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

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

篇1

1.金融工程专业简介

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专业将数学、计算机以及工程类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形成了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工程专业的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对学生计算机编程等能力要求比较高,所学习的课程主要一般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证券衍生物定价、风险定价、金融模型、金融信息分析和一些高级的金融理论等。金融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当强的计算机和数学素质,同时具有管理和商务技巧的专业人士,使他们可以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公司财务部门等,从事证券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和市场预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等领域工作,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自兴起以来,就吸引了许多立志投身金融业的申请者。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国内很多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但仍不能满足申请者的需求。开设金融工程的院校主要为一些深厚财经类背景的学校以及一些工程类的学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体现为金融学理论方面的雄厚师资或者工科背景比较深厚。

2.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工程学作为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领域问题的新兴学科,融合了金融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金融革命”中金融工程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金融工程学已成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立,是我国金融科学迈向现代化金融科学的重要一步,对于加强金融学科改革与建设、改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整体实力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金融理论研究定量化、工程化、应用化、产业化的目标和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的必要途径[1]。

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工程学科的设立也将有力的改变国内传统的以定性为主的金融学科的研究方式。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都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且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端人才[1]。

3.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高校有60多所。在这些高校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在国内金融工程研究领域中处在前沿水平,对推进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定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同国际上金融科学的发展水平尚有差距。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经济学内容和金融政策研究上,金融教学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相应的课程的设置与国际脱轨。从而造成了金融教学基本以描述与定性方式为主的特征,缺乏应有的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对高端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需要[3]。

从实践角度看,国内金融工程的应用主要有两个领域:风险控制和量化投资。风险控制多应用于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中;量化投资主要应用在证券投资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中,集中体现在量化投资方法的应用上。国内金融工程研究的瓶颈在于与实际市场的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具有很强的投机性,金融理论中关于市场的假设难以成立,而且金融工程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是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也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这种知识上的隔阂导致反馈的缺失比较美欧成熟市场而言,国内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完善理论教学,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金融工程已逐渐作为一种富含创新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教育为主,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专业人才。

4.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规划可以如下概述:强化三个理论知识板块的学习、做好四个资源保障以及培养三个主要能力。

篇2

他最早研究量化的时间是2005年,当时他刚从加拿大回来,很受券商欢迎――当时背景主要是股改背景下的权证推出。2005年8月,宝钢权证的推出,让与中国股市阔别9年后的权证重出江湖。在宽客看来,权证就是个类似于期权的玩意儿,只不过国外是期货交易所发行,国内的权证是上海交易所与深圳交易所发行。

有了权证这新鲜玩意儿,很多券商都觉得是个赚钱好机会,于是邀请了一大帮懂金融工程的高手,当时在研究方面有些成绩的贺金凌就被邀请在列。当年他被国信证券邀请。

那时候,一些有远见的券商也纷纷开始设立量化部,其中比较资深的还有国泰君安,当时的牵头人是章飚,现在章飚已经成为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另外还有个比较出名的券商是申银万国,主要负责人是现在担任金融部总监的提云涛。

权证在中国资本市场很快就成了疯狂投机的工具,券商在其中赚了很多钱。最疯狂的大概要数2007年5月30日。虽然,“5・30”是令很多投资者记忆犹新的两市暴跌日,但对于权证投机者而言,则是个暴利的日子――两市权证集体暴涨。甚至因为有些投资者发现股市机会变得不确定后,反倒把主战场拉到了权证。“5・30”还成了权证交易的分水岭。5月30日前,权证换手率相对平缓,基本在50%至150%区间震荡,从5月30日之后,换手率从前一日的39%陡升至355%。

用贺金凌的话来说,一个权证交易量就至少几个亿。当时国信证券交易量很大。那段时间,券商靠权证确实赚了不少,起码手续费也绝对赚够。但真正从权证交易中获利的投资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都被专业级玩家“玩死”了。

对他们这类跟着政策走的宽客在那两年还遇见一件重要的事――2006年9月8日,上海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个时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量化部,想为之后股指期货等推出做一些准备。

然而,因为股指期货迟迟未推出,很多量化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群宽客就像是政府与券商养的闲兵。于是,在2008年前后,不少券商裁掉了这个部门,只有一些财力雄厚又富有远见的大券商,如国泰君安的量化部还幸存下来。

原本,贺金凌也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定向培养的宽客,然而,他也受不了迟迟没有工具的煎熬,又跑回加拿大去了。不过他在加拿大也没放弃此前金融工程的事业,去那里更多是学习更多策略与工具运用。

这两年,他又从加拿大回来,因为2010年4月,量化套利的工具终于出来了,就是股指期货。因为一般量化投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套利,而能与股票市场形成对冲对立的工具就是股指期货。如今,他还在筹备第一个产品。

篇3

一、金融工程的特点

金融工程是一门研究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的新兴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综合地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的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作为一门前沿学科,金融工程融合了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吸收了数学和系统科学的精华。从理论上讲,它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从教学方面讲,它是一门由现代金融理论支撑、以实务操作为导向的高科技金融学科。

1、金融工程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特征

首先,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的工程化,是一门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其次,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且又具备自身的特征――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除了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主要分析手段外,金融工程还引入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神经网等前沿技术,也运用到了决策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

2、金融工程是一门具有量化特色的学科,重视模型化和最优化

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实务中的各类问题。量化分析的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金融工程在数学方法上的特点是需要将实际问题的不确定性和提炼问题的最优化紧密结合,因此关于优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金融工程中是贯穿始终而至关重要的。

3、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

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金融工程的创造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各种工程分析手段对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量化、分解和组合,创造性地改变收益和风险结构,实现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二是通过对各类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实现解决方案的优化、市场范围的拓展和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国内金融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金融工程应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风险控制,另一块是量化投资。前者多见于保险和商业银行业,后者主要应用证券业和投资银行业。在量化投资的方法上,以券商为例又可以分为从基本面出发和从金融数学理论出发两个角度。

大多数券商的金融工程研究方法选择了基本面角度,他们对于行业财务指标进行遴选,从基本面、资金面双重角度出发,最终做出基于ROE、PE、PEG、EPS等的投资组合。例如,东方证券的EPS增长模型应用的就是这类方法,海通、中信这样比较大的券商的金融工程报告也常是如此。考虑到国内金融工程研究刚刚起步,这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也有不少券商将金融工程论应用到市场中,做出了一些成果。比如,长江证券在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后,在研究报告中分析了短期反转和成交量这两项因素与收益率的关系。

目前,国内金融工程研究的瓶颈在于与实际市场的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而且有着高度投机特性的市场,市场的波动与货币流动性多少高度相关。因此,把基于理想化市场假设的金融工程理论应用于中国市场得到的结论,通常与市场实际情况有较大背离。另一方面,金融工程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是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演算原委,这种知识上的隔阂导致反馈的缺失。

比较美欧成熟市场,国内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以及金融数学原理的结合,通过金融工程的建模、金融市场的反馈,最终找到适合于中国市场特性的金融模型。

三、国内金融工程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高校达60多所。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对于金融工程尚处于系统介绍和初步研究的阶段,需要我们对金融工程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金融教学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内容的一部分,还没有从金融工程的高度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同时,金融教学基本以描述与定性方式为主,缺乏应有的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而且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所培养出的人才实际运用能力差。上述问题成为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可以说,我国的金融创新和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根据金融工程的特点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理论基础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尤其要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熟悉公司财务、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应的基本运作技能。

2、相关专业的知识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熟悉与金融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数学、统计学、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金融、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熟悉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

3、金融实物工作能力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事资产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务工作。

4、较强的实践能力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金融工程研究开发的每一项结果,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需要,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金融产品,这就要求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具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四、金融工程课程设计设想

1、强调基础的经济金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素质

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必须立足于经济金融理论,这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石,这些理论应包括基础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以及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开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另外,还应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适度开设数学类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

为培养各类专门的金融工程人才,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开设了微分方程与动态经济学、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此外还有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体现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强调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3、体现金融计算、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具备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当今金融信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设置了如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应用软件、金融实证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出关键因素并设计建模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的能力。

4、构建金融工程的专门化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

围绕金融工程我们开设了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案例和应用、金融风险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

五、应用型为主的金融工程师教育

从学科性质来看,金融工程属于应用型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在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中,必须充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开设实践类和信息类课程

