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品学兼优的学生,通常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等。相反,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则容易违反校规校纪,在公众场合的表现较差。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形成不良品德,甚至会做出违公德、危害社会的事。学校、家长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习惯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不良学习习惯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效率,为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每次考试后,我都帮学生分析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有:① 学习缺少计划性。部分学生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前的复习都不订计划,随意性大,考前也只复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造成复习不系统,知识体系不完整,学习成绩不理想。② 不按教师的要求学习。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通常只凭自己的感觉去学,而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他们自以为教师讲得简单,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了次要的练习,或者学习时“钻了牛角尖”,结果考试时才发现重要的内容没掌握。③ 学习方法过于简单,不科学。部分学生只注重抄写和记忆,时间花了不少,却不注重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不会举一反三,不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对这些学生,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相反,有部分学生只对“高、尖、难”的题目感兴趣,练习花了大量时间,但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却一知半解,而一旦考试时遇到这些基础题就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④ 不会对情绪进行控制和管理。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大,在考试前压力过大不会调节,造成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而有些学生则是学习的内动力不足,考试之前也紧张不起来,学习过于松懈,同样也没能取得好的成绩。
2.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我采用以下措施来帮他们克服:① 着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我反复教导学生,他们父母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辛辛苦苦供养他们读书不容易,作为子女要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尽早明确来校学习的目的,从而树立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人生目标。②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例如,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及时复习,提前预习,勤做笔记,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耻下问,要向老师、同学请教,完成课外作业后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等等。③ 加强对学生学业情况的检查督查。我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之后,还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对于部分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我就时常提醒他们,并及时总结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业进步情况。④ 多方推荐、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我经常在学习方法方面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向他们推介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或者请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现身说法,互帮互带。好的学习方法很多,比如我就给学生制定这样的复习指导思想——量化复习,养成习惯,思维主动,方式规范,坚持反思,时间保证。其中的“思维主动”就是学习要主动,包括主动去请教别人。请教时不能只问同学,尤其要问老师,毕竟老师最了解你的情况,他能准确分析你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你提意见。其中的“方式规范”就是主动思考所学科目有什么学习要求,需要做多少练习,做到什么程度,要尽快摸索出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按方式方法规范地去做。
三、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针对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我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应对。
1.采用恰当方式批评、指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步入中学的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因此,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这样他们身上也就不可避免地保留有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是避免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活中的坏习惯会自动消失,从而不加批评、指正。二是避免操之过急的态度。如果对学生一切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容易人为地制造隔阂和代沟。童心是缩小师生之间感情鸿沟的法宝,保持一颗童心能让我们走进学生的世界。所以我经常以知心、成熟且理智的“大哥哥”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时他们对我的劝告才听得进去,才会尽快改正不良的习惯。
2.教育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还很琐碎,我就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提醒和教育。比如,有些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就来学校,课间就到校外摊档胡乱买东西吃;不喜欢正常就餐,爱吃零食,爱买各种饮料来喝……我告诉学生这些行为不仅不节俭,而且还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醒学生在教室、清洁区做好保洁工作,珍惜值日生的劳动,努力做到地面无纸屑,墙无脏迹,课桌摆整齐,无乱刻、乱划的现象。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另外,还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比如校门外的马路车水马龙,提醒学生过马路要小心,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下晚自习时,提醒他们要结伴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
3.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每次段考或期考过后,我都召开家长会,从教育家长入手。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尤其是收拾好书桌的卫生;家长要培养孩子按时作息的习惯,尤其是晚上学习不要熬夜,以免休息不够,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另外,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教师要为人师表、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示范。总之,家校双方要保持一致,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习惯的措施
根据学生不良人际交往习惯的种种表现,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习惯。
1.让学生加强品德修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因此,我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入手(如公正诚信、宽容忍让、尊重、善良、开朗等),来增加他们的人际吸引力。
2.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认识自主学习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培养学生自学兴趣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认真设计培养学生自学教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 表示,这就是分数。如 然后结合实际讲解 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谈谈的是学习过程中计划性的重要性。不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事先制定计划,提高行动的预见性,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否则心中无数,盲目行动的话,就会导致失败。学习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科学选择;有利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为了适应目前教材改革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应在体现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深拓宽知识领域的这种原则。有些同学虽然具有了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规划,结果经常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学习过程显然比较被动。但是有了学习计划之后,有了在学习方面的长远打算、近期安排,就可以按照计划定期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这对克服学习上的懒散、惰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2.根深才能叶茂
这是从基础性这个角度来说的。
众所周知,盖楼首先得打好基础,否则难以支撑起沉重的楼体。学习的道理亦如此。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裕,就如同浮萍一样浮在水面上,随风漂东倒西歪,就会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不得不重新起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学习要抓住基础知识,既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当然打基础切不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3.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是从勤奋性,也可说是主观能动性角度阐释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两句话都深刻说明了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勤奋是一个人后天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还说:“学习就是捡芝麻,不知道哪个有用。捡多了,就成了西瓜了。”它也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多看书,要勤思考,看到知识点就试着记一下,等到知识点积累多了,便自然和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集少成多,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样早晚能点石成金。
4.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成为教学实践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鼓励学会质疑呢?
