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篇1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从XX年我市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由于复审不合格、企业转制等原因,现存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

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上看,先进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别为9家、7家和5家(见图1)。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共有28家,其余2家为国有企业。从地域分布看,市直企业15家、兴隆台区属企业11家、双台子区1家、盘山县2家、大洼县3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盘锦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原兴隆台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均视为市直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XX年产值超千万元的21家,其中超5000万元的10家,超亿元的4家。

2、科技人员及技术研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绝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只是名称还不是十分规范,有技术部、科技处、研究所等等不一而足。相对市内其它企业来说,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平均值达到39.2%,有4家企业在50%以上。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绝大部分都在10%以上,平均值达到27.2%,最高比例达到75%。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开发上舍得投入,从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看,平均值为9.6%。

篇2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篇3

1.资金方面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扩张中的资金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的筹集渠道和筹集方式上。

处于孵化期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基金扶持,而且此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小,资金问题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当企业从孵化基地毕业,进入成长期时,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同时处于此阶段的企业产品和市场都不够成熟,经营风险较大,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不愿提供贷款,企业通过信贷融通资金的机会很少。这样,企业只能依赖自身内部积累和投资人的再投入,但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是民营企业(约占80%),自身的积累和再投入有限,狭隘的融资渠道导致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扩张。

资金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筹集方式。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就资金的筹集问题常常会步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典型的激进型融资方式,在有限的权益资本投资的基础上,拼命借贷,甚至不惜伪造各种报表来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以高比例贷款维持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犹如一个吹足了的气球,稍有不慎,便会一触即破;二是典型的保守型融资方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内源性融资,零负债,滚动式发展,发展空间被牢牢地限定在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和资金积累空间范围内,不但丧失良好投资机会,也不能享受负债的税收庇护效应,财务管理学的有关原理认为,一定程度的负债能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

 

2.人才方面

在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张中,人才问题集中体现为中高端科技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上。

中高端科技人才的缺乏在西安以外的地方高新区(以下为简化,分别将非西安市高新区和非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简称为地方高新区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体现的最为明显。以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创业人员具有典型的“余热”特征,一些老教授、老研究人员和老技术人员退休之后,利用手头掌握的专业技术,雇佣几个本地人员投资办企业。该类企业的缺陷在于:由于关键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知识结构有限,再加上缺乏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支持(陕西省的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安市外的地方企业要与之建立密切联系困难较多),没有中高端人才的及时输入和更新,不利于形成科研开发的第二梯队,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则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说在创业阶段,管理活动不太复杂的前提下,科技人员尚能驾奴企业的话,那么,发展阶段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能力越来越高,科技人员囿于知识结构、管理水平的限制等并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工作,这时,引进职业经理人就有必要了。

人才流失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另一大发展难题,我省不但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人才流失的路径趋同:一般是由地方企业——西安企业——其它发达地区。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刚到单位时比较低调,工作2—3年,业务熟练、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伺机寻找途径通过一级跳脱离原单位由地方企业转至西安市企业,然后寻机完成二级跳跃,出市出省。多家企业(尤其是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反映,企业需要高层次人才但不敢引进,原因就在于此,与其为人作嫁,远不如选择本地人员从头培养更让人放心。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深圳本身人才缺乏,但能够积聚人才。陕西省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一点值得我们相关部门深思和重视,并希望能在今后的人才战略制订中体现。

3.思想观念方面

缺乏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已成为阻碍陕西省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半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是资产的私有性,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家的个人财富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这种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强化了企业主对企业的高度关注,企业主在打理企业时会尽职尽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主在经营中谨小慎微,逃避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为避免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资金侧重于依赖内源性融资,而不主张举债;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了防止对他人技术的过分依赖,宁可靠自己的力量搞研发(据介绍,咸阳高新区的自我研发约占80%)。高新技术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产业本身的风险性和经营者对风险的逃避态度不相容,严重制约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竞争意识薄弱可以通过企业位置的选取来说明。在调研中,当我们问及企业选址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时,企业的回答是:创业环境、资源优势、竞争激烈程度以及地价因素。西安高新区的企业主要看好的是西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信息、人力资源优势;而选择落脚在地方高新区的企业则看重的是当地便宜的地价和局部地区缓和的竞争环境,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一般小富即安,求稳不求快,缺乏竞争意识。

品牌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虽然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很多(1000多家),但真正能够在全国叫响的没几家,尤其是软件行业,典型的特点是散、小、弱。辽宁的东大阿尔派,四川的托普,都可以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此相比,虽说我省的协同软件、通视数据、博通资讯、未来国际、天泽软件等企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不能起到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没有知名企业,就建知名园区”的口号下,陕西省对软件行业的资源进行了初步整合,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类似的园区只不过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不断通过联合走向扩张的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个应对措施,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培育大企业,同样要面对树立品牌企业的问题。

 

4.管理方面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机制来看,初创时期的企业大多管理不规范,主要依靠参与者的激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来维系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经营或共同经营是其中最典型的两种形式。

家族式经营主要是以家庭成员为核心,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企业主要权利的配置,这种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走出原始创业时代,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管理半径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或家庭成员再也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所需处理的管理事务也远远超出了管理者本人或家庭成员们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同时,外来人员,特别是大量外部专业人员的进入,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冲淡了以往的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关系复杂化,使原有的“家长”的威望受到挑战,家族内部各成员之间、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外来专业人员、家庭成员与外来人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导致企业管理上的矛盾突出。

共同经营主要是各创业者分别掌握了企业创立和发展所必需的互补的技术知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创业,这种创业方式的弊端体现在企业发展起来产生经济利润之后,各创业者常常会在利益分配和权力配置上矛盾重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三名技术人员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软件企业,其后的几年里企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三者在权力分配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三人联盟分崩离析,各人自立门户,另起炉灶。可见,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与企业发展壮大的脱节已成为阻碍高新技术企业扩张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比较好,其普遍做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创业者则退居幕后,以所有者的身份进行监督或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经营而不再是管理,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5.发展环境方面

