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品质圈(QC)是指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其活动的特征是:为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由本系统工作人员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活动并讨论,提出并解决本科室在工作中急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2]。我科在开展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活动中,进行品质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选题理由
神经外科患者存在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后遗症多等特点,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等原因,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低,因此,成立健康教育QC小组,对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小组应用5M 选题法(即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员自豪)[3],确立"提高神经外科健康教育质量"为活动课题。
2 QC具体活动
2.1教育对象 随机选择60例不同文化程度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
2.2活动步骤
2.2.1成立QC小组 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QC小组,命名为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护士长等10人,小组选举1 名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成员为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选举1名文笔相对较好的秘书,负责QC活动的记录,其他为圈员。小组遵循PDCA循环开展QC活动,每月1~2 次例会。成立后请医院质量管理专家对QC成员进行培训,掌握Q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包括选题原则、因果分析、对策表的应用等。
2.2.2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 对2012年1~4月60例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文化程度、疾病诱因、饮食用药、肢体功能锻炼、自我监测病情,问卷条数共50个问题。
结果显示:护士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0.5%;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65.3%。根椐调查结果,设定目标:护士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100%,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5%。
2.2.3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 从人(护士、患者及家属)、物(物资、材料、信息)、法(方法、操作、管理)、环(环境)4个方面[4]分析造成神经外科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的原因,通过因果分析及论证,找出以下5个主要因素: 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指导方式不规范、无标准;健康教育资料缺乏实用性;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
2.2.4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以上5个要因,制定了以下对策并组织实施。
2.2.4.1工作人员统一培训 采用QC知识讲座、知识手册、问卷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培训QC的相关内容,自上而下强化QC活动理念。制定目标及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分工,大力推行QC活动。
2.2.4.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饮食用药、功能锻炼方法等。培训时间为1个月,培训后考核,分为理论和操作考核。每位圈员每周讲课1 次,圈员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通过图书、报纸、杂志甚至上网查询不同内容的最新资料。
2.2.4.3丰富健康教育手段 采取编写患者健康教育指南、开设宣传栏、现场操作培训、口头指导、健康卡发放、饮食谱等方式,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有效解决患者需求。
2.2.4.4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 ①制定健康教育评价表,对住院后1、2w及出院前的患者进行评估;②护士长及圈长每周检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③强调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认真执行;④深入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检查并督促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功能锻炼等方面的落实。
2.2.5效果评价及活动推广 我们于2012年1月~4月对60例住院患者开展QC活动并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5%,与实施QC活动前相比有显著提高。通过开展QC活动,产生了一系列无形效果:护理工作开展顺利,患者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加快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自身素质,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为此,我科QC小组举行成果发表会,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护士予以适当的表彰。同时,以点带面,选择更多团队分批次开展QC改善,在全院推广QC活动,并在过程中培养人才梯队,形成医院文化自我循环及完善的机制。
2.2.6巩固措施 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采取以下巩固措施:圈长把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工作职责范围,并定时检查,新职工及时培训并考核,使之很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吸收新知识,并传授给患者。经常向患者讲解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使之自觉接受并配合。
参考文献:
[1]邓少芳,邓桂芳,魏丽,等.品质圈管理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59.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科新住院的患者(或家属)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个别教育,采用简短、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加以图片说明,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反复多次进行,以强化记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或家属)所缺乏的知识进行教育,患者(或家属)的疑问可及时提出,及时得到解答。
实验组除进行对照组的健康教育外还采取了将存有相关护理问题或相同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式健康教育,即选定每月2次,每次选在下午3点到4点将患者(或家属)统一安排到示教室,课前由责任护士或讲课护士通知患者及家属听课时间,告知他们听课目的、意义,把疾病的相关知识采用PPT、专题讲座或团队讨论的形式并配合图片、实物讲解给患者(或家属),方便了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提问与被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或家属)掌握的程度。
在2012年1~10月本科共开展了10次2种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每组每次随机选10例患者(或家属),在对2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1周后,发放病房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共进行10次。
2结果
两种方式健康教育后2组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的比较。
3讨论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9-01
神经外科手术破坏性较大,对机体损伤大,手术损伤也需要长时间的修复才能有所修复。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入院教育
患者住进医院,面对陌生的医生、护士、同病室的患者以及陌生的环境,多数患者会感到孤独、恐惧。此时,我们首先要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接触,向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需要患者或家属遵守的规章制度,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护士的信息,也愿意同护士交谈。护士从收集的资料中找出病人的健康问题,再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2术前准备期教育
2.1疾病知识的介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术前有关项目及注意事项、麻醉知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让患者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2.2心理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给病人讲解手术方法,让其探望同期住院患者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让病人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2.3饮食指导: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营养不良、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患者,遵医嘱术前适当输液、输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4术前指导
2.4.1呼吸道准备: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4.2检查准备:手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核磁共振、CT等,指导病人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特殊手术准备,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3日开始用氯麻滴鼻,多贝尔氏液嗽口,术前一日剪鼻毛。
3术后教育
3.1生命体征的观察:病人术毕转回隔离室,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以后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变化,如出现瞳孔不等大,血压偏高,脉搏呼吸减慢,应及时报告医生,可能是出现术后血肿或脑水肿。如为后颅凹开颅的病人,要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测量呼吸次数时要数1分钟。
3.2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口中放通气道,并将肩部抬高,头向后仰,可防止舌后坠,有气管插管的病人出现有不耐管或咳嗽反射时,及时通知医师拔除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呼吸的幅度和频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痰鸣音等。
