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

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

篇1

一、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部分企业和一些产业由于固步自封而走向衰亡,在竞争格局的改变中,那些有效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的企业则异军突起。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赖以生存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方法,目前广为接受的商业模式解释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一定义从系统、盈利、运作和价值创造的角度描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其中主观目的是“客户价值最大化”, 客观结果是“持续盈利”。

商业模式从最古老的通过开设店铺展示产品和服务的(shopkeeper model)店铺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各种依赖于互联网全新的创新模式,新兴的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以更小的代价获取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商业模式创新后不仅要能够有效地运行,还要能满足客户需求,取得商业成功,并带来潜在的商业机遇,创造新的价值。它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价值链中是最本源的创新。

创新创造了价值,那么如何进行评价呢?商业模式创新价值评价可以分别从价值和创新度两个维度来深入分析。

二、价值维度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相关要素

从价值的维度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分解为四个相关的价值评价要素,分别为运营效率价值、客户价值、财务价值、未来潜力价值。

运营效率价值:企业在内部和外部运营过程中合理配置利用资源,获取最大价值。内部运营主要包含资产周转率、进度控制效率、新产品开发周期。外部运营主要是指对外的短期的合作效率,长期战略合作期限和数量。

客户价值:针对客户接收为目的,创建满足客户需求、技术规格需求获得的价值。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产品功能创新价值。

财务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衡量企业商业成功的系列价值。包含最具代表性的系列财务价值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成本利润率、收入增长率。

未来潜力价值:商业模式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线或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技术和商业机遇。有品牌提升价值、市场占有增长率、技术投入占比,可持续竞争力。

三、创新维度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相关要素

商业模式价值的创造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价值的实现不仅以产品为基础,而且要有有效的细分市场、准确的市场定位为保障,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就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源头和推动力。

从创新维度分析,创新度以市场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是对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不断进行系统改善的进程。翁君奕认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构成了商业模式价值的三维空间,商业模式创新是在给定的平台环境下,发现客户环境、伙伴环境、内部环境以及三者关联中所存在的价值潜力,获取能够持续超越竞争对手和现有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

创新维度的评价相关要素包括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和独特性。有效性有战略目标吻合程度、市场渗透率、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独特性有不易模仿性、产品差异程度等因素。

四、运用戴布拉图评价商业模式创新价值方法

戴布拉图是一种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因其外形状似雷达,也称雷达图或蛛网图,如图1所示。戴布拉图可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的评价。

图中心3个同心圆被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可以均分为90度,分别代表价值评价四要素。也可以根据运营效率价值、客户价值、财务价值、未来潜力价值这四个不同的比重权数划分区域的大小。中心参照表1(表1用数字表示企业符合行业标准程度的创新度评价)的等级有3个同心圆,同心圆中圆心为等级0,即没有创新,这是最差的极值情况,最小的圆代表等级1的创新度达不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值,中心

代表创新度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符合特定比较对象标准的水平,可以看作标准线(区),大圆表示创新度为同行业领导者或最前沿状态。

在4个区域内,以圆心为起点,画出相应的放射线作为比率线。然后,在相应的比率线上标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各种价值创新比率。再将各种比率值用线连接形成一个不规则闭环图。通过闭环图与标准线的比较,可以清楚看出企业创新价值。如果企业的比率值接近或低于小圆,则说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处于极低水平,如果比率线位于标准线以内,说明企业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同理如果超过了中圆或标准线,甚至接近大圆,则表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的优势所在。

五、运用戴布拉图对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的实证评价

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至今已有355家中小企业在该市场上获得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或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其独特的盈利模式、独特的市场运作、独特的技术价值等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性成为这些企业获得额外价值的基础和保障。为研究评价这些创新价值,从中选取工业工程、医药生化、移动通讯、能源、服务运输5个行业中的中际装备、戴维医疗、宜通世纪、通源石油、新宁物流等25家公司2012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价值维度和创新维度评价绘制戴布拉图,发现企业比率值综合超过标准线。

商业模式创新使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发生了创新变化,新商业模式的引入,为企业创造了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价值,戴布拉图成为实现对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直观有效的评价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过程——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篇2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企业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模式不同于盈利模式,它既包含价值的创造,还包括价值的获取等内容,早期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企业产品、营销等内容,现阶段已延伸到战略层次,即关注消费者需求、市场细分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而商业模式创新既可以视作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价值的过程,还可以视作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创新过程,其中,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企业价值以及自由现金流结构等。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以增加客户价值为目的,通常涉及到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同时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为企业开辟新的盈利领域,并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延续企业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商业模式创新必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决胜的关键。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企业一般不会自发地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时间,也并非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一定外力或内力的驱动下,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

(一)生产技术驱动

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早期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上,互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了早期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的重要意义。生产技术的转变在提高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转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可以划分为被大多数行业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只适应于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从微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则包括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企业单独使用的专利技术。由大多行业或同行大多企业使用的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能大幅拉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具体到行业而言,考虑到不同行业对同一种基础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同一种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不同行业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由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特定企业使用的专利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最初阶段往往只会为这些行业或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但考虑到技术外溢以及专利技术边界的模糊性,此类商业模式创新同样能为其它行业或企业创造收益。

(二)市场需求驱动

伴随着时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将呈现深层次、多元化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都具备可见性,唯有挖掘这些隐藏的市场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地成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好的为客户提品与服务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无需利用新的技术,只需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即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通常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与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被忽略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成效,就长期而言,企业需要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两股动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彻底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行业竞争驱动

行业竞争是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的最大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技术以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当这种压力积累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企业便会产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高行业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受到行业竞争的驱动毋庸置疑,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由此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依靠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带动行业发展,另一部分企业则更倾向于与关联产业进行合作创新,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而这通常与企业自身的实力与管理层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单纯地依靠技术而忽略市场需求,抑或是单纯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忽略技术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无法为企业盈利空间的持续性扩大提供保障,在竞争中寻求商机是新时期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柯达曾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影像业的霸主,于1976年发明了全球第一架数码相机,拥有数千项专利技术,却因在行业竞相发展数码产品之际执着于胶片产品,忽略市场对数码产品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数十年内彻底失去了其在影像业的优势地位,直至破产。商业模式创新既依赖于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内在动力的推动,又依赖于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在内的外力的驱动,还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为保障。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恰当的创新途径为前提,从商业模式要素的角度而言,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探求改变商业模式要素关系的途径。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创新程度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企业的创新程度对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选择也可以从价值链的视角来解释。以石化企业为例,石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石化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石化资源的开采与使用等环节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国家政策对石化企业的约束力度较大。与此同时,我国石化企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为主体,石化企业的总数量较少且普遍规模较大,国家对各企业的分工也各不相同,鉴于此,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完善其产业链为核心,并综合加强人力资本、推进组织变革。石化产业的价值链主要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以及顾客价值链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波特的定义,企业的价值链涵盖了所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与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另外,企业价值链还包括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组织结构等内容。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供应源、技术、渠道、营销模式等内容的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可大致划分为四种,即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延长价值链、拆分价值链、价值链延长与分拆结合以及价值链上活动的创新,换而言之,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其价值活动的整合。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选择与路径规划过程存在较浓的主观色彩,高级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败,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对创新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对策建议

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造成这些隐患因素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普遍不高,结合石化企业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发展速度、人才支撑强度等方面,加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市场变化、注重外界环境变化并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重视同业市场变化

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中要对市场变化予以充分重视,这种变化既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又包括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考虑到我国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石化企业作为行业密集型行业,其勘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过程都与技术紧密相关,由于石化企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知识技术具备较强的外溢性,因此在与其竞争的同时寻求合作机会,从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变化中探求可能被企业自身忽略的市场变化,重视竞争对手商业模式,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变化,鼓励知识技术外溢,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以保持石化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二)注重外界环境变化