篇4

一、各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高度重视信用保险在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发挥科技部门了解熟悉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采取政策和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引导和宣传,指导、帮助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运用信用保险工具。

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及其各分支机构要注重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职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产品的出口,根据不同的出口方式,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保障;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产品的国内销售,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对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品,积极为国外的投资商提供来华投资保险。发挥中国信保在风险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专业优势,通过国内外买家资信调查、资信评估、对外担保、应收账款追收等服务手段,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科技部与中国信保建立经常性联系机制,双方加强在科技政策、信息、专家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具体工作由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和中国信保业务发展部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委),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信保各分支机构要建立区域性的业务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各地科技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中国信保各分支机构设立联络员,负责本地区的对口联系和业务协调。

四、探索并实践通过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引导和推动信用保险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各地科技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制定出台有效措施,先行先试,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开展国际化经营。各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地区、科技兴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应当利用科技发展资金,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投保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为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保成本,中国信保将为投保信用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惠保险费率和保险条件,并按最低成本价计收资信调查费,同时为投保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承保和理赔绿色通道。

篇5

又称一板市场,是传统或一般意义上的证券市场,在传统观念中是企业上市的主要或者说标志性场所。其关键特征是进入标准高,融资效益好,其进入标准是: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均超过三千万、现金流累计超过五千五(或营业收入超三亿),并且没有违规违法现象,对外会计披露也没有重大缺陷。

(二)中小企业板市场

200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呼应这个号召的第一步实践设立中小企业板。与主板相比,中小企业板的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发行进入标准一致,只是规模限定在流通股一亿内,所以一开始称为“中小盘股板”,实际上是针对发展比较成熟、盈利状况较好、但在规模方面暂时无法突破的中型企业。

(三)创业板市场

又称二板市场,实际上是《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的彻底落实,也是中小企业板的进一步拓展,其进入标准有了一定的降低,不再要求最近三个年度的相关情况,而是降低为“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五百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即,不仅在规模方面进一步降低,而且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降低。

(四)新三板市场

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与创业板及中小企业板相比,新三板的进入标准更低,在规模、盈利额度、营业收入等方面甚至没有基本数据限定,只是笼统地规定存在两年、有持续经营能力、治理结构健全、股权明确。

(五)新四板

又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2012年,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法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或经监管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金融机构面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及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具体进入标准,该意见让渡给具体交易市场。对此,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要求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成立未满两年的要求“成立日起至最近一期月末”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相对而言,天津交易所的要求较高,其传统行业板要求成立并持续经营两个年度以上,对经营业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额度要求甚至高于创业板。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给出了一个带有多条内容的标准体系。基于这种标准规定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说明,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在三五年以上

建立时间普遍在三年以上,部分企业在五年以上,即是有一定经营历程、业绩和成熟度的企业。在具体认定过程中需要提交“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基本上把一两年内新建立的企业排除在外了。

(二)收入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的比例底限是60%,与之相对应的是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及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规模越小研发费用占比需求越大,融资的需求及风险相对越大,因为高新技术产品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同时也有相对应的较高风险,前者的价值实现或者转化情况容易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呈现幅度较大的跳跃性,传统一般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要求,有向资本市场融资的内在要求。

(三)规模大都属于中小企业

在规模方面虽然没有限定,但在研发费用比例中却透露出年销售收入五千万以下、五千五到两亿、两亿以上三种情况,从总体上说属于中小企业。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是一般成立三五年以上、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保证一定的研发支出、收入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倾向于中小微企业、风险较大、对资本市场融资需求较重的企业。另外,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说,部分因为成立年限不够或暂时缺少部分认定资料、但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为主的企业实际上也应该归类到高新技术企业范畴内。

三、高新技术企业与各层次资本市场的适配情况分析

(一)与新四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四板的要求最低,部分地方交易市场的进入标准甚至低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标准。所以,从理论上说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均有进入新四板的资格。不过,考虑到融资需求满足度方面来说,新四板并不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佳选择,只有部分竞争力较弱、规模倾向于小微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天津交易所专门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分板,并降低标准为成立一年以上的企业即可,这应合了具有高新技术实质但暂时没有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实际需求。其实,促进“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正是新四板的定位所在。

(二)与新三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发端或起源层面上来说,新三板市场的出现与试点扩容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曾经是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准入标准方面来说,新三板对股本数量、经营业绩、相关财务指标均没有额度限定,适合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可行。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2220家企业,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过,因为新三板进入标准较低,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风险较大,个别媒体甚至形容其“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所以,发展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有其他选择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扬弃这种选择。

(三)与创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与新四板、新三板相比,创业板对企业规模及盈利情况开始有所限定,对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投资者情况也有所规定。不过,创业板在年限方面的放宽、对进入企业管理和治理水准提升的作用及较好的融资效果等利好和优势,迎合了高新技术较高收益、经营弹性、较大风险及较大融资需求的情况,对于有较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体系支撑、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近期业绩不错、处于加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较佳选择。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创业板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4年10月,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39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板块的比重甚至达到95%以上。

(四)与中小企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严格的说,中小企业板实际上是主板在小规模领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创业板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成立或业绩实现时段的要求较长,其在融资效果、风险方面、经营规范度等方面优于创业板,对于发展规模达到并维持在一定程度、良好业绩持续一定时间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因行业、地域等局限一直保持一定规模但无法突破的、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一个上佳选择。实际上,中小企业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7月深交所中小板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2家,占比74%。

(五)与主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主板的门槛最高,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暂时甚至永久性地达不到相应标准,一般来说不是具备可行性的选择,实际上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中的占比很低。不过,因为主板市场的融资渠道及效果最佳,非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所能比,是少数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选择或未来追求。另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没能上市主板,但其上层母公司是主板市场上市企业。

