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并购含义

企业并购含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并购含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并购含义

篇1

1财务风险的含义

1.1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1.2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I)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盈亏、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2财务风险的种类

2.1定价风险

(1)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2)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2融资风险

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并购链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2.3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O世纪8O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O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3.1收集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统筹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这些问题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3.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3.4增强财务杠杆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有理想财务状况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3.S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篇2

1 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通常包含狭义的并购和广义的并购两层含义。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其巾,合并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其特点是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由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巾的“吸收合并”,如A公司兼并B公司,兼并完成后以A公司的名义继续经营,而B公司解散并丧失法人地位。收购指A公司通过出资或出股的方式,达到对目标公司B的控制。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广义的并购(或称重组)包含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其巾既包括企业的扩张、收缩,又包括企业中的资产重组,以及所有权人结构的变动等等。从本质上讲,并购与重组是一种金融交易,旨在通过企业产权、控制权的转移和重新组合,来达到整合资源,增加或转移财富的目的。

2 并购的基本分类

按照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及威斯通等人的分类方法,常见的企业重组形式可分为4种:一是扩张,二是出售,三是公司控制,四是所有权结构变更。其巾并购是扩张重组中使用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按照资产的转移方式,我们可以将并购分为购买资产的兼并和购买股票的兼并。收购股票的兼并可分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2种主要方式。要约收购是指有收购意网的投资者向目标公司的所有股东出示购买期所持(全部或一定比例)股份的书面意向,并依法公告包括收购的条件收购价格及收购期限等内容的收购要约,以最终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协议收购是指收购者存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方式与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签订收购其股份的协议,从而实现收购该上市公司的目的。

3 并购与重组的动机

我们从战略动机和财务动机分析一下并购和重组的动机。

3.1战略动机

并购的最主要目标是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实现某种战备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来实现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每个时期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逐步下降。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或调整,一来可达到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二来可以使企业存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或者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的环节间隔,充分利用生产能力。

(2)整合资金、技术销售、品牌、土地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或互补。

(3)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收购进入新行业。企业混合并购是通过多元化经营进入新的经营领域的常见方式。

(4)减少市场竞争或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有时,并购的动因是为了提高市场占用率,减少市场竞争,以增加企业长期获利的机会。企业并购提高了行业的集巾程度,一方面可以减少竞争者的数量,使行业相对集中,增大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当行业出现寡头垄断时,企业即可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这种大公司不易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利润方面的变化比小公司小。

3.2财务动机

企业丈现并购的财务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购那些价值被低估了的目标企业,可以增加收购方股东权益的价值。在非充分有效的市场巾,某些公司的股票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一般来说,将这样的公司作为收购对象,可以为收购公司的原有股东创造价值。

(2)通过并购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面对的是有限理性、不确定和焦息不完全的市场,并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可以形成进入市场壁垒,限制竞争者进入,可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中问及流转费用,还可以节省管理成本。

(3)通过并购改善经营效率。通过并购,管理能力相对较强,效率相对较高的公司管理层获得低效公司的控制权,再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将低效公司的管理提高到高效公司相同的水平,改善营运效牢,创造价值。

(4)通过并购实现节税目的。

(5)通过并购增加融资能力。

篇3

【分类号】F275

一、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均为对其形成权威且统一的概念。一般意义上而言,企业并购是指企业收购和企业兼并的总称,是指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经济形式获取其他企业产权或经营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形式与动因

1、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形式:

(1)从并购形式上,企业并购分为善意并购、敌意并购。善意并购,是指并购双方相互配合及洽谈,签订并购协议。敌意收购,是指并购企业私下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从而转移其经营控制权,达到其控股的目的。

(2)从行业角度上,企业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同一个行业,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如德国施耐德被TCL收购。横向收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生产规模,当然,容易引起市场垄断行为。纵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紧密相关的企业间的并购,如生产商与客户等,便于形成销一体化。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对产品的销提供有效保障。当然,纵向并购会使其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市场垄断性。混合并购,是指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可以提高市场活力,分散经营风险。

2、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动因

(1)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以此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降低了材料成本的费用。

(2)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日益壮大,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确立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取得先进技术经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收获的除了目标企业的资产以外,还包括生产技术、人力管理资源及先进经验等等,这些对日后公司的发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现状

1、企业并购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

企业并购已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岌岌可危时,更青睐于被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由此,企业并购便成为中小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企业并购日益壮大,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占亚洲地区近40%,比2010年翻了近4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仍以每年60%左右的增速继续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外资并购比比皆是

自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的经济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外重投资企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参与到中国的并购活动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西方元素,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并购方式多种并存

近年来,随着并购浪潮的愈演愈烈,并购方式也随其发生多样的变化。如间接收购、代为收购、控股、拍卖股权、吸收股权、承担债务等等。

(四)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作用和意义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行业整合

时下,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日益崛起,行业的整合就凸显的尤为关键。许多中小企业孤军奋战,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而濒临破产。对于处于劣势的企业而言,被收购无疑是其必然的选择。不仅对相同企业进行产业调整,也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生产成本

企业并购,可以对相同的行业或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形成销一体化,节约生产成本,满足资本的增值,减少企业负担,巩固企业资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孤军奋战的劣势小企业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而相同的行业或企业并购为一家大型企业,可以扩大其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形成经济规模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二、中小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明晰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由于并购活动的发生,形成新的企业,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限划分不够明晰,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兼具多重身份,作为企业投资者、法人的同时,也在行使着经营者的权利,对于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为一谈,挪用公款,导致企业会计日常核算难度加大,对企业并购活动及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存在差异

企业并购业务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不同,它们的选择与使用也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权益结合法是按照账面基础进行计价,它的理论基础是持续经营假设,所以,权益结合法并未考虑账面价值的时效性与真实性,难以保证最终结果核算的准确,为最终的财务报表造成隐患,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困扰。

