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核心能力

商业模式的核心能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商业模式的核心能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业模式的核心能力

篇1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研究

商业模式(Bussiness Model)起源于1957年,到本世纪才飞速发展。Osterwalde等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分三类:一为概念描述型,分信息流、服务流以及产品流,因为存在潜在收益,所以扮演不同角色。Jonas和Thomas一致认为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框架,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二为抽象型,描述一些共同特征,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三为特定真实型,描述特定的模式,包括Dell模式、eBay模式等其他模式。翁君奕(2007)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组合,核心界面认为任何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构件合理性。但是罗珉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以基础条件等进行运作。

二、要素型商业模式研究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商业模式概念高度不一致致使构成要素也不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有,JonasHedman等认为应包括组织资源、竞争者和顾客等等。加里·哈默尔认为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价值网络、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与客户界面。另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Amit和Zott提车的商业模式三要素,内容、交易控制和结构。同时代的Afuah和Tucci提出商业模式应包含收益、能力、顾客价值等等,在网络上可应用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

(二)、商业模式的类型研究

起源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型可分为B2C和B2B两种类型。Morris依据企业成长期不同分三层次,分别为基础层、特有层、规则层,每层包括六要素。基础层表示在导入期、特有层表示成长期,规则层表示成熟期。黄培、陈俊芳认为应分三层次,分别是内中外三层。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蕴含着企业价值的创造。

三、商业模式发展核心战略研究

(一)、市场机会拉动力

商业模式为了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产生动力。Lindgardt等(2009)认为,创新能带来企业特有的商机,通过结论得出,经济倒退蕴含无限商机,可以让企业重焕生机。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刻,公司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高度一致认可。特定时期创新行为更加重要,也更能解释。创新焕发企业的动因很多,其核心就一个: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都是外在形式。

(二)、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创新。Malhetra(2001)认为,事先驱动的商业模式更能适应连续、动态、激进的商业环境变革。Sosna等(20l0)认为特定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应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认同此点,但商业模式的内在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影响其企业创新。

(三)、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战略

以价值创新为灵魂、以占领客户为中心、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以应变能力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商业模式突破性发展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借助商业模式这个平台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消费者看来,考虑眼前利益,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只有把竞争视角深入到用户中,才能进入到竞争空间;王雪梅等指出:商业模式的发展核心是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价值曲线来看,其中1/3来自企业内部,2/3来自企业之间,他们彼此之间通过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竞争力。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脱离信息网络,企业最终将无竞争力可言。(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一、商业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广泛流传。商业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包括了价值定位、消费者市场、客户关系、销售渠道、核心技术能力、价值链、价值配置、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和裂变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永不停止地寻找能够保持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平衡的可行想法的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无论大小型企业都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认识到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等新经济时代改变了过去的竞争模式,引起了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和思考,人们开始意识到商业模式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当一些传统型企业正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之路时,另一些新兴的企业却如朝阳般出现,并发出耀眼光芒。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由于产品成本信息快速传播,导致中间成本趋近于零,并使买方占据绝对的话语权,过去以生产产品为核心的传统型商业模式,正转向以买方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的商业模式,并根据市场需要、产业环境、竞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企业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原先既定的商业边界正在重新被界定,一轮又一轮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触发创新的场景频繁发生。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将必然发展成为以客户价值主张为起点、以个人需求为主张、按需定制的商业模式。这种机会均等的竞争方式将会使企业的架构发生改变。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架构一定是基于全球化而设置的架构。无论是模式的构成要素,还是核心架构,如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市场等,又或者是非核心架构如人力资源、财务等,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合。

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按照商业模式的定义,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企业赚钱的途径或方式,所以,商业模式实质上就是盈利模式。就算企业有资产、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假如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企业也就不能走向成功,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1.商业模式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的生存、稳定的发展,就要有一个好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来夯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否则,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危机,出现发展前进的目标模糊不清、制定决策犹豫不决、业务系统出现问题、内部结构产生混乱等等现象,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连能否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壮大和发展了。

2.商业模式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多依靠销售利润来实现,但到了完全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盈利模式来决定。盈利模式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是商业模式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子模式,也是最能客观衡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决定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3.商业模式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人才资源、技术、管理方式和品牌效应、核心价值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是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把培育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和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落后,可以去研发新品种;人才流失,可以再去招聘;资金困难,可以再去融资;但是如果没有了核心竞争力,这个企业就会失去市场,走向失败。商业模式的设计就是围绕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一个能使企业持续盈利的模式。