企业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为了确保商业模式的转型成功,石化企业必须频繁地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机会。考虑到石化企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所面对的政策经济环境会存在一定的敌对性,这意味着石化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其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存在消失的可能。换言之,在敌对的环境下,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不会提高自身效益,反而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之际需要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把握创新时机。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支撑力度对企业的整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对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企业而言,人才在其整个商业模式创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时点、创新途径以及创新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与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石化企业不仅要加大对管理层洞察力的培养,使企业能准确把握经济市场走向,提高商业模式转型效率,还需要提高管理层心智的开放度,这种开放的心智要求企业高管勇于对消费者公开企业的关键知识技术,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信任度与忠诚度,稳定并扩大企业的消费群。另外,石化企业还需要探求与其它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以及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Venkatraman,N, and Henderson, J C. Four ve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alue capture in a network era[A]. From strategy to execution: Turning accelerated global change into opportunity, Berlin: Springer, 2008

2.杨嵘,郭黎星.介观层面中国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

篇3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互联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使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并具有多种选择途径,商业模式也得到一定的变革且备受关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很多,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管理的变化等。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使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分析,采取最合适的商业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模式的含义

中西方学者对商业模式的含义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模型,如:描述、展示、陈述、架构以及概念性工具或者模型、结构性模板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模式得到等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其含义也发展到更广阔的层面,从信息管理领域拓展到企业管理领域。但是,对于商业模式并没有具体的定义。Amit和Zott将商业模式界定为一种可以跨越核心企业便捷并相互依赖而发展的运营活动体系。Chesbrough的看法略有不同,商业模式是一系列流程,目的是将技术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

三、“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避免了传统模式受时空的限制,使信息能够更有效的传播,对企业、顾客、供应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新的定格。

其一,“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和产业分工,形成了跨界协作,对不同区域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模式,将过去并不能联系到一起的各种元素进行结合,进而提高了一定的价值。

其二,“互联网+”使商业模式产生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变革,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同时,淘汰了传统的分销渠道,如今的O2O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省去了传统的渠道和中间环节,节约了相应的成本。网络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简化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实现了低成本高收益,降低了制造产品额难度,加强了各方面的沟通,为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四、“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社群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价值创造模式,而跨界协作则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调节模式,而平台则起着一定的中间作用,连接社群和跨界协作,三种要素共同保证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发展。

1.社群

社群可以存在于具体的领域,也可以存在于一定的虚拟空间,是由一定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单位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在互联网中,社群之间处于互相交叉的网状中,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定义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市场已从原来的厂商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价值交换转换为厂商与社群消费者合作网络成员间进行交流和增值的地方。

2.跨界

所谓跨界是指跨越一定的行业和领域进行相应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满足不同行业和文化的需求而形成新的事物。互联网本身为其提供了无边界创造价值的可能,保证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发展。

3.平台

平台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为商业和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场所和环境。其一,平台可以是供需双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保证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降低各用户收集信息所需的成本,实现双方的价值转换进行价值创造。其二,平台的存在为创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能够更好的对商业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功利主义行为,保证消费者和供应商共同的利益。

五、“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建议

1.挖掘市场用户需求,把握社群顾客

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挖掘行业内其他企业所忽视的市场,对社群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第一竞争者优势,快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

2.以跨界的方式获取关联利润

跨界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利用虚拟整合,跨过传统的产业边界,进而有可能使原本具有合作关系的两个不同行业转变成竞争关系。企业应把握r机,合理的利用技术跨界以及利用已有社群实现跨界,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3.创造新兴的消费需求

企业正通过社群划分的不同,尝试对现有的消费者需求进行改变,进而转变原有的消费习惯。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企业若想处于领先的发展地位,就必须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情况,走在价值链的前端。

六、结语

商业模式创新是激发创造商业价值的动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商业模式受到的很大的冲击和变革,不论在形式还是构成上,同时,如今的商业模式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浅议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商业管理的冲击.《江苏商论》.2015.

篇4

一、 引言

转换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经营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指已经经营现成业务的所有者与特许人合作,使用特许人的品牌,通过更换招牌而变成特许加盟商的过程,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翻牌特许经营。特许人通过招募现存的独立经营的企业或竞争者的加盟商到自己的特许经营体系中(Hoffman & Preble,2003)。近几年来转换特许经营在很多行业都有所发展,如房地产、旅游业、餐饮酒店以及商业中心等领域,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一方面转换特许经营模式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受许人找到合适的黄金地段的店铺,并得到原来受许人所拥有的客户群,节省了许多拓展新市场的时间;而对于受许人来说可以得到一个强大而稳固的大后方来支持自己的业务发展,有了特许人强大的品牌支持,受许人可以降低自己经营的成本,获得特许人的技术方法与管理经验等。对于双方来讲都具有积极意义,很多小的独立经营者正在转变经营思路,将自己的独立门店变成某个品牌的一家连锁店,而一些大品牌的特许人也在寻找这些拥有黄金地段的独立经营者加入转换特许经营的大家庭。

二、 转换型特许经营模式的相关研究

Hoffman和Preble(2003)对转换特许经营的比较优势作了深刻的研究,针对转换特许经营提出了四个假设,并对北美72个特许人进行了实证研究来验证四个假设,其中72%的受访者在本国内采用转换特许经营,还有26%的受许人打算在国际市场使用转换特许来扩张自己的业务。陆剑宝,王学思(2009)将“Conversion Franchise”翻译成“翻牌”特许经营比较形象,介绍了翻牌特许经营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又从选址上的优势、商业圈的成熟以及加盟者的经验几个方面分析了翻牌特许经营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从特许人的角度来分析采取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陆剑宝、王学思(2011)又认为特许经营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注意应用性和受众性,所以又使用“转换型特许经营”,重点分析了转换特许经营存在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局限性,在分析竞争优势时除了选址优势、扩张速度优势和从业经验优势还有品牌的优势。特许人想要进行转换型特许经营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比如7-ELEVEN便利店、Family Mart全家便利店以及不动产中介业内权威21世纪不动产等品牌。

Hodge等(2013)从受许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转换特许经营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探讨了经营转变型特许经营商授权者怎样从现有竞争对手体系中招募加盟者,或者将独立的企业转变为连锁加盟,这种转换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的吸引力在哪儿,并探讨了在不同的加盟条款下,接受这种加盟商转变的可能性。他们主要基于承诺理论和理论,假设加盟协议更有利于加盟商的前提下,包括加盟商利润空间、关系成本、加盟商关系控制管理以及品牌实力认知等,加盟协议的吸引力会更大。基于这样的假设,作者对六大行业的415家企业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关系成本和品牌实力认知对于促成加盟有着绝对的驱动力,而加盟商关系控制管理的影响情况则取决于加盟协议的具体条款规定。文章通过调研,帮助特许经营商根据加盟商的经验和行业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加盟商条款,以便实现转变型连锁加盟的目的。一般而言,特许经营商要专注于研究转变型加盟商协议条款,让品牌力量认知和关系成本更有吸引力。其中主要的利益来自特许人的品牌,通过转换特许经营,更换成特许人的品牌,能为其带来哪些经济收益。

三、 转换特许经营的发展

1. 转换特许经营初期形成阶段。最早的转换特许经营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的石油公司把维修站授权给那些已经有一定从业经验的受许人,让他们加盟自己的维修站。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其他行业,如便利店等出现转换特许经营,但是规模都很小,发展速度不快,这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转换的对象都必须是有从业经验的经营者,让他们放弃自己原来经营的事业改头换面,对他们来说也具有挑战性。这也可以认为是特许经营文献中的提到的第一代特许体系,主要是受许人仅仅以特许人的商标品牌来加盟,分销其产品的模式。