首先,要求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提问,对提问要“有的放失”。
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自己提问与争论。自己提问是动脑的结果,甚至要求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在知识的学习中,做题出错是难免的,让学生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会说自己太马虎了。那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样的题目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分析,学生却一次又一次地错;学生纠错时往往也是一遍又一遍却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些又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做题常出同样的错误和不能自主纠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在教学中有时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是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学生挖掘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懒于动脑、被动纠错的不良习惯。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可以去改变的,笔者即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改变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反思纠错意识
如果科学作业的批改都是“√或×+分数+日期”,学生会对这样的作业,只看分数,不加反思。如果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纠错的积极性。
1.第一阶段――“圈圈―评评”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或练习时,对学生的错题,我并不是打个“×”了事,而是看看学生这题出错在哪一步,然后就在学生的错误处圈一圈,在旁边写上学生此处错误的原因,比如,“数字抄得对吗?”“公式写正确了吗?”“单位换算正确吗?”“计算结果对了吗?”习题发到学生手上后,因为老师已经为他找到了错误之处,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时他就会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订正,提高了订正的效率,达到了改正错误的目的。
学生在老师的圈圈点点中,认识到自己在做这一道题时,解题过程并不是全部都不对,而只是其中的一步有错误,所以他就会认识到,一步做错了就会导致整道题错误,以后在做题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基于这样的反思,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会减少同样错误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体验到找出错误原因,既可以对症下药,提高订正的有效性,又可以亡羊补牢,给自己提个醒,从而培养了学生反思的意识。
2.第二阶段――“圈圈―写写”,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圈圈―评评”,学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反思意识,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再放放手,在圈圈写写中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这阶段的做法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习题时,仍然是要把学生错误之处圈出来,然后用箭头做指引,在旁边再画一个空白的圈。习题发下去后,让学生先把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写在空白的圈内,然后再订正。由于已经有了前面老师的引领与示范,而且教师也把错误的目标锁定了,所以独立地找出错误的原因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由于学生已经认识到找错误原因的好处了,所以都会很自觉地去分析,认识还比较深刻,“太粗心了,把数字看错了”“公式写反了,应该是p=F/S”“单位换算错了,600cm2=0.06m2”……
就这样,在“圈圈―写写”中,学生反思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3.第三阶段――“不圈―不写”,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能够分析出自己错题的原因,学生反思能力有了发展,但是,这些反思实质上都是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自我反思的能力。所以在第三阶段,教师的做法就是“不圈―不写”,提升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师在这一阶段批改学生的习题时,遇到错题,既不圈,也不写,而是在错题处打一个“?”,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儿错了,自己把错误圈出来,然后在旁边写出错误的原因。
由于前面的训练,学生不但没有畏难情绪,而且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充满了积极性,找到后则很有成就感,我经常听到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叹:“哦,原来是这里出错了”让学生独立地找错,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还可以配上评语。在批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习题上写上“老师的话”,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要求、期望与肯定,学生在反思纠错后,写上“我对自己说”,把反思时的收获写下来,进一步巩固反思的效果。
二、建立错题集,督促学生养成反思纠错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纠错的习惯,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建立“错题集”,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收集到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自我提示,自我矫正。
错题集的格式、内容多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具体设定,但一般应该有以下内容:
1.错误原题(用蓝笔)
把做错的原题在纠错笔记上用蓝色笔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纠错笔记上,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记录在纠错笔记上,并在下面(或一旁)留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的地方可用来记录相关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
2.分析错因(用黑笔)
用黑色笔在错误原题下方分析此题出错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不会做;是由于马虎(计算出错、书写出错),还是由于基础知识、原理、规律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这是建立错题集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改掉不良做题习惯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错误大致分以下几类:
(1)粗心――遗憾之错。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多是低级错误,同样,对“粗心”这个错因的忽视是造成同类错误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许多学习程度中等的同学的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一大特点就是低级错误重复出现。如将选择错误的选项看成是选择正确的选项,或者是干脆漏题,连题目都没有发现,就更谈不上做对得分了。
例1:下列有关“不一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此题的错误率达到95%。
(2)审题不清、提取信息不足――无为之错。审题时抓不住题目的关键点,提取有效信息不准确,从而影响答题。由于没有审清题干而出现的错误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惜的。一些同学由于忽视“审题”、盲目“轻”题、看错关键字词、遗漏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条件和结果倒挂等,导致跑题或马虎做题、答题不全,失分很多甚至一分不得。
例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化合物。小玲同学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中可能含有______。