篇6

一、深化改革背景下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

对国有企业而言,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培养并拥有一支凝聚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优秀人才的争夺愈来愈激烈,人才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同样面临着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和完善,才能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脱颖而出。

二、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1、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不断积聚

近年来,伴随着湖北省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批如“烽火科技集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武汉光谷联交所”等知名国有企业积聚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湖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及武汉东湖“3551人才计划”发挥效应,推动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和速度。2、缺乏人才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制约因素近期,课题组针对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展开了一系列调研工作,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5份.回收率为93%。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关键因素。本企业立足于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您认为当前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最缺乏的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政策和管理等要素中,最缺乏的人才要素,选项比例高达62%,其次是资金和管理要素,各占12%的比重。而企业对人才培训的需求也是技术创新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工作,选项比例高达53%。尽管近年来湖北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也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但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东部相比,有一定差距。

三、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激励人才

在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中,收入偏低,福利待遇不高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高级技术人员纷纷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分享的利润不成正比,加之受到来自同行业非公有制企业的高薪诱惑,或由于自创企业的动力选择了离职,对企业而言,就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企业一旦离开高级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持往往会失去业务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高级技术人员离开后到其他企业或自己创业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威胁。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工资与薪酬内涵并不相同。薪酬制度包括基本工资分配制度、补充工资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由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影响,而高新技术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是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并激励人才重要条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对外要具有竞争力,对内既要有激励性也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非是强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而是指员工的薪酬标准在考虑企业的工资支出成本、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社会的生活成本、物价指数以及个人的工作绩效。目前,湖北省绝大部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有许多骨干企业是中央直属企业,从中央到地方主管部门监管体系严密,如何降低股权激励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还有福利激励。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是公司人才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

2、强化人才培训工作,培养人才

在加强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注重并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当务之急,企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日前,课题组针对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工作中,52%的员工希望能在工作之余接受系统培训,其中关于岗位技能培训与经济管理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日新月异,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它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凝聚力的增强都起到显著的效果。当前湖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缺乏优秀的培训人才,缺乏长远的员工培训规划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应该重点从资金来源上予以充分保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员工培训计划,结合科学的职位分析,制订配套的政策措施,将培训与聘用、考核、选拔、薪酬相挂钩,形成培训的激励机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方式要多层次全面展开。高新技术行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市场竞争也尤为激烈,因此对于人才培训工作不能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建立职业技能开发的制度体系,制订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分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制度,对培训效果要进行考核评估等。

3、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留住人才

高新技术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才自我发展的内在激励。实现晋升程序公开化公平化是高新技术企业留住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目标实现途径是吸引人才留在企业,并且保持高满意度和积极工作态度的重要考量内容。与一般员工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员工有着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因而,他们更加重视工作与职业生涯目标的密切程度,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有着更高的定位。通过对湖北省国有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信息反馈来看,当前企业科技人才对晋升渠道的需求分为管理类晋升和技术类晋升。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晋升渠道,相同级别的人才需要给予相同水平的地位和待遇。这样企业就为大部分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人才的激励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现实情况,企业应尽可能将所有岗位纳入规划,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定位,为企业科技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清晰的蓝图以及达到目标岗位需要的条件。先由科技人才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估,明确自己的职业追求、发展方向以及个人能力素质,其次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上司对科技人才能力素质做出评价,根据企业目标和需要对科技人才提出的职业规划进行现实性评估,由公司和科技人才共同制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企业管理者要给予科技人才职业规划的建议,让他们的职业规划具有现实可能性。

篇7

目前,坊子区已取得高新技术认定资格证书的企业共7个,其中2010年度经核实已享受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有富原增压器、帅克机械、共达电声等3户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增势强劲,能够较大的拉动全区企业所得税的增长,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

2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企业的管理,以及开展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认定机制有所欠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先按属地原则交市科技或经济主管部门,会同税务、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核实并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在向省认定办公室报送核实情况。而科技、经济、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初次审理阶段的工作中进行的联合认定太过于分散,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形成一个拳头,缺乏一个清晰的执行标准尺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盲区,使认定前的初审程序流于形式。

2.2 研发费用归集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需满足一定比例,只有满足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因此,企业研发费用是否按规定归集,归集的准确与否,在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显得尤为重要。实地核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财务核算中虽然对研发费用进行归集,也能提供研发费用明细,而且研发费用明细账做得很好,表面上看符合认定条件,但实际上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达不到标准,企业通过别的方法补全这块差额,从而使研发费用从面上看符合要求。

3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成因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在关键的几大要素中存在着上述问题,分析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认定方式有瑕疵。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组成认定管理机构,认定机构是根据企业申请材料,并将电子材料分发给专家,然后根据专家的评价意见和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报告,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从认定方式上看,本地区的认定机构只对纸质材料进行了专家论证,然后进行验收、颁发证件,未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无法准确掌握其情况,而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掌握具体企业情况却无法介入到认定环节。因此认定方式里应加入基层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核查材料并以之为重要参看资料,否则容易出现纳税风险。

3.2 企业对于事前申请较为看重,对于申请后的执行管理较为忽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严谨、复杂,企业为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能按照规定程序提交规范的申请材料,从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企业以为万事大吉,3年内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因此实际到税务机关备案时则对研发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核实、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等核心问题,不能规范处理。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当地的重点税源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对其管理较为松散,给税务机关带来很大压力。

4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国家重要的“转变优惠方式、提高税收质量”要求的重要政策之一。之前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局限于地域特色,大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没有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因此在优惠政策的认识上、做法上有不到位的现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用深用透。

篇8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增长的核心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但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融资困难,初创期融资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策略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综述

在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性融资方式研究方面,很多国家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建立了许多的政策支持体系,如美国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实施SBRA计划,对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联邦机构必须拨出其A&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