(三)政府缺乏配套政策,未能发挥职能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与日俱增,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没有优惠政策的扶持,市场化与规范化难以实现,而作为特殊角色的政府,却在并购活动中并未起到相应的引导与监督作用,政府职能的缺少,导致并购活动的杂乱无章。我们的政府还应向西方先进国家借鉴经验,在并购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篇4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和经营方式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确保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并购收益,控制企业并购风险连锁反应,从而降低企业并购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二、企业并购时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因为企业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在并购时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出现失误,给企业并购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各类经营信息的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加以分析是所有企业并购前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或者目标企业与收购方存在不友好时,对于目标企业的信息调查的难度和真实度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目前我国企业间并购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还比较大。

(二)企业并购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变化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普遍存在。企业并购的不确定性是指对于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微观以及自身情况的不确定或者改变给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例如:在宏观方面,国家出台新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银行利率以及汇率的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在微观方面,不确定因素有并购方突然的经济环境改变、筹资情况变化、资金情况变化以及被收购方进行反收购、收购价格变动等;另外,还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购出现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时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一)提高获取目标企业信息的质量,改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财务会计报表是被收购企业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收购活动前要充分获得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对于目标企业的友好或是敌意态度进行分析,以增加企业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时,合理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也有利于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场估价法、现金流折现法,其中资产价值基础法包括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每一种价值评估方法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不同,并带有一定人为因素在里面。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并购方应当结合所拥有的目标企业会计信息选取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并购成本

企业并购融资对于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运营结构以及未来经营前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并购融资往往数额比较大,融资渠道比较多,融资方式也比较广,所以企业很有必要找到合理的融资方式以减少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融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注意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合理配置债务中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出和企业收益的现金流入相配合,预防企业在未来经营中出现现金流动不足的现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选择合理支付方式,控制并购支付风险

篇5

在市场竞争中,公司的成败兴衰往往相伴发生,社会资源的闲置与不足,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使那些发展迅速、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经营困难公司的闲置生产要素。我国目前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缺乏竞争力,有的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并购发展史相比较,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质量上的差距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并购的有关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购效果不理想。随着我国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意识的日益加强,国内外企业战略性并购重组频繁发生,并购的数量、规模也逐步扩大,有效的财务活动可使并购效率得到提高,使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提高经济效益,得以长足发展。

一、并购的含义与动机

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的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它包含了合并和收购两重含义。就是说并购是发生在两家公司之间。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通过收购债权、直接出资、控股及其他多种手段,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资产,取得其他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对其拥有控制权的行为。就其实质而言,是企业之间权益重新分配和组合的过程。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并购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的财务问题就是对从投资决策开始到投资回报的检验为止这一投资行为过程进行财务意义上的控制。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西省大张旗鼓开展的国有大型煤矿对地方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就是通过并购整合地方小煤矿的资源,确保山西省国有大型煤矿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是全面提升山西省资源整体开发水平、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煤炭资源全面实行有偿使用或资本化管理,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重要法律体现。

二、企业井购的成本分析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成本包括:并购实施前的准备成本、对目标公司的购买成本和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购买成本只是并购成本的一部分,多数企业并购的准备成本、购买成本看起来很低,但总成本实际上却很高。在企业并购中导致一些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过多关注并购前的准备成本和购买成本而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认识不足。

(一)并购实施前的准备成本

指企业在进行并购前,首先对并购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其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证,对并购中的成本、收益、风险、定价进行研究,以确定并购行为是否可行。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包括开办费、研发支出、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准备成本是企业并购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购买成本

指企业在确定并购目标后,并购企业向目标企业股东以现金、股票等支付方式以获得其控制权,包括支付给目标企业原股东的成本和对目标企业债务的承担。考虑购买成本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并购效益。

(三)整合成本

也被称作并购协调成本,是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在得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后,并购企业还要考虑为实现目标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需支付的整合和经营成本。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整合过程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个并购的成败。当并购完成后,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要使它们成为一家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企业的各类资源和组成要素,以使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能够融为一体。在整合过程结束后,还需向新企业注入资金,为新企业经营发展准备广告宣传费、服务费等。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还有两种成本需要考虑:一个是退出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退出成本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实施扩张而出现扩张不成功必须退出,或当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现了不利变化,需要部分或全部解除并购所发生的成本。一般来说,并购力度越大,可能发生的退出成本就越高。这项成本是一种或有成本,并不一定发生,但企业应该考虑到这项成本,以便在并购过程中对并购策略做出更合适的安排或调整。整合成本比例是否合理,对企业并购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并购的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由于成本和收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对企业并购成本分析的同时要对并购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综合分析。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全面、充分地估计,对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收益的正确决策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取得大集团效益。这里的规模经济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规模经济是由于某种不可分性而存在的。通过企业并购,企业原有的有形资产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降低成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营销费用等投人也可分摊到大量的产出上,这样有助于大幅度的节约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资料及活劳动的价值,降低单位成本,增大单位投入的收益,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二)获取纳税效应

我国税法包含亏损递延条款,允许亏损企业免交当年所得税,且其亏损可向后递延,可以抵消以后年度盈余。同时,税法中规定,不同的资产产生的收益适用不同的税率,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资本收益的税率也各不相同。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规定,通过并购行为相应的财务处理合理避税。如果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严重亏损,或者企业连续几年不盈利,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累计亏损时,这家企业往往会被考虑为并购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并购盈利企业,以充分利它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三)获取融资渠道的收益

获取融资渠道的收益。一些公司之所以并购上市公司或金融企业,主要在于为自己寻求一条比较方便的融资渠道。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已挂牌上市的公司,再以反向收购的方法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优势企业通过“买壳上市”可以利用“壳”企业的配股和增发新股较为便利地募集资金。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整合并购后的大集团优势进行信用担保,从有关金融机构借贷资金,促进企业强有力地发展。:

(四)形成企业内部资源互补

企业通过购并,不但获得了原有企业的资产还可以分享原有企业的管理人才与先进经验,形成有利的竞争优势。另外,企业通过并购还可以在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甚至在企业文化方面取长补短,实现互补效应。

