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篇1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信息网络与科学技术广泛传播,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的需求更趋于多元化,这就更加需要企业能够灵活、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人才缺乏等困难,基于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基于各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间往往采取的是一种非合作的博弈关系。为了便于分析,现作假设一:我国市场中只有两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1,中小企业2;基于博弈双方经营现状的相似性,现作假设二:博弈双方最初采取相同的经营策略,共同分享市场,它们分别获得相等的收益a(a>0)[1]。将此博弈过程分为初始和长期两个阶段。

2.1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初始博弈分析

初始阶段,企业的创新成本往往大于创新收益,因此,当其中一方采取创新策略时这个企业的收益将会减少a(a>0)。同时,如果另一方采取趋同策略,则其收益会增加a;如果另一方也采取创新经营策略,则双方各自利益都增加t(t>0),但由于初始阶段的创新活动程度有限且双方共同分享收益,因此,t

表1 初始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1可以得出:(趋同策略,趋同策略)构成了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此时(a,a)为双方相应的均衡收益。

2.2 在创新补偿机制前提下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初始博弈分析

继续沿用上述部分假设,且作如下补充假设:在初期阶段,国家对采取创新经营策略的中小企业实施优惠政策[1]。此时,企业由于其采取创新经营策略使收益增加b(b>0),由于国家采取创新补偿机制就是为了让中小企业看到采取创新经营策略有利可图,因此a

表2 创新补偿机制前提下初始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2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创新策略,创新策略),其均衡收益为(a+t+b,a+t+b)。

2.3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长期博弈分析

在长期阶段,当其中一方采取创新策略时,由于企业的创新收益往往大于创新成本,因此这个企业的收益将会增加d(d>0)。同时,如果另一方企业保持原有策略则其收益将减少d;如果另一方也采取创新经营策略,则双方各自利益都增加e(e>0),且e

表3 长期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3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创新策略,创新策略),其均衡收益为(a+e,a+e)。

3、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3.1 专而精策略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多元化生产,因此,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善于集中,这是其采取专而精策略的必要性。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因此自觉的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这又为其采取专而精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3.2 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产品设计、服务方式,以及营销模式等,其宗旨就是要以自己的“特性”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缺乏人才,创新能力不高,但是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有其创新能力,这就为我国中小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也有其必要性。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和其他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毫无差异,那么就不能吸引消费者。

3.3 “空隙”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采取“空隙”策略是可行的。因为现有的市场不可能“天衣无缝”,总会存在“空隙”。当大家都在热门的、有大需求的市场领域中激烈竞争时,企业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由于那些“空隙”市场服务面较窄,市场空间有限,大企业不愿插足,所以,如果没有多少竞争对手,企业进入仍然可能会大有作为。

3.4 企业群策略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企业亦如此,一个中小企业在创新上可能力不从心,那么企业就可以从宏观上来看待自身的发展,选择几个

适的企业实行产业群经营策略,这样企业就可以充分运用企业集群中的信息集聚效应;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将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等。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采取企业群策略是必要的,是可取的。

4、结语

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自身需要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都应该选择创新经营策略。具体可以采取“小”而“精”的策略、差异化策略、“空隙”策略,以及产业群策略,在采取这些创新经营策略的过程中,以便改善自身的经营现状,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靖.我国出口企业经营策略趋同现象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5):28-30.

[2]龚龙.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篇2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3.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

对于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来说,科特品牌的科技含量影响着品牌的竞争力。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在服务中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的档次和功能,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来提高科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先,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科特品牌要恒久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来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引进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技术培训,并且要有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员工的纪律和协作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工作,提高创新能力,申请更多专利。目前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已经具有五大特色技术,并且已申报多项专利。针对这一现象,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注意发挥自身的特色,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争取申请到更多的专利,从而提高科特品派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作为一个国有品牌,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一方面,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科特品牌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品牌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企业要十分重视品牌经营。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注重对科特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充分挖掘科特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个性,并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科特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心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卷: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若干思考[J].企业天地.2006.10:145-146

篇4

企业在运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进行负债经营的过程中,其之前预计的市场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变化时就会产生风险。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必须保证资金成本低于投资效益,否则将会造成企业收不抵支,甚至丧失偿债能力。若企业因经营活动的失败而导致长期亏损,不能按期交付债务本息,若企业的负债金额保持不变,企业亏损越严重,其资产的偿债能力就越低,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过度负债,就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过高,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最终将导致企业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二)偿债风险与再筹资风险 偿债风险是指到期无力清偿债务所产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资金流动性差或负债规模过大。如果企业负债过高,则会使得企业必须承担巨额的利息,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与竞争能力,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债务期限越短,就要求企业具有更高的资金流动性,此时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的偿债风险也就越大。再筹资风险一方面是指负债过高而导致企业进一步筹资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则指企业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所面临的风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企业企业对借入的资金使用不当,未达到预期的收益率,则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从而引发企业经营危机,影响企业信用。

(三)利率变动风险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小。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也时刻伴随着企业筹资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一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企业所负担的贷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筹资风险。与此同时,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则贷款利率势必迅速增长,企业就需要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严重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

(四)财务杠杆风险 企业使用负债经营策略,能够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是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导致息税前利润减少时,企业的财务杠杆也会起到反向的杠杆效应使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大幅度下滑。甚至在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息税前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为负数时,企业仍然需要支付贷款利息,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五)股票市价下跌的风险 当企业不存在较多的债务,不用偿还高额的利息时,即使某一时期企业经营低迷,使得企业利润明显减少时,公司的每股收益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动。相对而言,如果企业举借了高额的债务,企业在经营遇到困难时支付利息后留给股东的利润将所剩无几,每股收益就会出现大幅波动,不利于企业稳定。

(六)融资成本的风险 企业进行债务筹资会引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可能触发股东的道德风险。由于企业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可能会违背债务合约,将资金用于风险更高收益更大的投资,即股东采用资产替代。但是一旦投资失败,鉴于企业的有限责任身份,使得债权人不等不承担失败损失。如果债权人事先能够理性的预期债务人的资产替代行为,那么必然会提高企业贷款利率,企业的债务成本势必会上升。由于企业采用了替代行为,就使得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资金委托关系产生“剩余损失”,使得融资企业价值下降,构成了融资成本。此外,债权的融资成本还包括企业的破产重组成本、企业担保成本以及债权人监督成本。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融资企业可以从可以转移支配的债权人的财富总额不断增加,同时在股东绝对投资总额保持不变时,债务融资比例越高,内部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也就也就越高,其获得的财富转移的份额也就越高,对债权人债权的侵蚀动机也就越强。从而,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会随债务融资的规模而上升。

二、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在努力降低企业债务负担,保证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长,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那么,这就需要企业谨慎使用债务融资,建立完善的债务预警系统,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当中,企业生存的位置远高于企业利润。首先,在风险面前企业应当摆正心态,明确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在风险面前做到阵脚不乱,勇于承担,有条不紊,积极应对。其次,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防御机制和财务信息系统,即使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做出预测和防范,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财务策略和经营策略,规避风险。例如,企业应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即使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避免由于财务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危机;当企业资金不足存货过多周转不灵时,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积极销售产品降低库存成本;企业运用短期经营负债时,应根据实施情况提取坏账准备、削价准备、产品开发基金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并根据企业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保证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监控企业筹资风险,降低风险水平。

(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确立需要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负债过度则企业面临巨大偿债风险,负债过低又会使得企业的资金总额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经营效果。总之,企业必须将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综合资金使用效率最佳。通常,判断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标准为:第一、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扩大股东获利空间;第二、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企业不能达到其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水平过低,企业价值就会减少;债务水平过高则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大资金成本过高。

(三)分析偿债能力 通常,企业将已获利息倍数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分析指标。已获利息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为了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企业对债务本金的偿付能力,此时应当使用债务本息偿付率作为衡量指标。债务本息偿付率=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债务本金)/(1-所得税率)。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负债经营风险越小。根据企业经验,该比例个数值范围所表示的企业偿债能力如表1所示:

