有固定的业务人员根据项目信息到施工现场去检查并指导,让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管理的分析与研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对房屋建筑档案的管理与研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只有做到精心细致的研究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项目工程文件的归档是以建设单位为主,要施工与监管相互分工才能实现全部文件的归档工作,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合同的关系,因此工程档案的管理不能依靠行政的方式,而是应该通过法律、合同以及相应计划保证施工文件准确、及时的归档。还要多重视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资料的作用,这也是档案工作最根本的宗旨,这需要城建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对信息资料的利用,采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开展更加优质的服务,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来促进我国城市房屋建筑档案的迅速发展,并发挥出信息资源的效益与作用。

3.提高业务管理与技能水平

篇2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

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是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的一项措施,对动物防疫、畜牧生产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便于农村畜牧站防疫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动物和家畜家禽的防疫情况,针对病情进行相关的卫生防疫,确保疫情不传播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明确家畜家禽下次免疫的时间;能够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家畜家禽疫情进行及时检查、及时核实,及时发现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为预防家畜家禽疫情提供参考;能够查清动物疫病根源,为家畜家禽等动物疫病传播防控提供相关依据;能够使畜牧防疫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家畜家禽养殖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在贫困地区发展家畜家禽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能够进一步核定家畜家禽防疫数量和质量,这对于在一线的广大农村防疫员工作敬业情况也能进行及时了解和考核。

建立健全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促进农村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农村动物防疫员就要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把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做好认真的如实记录。对于动物疫情的记录不但要包括养殖企业(场、户)的基本情况,还要有家畜家禽的种类,家畜家禽的存栏数,家畜家禽的疫苗种类以及免疫时间等详细且准确的基本情况。

1制订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县级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我们针对我县动物防疫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大量地征集县、乡、村各级动物防疫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评估,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在县畜牧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我们要求下边各畜牧站对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情况建立专门的防疫管理档案,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年底防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2落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专项经费

对于县级防疫部门来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的项目较多,所涉及到的防疫内容也相对繁杂,这就需要动物防疫员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必备的相关动物防疫知识。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的建立,从通榆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是由村级卫生疫员具体实施,因此要做好这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工作,就必须落实他们的劳动时间,落实给家畜家禽等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的具体时间和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管理档案。同时应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终统一预算来进行管理,县畜牧防疫部门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经费开支,必要时可以向上争取项目经费。如果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经费能够纳入县级财政支付,那么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就会得到相应解决,这就能充分调动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把防疫工作干好。

3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聘用

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养殖畜牧业的现状,做好本辖区内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要求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相关知识、免疫程序、法律法规,能按按照规定认真开展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以保证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及时正常开展以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此,可以考虑以原有的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为主要对象,按本村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3年或5年对于重要岗位要重新进行聘用,同时解聘那些与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工作要求不适应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必要时可以考虑面全向社会直接招聘有意从事农村畜牧防疫事业,而且年轻有一定专业知识或相关专长的乡土人才加入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队伍,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4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为了统一农村防疫员的思想,明确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具体要求,使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方案能够顺利地实施,就必须对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此,县畜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相关人员及乡镇站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同时还要举办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的培训班,要求参加人员达到90%以上。就动物免疫程序及如何建立动物免疫档案等一系列问题做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免疫程序,不断建立和完整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以便于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

5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建立县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档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于村级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员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督促检查,对于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逐步完善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的档案,把家畜家禽等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下去,为当地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在县级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如果平时能够有效地对动物防疫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在重大突发动物疫情时能够提供第一手材料,帮助分析疫情,从而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或者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与漫延,推进动物防疫与家畜家禽等防疫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1.1 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难以满足街道办事处的需求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尤其针对档案管理这一项关键工作,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者必须从理念层面进行思维的转变,重视档案管理模式的更新。可是由于目前很多街道办事处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不高,年龄较大,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思维被传统模式束缚,很难在真正意义上领悟到先进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刻影响,因此直接导致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内部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很多管理者选择将这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工作领域中,完全忽略了实时革新给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优势。如今很多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室以及内部的设施设备尚未达到相关要求,使用的极其年代久远,客观上不能满足街道办事处整体机构对于信息的需求。另外,很多街道办事处没有实现信息数字化,仍然将许多重要的纸质文件资料安放在杂货间中,这样杂乱且没有规律的储存模式很容易造成重要资料的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妥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街道办事处没有完善的档案储存箱或者是?n案装具,这样不科学的安排给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潜在隐患。