2. 转换特许经营全面成长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换特许经营的行业范围在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原来的加油站和便利店等,还有大型超市、商场、餐饮酒店、旅游业和不动产中介等等。这一时期的快速成长源于特许经营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市场规模,各行业都出现了有竞争力的大型特许经营的连锁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一些中小型的独立经营者面临着生存空间的减小,他们要与一些的大的企业进行竞争,争取尽可能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需要采取新的商业模式,一些发展成熟的特许人的品牌正可以为他们带来经营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这一时期也属于第二代特许体系,受许人不仅仅采用特许人的品牌,还学习借鉴特许人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

3. 转换特许经营稳步扩张阶段。21世纪之初,一些特许人的转换特许经营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发展非常成熟,便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向外扩张。如在美国,7-ELEVEN于2005年启动了一项面向独立门店的特许加盟计划:业务转换计划(Business Conversion Program),实际上就是转换特许经营模式,一些卖酒的、卖熟食的或者杂货店等独立小经营者都可以申请加盟7-ELEVEN,成为其转换特许经营的加盟商。这个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良好的商圈位置已经被先到的竞争者占领,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地理位置,就只有通过吸引一些地理位置好的独立经营者或者竞争对手的加盟者投入自己的品牌下,这是最快的占领优势商圈位置的途径,也是最快的扩张方式。

四、 转换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

1. 转换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一好的商业模式总是能为企业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的价值,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自身的成功原因主要来自于合作联盟,来自于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通力合作,他们之间共享企业资源,包括市场信息、知识技能以及管理经验等等,他们之间成本分担,利润分享,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共赢。而这些也都是转换特许经营所共有的优势。除了与传统的特许经营模式所共有的优势之外,转化特许经营还有其自身的商业优势。

(1)市场份额的扩大。转换特许经营一种非常有效的企业占领市场的方式,可以在不增加市场上同行业店铺数量的前提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店面,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独立的经营者如果选择加入7-ELEVEN的业务转换计划,可以继续拥有或者租借原有的场地,但是7-ELEVEN会帮助完成品牌重建工作,并统一部署店面。这样,原来的同行业竞争者变成了自己的加盟者,同行业的店铺数量保持不变,但特许人的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变大了,通过这种扩张方式可以使特许人有效的占有更广阔的市场份额。

(2)加盟成本和风险的下降。转换特许经营加盟的对象来自于正在经营的独立企业或者是竞争对手的加盟企业,这些受许人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在同行业经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特许人不需要再技术培训上花费太多,节省了培训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费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转换加盟。另外由于受许人在本行业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熟悉本行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本地区市场的行情和竞争情况,正是这样的从业者的经验可以预期本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才选择了转换加盟的方式,也表示了他对本行业的信心,对市场未来的把握,降低加盟的风险。

(3)选址优势和成熟的商圈。对于特许人来说要选择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首先就要考虑店面的选址问题,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黄金地段和热气商圈早就被先进入这个地区的商家抢占一空,所以在选址上就显得被动,而转换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正解决的这一问题,原来要花大力气也选不到的经营地址,现在只要选择好加盟的对象,选择的对象就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商业位置,把他们进行“翻牌”,变成自己的品牌,加盟到自己的旗下,相当于自己占领了有力的位置。而且原来加盟之前的受许人在此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营基础,熟悉当地的消费者购买群体、购买习惯以及当地市场环境和条件等,并且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群,这些都可以帮助转换后的品牌迅速进入状态,集成原有的消费群体,形成自己的稳固而成熟的商圈。

2. 转换特许经营模式的局限。转换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尽管有很多优势,但也发展缓慢,是由于其自身的特征所限,在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时存在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1)受许人的原有不良条件限制。转换特许加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加盟对象是已经有现成业务的经营者,他们为什么愿意放弃原来的店铺,而选择更换特许人的招牌,一方面是由于特许人的品牌有极大的吸引力,预期能获得更高的商业回报,另一方面可能是受许人原来的业务经营不善,如果不翻牌就面临着破产,所以受许人的业务可能会受他以前的债务、旧的雇员、坏的经营习惯和原来顾客心目中的不良印象影响。虽然将现有业务转换成特许业务,所需的各种费用较少,但特许人仍需仔细评估目标受许人的能力。

(2)加盟对象和行业的限制。转换特许经营的加盟对象和行业要比传统的特许经营少的多,在这种模式下,特许人要吸引的是现成经营的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加盟者,招募的对象选择很狭窄,只有这两者选择,而且这其中有经营非常好的独立经营者并不一定愿意放弃自己原来的事业转换到特许人的旗下,而竞争对手的加盟者更要受到原来的加盟合同的约束,更会受到限制。转换特许加盟的行业多数在零售业、餐饮酒店业、旅游业以及不动产行业等,这也是由于转换特许加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般这类行业不需要给与太多的行业指导和培训,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不是很高,在行业选择上存在狭窄性。

(3)对特许人的高要求限制。选择转换特许经营的特许人一般要求要有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一定的资本实力,受许人同意“翻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加盟的品牌有更大的影响力,看中的就是特许人品牌的强大吸引力以及预期能给他带来的经济收益,特许人只有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知名的品牌效应,受许人才会投到自己的旗下。另一方面,受许人选择转换特许经营一定会核算自己的成本,比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有特许人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并且超出自己原来经营的企业,受许人才会考虑改头换面,通过转换特许经营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收益。这些都对特许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否则是不会吸引受许人加盟自己的品牌的。

(4)法律风险问题。转换特许经营的加盟对象之一是竞争对手的加盟者,作为受许人一定要注意这里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首先是在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中应该会有竞业禁止的有关条款,是指加盟商加盟之后一定时期内不得从事同行业的或者相类似的竞争业务,如果存在这种行为的话,会为此付出法律责任,法律这样规定也是为了保护特许人的利益,所以此时如果加盟商选择转换特许经营的话,应该考虑合同中的竞业禁止相关条款的规定,否则会承担法律责任。另外受许人还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限制,特许经营主要是涉及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管理决策等等特许人的商业秘密,如果转换为其他品牌的话,注意不要泄露原来特许人的商业秘密,否则会违反法律规定。

五、 转换特许经营模式发展的启示

对于受许人企业来说,如果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知名的品牌,在发展中受到选址方面的限制,与竞争者争夺成熟的商圈可以采用转换特许经营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选址优势和成熟的商圈,并且付出的成本和风险都要小,可以在不增加市场上同行业店铺数量的基础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店面,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但也要分析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适合转换特许经营,以及对受许人进行严格的评估,看是否具有加盟自己品牌的能力以及日后的经营管理能力。

对于受许人来说自己经营的店铺如果属于零售业、餐饮酒店、旅游业和不动产中介等行业的话,自己经营出现瓶颈可以考虑转换特许经营模式,转换到一些知名的大品牌下,获得转换特许模式带来的优势,学的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强自身的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规模,与一些大的特许商共同分享规模收益。但是也要注意存在的风险,比如原来的特许加盟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条款中的相关规定要遵守,原来特许人的商业秘密要注意不要泄露,否则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

在20世界80年代的时候,中国才刚刚接触一些国外的特许经营品牌,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本土企业加入特许经营的行列,几乎都是外资企业的天下,中国的企业还处于观望和学习的阶段,到90年代,一些本土企业开始学习利用这种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扩张的梦想,特许经营才开始飞速发展,而转换特许经营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还非常陌生。中国改革开放才30几年,引入特许经营的时间比较晚,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经济却有了迅猛的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特许经营加盟店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范围也不断扩展,特许经营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转换特许经营也是中国的企业不容忽视的一种重要模式。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要拥有一定的资源能力,要求一个企业拥有所有资源能力是不现实的。最不可或缺的、可以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能力,我们称其为关键资源能力,在一个行业中,资源和能力总分布是既定的,但只要商业模式不同,不同资源能力的地位就不同。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力,进行拆分和组合,把一部分资源能力赋予某一利益相关者,把另一部分资源能力赋予另一利益相关者,然后再通过组合来实现关键资源能力的创新。采取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消减竞争对手资源能力的优势。比如,可以引入新利益相关者。例如,如果企业在选址能力方面比较薄弱,转换特许经营的特许人就通过选择地段好的加盟商,或者也可以变换原有利益相关者、原有资源能力的用途。人力资源方面,原来开百货店的个体户也可以变成加盟商,而转换特许经营正是这样一种方式。

六、 总结

转换型特许经营在中国还是一种较少受人关注的特许经营模式,它属于特许经营的一种创新的模式。转换型特许经营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企业的扩张和成长提供新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转换特许经营的优势,尝试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剑宝,王学思.转换型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范围探析[J].商业时代,2011,(33):30-31.

