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篇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与规律的学科,也是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一套特别的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的。但是随着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根本变化,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性以及实用性不是很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当前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优势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实用性以及转型较强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推动汉语言专业的发展。

1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更新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实用性人才,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属于是我国的自有专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说仍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照本宣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而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效果不高。再加上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仅限于课本内容,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时间相对较长,在长期的发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手段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有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很难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其他的专业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底蕴相当丰富,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专业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知识,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偏重于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其次,专业教师受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仅是被动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并没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突破性创新,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不是很强,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2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首先就需要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需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同时高校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采用创新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性教学,还要结合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在保证课堂学习的前提下,注重课上与课外的结合,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衔接,另外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过渡到职场。最后高校要注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学生就业前加大培训力度,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者是节假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以提升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根本的改革指导思想,积极调整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也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调整设置,不但要保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而且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去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另外课程规划要注重实用性,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对于网络编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各类媒体所需要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人才为主,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可以设计此方面的应用类课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3)更新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学生能力不足以及学习态度不积极等一些特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引导式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其次,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职业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积极地学习努力,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增加今后就业中的优势。再次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有效的增强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效果。(4)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汉语言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虽然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学底蕴,但是他们由于受传统的教学影响,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性不是很强,这就会影响学生今后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改进教学法,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培训,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把所获得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技能,同时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汉语言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总论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更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高校要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加强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性以及实用性更强,更能适应社会时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季雪冰.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2016(4).

篇2

1、汉语言专业最主要的几门课程就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写作以及一些教学理论知识。这些课程都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课程,是汉语言专业出身必备的技能。

2、除了这些课程外,我们还会学口语表达、有听说读写训练,学文艺理论以及选修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另外,还会上一些公共课程,比如大学英语,毛概等课程,而且毛概一些学校是开卷考试,很容易通过,而且该专业不学高数。

3、大学学汉语言文学,其实是把高中所学的知识更加细化,把语文知识展开学习,更加系统地学习语言与文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大学课余时间还会看大量文学作品,补充和扩招知识点及阅读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2 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论*文*网]

3 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3.1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篇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3.1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3.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篇5

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把人文科学列为了人类社会三大类型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一,足见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文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么作为影响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首要问题。无可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对人类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将业务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大多数高等教育学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1)适应性原则。教育是为实践服务的,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飞快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能,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注意紧跟时代,设置有关新课程,更新课程体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2)系统性原则。在课程体系结构规划过程中,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充分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注意保持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最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3)稳定性原则。课程需要更新,但同时也需要维持稳定性。因为从文学的角度讲,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专业中的一些基本课程是经过多年实践考验的,已经被证明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中核心的部分,是必须保留而不能轻易取消的。

篇6

1.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分析

汉语言过去的学习方式都是采用课堂化的教育方式,其本质还是从生活中来并到生活中去。但论如今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授的是课堂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因此而形成生活。汉语言本就是对生活中词语的总结与分析,但在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只有将网络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相互融洽,才能引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而现实情况中汉语言在网络流行语境下出现了无边界、超媒体、跨时空、数字化的特点,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更广阔的表达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学载体,汉语言文学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是中华民族普遍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汉语言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掌握人数最多的语言种类。汉语言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广泛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由于中华民族人口数量众多,也是汉语自身的语言魅力及文化气质的共同作用。以汉语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人在传统生活中的社会实践,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歇后语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如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破釜沉舟等,古人将丰富的道理进行了高度“提纯”,时至今日,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2.互联网语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出路分析

2.1网络空间、论坛、社区等各种平台的推广

网上的博客、腾讯、微信、QQ、微博、视频、分类信息平台等各种论台和社区等,都可以不受地域、时间、人群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进行不断的传播。同时,網民更可以通过网络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快速传播。如各高校还可以举行栏目不定的相关活动开展不同的文学相关话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2充分利用多种网络传播平台