1.2 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且流动性高

由于街道办事处所要接触管理的事物相当杂乱且繁琐,大多数工作项目也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因此很多时候办事处会出现工作量太大,员工数量不够的现象。为了临时解决这些问题,街道办事处管理者往往选择招聘一些兼职人员来填补空缺。再加上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高,直接导致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提升,高频率的人员变动直接影响其他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扰乱档案管理专业团队的建设工作,从而导致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解决,那么长久下去就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差,专业技能跟不上办事处的运转速度,进而导致整个办事处的工作效率下降。

1.3 街道办事处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全面

目前,很多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全面。就现在的工作模式来说,街道办事处都是采用各个部门负责整理自己部门的材料,相互之间并不进行实时交流与沟通,因而会存在很多重复整理的文件。并且,当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所索要相关文件时,本部门的人因害怕重要文件泄密,往往选择放弃文件信息的共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街道办事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尚未改变,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过去,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高,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深刻意识到档案科学有效管理的现实意义,只是单纯地进行传统的机械化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2 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相关问题的合理应对方式

2.1 加强街道办事处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提高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首要条件就是得到相关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街道办事处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越高的领导重视度最终获取的工作成果就越多,反之相反。可是,因为街道办事处所要处理的事务太过繁琐,大多数管理者都难以投入过多的精力与心思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以这就需要依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沉静下来,通过整体团队的积极努力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按照要求实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安排,包括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可以放过任何细节。在基层员工与上级领导的充分沟通和交流下,让上级领导可以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街道办事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只有管理者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才有可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2.2 提高资金投入量,引入先进的设施设备

提高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所需的基本条件就是优化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街道办事处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在加强领导者对其重视度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上级领导对档案管理相关设备的资金投入,优化老旧的档案管理设备,在能够保证街道办事处其他相关工作顺利尽心的基础下,针对档案管理合理配置一定的急救设施如防火、防湿等。唯有妥善提高这些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水平,才能全面改善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环境,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逐步向科学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迈进。

2.3 采用专业性强的档案管理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篇4

【关键词】

国有企业;重组;档案管理

国企重组是指由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进行显著改变的计划实施行为。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出售或终止,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大幅调整,以及对企业经营场所的改进或迁移。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在企业重组背景下的现行管理方式,并提出了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创新。

1 档案管理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作用

档案管理也称档案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针对企业中的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从其基本性质和作用分析,属于一项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档案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主要是对档案的研究、整理和编制,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社会的使用需求,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引起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2 国企重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有企业陈旧的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逐渐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实现了分离、重组和改制,而企业的档案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动。在国企重组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内部统一管理

内部统一管理可以说是国有企业重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管理方式,可以细分为统一式管理和分级式管理。统一式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对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重组,统一管理企业重组中的所有档案信息。其优势在于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企业档案信息利用中心,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档案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分级式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重组完成后,集合自身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对档案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其优点在于工作量相对较小,各级管理部门共同协作,管理效率高。分级式管理适用于两种情况,其一,国企重组后,企业的性质为多法人单位的集团公司,每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可以对自身的档案进行管理;其二,企业重组后,形成单一的法人,但是由于规模较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层级较多,为了便于档案信息的利用,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

2.2 国资集中管理

该管理方式是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形态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对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下设的企业档案管理中心,对重组后的国企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档案管理中心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直接领导。

2.3 国家档案馆接收管理

国家档案馆接收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破产重组的国企而言,可以确保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避免档案信息的遗失,其意义和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

2.4 行业集约化管理

行业集约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集中管理平台,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行业集团,可以通过对行业的区分,实现分别管理,以保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该管理方式并不常用,主要是为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或者条件成本过高的重组企业,提供一条有效的档案管理途径。

2.5 市场化寄存管理

市场化寄存管理的主体,是相应的档案寄存中心。国家综合档案馆专门针对重组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了档案寄存管理服务业务,通过收取相应的档案管理费用,为各类国有企业提供档案寄存服务,以确保企业档案的完整性,避免重组过程中档案的遗失和混乱。