[2] 石元蒙,陆剑宝.企业扩张新模式:转换型特许经营研究.2013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ICSSE 2013),2013.

[3] Day,G.S.,and R.Wensley.Assessing Advanta- ge: 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2):1-20.

[4] Hodge, Cori, Oppewal, Harmen and Terawat- anavong, Civilai, Determinants of franchise conversion: a franchisee perspective, Euro- 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2,47(10):1554-1575.

[5] Shane, S.and Spell, C.Factors for new franchise succes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8,39(3):43-50.

篇5

工业4.0不仅代表着生产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更将对相关的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罗兰贝格合伙人迈克尔·佐伦库普(Michael Zollenkop)博士近期在瑞士圣加仑市的演讲中,对工业4.0及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度剖析,进一步探寻工业技术4.0对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工业4.0时代正在到来

 

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923年引进分工劳作的流水线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直至利用电子和IT系统升级自动化生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历次工业革命都催生了代表性的新产品与新型生产方式,从根本上重新盘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环节,甚至能够改变国家间力量对比,由此推动国内与国际竞争态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014年,德国工业4.0平台对工业4.0概念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所有参与价值创造的相关实体形成网络,获得随时从数据中创造最大价值流的能力,从而实现所有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以此为基础,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效率和能耗进行优化。”

 

在工业4.0时代中,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切价值创造相关活动的基础。CPS将传统生产技术与新型IT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生产设备以及交互界面的集成网络沟通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具体而言,配备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中每个生产环节都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动化完成生产线操作,具有卓越的机器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生产环境的即时监控,提前排除潜在问题,进行预测性维护。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即时调整。

 

信息物理系统将打破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通过人、机器和整个系统的互联,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增值,并一举带动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划时展。我们认为,工业4.0可能将是一场可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比肩的颠覆性技术革新,将以数字化引领全球范围内经济变革的浪潮。

 

商业模式创新

 

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也必然要求商业模式的相应创新。企业的工业4.0战略规划需要依托具体商业模式才能落到实处。工业4.0时代中,用户集成、数据分析与综合三大趋势颠覆了传统商业领域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的条件:产品与服务规划设计,生产、销售与盈利方式,如何在业务领域中发挥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服务还是资本?……这些都是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亟待回答的问题。

 

此外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工业4.0中商业模式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转型升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保持同步并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模式的模仿不仅存在于同行业内,不同行业间商业模式的成功原则也可以互通。

 

以吉列公司的商业模式为例,19世纪末,可替换剃须刀市场已经相对稳定,很多厂商持有专利,占据优势地位。吉列公司以低于成本价的剃须刀架迅速打开市场,锁定客户。吉列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同时将配套剃须刀片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耗品小幅提价,利用剃须刀片用户高频度购买行为带来的利润抵消刀架的收入损失,并进一步获得盈利。

 

惠普的“打印机+配套油墨”、雀巢的“咖啡机+咖啡胶囊”都从吉列这种组合定价的经典商业模式取经,在各自的领域内获得了成功。

 

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

 

工业4.0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方面:

 

灵活性/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要求的是标准化,传统工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定制,要求的是个性化,这是工业4.0时代提出的新需求。大规模化和定制化,本身是矛盾的。工业4.0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产品的计划、模拟,甚至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实时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动态产品规划;同时也将利用现今的生产技术和集成系统大幅提高生产力,并在全程智能监控之下,有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缩短生产任务的转化时间。

 

直接客户关系

 

客户可以同企业就生产和产品信息进行直接交流,客户的反馈数据录入智能工厂的信息物理系统,直接规避中间环节,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去人力化

 

工业4.0与历次工业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工具逐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并不是单纯以机器人取代人力,而是在智能工厂中利用集成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技术突破推动人机协同,实现智能生产,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与人力成本的比例。

 

资产周转率提高

 

信息物理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的功能使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进而降低了因为设备检修和故障造成停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工业4.0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库存量将得到严格控制,货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分布式/地区化

 

工业4.0不依靠规模效应获得效益,而是通过分散智能工厂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配合直接客户关系快速重新规划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生产流程。

 

快速迭代推出新产品

 

3D打印、新材料、机器人和自动汽车等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大幅提高智能工厂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信息物理系统一方面收集客户与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式创新。各种虚拟工具在指导人们使用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的用户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同时,更推动新一轮的大数据处理和产品优化的过程。

 

能力的变化

 

人机交互更加简单友好,直接提高了工人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质量。自动机器人的应用也使日常运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工业4.0的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客户群、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完善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篇6

成功的商业模式:与客户关联

《培训》:您专注研究商业模式多年,如何理解“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您认为,中国近几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郑雷:市面上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众说纷纭,它与盈利模式和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大众化的定义是:公司通过怎样的途径与方式赚钱。商业画布小组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商业模式其实存在更丰富的价值,它是企业永续生存的基石,能描述价值产生、传递及获取的整个过程。过去的商业形式主要以产品驱动或资本驱动为主,而我认为,新的商业模式更加依赖于价值驱动或模式驱动。

我曾多年从事实体行业,过去,一旦设计出一个好产品,接下来的十余年都能衣食无忧;而近十年,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人们颠覆了过去的消费习惯,而养成新的消费习惯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中国正处于混沌的消费模式摸索期,商业环境则更加复杂,单线制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必须明白,企业及产品的商业模式就好比冰箱里的酸奶,即使营养丰富,也最终会过期,商业模式不能经久不变,企业需要将其快速有效地更新与迭代。

《培训》:您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传统企业要如何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

郑雷:今年,总理提出的“万众创业”“孵化器”和“创客”成为了热门词条,被不同的商业领域所接受,可见,“互联网+”模式的可放大、可复制性极强。互联网最明显的特征是改变了模式中渠道与客户的关系,优化了成本和用户体验,更有利于企业与客户的沟通。在社群化经营的实施过程中,客户不再是单向购买者,而是可以参与到产品设计、优化、模式验证等环节中来,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其量身设计价值主张。此外,粉丝经济及众筹是商业互联网化的标签产物,我们可以为商业模式设计并更新快速验证平台,让人们轻装上阵,取得成功。

其实,互联网的冲击并没有多可怕,我认为,传统企业需盘点自身优势,寻找差异化竞争策略,融入互联网因素,并快速验证。在商业画布创新工作坊中,我们会将企业及其产品导入课程,与学员共同寻找创新起点,总结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初步商业计划书。

《培训》:回顾您为企业的服务经历,您认为导致商业模式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企业应如何避免失误?

郑雷:很多企业在实行商业模式时以失败告终,追其原因,分为四点:正确的产品匹配了错误的消费群体;为消费群体提供了不匹配的价值主张;固守自己的想法从而忽略了环境的影响;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

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商业模式不满的心态,设计商业模式的层级式发展,并快速接受及跟进环境变化,同时在商业模式中设立严谨的机制以自我保护。

创造极致的学习体验

《培训》:如今,企业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兴远如何支持企业的优化与转型?“成为企业专属学习设计师’’是您的美好愿景之一,它是如何在兴远的服务中得到落实的?