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模拟实践;采用分散性现场参观与观摩的形式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吸收市场、经济和技术信息的习惯。丰富的信息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和应用的源泉,现代社会对信息的敏锐程度和吸收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元素。

2、重视实际的技术能力培养

这主要是指诸如SAS和Matlab等课程的开设。金融工程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通过软件技术加以解决,比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因而技术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在国外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不少大学将Matlab作为必修课之一,从而保证学生能迅速的将金融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

3、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程应用已经积累了很多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财富。案例教学是学习、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发展实习教学

在美国是否提供实习机会,是许多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在我国,由于金融人才的缺乏,金融工程的实习教学对于学校和实业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学校应加强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六、金融工程师职业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

金融工程师的称谓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伦敦金融界,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分析人员,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金融工程师通常受雇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非金融性质的公司。

因为金融工程师具有一系列专业化的、仅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素质,并且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超过了市场产生称职金融工程师的能力,金融工程师总体上供不应求,其就业机会显得格外光明,并且毫无疑问,其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有专家认为,金融工程师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东方,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正处于开发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加入世贸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中国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培养一批懂得现代金融原理,掌握现代金融技术的高级人才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尤其是掌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技术的金融工程师将成为金融行业的急需专业人才。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为金融工程师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

国内金融工程师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将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在为职业培训提供新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更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技能更强的培训师,而且需要符合中国市场发展的培训方式,从而为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金融工程自身的特点要求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金融工程的基本职能是创造,就是在金融市场中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创造新的产品以实现收益和规避风险。因此,一个成功的金融工程师必须“常常能迅速理解和接收新的观念,并能轻易看透细节进而把握基本结构的各个部分;他们还倾向于倡导智力上的开放以避免封闭式的思维扼杀创造性。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不认为金融世界是由一定的事物构成的,当他们被告知模式不能做或无法做时,他们的最先反应是问为什么。其次,由于金融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超出个人的知识基础而需要进行小组工作,以处理复杂的金融、法律、税收、会计、产业、计算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组核心的金融工程师,合作的精神、沟通的技巧和协调的能力是必备要素之一。

总之,在金融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来。

(注: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文科原创与前瞻性项目《基于鞅定价的结构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YW8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科研项目《非对称信息下基于鞅定价的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0887。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重点应用文科》,项目编号:DZW912。)

篇4

作者:徐龙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一级、二级市场发展迅速,为广大企业集团理财的财务公司也逐步成立,应用各种金融手段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对外融资活动规模不断壮大,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等,大多由外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机构运用金融工程进行策划,实际上也意味着金融工程对我国的渗透。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金融工程的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及其产品的高杠杆性和虚拟性,给金融业的监管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有赖于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利用。

金融工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明确的研究对象、丰富的理论原理、严密而务实的数量化模型技术方法,使之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运用过程中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金融和财务决策方面的问题,发掘了金融领域中许多机会,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从而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盈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改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分散和重新配置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和新市场的开发,从而最终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都做出有益的贡献。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在21世纪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学的研究和开发将在中国大展宏图。理论前景将推动我国金融理论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深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独立的金融理论,金融理论的研究从属于政治经济学,其主题是对经典货币金融学说进行诠释,侧重于对生产关系范畴的质的规定性的分析与抽象,研究视野较少涉猎金融生产力领域。因此,金融理论研究处于典型的金融学科初级阶段——描述性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金融体制的深入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借鉴西方金融经济理论中的最新成果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金融问题,但这部分研究者数量太少。迄今为止的研究主流是对策性的研究,基本上是开药方式的研究,而对于对策性研究科学依据的基础理论鲜有人问津,仍未实现描述性向分析性阶段的转变,更谈不上工程化阶段。在西方,金融理论研究不仅进入了成熟完善的高级阶段(工程化阶段),而且定量化模型化等实证分析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手段。本着“引进——消化——建立——发展”的思路来加快我国的金融工程的研究,无疑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接轨、交流与沟通。将丰富我国金融学的学科体系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十分落后,突出表现在:一是学科分支体系残缺。现代金融学科是以资金融通为基点,研究如何通过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产业经济学科,主要有货币学、金融市场学、银行学、保险学、货币政策学、金融管理学、金融工程学等分支学科组成。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有人把金融学等同于货币银行学,而且我国金融学的内容都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内容的一部分,基本上还没有把金融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二是教学内容理论化太浓,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我国的金融学教学基本上是以描述与定性的方式进行,缺乏严谨的逻辑推导与数理分析,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现代金融理论与技术,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知识模型。因此,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学将有利于克服以上问题,完善我国的金融学科体系。应用前景金融工程运用十分广泛,不仅运用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用于现代化的企业公司,还面向消费层次。我们相信,把握金融工程运作思想精髓的金融创新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金融工程将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金融风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会大大加快,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金融风险也必将随之增大。以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金融工程所具有的重大应用价值将得到我国的高度确认,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不再仅仅凭借经验与感性认识,而更多地是依赖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精确测算与设计,创造性地给予解决。金融工程具有降低风险和重新配置风险、规避管制、规避风险和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等功能。中国的经济主体可以利用金融工程提供的各种工程技术方法,通过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对各自的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所面领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或进行剥离,从而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许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经济金融问题急待解决,如国有股的减持问题、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安全。而金融工程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是它的突出特点。因此,引进先进的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可以为目前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银企债务重整,国企委托方案设计等许多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金融工程将强化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金融工程的基本功能是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发现资产价值,所以金融工程的发展必将使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多元化,使金融资产的价值形成建立于交易机制之上,从而使市场的交易透明名度强,市场运行效率高,市场行为规范,这样就有可能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依托资本市场,运用经济手段来操作。金融工程的运用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深化,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结构日趋复杂,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金融市场信息传递与资金流动渠道、资金结算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资金流通网络和支付清算系统等,能够从技术上与物质料件上满足以上要求,特别是网络化、无纸化的交易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节约了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投资与融资活动更加方便快捷。

篇5

这是一次关于金融新思维和新三板哲学的独特采访。

李才元,货币哲学家,潜心钻研18年后,在2008、2009、2010年连续出版《成人经济学》《出轨的纸币》《金融内战》三部专著,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专访,初步构建了当代中国的第一个本土经济学体系。

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的18个月里,他深入一家极具探索精神和前沿价值的工程企业“闭关”,以工程为切入点具体研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得出“以科技-工程哲学构建金融新思维、以科技-工程金融构建金融新体系”的独特结论。

2012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以《银行业高利润时代走向终结》为题发表了对李先生“出关”后的第一次采访。此文强调金融业“走老路,就是走死路”。那么,金融业的新路和活路在哪里?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李先生。他说,新三板是中国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度”,是“最后一公里”。以新三板为标志的科技金融是第三次金融浪潮,是中国金融乃至世界金融“从良”的唯一出路。

新三板的“211工程”

“现在的创业板相当于创业成功板,企业前一年的净利润要达到三四千万,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不符合的”。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关村一万八千家企业,真正上创业板的不到50家。如果把主板市场比喻成研究生,把创业板市场比喻成本科生,那么新三板市场就是重点高中。

“像高中生上清华北大基本是少数,国家意识到这点以后,就在中关村开始了新三板试点,让企业未来更有利于上创业板。”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只有中关村的企业才能进入新三板,未来可能会很快发到全国其他高新技术园区。“到那个时候竞争就激烈。未来要建立第三交易所,就是接纳新三板的企业。”

在119家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里面,上创业板的有5家,上中小板的有1家。各大银行、券商也都已经把矛头盯向这个新兴市场。

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什么?一是资金,二是资本介入带来的管理转型和升级,三是架通了科技型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李才元强调,这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他说,新三板的间接服务对象包括旨在振兴中国科技生产力的“211”高校,新三板也要有自己的“211工程”。

所谓的“211”,就是两低一高一严:“两低”指进入门槛低、日常运行成本低;“一高”指违法违纪成本高;“一严”指严格把关科技型企业。

新三板的门槛低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了科技立项、产品立项就可以进入,科技发明只要获得科技部门认可的就可以进入。而且新三板不能有盈亏的硬性标准,先要对无利科技型企业雪中送炭。放心,雪中送炭往往能赚到更多的钱。”李才元告诉记者。