3 对档案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重组国企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自动化管理水平低下、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素质较差、档案存在残缺现象等,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3.1 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企重组的背景下,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就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档案管理而言,要加强对于档案存储库房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例如,可以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并通过相应的处理软件和网络,实现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切实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确保档案信息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2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重组后的国企而言,必须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3.3 切实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实体档案进行保存和维护,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切实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当前国企重组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容易引人注意,也不容易取得明显成绩。单位的领导就认为档案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出现那种要用时想到、不用时不要、考核检查时才突击整理的现象,档案意识淡薄,认识不够,自我宣传不够,归档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等,导致了人事档案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难以高质量地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

1.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管理中,大多数医院一般都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则较少,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考核措施。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甚至漏洞百出。

1.3档案内容完整程度不够

内容完整是一份人事档案基本的要求。近年来,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档案填写及收集过程中的漏洞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表现在缺乏必要的反映个人基础信息的表格,缺乏反映个人工作能力和实绩的动态信息资料,一些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变动等连续性信息出现断档等。

1.4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档案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人事档案专业人员在业务水平、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表现为专业出身的人员少、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低、年龄大、现代科学知识贫乏,及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1.5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困难

因档案意识不强,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档案材料形成部门不能及时将形成的档案材料交与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对材料的整理与收集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档案管理培训,缺乏主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意识,缺少为医院提供系统性材料与决策依据的意识。

2.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采取多种措施宣传人事档案相关的知识,增强员工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了解和支持。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医院的人事政策调整、人才选拔、工资晋级、职务晋升等项工作,以优质的服务获得职工的认知,促使更多的人员了解人事档案。让广大职工要树立“人事档案关系到每一名职工,人事档案是自我形象”的意识,为提高人事档案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抓队伍建设,提高管档人员素质

档案人员的素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档案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要安心本职,发扬档案人员长期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医院应挑选政治素质好、品行佳、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的队伍中来,并对他们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包括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培训,以提高档案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3积极探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大效能,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职称聘用、选人用人方面提供决策服务。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积极推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法制化建设,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人事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后,积极推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繁重、琐碎的管理方式,把管理人员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利华,浅论如何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选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8.

篇6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黑法复字(91)第1号《关于金德辉诉佳木斯市永恒典当商行房屋典当案件的请示报告》收悉。

经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我们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以“当票”的形式签订的协议,从其内容看,它不同于民间的一般房屋典当,不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实质上是以房屋作抵押向典当商行借款的合同,故定为抵押借款合同纠纷为宜。对典当商行先扣除利息的作法,不应支持。具体处理时,可参照我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根据本案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解决。

篇7

未就业往届生

毕业后,继续考研,没有找工作的考生,首先要确定你的档案在哪里?通常是保留在你的本科院校,或者是在你的户口所在地。确定你的档案在哪里之后,通常是自己本人去办理,如果路途遥远,也可以申请代办,这个时候,看档案管理处能否统一代办。把档案调出之后,首先要请求档案管理部门帮忙邮寄,因为有的学校不接收以个人名义邮寄的档案,可能会被打回来。如果遇到档案管理部门不帮忙邮寄,自己一定要事先打电话到拟录取院校和老师沟通,说明情况,确保以自己的名义邮寄不会被退回来。

篇8

全球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把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应用、开发ERP信息化系统,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钢铁企业发展方向,必走之路。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原意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本文将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为例,重点介绍一下ERP中的PM功能在钢铁冶金行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M意为工厂维护,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是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全力推进PM系统,加强设备系统基础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荷,制定设备的阶段性、周期性和防备性的维护计划,并对突发故障产生响应,提供故障诊断支持;记录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方便对设备进行最优化管理与维护,保证在线设备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的有力手段。

首先是检查。检查的主要方式就是点检,而检查的主体就是点检中心点检站的点检员。点检的基本流程如下:(1)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根据点检标准、点检路线自动生成点检计划。

(2)点检站点检员定期将点检计划下载到点检仪,并由系统自动提示点检所需的点检工具清单。(3)点检站点检员持点检工具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4)点检站点检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对点检员到位情况及漏检率进行统计,以便对点检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同时系统还自动生成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和点检履历。(5)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当点检员根据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判断需要对点检标准进行维护时,进入PM三级系统数据维护管理流程对点检标准进行调整。(6)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则由系统将异常信息以自动方式上传到四级系统,如无异常信息,则转入步骤8。(7)上传到四级系统的异常信息直接进入点检异常信息处理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创建维修定单),确认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后修改点检异常通知并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信息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更新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简单处理、监护运行、日修、定修、大修、抢修、公司立项、非隐患), 由点检站点检员在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中将处理完毕的异常信息进行手工关闭。(8)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点检结果中是否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如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则转入步骤9,否则结束流程。(9)由系统自动生成给油脂任务单,进入给油脂管理流程。