某生错因分析:太马虎,没有读题,只囫囵吞枣地过了一遍,主次不分,只看见“石灰水变浑浊”便习惯思维,以为是二氧化碳。
例3: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
某生错因分析:老师给我们观察的硫是固体,便填了固体。
(3)概念、原理不清――一知半解之错。造成错误的最重要原因是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经常有一些同学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似是而非,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错误。如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与原子、元素与物质等概念。
例4:下列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净化后的自来水、高锰酸钾 B.煤、氧气
C.碘盐、蒸馏水 D.冰水混合物、糖水
(4)思路不对、答题不规范――似是而非之错。对题型不熟悉,或者审题不当,造成思路不畅,南辕北辙。一些同学不太注意逻辑性、条理性和前因后果,按习惯性思维答题,没有把其中的原因说清楚。
例5:假酒一般是由工业酒精加水而成,它含有一定量的甲醇,而饮用甲醇会使人视力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甲醇的工业制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X+H2O=CH3OH,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工业酒精主要是乙醇,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与甲醇、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丙醇C3H7OH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其甲乙丙与其分子中的_____元素有关,含n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对于最后一问,大多数同学一看好像没学,就不去深究。一些同学在考场上糊涂,一出考场就明白了;或者只要别人稍微提醒一下,就恍然大悟。这种错误最具欺骗性,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实际上理解得并不透彻,很容易再次出错。
3.纠正错误(用红笔)
分析了错误原因以后,按解题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并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4.错题感悟(用黑笔)
分析了错误的原因以后,要用黑色笔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该试题涉及的知识、规律、原理以及以后做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去思考分析、如何杜绝再犯同样的错误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一部分应该是错题集的又一核心内容。
三、利用错题资源再学习
1.错中做――以精巧的实验敲开错题的大门,引导学生再学习
针对缺乏实验或实践经验而产生的错题,错题中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和认识不够深入,如果能利用实验来解决错题,就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再学习,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设计中既要融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要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进行考虑。
如在制取CO2气体实验中,要求是稀盐酸与CaCO3反应,不能用H2SO4(稀)与CaCO3反应,由于缺少后者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还有一些学生不知不觉中,将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式写成H2SO4(稀)与CO2反应。其实在制取CO2时,只要另备一试管,将H2SO4(稀)与CaCO3加入,让学生观察,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几乎没有CO2气体产生,记住错误制法,自然下次不容易再犯。
2.错中驳――利用反驳解开错题的误区,引领学生再学习
针对生活经验或信息干扰而产生的错题,可以利用反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由内而外地引出,知识应是顺其自然地生成,而不是注入和训练。苏格拉底非常善于引导人们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矛盾,他主动用诱导的方式,不停地提问,使对方在回答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思维的混乱,从而自我否定,这就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例6:有一条电阻线,在其两端加1伏电压时,测得其电阻值为0.5欧姆,如果在其两端加10伏电压时其电阻为________?
许多学生答为5欧姆,思路是,显然学生没有弄清电阻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认为是不变的,即不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对于有差错的学生可以追问:如果在其两端加的电压为0伏,那电阻应为______?到此可能大多数学生会恍然大悟。
在反驳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和反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且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再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错中编――利用改编错题拓展思维,引领学生再学习
学生在多次解答同一个题目之后,可能会把答案熟背下来,也可能因为机械重复而产生倦怠心理。科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仅仅局限于正确解答错题,不一定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让学生在正确解答错题的基础上,根据错题编发题目。能编发出题目,就是对错题有了深层次的掌握和运用。不同的人编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也能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例7:已知FeSO4和Fe2(SO4)3混合物中含有S的质量分数为a%,求Fe%。
刚开始学生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错题,教师先讲解解题的方法:由于S原子和O原子以1:4共存,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一定是硫元素的两倍,即O%=2a%,则Fe%=1-3a%。
以下是学生根据这一题改编的一些题:
(1)MgS、MgSO3、MgSO4三种物质混合物中含S为a%,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含4种元素的NaHS、MgSO3、NaHSO4混合物中含S为a%,求O%。(NaH相当于Mg)
(3)C2H2、C6H6、CH3CHO混合物中含碳量为a%,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生自行总结出了一套在知道一种元素含量的条件下,如何求出含三种或四种或五种元素混合物中其他元素含量的方法。
在思维方式上,引领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迁移,使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使再学习得到有效地扩展。通过编写题目,学生自己的错误率急剧下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持久兴趣。通过学生在错题资源方面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创造性地再学习。
4.错中合――通过合作交流错题,引领学生再学习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是创造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避免重蹈其他同学覆辙,实现错题资源的再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创设一种群体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再学习。
例8: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当中,有明确的要求,就是必须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去除以溶液的质量。在20℃时,将40克食盐放入6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列出:×100%=40%)
(2)分小组交流:谁的解题方法正确,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今后遇到类似的题应该注意什么?