他说:“新三板的服务时段,应该是刚刚有专利但还没进入厂房的过程,新三板是个建厂房的过程。处在走出实验室和大规模进入市场之间的阶段。”

如果说高校的实验室是孵化科技的,那么新三板就是孵化产品和产业,在科技孵化之后,以资本的力量实现批量化生产并进入产业阶段。“哪里有科技,哪里就应该有新三板。”在李才元看来,新三板应该不是一个单一的市场。新三板是为了科技创新而吸收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是地域性的。因此新三板应该是星星之火,应该是民间金融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当前正在进行的民间金融改革和创新大盘子。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帮助高科技企业,能够进入新三板的企业也几乎都有政府资金的支持,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科技孵化器里更需要民间资金进入来促进科技发展。

试点阶段,进入新三板的标准主要有四条:第一注册在中关村园区;第二是科技型企业,包括文化创意类企业;第三是公司存续满两年;第四是有限公司变股份公司,通过券商进行改制,一般需要三个月时间。满足上述几个条件之后就可以进入新三板。

在李才元看来,新三板是为科技型企业专设的市场,,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技发明为第一标准,不应该以小微为标准;而科技发明一定能够转换新的有利于民生的科技产品,出现新的消费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另外,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不是科技创新,不能成为进入新三板的标准。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该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211工程核心就是一个严。进入新三板的企业应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科技型创新,不论大小。严格把关科技型企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说新三板以前更多的是限制投资者,将来更多将会是限制企业,哪些能进入哪些不能进入。如果新三板不能更好地担起扶持和服务科技创新的使命,就有可能出现资金和资本的又一次钱生钱空转。”李才元告诉记者。

转板哲学

新三板本身很难获得暴利,转上主板是可以获取暴利的,但不能轻易转板。

“转板条件主要不是看存续几年,而是看是否将新科技型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李才元告诉记者。“新三板本身是个孵化器,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如果证明这个技术是成功的,可以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可以产业化,就具备了转板条件,因为那时科技变成了工程,变成了批量化的工业化的大生产。”

科学技术是从无到有,有了科学技术之后、完成工程化之前的这一阶段是新三板的服务使命,而这也应该成为转板条件的体现。虽然新三板完成不了科技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可以完成科技从有到优和变成民生产品的过程。一旦变成民生产品且工业化生产之后就可以转板。

“一个研制汽车的实验室和一个生产汽车的车间放在一块,显然不一样。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大学实验室里开出来不可能赚钱,只有从企业车间开出来进入市场并获老百姓追捧之后才能赚钱。新三板的服务时段就是大学实验室和企业车间之间。科技在工程化产业化之成为产品后,才能创造出实业和资源。”

“新三板转板条件也不应以股东人数为主要标准,不能搞形式主义,应该以科技是否成型,是否能够批量化生产,是否拿出产品为标准。”李才元告诉记者,“目前转板标准的设计有些形式化,机械、简单,没有很好地抓住科技-工程这个关键。”

纵观当下的新三板市场,政策支持、IPO预期是资金进入新三板的最大动力,而这也恰恰是新三板的最大风险和隐患。

在放松转板条件的预期下,很多资金从炒作创业板转战到炒作新三板,期望上演一出短期的资本盛宴而不是长期的“金融家宴”。这是不妥的。要知道,新三板=养女儿=金融家宴,转板=嫁女儿。父母和老公的区别就是两种资金的区别。

“新三板是个大的科技产业孵化器,只能承担科技产业孵化的功能,需要坚持价值投资的长线资金,鼓励长期持有,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短期内不应该也不可能收回投资,而长期可能是巨额利润。新三板一定是为了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大利好。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到这一点。”李才元告诉记者。

作为有可能成为最后出现的资本市场,新三板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洗心革面”的最后机会。如果新三板失败,中国资本市场就极有可能进一步癌变为赌场。新三板虽小,但是画龙点睛,它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眼睛。

李才元建议:“请有关领导抽空看一本《工程哲学》,如果已看过,则最好在新三板设计中体现出来。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新思维在金融之外在工程之中。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博导历时3年完成的这本《工程哲学》值得金融界人士一读。我从中获益匪浅。到了跳出金融看金融的时候了,到了理性对待、齐心协力搞好金融的时候了。”

破题科技金融

任何一个实体经济的周期都经过三个阶段:实业、资源、科技-工程。二战之前,主要是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以实业为主,资源处在军事占领和殖民阶段;二战之后,各个殖民地国家开始独立,落后国家在补课工业化的同时大量出售国内自然资源,军事占领资源变为实业国和资源国之间的自由买卖和金融占领。这一阶段发生的金融危机都是资源性金融危机,直至爆发2008年全球资源金融危机。目前,整个世界正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各国纷纷开始进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成为世界大趋势。我们大家处在新科技浪潮的初期。

随着经济发展,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靠科技本身不断拓展空间,才能支撑起人类经济的进步。以汽车为例,第一个阶段,一定是制造汽车,实业阶段。第二个阶段,大家都开上车必然导致石油短缺,这是资源阶段;第三个阶段,油少了,发展新科技,太阳能、电动车等新能源就出来了。李才元告诉记者。

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虚拟经济也分作三个阶段。从全球范围看,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实业金融为主流,2008年金融危机前以资源金融为主流,目前正在进行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必将以科技-工程金融为主流。这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三次金融浪潮。

“中国的科技金融刚刚起步,这个起步意义重大,而且必定反复很大。” 李才元告诉记者。科技金融是个完整的体系,有风投、科技银行等;体现在资本市场就是新三板。习惯了货币扩张加资源扩张的模式,科技金融创新在国内步履维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在走完一个完整实体经济周期和虚拟经济周期。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133 -02

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来解决金融问题的科学,旨在学习掌握包括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模型研究及验证、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等内容。

国外很多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金融工程人才,如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但我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发展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目前,985高校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7所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

由于各高校均处于摸索阶段,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合理、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课程设置单一且雷同、课程覆盖面窄、课程之间的过渡衔接出现断层等问题。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2013年新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必修金融数学、大三下学期必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其实这三门课程实质是相通的,都是主要介绍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且除了这三门课之外,其他金融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概率论、随机过程等都没有涉及。且在仅仅学习了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就开设金融数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就是空中楼阁,不仅缺乏基础课程,使衔接出现问题,而且和其他专业的分辨度不大,没有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其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课程理论难度高、与实际金融市场运行脱节、课堂信息量大,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规划,没有学习动力等,导致学生吸收消化内容较少;教师也存在知识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这些都给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及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金融业越来越要求精确化,金融竞争已经转变为能否创新金融产品、方案或策略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上。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金融工程师已经成为社会的稀缺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这是我国高校需要深刻反思的,加快金融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已刻不容缓。

结合上述分析,高校首先要做到明确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就从事的工作而言,金融专业主要为中外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提供所需要的外语应用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通晓国际金融规则,熟悉国际运作惯例,掌握国内外金融法规和金融分析技能,设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从事金融产品设计及定价、风险管理、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从知识能力来看,金融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和谐统一,具有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数学、外语能力和法学、文学等复合知识结构,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熟练掌握金融机构和企业金融基本运行规则和操作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金融人才。

根据知识能力目标,金融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开设数学、计算机和金融学三部分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相同的课程设置。除此之外,上海财经大学除了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必修、选修课之外,特别设置了个性化培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拔尖型、卓越型、创新型的人才,主要课程有资产组合管理、数学模型、基金管理等。

可以看出,上海财经大学等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等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基础,开设的课程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Matlab建模等均属于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这说明学校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的知识和逻辑操作,甚至开发、设计新的金融工具,以解决现实问题。考虑到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三门基础课都有模型化、数量化的趋势,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即使将来不从事金融工程类的工作,对进一步深造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应用性的学校,其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其开设的课程强调在以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开设的课程包含较多实践科目,如商业银行管理、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实务、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侧重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业务和运行状况,以期在工作中增强竞争力。由此可见,学院对数学和计算机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事实上学校的课程设置并非可以完全摒弃掉数理的内容,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其实是不利的。所以建议学院可以适当增加对数理课程的开设,但弱化对数理课程的要求,即设置的数理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后续的金融类课程提供相应的数学基础即可。

学院应该重视数理基础,培养少数人。金融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量化投资的发展如火如荼,理工科院校已经尝试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即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学习数学类专业基础课和金融类专业课。虽然新华学院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对所有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但是可以尝试培养少部分精英人才。具体的可以选拔少数具体良好数学基础、对量化兴趣较浓厚的理科生,开设概率论、随机过程、时间序列、R语言或Matlab等课程,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可能需要专门从数理学院抽调。

其次,为了提高同学对专业的认可度,学院可以组织教师编写详细的课程介绍、明确教学目的、公布教学计划及参考书目等,使学生在选课前、上课前做到知己知彼,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课程进行相关讨论互动。在开设课程方面,学院也应充分估计到学科的难易、重要程度等属性,完善开课计划,做好相关课程的衔接。即要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必须先掌握金融市场、证券投资、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的知识。

还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各种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资金或设备支持,帮助教师搜集、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案例库,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具体到课堂,形式应该多样化,如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软件实操、模拟金融产品设计等等,增加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首先学院应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其次,教师应该重视案例教学,加强与实际金融市场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静.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5,(12).