郑雷:企业转型与许多因素相关,兴远主要研究商业及人这两大维度。我们在保持全球化同步的基础上,持续研究中国本土商业环境与案例,让知识系统化、可视化、工具化,以便培训后快速使用。同时,我们加上专业的引导方式,将学员的自身案例融人课堂,得出与自己相关的练习结果。

我们希望为学员提供最极致的学习体验,让教育产生应有的价值。除了课程之外,我们还提供咨询服务,涵盖绩效改进、课程开发、内训师培训等领域,这些内容重点围绕三大理念展开:有趣、有效、有用。

“有趣”要求我们从成人的学习感受出发,不断思考怎样使课程既便捷又好玩。我们提供了微信版的预习资料,让大家掌握基础知识,将经验带入课堂,完成第一张画布作业。兴远所有的课件采用了“Visual”视觉化呈现,使学员耳目一新。

“有效”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带领学员参观不同企业,实地考察并开展商业交流,展开模式答辩,让学员在课堂中便能得到其应用方法。

“有用”即实用性,为降低学员压力,兴远尽可能做到工具最大化,让学员的学习过程从课堂持续到未来。我们为课程配套了APP软件,学员可随时在手机与平板电脑上进行商业构思与画布展示。

《培训》:商业画布是兴远的明星工具,它有哪些新颖的特点?

郑雷:画布的概念最初由瑞士的Alex Osteiavalder提出,后人研究发现:如果能加入一些新方法,将商业模式用一张具体的图表现出来,将使人们对当前商业模式的理解更全面、精准,并记录下商业模式全过程。画布工具由此应运而生。

商业画布是视觉化思考与系统化结构的完美结合,也是全球超过100万人所使用的革命性商业模式工具,用来描述、设计、测试及迭代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具有四个明显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可视化”,商业画布能让人直接看到公司及产品的生意运作过程,以便轻松掌握全局,找到自身优势及商业转型的起点。

第二个优势是“全局观”,过去,人们在考虑商业模式时容易遗漏部分信息,商业画布经过多年验证及迭代,涵盖了商业基本要素。

“用户导向”是第三个优势,商业画布能够为客户设计出正确的价值主张,让商业模式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

商业模式还有一大优势是“体系完整”,我们涵盖了从基础商业思维到商业模式高阶训练的内容,并为公司提供3-6个月的咨询服务,跟进商业模式从设计到落地的全过程。

以开放心态面对挑战

《培训》:在商业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很多高管苦恼于如何让企业脱颖而出。为此,您认为,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

郑雷:许多企业将商业模式规划得有声有色,但是由于执行者未能完全理解商业模式,导致引导技巧错误,最终使企业发展方向扭曲,步入不可控的状态。

中国的商业环境变化莫测,企业不该只是由高层人士抬头看路,我们提出了“BQ(商商)”的概念,它与EQ(情商)和IQ(智商)一样,是新时代的管理经营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麦肯锡曾说过:“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未来的专业人士需要转化为商业人士。”让专业加上商业,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推动力。兴远重新定义了BQ,并为其设计了培养路径,以打破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篇7

比如,如果我们说今天一些报纸的内容没有价值了,其实是说:1.其内容价值无法支持“信息能量”越来越高的用户为之付费。2.其内容质量和品牌无法支持对一个有价值的群体的足够影响力和信任度。所以,即便他们的信息还能到达用户,但已经无法形成足够的价值去支撑正向的商业循环。而且,从价值总量上看,未来电视最终的能量流失很可能会比报纸更高,并且很可能流失的加速度越来越快。

但这些流失的能量并不是都被“升级换代”的新媒体们拿走了。如果我们看看过去3年全球媒体广告的增长势头,会发现包含了新老媒体的全球广告总量在4600~4800亿美元间缓慢增长,2010年以来的年增长率为3.5%~4%之间,而同期结合了通货膨胀在内的全球名义GDP总量的增长则一直在10%左右。所以完整的大画面似乎是――广告行业在大的环境变化下增长其实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剔除通货膨胀甚至有些发展停滞。然后才是在这样的大局面下,我们所熟知的行业内平面广告加速下滑,互联网广告在快速增长。

显然,对于这个与商业大环境紧密相关的行业来说,目前的状况似乎有些不合逻辑。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商业总量增长中,有一部分原本应该属于这个行业的能量被转移走了,转移到了其他的产品形态甚至是其他的行业。

今天广告产品的异化已经非常明显――非广告形态的社会化营销、口碑传播等等正在对很多企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个广告形式的改变,真正的改变则是越来越多的过去看起来所谓没有“成功可能性”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化传播、移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等组合拳竟然成功了。他们的成功中,广告和媒体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能量从媒体和广告行业流过。所以,他们的成功就是一种商业能量的跨行业转移。

篇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这一术语受到商界的空前关注。然而直到2000年以后,商业模式才引起理论界重视(Zott et al.,2011)。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绘了企业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的设计,它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开发商业机会以创造价值;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将商业模式描绘为一种技术商业化的理论框架;Richardson(2008)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战略的概念性与构造性执行。可以看出,由于研究领域和理论视角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研究并没有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学术交流语言和主流研究范式(Zott & Amit,2013),已有的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零散化特征(Klang et al.,2014;Spieth et al.,2014)。

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也开始受到战略、创业、创新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Chesbrough(2010)也认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技术创新所能创造的价值。考虑到商业模式创新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诸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来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即驱动力研究(例如,McGrath,2010)。然而,目前在驱动力方面的研究却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多样,来自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的创新特点各不相同,研究学者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则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以来,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为了手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这种商业模式所展现出的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也深深影响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商业逻辑。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小米公司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样一款支持快速发送文字、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赢得了5.49亿多用户的青睐(截止2015年3月)。“微信”的出现,使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利润直线下滑,它动摇了传统运营商的根基,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来源;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余额宝”产品,截止2015年12月,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2.6亿,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6 207亿元人民币,据数据供应商Upper统计,这一规模已经让余额宝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使银行的借贷成本迅速飙升,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实践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界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

1. 外在驱动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源于环境的动态性,具体可从机会的推动和竞争的逼迫两个视角进行分析(Aspara et al.,2011;Ghezzi et al.,2015)。

在机会推动的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在机会的推动下形成,并与创业、反复的试错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密切相关(Chesbrough,2010),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技术(Yovanof & Hazapis,2008;Wilemstein,Valk & Meeus,2007)、新市场需求(Aspara et al.,2010)、政策导向、新企业合作伙伴的推动(Gerasymenko et al.,2015):

(1)技术推动:由于商业模式与网络经济的兴起相伴而生,因此诸多早期学者例如Timmers(1998),Amit和Zott(2001)认为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随后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也表明在IT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了产业模块化等技术变化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帮助企业更大程度的获得了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Willemstein,Valk和Meeus(2007)也证实了生物制药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是推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孕育了新的技术,在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形成。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多价值规律的颠覆性变化为商业模式提供了肥沃发展的土壤,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例如,基于自动完成文本框、翻译、提供方向和交通等十大搜索技术创新,谷歌创造了以“免费”吸引“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神话,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体现了技术对于该类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作用。

(2)需求拉动: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学者逐渐认识到有些互联网企业商业商业创新的成功并非依靠先进的技术,而是在对顾客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满足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于是有学者开始从市场需求拉动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这一问题。学者Tse(201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源于技术发明本身,而是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对价值主张的重新定义,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商业创新,顾客价值主张是它的源头和出发点;Aspara等(2010)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主动性市场导向即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所驱动的;Lindgardt(2009)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下,对于那些处在经济倒退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就在于迎合消费者需求;黄飞(2013)则指出互联网消费环境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Facebook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为基础,以参与社交的消费者需求为立足点,开发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广告营销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对读者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基础上,Amazon利用Kindle将电子书出版业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出版业繁琐的流程,减少了对各类资源的占用,创造了网络书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3)竞争逼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危急的经营压力也迫使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竞争逼迫视角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来源于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生产成本的提高,甚至是替代者的出现(Demil & Lecocq,2010)。曾萍和宋轶波(2014)认为企业的竞争已由原先基于产品、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转向了商业模式的竞争。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在深入研究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基础上,发现技术、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临界点时,就会使企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Sosna(2010)研究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企业外部竞争力发生变化会导致现有的商业模式失去动力而要进行改革。在如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张敬来和孟宪忠(2009)基于本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认为制度环境差异、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是推动我国本土B2C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参考因素。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例,淘宝、京东、1号店依靠互联网提供各种商品;世纪佳缘、有缘网依靠互联网提供相亲服务……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数不胜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众多生产同质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则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竞争逼迫下,在确保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商业模式创新则提供了一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除以上技术、需求和竞争的影响外,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受到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开创了P2P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将互联网、金融和新三板这三个当下最火热的板块结合,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2. 内在驱动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则主要包括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在个人层面,企业高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解,特别是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Khanagha et al.,2014);在组织层面,企业内在的运用、重构资源、开展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而进行的组织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Andries et al.,2013)。