3.3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防止脱出,指导患者翻身时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应低于头部,告知引流管意义、注意事项及拔管时间,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高度。
3.4饮食指导: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术后1~2天给流食,以后逐渐半流食、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天开始鼻饲饮食,暂时不能进食或入量不多者按医嘱给补液。
3.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有肢体偏瘫,要保护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神经功能不全者可采用针灸、理疗、体疗等。听神经瘤术后的病人,眼睑闭合不全,应注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溃疡,也可暂进行眼睑缝合术。
4出院指导
为巩固疗效,强化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护士应给患者做详细的出院指导,创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保证休息时间,加强饮食调理,生活要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坚持长期锻炼,提高机体活动耐力,增强体质,定期到医院复查。
5教育效果
通过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初步掌握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更加自觉地配合各种检查治疗,自我保健能力得到增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因护士和患者接触多了,护患关系比过去融洽,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其作用越来越受到护理工作者的关注。产科护理工作繁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目前监督和评价机制也不健全。我院设置了产科健康教育指导单,由责任护士依据此单对孕产妇实施阶段式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应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1年01月-2011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500例。设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
2.1 产科健康教育指导单的制定 为保证其科学性、实用性,对孕产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表,了解产妇对分娩期、产褥期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医师的诊疗计划,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健康教育指导单的制定。
2.2 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采用产科健康教育指导单进行阶段式健康教育,产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进行入院评估,完成入院宣教,并将指导单放置床头,于生产日、产后1天、产后2天、产后3天、出院日等时段,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已完成打“√”,未完成打“×”,护士和产妇双方确认签名,并于次日进行效果评价及反馈,对于未掌握内容,查找分析原因后再次教育,直至产妇完全掌握。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说教式随机进行健康教育。
2.3 评价指标 出院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孕产妇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孕产妇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比较 (表1)。
表1两组孕产妇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比较:例(%)
3.2 两组孕产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表2)。
表2两组孕产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3.3 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表3)。
表3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1)产科健康教育内容多而繁杂,涉及到母乳喂养、营养、休息、活动、心理和新生儿护理等多方面,责任护士按照产科健康教育指导单对孕产妇进行规范、系统、及时的阶段式教育。使孕产妇能循序渐进的掌握分娩及产褥期的知识、母乳喂养技巧,提高她们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产妇分娩前后的身心压力,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2)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健康教育不具有可视性,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护士做或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使健康教育落实得不到保证。采用阶段式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管理者可定期或随机检查,促使责任护士自觉完成,使产科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78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e pathways, CNP), 是在多种学科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所建立的护理标准化方法, 包括循证医学、整体护理以及质量保证等重要学科及原则[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规范诊疗以及护理措施, 减少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尽可能提高本院的护理质量以及对患者服务态度进行改善。为改善本院外科系统中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达标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选取本院外科系统收治的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5年本院外科系统收治的患者180例, 其中男95例, 女85例, 年龄26~73岁, 平均年龄(56.5±5.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90例。对照组男45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55.5±5.3)岁;观察组男50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57.3±5.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者29例, 神经外科手术者18例, 泌尿外科患者25例, 骨外科手术者82例, 胸外科手术者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案
1. 2. 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分工明确, 明确职责, 定期查房, 了解患者的病情, 并对医嘱进行修改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1. 2. 2 观察组 除进行常规护理外,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 2. 2. 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做相应的准备 首先应由护理部负责人带头, 联合各外科病房护士长构建外科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组织管理体系, 并指定专人成立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其他医院的外科教育相关标准,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外科教育表。针对外科患者的相应群体, 按照实践发展顺序预见性的制定患者住院期间所需要的健康教育问题。并作出相应表格, 包括患者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健康教育问题及可能的需求。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 采取统一的宣教标准, 发放教育手册, 确保本科护理人员能够进行统一规范并且科学的健康教育护理, 培训结束后需进行相关内容考核, 以保证培训质量[2]。
1. 2. 2. 2 具体实施方案 ①入院接诊:责任护士负责接诊, 安排病房, 并按照指定的健康教育标准对患者进行入院宣讲。②在不同时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阶段的讲解:a.入院首先对患者进行环境介绍, 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的设置以及周边环境设置, 并介绍相应病房的主管护士、责任护士、主管医师等人员。介绍病房常规的作息时间, 如果患者有不同的要求则进行相应的调整, 发放健康教育宣讲手册, 对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b.病情介绍:依据主管医师的诊断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向患者讲解病情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c.术前1 d:手术前1 d患者往往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 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确保患者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另外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咳嗽、床上大小便以及手术中的配合等内容进行训练,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能及时恢复[3]。d.手术当天: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方案、相应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案, 以及可能出现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e.术后至出院:此期间应帮助患者进行积极恢复,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 以及制定合理的饮食标准等[4]。f.出院前指导:出院前要帮助患者整理好个人物品, 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指导患者出院之后的用药, 告知患者用药方案, 以及复查时间等。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达标度进行统计, 比较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度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以及治疗前后的问卷调查分析, 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其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达标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对外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可增进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值得临床护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余晓芳.临床路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2):228-330.
[2] 曾保玉.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和健康达标率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