[2]姚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金融工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篇7

一、引言

由于银行债务人或者银行的交易对手违约而产生的风险被称为银行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国外,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期,由于金融市场部稳定,使得众多大型银行遭遇信贷的风险,对于信用风险金融界开始给予重新的认识,呆坏账可能会使得银行很快破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的股市发育有待于完善,银行提供的间接投资是其主要的社会融资渠道,同时,因为期货以及期权等的市场开放存在局限性,我国银行实际上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有限,因此,以不良贷款为主的信用风险就成了我国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银行风险无疑威胁到金融体系,甚至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的良好发展乃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目前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信用管理存在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我国银行业传统上采用5C法,财务比例分析法以及5W法以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CAMEL法等进行信用管理,实际操作中上述方法简单,稳健,但是因为是事先已经将变量进行确定,同时,上述方法仅仅是进行定性描述,因此,其主观性特别强。虽然很多银行目前使用了打分求和与信用评级等方法,但是实践中,还存在着具有很大典型性,在不同行业间进行对比不便。这些方法对信用管理时,大部分仅仅对单项贷款以及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衡量,不能对信用的集中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及市场化的特征,因此,银行为了将风险降低,必须通过贷款组合以及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散。而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没有实现能够对贷款组合的集中风险进行衡量。

(二)银行信用管理存在的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制度也是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产权不清晰。名义上,国有银行的产权的主体是国家者与全体人民,但是,实际上各级政府机构进行产权的行使,由于其并不承担银行风险,因此这样就使得银行效率低,竞争力差,造成了银行信用风险的集中。另外,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中冗员比较多,重复设置机构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这些都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带来阻碍。

(三)银行信用管理存在的监管方面的问题

作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一旦银行监管不够,那么非常容易使得银行的金融风险增加。当前,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问题在于,监管的目标清晰。银行监管的内容不够丰富,目前的银行监管主要是对机构审批以及审定经营的合规性,并没有重视银行日常的经营风险监管。另外,银行进行监管的措施单调。针对金融风险,监管系统不能够实现对其进行系统的监管与整体评估。

三、金融工程发展对银行信用管理的影响

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金融工程,主要用来解决金融机构出现的风险管理实际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工程对银行信用管理产生的非常大的影响。

(一)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模型化方法得当了广泛应用

信用风险由于投资组合的发展而实现了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投资组合的发展无疑促进了模型化管理的发展。同时,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近年来,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Mckinney公司的Mckinney模型以及KMV公司的KMV模型都是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常用的模型。

(二)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逐渐代替了单一的风险管理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出现新兴市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传统针对单一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银行业希望能够对信用风险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基于此出现了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针对银行业各个业务单位中不同风险进行全局的统筹管理。在一致性基础上进行风险测量与管理,因此,将风险的相关性考虑到其中。通过全面风险管理,能够使得对银行的收益分析质量提高,同时能够促使银行业决策人员能够对风险进行更广泛与全面考虑,从而做出高水平的管理决策。

(三)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实现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银行业通常采用了历史成本法进行信贷资产的结算,虽然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但是不能按照信用风险的实际的情况进行风险的管理。而银行信用风险模型化技术,能够使得银行决策人员基于交易以及市场对手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对银行的风险水平进行实时的衡量与管理,能够针对市场中风险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四)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分散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得到了大力发展

基于金融工程的内涵,其核心就是创新。信用衍生工具是基于金融工程的创新理念,能够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分散的金融工具。通过银行的信用衍生工具,实现在某些风险中将其中某一种风险进行分离,同时将其转让给另一方。就银行而言,信用衍生工具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全新的工具。其核心思想是把银行面临着的信用风险利用协议向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进行转让,同时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实际是银行进行信用风险规避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利用金融工程解决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金融工程,促进银行风险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开放金融业,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因此,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必须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单一,主观性强的问题。构建先进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掌握大量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基于对市场风险与客户风险的识别,构建量化的风险分析系统。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使得银行风险管理中主观性降低,从而实现对银行整体信用风险的全面,客观评价。

(二)通过技术的创新,推进银行业制度的改变

银行业面临着来自于国内外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优秀的产权管理以及银行管理机构决定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高效性;同时,通过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产权治理机构的变革。金融工程促进金融工具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银行内部结构改善提供了条件。金融工程的发展,促进了银行内部信息管理的公开化与标准化,提高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金融工程银行监管的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银行能够有效应对金融风险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监管。银行监管信息系统以及银行监管的量化指标,能够使得对银行的监管的目标更加清晰,同时可操作性也更强。加强金融工程监管,能够增强银行企业应对复杂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四)推动金融工程的发展,发展信用衍生工具

由于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进出金融工具不成熟,因此,我国银行业首先发展柜台交易的信用衍生工具,同时结合金融组合分解,将衍生工具作为拥有着受益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性的设定期权,价格等,能够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来自于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同时,传统银行风险管理虽然操作简单便捷,但是不能实现对风险的全局管理,动态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利用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金融工程能够提高银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能够提高银行综合管理水平,规避银行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而金融的纵深发展则脱离不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当前,金融工程利用数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前沿性理论分析在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技术提供了完备的方法论指导,同时金融工程将提供新型的金融手段与金融产品,在未来金融的发展中必然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金融工程内涵及特征

金融工程将经济领域的概念与工程管理领域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这门新兴的学科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金融发展中,金融工程使金融的管理更趋完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从金融工程的狭义角度来看,金融工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金融理论和数学理论等知识开发金融产品,推动金融产品的发展。而更广义的角度将金融工程理解为对采用工程化处理的模式来对待金融问题,对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交易以及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把握。金融工程系统化囊括了金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式。当前。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表现出了创新的方法理念,并以最新的风险管理理论作为核心的理论。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特征。首先是金融工程的数理化特征。金融工程将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在金融工程中,在专业性知识的支撑下,金融产品更加科学化,同时在风险管理中也呈现出定量化的特征。其次金融工程提高了对风险管理的技术程度,利用金融工程开展的项目,专业化程度更高。最后金融工程的工程化特征,金融工程的核心特征就是其工程化,也就是说采用无套利均衡分析,规避金融风险,提高市场套利几率。

二、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表现

在金融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价格风险、投资风险以及风险。这些风险性因素的存在时刻的影响着资金总额在市场中的浮亏浮盈。金融工程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这些风险性因素对金融市场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而其应用也主要从对这些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中表现出来。

1.金融工程对价格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价值铁律一直指挥着市场的行为,在市场接触到相关信息时就会形成价格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则会给市场主体带来资金安全收益的风险。金融工程对价格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将主要是通过金融创新,通过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以及衍生的金融商品所形成的金融工具创造经济价值,从而补偿因为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金融工程对不同的价格风险提供了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从而保证对价格风险的有效规避。

2.金融工程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进行商业性的投资以实现在短期内获得相应收入,从而实现预期目标,但是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却时刻的受到风险性因素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很可能会受到亏损以致无法完成预期的目标。利用金融工程技术特别是其相关的衍生金融商品能够减少对投资风险的影响。在投资中可以利用多样化多元化的投资搭配模式对投资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实现对冲,减少资金总量的流失。投资风险因投资的种类以及投资的时机而定,而金融工程中的相关数理分析将提供完备的技术分析体系以及思维方式,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的针对性。

