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艺术创意教育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艺术创意教育

篇1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机构、产业平台、高等教育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是某一机构或者个体就能够实施或者掌握的行为,它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架构才能够有效实施。埃茨科瓦茨和雷德斯道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三螺旋结构,对政府机构、产业平台以及高等教育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高等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相应的意识引导和理论支撑。学生们通过产业平台而得到了自身能力得以发挥的场所和现实指导。而政府发挥的功能就是为学生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相应的保障,这三者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和动力的关键就在于政府能否加强监管,并对政策进行有效贯彻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知识的转移和转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应当有效结合创新态度和创业技能。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素养有待提升

当前,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基本上都是以艺术兼职为主,创业机会较少。另外,当前有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创业失败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大学生素质存在问题,同时,当前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着较为落后的传统就业观念,有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因为无法就业所无奈选择的一条出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

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现今高校的艺术类大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下艺术技能和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比较缺乏。现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不顺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高校教师创业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对市场产业结构、企业运营机制、市场规则和环境方面的知识,高校应当针对创业教师的培养和选择方面加大力度。

(三)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不完善

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艺术类专业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创业意识,也给予了创业很高的关注度,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在创业方向方面比较迷茫单一,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撑,大部分学生开展的创业都适合艺术培训,有着明显的种质化现象,使得竞争过于激烈。

三、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创新是创业的核心所在,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现今艺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政府部门、产业机构以及高效应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创业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个人素养

现今高校的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比较完善,艺术类大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一些和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怀疑和创新意识、探索能力等等。同时也要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心理教育,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时在遇到挫折和突变问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更好的解决各种创业问题。

(二)有效衔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篇2

艺术作品往往是凝聚着作者阅历、技能、情感的个性化产物,具有非理性和抽象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抛开陈旧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建立真正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

一、艺术类大学院校招生和教学现状

第一,招生存在弊端。近年来,各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竞相开设艺术专业,而这些院校中,不乏有些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的,由此产生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招生的环节上,很多院校不再细化专业类别,均只考绘画基础的三项内容,即:素描、色彩、速写或者以命题默写的方法招生。在这种导向下,全国艺术类考生纷纷“抱佛脚”,参加各种艺术辅导班、考前强化班,学应试技巧、猜题、走捷径,试图通过突击考取艺术类院校,由此造成已入学的新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当今艺术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抄袭、模仿,甚至有些设计已经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汽车广告,基本都是香车美女,成功人士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求从基础教学抓起,建立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

第二,教学需要创新。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本科四年都是以绘图为主的训练手法,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技巧,教学单一,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其次,西方教育家认为,天生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很少,大多数创新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他们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在为别人服务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来激发的,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而学生的感受是大部门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自己的学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没有与实践或者案例相结合。他们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也不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加之专业教材内容缺少时代感,很少提供当今世界对艺术的新的诠释以及就此产生的新创意、思路或典型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展现。

二、艺术类大学创新教育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教学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共同去观察、体验和讨论,根据学生的感觉予以引导,形成其个性化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主题,为我们艺术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可能。美术欣赏课也能达到情景交融,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进行广泛充分的阅读,并进行随堂释意分析鉴赏,使学生触景生情地参与评价和讨论,甚至是美学高度的判断和辩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多样的课外情景教学活动,比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大型的艺博会、参加一次美术沙龙活动、走近大师与美术家作一次对话、参加一次媒体的作品展示、参与商业的艺术表达等。

第二,重视交叉学科的教育。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设计创作过程,并纳入课程教学,把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已成为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现代设计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而且应包括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些文化科学知识从传统的内容到最新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现代设计师所必备的。

艺术本身一门覆盖领域很宽的交叉学科,是涉及人类工程、工程技术、社科人文等的综合学科。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学科界限,注重与其他专业有交叉,相互融渗透,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教育,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学科也很广泛。除了常规课程外,可以适量增设美学、社会学等课程,有计划地组织艺术讲座、影视评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另外可以以专业奖学金的方式激励学生开拓思维,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类竞赛,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价值等等。

第三,建立工作室。工作室的设立可以成为艺术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作室的理念来源于西方艺术教育,它是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在西方好的美术院校,工作室课程由代表不同学科的杰出教师进行教学,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基础。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演绎全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这样可以经历了一件作品诞生的全过程。老师也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调动可能的审美因素,观察性地辅导、鼓励学生打破形式约束,大胆表现。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深入研究各种可能性。

第四,实践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教育可以和企业合作,让设计教育活动充分参与市场,给学生真正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同时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设计能力,全面塑造可以服务市场的素质。只有了解艺术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完善艺术思维,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作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就业求职机遇。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发展创新艺术专业,也就是结合市场和社会发展,增设新型专业课程,发展新型复合人才和新型专业人才。

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是富有创新思维的,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培养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如果不从思想上改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那么必将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和发展的社会潮流中被淘汰。

篇3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注重应试教育,教师强调硬性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在艺术设计的教育上,教师也更加偏重于对经验的传授,教师往往习惯于将个人或他人的艺术设计经验和灵感传授给学生,这当然能够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填鸭子式的教育模式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经验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转移,容易导致未来设计课题中的经验重复和雷同、助长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墨守成规的思想,而思维的惰性恰是发挥创造性才能的天敌。当然即使最先进的设计教育方法,也要传授一定量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问题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转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上来。

1、利用周边的环境,提高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首先,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热情方面,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设计的课题上来,使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成为其坚定不移的目标。特别是利用身边的一些案例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细节的观察能力,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基础,兴趣的培养应通过理论的和可视的教材(课件、幻灯片、图片等),对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赏析。这里重点应该研究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和思维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谈其作品的价值和结果。通过可视形象的不断刺激和模仿,让学生的大脑细胞长时期保持兴奋状态,同时也会产生创造的欲望并不断激发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高速运转。这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灵感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虚拟课题实践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学生思维运转受阻和判断出现偏差的时候,适时进行是行之有效的启发,根据专业特色虚拟命题,在设计过程中,有个指导性的方向;错误的或与设计课题相去甚远的构想是难免的,尽管教师在理论的讲授在将设计的一般原理和形式规律已经做了大量的陈述。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判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是否跨入了意识的“误区”。这就需要教师应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及时终止错误的思维在“误区”中徘徊,通过有效的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走出死板的“误区”,建立起创造的激情和信心,让创造性思维重新运转起来,