篇9

早期项目少人问津

近年来,汉庭酒店、小肥羊、小天鹅、乐友和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连锁企业之所以能与资本对接成功,无一例外是已经在行业里形成了领先位置和品牌,并且在店面数量方面也具有了绝对优势。可以发现,这些获得投资的“榜样”们都是在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获得资本关注的。

那么,为什么国内很少有投资机构投资那些早期的连锁企业项目?

首先,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公司也是商业公司,也要讲资金效益,也要对出资人交代。由于国内规模大的高成长企业非常多,现在绝大多数VC在国内的投资自然是“优中选优”原则,相当一部分VC都已经“PE化”了。那些距离IPO时间更短的企――一般在两三年之后就可以上市,有些企业甚至可以在一年后上市,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从这些企业身上在短周期内获得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风险投资公司自然优先选择那些企业。

其次,连锁企业属于传统产业,传统企业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证明商业模式的成熟,才能证明这个企业已经在同行业中形成了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这几年,国内连锁企业创造出了很多种商业模式,比如“多渠道零售”模式,“商业地产+X”模式,以及最近投资圈内争议颇多的服装连锁企业ITAT“地产商+供货商+运营商”铁三角模式,等等。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赚钱的方法。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你经营一个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准备产品或服务、如何向客户收费、如何向产品提供方进行结算,盈利来源是以产品差价形式还是以收入分成的方式等等。

关于项目的业务与市场(事)、团队(人)两方面的投资标准,说的已经很多了,在这里就普遍的“投资标准三原则”中的“商业模式”一项深入探讨一下。

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基础设施、专业人员和经营手段,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而创新的模式可以比传统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价值,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即使是从事同一种业务,也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同样是卖家用电器,传统的百货商场卖家电和国美卖家电,就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国内传统的百货商场沿袭的是流通领域传统经营方式:制造企业-制造企业的办事处/分公司-一级批发公司-二级批发公司-传统终端,这种运行方式庞杂而低效。而国美电器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民营的经营机制,本质原因在于它创新了价值链,传统的流通方式被压缩为“制造企业斗国美电器的销售终端”,这使得国美电器可以把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同时,实现自身高速成长,并快速成为主流的家电销售渠道。同样是销售渠道,连锁终端与传统终端相比,其竞争优势在于连锁终端创新,缩短了价值链,这是连锁企业渠道终端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

在投资机构眼里,新商业模式是有吸引力的、值得关注的,但是他们也会一分为二地来看,新商业模式既有它新颖性、先进性的一面,也同时有其不稳定、不成熟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这种新出现的商业模式是否正在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之一?将来是否会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这是决定包括连锁企业在内的创业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最重要的要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狂潮的退潮,多个单笔达数千万美元投资案例的失手,开始让VC/PE机构那些资深投资人带着质疑的精神来深入考问那些新出现的商业模式:这个新的模式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模式的创新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有多少消费者会接受和长期使用这个模式?市场上同行业其他模式的经营者是如何看待这个模式的?

有的投资人甚至会问:这个新商业模式是真模式还是伪模式?我们不希望遇上一个类似TAT的伪模式。今年,nAT的所谓“铁三角”模式几乎成为伪模式的代表性案例,因为TAT编织出的“地产商+供货商+运营商”这个结构非常不稳定,地产商和物业业主不会拿出一个好的地段、好的位置,去和一个没有品牌知名度、业绩没有经过长期证明的经营者进行分账式合作。ITAT的所谓“铁三角”模式,其本质上就是分账式合作,这种模式只在少数品牌、少数物业业主那里能实现合作。

即使是国美电器这样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商业模式,如果它没有将自己连锁店的规模迅速做大,如果其市场份额无法和传统的百货商场相比,如果其销售量在家电制造商里没有占到重要的市场份额,国美电器的商业模式就无法成为主流商业模式之一。

SMILE微笑原则

什么样的连锁企业更能够得到VC/PE的关注呢?除了“业务与市场(B:Business)、团队(T:Team)和商业模式(M:Model)”这普遍的“投资三原则”之外,VC/PE机构投资连锁企业时有没有一套特殊的标准或者原则?

根据近年来已经获得投资的70多家连锁企业进行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些连锁企业一般都符合以下五条标准:标准化(S:Standardization)、对连锁体系的管控能力(M:Management)、关键指标(I:Index)、在细分市场的领先性(L:Leader),以及与网店等相关竞争渠道的关系(正:E-Commerce),即“SMILE微笑原则”。当然,针对不同的连锁企业,VC/PE机构的这五千标准的优先顺序会有差异,很多公司会把“关键指标”作为第一个投资标准。

标准化(S:Standardization)。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连锁企业的不同门店的功能,就是在不同区域或者不同地点给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那么,既然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相同的,标准化就成为明智之举和最佳选择。标准化是复制能力的基石。在选择、判断是否投资一家连锁企业时,产品或者服务、运营流程标准化以及标准化带来的复制能力,几乎是VC/PE机构看重的首要标准。因为一家连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程度越高,复制能力越强,企业就更容易实现快速扩

张、高速成长。任何产品,服务都可以标准化,只是标准化的程度不同而已,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是企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而产品、服务的有限性是企业规模经营的约束条件。

对连锁体系的管控能力(M:Managemen t)。连锁企业的版图宏伟,做大容易,但做实、做好、做强非常不易。门店数量、经营规模好比是连锁企业的“生产力”,而总部的管控能力是这家连锁企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水平的提升,又会催生、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试想,当连锁体系的一个个孤立商业组织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地点,其中既有直营连锁店,又有特许加盟连锁店,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织,事务庞杂而具体,而又要求及时而准确,如何做到步调一致、秩序井然,这对连锁体系总部的管控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关键指标(I:Index)。VC/PE机构关注连锁企业的两个关键指标是:该连锁企业的利润规模和营业规模,以及该企业在细分市场的份额;该企业近三年和未来三年的年度增长率和复合增长率。这是因为,VC/PE作为企业,同样也要追求经济回报。VC/PE机构获利,是通过项目的退出来实现的。国外上市的道路越来越窄,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VC/PE投资的项目在国内上市而后退出,将成为主要方式之一。这样,国内股市的上市门槛就成为了VC/PE机构选择企业的标准。

于是,国内的VC/PE机构选择企业时就有了业内众所周知的两个“3”:年利润3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不低于30%的企业,就成为最抢手的企业。因力,这类企业在成长1~2年之后就达到了上市标准,投资周期相对较短,投资风险低,而且投资回报比较快。国内的连锁企业同样适用这条原则。