所谓网络平台,是指以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展示渠道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在传播工具的选择方面,可以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形式。然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网络传播平台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容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提升,新的网络传播格局已经逐步形成。以“微传播”时代下的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传播平台为例,它们的使用,加强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的传播,并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传统交往模式,促进了包括汉语言文学在内的文化繁荣与发展,更新了人们长期坚持的传播理念。互联网平台支持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方式有着较高的互动性,以至于在短期内实现较为广泛的传播。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可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以信息推送的方式,使党员干部能够及时、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之美,并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艺术作品的品鉴工作中,为现代汉语言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2.3基于二维码的数字化传播

篇7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做出适当的完善和调整,旨在培养更多专业复合型人才,让其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更好地胜任各方面工作的需求。相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中,相关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并且很多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渐体现了实用性方面的漏洞和不足。在社会用人需求和标准不断提高的今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本专业的综合教学实力呢?本文提出了一些问题的思考。

2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思路

第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工作的推进落实,是提高整个教学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同时也是积极落实好相关应用性的改革,让整个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应用性教学的相关需求。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关注于体系性和整体的学术性特点,在应用性要求不断被强调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关注于能力的方面,因此,整个专业体系的发展应该逐步凸显出专业能力培养的效能。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可以将平台化与模块化的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在实现对人才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上,要将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改进和调整,通过合理创新,对于专业特征进行全面的体现,围绕能力培养的需求,就多方面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整个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全面。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要做好基础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于课程内容的精髓进行不断的提炼,真正地凸显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通过合理的取舍,让教学内容中的写作、文学、语言类等多方面的内容得到合理安排,并且结合现代化的传媒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以丰富的载体形式,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要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规律,结合多方面教学线索的融入,让学生的审美、艺术欣赏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另外,教师也要深入到市场调研当中,就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地了解,并针对具体的社会需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进行优化和调整。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新教学思路的优势进行全面地发挥和体现,真正地为提高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应用性提供保障。第二,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调整的过程,更是教学主体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进行明确,并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也要进行不断地丰富,提高对学生语言运用规则与效率的影响,通过积极改进,提高学生对写作规律与方法的理解,并通过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为日后的实践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很广,并且就业岗位与行业相对动态化,很多毕业生都会从事多种不同的工作。而在不同的工作中,其自身专业能力和一些协调、沟通、创新、组织、策划等能力也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条件。在课程内容整合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具体的实训内容,真正的让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成长。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要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的方面来进行制定,并且做好阶段性培养目标的分配和制定。通过阶段性内容的分配与整合,让学生逐渐地掌握多种技能,并且在锻炼中逐渐树立良好的信心。实训内容的整合是当前课程体系构建中所必须重视的一环内容,同时也是应用性培养下所应该重点把控的一个环节。第三,加强师资改进的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是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来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相关理论来解决当前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写作和语言能力,达到相关行业的职务要求。但是,很多学校目前的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很难支撑相关专业改革的需求。针对当前课程改革的相关需求,教师本身虽然具备足够的学历资格,但是相关社会实践经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很难对当前应用性教学模式提供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各项教学工作和目标思路推进落实的瓶颈之一。在相关专业改革中,双师型教学是一项新的改造理念。教师自身要对于观念进行转变,并且认识到专业改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地适应改革工作的相关需求。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了解,并且展开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地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也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就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改进,真正地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第四,加强校企合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相对于理工类的专业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实际的择业就业方面,如果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容易出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的脱节,应用性自然就不高。因此,学校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在学生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性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大众化教育不断发展和推行的今天,在相关专业教学中,要打造应用性较强的培养体系和培养策略,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才能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篇8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现实中,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1)课程内容精简化,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2)核心内容凸显化,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3)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不必追求过深,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断改革创新,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针对某些社会问题(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可以为我所用,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要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用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地激励学生,学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会感同身受,进行探索、发现、分析、思考、创新。虽然,根据专业特点,此专业的教师大都不讷于言,然而,他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言行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篇9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篇10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一)调整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的配置是有导向的,这个导向便是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倾向于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点讲授,但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而教育体系改革又是上层建筑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调整为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当今社会还需要中文系的学生具备极强的审美能力。具体的课程体系调整是这样的:1.语言类课程相对应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语言类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与听、说的能力上联系更加紧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很好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的汉语课的教学全程需要始终融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严格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两门课上注重自己的普通话表达,对古今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外延知识理解贯通,夯实自身的文字基础再训练加以运用。语言学概论更侧重于从一个人掌握的一门母语(汉语),及一门外语(英语或其它语言)作对照,比较地学习,从而深刻领会汉语言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形成与发展。训诂学是对古汉语研究古词义一类补充型课程,对学生研究古典文献,理解古文学经典都有很大意义。