在高新技术企业债权性融资方式研究方面,Raghuram G.Rajan,Mitchell A.Petersen (2000)认为关系型融资制度通过市场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西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Berger and Udall(2002)认为,组织结构简单的中小银行有利于形成关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对提供建立在软信息基础上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上有优势。

在关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方式研究方面,Diamond(1984)认为,风险资本投资机构作为一种重要而新兴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Ronald.Gilson(1998)、Wells(2000)认为,美国高技术企业融资过程主要依赖于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它是高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最好渠道。

在我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但也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许丽娟(2007)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就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种子期、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企业主体、融资战略和政府行为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幸琼(2007)认为,政府应根据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民间投资等;王风荣(2006)、严长德(2007)、姜宝山(2007)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在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关于在某个阶段实行某种融资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根据对企业融资方式演变的研究,可以看出一些规律: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由单一向多种并存的格局发展;2.企业融资方式受其发展的阶段和规模的影响;3.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股权融资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初创期融资策略分析

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解存在很多种看法,如:美国学者Ichak Adizes(1979)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成长和老化三个阶段,并进一步划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期、官僚期和死亡期。我国学者陈仁贵等(1998)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这里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同时将初创期进一步分为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本文仅对初创期(包括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融资策略进行分析。

(一)萌芽阶段特点及融资策略

萌芽阶段是指技术的酝酿与发明阶段,严格来说,这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尚未建立。这一时期由于企业尚未投入生产,基本处于技术研究开发阶段中后期,只有实验室成果,还没有真正的产品,但创业者认为他的产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市场的。因此,在萌芽阶段除了基于创业家个人储蓄的自有资金之外,其余资金大都只能依靠家庭或亲友资助等。但这些内源性投资的数量毕竟有限,创业家有时不得不去寻找外部投资。然而,由于处于萌芽阶段的企业几乎还无法确定其市场前景、回报率,也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给银行以获得商业贷款,所以,企业既很难获得专业管理的风险投资,也很难找到愿意贷款的银行。这个时期的投资称作种子资本(Seed Capital),其来源主要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亲友借贷、政府创新基金。

如果还不够,则需要寻找专门的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机构。经过考察,风险投资家(机构)同意出资,就会合建一个小型股份公司,风险投资家(机构)和发明家各占一定股份、合作生产,直至形成正式的产品。这时企业面临三大风险:新技术的技术风险、、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多、不易测评、离收获季节时间长等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风险是企业生命周期中最大的,风险投资家(机构)在这个阶段的投资在全部投资额中的比重较低,一般不超过15%。

(二)创业阶段特点及融资策略

创业阶段是指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这一阶段,完成规划与市场分析,产品原型在测试中,以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排除技术风险;组建管理机构;产品进入市场试销,听取市场意见,但产品试销尚未有收益;构思产品原型。该阶段的投资称作创业资本,所需资金投入显著增加。在这一阶段虽已完成了产品原型和经营计划,但产品仍未批量上市,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而初创期的长短则根据其产业、规模等情况而有所差异,一般短期为6~8个月,长可达4~6年。

这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主要用于购入生产设备、产品的开发及销售,以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由于在产品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没有以往的历史经营记录,而且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这一阶段风险企业失败的比例相当高,有统计资料显示在80%以上。由于此时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的可能性较小,更不可能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这时可以利用生产设备、厂房等取得银行小额抵押贷款,同时可以联系风险投资家(机构),积极引入风险资本。而风险投资家(机构)一般也会在这一阶段主动对企业进行投资参与。由于这个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也是风险投资家(机构)进行投资的一个主要阶段。由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开始凸现,一个风险投资家(机构)往往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要,这时企业可能需要寻求多个风险投资家(机构)的投资,而风险投资家(机构)也会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同时投资于多个企业,这给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带来了机会。由于一部分风险投资家(机构)已经在萌芽阶段获利,因而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新的风险投资家(机构)进入。这一阶段的风险资本要求的回报率很高,而且一旦风险投资家(机构)发现有无法克服的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超过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就有可能退出投资。

四、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方式:基于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形式完成了前期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收集工作。问卷的设计在基于一般企业的融资特点的前提下结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划分标准采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

本次调研从2010年8月开始,在郑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选择了3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出调查问卷,至2010年10月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73.33%。具体如表1:

企业经营者们认为初创期(萌芽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家庭财产”、“亲友借贷”、“政府创新基金”。具体来说,有14家即63.64%的企业认为“个人储蓄、家庭财产”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形式;有31.82%的企业在设立之初主要依靠亲友借贷;同时,还有27.27%的企业获得了政府创新基金和小额抵押贷款。样本企业中有6家企业(占27.27%)利用了小额抵押贷款形式进行融资,5家企业(占22.73%)引入了风险投资家(机构)投资。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实际上这5家企业均是在创业阶段利用了风险资本,这表明小额抵押贷款和风险投资家(机构)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创业阶段)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以上调查结果与文中对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包括萌芽阶段和创业阶段)融资策略的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孙林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 许丽娟.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财经界,2007(8).

篇9

在教育厅以及学校大力的支持与指导下,本课题组(共3人)以南宁、玉林、防城港三市的主管部门及其区内个别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或实地访谈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

一、从宏观上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招聘外包非常“萧条”