(四)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 作为企业经营负债的先决条件,其借款利息率必须低于息税前资金利用率。反之,息税前资金利息率低于借款利息,则企业应该放弃债务融资,选择其他方法获取资金,同时应当尽量减轻本企业现有债务负担,防止财务杠杆出现反作用,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投入回报率企业,企业应当把握好以下三点:(1)合理选择负债率指标。在发达国家,企业基本都拥有衡量自身债务率的集体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日本处于战后建设时期,资金缺乏,企业往往均才用了大规模负债的经营策略,各年度债务率均为70%-80%之间,此时,美国企业的债务率水平为40%-50%。当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债务率水平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也存在着不同的最有债务率水平。(2)企业应当采用合理指标衡量企业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要采用以下指标:总资产债务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股权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通过上述公式不难看出,企业负债比率越高,偿还保障性越差。反之,偿还保障程度越高。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股权和债权比例保持在1:1的情况下较为合理。公式中,已获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该指标必须大于1,否则将不能偿还所借债务。(3)企业还应当考虑到新投入现金净流量与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之间的关系。

(五)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 首先,企业在举债时,首先应该判断负债经营是否对企业提高经营业绩有所帮助,一旦企业决定调整负债经营规模,随之企业就需要确定合理的负债数量。其次,企业在进行债务经营时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来源结构。确定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金类别与负债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不仅能够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取得资金,还可以通过其他更广阔的渠道,根据企业对资金量与使用时间及使用成本的需求选择其他资金筹措范式。目前,我国举债方式主要包括:(1)银行借款。虽然目前市场中有许多资金筹集方式,但是银行借款仍然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银行贷款受到了许多限制,贷款额度有所减少、贷款利率却不断提高,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不断加大。(2)资金市场拆借。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除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市场闲散资金,然后拆借给短期内急需使用资金的企业。这种筹资方式一般适用于企业短期资金缺乏,资金使用成本较高。(3)企业债券。一方面企业可以向其职工发放公司债券,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力量,使企业职工更有与企业共存亡的奋斗动力,但是该种筹资方式能够筹集的资金总额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向社会广泛发行企业债券,该种筹资方式筹资期限长,成本高,主要用于大规模长期筹资。(4)商业信用筹资。其主要指的是在企业急需资金时,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或贴现方式筹集资金。该种筹资方式筹资速度快、成本低、简单灵活,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日常资金往来当中。(5)外资的引进。企业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行拆借。目前,该种融资方法尚且不成熟,不仅面临着汇率风险,还需要通过国家严格的入外外资的种种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中充斥着形形的民间拆借,企业在面对资金不足需要进行债务融资时,要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切勿盲目拆借将企业带入财务困境的深渊。此外,企业还应考虑到资金期限结构,做到借入资金时间数量的合理搭配,避免偿还时间的过于集中。

(六)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稳健筹资模型 为了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及绩效水平,企业应当考虑到未来销售收入的增长、稳定程度及其所处行业的环境变化。据此,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负债规模,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间的合理比例,预防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运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公式如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根据经验得知,企业的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于2时说明企业债务规模比较适宜。其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值过高,则说明企业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低则说明企业资金陷入了周转不灵的局面。在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到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信号传递等影响,企业在资金运用上首先会考虑到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内部积累的方式。其次,企业才会考虑到外部筹资。如果企业外部筹资仍不能满足需要,则企业此时会考虑到发行股票等权益性方式筹资。但是,权益筹资不仅成本高,筹资时间长,还会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企业一般不会轻易采用。

(七)适度利用财务杠杆 企业处于初始阶段时,由于产品刚刚进入市场不被顾客所了解,产品承担的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率较低,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此时,在企业初始阶段运用负债经营应当更加慎重。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产品开始被市场广泛接受,利润开始迅速增长,但是此时企业为了扩大产品规模,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使用成本较高,此时企业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还应当谨慎运用债务融资,适当考虑股权融资方式。当企业度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后,企业产品销售额及利润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大多也可以利用折旧基金完成。此时,企业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不易发生经营风险,可以适当运用债务融资来满足企业资金的不足,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八)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对于所借入的资金投资方向、投资结构不同,也会导致其产生效益的水平和时间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对于借入资金可以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可以用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可以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及现值指数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加以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投资项目。对于不同项目的投资比较,企业也应当将净现值法与现值指数发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此外,企业还应当对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加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一方面,企业应当对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做出定性分析。由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波动性的规律,如果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的经济环境可能为短缺经济,则企业应当加大投入抓住时机;如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则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所加大,同时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上升;如果预测未来经济处于平稳甚至衰退,则企业产品的销量可能有所萎缩,价格会出现下降,企业应当及时制定相应措施,修正投资及经营方案。

三、结论

负债经营不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又同时扩大了经营风险。理论认为,当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企业达到了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应当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权衡收益与风险,选择其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佳的资本结构。同时,负债经营比例反映了企业拆入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表明企业自有资金对借入资金的保障力度和企业利用介入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后的盈利能力。该比例可以直接反映出本企业现有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继续介入资金的能力以及其盈利水平。负债比例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低、抵抗风险能力越弱、财务杠杆越容易出现反作用加速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在现实经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判断,使企业处于合理的负债水平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负债适度,那么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但是,负债比例究竟应该控制在多高,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没有普遍适用的负债模式。因此,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盈利的负债规模,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尺度,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这资金不足,企业发展受限的局面,负债经营已然成为企业解决此类难题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手段。在企业运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考虑其承担的债务风险,合理利用债权人资金,理性创造企业财富。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改变传统观念,摒弃“无债一身轻”的落后思想,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扩大企业利润。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共关系,提高企业信誉,将企业信誉视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以此来帮助企业抵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最终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叶全良:《负债经营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篇5

1引言

多元化是港口企业经营过程中避免过度竞争、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港口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的运营环境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港口企业应当以自身的条件和经营状况为出发点,选择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单一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港口的发展需求时,多元化便成为促进港口进一步发展、增强港口综合竞争能力的有利选择。

2港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背景

当今,海运业正发生着战略性结构调整,船舶朝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世界海运的竞争日趋激烈对选用港口的通航水深、码头等级、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综合运输系统的迅速发展,港口传统货源腹地的分隔状态已经打破,市场从过去的港方市场逐渐转变为货方市场,加上众多货主码头对社会开放经营,公路网络完善与高速化路建设使港口企业之间为争夺区域主枢纽港地位和货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此外,港口企业从装卸生产和经营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已成为港口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它要求港口企业从组织体制、经营方式、投资方向、技术装备、人才配备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由此,港口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趋势日渐明显。

3港口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关于多元化的定义,简单而言是指一家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业。港口企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能分散港口的经营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避免出于经济衰退或行情波动使港口的收益急剧下降,同时使港口的经营资源,如资金、人力、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港口的规模得到扩充和发展。具体而言,港口发展多元化的优势主要包括:

(1)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与单一经营企业相比,多元化经营企业相当于将原来多个单一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整合在一个企业内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分摊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部分。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划和行政手段,调整各个经营方向的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多余资源是港口经营资源总额与目前港口经营所需资源的差额,多余的港口资源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但并非全部的多余资源可转化成目标企业经营所须的能力。因为多余资源可分为可转移与不可转移部分,多余资源的可转移性,取决于目标企业与现行经营行业的相关性,因此港口可转移的剩余资源是港口进入目标行业经营的能力基础。

(2)分散港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港口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因为港口的经营本身投资大、专业性强,而且港口市场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果港口企业没有其他业务活动作为利润补充,选择从事单一业务经营,当港口市场不景气时,企业自身必须承担利润锐减的损失,这对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极其不利的。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业务或产品经营中,能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港口市场,受环境因素制约比较大、经营上易产生波动的弱点,因此,港口的特殊性要求港口企业在主业之外进行多元化经营,从而降低企业对港口业务的依赖,达到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损失的目的。

(3)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现代物流的建设,港口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卸和堆存的场所,其内涵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港口功能更加广泛,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将逐步建成物流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和产业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树立良好的声誉,创造港口的服务品牌,为吸引货主、赢得货主打开绿色通道,为强化主业、巩固主业、提升主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的后盾。

(4)适应港口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的方向

目前港口企业的物流服务空间基本局限在陆运与航运的连接上,港口码头两端的集疏运大多数由承运人或货运人完成,这就无法满足产品从生产者向使用者转移全过程服务的要求。因此,港口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要,扩大港口物流服务领域,伸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发展港口相关多元化的产业链,使港口码头服务功能向两端扩展和延伸到物流服务的上下行业,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培育港口企业的物流系统,使物流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反映客户的要求,扩大对客户全过程服务的功能,形成独特的物流系统,体现港口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提高产业的进入壁垒。港口物流系统的建设必为港口的多元化经营提供无限的商机,因此,必须把握住这些商机,才能把港口的多元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港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分析

