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示范点

高标准农田示范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标准农田示范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标准农田示范点

篇1

现代农业风景线

春分过后,田野一片碧绿。

近日,记者站在新乡市师寨镇安庄村东放眼望去,无垠的麦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绿意,刚灌溉过的田地,松软且湿润,清新的气息随风而来。

这里是新乡2014年建成的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在距离安庄村不到1公里处,由北向南的一条宽阔水泥路通往田间,道路两侧是两排笔直的沟渠,沿路吐绿的杨树随风摇曳。顺着这条道路向北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一条横卧在田间的人工水渠。水渠底宽约4米,也是用水泥修筑,里面流水清澈。

“国务院副总理、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副省长王铁先后来这里视察过。”指着眼前这块高标准粮田,安庄村村干部兴奋地说,“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田间道路会铺成水泥路,国家把这么多资金用到农业上,我们农民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师寨镇是河南6个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示范点之一,其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高、效果好。现在,许多高标准粮田已经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项目建成后,我们这里的小麦亩产由原来的七八百斤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多斤。”该村干部告诉记者,高标准粮田的建设,不仅使粮食产量有了提升,质量也有了保证。以前基础设施差,为了提高产量,农民一个劲地使用化肥、农药,品质自然受影响。

不仅如此,他还为记者算起了明细账:“过去浇地是柴油机、水泵,光安装就需要半天时间,用柴油每亩地需要60多元。现在浇地,农村妇女拿个电卡,往电表上一插,就能把地浇完,每亩地电费只需要10多元。更重要的是,现在种地轻松方便了,也为男劳力外出打工挣钱提供了更大空间。这样一来,群众种地的积极性咋能不高?”

“质”“量”齐升

“不仅在原阳县,近年来,新乡其他县区高标准粮田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且成效显著。”新乡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高标准粮田真正成了新乡农业稳产之基和粮食“质”“量”提升之本。

从2012年河南提出高标准粮田建设“百千万”工程举措以来,4年间,新乡依托“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三大板块项目支撑,整合相关涉农项目,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粮田,全面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近几年经历旱涝不断、病虫频发的自然灾害考验下,新乡粮食“质”“量”不减反增。

在一份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里面,清楚地描述着新乡到2020年粮食生产的路线与布局。

到2020年,新乡将建成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360万亩,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00万吨以上,实现高产稳产和生产全程机械化。与此同时,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实现土壤有机质稳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目前,新乡累计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和千亩方涵盖了其所辖的全部县,惠及30多万农户。

“我们坚持高标准粮田建设到哪里,高产创建就跟进到哪里。2015年建成的21个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21.2公斤,超出全市亩产86.5公斤;25个玉米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17.8公斤,超出全市亩产141.3公斤;3个水稻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05.4公斤,超出全市亩产147.6公斤。”新乡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新乡市粮食部门和农业部门已经连续3年联合小麦年度质量信息,这一做法不仅对农民科学选用品种和企业优价收购优质小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为新乡市打造“中国第一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

“从的质量检验报告来看,2015年新乡小麦在播期推迟、春季干旱、病虫严重发生等不利影响下,依然实现了丰产丰收。”新乡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乡小麦持续优质高产,主要得益于高标准粮田。3年来,新乡建成高标准粮田246万亩,收获的小麦品质优良,籽粒饱满,成熟度好,病虫害少,容重指标高。

“粮田”“良法”形成合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进程,新乡在农技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农机农艺融合、气象监测服务、路林电配套、科技创新、土地流转等方面全面发力,为高标准粮田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首先是全面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新乡成立了281个植保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使高标准粮田病虫害社会化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高标准粮田全覆盖;高标准粮田内“一喷三防”、精量播种、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融合率达到80%以上。

其次是利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增效示范等项目,加强高标准粮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在高效节水灌溉、防洪排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乡已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田深耕深松资金3亿元以上,全市小麦、玉米的机播率、机收率、玉米秸秆还田率不断提高。

气象监测服务的跟进,让新乡拥有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气象自动检测网,为粮食生产提供了精准服务,在抗旱防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2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回良玉副总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是农业综合开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引领现代农业示范作用的重要途径。积极研究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土壤、排管、作物、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人工改造,全面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土、肥、水、热、气、能等多种自然条件综合平衡,装备高水平、生产方式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并具有持续保障能力,达到进排水通畅、条田格式化、作业路网网络化、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

2.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现代农业核心力的战略选择

2.1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民众福祉和社会稳定。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目前耕地数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人口增加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三是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抓住耕地质量这一关键因素,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2.2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农田质量推动农田升级换代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不少地方农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农田质量的一次重要提升和根本性保护,是在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对农田建设的一次升级换代。