3.金融工程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以及管理权是分离的,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拥有企业的绝大部分股权,在企业的盈利计划上虽然也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谋求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长期的管理中因为对市场的判断以及自身的能力与意愿等因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人不能给公司经营带来收益最大化,为此在公司的发展中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公司管理人员拥有公司的股份,这样管理人员的利益和公司的经营效果绑在一起,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保证。

4.金融工程对数量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数量风险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因为信息的不充分、可替代产品的出现以及市场需求的浮动等元素造成了数量的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也就是说数量上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对投资总额的盈利收入影响。当经济主体因为利好的信息大量的创造市场供给,在有限的市场需求情况下就会形成过量的投资,投资资本回收不到位,很可能会造成对自身经济情况的改变。数量风险看似是从一个较小的经济主体出现,但是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最后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体系。针对数量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金融工程提供了商品期权和宏观衍生金融产品等类型的金融产品。通过对这些新的产品的使用将分散交易过程中的数量风险。

三、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金融工程应用在风险管理中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通过对资金的管理,规避了资金流失的风险。当然金融工程在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金融工程应用范围较窄,金融工程主要以价格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为主,在其他的应用方面较为有限,这也是其应用的一个局限。但是尽管存在应用局限问题掩饰不了其在应用中的优势。

1.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

金融工程在运用的过程中采取较为专业性的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的技术分析能够判断存在的投资风险问题。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以及交易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信息,而金融工程将能够为金融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金融组织模式以及治理机构,同时金融工程也将为金融机构提供科学准确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金融工程将完善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功能,能够提高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效率。

2.金融工程改善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工程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深受信息影响的金融市场,一旦出现不利的信息,价格就会随着价值大幅度波动,一旦在风险管理落后的情况下参与到金融市场中就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金融工程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两种方式,风险分散的方式强调弱化风险的危害程度,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投资,避免所有的投资资金都遇到风险。而风险转移是在风险即将到来或者是已经到来的时候将现有的投资资金转移安排到其他的投资项目中,规避在风险中存在的资金受损情况。

3.金融工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金融工程在发展中能够向市场投放各种金融工具而这些金融工具为资金的流动提供媒介,在不同金融工具的相互组合中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机会,创造利润空间,另一方方面,这些不同的组合将有可能规避风险的效果,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通过这些工具实现了资金的流转,同时也能够在金融市场中套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皆大欢喜,而对于市场来说,市场活力被带动起来,市场更具商机。市场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效率的提高,投资者的选择空间放大,这些都潜在的为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4.金融工程有助于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使得金融快速发展,同时也将促进金融发展经验的积累,有助于金融在发展中形成健全的金融体系,将金融的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的方法论相结合,突出了金融发展的科学化特点。金融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而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将为金融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而且由于金融工程在发展中利用了前言性的金融知识以及数理信息技术知识,这些将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金融工程的运用将提高金融现代化水平。金融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无论是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还是金融风险的控制方法上都具有优越性,它能够为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为了规避我国在金融发展中的风险,有必要加大对金融工程的研究与运用。

作者:张宇 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篇9

一、金融工程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金融工程金是现代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通常而言,金融工程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工程是指利用数学、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工具,结合金融学理论,通过对金融产品的组合和分解等方法创造出符合金融市场中不同参与者需要的金融产品。广义上的金融工程是指借助工程化方法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金融问题为目的的一系列程序化过程,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等。因此,金融工程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特征,它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在金融工程中,既需要无套利定价、风险中性等金融思想和技术,又需要积木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等工程思想,还需要能够综合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如数学建模、网络图解和仿真模拟等工具处理各种金融问题。因此,从金融工程的本质含义看,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如下特征:

交叉性和边缘性。金融工程学的内容极为繁杂,而且变化与发展无比迅猛。它是融合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的交叉学科,金融理论的工程化思想把金融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工程大量地采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方法以及运筹学优化技术等系统科学和决策科学工具。另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金融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金融工程正在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目前,受实验经济学发展的启发,金融工程领域正在积极建立实验室环境来试验各种新设计和开发的金融产品――即实验金融学。总而言之,自然科学和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已经向金融工程全面渗管,导致金融工程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

应用性和灵活性。根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我们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毕业生应该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处理:对金融资产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取舍、分解和重组,最后将经过重新调整和搭配过的风险收益契约化、规范化、产品化;为金融市场的总体效率提高和市场的秩序稳定,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金融手段、方法与方案。同时,金融理论的工程化方法已经表明金融学已经从抽象的理论中走出来,开始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金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推动着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使金融工程学成为理论和实践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金融工程的发展能够使金融市场充分而灵活地适应各种投资者的需求。因此,金融工程具有鲜明的应用型和灵活性的特点。

定量化和最优化。由于金融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和一系列程序化过程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都需要准确地定量分析。因此,金融工程广泛地运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等技术手段,使得金融工程具有鲜明的定量化分析的特点。正因为把数理工具和现代金融原理结合起来,才使金融工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金融工程不仅要应用定量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要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决办法。最优化是金融工程的思维核心,是量体裁衣和个性化服务的本质体现,金融工程在解决任何金融实际问题中都以此为指导思想,如投资组合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中都需要在无约束条件或者多重约束条件下求得最优化的解决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金融工程后,国内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起来,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济领域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许多大学也开始了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还有更多的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专业或者开设金融工程类课程,迫切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为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金融工程是一门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现代金融理论、工程化方法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边缘性学科。金融工程思想及方法论一经出现,就对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探讨实验教学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现代高校的特点之一。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专业是高校的基本教育单位,同时它还必须以学科为基础并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专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主体,其中课程体系占有重要地位。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因此,金融工程专业包括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金融工程的课程体系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其课程体系就是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一系列课程的有机组合,学生修完该系列的课程,具备了有关金融工程学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因而可以从事在实践中与金融工程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职业或工作。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金融工程的课程体系包含了一组涉及现代金融经济理论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现代信息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有机组合。

目前,国内外的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国外高校实施“宽口径”的通通识教育,因此欧美发达国家高校通常在本科阶段没有设置金融工程专业,而是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如MFE)或专业证书教育(如CFA)。由于金融工程交叉学科的特性和应用性,美国高校在实施学位教育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开设在不同的院系,因而其课程设置扬长避短而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体有三种模式:强调金融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的商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应用性,注重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对一些数量方法的学习课程开设较少;强调工程化方法训练的工程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工程化,注重学生的工程化方法的训练,工程化、运筹学和数量方法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强调数量分析的数学系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数理分析基础,随即过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扩散逼近等数学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更偏重于宏观金融,注重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设计以及政策分析,而微观金融研究和教育则比较落后。因此,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展开了金融学科改革与建设的大讨论,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在立足于国情的基础上逐步与国际金融教育体系接轨,改变重宏观、轻微观的金融教育理念。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经验,在本科阶段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种金融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完善我国的金融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主要有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和理工院校。由于国外并未有金融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的经验可借鉴,上述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未完全形成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从各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在原来我国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参照国外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来进行的。从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看,其课程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论基础模块,包括现代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分析工具模块,包括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工程化理论、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等;实践教学模块,包括金融工程案例、金融工程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不同类别大学都在运用自己学校的综合优势培养金融工程人才,扬长避短,各有特色。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1、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关系。由于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设置的差异,我国许多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简单地沿袭传统的重视宏观金融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而反映微观金融范畴的体现金融工程特色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尤其是财经类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摆脱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固定模式。

2、金融工程基本原理与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关系。一般而言,理工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重分析技术、轻金融工程基本原理,尤其是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数学分析工具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忽视了金融工程基本原理方面的训练。而对大多数财经院校而言,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数量分析工具方面的教学较为薄弱。

3、金融工程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中鲜有工程化产品创新案例,注重金融工程基本原理或数量分析工具方面的训练,而欧美国家高校极为重视的实践教学,在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极大的损害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

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问题较为突出,全国各高校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应用性模块主要包括金融工程案例教学、金融工程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其中金融工程实验课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介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三、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西方国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也给中国的金融工程教育带来了不少启迪。

1、金融工程专业的特色要求进行实验教学。由于金融工程是借助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的学科,因此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工程化和定量分析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工程实验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金融工程实验可以逼真地模拟市场,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市场环境。因此,金融工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裨益。