4.1港口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港口多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内部发展 港口以内部多余资源运用为主,由原来的港口组织来发展多元化产品或市场。

合并与收购 港口透过购买或合并外界有潜力的新业务,以扩大原有经营业务范围。

战略联盟 两个或多个港口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授权 港口向外界取得经营新事业的技术、商标或执照等转移许可,以扩大港口营运业务范围。

内部投资 由港口内部自行出资成立新的独立事业公司,来从事未来新事业的规划、开发与经营。

合资 由港口与外界企业共同出资经营新事业、新市场或扩大现有业务范围。

创业投资 港口对具有高报酬、高风险的产业,募集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取未来较高的投资报酬。

学习性投资 港口尝试对陌生的新事业做少量投资,藉以学习并取得未来进入新行业所需要的经验或技术。

根据港口主要提供服务活动(或收入来源),再加以展开探索港口经营活动相关所拥有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以寻找可能的发展策略。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发展港口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首先,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港口竞争状况,来判断是否该引入多元化经营策略;其次,对港口现有状况进行资源基础及核心能力分析,确定港口多元化经营的方向(是相关多元化,还是不相关多元化,或者兼有之);再次,对港口多元化经营的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性、财务可行性、管理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最后,执行港口多元化经营事业,并控制全过程。

4.2港口实施多元化经营后主要涉及的业务

港口实施多元化经营后主要涉及的业务内容如下:

船舶服务 货物服务 内陆运输 船员、旅客服务 其他服务

引水、拖船、通关、检疫、清洁、燃油、加水、修造船、系解缆、船舶停靠、设备租赁、船舶看守、垃圾清理、其它服务等 装卸、转运、过磅、理货、报关、进出仓、货物保全、包装组合、物流作业、重件装卸、港区运输 水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运输 娱乐、餐饮、交

通、购物、医疗、

旅游、日用品、

其它 保险、通讯、广告、观光、翻译、咨询、停车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集装箱修护、船舶、货物承揽、房地产出租

4.3港口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行业选择

通过对我国港口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范围结合港口自身的环境分析,我们可以

从以下2个方面来分析港口企业在多元化产业选择上的规则。

(1)我国港口企业在多元化产业的选择上一般从原有业务的相关领域开始,因为相关的产业发展是众多港口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主要特征。研究其采取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因为大类产业之间的相关性远远小于大类产业内各产业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大类产业之间的产业壁垒较大类产业内部的产业壁垒要高。港口企业就会选择相关产业发展,可以避免克服过高产业壁垒产生的高成本;另一方面则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的我国港口企业大多缺乏跨行业经营经验,尤其是大跨度的多元化经营。

(2)从港口企业多元化经营可选择的产业进行分析,那些存在较高利润的产业并不一定适合港口企业,因为高的利润必然都存在着高的壁垒、高的集中度,如汽车、电讯等。因为这些产业受到政府规制较严,且对规模经济和技术的要求是一般企业难以达到的。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一些垄断性较强的行业多是受政府规制的垄断,政府还没有放松对一些“重点”产业的控制。所以目前我国企业多元化进入的壁垒主要不是生产要素,而是政府的特许经营权,只要有政府的支持,港口企业也可以进入高壁垒的产业。

5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认真思考能够使未来盈利不断增长的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港口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寻求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这种战略并不是所有港口企业,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运用的,因为多元化经营战略也可能会带来风险和威胁,盲目扩张将导致港口企业步入多元化的误区。因此港口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之前,还需利用各种有效方法多加分析思考,谨慎行事。

参考文献

[1]张露露.港口多元化经营实践经验借鉴研究[J].港口科技动态, 2006,2.

篇6

1.电力企业产权机制的进一步改善

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产权体质明确,企业各类资产都归国家整体所有。其投资管理阶段中包含了国家投资、地方投资以及企业的自筹经费投资。电力企业由于企业经营决策层时间管理阶段中缺乏民主化的管理,导致发展阶段中经常引起影响集体权益的不良行为。而缺乏民主的管理,还进一步导致管控监督无法达到预期,因此不能对风险做出良好的抵御效果。且企业管理与经营发展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经营、生产实践处于垄断地位,电力企业可以借助其优势来获取经济利润。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资源,电力企业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其实践扩展能力具有很大的潜能。所以经营阶段中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技术条件、资源核心优势等,来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利润提升点,从而使得我国国有资产实现增值保值的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计划。

2.电力企业管理经营策略

2.1全面整合资源

所谓的资源包括人力、技术与物资等,市场则担当资源良好配制、完善优化的实践手段。电力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整合资源,创造符合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发展战略,明确战略发展实践内容,对各类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强化电力单位的更新改革。借助市场吸收可以为企业不断的寻求人才资源,对人才资源进行良好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激发核心优势,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效益,达到发挥人才资源综合优势的效果。

技术资源作为电力单位提升自身核心技术实力的实践方式。技术的创新和改革都需要通过优良的技术资源来实现。其关系着电力企业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来达到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一个优秀的电力企业,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技术资源,以开发更好的技术优势来建立市场。

2.2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

电力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平日工作的教育培训,增加其工作责任意识,树立企业集体荣誉感。只有在拥有良好企业人员素质的支持下,才能够使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提升和优化。其次,企业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策划出适用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性生产经营责任制度,明确文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设定安全生产的标准,并且制定各项有效的安全监测。安全管理关系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关系企业的运作能力,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所以对于各类电力仪器和设施器具的安全控制一定要做到位,而且要进行记录以供日后查看和研究。企业还要强化现场管理,提升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水平,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持续化运作和良好增效。

2.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

所谓的定量风险评估是指分析企业的定性风险,再对风险进行优先顺序排列实施量化分析。在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定量风险评估时,根据目标项目的说明大纲和历史记录数据、风险管理等资料,通过概率预测、风险推断、造成的影响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然后结合当前实际数据,来对该项目进行判断分析验证,以此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正确的风险状况掌控。

定量风险分析作为日后管理者进行风险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实现电力企业的风险监测、控制以及转移。随着国家提倡持续化发展和安全化建设新时代,市场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定量风险评估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直观数据,其调查验证可以参照经验值与各种近似值模型对比,对风险作出合理评估,然后进一步做好规划。只要形成风险时,评估团队就要迅速的判断出风险的种类、危害和措施,以制定解决方案。风险评估是根据突况作应急处理,其管理措施应该随进展进行调整,其首要目的是最大化的控制经济损失。

2.4电力企业市场战略管理

篇7

当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取代电脑成为受众广、互动性强的窗口和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达6.95亿。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铁路12306”手机APP应运而生,铁路总公司和各铁路局的微信公众号也纷纷投入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铁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基础的客货运流程层面,在市场营销、交流互动、品牌传播、业务拓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挖潜空间。本文基于微信、微博和APP3个主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研究铁路如何重塑、革新营销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以达到提升服务质量、发现潜在需求、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增收创效的目标。1铁路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分析目前,微信、微博和APP是移动互联网领域覆盖面广、活跃度高、认同度强的3类平台,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由于微信、微博、APP的属性和特长存在差异,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中的定位也有所区别。微博的传播力较强,但是与用户的关系较弱,适合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微信和APP的传播力不如微博,但是与用户的关系较强,适合做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简而言之,微信做关系,微博做传播,APP做产品,组合做营销,如图1所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市场化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各有不同。针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由于其属性的特殊,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更是有较多需要改革的因素,并且历来的传统发展导致其自身的深化改革进行相对缓慢,尤其是在市场内的竞争力方面,其营销策略匮乏陈旧,无法与新型的现代化企业抗衡。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探究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1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作用分析

首先,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是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步骤之一,也是适应其改革的需求,新型的营销策略才能够让电力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最终激活企业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其次,营销策略是在市场化竞争中提高电网经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法,积极学习现代化企业的营销手段,可以让电网经营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内的需求,关注使用者的需求结构和特征,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有,对于电网经营企业来说,营销策略的突破是其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能够推进改革规划的贯彻和实施,尤其是在电力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企业的越早转变越有利于未来的竞争实力,抢先适应市场化的竞争,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2目前电网经营企业营销中的主要问题