2.3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农田质量不仅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农产品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进一步拉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加快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3.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3.1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切实形成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扎扎实实抓出成效,形成“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支农资金投向的集聚和创新,应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规模效应。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整合支农建设资金增加投入力度。对此,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引导,整合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涉农建设资金,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实行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建立项目建设高效运行机制。按照“多元投入、立体开发”的原则和“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资源,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2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实施

高标准农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农民的认知程度。目前,农村普遍实行,对土地略微的占用与调整,均涉及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常常由此引发各类占地矛盾。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打破现有土地格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这也成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加以宣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前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利的工作条件。二是加大对示范点的宣传力度。通过现场观摩,舆论引导等推广典型经验和成效,以示范带动作用加以宣传引导,让群众看到,经过土地治理,耕地面积可增加6%-10%的巨大潜力,为大家谋福利的长远利益,并通过土地治理提高自身亩产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对比中得到启发,从而逐步转变认识观念。让农民群众接受、配合、并愿意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3.3严格标准,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建设标准实施,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等措施整体推进,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真正达到治理效果。平坦地区实施“平整格田化”治理,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成方、林成网,基本实现园田化;坡耕地区实施“等高格田化”治理,达到旱能灌、洪能排、路相通、基本实现梯田化。排灌渠道根据需要设计建设,桥涵闸站渠配套齐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间道路建设达到顺直通畅,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全面推进“沃土工程”,加大秸杆还田、稻壳还田的力度,增施有机肥,加强地力建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面实现土地平整条田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全面彰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3.4制定规划、规范有序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支农资金投向的整合聚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涉及利益调整的改革,必须有理论作支撑、有制度为约束、按规划来实施。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有序组织实施。一是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依据地方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产业规划,组织有关专家认真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要注重粮食主产区,突出万亩以上规模粮田,突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确保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并以规划为引领,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对确定的项目区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对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区按照综合、超前、可行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和科学设计。综合是强调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田渠路桥林等各项工程合理布局,实现布局一体化;超前是设计的项目区20年、30年以后仍然先进、适用,打造永固工程;可行是对每个单项工程认真进行实地勘察、详细论证、广纳民意、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到位,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3.5创新机制、深度开发、放大项目建设效应

一是创新实施主体,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探索和鼓励其为项目实施主体,直接申报农发项目,并通过承包、反租、倒包、合作入股及托管等方式,实施先流转后开发,这样既能解决调地难的问题,又可推进规模开发,变低效利用或闲置状态土地为高产高效土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为二、三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二是要实行深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开发与利用并重,实行深度开发,只有逐步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才能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才能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内在动力。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区完成“硬件”设施建设后,要继续进行深度开发,安排少量资金,培育和启动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应用协会、专用粮食品种生产协会等“软件”组织建设,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和统一机收,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4.结语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应结合本地实际,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争取建设一片,成效一片,从而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优秀调研报告和论文集.2010.

篇3

规范化旱地改制面积200亩。其中:20__年大春:玉米种400公斤,肥料10000公斤,地虫清600公斤,薄膜400公斤,大豆种500公斤,防治药剂一批,覆膜栽培,投入资金74000元;20__年小春:小麦种1400公斤,肥料7000公斤,地虫清600公斤,防治药剂一批,机械化半精量播种,投入资金64000元。

二、现代农业玉米项目

1、新建蓄水池3口,完善提灌设施,投资100000元。

2、新建沟渠903米,田间作业道797.5米,机耕道603米,投资445110元。

3、拟建沟渠525米,田间作业道1313米,土地整形3080平方米,投资313141元。

三、农村能源建设

20__年市财政拔款总投资380万元,在__镇建设沼气池1200口;市财政拔款3.5万元建设沼气综合利用1处;县财政拔款60万元,建设大中型沼气池(集中养殖场)9处,近20__立方米。

四、农业结构调整

1、引进业主。引进业主唐基述等3人在响滩村1、3社承包土地110余亩种植无公害蔬菜,带动该村1、2、3、4社500余亩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2、秋菜示范。在__镇响滩村1、2、7、8社利用早玉米收获后的稿秆作支架进行秋菜豆示范,无偿提供价值120__元的优良四季豆种子。示范180余亩,总产103.5吨,总收入29.33万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360余元。

3、规划沟渠。帮助业主规划蔬菜种植区田间沟渠、道路及土地整治,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4、发展烟叶。在响滩村新发展烟叶50亩。