2.文学课程在当今时代的调整目标更倾向于培养中文系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领悟能力。其中,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分期讲述就是很好的例子。将古代文学史分为上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分别以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样式进行论述,则是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地感悟这些文学经典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立的对文学史的认知,从而培养文学审美能力。而有关文学的理论课程如文学理论、美学则应在学生对文学名著研读的基础之上开设。现当代文学史要对文学史上的各种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关注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与时俱进。文学,当然建立在对大量经典作品阅读、背诵的基础之上,文学离不开背诵。3.写作,被誉为中文系学生的“看家本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最强的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对这一“笔下基本功”进行适应能力需要,适应工作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改革。写作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不局限于优美的文字,华美的辞藻,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方方面面,它需要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性心灵,去体验,去发现,懂得赞美。

(二)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从传统的四十分钟纯知识讲授开始进行调整,可在一堂课的课前或者课后十分钟让学生站到讲台上做口头表达,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即兴演讲的能力,让当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单向输送型课堂,而是师生互动型课堂。集思广益,也是一种对传统教学内容作出的很好的调整。中文系的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将学生的读书笔记之中精选出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内容引用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对于偏重于学术型的课程,老师则应更精,科学研究是一位学术型教师讲授课的基础,将这门课程学术前沿最关注的话题完整地呈现到专业课堂上。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

篇11

第一,要确立培养该类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组织本专业的教师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讨论、研究,加强对其的认识,并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立培养该类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学生成为该类人才的信念,让学生充分了解、理解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信心,最终有助于该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地推行。

第二,不仅依据该人才培养模式来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而且结合各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和本地区人才市场需要来制定一个特色、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确保该改革能保障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秉承和实用性技能教育,最后,其需要解决一下关键问题:

1、在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不忽视其他人文课程的合理配置,最后使两者融为一体。

2、运用理论教学的课内措施和实践教学的课外措施来确保人文精神落到实处,进而达到最佳效果。

3、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如何使人文知识教育和实用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如何使实用技能教育和人才市场无缝接轨。

4、如何让学生在择业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中发挥汉语言专业的人文才能优势。

第三,竭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我们要培养出该类人才,让他们更好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进而从精神层次改造社会、世界,其前提就是我们的教师必须人文素养深厚、人文精神风貌鲜明。这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学习提高,真正实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12

《战国策》者,志军事、哲学、治国之大事也。《策》日:齐人有冯谖,贫乏不能自存也,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门下。孟尝君日:客所好?日:客无所好。日:客所能?日:客无所能。孟尝君笑而受之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之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之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入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日: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冯谖薛邑卖义、游说魏国,倾全力为其主,乃感孟尝君之知遇之恩也。孟尝君为相多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数年,孟尝君入秦,不得复,连夜逃归,路逢涵谷关,天未明,多亏客中有善鸡鸣狗叫者,惟妙惟肖,城上官兵以为天亮,逐放出城,得以还齐。

宋张可久有诗叹日:登楼北望思王粲;高卧东山忆谢安。闷来长铗为谁弹?当年射虎,将军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冯谖弹铗有人识,可久做诗无人应。可久不无才,无遇贤主也;可久之所叹,英雄之所悲;谁人识贤良,望月独恸悲。

涛三尺薄命,半介书生,出身村野,才蔬智浅,自不敢与吕尚、孔明、冯谖相提并论。太白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大丈夫处事,当会天下之英豪。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吾只求一知遇之主,以供驱驰,平生夙愿。俗语道:鸟随鸾凤飞腾达,人遇贤良品质高;朽木深藏之,贵为黑石。玉埋深山无人识,终于土石结为伴。人言南方人才济济,伯乐多矣。以吾视之,其言未必。吾之现状犹如蛟龙困于浅滩,猛虎落于平阳。昔日曹孟德作《龟虽寿》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想吾此时,正值年旺,何不超先人之所为乎?