其次是预防维护。预防维护主要包括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器保护试验、防雷接地、特种设备检验鉴定的操作等。此处以防雷接地系统周期性试验计划管理流程为例:

(1)点检站点检员查看系统检验通知并向设备科报检测点。(2)设备科电气设备管理员汇总上报检测点到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3)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审核二级单位上报的统计表。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2,二级单位重新上报检测点;如通过则进入步骤4。(4)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根据防雷接地测试计划创建试验定单并排程。(5)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审批试验订单和排程,如果不通过则返回步骤4重新排程,如通过则进入步骤6。(6)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起草技术协议。(7)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和主管部长审核技术协议,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6重新修定。

第三,就是修理。修理的过程涉及到了点检员和维修员之间的接合,简单步骤如下:

(1)由点检站站长查看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上传的点检异常通知及系统外的点检异常通知。

(2)由点检站站长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3)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需要到现场去进行分析,如需要现场分析则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5。

(4)由点检站站长指派点检员到现场去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意见反馈给站长。

(5)由点检站站长根据对异常信息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事故抢修,如需要抢修,则进入事故抢修管理流程,否则转入步骤6。

(6)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为隐患故障,如果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7,如不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14。

(7)由点检站站长判断是否需要派工进行处理,如需要派工则转到步骤8,否则到步骤13。

(8)由四级系统根据隐患情况创建隐患缺陷及事故故障通知。

(9)由点检站站长确定隐患处理的方式,如果确定为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则转入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审批流程;如果为大修项目,则转入大修计划管理流程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如为日修处理则转到步骤11。

(10)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公司专项工程立项的项目是否审批通过,如通过则进入公司专项立项计划管理流程及公司专项立项执行管理流程,如审批没通过则返回步骤9,重新确认隐患故障的处理方式。

(11)点检站站长判断需要日修的隐患是否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如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进入定修计划管理流程,如不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转入步骤12。

(12)由点检站站长在系统中确认需日修处理的隐患的处理方式,并释放通知,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

(13)点检站站长判定为不需要发生费用的检修则由站长指派人员到现场简单处理或监护运行。

(14)由点检站站长将判定为需要抢修、大修、定修、公司专项工程立项、日修、监护运行、简单处理和不是隐患故障的异常信息在四级系统中进行处理方式的确认,并修改点检异常通知,最终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点检员在异常信息处理完毕后将异常信息进行关闭。

PM不仅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而且涵盖了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的范畴。点检员在编制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等的同时,也要担当起及时申报备品备件以及对已有设备档案、文档及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

PM的应用,建立了多层次的设备安全运行体系,规范了设备基础管理,增强了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手段,将点检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控制事故,降低维修费用。

在势不可挡的信息化热流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开发ERP,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破制约企业发展和管理落后的瓶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时期,将飞速步人信息化时代的轨道,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钢铁企业必走之路。

篇9

1 引言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属于智能用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按照应用环境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专变采集终端以及集中抄表终端两类。但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构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础性产品,所以种类繁多的终端产品被研发出来,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运行则更加稳定,但也存在很多故障与弊端:由于在用户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维护程序,使得使用现场十分复杂,为解决此类问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计人员应重视运行设计,强化其功能,尽量减少用电复杂性,并将用户的维护难度尽可能的降低。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主要依据现场需求、应用环境等设计出合适的模式,以满足现场各项用电数据的采集要求,并对运行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以便及时处理故障及提供维护保障。

目前我国关于智能电表所采取的各项规范主要包括:及时计量电能,该类智能电表将在各个时段按照不同费率模式对电能进行统计,根据做功或无功的状况分别计量电能,同时统计好电能、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等各项数据,这些工作都有利于更好的规划电能。智能电表属于智能电网系统的基础设施,是一种智能终端产品,主要被安装在用户位置,主要作用包括:双向通讯、统计数据、运城付费、窃电监控、停电检测、进行远程维护及管理等。智能电表的连续通讯功能主要是为了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确保通信双向性的基础上,能实时监测需求侧的电力系统,以便能及时解决用户的用电问题。因此在设计智能电表前要详细研究其设计规范,及在技术上的标准和要求。