五、农田基本建设

(一)、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

建设高标准粮田20__0亩(其中水田9490亩,旱地10510亩),其中:__镇13060亩,元兴乡6940亩,项目安排在__镇、元兴乡两个项目区的17个村(__镇的海棠村、踏水桥村、三江村、人和寨村、三合碑村、望乡村、倒碑垭村、华实村、响滩子村、园山村和偏偏店村;元兴乡的雷胜村、石鸭村、跳蹬村、蒲溪村、里沟村和火花村。)集中连片实施,主要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和地力建设。

2、建设内容

农田水利工程:新建灌渠7.79公里,整治排渠15.88公里,渠系建筑物300处,新建蓄水池17口,整治山坪塘24口。

地力建设:测土配方施肥3265亩,秸秆还田13060亩,优质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030亩。

土地平整:田形调整700亩,坡耕地平整300亩。

田间道路建设:整治机耕道2.48公里,整治田间作业便道2.90公里。

(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在永太镇、杰兴镇、广福镇和__镇建立4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选8个地势条件好地块作为监测小区,配置化验室仪器设备和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4台/套。

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107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16万元。

田间工程建设:田间工程建设总投资92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投资662.6万元,田间道路建设工程投资78.4万元,土地平整工程投资104万元,地力建设工程投资75万元。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投资72万元,其中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投资48万元,化验室仪器设备投资21万元,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投资3万元;

(三)、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该项目分为水利措施、农业农机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四个方面,我局主要参与农业措施和科技推广实施,20__-20__年投资579万元,其中:农业措施387万元,科技推广192万元。

1、20__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建设地点:项目区涉及__镇响滩村、偏偏店村、材源村、踏水桥村、马家湾村、龙怀村、倒碑村共7个村。

建设内容及投资:项目总投资29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6万元),其中农业措施198万元,科技推广96万元。

2、20__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建设地点:该项目在元兴乡跳蹬村、蒲溪村、火花村、里沟村、石鸭村、西泉村、庙沟村和五合村共8个村实施

建设内容及投资:项目总投资28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4万元),其中农业措施189万元,科技推广96万元。

(四)、__县20__年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旱作节水项目

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6660亩,以__县__镇响滩子村为重点向偏偏店村、倒碑垭村、三江村和踏水桥村辐射,主要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和土埂种植生物篱及等高种植农作物技术集成两大建设内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生产便民路500米,人工砌筑地埂3000米。

经济植物篱种植:种植花用苗216000株、黄花苗180000株。

缓坡地等高种植:推广缓坡地等高种植模式4000亩。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8万元,经济植物篱种植30万元,缓坡地等高种植2万元。

六、20__年工作打算

1、尽量满足__镇新农村示范点范围内的农户建设沼气池;

2、争取在集约化养殖场建设1处沼气发电装置项目。

篇4

目标任务完成人工造林9.4万亩,其中生态林6.4万亩,经济林3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8.5万亩,管护国家级公益林100.4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0.46万亩,工程压沙3万亩,通道绿化300公里,义务植树200万株,育苗0.4万亩。

二、工作重点

紧紧抓住《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即将批复实施的有利契机,将《规划》三北工程、公益林建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与造林绿化工作紧密结合,将美化城镇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与造林绿化有机结合,持续开展防沙治沙、生态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一)加快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步伐,全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

1防风固沙林营造以绿洲沿线风沙口、重点区域荒沙滩地综合治理为重点,营造防风固沙林5.4万亩。其中: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以区域风沙治理为重点,营造防风固沙林4.77万亩;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镇撂荒耕地和荒沙滩地治理为重点,营造防风固沙林0.63万亩。

2农田林网构建。坚持“渠、路、林、田、宅、棚”六配套原则,以田间道、干支斗渠及农毛渠系新建林网为主,以完善重点区域基本农田、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区现有林网为补充,主林带配置杨树,副林带栽植红枣,每个乡镇至少确定一处控制面积0.1万亩、折合面积1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完成农田防护林1万亩。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建设重兴乡双桥村、红沙梁高来旺至孙指挥村、东坝镇拐湾村、大滩乡北西村等农田林网示范点。

3通道绿化建设全面完成主干道路通道绿化补植及示范段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将通道绿化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每个乡镇确定1处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示范段,带动全县完成通道绿化300公里。切实加强现有林木的抚育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对通道绿化林木增施一次有机肥料,促进茁壮成长。破解民昌公路绿色通道建设难的问题,采取客土植树、引水浇灌、营养钵控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先易后难、分段推进,确保三年内取得成效。以西大河防沙治沙道路、特色林果业示范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道路绿化为重点,以乡土树种、常绿风景树种及阔叶树种为主栽品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合理配置林种树种,并根据立地条件适当栽植红枣,提高经济效益。