(1)理念匮乏。目前的电网经营其中对于营销管理、策略的概念意识较为淡薄,其过去受到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影响,而在目前市场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多企业仍然对于营销管理缺乏先进的理念和认识,使得企业管理停滞在较为初级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刺激策略和运营方法。(2)策略不合理。目前很多电力运营企业的运营策略处于不够科学、合理的状态中,对市场缺乏多维度的、深层次的调研和认知,认识上的匮乏导致其对于自身营销策略的定位缺乏合理的制定规则,不符合市场行情,策略对于市场的刺激作用小、挖掘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中群众的需求特征,进而造成了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运营不到位,效果不佳。(3)营销团队水平有待提升。从目前电网运营企业的营销团队状况来说,综合的素质不强,专业营销的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电网经营企业过去的属性特征,在市场化竞争之后在人才方面无法适应变化,工作人员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敏感度不足、实践经验少、理念落后,最终造成整个团队的落后,因此,电网运营企业可以对企业的营销团队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可以积极招聘更专业的人才,为企业注入更新鲜的活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总体营销水平。

3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强现代化营销理念灌输。现代的电网运营企业要想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竞争,首先要在观念上得到转变。电网运营企业可以组织参观先进企业、定期组织共同学习,并且可以鼓励员工多参与社会中的演讲、辩论等形式的有关营销方面的活动,切实地从多方面增强员工对于营销理念的认知,让电网运营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可以得到学习,最终让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能够全面适应市场化的竞争,树立起正确的、先进的市场营销的概念。(2)完善市场营销部门。目前对于大多数电网运营企业来说,仍然缺乏现代企业中的营销部门,造成营销工作的具体落实不够、负责不明晰。因此,可以在电网运营企业中成立专门的营销部门,明确其职责和岗位工作内容,使其成为与其他传统的部门并列的部门,成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应该多加重视部门的成立和发展,完善规章制度,多关注部门的建设,最终为现代化营销体系的形成努力。(3)充分的市场调研、引进先进的营销策略。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工作中,首先要对市场情况有较为透彻的调研和理解。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行情,为后期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奠定基础;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营销策略,学习先进的方法来进行营销管理,可以组织企业内部的营销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和探索方法,制造机会向营销管理行业中的大师交流,通过增强营销人员的学习能力,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持续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切实推进企业的深化改革。(4)大客户营销策略。在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大客户的营销策略,对于大客户的重点营销和服务要起到带动师范作用,树立企业的服务形象,通过大客户的反馈来带动其他需求户,由点到线再到面,通过口碑的树立来扩大企业的影响面,来扩大企业经营中的市场占有率,以长久的、优秀的服务来打动市场,来持续占有市场。(5)新媒体的引进。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多种媒体方式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网运营企业可以在具体的操作中积极的引进多种媒体、科技手段,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宣传、制定小的营销活动等,将企业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消费者的心中。

4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电网经营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尤其是在营销方面,是企业的市场化道路中重要的环节,首先从理念上得到更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再从具体的策略中不断学习挖掘适应自己企业营销的手段,最终为促进企业的改革、经营成果的提升努力。

作者:郭精威 单位:国网灵宝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

负债经营对于企业是有着很大的益处的。但是,如果负债经营利用不当,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因为企业负债经营在借贷的时候,均规定了还款的期限,利息金额,还款方式。如果企业运营出现阻滞而导致未能及时还款,那么就很容易引发危机。

我国企业在看到负债经营优势的同时,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合理使用负债经营,把握住它的度。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

企业负债经营如果操作得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一)、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企业规模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资金的规模起到很大的作用。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利用负债经营,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增加企业实力,可以让企业更加快速的投入市场竞争当中。

(二)、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升企业所有者的收益

企业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不变的,如果息税前利润增加,那么单位情况下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将会减少,从而导致企业所有者获利增加。

(三)、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让企业获得节税收益

按照会计制度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企业是在税前对负债利息进行支付,因此,在经营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负债经营企业相较于无债企业而言,对于所得税的上交数额就较少。从这方面意义而言,企业就节省了部分所得税,增加了潜在的收入额。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消极作用

企业负债经营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起很多负面效应。

(一)、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优势效应的前提是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资本成本。由于企业必须按照负债约定进行还债,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不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债务的偿还。过度依赖负债经营而没有对应的收益率作保障的话,就会使企业在支付巨额利息的同时,降低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威胁企业生存。资不抵债就是企业负债经营终极风险的体现。

(二)、降低企业再筹资的能力。

当企业债务过重不能按时还清债务时,就会对企业信誉产生负面效应。相关金融机构与债权人是不会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借款给该企业的,这样就导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一个不断恶性循环。

(三)、影响股票价格。

企业负债比率过高,会对企业股票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股票下跌。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时,企业就不得不从企业所有者所获取的收益当中分出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企业所有者权益就会受到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抛售股票;结合市场预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就会导致企业股票下跌。

(四)、影响日常营运。

企业在负债经营情况下,必须时时考虑到按时还付本息,因此就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如果负债结构安排不合理,还款时间比较集中的的话,就有可能破坏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周期,导致企业运转不良,对企业的日常营运起到负面作用。

三、把握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的策略

负债经营虽然有种种优势,但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导致企业运营危机,使得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使企业倒闭。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对负债经营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并且针对企业自身特点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适度负债经营。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应该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负债经营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成果往往和预期并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面对变化,企业没有一套自身的应对措施,必然会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并且科学的对其评估,有效的防范。其次,企业需要制定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财务风险规避方案,改善企业筹资的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负债经营的风险。最后,企业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生产技术,不断改善盈利水平,最大可能的降低财务危机。

(二)、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为了最大可能的避免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一定要确立适度的负债规模,衡量企业资金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实现风险与负债收益的最优化。在企业实际运营中,想要做到保证合理的负债比率是非常难的。相对而言,对于一些目前产品销路好,资金周转较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一些;

(三)、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负债计划

每个企业都需要按照自身的资产数额以及企业产品生产与经营状况,合理安排适量的负债数额。同时,还应该结合市场状况与企业特点安排合理的还款计划,避免还款时间过于集中而给企业带来压力。企业必须在内部管理与生产经营上门多下功夫,力图加速资金的周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应收账款。

结语

企业的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灵活吸取资金,如果经营得当,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的。但是,负债经营的正常运行,需要企业具有高效率的内控机制,良好的运营手段。企业如何适度的把握负债经营,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本文针对企业负债经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实践有所裨益。(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倪自华,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浅析,《中国电子商务》2011年第10期:171

篇9

证券投资,包括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

资产委托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8.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

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4.8%。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16.7%;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5016.6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12142.84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1820.53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

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5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11.9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

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四)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并兼顾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则,建议将投资分为流

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和流动性较差的股权投资两部分,各占50%左右。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最主要的营销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营销工具进行产品营销,不光推动了传统营销中对消费者的影响方式,也让企业向着电子商务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为以网络时代为主的二十一世纪,网络媒体与电子商务的兴起对行业内为数不少的企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市场营销的具体方法也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加强的对比下,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相对滞后。网络经济融合了传统企业与信息产业的双方面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全新的营销工具与营销方法,并获得良好的收益水平,全新的营销方法绝大多数也以网络营销为基本方法。

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如何实现以高超的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传播,也成为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与传播媒介共同思考的问题。对于现今我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选择正确的营销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网络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所体现的特征

1、信息量大。

2、价格成本低。

3、互动性强。

互联网传播中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广告中的单向信息流通,颠覆了信息反馈不足的缺点,为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了让消费者与厂商及时与有效的沟通,发送信息的人员通过接收者反馈调整营销策略,最终做出更为适宜的让大众接收的策略。

网络时代的受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是单一的受众群体,在消费者同样有权利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主动的寻找信息,对企业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回应,网络营销传播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让传统广告中企业一厢情愿的产品品牌传播,转变为同消费者的有效互动关系。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产品营销的相关策略

网络背景下的营销传播逐步转变为重要的传播功能之一,网络营销传播在有效利用传播资源与专业工具的同时逐步形成推广和服务的平台,让消费者可以对企业的资源与产品进行自主的支配,企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获得利润。

(一)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策略的创新与发展。

网络时代下,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对营销相关的数据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进行编码,调制与传递。伴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技术除了应用普遍意义的音频传输信号以外,开始具体涵盖数据,文字,图形,音频与视屏的应用,网络时代逐渐步入数字多媒体时代。消费者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一系列优势与便捷性的同时应用手机,电脑,便携式终端接收各式数字多媒体节目,让广播与电视实现了最佳的性能匹配。

客户在接触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与相关的产品,客户实现了从过去的被动接收企业信息转变为主观的查阅企业相关信息,从而改变了客户以往被企业信息所淹没的现实。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宣传策略由于增加了客户的参与而更加符合客户的要求,当企业的信息传播更加具有相关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市场营销。