2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常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式

2.1 采集故障和处理方式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内包含采集器、集中器和计量表。其主要故障有这些设备本身的故障,在运输过程中或其它原因造成设备各种模块松动或损坏,计量表计的故障烧毁等现象,出现这些故障时应更换设备更换模块或将松动的模块重新拔插,计量设备烧毁应通知客户进行赔表等。

2.1.1 集中器的故障与处理

第一,接入集中器电源一相断线。处理方法是将断相电源修复,确保三相电源可靠接入。第二,在杆变供电台区通常会发生接入集中器电源的三相线为同一相电压现象,导致接入另外两相电压的采集器无法正常进行载波通信。处理方法是将集中器移位至有三相电源的附近,确保接入三相电源。第三,集中器的相线、零线接错端子,造成电压缺相或零线悬空。处理方法是严格按照集中器电源接线端子图进行接线。

2.1.2 采集器的故障与处理

接入采集器运行灯不亮,采集器无法工作。处理方法是运行灯为红色LED指示0.5Hz频率闪烁,表示采集器正在运行;如己通电,但指示灯不亮,则需更换采集器。

终端在收集电能数据的过程中发生失败、缺点(收集时遗漏了某个时间点的数据)以及数据错误等问题。刚装好的终端或新更换的电表应立即检查其数据采集方案是否设置正确,即就是对表计协议、波特率以及电能表地址等数据进行检查;接着再对RS485通信口进行电压检测,通常情况下RS485通信口使用直流电,其A、B端口之间电压应保持在2至4.5伏;最后要对终端内部协议进行检查,避免其和电能表之间缺少共同协议,特别是存在特殊表计规约的情况下。

2.2 通信故障和处理

终端不能和主站保持正常通讯,或通讯时频发故障。这种故障产生的原因多是通道问题,包括网络、专线、无线以及RS232通道等各种通道。

(1)网络通道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是路由器故障,有时也可能是终端网络地址错误,而终端网络口则不常出现故障,这时应使用笔记本电脑去故障现场对网络及终端网络口进行检测。

(2)专线通道出现故障的原因通常是设备中心频率设置错误。主站专线MODEM设备在设置频率时没有和供电公司专线网络设备频率保持一致。此时应对其进行环路分段检查,查出出现故障的具体是哪段通道。也可重新对终端中心频率进行设置,但必须启开设备端盖跳线,一般不予采取。同时需引起重视的是为终端内部的四芯专线MODEM设置合适的通信参数。

(3)RS232通道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是通信设备问题。供电公司所使用的专线通道网络存在信息乱码,及RS232到RS485等转换头发生故障等,此时采取的检查方式主要为环路测试。检测时只能在RS232一侧设置环路,而不能设置在RS485一侧。

(4)引起拨号通道出现故障的原因较多,判断难度大,有的情况下检测时需要更换终端。但检测时要引起重视的二次拨号模式是否设置正确,检测通道稳定程度所应用的软件是否可靠,通道上是否存在乱码。现场检测过程中有时需换掉原有终端,以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否是通道自身。

(5)无线通道出现故障的情况和拨号通道很相似,这种通道可靠性较低,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移动通信系统对其进行服务区判定而造成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种终端,必须要将其重启时间缩短,以保障通道正常运行。

2.3 数据库故障和处理方式

终端在存储数据时发生混乱、时间跳转,甚至不能存写等故障。同时因闪存盘发生老化及其他故障,而导致盘内数据发生错误。如,数据的存储日期是2013年3月1日,但盘上显示的却是2012年12月1日,这些错误数据将被传回主站;终端上的时钟芯片发生故障,会引起时钟跳转,并导致终端储存的数据时标紊乱;终端内出现数据故障造成后续收集的数据不能正常存储。出现这些问题后应及时在终端上采用调试软件,接着运用规约清理掉非法数据,或直接在主站改变采集进度,漏掉错误数据。

2.4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管理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主要表现为客户档案资料与台区不对应,采集终端中集中器无法与采集器通信。一般的处理方法为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中的用电客户档案资料进行整理,防止用电客户档案与台区的信息不对应。在为平衡台区负荷而进行的低压负荷调整时,对采集终端中的用电客户档案进行及时变更和维护,确保客户档案与台区对应。