(3)思考:还有哪些关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易错题?
讨论后学生得出:相关的易错题如20℃时将4克SO3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将4克胆矾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将4克熟石灰通入96克水充分吸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归纳出:要考虑溶质的质量是否是4克,有没有全部溶解等这些解题的关键点。
科学教学中一贯注重学生的作业纠错,使其充分发挥自己耐心、细致的性格作用,力图培养有错就改的良好品质,从而获得科学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在培养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习惯的过程中,起初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但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引导,则不仅能有效地堵住学生知识掌握上的漏洞,较好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督促学生养成重平时学习、重复习、重检查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伟,陈秉初.中学科学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23-02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下,培养具备临床能力、实践技术、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等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目的。临床技能,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是当今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也是实现现代医学教育目的的至关环节[1]。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颁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实施[2],对于医学生临床技能能力及临床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形成严重反差,大多数医学生在临床见实习中不断表现出技能操作水平不足。如何改善临床技能教学、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能力,已经成为了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精湛技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精英;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减少医患纠纷。
二、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不足
大多数医学生在临床上的见实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如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治疗中,不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操作技术不娴熟,诊断思路紊乱,这均反映了医学生缺乏临床技能的训练。主要不足表现在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三个方面。
1.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现如今我国大力扩招本科,医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带教,均以“填鸭式”灌输为主,造成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临床知识便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等问题,久而久之,问题不仅未能得以解决,反而成为了一种所谓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致现今“高分低能”的医学生现象广为存在。课堂教学的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理论知识讲解占据课时太多,实际临床技能要点讲解弱化;②沿用“照本宣科”的陈旧老套教学方法,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缺乏。临床带教的不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临床带教方法单调,知识讲解临床示范,两点一线的形式使见实习生容易产生枯燥感;②忽视临床技能培养,见实习生临床技能训练力度不够;③教师带教意识薄弱,缺乏技能考核约束机制。
2.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及考研择业观的影响。环境造人,态度决定一切,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三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医学生临床技能及医学素养不足恰恰体现在这三个方面:①环境氛围的影响。学生刚从高三的高强度紧张压力氛围中解脱进入大学,潜意识中使自己处于一种轻松悠闲的学习状态,然而医学的殿堂神圣而容不得一丝马虎,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牢固的重要性未能真正领悟,于是学习态度由“轻松悠闲”转为“懒散应付”,缺乏学习自主性,以至于在临床见实习过程中错误百出。②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深受中国应试教育影响,在日常学习中懒散对待,在考试前便临时抱佛脚,医学知识死记硬背,考试一过而忘的现象大为存在。医学生知识掌握不牢,临床技能能力不足,知识与实践无法结合统一。③考研择业观的影响。当今医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实习期间,医学生面临研究生备考及就业等压力,不能很好地处理考研、就业与实习的关系,顾此失彼。因此使得大多数医学生不再重视临床技能培养,甚至放弃临床实践机会。
三、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能力的措施
高等医学院校应确立“以人为本、德术并重”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生从自身出发,铭记医学誓言,端正学习态度。
1.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针对临床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临床技能实际操作要点的教学工作,将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改革创新方法有:①教学组织灵活多样。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有利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中心型”的教学模式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3]。采用小讲课、典型病例分析、模拟训练、临床实践以及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授课方法,组织临床技能兴趣小组、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为主,教师宏观指导为辅。②加强教学管理并严格考核制度。为保证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明确规定临床操作训练次数、时间和强度,并对其进行考核评分。③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践是医学生走出课本获得临床技能的主要途径,医学生通过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学习,加强模拟训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4]。④加强对医学生人际沟通、适应和协调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床边教学与标准化病人教学相结合,接触真实患者,缩小模拟人与真实患者的差距,使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中,同时注重医患沟通教育,减少医患纠纷[5]。⑤提倡因时因地制宜地早期接触临床。根据近几年大多数医学生的考研择业观,为避免医学生提早脱离临床实习工作进入备考、就业而耽误甚至放弃临床技能学习的现象,高等医学院校可对其临床教学培训时间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安排,如可安排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走进医院见习观摩,早期参与医疗实践和技能培养,这样既可体现基础与临床的早期融合,又注重实践与学习的早期沟通[6]。
2.医学生端正自主学习态度。医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蓬勃力量,作为一名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过硬临床实践本领,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铭记庄严的医学誓言,端正自主学习态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①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认真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②主动查阅了解医疗前沿知识,提高自我临床技能水平。③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④通过参加各类临床技能竞赛使我们从中受益,进而推动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7]。⑤在临床知识及技能学习中注重医患沟通交流的方法掌握,在临床见实习中体现医学人文素养,避免医患纠纷。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教育实践性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的培养,不断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国家医学教育管理机构、教师、医学生均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桂庆军,游咏,尹凯,等.大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460-468.