三、整合资源构架最优商业模式

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被竞争对手复制在所难免,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的需求变化也迫使优秀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以使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或产品。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或占有不同的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关键是要通过商业模式的科学设计,将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构架最优的商业模式,并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从而使资源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1.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对行业优秀企业来说,仅仅对产品或企业内部职能的调整已不能使企业重获行业竞争的优势,只有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调整,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再造,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去整合各项要素或资源,由于不同行业产业链条各不相同,行业所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就会有很多的组合可供选择,因此,再造商业模式时,基于产业链条的整合成为行业优秀企业首选。

2.对企业价值链的整合

当前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服务竞争演变为企业与资本的竞争,并升级为价值链的竞争。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在产业价值链上占优势,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整合产业链条的能力,特别是一些非行业领先的企业或中小企业会选择在行业原有的模式中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优化,这种调整仅仅是为了满足某类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而只是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价值链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局部调整,突出为某类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机会,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多边平台的整合

传统型企业一般都是沿用单边的经营模式,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一些想谋求创新、发展的企业就会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商业思维,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是否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客户群的价值主张,从而构建多边平台的商业模式。多边平台能使不同企业通过错综复杂的交易结构联结在一起,共同完成商品的交易并创造价值。向相邻的行业大规模扩张往往是构建商业多边平台最有力的策略,而跨行业进行经营与整合产生的行业复合效应,将会产生更有力的客户价值需求,更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多边平台能使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壁垒更容易被攻破和被渗透。

4.企业愿景的整合

明确的企业愿景,是企业解决问题或进行革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所引起的生存危机,就需要对企业愿景进行整合。只有明确企业愿景,才能在自律的基础上,让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去达成企业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实现自我的同时,企业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5.企业关键资源的整合

在当前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企业要用敏锐的商业触觉以及对资源合理的整合、配置才能成功应对这些变化。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企业的关键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能使其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够建立其利润流的壁垒,使其在众多对手中保持优势。企业关键资源包括为客户表述其价值主张的人力资源、技术和产品、资产和品牌等。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商业环境、不同的客户定位、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拥有的资源不同、对资源的安排也不同,不同的商业模式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也不尽相同。企业首先要分清各种资源能力的主从关系和不同地位,再对关键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才能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全球数字化的时代,商业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空前的挑战与机遇,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升级,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整合,构架最优的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到来了

让我们告别传统的产品思维模式

进入“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的新时代!

沈志勇策划新思维:

凡是第一的企业都有商业模式。凡有商业模式的企业都可能成为第一!只有商业模式而缺乏营销和品牌,做不快;只有营销和品牌而缺乏商业模式。做不大!

身处商业规则急剧转型的时代。产品思维模式已经过时!

时至公元2010年,在国际国内产业大环境急剧变动的格局下,在国家致力于经济转型的战略倡导下,一个旧的商业时代即将隐退,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在经济转型期,企业要成功,必须改变旧的商业思维。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30年以来,其商业规则基本都是产品思维的模式。

所谓产品思维的模式,其本质特征是中国企业以前的成功,基本是建立在“机会主义”和“低成本竞争”这两个法宝上,从本质上讲,这两种模式都是以产品为中心时代的竞争规则。产品思维模式的发展路径往往为:“发现机会――依靠产品切入――打广告、招商――渠道成型――价格战――渠道精耕细作――提升运营管理以增效节流……”这种思维模式,将战略控制环节放在低成本生产和渠道方面,依靠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来取得规模效益,走的是一种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供大于求”和“过剩经济”时代,2006年以来开始的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机会主义+低成本竞争”模式所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供小于求、机会众多等必要条件已不复存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转型的新时代,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一转型变得更为迫切。

中国企业不能再简单依靠以前那种“发现机会一招商、建立渠道――向成本和规模要效益”的发展路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必将从产业链低端低利润区向产业链高端高利润区转型,由以前以生产加工为特征的“硬实力阶段”向“软实力阶段”转型。所谓“软实力”,即指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品牌经营等“软环节”产生竞争力,并在这些“软实力”环节基础上,重新调整自己的商业思维,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使自己进入高附加值高利润区。

基于此,沈志勇在2008年就提出了“三核驱动客户长大,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咨询策划服务体系,成为经济转型期的新策划思维的代表。

“三核驱动”:中国企业转型的三大路径

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商业思想。

无疑,营销智业公司在提供新的商业思想方面,在帮助企业转型方面,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是,面对当今经济的转型亟须商业思想转型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营销咨询及策划类公司还在沿用上一个时代的商业思维来服务客户,真正打破原有商业智慧而根据时代所需应时而变的智业公司少之又少。