篇6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和经营方式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确保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并购收益,控制企业并购风险连锁反应,从而降低企业并购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二、企业并购时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因为企业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在并购时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出现失误,给企业并购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各类经营信息的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加以分析是所有企业并购前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或者目标企业与收购方存在不友好时,对于目标企业的信息调查的难度和真实度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目前我国企业间并购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还比较大。

(二)企业并购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变化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普遍存在。企业并购的不确定性是指对于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微观以及自身情况的不确定或者改变给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例如:在宏观方面,国家出台新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银行利率以及汇率的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在微观方面,不确定因素有并购方突然的经济环境改变、筹资情况变化、资金情况变化以及被收购方进行反收购、收购价格变动等;另外,还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购出现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时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一)提高获取目标企业信息的质量,改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财务会计报表是被收购企业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收购活动前要充分获得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对于目标企业的友好或是敌意态度进行分析,以增加企业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时,合理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也有利于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场估价法、现金流折现法,其中资产价值基础法包括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每一种价值评估方法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不同,并带有一定人为因素在里面。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并购方应当结合所拥有的目标企业会计信息选取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并购成本

企业并购融资对于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运营结构以及未来经营前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并购融资往往数额比较大,融资渠道比较多,融资方式也比较广,所以企业很有必要找到合理的融资方式以减少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融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注意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合理配置债务中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出和企业收益的现金流入相配合,预防企业在未来经营中出现现金流动不足的现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选择合理支付方式,控制并购支付风险

篇7

近几年来,我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支持企业的并购,国家也陆续了一些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在企业并购的浪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并购的含义及动因

1.并购的含义

并购一般分为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2.并购的动因

企业从事并购交易,可能出于不同的动机。企业并购的动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动机。企业发展的动机包括扩张和突破企业规模、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占领市场份额、迅速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或获取被低估公司实现短期盈利。二是发挥协同效应。发挥协同效应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三方面的协同,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能降低费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偿债能力及实现合理避税等。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运作过程,不同性质企业间并购操作也不尽相同。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并购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现实中主要是指狭义的并购风险。分析并购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对企业的后续操作会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就从3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风险:

1.并购前的风险

公司在制定并购战略目标时,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情况;是否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如果不遵循大环境趋势或者企业自身的实力,贸然并购不仅达不到并购的成效,也会发生无可避免的营运风险。

并购企业对标的公司信息掌握是否对称、充分;有无做好并购信息保密等防范工作。如果企业对标的公司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有可能会影响企业对标的公司系统化的筛选及评判,甚至对项目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在企业准备阶段,如果信息外流,将会导致比如股价异常波动、企业被迫停牌等状况,这样可能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对企业也有负面的影响或需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2.并购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对标的公司企业价值评估扩大化的风险、以及对价支付方式引起的债务承担风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的评估结果不同,并购价格也有所不同。而每种支付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3.并购后的风险

并购后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风险。对企业并购后的风险有无充分认识,特别是在跨行业并购企业的整合风险,有无做好对策,这些方面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持续性发展及盈利。因此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盈利预测及补偿也是一个需重点考虑的环节。

三、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1.并购前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自身企业需求及目标

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导向,明确企业并购的需求及目标。在选择并购行业时,一方面,对行业的结构进行分析、增长情况及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如近几年的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从政府、法律对行业的影响及制约情况分析,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业务模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对目标企业进行考察

企业应考察目标企业的运营效率、负债状况等财务状况;对核心技术的周期性、替代性、研发能力的创新等进行关注;目标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能力及治理结构进行衡量;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系统分析,对应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延展性。

(3)保密条款的确定

从企业的并购战略,确定对目标企业并购的是资产还是股权,以及具体的标的数量。在发出并购意向书时,对目标企业需做一些条款规定,如保密条款以防信息外泄,特别要求并购企业提供齐全的资料和信息,尤其是不公开的信息;没有经过并购企业同意,目标企业不得与其他方进行并购接触及谈判等。

(4)对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

请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可以从目标企业的章程、契约、法律等方面进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资产真实性、公允性进行调查;有无未列示的负债;有无隐示的法律诉讼案件等都需做详尽的调查。

2.并购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价值的评估

交易价格是并购企业与标的企业博弈的核心环节。并购企业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并购可行性进行分析决策。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分为:并购企业价值、被并购企业价值、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并购净收益。只有并购净收益>0时,项目是可行的。一般资产评估机构会采用收益法、市场法或成本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需并购双方协商确认并经有关机构的认可。

(2)并购融资方式的确定

企业需对不同融资渠道的优缺点进行充分认识和评估,考虑融资成本及对企业控制权是否会有分散等各种风险,进而确定进行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或者其他融资方式。并购活动一般所需的资金额巨大,而企业内部资金有限,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内部融资一般不能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3)支付方式的选择

企业应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对各种支付方式充分认识,结合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合理选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份支付、混合支付。细分则有:自有资金支付、金融机构信贷支付、发行证券支付(发行优先股、普通股、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比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在并购活动中用股份支付对价的情况很多,这就需要对股权结构进行测算,做好对控制权的保证。

3.并购后风险的防范措施

(1)经营整合

企业收购完成后,取得了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这只是实现了企业经营目标的一半。只有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外部大环境,沿着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安排,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使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经营目标协调一致,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

(2)管理整合

各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制度或组织、活动各有其特点。并购后,企业要系统思考影响管理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整合。融合并购双方的管理差异和理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整合管理活动。并购企业可以制定规范完整的制度或法规,建立完整的运行体制,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在被并购企业内部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

(3)财务整合

并购企业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对财务管理目标应统一、明确、清晰。其中,对目标企业的资金控制,实现一体化的资金运作是并购后的重要任务。并购企业可以针对被并购企业建立一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在保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上,明确企业的财权关系,对财务组织机构调整,会计人员的委任方面都需有强效的措施。涉及员工的考核制度、薪资福利等方面需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说服,以取得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和支持。