(二)提高企业传播效率有助于加强企业的营销调研。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通过推行全新的营销模式,逐渐适应社会环境不同,个性发展不同与学历水平不同的民众的相关挑选。

企业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应该生产具有针对性的相关产品,以适应不同的人群的挑选,企业通过各式营销模式制定企业的营销规划,积极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最终决定企业的产品定价与营销的具体方案。

企业在研发产品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企业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建立聊天室,新闻组,网络论坛与电子邮箱,在充分利用市场信息的同时帮助顾客获得有效的信息。最后,企业对客户访问过的网页的停留时间,点击的次数,浏览的时间的长短进行相关的归纳与统计,在进行精确地分析之后了解客户的具体偏好,才能让获得的客户信息具有高度的精确性与有效性,也能根据客户所反馈的信息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与营销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宣传效率。

(三)提升企业的网络沟通水平有助于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在网络经济大背景下,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客户不再像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下被动的接受强势广告的影响,通过让客户主动的接受,主动认可,最终让企业成为信息与产品的传播者,最终实现推行企业的个性化消费模式。

企业要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在搜集客户反馈信息的同时实现合作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流与数据库共建共享,及时接受与整理客户的意见与建议,建立相关行业之间网络营销模式,网络财务沟通与网络采购设计。

(四)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转播策略的商业化。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营销策略往往具备政治性与产业性的双重属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属性的产业也在慢慢消退。

由于网络营销模式实现利润的最根本目的,网络经济背景中的营销传播策略也在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部分企业终于走上了独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而媒介作为专业的平台与机构,也逐渐成为综合独立生产产品的专业组织机构。

(作者单位: 北京首都机场广告有限公司)

篇11

二、负债经营的优势

1.弥补自有资金不足

企业通过产品质量升级、研发新产品等方式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以处于优势竞争地位时,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可以填补资金短缺的空位。

2.有利于企业抵制通货膨胀

在当前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钱不值钱了而偿还企业债务的标准仍是账面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好处。若能确定有效的经济发展趋势,公司将能够作出适当的融资方案,如面对通货膨胀,企业可以借更多的长期债务。

3.不会使股东控制权多样化

发行股票作为企业集资的一种方式,会弱化原有股东控制权。但是负债经营是采用到期还本的方式获得资金,债权人只享有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不能参与公司的决策以帮助保持公司控制权。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债务管理要求公司必须按照期限支付本金和利息,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限制了债务融资的能力。如果加上还款期限相对集中的情况,巨额资金要求在短期内清偿,企业资金的正常使用和周转也会受到影响。

四、企业合理负债经营的策略

1.确定产品周期

(1)产品开发阶段。此时因产品新开发,市场知名度相对较低,因而市场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企业一般是根据对产品发展前景的预测来决定其负债策略。如果企业预测新产品未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企业会倾向于采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如此就可维持原来产品的正常生产经营,又给予新产品充足的资金支持。

(2)产品营销阶段。此时新产品各方面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得力于前期市场的试水,如今产品销量可观,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发展形势,预测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时企业可以大量引入长期负债,让财务杠杆充分发挥其作用。

(3)产品成熟阶段。此时新产品已成为成熟产品,产品的发展速度开始下降,企业也开始减少对该产品的资金投入,但这并不影响该产品成为企业重要的巨大的现金来源的现实。这时企业应尽量避免引入长期债券,偶尔出现的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应采用短期借款的方式来解决。

(4)产品衰退阶段。此时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已极小,如果企业不对产品进行升级研发,那么,只需借入短期借款解决偶发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即可。但如果企业想对产品进行新一轮的研发升级,让其继续在市场上发挥后续力量,则可采取长期借款的方式,此时企业的负债比率可以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

2.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

(1)企业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①流动比率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对应的程度,揭示了安全债务偿还的流动比率指标。一般而言,较高的比值说明有较强的企业短期偿付能力。现实情况中,因为资产变现的不确定性及呆账的存在,要求流动比率大于1,这样在流动资产变现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时,企业才有一定的缓冲余地。②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对应程度的比值且该比值需在同一时点上。较高的速动比率对应较强的企业偿债能力。该指标的国际公认标准为1:1。③企业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合计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倍数关系构成了,利息保障倍数。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在同一时期。它揭示了一种保障程度,反映了同期偿还所有债务利息的水平。企业若想确保利息支付的正常进行,则要使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而且较大的指标值对应较强的偿付利息能力。④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对应总资产的比值,且该对应比值发生在同一时点。它反映物资保证程度,是对债务清偿而言的。资产负债率更是一种指标,可以看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从股东的角度看,只要率负债利率小于总资产收益率,加大债务比率就可以造福于股东。

(2)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都属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这几个个比率均揭示了与其相应的周转速度。较高的总资产、存货周转率和较少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对应较高的资产运营效率,以此带来企业较强的资金流动性,缓解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通过短期负债的方式。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中去,企业间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众多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资源和国际化的市场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找到新机遇,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如中国企业在企业国际化中既涌现出了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又有一大批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需求,在企业国际化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的众多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企业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但是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总体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还不高,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上还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开放度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轻工、纺织、鞋帽、家用电器、五金制品、文教用品、玩具等领域中,中国产品以其质量优、价格廉、服务好,所到之处国外的竞争者纷纷落败,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减弱中国产品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产自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诸如焚烧中国产品、限令中国销售商离境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依靠单纯的产品出口来开拓国际市场变得越来越难;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时间人民币还将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加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扩大对外投资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考虑的战略选择。为了保持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充分认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制定并实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划,确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加大对外投资力度,输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将生产和经营的触角伸展到国外。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定义、理论

1.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定义

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定义,中外研究企业国际化的专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在此主要列出以下几个不同的定义。

“广义上说,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从一般出口到设立海外机构,从设立一般贸易机构到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过程。狭义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以直接投资为特征的跨国经营活动”(贺嫌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通过贸易和海外投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目标”(吕复成)。“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将优秀生产技术和经营技巧成功地移植到国外由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的过程。加快国际化经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李洪铭)。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由国内经营走向国际经营的多元、多阶段、多层次的渐进过程,它发展于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经过许可证贸易到对外直接投资,最终形成一个多国籍的跨国公司”(李忠智)。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以产品出口或外部资源利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活动”(李霄)。综合国内外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专家对于企业国际化的定义,结合个人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认识,为了便于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我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定义为: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在企业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经营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开辟原料和产品市场,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求得企业快速发展和获取满意的企业效益的运作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商品的流动,而且还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和配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分为出口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阶段和全球化阶段。”

1.3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随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经济、政治、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在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发展则是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而发展,并对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众多,现就几个影响力较大的理论介绍如下: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得到学术界的普遍推崇。他认为根据贸易、投资状况的区别,国际产品周期可以划分为高科技期、成长与国际化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Adler&Ghadar(1990)提出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划分,即国内生产阶段、国际化阶段和多国经营阶段,此外,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他们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国际企业经营的第四阶段-全球经营阶段。

1.3.1国内生产阶段-生产导向

产品技术和工艺占据了管理者的主要注意力,产品销售主要在高度专业化和有限的国内市场范围内进行。国际市场很小、产品的独特性及缺乏竞争者的市场环境,使企业采用民族中心型的态度,即使存在产品出口,企业通常也完全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母国人员对国外商只是偶尔进行商务访问,基本不使用外派人员。

1.3.2国际化阶段-市场导向

由于竞争者的加入,企业重心集中于扩大市场和产量,企业通常在这一阶段开始国际化经营。企业开始通过出口输出产品,随着市场培育成熟,逐渐将生产职能向消费市场转移。在这一阶段,改进生产手段和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企业突出的管理任务。公司出于一般管理、技术转移和控制的目的大量使用外派人员。同时由于生产与营销均需考虑文化差异因素,来自东道国的管理人员往往被招聘安置到销售、营销或人事部门,人员本土化初显端倪。

1.3.3多国经营阶段-价格导向

此时产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产品标准化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竟争的加剧则要求企业将生产转移到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文化差异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在下降。价格、生产成本替代市场位置成为决定广商选址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处于成本控制的目的将减少外派人员,尽量使用东道国人员,从而出现管理本土化的,但并不是说没必要继续维持外派人员,只是其比例和重要性在相对下降。