传统的咨询策划类智业公司根据其核心能力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由广告公司或传播公司转型而来,其核心能力并不在营销或渠道,而在于传播。

第二类,是擅长于渠道咨询的,他们的创始人多从企业的营销总监或销售总监转型而来。他们将公司的服务重点放在渠道的运营与管理上。

第三类,是将重点放在营销系统的体系打造和管理规范方面的。他们所提出的服务理念,其实更适合于那些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主观上需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迈进的中大型企业。

第四类,是一些专注于某一个或两三个细分行业的智业公司,为这些细分行业提供营销和品牌的全套服务。

传统的这四类智业公司,其核心服务能力主要集中在品牌传播、渠道掌控、营销管理等三个方面,这样的核心服务能力,在中国企业从前的普遍采用传统的产品思维的经济环境下,是能够符合企业的咨询需求的。而随着中国企业自身战略需要从产品、渠道的核心能力转型到控制产业链核心环节、重塑商业模式的时候,他们的服务显然就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紧贴企业的战略转型需求了。于是,一种新的咨询服务业态就该闪亮登场了。

通过近百个不同类型企业的咨询和实战经历,沈志勇深感于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的迫切。他创建了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并在近六年的咨询实践过程中,逐步把自身打造成为经济转型时代的新一代智业公司扛旗者。他们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三个方面转型的路径。

沈志勇将上海超限战策划机构定位成:采用截取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战略理论,为企业解决战略转型与营销转型的核心难题,以帮助企业“控制价值链核心环节,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门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三核驱动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帮助企业实现做快、做大、做久。

超限战机构提出“三核驱动客户长大”的核心服务理念时,我们问到沈志勇:“您觉得你们与传统的策划咨询公司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他谈到三点:

“第一,我们既是一家战术咨询公司,更是一家战略咨询公司。我们既把触角伸向品牌塑造、渠道建设与渠道运营等战术环节,更把触角伸向企业商业模式的塑造。帮助企业重望商业模式,这样的服务内容与战略实践,是跟所有传统类智业公司所不同的。

第二,我们的服务,虽然也包括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但是,我们在品牌与渠道这两个环节的咨询服务,更加倾向于帮助企业在价值链的这两个核心环节建立起核心的掌控能力,并能够以这两个核心能力为抓手,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构建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第三,我们的服务,是‘三核创新模式+可执行运营系统’的组合服务。我们强调发挥在商业模式、品牌模式、营销模式三个方面的策略创新,我们认为,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打破行业游戏规则,提出创造性的、颠覆性的模式突破方式,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的三核驱动爆发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非常注重策略创新的能否执行,我们要为模式创新构建出适用性的、客制化的、量身定做的、可执行的运营体系结构,以保障三大模式创新的落地执行。”

基于以上的定位和三个方面的不同,超限战策划机构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归纳为研发力、创造力、落地力。

超限战“三核驱动”之一:商业模式转型

所谓模式,就是结构。构建结构之道,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新分化与组合之道。这个分化与组合的切入点,我们的企业界以前是从产品创新切入的,到了经济转型期,我们需要采用产业链和利润区的思维模式,去进行结构创新的新探索。

任何产业链的利润都是

分区的,一般分为高利润区、平均利润区、低利润区和无利润区。企业处于哪个利润区决定了它的利润状况和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商业系统的结构,就是强调帮助企业定位于产业链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然后对企业整个商业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塑造(业务范围、赢利模式、战略控制手段、运营流程、品牌系统、营销系统等),以打造企业长期的持续赢利能力和不可模仿的战略优势。

第一,机会主义商业模式类型。有一部分先发企业,会发现市场上有一些全新的消费需求还没有被满足,市场一片空白,一个新行业可能会由此诞生,于是,这些企业抢先进入这样的行业。他们是一群“机会主义者”,因为先发优势,能够取得头啖汤。“机会主义者”所需要的商业模式是“机会主义模式”。超限战策划的牧高笛户外休闲服,就是通过创建户外休闲服装新品类,抓住了户外休闲服装市场的这个空白点,从而取得了成功。鉴于专业户外是小众市场的特性,牧高笛致力于在休闲服装这个大众市场分一杯羹,于是创造出一个“户外元素+休闲运动”的服装新品类,并将品牌定位于“5天城市工作+2天近郊休闲”的生活方式,为牧高笛这一服装新品类塑造出独特的基因图谱。