(4)人员整合

在人员整合上,需以稳定为人力资源政策,提高企业绩效为导向。认识双方企业文化的异同点,确定企业文化的理想发展模式,在沟通、继承、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并购后要进行必要的人事整顿,在保证降低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被并购企业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5)补偿条款

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企业后续发展的盈利是一个重点考量的指标。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就有规定“交易对方应与上市公司就相关资产盈利数不足利润预测数的情况签订明确可行的补偿协议。”对于盈利预测,企业在并购时可以规定补偿条款,在双方认可的条件下,从根本上保障并购业绩的实现。

四、结束语

并购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各种政策并要符合政策才能执行。企业并购操作得当,所获得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但企业并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充满风险。企业对出现的各种风险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还需加以职业判断,进行谨慎防范。这样在并购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化险为夷,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并购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海峰.公司并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开胜.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篇8

企业战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总体框架中,战略管理由于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把握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聚合与铸就一支能征善战之师,就不可能有前途。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斯坦纳在1982年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大多数专家或学者总体认为,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

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关系企业利益的发展战略固然重要,但是战略制定后的实施更是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工作。战略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内部投资(内部发展)、并购与合作。本文仅就并购相关战略做一些浅析。

二、并购的战略分析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聚集资本的有效途径,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并购整合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 并购的含义

并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简称,通常是指吸收合并。广义的并购是指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此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形式。并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实践中并购形式的创新在不断地丰富着并购的内涵和外延。

2.并购的意义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内在机制。优势企业要发展,劣势企业要生存,必然寻求并购。企业并购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存量资源再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有效经济机制。

(1) 企业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并购是加速企业扩大规模,向集团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世界范围内产业组织的演变史可以看出,企业并购是培育大企业的土壤,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都是在不断兼并与收购中成长起来的。

(2)企业并购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对并购企业来说,并购也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且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方式。并购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直接利用目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是节约交易费用。并购方式涉及的对象与部门少,特别是在目标企业处境不佳时,办理并购手续简单,交易费用低,是一种低成本扩张,比新建企业见效快、资金省、效益高。与此同时,企业并购是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联合和重组,它使企业不需投资就能拓展市场,节省资金筹集、人才招聘与培养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

(3) 企业并购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实现多样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为了避免被兼并,或为了达到兼并其它企业的目的,会加强管理,强化风险与忧患意识。同时,企业间的混合兼并可以使企业增加产品种类,实行多样化经营,避免企业由于产品单一而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中粮集团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1. 中粮集团简介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1994年以来,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1998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的163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1999年上半年,中粮开始实施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1999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目前。中粮集团已经成为国家控制国内食品、粮油等经济的重要企业之一。

2. 中粮集团并购扩张之路

宁高宁自2004年空降到中粮集团以来,中粮集团的系列动作包括: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谷,重组中土畜,控股丰原生化,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在09年,中粮又完成了对乳制品行业的收购,而它收购正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个巨头--蒙牛。现在中粮可称得上是食品产业的航母。

3.中粮并购蒙牛后带来的优势与困境

中粮成功收购蒙牛后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并购后是否能顺利整合从而达到预期所料想的各种经济效应,如何使两个企业合并后达到最大的效应也是宁高宁所面对的难题。

(1)中粮并购蒙牛后带来的优势

中粮是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多年来一直通过并购的方式整合和打造中国食品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国外来说,可以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国内来说,可以减少国内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节约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各方面的效率。

中粮收购蒙牛,提高了蒙牛的竞争力,由于有中粮集团这样重要的产业链做后盾,使得蒙牛能够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上来。另外,中粮进军乳品行业,对于当时信誉低迷的中国乳业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丝暖流。

同时,中粮能够成功的收购蒙牛,对那些到海外去搞盲目收购的中国企业敲了一下警钟。以前的国内企业片面的认为国内没有好的兼并对象,盲目地到海外搞收购。结果却因为不能足够了解海外的文化、习俗、行业法规等原因,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像TCL集团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例。

(2)中粮并购蒙牛后面临的困境

中粮集团入主蒙牛,这两大集团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融合。虽然宁高宁在两大集团重组时,一再强调在此项交易中,中粮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当蒙牛的战略目标和中粮的战略目标发生冲突时,宁高宁不会坐视不管。

中粮的纵向型全价值链战略模式,尽管其最大好处是可以做到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以及符合产业集群大势下的占位效果。但正因为如此的长的产业链条,企业也必须同时能够经受住两大核心挑战:一个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和反应能力;二个是现金流的充裕保障能力和资本投入所产生的风险自控与消解能力。因此,中粮集团是否真正使得蒙牛集团重振旗鼓和继续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空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未知数。

两个集团合并后人力资源整合方面能否做好也是一个挑战。尽管两个集团的员工和农业、畜牧业以及乳业都有一定的交集存在,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交集使得两个企业的员工合并后会不会就某些问题产生矛盾也是未知。

并购整合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项敏感度较高的工作,并购方关于目标企业不充分的人力资本及相关信息,使其在并购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人的因素,把握不好并购后裁员的时机与火候等都不是简单的问题。两个集团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排异性,因此对于文化的整合以及经营理念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合并双方共同努力,必要时候还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

四、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企业并购的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今后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呢。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已步入并购重组联合的十年黄金时期。当前,在企业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作用下,中国企业并购正显现出以下四大趋势:(1)以生产上下游要素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日益活跃。(2) 以同行业整合,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横向并购将全面展开。(3)大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加速,混合并购渐入。(4)企地结盟,异地并购趋于活跃。

通过对中粮集团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并购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篇9

由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停扩张,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变得越来越经常发生了,并购已经变成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企业不断成长的一个关键路径。企业并购的扩张方式相对于企业只是依靠日常经营当中的原始生产和积累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在速度与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迅速的开拓企业的规模。同时,企业并购的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的广泛,并购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并购规模、金额也是在逐渐增大。