在调研过程中,高新区管委会人事处的罗主任告诉我们:“对于南宁市高新区内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公司,它们急缺的是营销人员;而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来源基本采用的是自主招聘、自主培养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核心技术企业前景企业’的发展进程”。“像区内的邦尔克公司,其高新技术人才就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采用自主培养的招聘方式——一年只在高新区工作几个月,然后去国外留学深造——这样更能更新这些人才的知识及其观念。”对于“广西2010年组团去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罗主任介绍说,“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的招聘还可以,因为有专项引进人才的安家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但企业的招聘就不怎么样了,因为东中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大开发地区相差太大,西部地区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这些人怕来了广西后就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的知识更新相差了两三年甚至更长”,因此,“曾有应聘者直爽地说道,‘就是工资高也不来’”,进而,也造就了某些公司(例如“平方”软件公司)的总裁抱怨“人才难找”,也希望“高新区管委会帮介绍或者帮留意”。除此之外,罗主任还向我们阐述了另外一个企业不实行外包的原因——区内大多数都是私企或者民企,而少数上市的公司也是由私企或者民企发展而来的,因此他们基本上实行家族式经营。隔壁科室的蒙主任也热心地向调研人员介绍:“据个人估计,高新区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外包不会超过1%;而且,实行高新技术人才的外包需要像李开复这种职业经理人,但是北部湾经济区并未有发展成熟的外包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二、从微观上来看,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招聘外包的具体情形也不乐观

从选取的几个重点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该区高新技术人才“在需而不在供,在精而不在多,在忠而不在精”。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由市场需求及其运行机制导致的。“平方”软件公司人事处经理的问卷答案可见一斑,“公司过去没有将自身的高新技术人才的招聘业务外包出去”,而“随着公司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该公司暂时也不考虑人才的外包。据资料显示,她认为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不成熟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中的信息传播机制不完善”以及“行政体制中的保密原则”决定的。另外,据实地访谈,中广核工程(广西防城港)有限公司的员工吴先生跟我们说,“(该公司)只实行了基层员工(包括公司的保安、勤杂以及其他基层员工)的劳务派遣,而自身的高新技术人才一般不实行外包。”

篇10

一、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论是在研发创新还是在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给予很多的政策支持,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加强研发活动,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企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选择挂牌新三板。目前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达7214家,占挂牌公司数量的65%。但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普通经营性企业,其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的特点,在开展相应研发活动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有很多企业在自身资金不足,又不能停止研发投入时,还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都直接会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所以科学的资金管理对于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尤为重要,资金能健康平稳的运转和循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二、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近两年,新三板整体发展态势比较低迷,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对二级市场交易准入资金条件的限制也造成了企业融资较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从内部环境来看,针对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企业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筹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这四个阶段,能挂牌新三板的高新企业基本是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这个时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用于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项目,保持市场占有率。但高新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贷款难的问题,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较小,缺乏可以用于贷款的抵押物,而传统的银行贷款通常是需要抵押物,所以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并且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明显,整体利润不高,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投资问题

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成长期以后,为了保持企业稳定高速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开发新的研发项目。往往一个项目需要不断的反复论证,但有的企业在缺乏系统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就急于投资研发,后期产生的效益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在研发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多。造成企业的资金占用,资金流动困难,加大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难度,若这部分资金是融资贷款而来的,企业的财务费用也随之增加,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三)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率差

有些企业缺乏对资金的统筹管理,资金管理分散,控制力不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转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资金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投资项目资金长期占用,经营性资金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产品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设备、原材料投入,到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都需要较多资金的支持,甚至有的项目会出现资金长期占用投入的情况。这些会引起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的减少,再加之企业还要不断进行市场拓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从而造成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对企业经营产生很大的风险。

2.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资金压力较大

很多高新企业为打开新产品销路,会采用赊销产品给客户的营销手段,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坏账损益也逐渐增加,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和损失,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有的企业因为应收账款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进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3.资金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企业要想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和配置。很多高新企业很重视融资过程,将融入的资金大量的投入到研发项目中,但是却忽视了资金的整体配置,对于日常运营资金和其他费用类资金预留不足,造成企业发展受阻,运营不流畅。

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管理层级较少,资金审批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有的企业资金使用决策是由实际控制人一人决定,财务人员又只能听命于实际控制人。所以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资金审批制度会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完善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在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资金的分配、控制和合理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管理不完善必然会出现资金问题,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贷款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仅仅是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应充分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1.适当引入股权融资

挂牌新三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这个阶段的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要不断的完善新产品的研发技术以保持市场占有率。企业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适当的引入投资者,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2.凭借企业良好的征信、良好的经营情况,充分利用信用贷款方式

可以利用连续三年A级纳税人、纳税额较高,以及具有较多质量较高的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等情况,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联系沟通,再结合应收账款质押,政采贷等业务,争取获得较长时期内较高额度的综合授信。企业在授信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充分使用资金。

3.积极参与政府

组织的融资会议,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获得政策上的相应扶持,及时进行补助申报,以获取有利的资金。

(二)谨慎投资、防范风险

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确定研发项目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调研,要充分论证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务必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首先,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对研发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验证其可行性和收益性,进而制定项目需求计划书;其次,应有专门的技术评测部门对其创新性进行充分评估和深层考察,判定其是否具备研发条件和先进技术,能否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作出一定贡献;再次、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管理时,要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根据研发具体情况正确合理地制定出资金规划,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以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三)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健全资金管理体系能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提前对资金有所规划和配置,有效应对企业债务风险,防止资金占用,保证资金在经营环节中顺利流转,企业运营能健康稳步的发展。

1.加强研发项目资金管理

企业在预备进行研发项目投资之前,应该充分调研各个方面的因素。应详细分析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整个研发过程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具有合理的利润,对项目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及风险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在结合考虑市场变化情况下制定出科学的资金投资策略。并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变化情况及时的调整投资方案。项目管理人员和管理层应及时跟进项目情况,掌握项目资金使用状况,在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资金的运转,不对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造成风险。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资金流是企业的命脉,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并组织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并安全的运转,以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稳定的进行下去。很多高新企业为了打开市场局面,增加产品销量,采购赊销的方式进行经营,造成应收账款积累。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下游客户建立信用调查制度。在对新客户进行赊销前应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避免损失的发生。并且要定期复核客户的信用状况,有变化要及时调整,对信用好的客户可以适当的增加账期和额度,对信用较差的客户要进行缩减控制。(2)完善应收账款责任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对业务人员采用激励制度,使业务人员业绩与应收账款回款情况相关联。(3)重视销售过程中业务合同及单据的管理。重视销售合同拟定过程中付款条例的细节,抵制霸王条款。重视出库单、销货单、销售发票等单据的客户签收情况,并整理留存,为以后应收账款催收打好基础。(4)对于长期应收账款在与客户沟通无果,或者客户采用非正常手段拒付时,有必要采用法制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量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5)制定应收账款交接制度。在业务人员出现人员离岗变动情况时,必须要与接手人做好应收账款交接,详细说明所有情况,以便接手人后续开展催款工作。