2.5 软硬件故障和处理

(1)操作类,出现操作类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电能表地址、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及校验位等各项错误设置,使读表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终端和主站之间出现连接设置故障,将使通信工作中断;或RS485通信端口的A、B接口线路反接或漏接也能中断抄表。处理方式有:检查终端上的各项参数设置、通讯参数及逻辑地址等是否设置正确;终端上的通讯接入端口设置要和主站保持一致;保证各个终端和表计RS485通信口之间接线准确。必须重视的是,终端规约的正确程度将决定终端通信的通畅程度,不同生产厂家在生产终端时所使用的抄表规约可能有所差别,因此在主站、终端及表计等设置正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不能正常抄表的问题,这时就应对终端、主站及表计逐一进行规约核准,排除故障。

(2)软件类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终端程序问题。这种问题出现后将导致终端进程中止,常见的此类故障有:前置机通信程序故障、网络堵塞、主站端口没有及时释放、终端程序未及时更新等。可采取的处理方式包括:逐一对主站及终端进行检测,更新程序或重装程序。

(3)硬件类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终端通信模块受损、SIM卡故障(受损或安装错误)造成的终端启动失败、频频死机等。可采取的处理方式有:使用新的终端通信模块及SIM卡,更换掉频发死机的终端。

(4)环境类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终端所在位置移动网络过弱、SIM卡欠费等,最终造成终端不能正常上线。其处理方式有:为终端配置较长外置天线,在终端附近安装移动信号放大装置,缴清欠费或使用新的SIM卡。

3 结语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中国电网公司提出了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而信息化的应用将促进电力产业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降到最低,一旦出现故障也能及时将其排除。电力企业应不断加大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建设力度,逐渐完善配电变压远程管控系统和配电网规划数据收集系统,并加大对电力设施运行中的质量管理力度,争取早日实现电网系统现代化管理,将整个电网建设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专业数据处理人才不足。在当前的档案管理中,缺少拥有扎实的数据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主要是统计员和分析员。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在未来很可能会根据档案管理数据分析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分配的具体现状,因此分析人员责任重大,他们关系到国家、企业的竞争力。而解决这一问题,单单地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技能要求,或者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就需要加大力度,不断增强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来更好地适应大时代数据的档案管理需求。

(二)档案数据存储系统安全性能不高。对过去的企业引进人才模式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中建构的信息都比较分散,信息无法流通,因此也就造成了企业无法直接对档案数据进行有效地整理分类,这就无法发挥出信息本身最大的利用价值。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数据信息也更加容易泄露、遗失。这种数据破坏力极其强大,并且难以恢复。因此当前数据整合所带来的储存信息安全性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档案信息存储、获取效率低。根据目前的大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一般情况下,都是输入容易,输出难。在处理数据时首先需要将相关的信息数据送往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一般数据库运行的数据较多,则本身已经构成一个大数据。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企业活动规模、数量越来越大,数据访问、查询频率也就越高。因此当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当前档案管理引入大数据处理方法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满足档案管理需求。目前国家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多用信息、少用能源。对于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作为长久保存资料的场所,及时为大家提供必备的信息资料,因此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它本身拥有广泛的信息,但是由于当前存在种种问题,包括管理方式落后、人才能力不足、以及人们对档案管理意识不高,使得目前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跟发展。只有一个城市中的档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才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机会,同时才可以促进城市档案管理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定期整理已经保存过的信息,跟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达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

(二)大数据处理可以加强相关电子文件管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电子文件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对电子文件的搜寻也变得比纸质材料更难。因此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当前主要应用的方式是对电子文件进行宏观鉴定,首先判断其是否具有自身的文件价值。这就需要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采取大数据处理方式将其归类整理,最后再根据其价值进行归档处理。

三、促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地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水平越高,处理大数据的档案管理效率才会越高。当前应用的档案管理技术,应该满足高效、快捷的特点。目前常用的模式主要指采用新型的技术,来更有效地获取、存储、挖掘、查询信息,从而提供有效的决策分析。随着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不断发展形成产业化的创新模式。

(二)提升档案管理技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资源。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内部的数据有时需要保密,因此横向之间无法做到共享,这就导致了目前无法做到信息充分利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目前的档案管理,使信息的安全性能得以保障。

篇11

摘 要: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管理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房地产经济日渐繁荣,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无限延伸,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加快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便于存储、搜索、查阅的数据库平台,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档案信息;档案管理;房地产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82-01