2、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金融全球化和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是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市场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工程人才。而要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不断溶入新技术、新知识、新思维,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课程。因此,金融工程实验已经称为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3、金融工程实验是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金融工程是融合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个学科特征赋予了金融工程实验课程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投资分析、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微观金融课程所具有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决定了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同时,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金融工程实验能够掌握金融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大幅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促进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中,大幅修改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其中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必修实验课、专业选修实验课。

课程实验。投资学、运筹学、金融衍生证券、金融风险管理、固定收益证券等课程随着教学进度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通过这些课程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必修实验课:金融工程实验、证券投资学实验、金融工程专题实验,每门实验课为2学分,共36课时。通过金融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金融工程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各种金融衍生资产定价的基本操作方法、流程,以及利用金融衍生资产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计算方法;通过证券投资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全部内容,能够验证证券定价理论、证券组合以及关于风险资产定价模型的验证工作原理。通过金融工程专题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工程专业所学主要专业课程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强化金融工程和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结合专题实验课程的教学为撰写毕业论准备。

专业选修实验课:MATLAB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EXCEL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tata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AS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每门课程2学分,共36课时,每个学生可任选一门。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软件在CAPM模型、APT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固定收益证券计算、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金融衍生产品计算、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金融数据的可视化与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种修改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课时,更好地体现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工程化和定量化的特色。执行这个新的教学计划一定能够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我们在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的初步探索,同时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王广谦,张亦春,姜波克,陈雨露.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钟玉梅.高等教育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晋忠.不同层次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

[4]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

2004(6).

[5]史永东,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6]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

篇10

金融中心的发展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方便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带动了金融中心所在地经济和贸易的繁荣。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建设和发展金融中心。

本文将从金融主体、金融客体、金融环境三个角度建立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天津与我国其他金融城市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天津金融业发展状况,判断天津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进行评价研究多采用建立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例如,伦敦金融城(2007)提出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GFCI),该排名报告以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为评价指标,对全球46个城市加以量化分析和排名。胡坚、杨素兰(2003)按照经济指标、金融指标、政治指标三项指标建立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从天津金融中心建设分析的角度,通过建立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包括天津在内的8个金融城市进行量化评价。

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需要多方面条件推动,同时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本文注重人、物、环境和谐有序的发展过程,分主体、客体、环境对金融中心建设条件进行归纳,并建立起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认识论,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三要素,即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环境。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正是在实践环境这一传导媒介中进行的。

将哲学认识论应用到金融中心活动中,可以看到在金融中心发展建设这一实践活动中,应具备三个要素条件,即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金融主体是指服务于金融业,致力于金融中心发展活动的集体或个人。金融客体是指金融实践活动的指向对象整个金融业,及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实体。而金融环境是指金融中心所处的自然地理、交通信息、城市生活等周边环境。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共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

(二)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本指标体系突出了人、物、环境和谐发展对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与以往的指标体系研究中的设计重点不同。本文提出要充分考虑人、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金融主体、金融客体、金融环境作为评价金融中心的量化对象,突出了和谐有序的要素条件对金融中心建设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各城市金融建设的量化分析

(一)定量方法的选用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融城市进行评分。在研究实证中,为了评价和分析各城市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需要对反映事实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并应尽可能选用较少的综合指标来反映存在于各变量中的信息。本文将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特点对各金融城市进行评分、排名。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金融城市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法属于多元统计中的一种,是根据指标间或样品间的相似性对指标或样品进行归类的方法,其分析结果可以通过树形图形象地反映出来。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聚类法的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分结果,对各城市的金融状况进行分类。

(二)样本城市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共选取在我国金融城市中8个代表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南京、重庆、成都。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分别来自2007年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8年各地的《统计年鉴》。对于某些地区某些年份某项数据的缺失,则采用其他年份的平均值代替。由于这些地区近年来,没有很大或特别事件和变化发生,所以这种替代对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结果分析

计算步骤:a.建立评价矩阵:将指标变量和样本城市2008年的数据建立8行37列的评价矩阵,分析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因子分析的显著性。b.确定公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矩阵进行初始因子求解,确定公因子数,计算各因子变量的负载值。c.竞争力得分计算与排序:计算各样本城市因子值,并以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城市竞争力得分,并按得分高低排序。d.聚类分析与评价:用系统聚类法对样本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加以评价。

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37个特征值和对应的37个单位特征向量。选取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达到83.6%的3个公因子,作为评价金融体系竞争力的综合变量。表2反映了各主成分因素对整个体系的贡献率。

各金融城市竞争力评价。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包括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因素,反映了各金融城市的综合金融竞争力,是各影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反映,最终决定各金融城市的排名情况和功能地位。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从高到低排名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南京、成都。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将上述城市分为四类时,上海为第一类;北京、广州为第二类;深圳、天津为第三类;重庆、南京、成都为第四类。将上述城市分为三类时,上海为第一类;北京、广州为第二类;深圳、天津、重庆、南京、成都为第三类。

经过金融综合竞争力量化分析,可以看出结果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城市,发挥了较强的区域辐射功能,成为我国国家级金融中心的首选。同时,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令人瞩目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外资金融资源的流入,这使北京具有建设国家级金融中心的强大竞争力。

广州和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紧邻香港的良好区位优势,经济金融都有了飞速稳固的发展,但处于同一经济区的两个城市定位模糊、功能趋同、职能交叉,导致两城市间的金融建设和金融市场存在着恶性竞争和资源重复浪费的情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城市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广州和深圳成为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能性较大。天津金融建设起步较晚,金融体系和市场还不甚完善。重庆、南京、成都属于第三类金融城市其发展的力度和速度还有待提高。

天津金融中心建设分析及功能定位

(一)金融主体条件建设概况

政府大力扶植和引导天津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同时还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金融人力资源建设,全面实施了人才引进、人才深造、高技能和带头人的“四个工程”,这对天津金融人力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但目前工作的开展尚不能满足天津金融建设发展的需要,由于天津金融业的历史原因,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都不甚理想。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后,各金融机构很难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人员流动、挽回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缺失严重。

基于以上情况,天津金融人力资源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各金融机构应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鼓励措施,为吸收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提高科技投入,加强对金融创新和改革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客体条件建设概况

天津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是央行天津大区行所在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天津拥有分支机构,同时花旗、汇丰、渣打等14家国际知名银行在天津设立分行。同时,天津滨海作为金融创新的实验基地,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并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天津金融结构体系明显存在以下不足: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外资金融机构对天津的投资还较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天津缺少金融业信用的评估服务,也缺乏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

为支持金融体系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应制定一些灵活有效的金融法规,并对已有的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同时政府应制定积极开放的政策,吸引外资,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可涉足的金融领域,从而引导金融市场向更加高速、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金融环境条件建设概况

天津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腹地空间广阔,离首都北京120公里,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同时“十五”期间天津建设信息港工程,将大力推进天津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尽管,天津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服务使天津金融环境建设具备了一定竞争力,但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据统计按照户籍非农业人口计算,天津刚刚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同时各类现代化设施和服务业水平与国际都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将制约天津高效优质金融环境的建设进程。

(四)天津金融中心功能定位

天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紧临北京,作为处于同一区域的金融城市,天津与北京金融业存在一定竞争。天津是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金融建设中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从上文的数据和各方面分析来看,而天津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和金融环境建设的优势,可以为北京的金融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和硬件服务。两个金融城市的金融经济建设应具有梯度性,形成金融服务和资源互补局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因此,天津在现阶段的金融建设应该瞄准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广泛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参考文献

1.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3

篇11

他在这本书中强调,量化投资不管用多高科技的方法,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研究的对象――由众多参与者组成的市场。就像炼金的关键不是你用什么样的咒语,什么样的贤者之石,什么样的工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炼金的原料里有没有“金”的元素成分,或者有什么其他贵金属的成分。然后再去思考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提炼。而现在很多量化投资研究者就像炼金术士一样本末倒置,他们以为掌握了某个数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就掌握了投资制胜的法宝。

不一样的执着

为了采访路阳,记者在网上搜到了他这本著作的电子版,读完第一章就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14年前,一个二本学校里的专科生,本来打算学点编程将来找个IT民工的工作,却因为在路边看了一本关于索罗斯的书,路阳萌生了将计算机和金融结合起来,走计算机和金融复合发展的职业规划,并将这个规划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坚持了14年。