3.资金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完善预算体制

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和项目研况制定完备的年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预算情况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好收入、支出计划,使有限的现金流能最大的发挥效用,保证资金流入、流出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用预算制度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安排,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活动。

4.强化资金安全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严格监督各个环节中资金流的运转情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资金预警机制,根据预警标准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应完善资金管理逐级审批制度,做好资金支付控制。对于货物采购,费用支出等资金支出可以设定不同金额范围由不同的级别审批,并且严格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以防止资金占用等风险的发生。

四、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未来展望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问题,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及早控制风险的发生。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及时调整资金管理策略,使资金管理符合企业发展步伐。同时管理层要不断学习,加强资金管理风险意识,促成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比如拔付备用金模式、统收统支模式、结算中心模式等,也可以建立专业的内审机构,完善内控机制,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完成资金管理的目标,以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能顺利实现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谢勇.浅析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08).

篇11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日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逐渐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以知识创造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主要由知识型人才创造。于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今学术界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内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相关研究还很少,还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来支撑企业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型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流失的真实原因,即将人才流失这一问题扩展到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问题这一领域,丰富了人才流动理论成果,又为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整合提供帮助与借鉴,也为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经验。

二、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是指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新技术,例如电子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戴园园、梅强(2013)认为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会随着新科技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实际内容,是一个发展着的技术群概念。简锋华(2015)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就是指在我国注册超过一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研究的方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并已经拥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的企业。

张向前(2009)认为知识型人才是指那些脑力贡献在整个工作贡献中最大的人群。秦晓芳(2014)指出知识型人才主要特点是流动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等。目前,对于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Mobley(1977)在实践调研基础上提出工作满意度、同事关系及工作挑战性等因素依次由深入浅对人才流失产生作用。赵净纯(2014)认为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可以从企业、个人和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第二,知识型人才流失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刘岩(2014)认为知识型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成本损失、降低绩效、挫伤士气和无形资产的损失。梁庆(2015)指出企业人才流失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导致企业技术资本流失。

三、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是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通过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此问卷测量方法采取Likert5点量表法,各选项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基本同意”、“非常同意”。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经历了文献研究拟定问卷的初稿、专家调研修正问卷初稿、预调查确定问卷终稿三个阶段最后形成了一份有30条题项的问卷。

问卷共发放16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达93%,有效问卷142份,有效比88.75%。信度检验方面对有效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发现问卷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最大正交旋转,提取特征值高于1的因子,检验得出问卷的整体构建效度良好。然后,对量表各个因素旋转后的结果进行因子负荷,分析转轴后各个题项的因子负荷系数,并展开多次因子分析,得出6个因子分别是薪酬福利、个人发展、他人认可、领导风格、绩效公平、和团队合作。效度检验笔者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量表整体及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都超过了0.75,说明研究结果可信。

(一)因子分析。如表1,6个因子共解释了79.376%的方差,其中方差解释量最大的是18.914。(表1)

(二)相关分析。据表2可知,各个因子与知识型人才流失间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个人发展影响最大。(表2)

(三)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影响因子与人才流失率之间的回归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知,R2=0.665,修正的R2=0.657,方程拟合度较优。F=40.619,Sig=0.000,比显著性水平最低标准0.05小,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性水平较高。并且经过方差显著性研究后,发现各个因素的回归系数P值都小于0.05,说明回归方程模型有现实意义。

四、知识型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一)薪酬福利。知识型人才在知识资本积累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导致这一类员工对于薪酬福利这类显性回报形式很重视,他们看中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与成本的匹配度、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和薪酬福利的公平性。当现有薪酬福利水平低于同行业不同企业时会导致人才流失。

(二)个人发展。知识型人才看重知识更新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当意识到所处的企业和环境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时就会选择离开找寻更好的机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个人发展因素主要体现于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企业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无法满足人才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时易导致人才流失。

(三)他人认可。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意识强烈,他们看重一份工作为他们带来的社会地位,看重同事和领导对于他们工作能力的认可,当知识型员工觉得在这个企业中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同事和领导不认可自己的工作能力时就会选择找寻其他能够得到认可的组织。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和社会认可是知识型人才最为看重的方面,是组织中生存和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四)领导风格。对于领导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偏向于专制型还是偏向于民主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上升期,这一阶段的领导一般具有很强的专治色彩。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人才自我意识强烈,一般很难与专治型的领导融洽相处,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会挫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在民主型领导风格的领导的帮助与带领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利和创新能力。

(五)绩效公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非常看重公平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难对员工绩效展开客观科学的评价和认定,绩效不公平易导致知识型人才内心的不满,造成流失。绩效与薪酬之间的平衡性、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之间的平衡以及绩效与员工晋升制度之间的平衡都会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六)团队合作。随着工作生产复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走上团队项目化道路。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也大多是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虽然组织的绩效有所提升,但团队合作也导致了知识型人才的劳动成果更加难以量化,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知识型人才的工作成果,容易导致人才的不满。此外,团队目标明确与否、团队学习氛围、团队人才匹配程度、配合程度以及团队建设完善程度都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流失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五、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所谓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既是员工激励的有效物质手段,又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薪酬构成的时候应该做到:第一,提高薪酬的竞争力;第二,注重内在报酬;第三,建立技能评定机制;第四,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制定薪酬福利制度。