第二,满足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类型。新行业被开发出来后,行业由于刚刚诞生,整个行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不能满足主要消费群的需求,于是,利润会留在产品/服务的提供商那里,因为他们会想方设法提高和改善产品与服务的性能。我们把这种利润产生方式叫做“满足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2009年,中国足浴盆行业出现消费爆发的市场趋势,在超限战的策划下,泰昌足浴盆紧紧围绕这个还未被完全满足的消费需求,以“为天下父母洗脚”的品牌口号占领足浴盆行业最核心的孝亲市场,以“金泰昌+红泰昌”的双品牌架构完美破解批发渠道乱价、企业被批发绑架的渠道困境,以“抢占行业第一”的扩张计划第一个在足浴盆行业井喷式率先发力渠道扩张和央视投放,2009年实现从1个亿到4个亿的高速成长,远远地拉开了与第二品牌的距离,隐形冠军成功成长为绝对冠军。

第三,修补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商业模式类型。当所有行业参与者都去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时,行业会出现同质化,利润会离开产品/服务的制造商,向产业链薄弱环节聚集,即可能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或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转移。此时,修补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渠道商和供应链控制商会取得最高利润。这种利润产生方式叫“修补产业链薄弱环节”。

第四,颠覆过分满足的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类型。随着所有企业都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其产品与服务的性能,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终有一天会超出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成了“过分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一旦出现这种需求,行业有可能出现“低端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专业性替代商业模式”。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春秋航空公司、经济型酒店、山寨机等,都是低端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典范。

超限战“三核驱动”之二:营销模式转型

营销模式就是帮助企业在产品营销、渠道掌控、终端零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的模式。

初级阶段――产品力: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整个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市场上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此时,产品成了一切营销要素和活动的出发点、造势点。产品力成为这个阶段的核心竞争能力。超限战机构2007年策划的和谐本草体通面,就是采用“品类第一+产品力突破”的一个成功案例。和谐本草拥有抗性淀粉和儿茶素两种功能性原料,他们说服企业改变了原本进军高风险的保健品市场的规划,转而定位于功能性食品市场,并包装出“抗性淀粉方便面――润肠通便”和“平衡茶饮料――瘦身美客”两大产品,在济南糖酒会上一炮走红,创造出招商1.5亿的佳绩。

发展阶段――渠道力:在发展阶段,产品逐渐成熟和同质化使得还把核心竞争力构建在产品力环节不再适宜。这时候,将核心能力向下游渠道环节扩张,实现企业从产品力拉动到渠道力推动的转型,就成为制胜市场的利器。超限战机构策划的彩翼家纺,就是依靠渠道力的打造,一举突破行业壁垒的。彩翼家纺是一个家纺业新军,从“渠道只招不管”这一行业薄弱环节入手,抓住行业结构性调整周期这一契机,第一个在行业内引入渠道下沉模式,以渠道的适度深耕模式及系统工具展开终端的扩张行动,取得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市场优势。

成熟阶段――品牌力:市场发展至4成熟期,企业在产品方面已经不断细分,在渠道方面已经进入所有细分渠道,于是,产品力和渠道力都可能出现同质化的倾向,品牌力的打造成为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超限战“三核驱动”之三:品牌模式转型

品牌模式,就是要打造产品之外的价值,为产品增加附加值。

1 初级阶段,打造品牌知名度

初级阶段,是品牌打造知名度的阶段。品牌知名度比信誉度更重要。因为该阶段消费者没有达到品牌消费的层次,名牌就代表品牌。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集中资源打造品牌知名度。

泰昌足浴盆品牌在2009年,面对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进行央视品牌传播的市场现状,泰昌品牌抢先于所有对手先行一步打造品牌知名度,2009年在央视投入约3000万元品牌传播费用,一炮走红。

2 发展阶段,实施品牌占位,打造信誉度

有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不意味着就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下一阶段,就是要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而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就是占位。品牌就是一个商标或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位置,所以我们在发展阶段要帮品牌占位。2010年,泰昌足浴盆在上一年“为天下父母洗脚”的品牌核心价值基础上,在品牌方面提出“足浴盆行业领跑者”的品牌占位策略。

3 成熟阶段,打造美誉度

成熟阶段,消费者真正成熟到可以进行品牌消费,品牌的精神利益开始变得更重要。这时,品牌的工作,就要为品牌找到打开消费者情感寄托和心理归宿闸门的钥匙。出售品牌的情感感受、情感体验,塑造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是打造美誉度的两个基本方法。中国企业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对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对品牌感觉的塑造。

超限战机构在策划沃特运动鞋时,让沃特围绕运动精神,将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于“不断征服”的运动精神,力求在沃特主打的篮球运动市场,利用“不断征服”的品牌价值观凝聚消费人心,利用品牌所倡导的进取、挑战、征服自我的情感诉求,获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到来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到来了!