14年间,他从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工程专业的专科生,通过“专升本”成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后来又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后到软件公司做数据挖掘,然后到证券公司工作,在基金公司做数量研究员,并当上了基金经理,后又转投私募。

难怪推荐我采访路阳的中国量化投资学会创始人王瑞军先生说:“路阳是中国宽客精神的代表。”这种执着的韧劲儿不仅体现在他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体现在他对打造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坚持上。

据路阳介绍,从2007年开始研究复制沪深300指数开始,他就开始琢磨做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对冲系统,而这一坚持,到现在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了。

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出色的编程能力,用国际最顶尖的商务智能软件SAS编写了一整套包含择时、行业配置、个股选择、风险控制、风格管理、因子归因分析、自动下单在内的完整量化投资决策系统,并从2009年开始对这套系统进行反反复复的测试和修改。

“打造一套稳健盈利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像在发明设计一辆汽车,汽车在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如马车跑得快,不如马车跑得远,但是汽车跑过马车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路阳如是说,“同样,在绝对收益领域,量化投资比主观投资更稳健,更稳定,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由量化投资的基本原理和人性的弱点决定的。”

不一样的理论

生活中的路阳为人有些腼腆,说话声音不大,如果在与你聊天中接个电话,他都会有一脸愧疚,大概这是一些“技术男”的共性。不过,如果在和你谈到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时,路阳马上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在Wind的讲座上,他的思维清晰、言语流畅,面对台下听众的问题会很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对他来说,群体行为金融理论这一概念是经过自己多年来对量化投资的深入研究和对传统理论的不断反思才提出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而且他深知,虽然坚持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很多时候就怕坚持错了方向。这也正是路阳不断对量化投资的理论基础进行反思并以炼金术士来警醒自己的原因。

这一理论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美国行为金融与经济学会邀请路阳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第五届行为金融与经济学年度会议”,并作关于群体行为金融理论与应用的发言报告。

该会议是行为金融研究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经常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参与。

在路阳的书中,他说这是一套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当然,这只是戏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套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理论,是符合诺贝尔奖的科学思想的理论,甚至在该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2013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个学术冤家――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法玛和行为金融学派的代表人物席勒也变成了对立的统一。

群体行为金融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继承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市场观,但更强调市场的群体行为特征。

它的资产定价模型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揭示的群体一般行为特征为理论基础,强调群体的行为完全不同于个体的行为,个体都要受到群体的影响。

但是该理论并非直接对群体心理进行建模,而是认为人的群体心理会映射到资产价格上,对资产价格进行群体行为分析。而行业板块、题材概念都是市场中常见的群体划分维度。

路阳认为,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绝不是一个学术象牙塔里的理论,而是对投资实务总结、升华的开放理论体系。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都在利用群体心理获利;基本面是群体博弈定价的想象基础;波浪理论只是群体心理周期的经验总结;将个股置于其所处的群体中进行分析,更容易发现“异动”。

在路阳的量化投资理论体系中,除了群体行为金融理论之外,另一大理论基石就是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他甚至提出是否利用了大数定律是区别量化投资与赌博的唯一标准。

路阳非常认同西蒙斯从数据出发而不是从模型出发的建模思路,而所有从数据出发的模型,本质上都是在利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

不一样的系统

可以说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的提出,完全是来源于路阳的量化投资系统研发实践,反过来也可以说,路阳的量化投资交易系统也是在群体行为金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也就是说整个系统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系统,是一套将群体行为科学理论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融为一体的系统。

这个系统有这样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首先,将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路阳认为市场中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所以系统对风险控制的设计不可谓不细致,包括多元化的“无影灯”阿尔法源,策略闭环认错机制,基于大样本数据的模型检测,各种自适应性设计等等。

其次,非常强调对资产定价因子的发现和度量。“我们的系统本质上就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机制迅速的发现和评价当前市场状态下有效因子,给有效因子更高的推荐权重,而不是我们强加给系统我们喜欢的因子。”路阳说,他的思想就是要在这个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市场里,以市场之心为心。当然,目前在市场上,并不是全都如路阳这样,一些给系统加入自己看好的因子的“专家”们也大有人在,或许他们觉得用这个被自己看重的因子得出的结论更能彰显自己在这一行业中的专业性吧。

在阐述对资产定价深刻理解的重要性的时候,路阳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当你对资产定价因子没有深刻认识的时候,赚钱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你是如何赚到的;同样亏钱的时候,你也不会知道如何亏掉的,在牛市里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是一个被随机致富的幸运儿。

第三,就是利用大数定律,通过多品种的,短周期的交易,使通过数据统计挖掘发现的规律能够很好的释放出来。所以路阳的这套群体行为金融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资金管理很大,甚至可以做到三五十亿的规模,换手率也比较高。

最后,系统的设计遵循简单、直接、有效的原则。只有简单直接的系统才有更好的执行力。“做一套全自动的量化投资系统并不难,难的是执行。”做过多年量化投资系统测试的路阳深有感触,“复杂的系统一旦遇到问题就很难找到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很难执行下去。”而路阳的群体行为量化投资交易系统已经达到一点鼠标,基本可以不管不问,让其自动执行的执行力。

不一样的理念

与路阳交流,并没有出现我之前一直担心的问题,他会不会说出一堆我这个文科生听不懂的数学、物理方面的专业术语。相反,他一直在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跟我表达他对量化投资的理解。

他说量化投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武功,只是一种淡定的投资哲学。在他看来,这里的哲学并不是抽象、晦涩的哲学理论,而是《专业投机原理》作者、被《巴伦周刊》誉为“华尔街终结者”的维克托所说的“所谓‘哲学’,是你对于人生与世界深信不疑的一套特定见解”。

在路阳的量化投资哲学里并不追求各种内功心法、各种招术,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行为的深刻理解,对资产定价的准确把握,对投资理念的系统化执行力。与很多追求发现圣杯的宽客不同,在他看来,资产管理所管理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更是投资人的信誉度,在资产管理行业口碑就是圣杯。

如何获取投资者的信任,路阳列举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用高深的数学模型,物理方法,别人听不懂的术语,英文单词,高智商,高学历来包装,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专业性,以此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另一种方式是做一套投资者都能看得懂的系统,将盈利的基本原理和风险点都能跟投资者沟通清楚。

路阳最推崇的海外基金公司并不是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而是由一群行为金融学者创建的LSV资产管理公司和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玛的学生创建的AQR资产管理公司。

这两家资产管理公司有着共同点,即它们都是非常有学术底蕴的科研型资产管理公司,他们都使用相对透明的量化投资策略。今年前者的管理规模达到830亿美元,后者的管理规模达到1050亿美元,其客户都是以大型机构客户为主。

目前,路阳的群体行为金融量化投资交易系统的定位是获得年化收益率20%左右,最大回撤力争控制在5%以内,不管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都能稳健盈利的系统。

但是稳健和博取市场眼球往往是矛盾的,所以他希望通过群体行为金融理论的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破解这一矛盾,他说这好比两条腿走路,只靠一条腿是走不远的,只靠资金曲线是很脆弱、很偶然的,只靠品牌忽悠更不行,一定要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让投资者能看得明白、听得明白、用着放心的绝对收益量化资产管理系统。

不一样的格局

篇12

二.高校“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建设必要性

“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实验、金融业务实践、金融产品创新等能力为主线,构建与金融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验与实践体系。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求,形成学科理论教学、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践和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创业、模拟仿真的教学试验体系,并以综合性、集成性优势推动智能金融产学研的升华与创新。

(一)贯彻各级发展规划的要求

总体目标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6]。通过本项目建设,高起点平台搭建、多学科资源有效集成、教学科研条件改善、提高智能金融团队的创新力,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以满足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对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建设,也完全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要求[7][8]。

(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实现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以及知识经济等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要求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根据科学发展观,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金融中心,人才必须先行。随着“建设重庆市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重庆将逐步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金融创新能力最活跃、金融品种最齐全、金融总量占比最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泛、融资功能和辐射力最强的金融中心[9][10]。因此,通过“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建设,完善智能金融教学与实验体系、丰富并更新教学、科研与实验手段,大力开展开放式教学、协同式科研,适应社会对高端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是“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和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的要求