3、观念要相互激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鼓励和激发创造性思维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了“脑力冲击”的方法。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因其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心理状况的不同而表现不同。所以采取分组形式开展命题创作,采用发散思维的方法互相启发,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构想,尤其是一些“不可能”的构想,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加以分析,通常要给以必要的肯定和鼓励,鼓励大胆的联想,对设计课题提出的构想越多越好,思想越“狂热”越好,这样容易调动起创造的积极性。利用联想、类比等手法随时前提,并组织创意风暴训练,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一幅图像,由学生自行组织,要求每组同学就图像进行扩散性思维,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观念,一节课后要求每位同学放弃上一节课提及的观念重新换位思考,最后再将分级同学讨论的图片收集由教师组织,再重新认识每张图片,让观念不断碰撞,这样锻炼了学生水平思维模式(联想、类比)和垂直思维模式(因果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信号”,并给以鼓励,使其不断地得到演绎和发展。因此,把握住学生创造才能的显露,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推进,对于培养造就优异的、富有创意的设计人才无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创造训练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这个创造机会的方法看上去没有命题,但实际上学生在自我命题时已经开始进入思考状态,命题是否适合深入,是否合理,都需要有专业的眼光去预见创想;对于一个有才华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学生来说,正确的培养方法和有效的素质训练是其才华显露和智能增长的必要条件。就创造训练环境而言,自由宽松的气氛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个性的发展。自由命题法也是对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这种不需要设定主题的训练,排除一切心理定式和设计模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自由想象发挥的训练方法的价值,比起被动地完成一个规定的课题显得更有生气,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为它能使每一个精神细胞活跃起来,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自由驰骋。同时,还要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创造的潜力常常是用异乎寻常的方式显露出来的”。

在艺术产业中,富有创意的理念永远是作品的灵魂和价值,而这就是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所谓“有境界自成新格”这种创意的魅力给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高尚的审美享受。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举例,如“随身听”就是将“走”、“听”组合于一体的结果,当两种为人熟知的观念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新的观念,它可以通过事物间(具象或抽象)的共通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事物,这也是打散与重构的基本模式;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足以达到创意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利用手、杯子进行重新组合,通常人们的思维都习惯由一个观念引发到实体的结果来证明一个创意的成否,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的不是结果,而应该是创意的过程,在创意的过程中充满了生机,其中每一步都有无限的探讨和可能。

综合来看,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是创意思维教学的主要目标,这种分析和综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之上的,是经过对学生自我意识和思维发散以后概念的提炼和升华;分析是把看起来一个完整的整体解割成不同的成分、元素,在分解了的每部分里找出一定的形式、含义,分析是异中求同,其能力是把不同的形态元素(经过分析后),不同的概念元素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个空间里的内涵,如垂直水平的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效果,非正常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效果,拼图游戏表现的效果以及直接传递的效果,都依赖于某种美学上的形式而进行的综合,通过组合可以挖掘潜在创意,当一个要领中的某个阶段通过其相通的一点结合而成,另一种新的概念表达时,我们的设计思维就得到了多层次的模式发展,所以,只要创意思维教学模式依照这种思维规律开展,教学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瑞吉欧体系的特色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动而丰富的表现。其教育理念得到各国教育界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其特点如下:

1 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

全社会关心幼儿教育素来是意大利的好传统,是意大利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种体现。在瑞吉欧镇,0~6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

父母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作用是实质性的。在全镇所有的幼儿学校中,父母都有权利参与学校各个环节的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责任。

2 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以儿童为中心,在幼儿学校里,无论是教师或儿童都能获得“家”一样的感觉。教师之间没有任何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共事者和合作者。这里也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

瑞吉欧幼儿学校实行3年一贯制,教师连续跟班教学,以保持教师和幼儿之间长期稳定的联系。

3 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

幼儿学校的课程主要解决儿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结成小群体进行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他们没有固定的课程计划,教学活动强调生动而富有实效的学习,决不匆匆忙忙“走过场”,要求自然而流畅。

4 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语言只是教师与幼儿彼此沟通的手段之一,瑞吉欧要求教师多采用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5 合作字习与反思实践教师和孩子一样,都不是“训练”出来的,相反,教师是在与孩子、与父母、与其他教师沟通的环境中学习的。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提高教学水平。

6 开放的教学环境

瑞吉欧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学校环境的设计布置,他们把学校的环境称之为“不说话的老师”。因此,他们精心设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愉快学习、相互合作、彼此交往。

瑞吉欧的儿童教育方案,首先考虑拥有巨大潜力的孩子和他们的权利。特别是孩子成长需依靠的所有语言发展:如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想象语言等等。这些有特色的教育经验多年来兴盛不衰,不断进步,成为意大利和全世界的教师、教育家、学者、政治界和文化人士的兴趣焦点。

目前瑞吉欧已发展成一个国际品牌教育机构,向世界各国输出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方案。瑞吉欧不但是意大利教育部指定的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每年世界各国去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昂贵的教师培训项目及影像资料、书籍出版等,都给瑞吉欧的儿童教育机构带来了巨额财富。

意大利这个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国家,靠它的视觉艺术工业,靠它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教育理念――蒙特梭利教育方案和瑞吉欧教育,受到全世界的特别关注。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听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本书记叙的是孩子对父母、老师,和老师、父母对孩子以及朋友之间的爱的故事,是关于孩子们的勇敢、执著和纯洁心灵的故事。

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使人变得祟高而伟大,任何艰难险阻在爱心汇集成的力量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爱的教育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父母是传播爱的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们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教养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本书中的主人翁安利柯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他的妈妈很友善,安利柯开学第一天,妈妈就嘱咐他:“上下楼一定要小心,尤其大家排着队走下来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从背后推人啊”!当安利柯第一次看到裴宝尼老师,认为老师看起来很可怕时,妈妈这样劝慰孩子:“一个人的外貌并不能代表他的内心,单从他的外貌去推测是靠不住的,凡是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是爱学生的,越热心的老师对学生越严厉,看起来好象很可怕,其实他是想把学生教好”。母亲的正确引导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啊!安利柯的父亲博琪尼带领孩子去探望阔别四十年之久的郭路赛老师,给老师送去温馨的回忆,这是家长用爱的行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不管时间多久都不应忘记老师……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位家长认真学习。

老师是爱的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老师的音容笑貌会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本书中的裴宝尼老师对上课调皮搞恶作剧的学生,不是粗暴的责骂体罚而是轻轻把手按在这个学生的头上,说了一句“这样不行啊,下次不许再这样了”,然后他告诉同学们“我把你们看作我自己的孩子,我会爱护你们、教导你们,把我的精力全都用在你们身上,使你们都成为意大利的好少年”。这些爱的行动和语言震撼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让淘气的学生自己醒悟,主动检讨,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目的,孩子对老师更加敬佩和爱戴。帽子上插着红色羽毛的女老师说话像唱歌一样动听,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时候,她会跟出来,帮孩子们戴好帽子,扣紧外套的扣子;见到孩子们咳嗽,她会把药送到他们面前,她总是微笑着吻她的学生们……,这样有爱心的老师,必定收获爱的回报。

许利亚心疼其爸爸昼夜劳作,夜间他悄悄地替爸爸抄写订户名册,以致累病了自己;齐启禄不分昼夜专心服侍身躺在病床上的陌生老人,直到老人安然去逝;扫烟囱的小男孩不小心丢了劳动所得的三十个铜币,素不相识的同学和老师慷慨解囊,帮助小男孩凑足铜币的感人场面;马里奥和寇莉泰在大船将要沉没时,互相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些都是爱的教育的结果,如果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爱心教育,就不会有大家的互爱和互助。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汇聚成社会大家庭的互爱,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所以爱的教育至关重要,爱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吧!