连锁企业的以下指标和数据也很重要,但只有一部分VC/PE机构会关注:第一,该连锁企业利润总额的年度增长率;第二,该连锁企业平均单店产出或单位面积产出的年度增长情况;在零售业内专业人士眼中,定量评价连锁企业经营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单店产出或坪效产出。业内通常说的坪效,指的是每平方米营业面积上产出的营业额,或者产出的年毛利润。第三,该连锁企业平均单店利润的年度增长情况;第四,该连锁企业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第五,该连锁企业近年的新加盟者和新增特许店数。如果一家连锁企业每年的新加盟者和新增特许店数太少,说明这个体系已经失去了活力,甚至要走下坡路了;当然,如果这两个数字增长太快,也不一定是好消息,这将对总部的管控能力和整个后台支持系统形成非常大的压力和考验。第六,该连锁企业“二次加盟者”的数量和增长情况。当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本市场会有不同的上市门槛,VC/PE机构选择连锁企业的评价指标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在细分市场的领先性(L:Leader)。VC/PE投资的连锁企业,一定是所属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即第一阵营的企业,或者说前三名。因为行业领先者的销售规模、利润规模大,或者同时年均增长率一定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于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否则这家连锁企业也无法成为行业领先者。行业领先者的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都高于同业的竞争对手,会更早地与资本市场对接,VC/PE的投资价值更大,效率更高。

与网店等相关竞争渠道的关系(E:E-Commerce)。近几年,阿里巴巴、当当网、红孩子、PPG以及淘宝网的崛起,以B2B、B2C、C2C为代表的网店成为一个新主流销售渠道。在有些行业,比如图书零售,网络销售已经成为主流销售渠道之一。在将来,越来越多的销售业务会转移到互联网上。如果连锁实体店受电子商务的冲击比较大,这类连锁企业的投资价值将降低;而如果连锁实体店和网店等电子商务手段结合,能增强竞争优势,这类连锁企业的投资价值将随之水涨船高。国内电子商务崛起的浪潮一定会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在连锁门店和网络直销(B2C、C2C)之间会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YC/PE一定会看好连锁门店以及连锁门店和网络直销(B2C、C2C)之间新的商业模式。

竞争门槛

VC/PE愿意投资的连锁企业,基本上是有独特内在价值的。如果其他企业很容易或者很快就具有了这种类似价值,VC/PE投资的企业以及投资,就会大打折扣。所以,VC/PE都会希望被投资的企业有一定的门槛,只允许有限的玩家参与这场竞争游戏,竞争门槛包括以下四种。

规模门槛。如果一家连锁企业有相当数量的终端网点,远远领先于同类企业,后来者不可能一下子开出那么多店面,这样,这家连锁企业就具备了规模门槛,给后来者设置了竞争壁垒。

篇10

宏大的棋局已经展开

在4・26战略会上,京东针对企业级市场了商用、服务和品牌三大战略。之后又相继了“翼采”平台和企业采购移动解决方案,从而打造成了“智、慧、云、翼”平台+移动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企业采购解决方案体系。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此时,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显然不再受用,而是需要京东企业购提出更加细分、精准的解决方案。

通过“蜂巢”大数据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之后,京东企业购提出了面向外企以及制造业企业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并进一步实现了精准营销。“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个交易平台,仅仅去帮助厂商卖产品,我们一定要在这中间为客户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未来所有的商业模式也都会基于此去展开。”李靖如此说道。

京东商用四处出击

京东商用战略在之初,就提出构建“需求+营销+交易+金融+供应”的垂直整合闭环产业链,并建设面向“客户+厂商+服务商+咨询商”的共享开放平台,从而使商用采购主体发挥专长,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发展到现在,整合闭环产业链+建设共享开放平台仍然是京东商用的主要模式。通过“蜂巢”大数据系统、“商用场景化解决方案”、“商采通”、“企悦管理”等智能采购工具的应用,来解决传统商用模式存在的企业采购不透明、采购过程复杂、内部组织合作有障碍、信息化采购平台无法自动化、采购过程从长尾走向烂尾等难题。

在上个月举办的华东分享会上,京东商用联合惠普共同了商用笔记本电脑产品。而在此次华南分享会上,京东商用又联合康佳了最新商用电视以及康佳电视版广告机系统。

深圳市康佳商用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跃军表示:“通过跟京东的合作,我们达到了双赢。比如,京东为我们带来物流配送,不仅如此,在市场需求上,京东为我们提供大数据精准定位。对于京东来说,也可以利用我们遍布全国的服务维修网点,有效保障京东服务质量。”

京东商用联合惠普和康佳等厂商新品的模式,其实在京东内部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他们每个月在线上线下都会有类似产品。李靖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不断探索符合商家专业的产品,并精准推送到有相应需求的客户手上。”

篇11

2.唯有创新和聚焦,才能与众不同。在逐渐饱和的市场中,如果虚商不能够将自己的商业模式聚焦在自己熟悉的细分市场或者是不能够持续进行有效创新的话,相对较小规模,资产回报率低的虚商很容易被市场遗弃。

3.聚焦无线网络和Free WiFi的融合。在美国有些虚拟运营商采用了将无线网络和FREE WiFi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WiFi网络来补充现有的传统运营商的网络,从而弥补虚商网络覆盖的不足。

4.聚焦数字内容。在拉美,西班牙公司Tuenti经常被认为是西班牙的Facebook, 2014年Tuenti被西班牙电信收购成为了一家电信公司的子品牌。它的数据业务大多都是预付费的数据包。

5.聚焦数字交易和金融服务。在中国,电子商务巨人阿里巴巴已经实施了它的虚拟运营商服务―阿里通信,其主要目标客户是在淘宝和天猫上注册的用户。

篇12

北牛集团的现有的信息系统显然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显然不同。由于行业背景知识并没有明确给出,皮革行业订单化销售和生产也许已经是这个行业个性化的根本需求,面向库存式的日化行业的业务模式并不能有效适应这个行业的业务活动。通过对行业运营实质的仔细分析,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按照企业的管理需求和发展规划,制定出分布有序的信息发展计划是比较可行的。

在这里,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优势,不是按照ERP的在某个行业的思路,而是需要按照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灵活有效的运用,并且配合企业的业务发展而实施。

从这个案例看出,招聘工作基本上是失败的。由于是需要招聘一个信息中心主任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却招聘了一个具有长期CIO经验的知名人物,这给赵航一个十分错误的导向,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需要重大调整。而作为招聘面试的毛伟生也没有把握好人才的挑选,需要一个执行层面的主任,却招聘来一个以颠覆原有系统为起点的“信息中心主任”。

入职后,作为CIO的毛伟生也没有更加明确和仔细的为“信息中心主任”赵航明确岗位责任和安排工作任务,对这么重大的“报告”也没有及时预先审阅,这些都是明显的工作失误。

而作为“信息中心主任”的赵航,似乎更是以假设先入为主,对企业的业务模式,发展阶段、决策风格和管理要求没有深入了解,就以“ERP”的日化行业为模板理解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仅从信息系统目前的状态推测臆断,同时不与直接上司预先沟通就直接抛出“报告”,显然缺乏沟通和管理技能。

从字面上理解和直接回答“订单管产品还是库存管产品”这个“谁管产品”问题显然太简单粗暴了一些。从信息系统体系大的范围来看,一定是依照企业的商业模式来建设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的改变通常会带来信息系统体系的重大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讲,快速发展的企业的业务模式还是很不成熟,随时可能会进行调整。

以ERP的观点来审查企业的信息化固然可以,但是,需要全面的分析对照,不能按照某个行业的情形来看其他行业;同时也不能假设企业一定是采取“分销体系建设和面向客户的库存管理”,这个假设明显带有面向库存生产的思维。如果一个企业采取的是面向订单生产,这样的假设就会出现严重的业务问题,既然是面向订单生产,进销存的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就很低。

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对比分析,找到适合公司业务模式的方面,并且很据业务的发展,分布推进。北牛集团目前的以订单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即便是按照ERP的广义思路考虑,依然属于ERP中的一种业务模式,也没有违背ERP的宗旨。库存批号的多重性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不是错误或者是问题的表现。