智能金融七大创新实验区、工作室或基地,将首先服务于金融专业教学与实验,同时为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经济政策的预研仿真、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开发和实施、培训培养各类中高级金融人才、开展创新性和实用性金融-经济-管理类研究等。所有有关的教学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参与者都将能够共享研究实验室的软硬件平台,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11][12]。“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这个平台为培养金融领域实践实干型高端人才提供最切合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实际的信息环境和仿真环境。

三.高校“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面向长江上游经济发展需要,根据长江上游经济金融中心建设和结算类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联合国内外智能化金融创新力量,充分发挥重庆金融学院高起点、高水平、多功能等特色突出的优势,有效聚集智能金融创新要素和资源,深化金融创新的组织管理、风险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智能金融模拟与仿真系统科完善等全面建设,探索学校与相关高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金融企业、监管机构、国外同行等深度融合和共同服务区域发展的创新模式,以“立足重庆、辐射西南”为目标,建设特色鲜明、开放有序、运行高效的智能金融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既服务教学、科研,还要为一线金融实务部门的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与市场化等提供高端平台。(1)创建智能金融中心的多层次实验室集群建立“智能金融七大创新实验区、工作室或基地”,这七大平台组成完整的智能金融中心,即使在中国也属首创,在国内也是一流水平(见图1)。(2)构建科研创新与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将高校金融专业目前的、以现代金融学为中心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提升到紧跟信息-金融-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主流特征的科研创新与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此,“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将增加研发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实验,增加面向重庆市和国内金融机构中高层人才培训的技术转移示范和面向金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实训和专业(仿真模拟)设计,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提高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依托“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集中力量主攻区域宏观金融统一模型,形成前沿性研究优势和成果;与重庆主要的金融机构及其管理部门、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建立学术合作联盟,开发并不断升级维护智能金融核心技术系统,成为推动重庆和国内智能金融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和“政产学研用”示范基地。(4)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与技术转移通过现场开放和网络开放,为各级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和事业等单位和人员提供智能金融、金融工程和商务智能的科技创新和实验条件,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作为智能金融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为重庆市和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商务智能、智能投资、产品创新及其市场化等仿真模拟支持。

(二)建设内容

(1)区域性金融监管智能化与风险监测仿真实验区该实验区在西部高校第一个专门针对区域宏观金融风险监控的实验室。这是专门针对西部宏观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预警,因而有着明确目标,并有着科学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这种区域范围宏观金融风险的监控本身应该形成专门或广泛服务网络,定期为重庆市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有较大需求的个人用户提供国际金融市场分析-预测-预警-预判服务。(2)区域智能金融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化模拟实验区该实验区专注于区域性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产品开发的市场化仿真模拟,以监控金融产品创新不当,在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中可能导致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3)区域金融企业智能管理与风险预防仿真实验区该实验区将重点监测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人民币外汇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的市场秩序健康度、金融泡沫、资金流动、各行业景气度、投融资关系网、市场投机活动、市场欺诈等市场情报。这种监控在方法上、频度上同“全球宏观监控室”类似。然而在监控对象上将会更加细致,从区域宏观到行业、主题等甚至到股份公司、大股东、机构投资者、中小投机者等。该实验区在服务实践中滚动式发展,直接向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有着较大需求的个人提供金融市场分析-预测-预警-预判服务。(4)智能金融量化投资交易仿真模拟实验区该实验区将充分利用智能金融中心核心团队,在智能金融量化投资交易领域十年以上学术和技术积累,集成国内外在智能金融和量化交易领域最好的学术思路和技术平台,支持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外汇、股票市场的市场形势分析、动态投资组合、量化程序化智能化交易策略与系统开发等等。(5)中高级金融人才培养与模拟实验基地该实验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与实验的整合,投资购买相关的金融-经济-管理数据库。同时通过购买和独立开发建设实验案例库,新建实验课程资源库(含课程要件、课程网站、实验教材、教学视频等)和建设核心技术软件组件库等。(6)地方政府投融资及债务管理智能模拟实验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通过划拨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或多个资产和现金流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以政府的名义担保进行融资,并在必要时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的载体。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8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政府信用风险、资金信贷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也不容忽视。该实验区的创建,旨在创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宏观模型,探索地方政府投融资智能运作的途径,理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体制,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规范运作机构,为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提供决策依据。(7)重庆国际智能金融人员交流与创新合作实验区该实验区将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平行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学主流路线的范式模型和基于智能主体(agent-based)的计算实验仿真。目前国内外这类仿真模型还大都远离市场实际,主要限于行为金融学实证研究。因此加强交流极有必要。本合作实验区还强调最大限度切合金融市场的实际行情,建立以区域金融市场为目标的仿真模型,为各类市场参与者即国际智能金融界人员交流创造仿真条件。通过交流参与者互动与合作,可以完成生成市场价格(宏观表现)、将宏观经济模型同宏观金融模型统一建模等研究工作。因此,该实验区建设强调对金融业内数据和外来信息全面挖掘和综合利用,真正实现基于事实的商务决策和及时的决策执行。

四.预期效益分析

“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将着力凸显金融学科优势,促进金融理论与工程化技术手段和思维的交叉融合。即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教学、研发和应用的协同创新,着力构建契合特色优势学科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科研平台、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模拟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致力于为中国西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一)成为重庆市和中国西部智能金融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金融创新产学研用以及和人才培养的典范

通过“智能金融创新实验区”建设,把智能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全市、中国西部乃至于全国的典范,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智能金融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金融创新产学研用以及和人才培养平台。

篇13

这当然使我们联想到2014 年10 月以来的“慢牛”股市政策,思路似乎也是要通过制造A 股牛市“财富效应”,一方面刺激民间消费,另一方面激励创业创新,促成结构性转型。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企业负债率普遍过高,银行贷款大量流向一些产能过剩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又得不到贷款支持。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经营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都很大。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决策层想从“企业财务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经济结构”这一链条破解问题,也就是通过催化股票价格吸引众多社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让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减少债务占比,以达到所希望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间接融资比的效果。通过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市场发展,让更多资金进入各类股权市场,建立起个人投资、VC(风险投资)、PE、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这一完整的直接融资体系,进而通过资本市场对具有成长性、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高估值,引导金融资源往这些方向配置,进而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

愿望当然良好,不过有一个前提,即股权的定价比较精准,能够反映各公司的实际基本面,否则,如果股价全面悬空,背离基本面,靠错位的股价引导的资源配置不仅达不到调整经济结构、改良金融结构的目标,还会本末倒置,制造后患,让经济结构调整开倒车,把本来可以投入创新的能量和投入实业的资金也都转向炒股。

同时,考虑到中国股民毕竟不到一亿,有股票投资的家庭不到四分之一,制造股市繁荣的结果只是让部分人更富,让多数人更穷,收入和财富差距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社会流动性非常充分、银行不想多贷、实体企业不一定想多借多投的情况下,继续通过降息降准增加流动性,只会使股市泡沫更大,拉大财富差距。而且这样人为刺激股市,连实体企业也不想专注主业,也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股市,因为在这种人为安排的“慢牛”下,似乎股市的回报高于任何实体行业的投资,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被严重扭曲,包括人力资本过多往炒股上转移,扭曲社会的激励架构,拖垮社会的长久创新力。

顺其自然、不受政府干预、自由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扩大金融的普惠性,提高金融的可得性,深化金融渗透的层面,使金融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从而降低收入差距。与此相反,对金融的过多政策干预则会扭曲资源配置,逆转经济结构调整,造成更多的机会不平等和财富差距。我们尤其要纠正以前的错觉,就是觉得“政府不干预的金融只对富人有利,政府干预就是为普通人而为”。现实恰恰相反。

(文章节选自本书序言,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推荐指数:

作者:陈志武

出版: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志武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现担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及量化历史研究所所长。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

金融ABC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国强民》

作者:陈志武

出版: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书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金融与好的社会》

作者:罗伯特・希勒

出版:中信出版社

在本书中,金融行业的关键角色,如首席执行官、投资经理、银行家、投资银行家纷纷登场,作者一一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此外,对于游离于金融行业周围的人,像市场设计者、金融工程师、衍生品供应商、律师等,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还可以了解这些幕后策划者如何操纵了金融社会。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