4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依托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各乡镇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历年退耕还林保存情况进行自查,认真开展“回头看”抓紧抓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0.46万亩。

5封沙育林(草)工程建设依托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夹河乡麻岗沿、镇四方墩滩、南湖乡西金滩、大滩乡北东沙窝等区域为重点,实施封沙育林(草)8.5万亩。

6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严格按规定使用好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切实加强已纳入补偿范围100.41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的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配备专职护林人员,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抚育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管护措施。

7实施工程压沙。以青土湖、西大河、黄名沙窝、3西沙窝等区域为重点,依托项目资金,组织治沙协会、突击队等专业队伍,完成工程压沙3万亩。

8开展义务植树结合县上安排的各项造林绿化工作,各乡镇确定各自的义务植树示范点,组织所属机关单位职工、适龄公民完成人均18穴或相当量的绿化任务。城区机关单位义务植树继续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由县上统一组织,以民昌公路、青土湖及西大河防沙治沙道路绿化为重点,按人均100穴的标准,集中力量兴建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植树基地。

9村镇环境整治。按照城镇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机关单位、重点村社周围环境绿化、美化,以林为主,乔、灌、草、花、果合理布局,点线面协调搭配,营造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乡镇政府、学校、机关单位院内空地栽植经济林树种,建立乡镇干部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基地。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扎扎实实做好集镇、三雷中陶村和3永安村示范点的绿化工作。同时,全面完成去年公路沿线小沙丘压沙工程植树造林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公路沿线、村庄周围小沙丘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二)精心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1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全力实施“2311计划,把握“高效、节水”两个关键,瞄准“生态、安全、优质”三个定位,积极探索节水增收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林果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东坝葡萄、西坝红枣、湖区枸杞”基本布局,大力发展酿造葡萄,示范推广红枣、枸杞,通过以农户建园为主、国营农林场和龙头企业建基地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形式,扩大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完成基地建设3万亩,其中酿造葡萄1.24万亩,红枣1.26万亩,枸杞0.5万亩。积极探索发展枣蜂结合、枣禽结合为主体的林下经济,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项目对接,力争使葡萄榨汁能力达到5万吨左右,建成红枣生产线2条、枸杞加工线1条,拓宽和延长产业链条。力争利用58年时间,把建成全国品质一流的酿造葡萄产业基地和优质红枣、枸杞重要产区。

2沙产业开发建设以沿边沿沙区、关井压田区、退耕还林区为重点,以梭梭接种肉苁蓉、甘草等药草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沙产业开发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服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3种苗工程建设以国有苗圃、林场、区站为重点,建设标准化种苗示范基地,完成育苗0.4万亩。其中:常规绿化苗木0.3万亩,特色林果苗木0.1万亩(酿造葡萄0.07万亩,红枣0.02万亩,枸杞0.01万亩)

三)着力打造林业示范区,开辟林业发展新途径

1青土湖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把青土湖作为全县防沙治沙的主战场,集中打造“重点治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示范区。以青土湖纪念碑为中心,布局建设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带、压设麦草沙障营造防风固沙林展示带、配套滴灌设施实施通道绿化展示带、注水区域人工种草恢复生态展示带、护路堤岸营造防护林展示带,完成压沙造林1万亩。对已治理区域,该补植补造的要全面补、能围栏封育的要彻底封,并实行最严格的禁牧政策,提升展示区建设质量和治理成效。筹划设立青土湖管理机构,配套建设集水文、治沙、造林、气象、环保于一体的综合监测站,对地下水位、荒漠化情况、植被覆盖、气象因子及总体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监测,为纵深推进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数据。保障农业用水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注水恢复,扩大水域和湿地面积,并利用现有形成的水面及其渗透区域,种植白沙蒿、沙米、苦豆子等适宜生长的旱生植物,促进生态有效恢复。

2西大河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继续抓好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围绕防沙治沙、生态恢复,以西大河防沙治沙道路为中心,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等措施,采取沙障设置、滩地穴状整地、大苗移栽、多树种混交、滴灌设施配套及基础设施改善等方式,着力提升西大河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水平,将其建成集治沙科技成果展示推广、治沙造林树种引用筛选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沙治沙示范区。