诗云:士为知已者死。

xxx

汉语言文学专业求职信范文尊敬的学校的领导:

您 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这是我的荣幸。

其次,请容许我简单地介绍自己。

我叫王x,今年22岁。20xx年x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积极投入学生工作,这些都很好地提升了我的科学文化素质,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经过4年的历练,我已准备迎接职场的挑战。

在学习期间,学校开设的语言文学课程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师范专业开设的逻辑学、教育心理学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在系统的学习语文课程教学法等相关教师技能课程后,我对于教师这一行业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加上我在大学期间的家教兼职和大三的学校实习工作中经验,我已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比如说:语文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并且应该多涉及各种类别的书籍,丰富自身的内涵。在实习中,我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比原先的活跃,知识面也比较广,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另外,老师是学生的益友。现在的学生面临很多的压力: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竞争压力等等,而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又占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心理处于一个极端的不平静、不安静和不稳定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心理状况和思想情况,为他们解决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难,成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和支持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上就是我对于教师工作的一些认识和心得,对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充满了信心和热情。有了参与到工作中的热情,有了相关的工作经验,有了各方面较好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我有虚心求教、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我相信我能胜语文老师一职相关工作。

希望学校的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为学生发光发热。

此致

篇13

可阻挡。时间又如一眼清泉,无声细流,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快要离去的日子,蓦然回首,恍然如梦,感慨万千。这半年,有痛苦,有失败,也有欢乐,也有成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成长。现将在双庙中学这半年来的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经过半年一个学期的实习,在校学习过的理论应用与教学实际,我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基本具备了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能力。总体来说,我觉得我在教学的这几个方面得到了提高。

(一)备课方面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只有备好了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

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我不能够认真完全的吃透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的过程没有逻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合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后来,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和自己长期的实践总结,才对备课驾轻就熟。尤其是在备学生学情方面,我的收获最大。开始备课,我往往会准备很多的教学内容,用一些以前学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实际的应用情况不是太理想。后来,通过老师指导和自己反思,我才知道自己的教学不符合学生实情。教学不需首先备学生,否则都是无用功。

(二)导入方面

导入是课堂的第一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快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课堂导入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刚开始教学我就注意运用课堂导入,通过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导入练习,我掌握了复习导入、类比导入、归纳导入、演义导入、生活实例导入、悬念导入等导入方法。总之,通过课堂教学,我对课堂导入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初步学会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

(三)朗读教学方面

朗读对与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刚到这里,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太好,有的地方口音太重,有的不敢开口,有的不会断句……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节课范读。由我范读或播放音频、视频的朗读,让学生对好的朗读有个总体的理解。(2)学生试读。在教学中,让学生读一些语段,同时加以纠正辅导。(3)举办朗读比赛。一段时间后,开展朗诵比赛,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了充足的教学经验。

(四)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方面

课堂调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适时调节、指导和控制。良好的调控技能,能够有效组织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刚开始,我对于如何组织调控整堂课以及学生活动很是头疼。记得初次上课的时候,我安排的内容过多,讲解也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听的很是疲乏和茫然,有的甚至睡着了。但是,我依旧讲自己的,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指导老师告诉我,课堂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控,不能只讲自己的,适时的调节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后来,我可能多的去听指导老师和其它老师的授课,学习他们的课堂调控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有了心得体会。要想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自己得先活跃起来。要调控自己,调控讲课速度,调控心情、调控语调语速等;要调控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调控学生的激情,调控学生的纪律,调控学生的接受知识的速度等;还要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整堂课能够在适速、合理、和谐的情况下进行。