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在2013年并购的交易金额达到2600亿美元,增长了28%,其中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43例。2014年,中国并购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依旧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并购市场热潮还在继续着。2014年国内产生了1929起并购案,同比增长56.6%;其中公布金额的有1815起,涉及交易金额11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与以往的历史记录相比在交易数量和金额上两个都有突破。中国的上市公司从1997年到至今,企业并购活动一直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但是从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快速增长的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的背后,并购失败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面对大量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例,人们不得不重视企业并购所产生的风险。当面对那些吸引人的并购动因时,我们应该对企业并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谨慎地评估,有效地管控,从大量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例中汲取教训。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含义

1、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有两种含义:兼并和收购。国内往往统称并购,是一种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也即企业法人通过一定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一种经济行为,但这种行为是要建立在双方对等和不强迫的原则上,这也是企业对资本运作和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是企业并购三种主要的形态。

在一般状况下,兼并和收购两个没有存在太大的区分界限。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并购也是包含兼并和收购两层意思。

2、并购财务风险概念

并购财务风险一般是指融资决策造成的风险。不同融资渠道的挑选以及融资数额量有多少,这些都可以让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变化,从而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确切性。因为企业并购就是一种财务活动,它包含要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付款方法进行确认、要筹集并购资金,以及偿还合并产生的债务等,所以这里面每一项都可能让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所以,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为并购活动造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变差或者财务成果受损的不肯定性。通常企业的并购肯定要用到很多资金去支撑,像现金或股票、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债务支付工具,在公司并购时都有可能会被用到,不管是什么融资方法,都会有一些财务风险含在里面。

2 企业并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内容

并购过程中因素的无法确定、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盲目的动机都是造成公司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企业并购的整个过程都存在财务风险,因此,本文以几种常见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类型来进行说明。

1、价值的评估风险

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预测将影响着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倘若预测不恰当有可能会造成并购公司的定价风险。

2、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也称作是流动性风险,现金、股票都是并购方收购时的支付工具,但有时也会通过卖方融资杠杆等债务支付工具来完成并购。所以,如果没有完成好会使企业并购后债务压力过大,从而造成财务风险。

3、支付风险

决定了并购价格以及并购方式之后,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也很关键。现金和换股这两种支付方式是并购中主要的两种方式。像用股权来支付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股权稀释的风险;用现金来支付可能会产生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从而造成债务风险,而且支付过多现金还会造成整合营运期间要担负过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去支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险存在。

3 优酷并购土豆的财务风险分析

1、案例介绍

(1)优酷慨况

古永锵于2006年6月21日创立了优酷视频网站,同年12月21正式运营。截至2010年9月,一共实现了1.6亿美元融资,领先占有市场份额成为国内视频网站第一位。2010年12月8日,优酷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YOKU”,发行价12.8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在美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在2010年12月8日上市之后,优酷融资总额增长至2.33亿美元,当日市值达到34.27美元。优酷网在很多地方都保有优势,在中国的视频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业绩的进展速度也是非常快。

(2)土豆概r

土豆网是中国的一家大型视频分享网站,王微于2005年4月15日创始立了土豆并在上海正式上线。截至2007年9月,土豆网每天供应5500万的视频。在2011年8月17日的时候,土豆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TUDO”作为其股票代码。发行6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的发行价为29美元,一共筹集了1.74亿美元。但土豆并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因为17日开始交易后土豆股价一度下跌近20%,之后股价有所回稳,最后股价报在每股26.50美元,比起发行价下跌8.62%。

(3)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能不能寻得合理的交易价格是并购可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的确定是并购的关键环节。估价太高了,会出现多付的风险;估价太低了,有可能造成并购失败。所以在评价估算被并购企业价值时,是需要根据相关联的财务知识和模式的,而且其参数的选择还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与判断。并方依据并购动机、以及掌握的信息是不是充分来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估价。我国一般采用成本法、比较估价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期权定价理论法等方法来评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在企业并购中,确定一个正确目标企业价值,使并购方和被并方协商价格的时候有据可依,对并购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一个符合我国企业并购的目标价值评估方法很重要。

(4)借助专业的机构,防范并购风险。企业并购,尤其是要顺利完成规模比较大的并购需要一些好的中介机构共同合作完成。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这些都属于并购中会合作到的中介机构,而投资银行是这些中介机构里面最为重要的。因为在并购中投资银行要对企业的并购进行策划,同时还要担任财务顾问的角色,对并购方而言,投行能帮助它找最佳的方法和最有利的条件收购最符合的目标企业,以此让自己的发展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再者投行还可以辅助并购方进行所需要的资金筹取、参加购并的谈判,对并购条约进行确定、辅助并购后资产重组方案的定制等,从而来降低合并成本。国外很多大的公司都会挑选名声好、有着较长经营时间的中介机构来协助它去并购。国内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中介市场也比较混乱,所以国内企业一定要慎重地去挑选中介机构,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成功的完成并购。

优酷在并购土豆时就采用了借助专业的机构这一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在投资银行方面优酷选择了华兴资本、Allen & Company LLC与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它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是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业绩持续三年是排在行业第一位,2011年有将近3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其中4月京东商城C轮15亿美元融资就是它主导完成。Allen & Company LLC曾经参加过雅虎收购案和Facebook上市等交易,是美国著名的投行。并且优酷选择了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权亚律师事务所以及康德明律师事务所这几家事务所作为本次交易的法律顾问。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是华尔街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声誉的律师事务所之一,福布斯杂志称世达是“华尔街最强大的律师事务所”。 权亚律师事务所作为国内事务所它是有经过司法部批准的,有着很好的信义,而且在行业内有突出的专业水平。