1.3.4全球经营阶段-战略导向

产品既要满足全球成本竞争的需要,又要区分当地市场的偏好和特定要求。“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土化”成为这一阶段的典型写照。这一阶段企业的经营将同时在生产、市场和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全球化竞争,而经营中对差异性和全球化的共同关注,使得文化差异因素在此引起管理者的注意。企业从全球范围内获得产品创意、要素进行生产,但在最终产品的生产和建立客户联系上则强调对当地市场的了解。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在此所指的企业国际化经营限定在国际化阶段一市场导向、多国经营阶段-价格导向、全球经营阶段-战略导向的范围内。

1.4论文主要内容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企业提高企业资源分配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差,企业中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中国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积极主动的采取应对措施,克服企业自身不足,以国际化的眼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战略,制定可行的规划,克服各种不利素,推动企业的发展。

1.5论文方法和创新

1.5.1方法

1.规范分析方法。依据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基本理论,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我国企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剖析我国企业经济国际化现存的问题,提出我国企业经营国际化具体对策。

2.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尽可能地应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企业经营国际化发展的新特点,结合企业经营国际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的具体措施,以便促进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发展。

3.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努力开展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力争两种方法相结合。

1.5.2创新之处

通过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突出地强调了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企业间相互协作;实施品牌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建立国际化的企业文化等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2.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2.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先决条件。世界经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向更深和更广程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世界市场的建立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企业国际化尚未形成。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工具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促进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间迅速兴起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推向一个更新的阶段,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世界经济的完全形成和资本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利用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时期。这次技术革命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两次,现代技术革命使生产资料发生了变化,生产工具、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都越来越深入地卷入国际经济联系之中。

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使得企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通讯、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为企业跨国经营,通过跨国经营销售自己的产品、输出自己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寻求更大的市场和更廉价的原材料、成本更低而更易于竹理和更加敬业的劳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变为了现实。而今在世界经济生活中,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国际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2.2.1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因

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与威胁;国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有更多的利润机会;企业需要更广泛的顾客基础以实现规模经济;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扩大市场;减少对某个市场的依赖以降低风险;提高企业资源的培植能力和水平。

2.2.2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

企业可能不理解国外顾客的偏好,从而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可能不了解外国的商业文化,也不知道如何同外国人打交道:企业可能低估了外国的管制并遭到意外的损失;企业可能没有从事国际营销经验的经理;东道国可能对商业法律进行不利外国经营者的修改,可能使货币贬值或管制外汇,也可能进行政治变革并没收国外资产。

2.2.3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根据产销活动的布局和组织协调方式的不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一般有出口、技术授权、特许经营、合资以及独资五种模式。每一种进入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最符合产品特性、企业实力和目标市场环境要求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

2.2.4企业国际经营的战略选择

根据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判断,以及所要采取的市场进入模型,可以选择的国际竞争战略可以有以下的类型。国际战略、多国本土战略、全球战略、跨国战略。每一种战略都有其优缺点,是否适合一个企业与该企业所承受的成本压力以及顾及地域差别的压力有关。

(1)国际战略。国际战略是指企业将具有价值的产品和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在此情况下,企业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本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国际企业的总部保持着对营销和产品战略的牢牢控制。当企业拥有宝贵的核心能力而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者又不具备这种能力,并且企业所面临的顾及地域差别的压力和成本压力较小时,那么采取国际战略就是有道理的。

(2)多国本土战略。采用多国战略的企业致力于最大程度地顾及地域差别。与采用国际战略的企业相同的是,多国战略型的企业也倾向于把在本国开发的技能和产品向海外市场转移。然而,与国际战略性企业所不同的是,多国企业广泛地调整它们的产品和营销战略,使它们适应各国不同的情况。它们还倾向于在有业务的主要国家建立一整套的价值创造活动(包括生产、营销和研究与开发)。在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无法获得经验曲线经济以及区位经济的好处。当企业照顾地域差别的压力较大而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时,采用多国战略是最有意义的。

(3)全球战略。采用全球战略的企业通过实现经验曲线经济和区位经济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即它们采用的是低成本战略。

采用该战略的企业把它们的生产、营销和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进行。企业一般不针对各地的情况调整它们的产品和营销战略,而是喜欢在世界范围内行销某种标准化产品,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最大好处。它们还倾向于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来支持在世界各地市场上强有力的定价策略。

当降低成本的压力很大而顾及地域差别的压力很小的时候,这种战略是最适宜的。

全球战略的优越性:发现大的细分市场,可以实现生产和营销的规模效益,从而给全球公司带来重要的竞争优势;通过良好的协调和营销活动的整合促进经验和技能的跨国分享;全球营销可以使营销者接近最难相处的顾客;市场的多样化可以给全球公司带来收入和活动的稳定性。

(4)跨国战略。跨国战略是要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双向的,不仅母公司向子公司提品和技术,子公司也可以向母公司提品和技术。企业采取这种战略,能够运用经验曲线的效应,形成区位效益,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达到全球学习的效果,实现成本领先战略或产品差异化战略。

跨国战略的显著特点是业务经营的多样性和国家市场的多样性。多元化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们不仅要制定和执行大量的战略,还要根据各国市场的条件进行调整变化。此外,他们还面临着另外的挑战,即要寻找好的方法来协调跨行业和跨国家的战略行动,从而获得更大的持续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要比仅仅将公司的资源和生产能力用到在每一个国家市场和每一项经营业务中所建立的强大竞争地位要大的多。

2.2.5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经营提供了条件,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还引起了资本、技术、人员等其他生产要素全球范围的流动。跨国公司逾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它是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商品国际化的有机组合,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现今跨国公司产值占了世界总产值的40%以上,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60%,其中技术贸易占70%,既D占80%,并且90%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来自于跨国公司。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球跨国公司FDI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母公司通常给其在国外的子公司提供管理经验、技术、零部件和营销网络的同时,也将推动着各国经济不断增长,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论文格式经济国际化使得每个国家程度不同的融入国际经济之中,并不断调整对外经济政治关系,为国际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变形国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与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经济利益。

2.2.6中国国际化经营前景展望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飞速发展而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工具,众多的中国企业将以企业国际化为动力,为企业的强大和国家经济振兴在企业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因其起步较晚,中国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开展会面临来自国内国外,企业内外的多重障碍和压力,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同时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会丧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不断加大,中国企业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作用,制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切实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尤其是要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间企业并购的境外投资方式,积极探讨新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要从全球化战略出发,不断提升全球范围地配置资源的能力,强化和发挥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知名国际品牌,使企业国际化经营为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服务。

3.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分析

3.1 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要取得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合格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在国际化的初期,重要的是要有合格的国际化营销人员队伍,随着企业国际化广度和深度的增加,企业不仅要从企业内,而且要从企业外,甚至从国外招募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构建适应企业国际化需要的人才队伍。而在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将其放在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

许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尽管从形式上重视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重要促进作用,重视人才建设很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忽视人才的培训和锻炼,不为人才提供响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提供相应的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不注重人才的高层次的需求,结果是企业留不住人才。

对于国内较大的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相当部分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只是停留在国内人才的挑选和使用上,而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带来的机会,从全球范围的高度去构建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全球化战略,就可能导致由于文化、宗教、法律、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差异,致使企业的国际人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从而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3.2 缺乏国际化的品牌战略

品牌实质上代表着买这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是企业在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服装、皮鞋、电子产品、玩具、文具等众多领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一时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产品成为了廉价产品的代名词,沃而玛等众多国际知名零售和制造企业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的产品采购基地。当由于中国产品没有自己的知名。国际品牌,众多的中国企业在行业产业链上只能处于低端的位置,在最终产品利润的划分上,只能获得微波的收入。由于缺乏企业知名品牌意识,企业只能给国外企业从事定牌生产,及时对外出口、在国外投资建厂,企业从长远观点看,会被其他价格更低,质量更优的产品所替代,最终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品牌战略既然名为“战略”,其就归属于战略范畴,就有其战略使命,理应解决品牌的战略层问题,势必须为品牌的建设与管理确立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而非确定诸如产品、价格、渠道与广告媒介等战术性因素。可以说,品牌战略就是高屋建领地将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是以建立强势品牌、创造品牌价值为目标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和商标是与企业的品牌战略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深刻领会和把握品牌和商标的涵义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顺利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