孩子的幸运:少年阅读之家

在意大利,有30%的孩子一年连一本书都不读。但有一个地方的孩子一个星期至少读两本,而且在每隔3天进行一次的评比中,往往所有的孩子都是优秀,都受到奖励。他们得到的奖品是同学们的掌声。

这个地方就是“少年阅读之家”。这所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教孩子们热爱读书。在这里,就像《艾丽斯漫游奇境》中描写的那样,学校的规矩都颠倒过来了:读什么书,不读什么书,决定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们自己。在这里,练习本里不再有红色或蓝色的批语,而是“绿色的词语”,因为小读者们使用的优美语言是以绿色标出,予以褒奖的。在这里,孩子们之间互相传递的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大仲马的《三个火》、王尔德的《坎特维尔的幽灵》和托尔金的《戒指先生》等等。然而,报名读书的这100个孩子,在学校并不是班上的佼佼者,相反,其中的1/3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学校总是落后生。

小读者在成长

这所“少年阅读之家”在维罗纳市一栋有草坪、门廊和砾石小径的小别墅里。在这里,每月交8万里拉,任何一个9岁到14岁的孩子都可以成为读者。每周两个下午,孩子们与5个大人聚会在这里,每次两个小时,没有约束,没有作业,没有惩罚。我们来到了这所阅读学校,想看个究竟。

5点钟刚过,孩子们走进房门,把一摞摞书放在课桌上,然后走进洗手间。他们出来时都带着肥皂的香味。原来这里有个规定,孩子们在翻阅图书之前要像吃饭之前一样先洗手。5时30分,聚会开始。

第一幕:掌声

黑板上,每个孩子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名字旁边列出自己三天前带回家阅读的书名,一般是3本,书名旁边再写上阅读的页数。阅读并非强制性的,只要尝试所选择的书即可。阅读20页之后,孩子们就可以将书归还,而无需向大人解释为什么这么做。“阅读之家”共有四个阅读厅,C厅有11个孩子,退回的书只有两本。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把自己阅读过的书的页数加在一起,平均每人300页。凡阅读量超过前一次者即可得到掌声鼓励;阅读量超过别人者也可得到掌声鼓励。没有一个孩子得不到掌声。

第二幕:统计表

墙上挂着成绩表,成绩以红线方框表示,每满100页画一个方框。我们从表上看到,艾丽萨已经阅读了9000页,阿贝托超过了7500页,恩里科6500页,读完了《莎士比亚故事集》。

给书打分就是先给一个“好”或“不好”,然后稍微说明一下原因。1994年10月到1995年6月马尔塔已经读了35本书,对于《小王子》,他的评语是“不好,太难”。接下来,对于所有的神话故事集,不论是意大利的还是北欧和俄罗斯的,他的评语都是“好”、“好,惊险”、“好,有意义”、“好,令人激动”。马里莱娜刚刚8岁,是“阅读之家”最小的成员。她已经读过了70本书。对于《梅利诺巫师》,她的评语是“不好,不激动人心”;而《天上的蛋糕》则是“好,甜蜜”;《艾丽斯漫游奇境》是“好,神奇”。

篇5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艺术教育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作为学校向社会传输人才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面临着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等多重的考验,对理想动摇、对生活迷茫、对未来模糊等等,这一切都要求着学校做好帮助学生尽快进行正确角色转换的任务。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层出不穷,创新创业教育究其根本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而同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目标及内涵上不谋而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现今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为薄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习惯了应试教育并适应了只关注课本知识就能得高分的普遍情况,大学生们在入学前鲜有接受到相关领域的讯息,没有创业思维,往往仍是以就业为主导,片面理解创业并容易忽视创新的力量,无法联系好创新创业与个人的关系,传统观念尤盛。

第二,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是关于通识知识以及专业相关的常规性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科学引领与系统培训。尤其是创业方面,因其更强的实践性更需要一个平台去向学生们普及,从而使大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更快更多地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鼓励并激发出更多学生的热情。

第三,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大,整体的进程并没有得到高效的推进。经过调研发现,整体来说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氛围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打破传统的校园人才标准形成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之一的文化氛围尚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艺术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艺术教育本身具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功效,但是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高校从艺术角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我国的教育系统整体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对素质教育的引导略显不足。教学科目整体延续传统设置的科目,与社会要求脱节。

首先,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度整体就不够。艺术教育虽然较难有显著的效果但其教育意义是深远的。目前高校中开展的艺术类课程不够,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其次,对艺术教育之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很多院校甚至创办了创业学院等,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无源之水,需要文化素养以及相关知识的灌溉,它集合了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需要人文素养作为铺垫,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第三,当前高校的艺术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艺术实践,使得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大打折扣。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缺乏了实践仿佛花儿没有土壤。从创新创业角度来看,艺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

三、艺术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类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相关课程得以开展。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强调通过以上媒介达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以及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系统化进程,需要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意识,将工作渗透在点滴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所以,在如今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作用十分关键。

首先,艺术教育的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艺术教育则释放人类的天性,让思想得以放飞,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发现自我,更能挖掘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艺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衔接好,可以在大学艺术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而针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这一现状,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为首要工作,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们拓宽思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将艺术教育作为先驱,在艺术教育中针对很多学生脑中固有的错误观念,例如国企才是稳定、创业就是不务正业等,协调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好工作”的定义及认知,大家都将目标锁定在所谓的“好工作”上,一方面加大了就业的竞争与压力,另一方面“好工作”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发展,这无形中限制了很多发展的可能。对此,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从思想深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引导他们从内而外地克服畏难情绪,理解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与勇气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才是新生的主力军。高校也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并组织宣讲激发广大学生们的内动力。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将培养创新型精神逐渐内化到大学精神中去,用第二校园的软实力进一步引导鼓舞学生。而对于第二校园的建设,学校应努力构建积极、民主、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很多学生都将目标定位在技术或专利上,学校可以在思路上进行适当引导,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文化知识、以创新创业为媒介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实体,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商业价值得以顺利实现背后的支撑与隐在逻辑,即为满足人性的需要。这种思维启发我们将艺术作为实现目标的起点,因为只有艺术才是对人类情感与生活的最高形式映射。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全面开放创新创业平台,无论是从管理、政策还是场地资金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不断深化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活力,从而逐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学生喜爱的氛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软环境支撑。