[2]线福华,庞文云,贾建国,等.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进程[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4-6.
[3]游咏,莫靓,桂庆军,等.PBL教学法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09-511.
[4]JANIS-A,CANNON-BOWERS,BOWERS C,et al. Optimizing learning in surgical simulations: guidelines from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human performance[J]. Surg Clin N Am,2010,90(3):83.
[5]陈菲.从就业角度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8-19.
[6]吴丹,黄 斐,陈俭平,等.医学生临床技能多占考试结果分析与建议[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4):627-629.
[7]张津铭,刘春艳,刘文励,等.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3,26(4):85-88.
Medical Students' Perspectiv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t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CAI Ben-chi,OUYANG Yao,LONG Shi-yin
【关键词】教育风格;中学生;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中学生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明确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组织和引导的责任,并且是教育的主要力量,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应该注意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分析,并从学生的学习习惯角度探索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进而对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中学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辅助。
一、中学阶段教师的教育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教师的教育风格存在紧密的联系, 要想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就应该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统分析,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来说,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同教学风格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理智型教学风格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在理智型教学风格的作用下,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且学生状态也能够得到适当的调整,能够在遇到问题过程中冷静的思考,并独立的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适当的培养 [1] 。其次,情感型教学风格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即在情感型学习风格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再次,幽默型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即受到幽默型教学风格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参与能力和探索能力能够得到适当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会有所增强,对学生系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技巧型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技巧型教学风格的促进下,教学针对性有所增强,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有序性也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规范学习和有序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实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产生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借助中学阶段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施加积极影响的措施
从当前中学阶段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状态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要想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形成创造相应的条件。
(一)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在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能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才能够有效发挥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作用,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 所以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中学生物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切实保证生物教学效果,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做出正确的引导 [2] 。 例如在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部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在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后,如果选择使用幽默教学风格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形成,就可以尝试引入情境创设教学法, 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到教学活动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独立探索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做出积极的引导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作用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应该注意制定合理的教学引导措施,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例如在对绿色植物的成长方面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并有效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的应用了技巧型的教学风格,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技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课后实践验证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相应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借助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风格的重视,并探索情感教育措施,以期借助情感教育风格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创造相应的条件,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相关生物知识提供有效的保障 [4] 。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应该对教师的教育风格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培养教师的教育风格对中学生物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相关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昆.教师教学风格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J].山海经(故事),2016.