2、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

控制企业并购融资的风险实质上是为了找到一个能与企业相匹配的融资方法,来降低并购方所担负的成本和风险使并购需要的资金可以得到满足。

(1)扩大并购的融资渠道,增强集资能力。资本市场的成熟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组合,让企业对外直接融资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来挑选。倘若资本市场没有为企业并购安排融资,或者是发展还不够完善的资本市场无法供应较多的融资途径,让企业只是通过自身或者间接融资来完成并购,会使企业的融资选择受到很大局限。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实施以前,债务并购融资在实际运作中是极度困难的,并购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过程中除利用仅有的内部积累,再来就是变相使用银行信贷资金、非法黑市高息融资等可替代的办法去凑足所要的收购资金。因此,目前我国应该继续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积极指引、扶持和督促,使其成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我国目前也应该多发展一些高水平的投资银行,以此来帮助企业制定融资计划,尽可能的去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2)选取合适的并购融资方式。一般在进行融资方式的选取时,融资障碍比较小、泄密可能性小、融资的风险较小、而且无需去支付发行费用并为企业保留更多融资能力的内部融资的方式会成为企业最早去考虑到的方式,可有限的内部积累资金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缺点。通常情况并购所要的资金量都不小,这时像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具有融资速度快、灵活性强、低成本和信息被外泄可能性小等优点的外部贷款融资方式是应该会成为最好的选择,因此,对拥有很好信誉的企业来说采用外部融资会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3、企业并购支付风险的控制

并购的操作过程很长而且复杂,在整个并购时期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面对许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量,而且面对这些变量还要做出对应合理的决策。并购企业可以综合自身与目标企业的一个条件和情况来安排规划并购支付方式,看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股权还是债权方式的各种组合,看哪一种比较合适能满足并购双方需要,同时又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控制这些风险需要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来实行。

篇10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

1财务风险的含义

1.1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1.2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I)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盈亏、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2财务风险的种类

2.1定价风险

(1)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2)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2融资风险

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并购链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2.3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O世纪8O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O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3.1收集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篇1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企业间的并购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并购的整个过程,从选择目标企业,到最后的业务整合,每一环节都涉及到了税收问题。合理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而且可以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兴衰存亡。因此,进行企业并购的纳税筹划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从实践来看,纳税筹划可围绕企业并购活动过程,按企业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出资方式、融资方式、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等进行。本文主要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

在新准则颁布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没有关于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选择。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20号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的定义,规定了企业合并的两种类型及其相应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按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以下笔者将对企业并购中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涵义、特点及其税务效应进行分析,以探索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的空间。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一)含义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同一方是指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相同的多方,通常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行使表决权时发表一致意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控制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1年以上(含1年)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二)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1.权益法的涵义。权益法又称股权联合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对权益法的定义为:“权益法处理企业联合是将其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交换权益证券将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企业联合完成之后,原来的所有者权益仍继续,会计记录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联合各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等要素按它们合并之前记录的金额记录。被合并公司的收益包括合并发生的会计期间该实体的全部收益项目,即还包括被合并公司合并前该期间的收益项目。”

2.权益法的会计处理特点。

(1)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2)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从购买日开始,被购买企业的经营成果应并入购买企业的损益表中,并一起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被并购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并购后企业进行亏损的弥补。

(4)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被合并方的各项资产、负债,应当按其账面价值计量。

(三)对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或权益法)的税务效应分析

1.增加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减少未来潜在的抵税作用。对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是采用权益法,它将被并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纳入合并损益表,只要合并不是发生在年初而被并企业又有收益,权益法处理所得的收益总是大于购买法。因此,实施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增加,这意味着未来弥补亏损可能要小,从而降低了潜在的节税作用,但是若合并时,被并企业已经亏损,则可能会增大未来的节税作用。

2.资产按原账面价值计量,不增加资产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权益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仍按其账面价值反映,而账面价值一般会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合并后企业并没有明显增加额外的资产价值,也不能额外提高未来的折旧额,从而不能加大资产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但若被并企业已处于破产边缘,资产已严重贬值,其公允价值可能低于账面价值,则情况可能相反,即合并后也会增大折旧的“税收挡板”作用。

3.不确认被并企业商誉,不增加合并企业未来经营成本。权益结合法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企业的价值基础不变,其资产、负债仍按账面价值计价,股本按发行股票面值计价,换出股票与被并企业实收资本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因而不存在确认商誉的问题,也就不会发生商誉可能减值而使未来经营成本增加,产生节税作用。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一)含义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属于非关联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合并。

(二)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1.购买法的涵义。

购买法指并购企业以现金或其他代价购买另一家企业的方式,它把企业并购视为普通资产的购置,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等的交易基本相同。

2.购买法的会计处理特点。

(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2)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计入损益。经复核后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

(4)合并企业的损益既包括当年自身实现的损益,还包括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损益。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有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能增加;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也不能转入合并企业。

(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或购买法)的税务效应分析

1.减少并购企业留存收益,增大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的是购买法。在购买法下,实施并购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并购而减少,留存收益的减少,意味着提高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潜在的节税作用。

2.增加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加大资产的未来“税收挡板”作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即并购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实际上是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被并企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并购企业资产价值总和提高,而这里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提高了未来的折旧额,从而加大了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

3.确认目标企业商誉,加大并购企业未来经营成本。购买法是建立在非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并购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取得的目标方资产与负债,并购成本超过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而该商誉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额计入当期损益。商誉的确认,有可能加大并购企业未来经营成本,减少企业未来利润,从而达到节税目的。

关于两种并购时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不同税收效应,可以通过下例说明:

例1,假设乙企业被甲企业兼并,经协商确定,乙企业产权转让成交价为450万元。兼并日,乙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如表1所示。

为简化起见,假设固定资产按统一折旧率提取折旧,商誉平均摊销,且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则采用两种方法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计算如下:

1.假设合并前,被并企业盈利50万元,不考虑并购过程发生的费用。

如果甲乙企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甲企业通过银行一次付清合并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则:

应确认的商誉:450-(583-205)=72(万元)