其次,艺术教育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它强调精神的自由、独立的思想、形式与内容的新颖,正因为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创造,才推动了各艺术门类的持续发展。艺术这一审美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冲动、发展人们的能力并无限延展人们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其他教育所无法相比的。为加强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的构建。不可否认,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对团队的影响可谓是决定性的。这个导师队伍不仅要有理论导向更要有艺术的思维,在已有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导师们的培训,有机地把艺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就业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对创业精神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导师团队也应进一步增强活力、重组结构、专兼结合,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走进校园,亲身分享创业过程的艰信以及创业成功的喜悦,现身说法,从实践者的角度教育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因其全面性系统性与学习文化知识不同,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们通识艺术类课程、管理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开展相关的培训,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得以全面有序地开展。

第三,艺术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庄子•天地篇》中讲到,“能有所艺者,技也”。艺术创作的过程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高度吻合。任何一个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人,必然都将前人经验以及理论自然地运用在实际中,这反映的思维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撑。所以,要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加以引导与培养,除了固有的鼓励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科研项目以外,应进一步与课外的实践类活动相结合。同时,应让学生明确,要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元素,就要明确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开展具有独创精神的高水平创业、努力搭建学科前沿类科创项目或者竞赛,以各大创新类竞赛为媒介,鼓励学生们将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运用在实践中。只有进一步搭建相关的平台,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们的创造力,进而孵化出真正具有水平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项目。

综上,将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深入发掘二者的特点与内在联系,势必可以激发并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社会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不断创新,在素质教育上把握时代特征,开发新颖的符合学生喜好的特色活动,把握好主题积极向上、学生易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涨的整体原则。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引领以及万众创业的环境的激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然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地促进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艺术教育与其真正融合,为学生们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有效开展,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作者:邢丹 常小飞 万谱 王堃丞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争.“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5):34.

[2]薛继东.“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44.

[3]董云飞,郑丽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157-59.

[4]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改创新,2012(1):118-120.

[5]姚明.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0-41.

篇6

在转型期的复杂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德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而近年来戏剧学科在综合性大学的设置和迅猛发展,参与开设戏剧类专业的学校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给大学生德育增添了新的依托和更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同时,由于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也给这类专业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戏剧艺术教育这一“阳春白雪”的新鲜事物,如何认识其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戏剧艺术教育实践中结合国情把德育有机地融合进来,既需要理论上的探索,更需要教育实践中的“拓荒”。

一、大学生德育融于戏剧艺术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德育在戏剧教育实践中的实现,既与大学生综合培养计划目标密不可分,也要紧密结合戏剧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体制的变化,综合性大学戏剧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演员、导演、制作人、教师等职业,他们在工作中需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具备编剧、导演、表演甚至舞台美术设计的能力,同时担负总体创作中的社会责任及传统文化价值观与道德传承的责任。这就需要结合戏剧舞台假定性观念的拓展,以及导、演、创综合能力的提升,把德育有机地融于其中。

(一)德育的培养目标有助于保持戏剧“戏剧性”所要表达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德育对“戏剧性”功能实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观对于教育对象审美观念的影响上,而正确审美观的确立,除了与良好的艺术学习和艺术修养有关,还与人生观和道德修养有关。“戏剧性”是指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中产生的合乎情理的、有机的、不可逆转的“突变”,这种突变导致人物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人物产生更加积极的行动以解脱困境,舞台上从而发生了使观众更感兴趣的戏剧情境。这一点对于作为舞台剧的戏剧来说极其重要,舞台剧的观众层次丰富,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戏剧性的情节需要能够吸引住所有的观众。基于这种影响力,任何戏剧学习的过程如果缺少了德育价值理念的支撑,很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二)“戏剧性”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戏剧教育“戏剧性”的实现为德育提供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手段,将德育抽象的形式融于艺术形象的美感之中,使抽象的感性知识变得形象、活泼,避免了传统德育的被动灌输与空洞说教,让学生在美的欣赏与体验中获得情感和思想的愉悦、理智的满足和心灵的净化。其次,“戏剧性”的实现有利于现代德育突破传统教条的形式,实现向现代主体性德育的转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与可接受性,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再次,戏剧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有利于彰显德育内容的社会美、自然美、科学美与创造美,并使高校德育在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方面给人以审美的享受与道德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与艺术审美体验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进而追求美的理想、生成美的人格、塑造美的人生。

(三)戏剧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

高水平的戏剧作品对戏剧专业学生相应提出了高要求。戏剧作品不仅要表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道德层面是与非这样的外部冲突和抉择,还应该是生活的浓缩,即将生活中缺乏意义及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剔除,强调表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表现人物最本质的特质。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就业压力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即是最好的提前接触戏剧相关工作的机会,而通过参与艺术实践可进一步了解戏剧行业的工作环节流程、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发挥综合类大学戏剧专业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德育与戏剧艺术教育实践融合的定位思考

近年来,综合性大学戏剧类学科爆发式疯长的同时,很多之前在宏大发展目标愿景裹挟之下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其中最明显地体现在,由于对综合性大学开办戏剧类专业的定位始终没有加以明确,造成有些学校或偏重戏剧研究,或注重技能训练,其甚者更是直接“生搬照抄”专业戏剧院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事实上,综合性大学的戏剧教育实践应该有别于戏剧专业院校,走一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法、研究新的专业理论、尝试新的教学手段的扬弃之路。这种定位的不明晰造成了综合性大学戏剧教育实践与大学生德育的两难。为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将戏剧教育实践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国民道德意识

在社会思潮纷繁涌动、价值观复杂多元的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由于现行招生制度的种种条件限制,学生入学年龄基本都在18岁以内,甚至更小,且都成长在单一应试教育模式下,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思维单一化扁平化,更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就难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与此同时,综合性大学因其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戏剧教育实践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和利用人文学科的资源,吸收文、史、哲等专业对于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储备资源,最大程度地塑造大学生富有正能量的国民道德意识。