篇13

一、商业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种创意,它的最终完善需要经历管理运作阶段、融资阶段和市场开拓阶段。企业通过运用这三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可以完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改造企业结构,获得强大的内部执行能力。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1.管理运作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企业基础框架的管理运作模式,它的出现主要为企业提升运营能力和通信执行能力,其中包含了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模式。众所周知,企业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可以相对应的减少企业开支,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压力。就比如19世纪沃尔玛与凯马特两家零售行业公司竞争,沃尔玛投入了大量成本在管理运作模式,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运作模式:最新加入条形码,将卫星投入企业管理等等使沃尔玛形成了独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在零售行业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一的零售企业。而凯马特并没有意识到管理运作模式的重要性,最终被其原有的模式所拖垮。

2.融资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日常生产运作,还是市场开拓,企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融资模式是企业持续获得资金的最重要环节。一家企业可以通过股市募集大量资金,这样从财力上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然后使企业高速发展起来,最终做到打败甚至吞并对手的效果。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必须重视融资模式。

3.市场开拓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场开拓模式作为企业对外发展活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得以盈利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市场开拓,发现顾客需求成为了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市场开拓模式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他们给予企业井喷式的发展。但它并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想法,它是一个开拓市场的体系。

二、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必要性

1.连锁企业市场竞争加剧

从全国来看,2014年连锁企业为176792个,到2015年达195779个,2015年比2014年增长10.7%。其中,内资连锁企业2014年158196个,2015年达169699个,2015年比2014年增长7.3%;外资连锁企业2014年18596个,2015年达26100个,2015年比2014年增长40.4%。根据市场调查,2000年至2014年,连锁企业的总收入从4408亿增至72718亿。就以2010年的连锁超市为例,排名第一的是华润万家,增幅为5.6%,当年销售额为718亿元。联华超市的销售增长为4.3%,销售额为707.72亿元,排名第二。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它们的企业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企图攫取这里面的利益,我国企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图是我国2003年-2013年百强企业收入增幅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百强企业年收入增幅值由2003年的32%下降至2013年的10%,这种现象就是由企业市场竞争加剧引起的。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来击败竞争对手,但在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相对应的产品质量随之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2.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1)资产负债率过高

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适合连锁企业,我国的连锁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从2010年至2014年,我国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从11000余家增加至27000余家,年均增长率达到18.83%。虽然数据十分喜人,但是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就比如资产负债率问题,80%的超市负债率达到70%,而它们的毛利率仅为12.8%。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的商业模式成为了我国连锁企业解决不了的难题。

(2)关系网络不完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连锁企业获得的客户信息越来越多,但它们不能利用已有的信息分辨出客户的价值,只是笼统的将他们分为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这样在很多时候会错失良机。完善自己的销售网络,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是供应商销售产品的渠道,而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又是连锁企业存活的保证,它们是相互依存的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主观因素使得双方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合作难以维持下去。

(3)市场竞争力薄弱

连锁企业为了打败同行业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地位,一味追求规模的现象在当今世界屡见不鲜。然而它们往往忽视了自身商业模式的要求,盲目扩展、缺乏科学依据,使得其发展的方向出现偏差。出现了重扩张、轻质量的局面,规模的扩张与获得的利益不能形成协调,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图是2014年武汉批发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便利店还是大型超市,它们的销售额增长率都接近负增长。实际上2014年武汉批发零售连锁企业的加盟门店为727家,比上年增长25.8%,平均单店营业面积36平方米,平均单店年销售额仅为38.8万元,只有直营店平均单店营业面积的2.9%和平均单店年销售额的1.2%。加盟店不仅规模小,而且销售业绩差。

三、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上世纪80、90年代越来越多的世界零售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我国连锁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被迫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们角逐。但它们独特的经营技巧和经验使我国连锁企业每每陷入劣势。为了适应市场环境,许多企业开始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希望以此来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1.依托互联网技术,改造公司结构

“可的”连锁店作为现有最为成功的连锁便利店,互联网技术对于可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说功不可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生活所需用品。网络经济所占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增重。可的在其他企业还没有发现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了转型或是说开辟网络销售的重要性。为了能在网络销售中分一杯羹,公司管理人员自主研发了管理信息系统,即集供应商选择,网络销售,配送,结算,售后为一体的体系,公司成立了自己专门的配送部门和售后管理部门,这样做使得可的出现规模效益递增的现象,出现1+1>2的现象,也促进了可的的一体化的进程。

2.产业链纵向延伸

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是庞大的市场。我国连锁企业技术低于其他国家,但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弥补了技术的缺陷。通过整合市场资源,进行“产业倒逼”,逆向或者顺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最先进行这种创新的是百丽公司,我们都知道百丽的主要业务是鞋业,但最近几年,百丽做出改革,向经商型企业转型,从上游产业延伸到下游产业,纵向打通产业链,是典型的上游向下游的纵向产业链延伸。

3.新旧产业结合

新旧产业结合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最先出现于新兴服务行业。它的本质在于连锁企业运用新兴技术改造企业结构,将新产业融入原本传统产业中,形成了一种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模式。最为典型的是携程网,携程网通过整合航空公司、银行、酒店等资源使自身不同于行业领先者,跨行业整合资源必然会突破行业既有的限制与竞争规则,改变行业和企业价值链的构成,这也就在商业模式上同竞争对手形成了差异性。

4.企业并购式发展

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许多连锁企业收益日渐降低。但是他们的产品是成熟的,被我们所接受的。所以他们采用并购式寻找出路。连锁企业通过引入境外财团的资金,放大自身产业的能力,这就出现了一种并购式的商业模式。最典型的是美的,美的通过并购荣事达、小天鹅等,在冰箱、洗衣机等领域完成了产业布局。同时,美的也通过跨行业并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家电领域成功从空调制造商转型到综合性制造商,为跃升至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二大品牌打下根基。

四、商业模式创新启示

通过上文我们对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市场策略、技术和人才三个方面来得到启示。连锁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于为顾客服务,从而不断从顾客那里获取利益。为了维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企业在创新期间必须从顾客手中得到收入,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1.采用合适的市场策略

(1)运用市场数据分析,满足顾客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来瓜分原本连锁企业的蛋糕。企业间摩擦不断。虽然说这样有利于大众有更好的选择,但更大层次上提高了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挑剔度,同一样商品有很多种选择,使得顾客无所适从。新开发的产品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顾客的支持。这就要求了也增加了连锁企业的难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推广自己的新产品,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客户数据库信息的分析整理等来发现潜在的顾客,努力完善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使其能满足顾客需求,这才是连锁企业应该做的事。

(2)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指的是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都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实现差异化战略, 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 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自己企业产品相比于竞争对手产品更具优势。这种产品往往会会因为新奇为人们所接受。连锁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在网上对顾客数据的收集,生产相对应的产品,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利益预期。

2.运用互联网技术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店铺不断增加,它的运作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也越来越困难。所以连锁企业必须增强自己的管理水平。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得情况下,往往会使收益与由于管理效率过低带来的损失相抵消。传统的手工化管理制约连锁企业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连锁企业突破管理“瓶颈”的束缚,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高效型”的质的飞跃。

(1)互联网技术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获得规模效益

管理水平在连锁企业发展中扮演者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试想一下,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太低,譬如企业进行的是手工化管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获得信息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手工化管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无法对这么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企业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保障。企业频频发生失误,企业得到的收益也随之降低。而采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改变这种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的局面,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它的协调、管理能力。

(2)互联网技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决策是连锁企业的关键所在,而成功的决策取决于企业对自身掌握信息的判断和运用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收集、决策信息能力。使企业网络发生“质”的飞跃,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重视人才培训

人才对于连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企业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来支撑。但是人才往往意味着高价值,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样的支付能力。所以拥有一个自己的人才培训机构,就可以大量的为自己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但如果人才培训机构不完善,或者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往往起不到为企业提供助力的效果。甚至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会因为人才的缺失产生不必要的漏洞,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形成阻碍。

参考文献:

[1]董昱.商业模式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商业,2012(29):127.

[2]李国富.试论商业模式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启示[J].经济师,2014(8):269-270.

[3]钟婷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83-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