3.3 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协同作用不够

例如:济南第二机床厂2010年经过艰苦努力终于赢得了德国舒乐公四台压力机设备的合同,合同总价值680万美元,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为了圆满完成合同,及时交货,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克服了工艺上的困难,工人们加班加点,在规定的时间造出了前两台压力机,作为交货的企业来说应该是出色地完成了合同第一期内容。可是当外方所找的一家国内的大型运输公司在由工厂到青岛港这段公路运输费用上,狮子大开口提出运费不能低于2000万人民币,原因之一是设备重400万吨,公路桥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然而后来在私下谈话中,根据公路运输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同样是一曾经通过载荷为900万吨的大型设备。面对始料未及的意外情况,并且德方定做这四台压力设备是因为要用这些设备去生产客户产品而客户对于所定产品的交货期是有严格期限的,如果所定的压力设备不能及时到德国的话,德国舒乐公司就可能因违约而受到索赔,为此,德方急派专门人员赴中国同有关方面谈判协调,要求降低运输费用,但有关的中方部门仍然坚持其不切实际的2000万元的公路运输费用。在努力未果的情况下,舒乐公司,请求其总理出面协调运输事宜,恰逢时任山东省长李春亭正好在德国考察访问,德国总理当面郑重地提出要求政府部门从中给予协调,李省长也非常重视,立刻通知其秘书亲自出面协调此事。尽铃李省长秘书多方协调,最终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从自己的本位主义出发,2000万人民币的公路运费最终也没有减下来。最后,舒乐公司只好改道日照港,以600万元人民币的公路运费把两台压力设备装船。此时超过了外方购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三个月,使外方因此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最后外方取消了尚未交货的货值为300多万美元的另外两台压力设备的合同,转而到济南机床的国外竞争对手韩国压力机生产。济南第二机床厂不但丢失了经过努力争取来的出口合同,同时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国际形象,给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好多好端端的市场就是由于企业间缺乏合作,相互拆台,缺乏自律意识,结果导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搞乱,两败俱伤,招致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例如中国的蘑菇罐头的出口、圣诞礼品的出口等等。

4.国际化经营案例及启示

4.1案例分析——日韩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

4.1.1通过国际化经营加速企业发展

通过国际化经营,日韩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日本汽车业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历史,使中国企业能够充分的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l)国际化经营让企业再获新生。随着上世纪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圆也随之升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系统的动荡不安,这些让日本汽车产业陷入困境。日产汽车公司由于在美国的销售萎缩,造成大幅度经营赤字,金融系统的动荡更让该公司雪上加霜,资金筹措非常困难。

(2)把汽车生产厂转移到国外。从上世纪后期开始,日本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扩大,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开始显露出来。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巨头出现巨额赤字后,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1981年5月,日本制定了对美轿车出口自主限制的政策。

在自主限制后,出口数量有了一个框框,日本汽车生产商改换了出口车型从大众型转向中高档车型;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1982年本田首先在俄亥俄州开始生产雅阁牌轿车,其他日本车也逐渐开始在美国本地生产。在本田之后,丰田汽车和通用的合资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本地化生产。到了上世纪后期,马自达在密执安州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三菱汽车也在伊利诺斯州与克莱斯勒进行合作;富士重工业则和五十铃汽车携手在印地安那州开始了合作生产。日本汽车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将企业逐渐转向海外。

(3)企业转变成国际企业。1995年日元升值一时达到1美元兑换90日元,日美汽车谈判在这个时候不欢而散,日本企业出口海外遇到了空前的阻力。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马自达和三菱汽车通过制定自主经营计划——“全球计划”,成功地规避了对日本制裁风险。

4.1.2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作用

大力推行名牌战略,培养知名品牌,是日韩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三星集团和日本索尼公司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坚持循序渐进的品牌战略路线。品牌的创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创立一个世界级的品牌需要有竞争力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大多数日韩企业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的品牌战略之路,韩国三星公司创立国际品牌的过程就是日韩企业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推行品牌战略的典型范例。

(2)品牌战略贯穿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个过程。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日韩企业将品牌战略贯穿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始终,日本索尼公司将品牌战略贯穿于企业国际化全过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跨越文化的障碍。在中国公司,外派人员往往无足轻重。而盛田则认识到开发美国市场对于索尼公司未来的重要性,亲自出征。

美国人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盛田却善于克制和隐藏他可能有的不良情绪,盛田本质上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他知道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距离。要想使索尼公司融进美国文化,必须启用美国人领导索尼美国,这也就是索尼“全球经营本土化”政策的萌芽。他把美国总裁的位置虚位以待,决心寻找一个美国人担任索尼美国的总裁。终于,盛田看中了哈维·沙因。沙因的经商风格是十分美国化的,直率明了,而且硬碰硬。沙因挫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人的感情,也令日本人感到为难,心生恐惧。盛田在自传《日本制造》中写道,“他的方法不是日本式的,而是以单纯、强硬、直率和明确的逻辑为基础,然而逻辑游戏的问题是,不给人文因素留什么余地。”

沙因坚守着那套缺乏变通的生意经,加之他又口无遮拦,使他成了一个刺猥般的人物。他容不得废话,精力充沛,非常敏锐,对成本控制十分严格。最后,迫于形势盛田不得不换掉沙因。但盛田认为,沙因把美国管理的好多方面,诸如管理控制和报酬等引入了索尼文化;他帮助索尼美国从一个单一的配送中心,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美国分部;而且还使公司的业务增长了2倍。沙因的管理风格虽然与盛田格格不入,但却是盛田真实触摸、碰撞、吸收、消化美国文化的捷径。这种触摸在盛田时代一直就没有停止。

4.2启示

日本和韩国通过大力推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使得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日韩的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高。中国同日韩两国同源于东方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西方企业管理原则的做法。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和借鉴日韩两国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国际和国内因素、行业发展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在仔细分析、思考、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之上,开拓创新。

4.2.1充分认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作用

日韩企业充分认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国际化经营为企业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中国的全球化现状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早期的日韩企业一样,中国企业正面临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的低端出口商向高附加值的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许多企业在担当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积累生产知识和技能,并且尝试将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日韩两国的企业高度熏视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于企业做大做强的促进作用,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创造世界级的知名品牌,将品牌战略贯穿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个过程;韩国企业高度重视境外直接投资,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本国货币升值情况下如何正确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正确道路,在大力推进境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韩国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与当地企业共生共荣,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战略,面对本币升值,及时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关注劳资关系变动,改善劳动者福利待遇,实现产业民主制度化,尽快实现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防止制造业外移造成经济增长率下降,尽快融入当地经济,实现生产要素的当地化,政府不断降低海外投资的门槛,密切监管企业的风险行为,海外投资企业间达成民间协议防止过度竞争。

4.2.2推行正确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韩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推行了地域化、差别化投资战略,即针对不同东道国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战略,比如:针对北美和欧洲的市场占领战略,针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生产基地战略,针对中东、拉美等东道国的资源寻求战略等等。韩国对外经济发展与我国有某些相似性,都经历了鼓励国内企业出口创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加强-贸易摩擦加剧-外汇储备规模扩大-国际社会施加压力-本币升值-企业对外投资增加等若干阶段。

(1)与当地企业共生共荣。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为了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不遵守当地竞争规则,进行低价、无休息日销售、甚至仿制当地名牌,当地企业市场份额被挤压,造成当地企业对我国海外企业的敌视情绪,西班牙“温州鞋”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因此,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时学会遵守当地规则,与当地同行企业共生共荣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

(2)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战略。我国某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了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给国外消费者留下很差印象,这是企业花费多少时间和资金都很难扭转的,这种印象甚至影响到其他行业产品的销售。目前,非洲大陆是我国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重点,因此一定要以较高的产品质量赢得当地市场,给当地消费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便于其他中国企业开拓该市场。“走出去”的企业要有强烈的自主品牌意识,要有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的决心;像韩国政府一样,我国政府也应出台品牌发展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使用自主品牌,打破高质量产品被放在国外大卖场低价处理的尴尬局面。

(3)尽快实现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如同日本和韩国的发展过程一样,我国贸易顺差的迅速增加引起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摩擦领域从纺织品到家电产品,不断升级,逆差国施加的压力从反倾销、特别保护条款到人民币汇率升值。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我国开始鼓励企业走出一去,缓解过程产能,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实现产地多元化。在制造业逐步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要抓紧时间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把握全球服务业外包的趋势,实行制造业、服务业的现代化,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城镇化的实现和大量劳动力的就业。在此过程中,国家要指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保证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