(二)戏剧教育实践应强化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戏剧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功能和作用上讲也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当今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占领传媒行业高地,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综合性大学借助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科研力量的优化整合、专业设置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与专业化戏剧教育实践的一种平衡,在熟悉戏剧规律、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为期四年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掌握表面的戏剧技巧上,更要不停顿地抓大学生在其作品中的思想表达,引导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强化社会责任感。

(三)戏剧教育实践立足于树立大学生的道德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时代前进发展的号角与强音,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素养更是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文化方向及国家品格。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戏剧专业需要从事者具有思想高度和深度,这里所说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并不是指掌握某一种解释生活的理论或者某一种意识形态理念,而是指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有深切的体会,对他人不幸的遭遇抱有深深的同情和悲悯。傅雷曾在《傅雷家书》中表达:“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1]。综合性大学的戏剧教育贵在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立体式的教学方法,整合学科资源,培养大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学底蕴、扎实的戏剧理论基础和全面的技能技巧等综合性能力,将其对作品的理解直接反映到最终的舞台呈现上,使戏剧能够真正深刻地洞悉人性,准确地解释生活,细腻地表达人物关系,温暖地理解他人,对他人的不幸遭遇饱含悲悯之情,不哗众取宠、不媚俗、不刻意取悦观众、不为潮流所动,用最高的美学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培育大学生深植于心的文化自信。

三、大学生德育在戏剧艺术教育实践中功能与路径的统一

理论上的说教是德育培养效果实现中最难以跨越的环节,在艺术教育中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常规基础艺术理论教育中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效果相脱节的问题,即所谓没有技术就谈不上艺术,“无技”即“无艺”,而此处的“艺”代表的是艺品或德行。基于这样的事实,在综合性大学开展戏剧艺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转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定位,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存储向自主探索转变,从而完成德育在戏剧专业教学中从自在到自为的提升,将“技”内化为“艺”。

(一)通过独立创作实现德育从被动性到主动性转换

在戏剧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将创作思维过程与理论讲解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与灵感。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大学生除了小说原著和现实生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参照物,更没有导演或教师可以依靠,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要求大学生根据需要提供作品创意来源、相关资料、创作过程计划及说明文字等,将不易显现的认知过程通过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大学生担任剧本改编,将小说或现实生活转换为剧本,并进行舞台空间的构思、提升;通过和舞美等专业学生共同探索舞台空间表现的可能性,分别参与灯光、服装、道具、化妆、音响的构思与创作;通过运用舞台假定性的原则进行分场导演,在导演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舞台综合因素的合成。通过多措并举,最终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维创作过程,使创作能力不断成长与完善,体味生活的多彩、创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被动的德育转换为主动的“育德”。

(二)通过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德育发展

打破学科界限是综合性戏剧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未来戏剧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更是为大学生德育提供了可依托的多彩舞台。随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分科也走向越来越细致的发展趋势,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知识系统范围的割裂和限制,也容易造成大学生视野的狭窄和观察社会视角的闭塞。培养综合性的戏剧人才,开设的科目就必须是综合的,这是综合性大学戏剧专业定位实现的基本保证。综合性大学有学科资源丰富的优势,应做到因地制宜,发挥所长,打通艺术学科内部之间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根据喜好和能力,在全校各个院系之间选修各类课程,甚至鼓励学生攻读第二专业。另外,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也应打破界限,兼顾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给戏剧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表演和导演课程,给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写作课和舞美造型课程,给导演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管理课程等。同时专业理论课的涉及面要尽可能广,内容要尽可能新;除了常规课程外,应增加贴合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德育课程,使学生形成公民精神、完善国民人格。

(三)通过拓展交流助力大学生文化使命传承

篇7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独立的性格,喜欢冒险和创新,富有创新精神。一般都具有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不喜欢受约束,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另辟蹊径,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潜质。只要通过创业方面的学习,他们的就业问题就可以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艺术类尽管在就业中难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不说明艺术类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艺术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自己开办艺术辅导班,教中小学生音乐、美术知识。自主创业的另一个途径是可以开办娱乐公司,目前,社会上有婚庆、广告之类的娱乐活动,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人才,像婚庆公司,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摄像、灯光,以及后期影像制作。一些大型企业也经常举办庆祝活动,也需要这样的公司助兴和摄像,这也是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样的娱乐公司单枪匹马办不成,需要几种专业的合作,像主持、摄像、美工、音乐合成、视频后期制作等。像美术类的学生也适合自主创业,成立广告、设计公司,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小型公司比较有市场。

三、艺术类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针对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自主创业的前景,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将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在招收学生时,文化课要求不太高,结果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知识,这样走上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也会形成不足。因此从长远出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使学生具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二)在教学中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教育也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只侧重一种专业的培训,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式的培训,例如学音乐的除了学习器乐,还要学一些声乐知识,即使不能当歌手,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培训别人。在器乐方面,要注重对民族乐器的培养,民族乐器相对于西洋乐器,具有体积小,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并且还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像学会了吹箫,笛子就会了;学会巴乌,葫芦丝也会了。学习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民乐的喜庆意味更浓。像传媒类专业,应该让学生将摄像、编辑、后期制作这些相关的专业同时掌握;主持和文稿编写同时掌握。在美术方面也要这样进行一专多能式培训,这样在自主创业中可以减少人员开支。

篇8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媒介变革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颠覆,正如火车取代马车时人们只以为有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没有看到其对工业生产、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但在移动互联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日益走入千家万户之中的今天,人们已经实实在在看到了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微信让人们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嘀嘀打车让人们能够便利的找到出租车,今日头条让人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闻,而广告媒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技术的成熟而将出现新的机遇。移动互联技术让广告媒介更少地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大数据的收集则让广告媒介更有方向性。

一、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

1、 金字塔结构的广告媒介构成

之前诸多学者对广告媒介进行定义时会按照媒介自身的形态进行分类,如广播、电视、报纸、户外等。也有学者根据媒体所能覆盖的受众人群,将广告媒介分成了大众广告媒介、小众广告媒介、碎片化广告媒介。但是这些分类对于真实的商业运作而言并不具有太大的区隔度,笔者更倾向于笼而统之地从企业(广告主)的角度来对广告媒介进行分类,在市场调节的体系里资源的稀缺性直接反映为价格的高低,那么价位高的优势广告媒介是一类,这一类媒介包含前面所讲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所谓的大众广告媒介也在其中。另一类则是价位低的劣势广告媒介,如街边小广告、发单员散发的传单等,这类广告媒介在此前的诸多研究中并未进入到学者的视野当中,因为其形态多样,测评难度大,研究结果也难以被正确对待。但是这一类广告媒介是普遍存在,如果说两者的构成,那么正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20%乃至更少的优质广告资源被大的广告主所占有,80%及更多的劣势广告资源被中小广告主占有。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实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二是经营能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