商誉未来可抵税金额:72×33%=23.76(万元)

固定资产评估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折旧抵税金额:60×33%

=19.8(万元)

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抵税金额:(10+10-2-5)×33%=4.29(万元)

总计可以抵税金额:23.76+19.8+4.29=47.85(万元)

如果甲乙企业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甲企业通过换股方式并购,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则企业的盈利并入企业,缴纳所得税为:50×33%=16.5(万元)。

可见,采用购买法并购,并购后资产重估增值及形成的商誉未来可抵扣税额,固定资产重估增值通过计提折旧在兼并后的若干年内可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应税所得。总体看来,本例中并购后企业共计产生了145万元税前抵扣的有利影响,可获得47.85万元的节税利益。采用权益法并购,不存在因资产增值带来的抵税效应,还因被并企业盈利缴纳所得税16.5万元。从本例来看,并购后企业按购买法进行税务处理比较有利。

2.假设合并前,被并企业乙企业亏损200万元。

采用购买法,如前面分析,可获得因资产评估增值带来的抵税收益47.85万元。

采用权益法,在法定年限内,被并乙企业的亏损可并入并购企业的利润中抵减,获得抵税收益为:200×33%=66(万元)。

可见,采用权益法时,由于被并购的企业亏损可以弥补,可抵税66万元,从本例来看,并购后企业按权益法进行税务处理比较有利。

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复杂的,倘若并购企业的收益、费用及并购方法发生改变,那么,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筹划效果。因此在纳税筹划时,应结合企业并购的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篇12

一、企业文化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文化整合是指各种文化协调为整体的过程或整体化的状态。所谓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两个企业并购后,解决由于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矛盾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整合。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的融合,协调为整体认同的一致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进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这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实质所在。

众多的企业都因不成功的并购行为陷入了困境,因为企业并购从表面现象上看,是资金、技术、商品、管理的融合,而其深层次内涵则是双方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合与吸收。企业在规模化的同时,各个不同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是冲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不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并购,并购的成功与否,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说企业并购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但也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克服双方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以建立起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企业快速积累资本,增强竞争力。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的策略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面对合二为一的一个新企业,如何消除原有两部分之间的文化差异,使之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探求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对策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潜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实现“ 1+1>2”的协同效应呢?这里提出如下策略:

1.提炼并购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价值观的确定要体现时代性,要综合考虑客户、员工、股东以及社会的需求。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自己的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目标,进而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然后反反复复听取各部门意见,认真筛选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确立要正确、科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体现出企业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

2.成立整合领导小组

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重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企业文化背景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它贯穿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内化到企业员工的心中,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企业的并购带来的是思维模式的巨大变革,不同企业文化的强烈碰撞。这种企业文化的裂变、再生必然伴随着保守与开放、落后与先进的较量。如果文化整合处理过于草率,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其结果必然造成并购后企业内部更大的摩擦与消耗。因此,并购企业必须单独组建一个整合领导小组,来组织、策划和领导企业文化整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以保证文化整合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得以实施。

3.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整合模式

企业文化整合领导小组成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整合模式。在选择文化整合模式时,一般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企业并购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例如,当并购方采取横向兼并战略且是多元化企业时,可以考虑选择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首先应分析评估并购双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勾勒出彼此文化上的相同点,吸收彼此文化的优势,发掘它们的长处,相互融合,尽快建立一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新文化。

4.在继承、沟通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企业文化

在继承、沟通、融合的基础上,根据员工对文化共性的认识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和战略发展的原则,在双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可和接纳的企业文化。并购企业对各自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必然可以减少和缓解企业文化的冲突。但并购后的企业无论原来各自企业文化的优劣如何,都不会是相互之间的简单适应和叠加,而必须是在此基础上创新再造的企业文化,并内化到员工心中,形成推动新企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新的企业文化的产生才是并购后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真正整合。但新的企业文化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分完善的,需要在灌输、传播过程中,依据企业的变化和提高,不断调整充实,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应再有你我之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双方都应该注意排斥各自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吸纳对方的精华,在双方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在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融合,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企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实际上就是原有企业文化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适应,从而创造出新的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竞争的核心已转向人才的竞争,转向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不仅仅是企业间资金和技术的优化组合,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优化组合。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则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效的企业文化整合管理并不必然保证企业并购成功;但无效的企业文化整合管理必然导致并购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姚水洪:《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

[2]任淮秀:《兼并与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篇13

一、跨国企业并购的基本性质与分析

1、跨国并购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经济意义是一致的,即都使市场力量、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相同的效益,因为企业产权的经营管理权最终都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中。西方国家通过把Mergers和Acquisition连在一起,统称M&A。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我国企业兼并的涵义与M&A相似,兼指吸收合并与收购。1996年8月20日财政部的《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兼并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保留法人资格但改变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因此,在我国,我们通常把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2、跨国并购的类型及垄断性

企业并购通常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形式。其中,纵向并购是指生产相同产品,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横向并购是指生产相同或者相近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混合并购是指来自不同市场、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合并。这三种形式的并购导致的垄断性,分别体现在:横向合并的结果将直接减少甚至完全消灭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从而导致市场上竞争者数目过少,集中度过高,最终形成独占,从而使市场的有效竞争受到威胁。纵向合并的垄断性表现在合并发生后,没有参与合并的企业减少了交易的机会,而合并企业增加了对其他竞争者的不公平竞争优势。混合合并情况下,一些大企业可能通过实施低价倾销的市场策略,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同时使潜在的竞争者不敢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3、根据世界各国规制垄断行为的立法

跨国并购过程实际上是跨国公司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全球市场上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的过程,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但任何企业行为都具有外部性,跨国并购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配套的完善的法律制度、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实力比较强大的内资企业,跨国并购可能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险,威胁东道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最终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将跨国并购纳入本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统一进行调整已成为全球趋势。