一、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数字化导向

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房地产档案作为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是从房屋建造到消亡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台帐、图、卡、照片、文件及一切具有证实房屋全部历史变化过程的资料,它是房屋的真实缩影,全部历史的记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传统的手工信息加工方式,所耗费时间长,资料占用面积大,查找麻烦,容易损坏和变霉。这样的处理方式因其效率低、保密性差、费时费力,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弥补。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方式,可避免手工加工方式出现的问题,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数码摄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再运用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声音、录像等文件和索引字段存储于磁盘、光盘、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馆”。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必须要坚持数字化建设导向。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技术,将纸质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数码扫描、录入和整理,建立与纸质档案(原件)一致、同步更新的电子复本,构成海量存贮的房产电子档案数据库。要通过现有房产登记信息系统辅助日常房产档案生成、数字化存贮、动态更新和一体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网络化的产权档案处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实现电子房产档案的集中保存、应用与管理。

二、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标准化目标

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目标。国家档案局就电子文件制订了标准,为电子文件提供管理提供了普通规范。但从当前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档案管理部门所使用档案软件缺乏通用性,使用的应用程序五花八门,无法统一标准,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多数档案软件只是应用于文件管理,对图纸、声像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方法匮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必须要坚持标准化建设目标。要建立规范化的标准、程序化的操作方式、系统化的管理,将各个管理环节科学地排序,使整个操作过程有机连接,一环扣一环,保证档案的完整有效性。要制定规范化的标准,“统一文件与格式”、“统一分类编码”、“统一信息交换形式”等,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与高密度信息储存技术以及通讯传输技术等先进的自动化手段打下良好基础,使今后的联网与实现某些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三、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体化思路

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方向。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系统设置、数据维护、信息查询、人员配置等方面,其中系统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关键。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能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匹配性和兼容性问题,难以实现人机结合,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体化思路。要选用一套设置合理、管理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将档案的信息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由磁介质交换转变为网上传输,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远程数据交换,实现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要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档案人员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信息录入要准确、及时、完整,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和准确性,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培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既熟悉档案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篇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长足发展,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笔者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更是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

    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2 对会计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把会计工作分为专业组、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 不仅需要专业会计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将改革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原来账簿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扩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等。

    4 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1 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事实表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所以,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2 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3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4 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一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四是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五是强化审计线索制。六是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数据进入系统时必须加一些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篇13

一、纸质文物的范畴及对其进行保护的意义

一般把以纸张作为载体具有艺术价值或历史意义的古代文物称为纸质文物。纸质文物包括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古代字画等,可以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艺术等信息,保存好这些文物可以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文物在时间的推移中只会越来越少,且无法复制,一旦丢失将无法复原,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精神价值也会随之消逝。所以说文物保护工作就是为了将这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内涵的东西进行更为长久的保存,将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和内涵加以保护。

二、纸质文物受损的基本类型和成因

2.1虫害

虫害是所有纸张储藏损害中最为常见、发生最为频繁的问题,由于纸张在发明之初就是使用木材等材料制作,在纸质文物的装裱材料当中,通常存在有淀粉、胶质和动物蛋白,有部分虫类以此为食,甚至还有一些纸张害虫在啃咬纸张后还会在其中结蛹产卵,对纸张进行二次损害,另外也有害虫的有色排泄物也会对纸质文物中的文字、图像等珍贵信息造成损害。目前我国的纸质文物虫害中常见的害虫有:书蠹,竹蠹,药才甲、衣鱼、白蚁、烟草甲、短鼻木象、蟑螂、中华圆皮蠹、东方蜚蠊、谷粉虫等等。

2.2霉害

纸质文物的载体――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些害虫的尸体和排泄物成为菌类的营养源,进而形成纸质文物的霉害状况。当菌类在纸张上长期生存后会对纸张造成两种损害,一种是菌类分泌的霉对纸张的染色以及侵蚀,另一种是菌类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将纸张中的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一些维持纸质文物强度和耐受性的成分作为养分来吸收。