课题主研者:牙丽娜杨凤娥陈光平黄蔚琳韦秋花罗彩莲牙祖毅班华跃
韦邺韦荣文黄雅珍韦丰年覃玉朗覃燕明韩丽娟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方法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等。
(1)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
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就表现形式而言,包括及时评语、学科评语、作业评语、试卷评语、口(周)记评语等多种评语形式。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学习习惯形成俄各个时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应用该评价方法时,应注意:其一,语言,提倡谈心式的第二人称,要尊重、真诚,切忌辞藻华丽,无针对性。其二,内容要具体、明确,并能符合学生的独特个性和I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其二,结构应采用“肯定加鼓励”的模式。以肯定作为评语的切入点,以鼓励、引导为主旋律。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他们的自尊为前提,在鼓励中可以为学生找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你的这篇文章开头两段写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段写的更逼真!中间一段要是写得再简练一些会更好”。
(2)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按不同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同一个班级,如果用同一标准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会使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因达不到标准,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性评判而失望,也会使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标准偏低,没能展示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满足。有的学生只处在第一层不自觉的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根本不听讲,尽作小动作),有的学生则处在第二层自觉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认真听讲,大胆设问,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考虑问题,寻求一题多解),对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分层设定标准。对学生学习习惯还处在较低阶段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完善第一层,接近第二层;对学习习惯处在较高层次的学生,应提高更高的要求。
另外,还可采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法,即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或评价对象个体的一个方面与若干个侧面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发展的变化进行评判。分层激励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个体发展变化为参照点的评价类型,它不与其他对象横向比较,易于反映评价对象在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状态。
进行分层激励性评价时,切忌不要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习惯进步快慢的标准,同时应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配合;作为班主任应保持与各科教师及时沟通,最好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习惯档案,这样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取得不断进步。班主任、各科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3)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师用什么标准评价学生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所以情感性激励评价方法对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方式,以肢体语言为最佳,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等。
应注意该评价方法产生良好作用的时机:一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思维进入状态;二是实施时的环境氛围浓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评价者得心灵受到震撼,评价才会越真诚、越实在、越动人、越有效。
我在我校初一年级听课时,一位语文老师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的例子。班上一名学生语文成绩属于中上等,但该同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爱说话,朗读水平差,连很短的语句也不能完整朗读。只要语文教师让他朗读课文,他就用各种方式抵触。根据这种情况,这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与他一起预习,最后达到熟练朗读这篇课文的程度。在班级正式上课时,下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课上不仅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还让他大声朗读整篇课文。整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再加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您的朗读非常有感情!”,并走到他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该学生在下课后非常兴奋,首先走到老师跟前,小声说“我以后一定要在课前熟读课文”。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不仅课上大胆发言,而还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我们选择好时机,很好地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方面创设条件,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大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的自觉性,在学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热潮。
尽快制定学生学习习惯操作规范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学科教研组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学科特点,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晚自习课,增设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03
1 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量1276所,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高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自控能力非常差,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缺乏自我调控的意识,对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更多的是依赖于外部监管调控,导致学习环节及方法上策略缺失。[1]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表现为:①部分教师注重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严格。②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为学习习惯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培养,高职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习惯是人生之基础,而基础决定着人的发展高度。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不能单单满足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高职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相关问题,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进行研究,希望找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供依据。
2 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编制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从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自学习惯、实践实习习惯、应对考试习惯、团队协作习惯五个方面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在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自学习惯、实践实习习惯、应对考试习惯、团队协作习惯五个环节上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得分都要高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
第二,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习惯在总分上差别不大,但是在课堂学习习惯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要好于女生学;而在团队协作习惯上女学生则要优于男学生。
第三,独生子女在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自学习惯、实践实习习惯、应对考试习惯几个环节的得分均与非独生子女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在团队协作习惯环节非独生子女的得分要高于独生子女。
第四,不同年龄阶段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得分除了在团队协作环节差别比较明显外,在其他四个环节都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大三的高职学生在团队协作环节得分最高,大一学生次之,大二学生得分最低。这说明高职学生在刚进入学校阶段的团队协作习惯较好,但进入二年级后有所下滑,随着年龄的增长团队协作习惯会达到最高水平。
第五,所学专业对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习惯影响很大,在其他的几个环节没有太大差异。在实践实习环节,工科学生得分最高,这与专业的要求有关。
第六,父母对高职学生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自学习惯、团队协作习惯和应对考试习惯,但对实践实习习惯的影响不明显。父母经常过问学生学习情况的得分要高于有时过问或很少过问以及从不过问的学生,这表明父母对高职学生学习的态度对其学习习惯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3 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第一,加强教师对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意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高职教师教育观念偏失,他们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等已定型,不良的学习习惯难以纠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关心传授知识,而没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意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责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高职教师首先要对学习习惯要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认识它的特点以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把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根本措施;另外,还要认识到高职大学生仍然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强,教师应抓住这个阶段,主动承担起培养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责任[2]。同时要充分了解高职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主动研究培养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引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第二,帮助高职学生改变以往错误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当帮助高职学生改变认识上的误区,确立新的学习理念,要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让其乐于去学习。
其次,教师应当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其懂得学习和会学习,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方法仍然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有共同点,但是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的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第三,营造一个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每个高职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学习能力和热情,一旦其身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会激发个人潜在的学习能力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习惯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影响,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