2、 技术给广告媒介带来着巨大的变革

据艾瑞咨询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16年的《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报告》的整理结果显示,整个网络广告市场总额16年间增加470倍,而反观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也是这般遍地开花,自2003年中国互联网出现转机之后网络广告奋起直追,近年来已经明显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而网络广告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富媒体化,旗帜广告、焦点图广告、互动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等等共同丰富了今天的广告媒介。而技术带来多元的同时也同时让广告媒介在往“窄”告媒介的方向过渡,地理IP定向、时间定向、年龄定向都让广告媒介变得更加精准。

3、 技术对广告媒介的影响不均匀

如果说技术带来变革是一个绝对的事实的话,那么这种变革无疑让优势广告媒介与劣质广告媒介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劣质的广告资源中也出现了QQ群推广、门户新闻评论推广、论坛推广等廉价推广而有一定创新的推广形式,但远不及优势广告媒介受益的多,准确来讲应该是技术变革产生得更多的是优势广告媒介,而这部分优势媒介也被大广告主所占有。

二、中小实体商家广告媒介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1、投入量与投入成本的矛盾

如果要对劣质广告媒介的所有者进行定义,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人们进行实体消费时的中小型商家。这些商家每年用于推广的投入非常有限,一块每月得花3000元的公交站灯箱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很奢侈的广告媒介,面对动辄上万、上百万的广告媒介而言,他们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2、推广经验与推广形式创新之间的矛盾

劣质广告媒介所带来的广告效果尽管非常有限,但是也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促销的效果。对于一些新的广告形式创新,中小实体商家往往很少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要钱或者竞争者说好的广告媒介,他们才会愿意去接受创新的广告媒。

3、对收益率的追求与不可测的广告效果之间的矛盾

中小商家的推广的核心需求往往都是促销,因而广告媒介的经济效果成为了他们密切关注的点,但是劣质广告媒介往往无法提供精确的广告效果,甚至广告效果根本就不可测。可出于竞争的迫切性,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三、基于移动和大数据视角的广告媒介创新

篇9

 

1 互联网融入商务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1.1打破现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单向性

互联网的连接主义冲击了商务英语旧有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使高职商务英语的学习具备了新的特征。传统的追求规范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瞬息万变的现代商务,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在不断发展中已经涉及了商务相关的所有领域,包括当下的一些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互联网的刺激也在呈现下探网络的姿态,以至于今天的国际贸易、营销管理、金融等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与固化的传统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是相冲突的。融入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学,打破了线性程序的局限,融合了人与人、知识与知识、人与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死板的知识根植于现代商务的各个层面,比如政府、公司、国际商务组织、团体、个人等。

1.2打破现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封闭性

先行的商务英语教学是脱离现实案例的封闭实体,与飞速发展的国际商务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其实际适用性和生存力受到现实工作的挑战。当下国际商务、地方经济正在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互动反射,这种动态发展的商务英语知识是无法从课堂中获取的。将互联网融入商务英语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集中的商务理论知识,了解电子商务机构的运作规律,并且互联网的商务英语学习能够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开放容纳性极强,网络意义的商务英语领域极具扩张能力,包括交易洽谈、合同签单等相关实践环节都会被吸纳进商务知识。同时,网络连接的商务英语知识具有很强的自组织性,这就需要学习者甄别电子商务的外在组织形式,掌握商务英语的内在恒定理论。

2 基于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

2.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打造特色课堂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善于将视、听、说、写、译五项教学内容融为一体。首先,商务英语教师应遵循教材的编写原则,吃透教材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然后,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各种音源,将教材上的内容制成简单易懂,集声、图、文、动画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的软件。制作时,注意构图色调、声音画面、交互提问、自测练习等人机异面设计,形成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

2.1创建信息化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创建信息化的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并不是创建教学步骤,而是通过互联网的知识获取通道,创建一个可供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表达的空间,具有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和贴近学生交流方式的电子社交渠道,比如群讨论、自由空间以及电子邮件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平台自主搜索、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在与好友的交流和合作中锻炼商务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的教学资源应基于商务知识、以英语为媒介语言、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驱动器,打造商务英语的“四库全书”电子教学资源。

2.2整合商务英语教学资源

互联网有海量的商务英语教学资源,这就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要以满足商务英语学习的需求为前提,合理利用大数据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结合商务英语发展特征,构建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同时保持新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性,不断筛选出代表群体智慧的英语信息。互联网的交互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信息源的交互设计。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中,要注重学生与资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以及与模拟商业模式的交互,让学生可以自由参与商务实践的模拟活动。

2.3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无论哪个方面的竞争,都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而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中坚之一,对创造性人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艺术是人类认识和走向文明的基本途径。人类对古老文明几乎是通过艺术认识的。比如说,现代人们主要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文明。总之,人类文明程度是通过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曲以及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再现的,并使全世界的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广义艺术的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开展艺术教育是为了让后一代的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文明的深刻内涵。因此,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活动,它是以艺术的手段和形式,激发人的审美情趣,以产生情感共鸣。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音乐的耳朵和艺术的眼睛,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情,并对人性进行塑造和改造,帮助人抵制人性卑劣的成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拓宽视野,开发智力。

其次,艺术教育能增强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只能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的某项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艺术可以直接向人们传播知识,对于提高人的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学者都十分重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家的许多发明,也是由于受了艺术和美的启迪才得以实现的。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成功地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教育界的反思,认为美国空间技术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在强调科学教育的同时,忽略了艺术教育,导致了艺术思维的落差,两种教育思想没有形成认知的合力。基于这种认识,《零点项目》的课题组应运而生。其创始人哲学家尼尔森•古德曼教授认为:“艺术作品不仅是灵感的产物,艺术也不仅仅是情感和直觉的领域,而与认知有关。”艺术过程是思维过程,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同等重要的一种认知方式。现代心理学已认识到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有两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结构可分左半脑和右半脑两部分。左半脑与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执行着抽象概括思维的功能。而右半脑则具有感性认识的优势,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左右半脑的活动得到相互密切的配合,人的创新能力和发明潜质才能得到高度的开发。许多有伟大成就,中外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不仅热爱艺术,而且是出色的艺术家。科学家的逻辑与艺术家的形象,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大画家达芬•奇又是一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都是这样的典范,他们都同时具备了科学和艺术的素养。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创造性思维形成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顿悟等思维活动。丰富的想象力能为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之在浮想联翩、美感进发的心绪状态下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创造。科学家有了好奇心和幻想,才会向未知的领域去探索。