篇4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企业会面临商业模式的困境?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及竞争环境的改变是这些企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突破,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商业模式的原生态、持续性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入手。

保卫“原生态”战略优势

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就在于,抄袭完国外的模式后,却不考虑应用的本地化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缺乏“原生态”。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大都采取“模仿”国外同类型企业的做法,其商业模式通过C2C(Copy To China)简单移植到国内市场,这导致企业经营没有或缺少原生性,从而陷入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例如国内模仿美国签到服务Foursquare的大量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就面临用户规模不足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国内人际交往模式跟国外的不同。

除了企业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时需要注意原生态定位,一些先于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应该考虑强化商业模式的原生态,避免被山寨。例如2G时代知名的3G门户和UC浏览器,它们在WAP时代很好保持了领先性,也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但随着3G时代到来,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该领域而使得它们的商业模式被山寨,从而陷入到市场丢失、用户体验不突出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

对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讲,模仿或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应该尽量保持商业模式的原生态,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形成与竞争对手或者山寨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特征。

小米手机是保持商业模式原生态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小米手机模仿苹果采取自行设计并寻找代工的方式,针对中国市场特点确定了2000元以下的定价,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小米手机放弃了苹果专卖店加网上销售的方式,简化为网上销售的模式,成功降低渠道成本;最后,小米手机在移动应用方面进行布局,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MIUI和聊天工具米聊,但它没有贸然投入巨资到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而是采取较为低调的示弱手段。

如果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原生性较好,可以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留下大的改善提升空间,时间也比较充裕,不过这并不说明企业可以坐等成功的延续,而应该对产品及服务不断改善,强化原有商业模式定位带来的优势。

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杀伤力

但并不是说,将一个国外的商业模式抄袭过来并做好本地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商业模式想要不断成功,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

介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建立基本的商业模式后,应通过持续改进产品提升价值,为保持商业模式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元素,避免竞争对手介入自己的核心领域,导致同质化竞争的升级,影响企业盈利的实现。

苹果公司是从核心持续改善产品的最佳案例。在推出iPhone和iPad核心产品后,苹果不断为现有产品提供升级产品,为了强化核心产品价值,苹果还建立了软件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正是通过不断改善的商业模式,苹果有效避免了竞争对手低价竞争的挑战。反观传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由于缺乏围绕核心产品改善的策略,纷纷陷入了商业模式困境。

号称最大手机厂商的诺基亚,虽然跟随苹果商业模式也推出了软件策略,但由于三心二意的应用没有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反而拖累公司丧失了发展方向。美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也在去年落入了互联网公司Google手中,成为了Google的附属品,这也跟摩托罗拉缺乏围绕核心持续改进的策略有关。

不仅智能手机公司难以避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困境,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时有失败的案例。在WAP时代处于领先的3G门户曾经获得IDG大量的投资,但由于管理团队没有及时围绕核心改善产品,而是通过多方出击的方式介入到大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使得其商业模式缺乏延续性,导致3G门户目前成为一个被遗忘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从移动互联网实验室重点跟踪的50个移动互联网案例来看,大部分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避免被对手山寨,削弱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研究及实践证明,产品或服务生态化是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可行方式。

善用“生态化”制胜法宝

最后,当通过持续的创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由单一的产品覆盖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非常羡慕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江湖地位,期望在移动互联网复制类似的竞争优势,避免简单的价格竞争。要达到腾讯类似的江湖地位,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

苹果是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苹果通过提供核心的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竞争对手跟随提供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情况下,苹果仍然有能力避免竞争对手挑战其竞争优势。例如,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虽然比竞争对手亚马逊的Kindle Fire贵一倍,但其市场份额仍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这不能不归功于iPad加iTunes及App Store形成的生态系统。

类似苹果的成功还不多见,例如目前还不清楚模仿苹果的小米手机能否获得成功,但期望生态化的移动互联网失败案例随处可见。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一直想引入社区化运营模式,并且还尝试建设了一个无线音乐微博平台,但最终也在集团公司统一运营移动微博的收缩策略中不了了之。

对于中国移动的创新项目移动MM、飞信以及无线城市,目前据称也处于生态化转型阶段,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苹果生态化策略获得了成功,而其他企业鲜有成功案例?