(4)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大宇集团的轰然坍塌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大宇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资本结构理论的角度看,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资本结构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使股东价值达到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由此可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比较正确的经营思路。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投资到企业最具竞争能力的业务上,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债务负担和财务危机。做到开拓一个市场,服务一个市场,按照当地市场状况调整企业管理,在业务发展初期尽量以一种产品或者以系列产品来开拓市场,避免盲目扩张市场份额和多元化经营。

(5)实行本地化战略。为了缓和可能出现的劳资矛盾,日韩跨国企业都会对子公司进行符合当地文化的培训,以适应当地生产和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学习的地方,即便是一些较为落后的发展中东道国,也应当实现当地化生产,得到当地人的信任与好感,为商品在东道国的顺利销售打下基础。

(6)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顺差逐渐加大,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也不断扩大,原本用来防范金融风险,树立信心的外汇储备,如今规模过大,需要重新考虑其管理效率问题。韩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其利用外汇储备鼓励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这是有效利用我国外汇储备,分散因我国外汇储备集中投资美国国债而面临风险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关键是研究如何将外汇储备转向为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具体方式,防止投入的外汇储备变成沉淀成本,成为引发金融风险的导火索。

(7)防止本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过度竞争。日韩政府支持企业签订民间协议,规定同行业企业间协同作战,形成同盟,降低重复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提高投资效率和成功率;并由政府进出口银行和海外投资信息中心提供系统化企业数据,帮助企业协会了解企业信息,协调企业行动。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国企业之间应当加强沟通,通过企业协会协调行动,争取项目投标的成功几率,维护中国跨国企业的整体形象,为企业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鼓励我国准备“走出去”企业之间签订“协调行动”协议,对企业竞争行为进行自律,为中国品牌的长期战略创造条件。对于没有能够竞标的企业,多提供投资渠道和信息,疏散在统一市场激烈的竞争。

4.2.3政府要大力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

从日韩企业成功的国际化经营实践看,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是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顺利开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l)全方位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开展。从日本和韩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里程看,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和扶助对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设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项基金,对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设立企业对外出口及投资的风险保险机制,对于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予以规避;建立税收优惠机制,鼓励企业对外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企业国际化人才;利用国际间的政府贸易协定、协议等为本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鼓励企业创立知名品牌等等。

(2)创造良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政策环境。从日韩国外直接投资看,除了发展初期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多数情况下政府主要是在放松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便利,鼓励企业“走出去”.政府更多的是为企业进行服务,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监督。我国政府目前对企业走出去基本上持鼓励态度,但是仍然会出现存在政策不稳定、不透明、不可预期的情况,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会不得不承担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与损失。政府管理作为市场调控的有利补充,应当考虑如何鼓励合法的海外投资,限制不合法的企业活动,每项措施的出台都要全面考虑到可能的影响,不要轻易变动政策。

5. 中国企业面对生产经营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5.1 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我们应结合各企业实际,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实施多管齐下的人才培养途径:

5.1.1“请进来”

花学费请实力强大的跨国石油公司的外方管理人员或中方高级雇员来给工程技术、管理、商务、市场营销人员等授课,从标书制作、谈判技巧、中标后合同签订及进入市场后怎么与外商合作等,全方位进行培训。

5.1.2“走出去”

挑选爱岗敬业、业务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技术、商务、管理骨干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进行外语、工商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升级培训。

5.1.3“岗位培训”

这种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基础较好的相关专业人员,针对其专业特长和培养方向。直接派到境内或境外的涉外项目,进行工作锻炼,以增长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熟悉西方管理模式和经营思想。同时在培训中可采用“四个结合”的原则,即二级单位培训与油田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地院校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涉外项目岗位培训与理论知识培训相结合,加大投入,实施“家质工程”.着力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多功能队伍。

5.2 积极创新品牌

为了在国际化经营中发挥品牌在企业国际化中的作用,企业要从以下方面搞好工作:

5.2.1企业要做好品牌定位

什么是品牌定位?经典的解释是一个品牌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是品牌能够为消费者所创造的真正的价值。

目前我们中国的一些所谓走向国际化的品牌,如联想,TCL,海尔等由于战略认识上的关系,在这个品牌的理念的认识部分往往由于觉得很“虚”而放在了一个不是很重要的地位,试问走向国际化的联想在对于国际上的用户承诺方面有什么新的举动和创新吗?事实上,除了在一些外在的标识方面有向国际化靠拢外,联想的国际化拿不出对国际化用户能够真正承诺和东西,如果在国际上卖东西也以为像国内一样卖的话,联想的国际化是成问题的,定位就是这样的简单也是这样的使我们觉得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是难以企及的一件事。

为了保证品牌的定位能够顺利的实现,一个好的品牌还应该在差异化方面做到更好,差异化是品牌的真正的核心价值,在这个问题是我是感到非常的担忧的,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这些大公司中,由于真正的缺乏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使得我们在无论是国际化的方式,还是在国际化的具体内容上都是非常的脆弱。

企业对于品牌图展要慎之又慎,有的企业由于没有确切掌握自己的知名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定位,而片面追求知名品牌的辐射效应,结果不恰当地将知名品牌拓展到其它的产品上,不但新产品的销售情况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使得原来产品的形象受到损害,从而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5.2.2加强品牌的保护意识,保护好企业的品牌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品牌,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熟知国际通行的品牌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在境外注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密切注意其他不法企业的不法侵权行为。

此外,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特点的品牌宣传方式,如李宁牌系列体育用品,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在境内外从事品牌宣传工作,类似重大体育赛事的赞助等活动。同时选择合适的媒体,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从而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进入到国际知名品牌如耐克等体育用品的竞争中。

5.2.3提升品牌的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是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时所期望得到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因此,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为了提高企业对于自己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企业要努力改进自己产品的质量,改善产品功能,采取适合目标顾客群需要的销售方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搞好客户回访工作,从而形成产品同同行业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别,扩大品牌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3 密切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做到密切合作,共同形成全体的竞争优势。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从微观角度上看,企业内部的严格管理、正确的战略决策、迅速快捷的市场反应速度、出众的资源配置能力等反面的优势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尤其是企业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离不开国内其他企业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避免相互压价和窝里斗,在国际市场开发过程中要协同合作,共同面对在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的风风雨雨。

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当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还体现在以下方面,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要想真正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国内企业的大力协助,尤其是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显得就更为严重,这是因为,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赖于企业所在国家中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水平,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发展水平高,企业的周围配套能力就强,企业的产品就有质量保证,反之,企业的产品在研究发展方面就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强。此外,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开展,也会有利于与本企业有关联的国内其他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一个企业国际化的开展不仅有赖于和其相互关联的其他企业的发展,而自己企业的发展也会给与其有关系的其他企业打开一扇窗户,使得这些企业有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有利于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本身的产品研究和开发能力,有利于这些企业获取有用的市场信息和产品开发信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使企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国的油田企业生产的石油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让很多国外石油企业顺利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石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面临来自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油田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但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地下的储存量逐渐减少,油田企业的生产也是阻碍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油田企业必须制定出提高经营指标的策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油田企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的油田企业对财务的经营管理不够重视,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日常运行中只对生产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忽视了财务管理。受到很多国企的影响,油田企业财务人员上班的时候只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并负责日常记账,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油田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现在油田企业的发展已经面临各种威胁,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变的时候。

2.财务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收集不公开透明。

在一些油田企业的生产中,很多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主,上报的财务信息存在不真实的情况,甚至有的部门制作虚假的财务报告。这就使企业的财务统计失去真实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资本运营存在缺陷。

目前的油田企业在资本运营上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项目,另一方面又有资金堆积的现象,这就导致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低下。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企业最终会有大量的资产存量,但企业的负债率也很高。

二、经营指标提高策略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要提高经营指标,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出健全的新管理制度,让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事先得到反映。要在经营理念上有所改变,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大胆创新。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局限于对过去的经验总结,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情况对过去的经验进行选择性利用。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的变化形势,对经营理念进行探索。

2.制定规范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

对油田企业而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规范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可以让油田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各部门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应该积极推动实行,全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3.定期对资本运营情况进行总结。

合理的资金分配是影响油田企业经营指标的重要因素,只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油田企业才能实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油田企业要定期总结资本运营情况,对做得不好的要严厉批评,做得好的要进行奖励,让企业的资本运营为提高企业经营指标提供动力。

三、结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国际大型石油企业带来的压力,我国油田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产效率降低很多。但我国的油田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提高企业的经营指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