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就是既要培养具有对已知和未知世界进行理智探求的科学头脑,同时还要培养具有能激发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绪,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高校实施并加强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篇11

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规模扩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与日俱增并快速发展。由此,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以及就业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竞争力,而文化、艺术、设计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

一、解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倡导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教育部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意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促使高等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流行起一股创新创业热。笔者在2012年至2014年的教学中,带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曾分别获批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2014年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理想范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等教育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必要条件。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启动“创客日”说道,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团队精神。未来还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等各种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是将科学、艺术、技术相融的交叉性学科,艺术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实用”基础上。如现代设计史学家大卫・瑞兹曼所说,设计“一直都在对产品、消费、社会和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所有这些又反过来刺激设计的发展,为设计创造了永远延续下去的条件”。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设计与人类的生活、文明、文化、科学、经济等建立的紧密联系。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应秉承“创新驱动为中心,创业实践为落地”的理念,有计划性、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让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设计产业对接,落实创业带动就业。

三、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中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思路与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智能、智慧化时代,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体验、交互沟通与和谐进步。艺术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设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基础条件建设,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条件,为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其设计专业技能优势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一种特有的自信。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具有操作性强的实验室、模型室、绘图室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技术、操控制作仪器,让学生走进高校科技园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

(二)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等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纳入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体系。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为支点,开展设计专业课堂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认定、创新思维训练、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建设。设计专业具有实践、开放性特点,要充分考虑前沿设计理论与方法、最新工艺技术在课程中的引进,培养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社会意识、科学思维及理性方法的创新性专门设计人才。

(三)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导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承担起导师职责,带领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企业、公司设计总监或设计人员指导学生训练实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小组团队的交流讨论十分重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设计专业教育中实行导师工作室教学制,以导师为核心,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开放的项目团队,通过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将平时基础设计教学课程有机贯穿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让学生融入设计产业实践中。

(四)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优秀创业计划向创业实践发展,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或“创客”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创业基础。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社会举办的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中获得社会创业基金,通过国家部门并广泛寻求社会企业等力量筹集基金,实现社会资本和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无缝对接。据报道,“广东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曾筹资了5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意和创业项目。

(五)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整合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设计院校应走向社会、企业、公司,创建实践教育训练基地,定期在设计学院开展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优秀大学生到校外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实践挑战活动,充分展开创业活动或“创客”活动,展示创新创业成果。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实现高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对策,更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专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现设计梦想。

篇12

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主要的工作在于开发和发展大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在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一些思维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阻碍。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机遇,受到了更大的重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艺术与科学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科学家在艺术方面也都有着较高的造诣。两者在创造性上具有一定的共同语言,这也是两者能够联姻的坚实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艺术与科学发生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除了能够启迪新的科学灵感,还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审美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之外,其小提琴水平也非常高;而达芬奇除了在绘画上具有巨大的成就之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对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也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其设计的蒙娜丽沙桥手稿在500年后被证实是可行的,这也说明达芬奇在建筑设计上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诸多示例,我们能够看到艺术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多年的教育经验正面,一所学校如果较为重视艺术教育,其培养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也较一般的学校更强。

2、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创新因子,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同,其丰富性能够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动力源泉,能够焕发出学生们的兴趣,使其对艺术产生执着的追求并最终成为精神伴侣。另外,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情感性,这能够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驱动力,能够促使大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向着更深的层次前进。

3、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3.1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理念

观念的创新,是实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传统的艺术教育当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艺术技巧方面的教育,例如在音乐上较多让学生练习声乐、乐器,在绘画上让学生将更多的投入到技法的练习上面等等,这种人为的将“艺”与“术”割裂的方式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全面的保障。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很多学生在经过长久的练习之后,也难以再对艺术学习提起兴趣,很多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转入其他行业就是最直观的反映,最终其艺术学习只能作为一种兴趣存在了。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桎梏,确立现代的艺术教育理念,一方面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之前将艺术教育孤立起来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将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教育目标,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主体。

3.2、构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队伍

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其不拘泥于规范。过于规范就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原则。所以艺术教育更加适合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具体教学来看,有的学生在绘画当中只是一味地临摹,及时临摹的再像,这也难以说是自己的作品,因此在临摹当中也要不断的创新,寻求可以突破的点,从而使作品真正成为自己的作品,带上自己的印记,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在艺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大师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作品才能够在众多作品当中脱颖而出。高校艺术教育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自己就要做到在教学方法上面的创新。在具体操作当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体验,并且对学生的个性化予以尊重。然后在教学中要实现教与学的转换,除了自己寻找学习的机会之外,学生也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通过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也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学习,从学习当中学会思考,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来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過程当中,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创造,并适时提出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3.3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篇13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1983年由汕头医学专科院校并入汕头大学而成立的,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并有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权。2002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年该专业获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在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在李嘉诚先生的直接关注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医德医术兼优”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构建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等,打造临床医学特色专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广东省精品课程6门,广东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该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首先严格控制招生数(200~220人/年),坚持高起点,高质量,新生录取全部为国家重点分数线以上且为第一志愿,同时每年选拔30名优秀新生组成全英教学实验班,实行滚动式管理;在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突显“精品”教育的内涵,坚持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形成医学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1]。

2 “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汕头大学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及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李嘉诚先生对医学院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给医学院的题词“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具备宽厚的医学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临床医师。

二 以精品教育为出发点,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以精品教育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医学实际需求和医学发展趋势,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致力于精雕细琢培养知识、能力、品德俱佳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精心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1 基础与临床整合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医学院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参照英国威尔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教学模式,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转变为基础课、临床课和临床实践“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教学。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为实现人才精细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整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核心课程占56%,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系统整合模块、技能模块及临床核心模块5大类;第二部分临床实习占20%;第三部分选修课程占24%,选修课包括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专业选修等5个课程组,选修实践包括预防医学实践和基层临床实习、专科临床实习或回归基础科研训练[2]。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老三段教学模式(基础、临床、实习)及学科完整性,体现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整合与重组,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基础。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而创新了一系列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医学院非常重视并投资建设教学资源,利用校园网络环境,为师生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新教学模式网站”、“临床技能中心网站”、“机能学实验教学网站”、“病理学教学网站”、“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网站”等遍布各个学科。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广泛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PBL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要求各门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其中以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 based learning, PBL)的讨论方式为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学时数采用PBL教学,而且实施过程要稳步扎实,并认真编写PBL教案、课件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实现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医学院于1998年建设卫星远程教学系统,师生通过卫星频道和国外、境外大学用英文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会(CPC)、医疗研讨会等。2004年又与西澳大学签约,两校通过Internet-Ⅱ同步进行远程教学活动。高年级学生都要参加远程教育会议并热烈发表意见或提问题。用最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屏障、延伸课堂的涵义、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临床技能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模拟技术与虚拟技术、标准化病人(SP)及病人,分小组训练与考试,真人实际操作网络教学相结合[3],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动手训练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操作。