所以学校方面当下不但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渐完善。同时,还需通过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形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3]
班级方面要不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对学生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不单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家长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宽松友好的环境与和谐的家庭关系都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甘露.高职大学生学习习惯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
[2]于金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4,(5):42.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要认清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明确其中问题,深入剖析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学学习惯。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教学,小学阶段的数学很简单,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比较贪玩,这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首先课堂效果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没有创新,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由于小学生的种种特性,学生课堂参与性很低,无法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思路中去,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其次教师缺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没有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单纯以分数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参考。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时期,教师为了强化记忆,不知繁重的家庭作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养成了马虎粗心等很多坏习惯,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数学和老师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成绩的同时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措施
1.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才能共同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关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对小学教学很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自己高人一等’的观念,要掌握更多的主动性,现代教育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人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小学教育更是如此,小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培养育人的理念,促进小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同时正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缺乏各方面的判断能力,所以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的难题和重点。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如果学生喜欢某个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下,都会积极去配合老师,这门课程就会学的很好,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尊重学生差异,和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自己,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摒弃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局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自身保持教学热情,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运用简洁有效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单纯进行知识灌输式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否学会了相关知识,在应试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布置过多的任务,使学生逐渐上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状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新课标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新课标理念内涵,将教学模式围绕学生主体性展开,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发挥出学生的潜力。
4.注重家庭作业的质量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作业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设置新颖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入剖析,把握学生思维活动,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教育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帮助,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潜力。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日常学习中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小学阶段是学习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贵在坚持。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一)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小学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三)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养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二、课前预习
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上课时就会进入一种紧张、专注听课的状态,随后自觉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大大强化学习效果。
三、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首先要学会专心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同时眼睛要正视老师或黑板,思维要始终跟上老师,不能抛锚。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时要声音洪亮,回答问题也是对听讲效果的一种检验。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其次要勤思好问,学会听讲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学贵有疑,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习就是找疑解疑的过程。当然,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要掌握正确的解答方法,便可以获得知识。遇到问题一定要敢于开口提问,发问时不要有顾虑,更不要害怕自己问的问题简单而想到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或被他人讥笑,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只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可以学到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学起于思”,善于思考的学生,大脑思维敏捷活跃,学习成绩会青云直上。
最后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四、课后强化
(一)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及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提前及时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确实做不出来,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自查、自改的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三)及时复习的习惯。学生学会每天晚上对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对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尽管课程改革倡导多年,但是某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之上就是简单的一堂灌、一言堂,所有和学习课本知识无关的东西统统被排斥在外,只要无益于考试成绩提高的活动都一概拒绝。如此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并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可能会遏制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某种程度上把学生培养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脱离了教师,这些学生就无法适应新的变化。所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真正明了教学的实质所在,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耐心引导,逐渐加速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慢慢熏陶培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引进门,然后循序渐进,通过一次次的重复才能养成自己的习惯。很多教师强制学生必须怎么怎么做,不给学生缓冲的时间,从学生内心就会把它当做苦差事。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意识到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慢慢体会,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习惯,那么,这样形成的习惯才是对学生有效的好习惯。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有教师不厌其烦的教导,要逐渐推进,慢慢引导学生走上正轨,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初中生,自制力还比较弱,更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制能力。自制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一方面,在习惯培养的最初,教师最好能以作业的形式来布置,学生会以对待作业的态度来完成,次数多了,学生就会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当学生已经能把“作业”当做习惯后,教师要逐渐放手,放手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己来掌控自己,而不是依然依靠教师才能完成。
四、允许反复,杜绝反复
由于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在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如故意拖延、不能按时完成或者自己放任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需要摆正心态,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会出现起伏,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回归正轨,尽量避免反复。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制定自己防止反复的措施。如自己如果放纵自己了,那么怎么改正,怎么来惩罚呢?对于初中生而言,适当的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只要学生出现反复,教师和学生的措施就要跟进,从而避免出现越走越远的状态。这个过程讲究及时性,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尝到了放纵的滋味,坏习惯就会养成。坏习惯的出现比好习惯的养成要迅速,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双管齐下,出现不好的苗头立刻扼杀,绝对不能让它生长壮大。
五、给予学生自由
当教师观察到学生已经有了自觉意识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来自由地飞翔。此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小,怎么可能那么有自制力呢?所以,对于学生总是不放心,时不时地检查问询一遍。本来学生已经进入正轨,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面对教师的不信任,学生反而会背道而驰,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飞翔的空间,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要学会放手。