总之,教学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不足,比如板书设计还需要锻炼,新课堂的组织不够熟练,教学发思的深度不够等等。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半年来,我担当了九年级一班的副班主任,协助马老师管理班级。在担当副班主任期间,我真正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繁琐与复杂,班主任工作真的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专业很强的工作。

这半年来,我主要协助马班主任进行了班级制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班级制度管理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班级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在班级制度方面主抓的是班级纪律和班级卫生两个方面。班级纪律上,女生比较听话,容易管理,而男生就比较难管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男生中有几个人,是捣乱的根源所在,他们带动了身边的同学一起不守纪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分别找这几个学生谈话,让他们保证上课不带头捣乱,并写下保证书。令我惊奇的是,其中一个还主动要求担当纪律委员,保证搞好纪律。班级卫生方面,我对每个小组都一视同仁,打扫不干净的必须重新打扫,忘记值日的或值日迟到的同学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卫生方面还是比较好的。

其次,班级活动管理方面。班级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半年来,我协助马班主任组织了很多班级活动,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一下两个方面:(一)组织班会。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时间,刚开始我只是旁听,后来我就主动要求承担组织班会的工作。后来,根据学生的情况,还组织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比如学会感恩、学会赞美、学习方法交流会等。(二)课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很多的课外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清洁校园等等。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他们明确分工,团队协作,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活动组织管理的办法。

在这些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到班主任必须得是一个有心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是一个有恒心的人。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注重情感的交流,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用师爱温暖学生的心。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的精神,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这半年的实习中,深感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路还很长。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而对于我们实习老师来讲,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指导不仅会获得很多经验,而且有利于广泛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增长才干。

在实习期间,我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语文兴趣小组,协助学校开展安全法制报告会,组织诗歌朗诵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等等,从这些我得到很多的锻炼,增长了很多方面的能力。

三、团队方面

我们实习小队一行三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共同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生机。生活上,互相照顾,彼此关心;教学上,时常探讨心得体会,互提建议;小组工作上,经常召开工作会议,开展小组活动。很感谢我的团队的每一个人,有了他们实习才更精彩。

以上这些,就是我半年来实习的总结。半年的实习,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站,带给了我不一样的经历,中间有很多东西值得永远回味。当然,不足之处很多,这给我指明了以后学习的方向,我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周记范文二:

首次登上讲台的时候,看着台下的学生,十分的紧张,头脑一片空白,讲课也是语无伦次。万事开头难,之后渐渐地自己就完全得到了放松,而且讲课越来越流畅。在与学校同学和老师们的朝夕相处中,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杨立老师不但在业务上对我进行指导,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我的学生们,他们用那单纯而又美丽的心灵让我明白了做教师的快乐和责任,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意愿。在这,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请大家给予指导与帮助!

1、教学方面

上课说话应放慢速度;在黑板上写错字时不要用手擦,最好是想好再写;在课堂上称呼全体学生时不要用“你们”,而要用“我们”,这在心理感受上有一种距离的暗示作用;同时,不要拖堂,要把宝贵的下课时间留给同学们。

2、师生交流方面

不要摆架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真诚地去与他们沟通。对于一些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不要歧视,要用心去倾听他们,了解他们,并找出症结所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班有位同学,他年幼丧父,母亲也弃他不顾转而改嫁他乡,他全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他学习十分刻苦,也非常勤奋,但性格比较孤僻,爱独来独往,不合群,也比较自卑。为了帮助他变开朗起来,我和李松老师商量看如何挖掘出他的优点并在全班肯定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在多方面了解后,发觉他作文写得特别好,就决定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把他的作文念给同学们听。就这样,渐渐的他有了自信,变得开朗起来。他的改变让我和李松老师十分的欣慰,也让我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才能做好教育,教好书,为好人。

在在短短的实习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感受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一个老师的好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也正是如此,我看到了老师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但这更让我坚定要当老师,且当一名好老的信心和决心。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周记范文三:

实习期间,我以正式教师的身份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并深入学生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去关爱学生。同时,也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完善我的实习工作。通过课下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存在且亟需改善的问题。

1、普通话不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