2.3自然因素损害

纸质文物在自然因素下受到的损害主要为温湿度和气体的损害。纸张的长期保存需要维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纸张在保存时通常应当将环境温度维持在16 -18°C,当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纸张过速老化,温度过低,则可能使纸张中的游离水结冰,影响纸张的韧性。纸质文物所处空间的空气湿度也要控制,过于潮湿的环境会引发纸张的霉变。对于气体损害来说,纸张主要容易受到一些溶水后产生酸性的气体影响,由于纸张内含有少量的游离水,如果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过度,很容易被纸张所吸收,与其中的游离水相结合,容易产生腐蚀性很强的碳酸、硝酸等,这些腐蚀性较强的无机酸会促进纸张中纤维的水解速度,加速纸张的氧化,导致文物无法被长期有效的保存。

三、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3.1低温灭杀虫害

纸张的虫害防治需要以“防”为主,在进行收藏之前,首先对纸张进行特定的处理,通过条件控制来抑制虫害。建议在实际的收藏中采用低温存放的冻杀技术,低温冻杀符合纸质虫害的防治要求,通常只需要将温度维持在零下20度左右,在此温度下四至五天即可杀灭虫害,这种短时低温的灭虫方法对纸质文物的负面影响不明显,但对虫害的预防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通过纳米防腐纸进行防腐处理

纳米材料本身的耐受性较高,目前在纸质文物保护领域也出现了纳米防霉纸,这种防霉纸内的无机纳米添加剂不易挥发,不会对原藏品造成较大影响,无机添加物也不适宜于菌类的生存,这种材料还具有耐老化、耐腐蚀等特征,通过这种材料的包覆能够对原作品起到很好的防霉效果。目前常见的防霉处理方式过于传统,其处理方式与虫害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具体处理时的标准又有所差异,这就使得文物要经过两次甚至多次的重复处理,这很容易导致文物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损害。纳米防腐纸则大大降低了防腐处理的难度,相对的保护投入更低,其处理和更替更为方便。

3.3保证纸质文物收藏的标准环境

在纸质文物保护的环境控制方面,要做好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和通风处理。纸质文物的收藏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纸张强度不受影响,杜绝过高和过低温度。湿度必须控制在纸张菌类不易滋生的环境湿度,当然干燥程度不能过高,还应避免强光的直接照射。管理员要经常性的对收藏空间进行通风处理,还要定期对空气中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尤其是收藏馆附近有厂家排放有害气体的,更需要进行频繁检查,如果通风也无法控制有害气体的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空气净化设施来保证储藏空间的气体质量。

四、纸质文物受损后的修复策略

4.1纸质文物的信息修复

纸质文物的保护包括了纸张本身和纸张载体内所记载的信息这两个部分,具体的修复也要从这两个部分着手,其中信息修复最为困难。在具体的信息修复之前,为了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要建立一份档案文件,其中有纸质文物的图像信息、文字信息、规格、以及保存要求,在编制成文后备案并收录到收藏文献条目当中,以保证今后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能够得到全面的原始信息;在收藏的过程中,当纸质文物出现损伤后,收藏馆可以结合实际的收藏条件以及对文物的研究结果出示一份修复处理建议书,建议书中结合各自的经验对其修复方案、程序以及所需使用的技术进行诠释,特别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划分与排序,指出哪些损害是需要优先处理的,以求尽可能的保留最有价值的部分。

4.2纸质文物的记录及纸张的修复

中国传统的纸质文物修复方法主要有装裱、复制等方式,而如今的修复技术则更为科学和全面。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可以制定以下的修复流程:(1)从收藏目录中找出文物收藏之初所编制的备份档案,与已经出现损害的现有文物进行对比,找出损害的区域和状况,包括虫害、褶皱、出现损毁的图像轮廓等等;(2)进行试剂检查,比对文物收藏时所记录的初始资料,检查纸张的保存状态与原始状态之间的差距;(3)对文物进行清洁,在具体的修复中可以使用干性的清洁工具火山胶海绵或软鬃毛刷等对文物表面的灰尘等污渍进行清理;(4)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对纸质文物的脱酸可以选用非水性脱酸剂,使用这类试剂脱酸后纸张干燥较快,且不易起褶皱,但是某些脱酸试剂会导致纸张变色,因此具体的使用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5)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并补全残缺,比对原始资料,找出损伤部位和残缺部分的大小,通过材料覆盖纸等进行补全或修复,材料要与作品的纸张厚度颜色以及纤维素等的化学结构一致;(6)进行修复后,还要进行二次检验,并对原始编制档案进行补充,以留作未来的修复参考用。

参考文献:

[1]郑利平,席周宽,武仙竹,王运辅.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畔枫.唐代图书档案的修复[J].兰台世界,20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