(二)构建科学的培训晋升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要留住人才需注重知识型人才的个人发展,将人才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培训体系的设计应该做到:第一,完善组织培训系统;第二,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第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第四,选择合适的培训主体;第五,做好培训效果评估。

(三)以人为本,认可知识型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属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相比物质他们更看重被尊重和认可,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防止知识型人才流失,迎合知识型人才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是企业的必做功课。第一,要保证知识型人才的知情权;第二,完善企业的技能鉴定体系;第三,要加强沟通。

(四)提高领导者素质,改善领导风格。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对领导上级的要求要较高,领导风格是他们留在企业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要使知识型人才认可领导的风格,第一,应完善管理制度;第二,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理念。

(五)构建公平的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公平的绩效考评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分配公平以及考评程序公平,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实际回报挂钩,是企业实现企业内部公平,留住知识型人才的一个关键内容。第一,考评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第二,绩效考评方法可以结合目标管理方法对知识型人才进行考评;第三,可以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方法提高公平性;第四,要做好考评的反馈工作。

(六)完善团队建设,促进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工作常态,良好的团队合作既有利于留住人才又能提升团队的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要促进团队合作,留住知识型人才:第一,应做好人才匹配工作;第二,推行参与文化;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在学习中加强信任和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玉臣,吕宪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12.

[2]戴园园,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3.1.

篇12

1.引言

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学结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经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及对策。

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高新技术企业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策建议,为湖北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服务于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崛起。

2.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基本概况

湖北省已初步确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育种和新能源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年均新增企业上市数量都在8家以上,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在100亿元以上,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150亿元,在中部地区保持领先的地位。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总计77家,产值合计3630亿元,同比增长34.7%,比全省高新产业产值平均增速快6个百分点。湖北省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分别名列201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第

18位、第53位,比2009年分别前进了29位和21位。2010年,全省新上市企业7家,其中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

3.湖北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经济贡献、上市企业数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相比其他省份上市企业增速明显不足,同时面临着区域分布失衡,板块发展失衡,产业集中度较弱、产业特色鲜明等问题。具体陈述如下:

一是湖北省上市企业增速过慢。2010年以上半年为例,全国共160多家新股上市,其中广东30家、江苏28家、浙江18家、北京、山东分别有16家,是湖北的3-6倍;

二是上市企业区域分布失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仍是两极分化。武汉市一城独大,该市现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2家,占全省比例高达53%,是排名第二襄阳市的3.5倍。(湖北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情况,详见图1)十堰、咸宁、天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六个市州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仍发展不平衡。沪深主板方面,获得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共28家,占比67%,登陆中小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才6家,创业板相对较好,开通不足三年,已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湖北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分布情况,详见图2)显然,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家数与我省后备资源中80%以上为中小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四是产业集中度明显不够,特色产业仍不突出。除从事信息技术和交运设备产业上市高新企业分别集中在武汉高新区和襄阳高新区外,其他产业在各地均存在重复发展状况。例如从事普通机械产业的上市高新企业仅3家,但分别落户于东湖高新区、襄阳市和荆州市。

数据来源:湖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通知以及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信息整理统计。

3.2 原因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规律和趋势。传统“各自为阵”“的决策思维使得区域之间、区域与高新区之间、高新区与企业之间缺乏互利的共识,部分管理部门未能对本地区既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劣势有深入了解,从而对自身的区位优势或比较优势作出错误的估计;“重量轻质”的结果就是难以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又快又好”的结果是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未能与潜在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需求配套,同时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持续引进。

一是区域之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结构缺乏互补性和协同效用,导致不同区域之间为争夺同质的稀缺性资源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从中部六省现已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动意见来看,光伏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息等产业都被各省列为其发展重点,这必将会阻碍未来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高新区发展导向错位,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不明显。除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襄阳高新区的汽车产业、宜昌高新区的新材料、孝感高新区的军民结合产业特色较明显外,其他多数高新区产业集聚度偏低,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更是无从谈起。

三是创新资源聚集不够,创新体系不完善。除东湖高新区外,多数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创新创业设施和服务能力薄弱。仅有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和荆门等市州高新区建立了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黄冈等高新区才刚刚启动孵化器的基础设施建设,石首等个别高新区还没有实现科技创业体系的覆盖。高新区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风险投资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等创新体系还没有普遍建立。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承载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先后落地,高新区现有的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居住娱乐等生活设施难以满足入园企业的要求。

五是高新区政府缺少与企业沟通的有效平台,从而未能有效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所需的配套服务。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上市后备企业中的观望心态、小富即安心态、畏难心态等仍然存在。

4.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首先,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其次,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一套不断完善的实施路线图。

4.1 制定、实施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利用视图工具描述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是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共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在政府层面需要深入了解本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发展优先序,进而组织社会资源、指导协调利益相关者;其次,在产业层面需要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预见未来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难点,从而诱导资源配置,构建产业链;最后,在企业层面需要体现高新技术企业在系统中的位置,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为上下游企业服务。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各级政府间、政府与高新企业间沟通和博弈的平台,更有利于达成相关方的利益均衡。同时,技术路线图实施过程就是相关方对新兴产业发展状态的动态控制反馈过程,有利于相关方不断协调各自行为,从而实现各自发展目标。

4.2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政策法规建设,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前,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较凌乱,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尽快推出适合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湖北要继续鼓励促进自主创新,在财税、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基础设施、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搭建创新平台,增强高新区孵化功能。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专业孵化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整体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使用观念,坚持柔性纳才,对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突出抓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构筑高新区创新人才高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3 以高新区建设为主体,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

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在高新区内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施创业投资引导工程:扩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争取国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培养壮大本土创业投资管理团队,为培育新兴产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规范完善创新投入财务制度,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的有效合作机制,最终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梅龙,刘小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3(10):5-6.

[2]蔡曙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关注区域间统筹规划及区域与企业之间的协调[J].中国高新区,2010(11).

[3]朱艳阳.加快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2).