二、跨国并购的反垄断立法规制及实例分析

1、当前并购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潮流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并购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6年以来,从联想与IBM、TCL与阿尔卡特到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就连老牌家电企业海尔集团也正式证实正在考虑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Maytag Corp,而一旦这次收购获得成功,海尔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厂商之一。资本的置换和重新分配频繁地发生在世界,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参与其中,但是为何刚刚并购完成的索爱能够顺利渡过财务危机?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为何不直接通过资产置换股权的方式,而采用如此“避高就低”的操作方式?规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欧盟国家的并购政策

欧盟企业合并控制条例没有明确提及第三国企业的合并。但实践表明,在禁止或者限制第三国企业合并问题上,欧盟竞争法在域外使用方面接受了美国反垄断法的“效果原则”。由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条约,主要是促进竞争的法规。市场份额虽然是判断合并后企业市场地位的一个基本测度标准,但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标准。其他因素包括合并后企业能否将多数竞争者排挤出市场,能否具有涨价能力,能否构成市场进入障碍等。

3、美国的并购政策

总体而言,美国对垄断的控制方式逐渐从严格的结构主义模式转向温和的行为主义模式。美国法院判例法理论主要考察潜在的竞争、构筑防御措施、互惠交易等。美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法律体系由三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法》)法院积累而成的判例法以及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颁布的《企业并购指南》(1968年、1982年、1988年、1992年指南)构成。1992年推出新的《横向合并准则》,新准则在判断有无横向合并时,要求分析如下因素:合并是否明显导致市场集中;是否产生潜在的反竞争效果;是否影响充分的市场进入;能否获得合理的效益,而且此效益是当事人能通过合并获得的;是否为可免使当事人破产或被挤出市场的唯一途径。

4、实例分析――索尼与爱立信并购案

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与日本电子消费品巨头SONY达成协议,合并其全球行动电话业务,成立新的合资企业。新成立的SONY ERICSSON将负责为SONY和爱立信手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而爱立信在和索尼合并之前手机方面的亏损就达162亿瑞典克朗。就在索爱刚刚并购完成后的几个月内,大面积的亏损导致合资企业濒临危机,这个时候,并购的双方企业也是索爱的大股东,索尼和爱立信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再度投资,使合资公司起死回升,最终步入良性循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瑕疵风险主要出现在资产审查和评估过程中,表现在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下单列,现不讨论)以及相关债权债务等几个方面。现金问题存在于并购的过程中,在并购前审查中,应该主要看现金背后的债权债务。正如索爱的案例,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现金流要充沛,要有足够的资金余量,因为未来的重组改造经常会有变动超出预算,如果因此而搁置下来,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5、并购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源于品牌资源与知识产权

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在过去4个季度总计亏损达5.1亿欧元的情况下,以净值无负担的条件,将资产完全移转给明基,包括现金、研发、相关智慧财产权、制造工厂、设备及人员,并承诺未来提供明基2.5亿欧元的现金及服务。在明基并购西门子案中,虽然无偿获得了其中的知识产权,但还是要注意审查其知识产权的状态,是否已经临近到期,是否业已特许他人使用,是否有所有权或控制权上的瑕疵,尤其要统计其中主要市场地区不同国家的权利状况。同时,要尤其注意审查并购而来的技术是否会对别的企业构成侵权。在国际并购中,也不能忽略目标企业可能享有的一些优先权等一些附属性权利,以免给合并企业造成潜在损失。税收会影响企业间的并购决策,精明的企业一般都会通过交易安排来获得税收利益。在跨境并购的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通过承继目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并购企业达到减免税目的,这主要是指结转目标企业未使用完并可继续使用的净经营损失和税收抵免等。通过并购交易将资产重新估值,在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大大超过其历史成本的情况下,在新的资产基础上计提折旧,就可产生出更大的税收节省额。

三、国际上对跨国并购的规制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发展策略的影响

近年来,跨国并购在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2007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主要并购活动中,有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获得绝对和相对的控股权。针对目前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的大量跨国并购活动,我国已开始对此加以规范。但与世界各国相比照,仍然暴露出许多不足,立法散见于众多的“条例”、“暂行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大部分规则是国务院各部委的行政法规,权威性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反垄断法》。跨国公司不断涌入我国,尽快构建我国的并购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将跨国并购纳入该制度框架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的并购腐败现象的发生。

1、采用多种标准确定是否形成垄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跨国并购的形式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仅仅依靠事前申报制度对并购行为进行规制并不能完全避免垄断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通过了事前审查但未能避免的垄断状态加以控制。这就使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规制变得同等重要。在判断一项合并是否构成垄断时,对市场进行实质性分析,关键注重合并行为是否损害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是否损害了本国利益。不仅要针对市场结构而且要注意市场行为。

2、建立完整的企业并购制度

在目前国际反垄断合作尚不完善、各国放松对本国企业并购的监管的情况下,我国应该规定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包括事前申报和阶段性审查,通过申报、审查等程序可以对跨国公司的垄断性并购行为预先予以规制。在对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上,对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实行同样的制度。同时,对于我国领域外的行为,如果对我国市场竞争发生影响,应该受我国法律调整。最早主张并适用域外效力的是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它依据效果原则来行使管辖权。

四、结束语

跨国公司跨国并购活动中,加强国际间的反垄断合作将是完善国际性并购管制制度的最终方向,因此企业并购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定要与被并购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做好公关工作。

在实物方面,企业主要要关注不动产的抵押情况,有时对同一不动产会进行数次抵押,而且不做登记,这种情况要尤其给予充分注意。

在前期调查时,最好列出企业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明细状况。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登记注册,将被收购的知识产权转入新公司名下。

在我国,虽然许多专利在法律上归属于企业所有,但实际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的几个关键人物手里,这样企业并购时,还要考虑如何留住这些关键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给这些人一些股权或更为优厚的待遇。尽量减少并购阻力,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钟攸红: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J],财经科学,2000(6).

[3]李金泽:跨国公司与法律冲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M],法律出版社,19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