在临床核心模块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大班授课以及先理论后见习的模式,采用以床边教学、PBL教学、小组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2~3人为一组,每天上午跟着带教教师查房,诊治患者;下午上课,8~10人为一组进行PBL床边教学或小组讨论;晚上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将理论课教案或课件上网,让学生参考,也可以通过网络师竹探讨问题。教学中以典型病例作为切入口,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三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基地

1 创建临床技能中心

医学院2002年在国内率先建设设备一流、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实用面积1300平方米,按照“微型医院”的要求设有规范化培训室、标准化诊断室多个、标准病房多个、动物外科手术室、标准手术室、产房及中央监控室,配置各种先进教学模型、电视摄像系统、多媒体及远程教学系统。应用虚拟技术、模拟技术、标准化病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集内、外、妇、儿、诊断学基础等技能培训为一体,架设医学生早期临床培养的重要桥梁。本中心2006年获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优化基础医学实验室

2000年以来投巨资对形态学、机能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人体解剖学等实验室进行改造,安装空调机、多媒体,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成为网络化实验室,并整合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获得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流的环境与设备,为学生实验创造优良的条件,实施开放性管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 坚持精品教育,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贯坚持精品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从控制招生数、保证高起点,到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均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生精细培养,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 实施系统整合模块课程教学,实现基础与临床融合、早期接触临床

(1) 基础与临床融合。新课程体系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相关课程重新整合为人体结构、基础学习、心血管和呼吸、消化与营养、感染与免疫、神经学、肌肉与骨骼,生殖与生长发育、机体平衡、疾病机制、药物治疗、肿瘤学等十二个系统整合模块,各模块对各学科相互内容优化整合、交叉渗透,教学实施中体现基础与临床相互融合。

(2) 早期接触临床。新课程体系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基本技能内容整合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该课程教学安排在第2~6学期,授课时间跨度长,架设起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学生早期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该课程设计先进,建设成效明显,2005年成为唯一以此命名的国家精品课程。

2 “四个坚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突显能力全面精细培养

(1) 坚持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以“《终身学习》、《临床基本技能》、《沟通技能》和《机能学》”等四门技能课程为龙头,以“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人”等四种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托,以“第7、8、9、10学期”四个学期临床实践为保证,以“实验课考基本操作、技能模块考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试、毕业技能考试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四种技能考试为手段,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为开创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本才能[4]。

(2) 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不断线。医学水平的进步依赖于与其它医学发达国家进行广泛交流,这不但需要扎实专业能力还需要良好英语水平。因此坚持第1学期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通过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第2学期实施医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第3~8学期在专业课中实施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第9~10学期通过采用英语临床教学查房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赴香港、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进行教学交流和临床实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 坚持人文关爱、医德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医学道德素质是行医之本,因此将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健康与社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同时借助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将宁养院、医疗扶贫项目建成医学人文培养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安排每位学生参与,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1~2年级学生参加2~3轮的医疗扶贫活动,3-4年级学生参加宁养义工队参与对绝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活动,5年级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而得到医德教育。

(4) 坚持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对杰出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4-8万元/项,一般项目资助0.4-1万元/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学生学到严谨科研方法、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机能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设30%探索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并制定大学生科研奖励条例,构建起大学生科研平台。

3 引入国际先进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水平

(1) 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2004年以来医学院引入OSCE,对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10个考站(内外科问诊SP、儿科问诊SP、医德与沟通技能、视频纠错、急救技能、辅助检查、妇产科技能、外科技能等8个短站,内外科面试、体格检查等2个长站)。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作为考官,全程监控,提高评价力度。

(2)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题库。2007年以来医学院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题库,通过多方测试逐渐投入使用。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题库第一阶段考试(Step1)题目,临床综合考试采用题库第二阶段考试(Step2)题目,同时各门课程期末考核10~30%题目采用题库中的试题,高标准训练与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能力。

五 建设高水平师资与质量监控机制,保障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医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经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如年薪制、科教奖励条例、优秀创新团队计划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吸纳广泛人才。目前已通过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刊登招聘启事,引入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同时提高引进外籍教师比例(25%),并有计划分批选派教师出国深造,从而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等。

2 质量监控机制

一流的质量,不仅需要一流教育,更应有一流的保障和监控。建立了医学院、教研室、临床学院三级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成立了医学院教学委员会,宏观指导全院教学工作及质量监控;新教学模式专家委员会,严格审核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评价实施效果;医学院教学督导组、临床学院教学督导组,具体执行教学督导,对教学秩序、质量进行全程的监控;在实施中督导专家们经常深入课堂、临床科室听课;网络学生评课系统常年开通,学生对所有课程任课教师以及临床见习带教教师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评价。近三年来定期或随机听课共670门次,网络评课1007门次,结果优秀994门次,占59.24%,良好576门次,占34.33%,授课优良率每学年不断提高[5]。

六 人才培养的成效

围绕未来社会医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态度的要求,坚持走精品教育之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明显效果。

1 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扎实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理论考试,2003~2007年通过率均名列全国前列,通过率分别为94.7%、91.61%、93.94%、91.67%、88.19%,在全国排列分别为第15名、第1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2 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对2001级、2002级、2003级学生毕业技能考核(OSCE,平均分分别为74.11分、78.16分、78.49分)进行分析,结果为成绩逐年提高,可见本专业临床技能培养不断进步。

3 学生英语水平较高

2004-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超过425分均在90%以上,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分别为96%、96.1%、92.27%、95.5%,说明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是较高的。

4 学生综合素质好

大力建设特色专业,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7%,本科生一次就业率99.35%,在广东省医学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参加第六、七、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2项;第七、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分别获二等奖各1项。

5 毕业生社会评价高

为全面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对近三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7所医院,185名毕业生,结果表明,学校办学质量受到好评,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玉光,廖烈庆,陈俊辉,等.改革创新 努力实施医学”精品”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2.

[2] 杨棉华.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观的新型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7):30-32.

[3] 许杰州,施楚君,梅维等.临床技能的网络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3-4.

[4] 杨棉华,何萍,许杰州等.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 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

82-84.

[5] 蔡绍先,杨棉华,林若薇等.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741-742.

Exploit the Advantag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uilding up Distinctive Clinical Educ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distinctive clinical education of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ZHENG Shao-yanHUANG Dong-yangYANG Mian-huaQIU Xiu-huaLUO Tian-rongGU Jia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