[4]卢君生,朱艳阳.企业上市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2010(27).

篇13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如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高新技术的竞争,已成为时代竞争和发展的主旋律,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我国也相继诞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还远远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者虽然认识到了高新技术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高新技术,但是,由于缺乏战略眼光和实施战略管理的技能,导致绝大部分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寿命未能超过5年。时至今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活率不到30%,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者们还只是一味简单地在如何招聘高技术人员、如何引进先进设备、如何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如何研发出当前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如何获取短期经济利润等方面下功夫,而忽略了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战略性地对已有的资源进行运用以及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企业运营进行管理。

(二)现阶段我国境内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战略管理的眼光

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境内的发展状态远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像传统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那样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还不能像传统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那样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实施企业管理,还未能从市场调查、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并使各部门间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

2、资金缺乏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进行的工作是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这些研究开发不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的投入都是巨大的,而这些投入最终都可以转化为资金的投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存续对资金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企业创立初期的原始投资和营业收入远不及企业发展所需;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研发的技术、产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复杂性,能否研究或开发成功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远大于传统企业。而金融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开展业务,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客观上的弱点,导致其很难通过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对其的信任度取得银行贷款。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

3、人才短缺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数量巨大的国家,但是劳动力素质平均水平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同时它也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境内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结构失调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4、营销理念落后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市场"的倾向,从而导致其营销观念落后。殊不知不管研究开发能力有多强,如果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和高水平的营销队伍,企业同样不能获得盈利甚至是生存。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从而对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以及营销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从而被迫减少了企业对营销事业的投入,导致企业营销方面出现诸如:营销人员出身背景五花八门,他们或缺乏专业知识、或缺乏很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营销部门和研发部门步调不一致,沟通不足;营销研究人员匮乏等与企业发展所需高素质营销人员严重相悖的问题。

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发展不够成熟而缺乏用战略性眼光来审视和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蓝图的能力所致。

乔尔・罗斯和迈克尔・卡米曾说过"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像没有舵的船一样会在原地打转,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战略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评价能保证组织顺利实现目标且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艺术与科学,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战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战略管理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管理、营销、财务与会计、生产与运作、研究与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谋求组织取得成功。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美好明天探索和创造新的机会。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组织如果想要顺利实现建立时的发展目标,就有必要在发展过程中时刻明确并提醒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关组织生存的使命和公司发展远景。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定义一个企业不使用它的名称、规章制度或章程,而是要用他的使命。只有那些清晰界定了使命和组织目的的企业,才能制定出明确、现实的经营目标。"企业使命陈述应该明确出企业目前以及将来应该做什么、具体应该怎样做从而实现怎样的目标。与此同时,约翰・凯恩也曾说过"公司愿景具有集中资源、指挥行动、激励员工,进而推动企业取得突出业绩的作用。战略管理家的工作就是识别和提出公司明确的远景。"企业远景描述可以让企业自身明确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子。一个好的企业远景描述可以让企业的所有成员都能清晰地理解企业(或组织)未来想成为的模样,并团结一心为实现这个预期模样而不遗余力地奋斗和贡献自己的能量。

通过对企业使命和远景的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而导致其管理混乱、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困难、人才匮乏、营销水平低下以及成活率低,是因为我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未能在企业中实施战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甚少在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规划上下功夫。正如开篇所讲,高新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成败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们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做怎样的改进才能"不负众望"呢?作者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来指导和规划企业当前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具体改进措施

(一)明确且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愿景和经营使命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我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想要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多大力的力量?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我们的业务应该包括哪些、我们的资源应该怎样获取和分配、业务应该怎样安排等问题都应该得到清晰明了的回答。并将这些答案清晰地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成员,以获取理解和实践上的支持。

(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结和管理水平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甑别,对企业内部员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增加对高资质人才培养的投入,从而弥补企业内部中、高级职称人员的缺口,同时也使企业内部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化。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于对员工的管理活动中,做到"人尽其才",并适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率。

(三)改善营销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的营销活动相对于传统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大有区别的。传统产企业的产品是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了的,这类企业的营销工作就主要是怎样将新生产的产品更多更快地销售出去,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顾客偏好和顾客忠诚。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营销工作就要复杂得多,难得多。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对市场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在顾客看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销售本企业产品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费很大功夫让那些新技术、新知识使用者知晓企业的产品的价值,并解释这种价值对购买者自身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让他接受企业的产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注重营销变革与创新,加大对市场调查、分析的投入,建立一个即时市场调研系统,使企业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能即时知晓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掌握市场需求动向。重视对营销人员的甑选,并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培养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应注重品牌营销而非简单的产品营销。加强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生产制造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营销研究人员队伍建设。

(四)为资金开源节流,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如果把高新技术企业比作一个新生儿,那么人才是这个新生儿的躯体,资金则是这个新生儿的血液,由此可见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获取资金难度大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到更优的资金来源,如何合理安排资金以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获取资金难度大,不仅仅是因为银行方面的原因,这其中同时也有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原因。很明显,银行之所以不是很乐意放贷给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比传统企业大的多,而银行也需要盈利;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主动做一些取得银行系统信任的工作,比如,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披露不全,经营状况披露不全等。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发展,不能被少许的短期经济利益蒙蔽双眼,而应该为企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以获取长期的、稳定的经济利益为经营目的。为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自觉地在金融机构和公众中为自己建立一个信誉良好的形象,即时地、真实地公布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取得金融机构和社会一般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资金开源。在获取了资金来源后,企业应该慎重考虑每一笔资金的用途,怎样安排资金使用才能使每一份资金最大效用地发挥其价值。

四、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的衡量指标,现阶段以至将来国际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竞争,因此,一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在世界上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我国要赶上世界经济前进的步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共存在这些问题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借鉴参考,从而是企业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旭.高技术管理不容忽视[J].创新论坛.2007,(11).

[2]钟夏.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