篇5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律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用,已经越来越体现到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上来。所以研究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对律师事务所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将探究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这将有益于中国律师事务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假设设定

为了验证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探寻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的因素,在总结归纳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立如下假设。

H1: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越高,则绩效越好。

H1-1:价值主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2:价值创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3:价值传递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4:价值网络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5:价值实现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通过系统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是否适用于律师事务所的特定,设立如下假设。

H2: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

H2-1:市场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2:管理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3:专业技术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第一,设计调查问卷。本文设计了25个集成创新指标、20个核心竞争力指标以及8个绩效的构成要素指标。同时,本文运用Likert五点记分法来表示问卷调查表以区分调研对象主观感受的强弱程度。通过参考该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建议,本文修正了一些指标,将集成创新、核心竞争力及绩效的25个指标、20个指标、8个指标分别简化为19个、17个和7个,从而完成了最终问卷调查表。

第二,收集及分析样本。本文抽样调查律师事务所,通过上门访谈、邮件、电话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30份,回收378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327份,问卷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91%和86.51%。表1是有效样本的结构特征,将表中的三个方面分别与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提供的近几年相关数据比较后,可以发现较高的数据吻合度,从而证明了该有效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律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

(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信度与效度分析。调查问卷整体信度值为0.949,每个层面衡量指标信度值也均达0.80以上,因此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信度良好。同时,本文主要衡量指标都是整理相关文献归纳得来,且多次与有关专家斟琢讨论,在小范围内作了试调研,因此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本文运用SPSS17.0分别对19个商业模式创新测项、17个核心竞争力测项以及7个绩效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提取出5个因子、3个因子和1个因子,在各自对应因子上的每个测项的标准负荷值均达到0.5以上,说明建构效度也较好。之后通过分析各测项及因子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验证性因子再次检验其建构效度。本文主要是参考侯杰泰对拟合指数的看法,根据χ2、RMSEA、CFI和NNFI参数鉴定模型的优劣。其中,如果χ2/df在2.0到5.0之间,表示可以接受模型;RMSEA低于0.1,表示拟合较好,低于0.05表示拟合非常好,低于0.01,表示拟合非常出色;CFI和NNFI在0.90以上,表示模型很好的拟合。通过运用AMOS17.0统计计算,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与绩效关系的路径模型拟合指数都达到了相关的要求,这表明建构效度较好,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假设检验。该阶段主要使用AMOS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以证明图1中的假设。表2中,各项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表3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假设验证的结果如下所述。

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88,对应的t值是11.57,比2.00大得多,表明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到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事务所的绩效越好,因此H1假设成立。而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组成部分对绩效也有大致相同的影响效果。其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对绩效影响的效应系数为0.48,t值为2.7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1假设成立。价值创造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2,t值为2.55,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2假设成立。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57,t值为4.39,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传递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3假设成立。价值网络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1,t值为2.66,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网络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4假设成立。价值实现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7,t值为3.9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实现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5假设成立。

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91,对应的t值是11.59,远大于2.00,表明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所以H2假设成立。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层面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37,t值是2.38,大于2.00,表明市场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1假设成立。管理能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46,对应的t值是3.28,大于2.00,说明管理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2假设成立。专业技术能力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3,t值为5.38,大于2.00,说明专业技术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H2-3假设成立。

第三,比较相关模型。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都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设想1认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继而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绩效,设想2认为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如模型A所示。为了证明设想,本文建立了模型B,如图2所示。运用AMOS17.0分析模型B的拟合度,其中模型B的拟合指数χ2/df、RMSEA、NFI、NNFI、CFI、GFI、AGFI分别为6.59、0.13、 0.80、 0.80、 0.82、 0.86、 0.81,各项指数均都没有达到拟合度的目标要求,从而证明模型B的拟合度较差,因此拒绝模型B。那么这就证明了设想2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律师事务所中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A更加能代表实际情况,即商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则企业绩效越好。选择和匹配不同的商业模式要素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影响不同。

参考文献:

1.Amit,,R,and Zott,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

2.Fumio Kodama.Measuring emerging categories of innovation: Modularity and business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4(4).

3.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荆浩,贾建锋.中小企业动态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创业板立思辰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

5.方金城,张秀梅,朱斌.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分析与实证研究——以福建中小企业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