3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科技水平,创新经营方式,按照“点片撑基地、基地连长廊”架构模式,重点建设城北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建成县级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园区17个。其中:建成县级酿造葡萄示范区6个,规模2605亩;建成大滩东大、薛百河东、3安宁、大坝六沟、泉山复明、三雷下雷、勤锋林业实验站、河林场小坝口分场等县级红枣示范区8个,规模5348亩;建成西渠万顺、红沙梁高来旺、蔡旗金家庄等县级枸杞示范区3个,规模2510亩。按照县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长廊的要求,重点打造重兴黑山酿造葡萄休闲观光园、薛百河东村红枣立体间作示范园、苏武邓槽万亩酿造葡萄休闲观光园、大滩东大高标准采穗红枣示范园、泉山复明高效节水技术红枣试验示范园、红沙梁高来旺枸杞试验示范园、西渠万顺枸杞高新技术种植示范园等节水、优质、高效示范园区。

四)加强林木植被管护力度,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严格落实“四禁”规定,进一步明确禁牧责任主体,靠实工作责任,严肃责任追究,确保把禁牧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积极争取省上对72.5万亩未认定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核查认定,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积极争取压减耕地退耕还林项目,有条件的建设生态林,防止土地沙化。全面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和要求,开展县级林地保护利用区划,按照加强森林保护、严格用途管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差别管理的要求,分别区域、类别、等级设计和确定林地保护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

五)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机制

全面完成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级公益林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保证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抢抓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民生工程和生态建设作为扩大内需重点领域的有利契机,细心研究,超前谋划,积极论证林果产业基地及林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国家级公益林、防沙治沙示范区、三北防护林等项目的争取。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沙漠承包治理、林果产业发展新机制,落实“谁造林、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政策,实现投资者得实惠、政府得生态的双赢目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县上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早安排,早部署,进一步落实“人盯人、人盯事”和“一人一事”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实化措施,细化方法,推动落实。示范点建设要实行县级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各乡镇和林业、水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林业部门要及时准确的向县委、县政府反馈造林绿化工作落实情况,促进造林绿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棉油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巩固高产创建成果,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辐射带动,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粮棉油综合生产能力。

在全省粮棉油优势产区,建设678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粮食作物600个(小麦350,玉米250,水稻50),油料作物44个(油菜18,花生26),棉花34个。小麦万亩集中连片亩产600千克以上;玉米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水稻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大豆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马铃薯万亩集中连片亩产2000~3000千克;油菜、花生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棉花万亩集中连片亩产100~150千克。

二、实施内容

(一)科学确定高产创建示范区。各地要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了解示范区基本情况,按照农田水利基本条件好、交通便利、农民种田水平高等要求,科学选择示范区。示范区要规范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田水电网配套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切实加大示范区建设投入。要加强核心示范区建设,切实把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和农民科学种田的样板田。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提高大户规模生产水平。开展农户高产竞赛活动,调动农民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二)推广优良品种。根据粮食高产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各创建县(市)万亩示范片特点与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确保优良品种在万亩示范点、高产创建县适宜种植区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使万亩示范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集成高产技术。根据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小麦主推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节水栽培等技术;水稻积极推进“一密五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玉米重点推进“一密四改”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及时监测示范片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科学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生产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目标的需肥规律,分别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示范区(县、市、区)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早谋划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高产创建措施落实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督察、有奖惩,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各示范区整合良种补贴、科技人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新型农民培训、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具补贴等项目,重点向粮棉油高产示范点倾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支持开展良种示范、技术培训、协作攻关、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组织宣传等工作。积极争取设立高产创建奖励基金,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加强工作督导和宣传引导。各地要成立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小组和督导组,在省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高产创建顺利进行,确保高产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适时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工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高产创建实施成效,形成行政领导、科技人员、企业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氛围。

(四)加强绩效考核。组织制定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体系,把高产创建作为评估各地粮食生产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重大粮食项目和全年粮食表彰的重要依据,加强动态检查考核,兑现表彰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开展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链接

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2010四项重点任务

12月29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总结种植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充部署2010年种植业工作重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长赋强调,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基础中的基础。各地各级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正确把握粮食生产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大力度,毫不松懈抓粮食,千方百计夺丰收,确保目标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放松,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形势,要进一步强化落实责任,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为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责任重大,非主产区也责无旁贷。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抓好政幕落实和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思路任务,将增产目标落实到主产区域,落实到主要作物,落实到具体措施。进一步务实发展基础,重点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力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总结完善近年粮食增产经验,探索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强大合

力。

危朝安指出,2010年种植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两个千方百计”、“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因创建,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