习惯的养成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和诱惑,如何克服困难,抵制诱惑呢?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哪些心理素质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1.锻炼学生的意志。学生的意志力如何,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的意志进行强化和锻炼。这除了教师的引导,更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认识。初中生处于偶像崇拜时期,所以,教师不妨发现学生崇拜的偶像,用这些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要言必行、行必果。现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争强好胜,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这个特点,进行横向比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学生就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往好的方向发展。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浅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刍议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摭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和过程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和过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语文时也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和过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主要包括计划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四项原则。
1、计划性原则。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与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知道相联系、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克星的培养计划。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开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寄出阶段和最佳时期。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主要以语文教材为凭借,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学校的语文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内语文学习活动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要一句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里特点、紧密联系语文学习内容和活动,制定出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培养计划。
制定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首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为指导,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分别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提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如在第一学期(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想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等培养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具体要求。早1——2年级的培养计划中,就要以这一阶段中有关要求为依据,讲这些要求分解细化为更具体的行为要求,在学习活动中予以培养。
制定和落实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要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凭借。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只要凭借。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学习等都离不开语文教材。如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凭借。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要教师一句学段目标和教材内容做一番整理工作,使培养计划在目标、内容、要求、进度、措施、方法等方面具体明确便于落实。
2、指导性原则。中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一般来说,某一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要有明确的思想认识;而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三要持之以恒,反复实践;撕咬逐步形成思维定式和稳定的行为倾向。在自我养成学习习惯上,中小学生的认识、知识、自制力等方面还不完全具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语文教师不近负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职责,而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更便利条件。
教师要遵照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指导。这是因为,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子系统和次子系统。学生需要养成的是整个大系统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其形成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系统。如果没有教师的系统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能很好的养成。教师系统指导的形式,可以是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也可以是专题讨论、具体示范。
其次是随机指导。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最具体有效的方式是随机指导。随机指导是指在学生具体的语文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相应的予以指导。这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许多场合,都可以相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情境性、针对性、灵活性、实践性是它的突出特点。
第三是个别指导。在语文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表现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品格、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这些特点也必然表现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
第四是延伸指导。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学习环境中,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巩固。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家长了解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对学生在家里的语文学习能够继续予以指导。防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习惯一个样,而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
3、实践性原则。提出实践性原则一是因为实践性是语文学习的突出特点,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概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液必须是以这一课程理念为指导。而是因为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持之以恒,反复实践,直至形成一种几乎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如养成写作前打提纲的良好习惯,不仅需要认识打提纲的好处,而且能够认真实践,反复进行。这一习惯养成之后,只要是写文章,就会很自然地打提纲后写作,形成固定化的行为倾向。4、教育性原则。一切教育活动都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也不例外。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中,教育学生认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好处,这是思想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学习习惯的程序知识和方法知识,这是知识教育。教育学生怎么样做的更快更好,这是集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于一体的智力教育,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和塑造学生的目的。
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般过程
就某一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包括明确意义、掌握知识、和认真实践等三个步骤。
我校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为学生宣读“学校一日常规”,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我们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作风。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等。像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们向学生讲了某个大学毕业生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只是一片小小的纸屑,却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看到哪个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就会对他(她)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二、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核心,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系统的规范训练,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
首先,我校制定了《月牙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措施》和《月牙河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训练,适时指导。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将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编成儿歌,人手一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读读、背背,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意识植入心田。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习惯的讨论,各年级学生人人参与,总结归纳出“我的金钥匙――学习好习惯”。开展学习习惯名言搜集活动,创办“我的学习习惯小故事”主题手抄报。评选“学习习惯小明星”,每月以班为单位评选一次,通过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评出“预习习惯小明星”“质疑习惯小明星”“检查习惯小明星”等若干人,期末各班评选“综合学习习惯小明星”,颁发证书和奖品,在全校大会上予以表彰。学期末,教师撰写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并进行交流,教师间互相借鉴宝贵的经验。
最后,实现家校同步。通过给家长印发《学习习惯培养的15条建议》等资料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讲解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益处,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有章可循,帮助家长形成和找到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和有效途径。
三、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化养成教育
空洞的说教是缺乏说服力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才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需求。为此,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行为规范周”“学雷锋活动周”“法制教育周”“诚信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爱国主义教育月”“孝敬父母月”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制教育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诚信教育征文比赛、“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活动、唱红歌大赛,以及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宣传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心怀感恩情,回报母亲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有道德的人”“祖国在我心中”等为主题的活动。每学年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校实施“三教合一”策略,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每学期举办的家长学校上,我们都会讲养成教育的相关课程,如“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自理从家庭做起”“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掉懒惰的坏习惯”等。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加入了“与父母同读一本书”等内容,并请父母写出感受。还开展了“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使家长乐于与学校形成合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到寒暑假,我校便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公益劳动,清除“小广告”、清扫街道、擦栏杆等,与社区共建。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