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转贴于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篇2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会计;职能;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管理会计是以新兴管理科学为基础,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由于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中,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管理会计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就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组成: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四,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

近年来,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

不稳定,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巾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小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必须与时更新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也即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的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企业整体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该有的观念。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会计,必须发挥其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争取处于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报账会计应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以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统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篇3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客户签订各种经济合同,不断行使合同权利与履行合同义务,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这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对经济合同,应建立良好的财务监管控制规范,不但对企业财务部门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财务对经济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许多企业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财务人员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是对现行新会计准则的严重背离,也是企业财务工作者的失职。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设置财务控制,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在财务领域实现国际趋同。实现新准则,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财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作用的认识,否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只能照猫画虎。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体”的内控规范,在具体准则中对合同控制规范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笔者认为,财务部门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定

经济合同的签定过程,应建立授权与审批制度。业务部门与客户签定各项合同必须经公司授权、同时经相应层级审批。未经授权及未经审批,无权签定合同。

企业应确定不相容岗位的分工。不相容岗位包括:一是合同的谈判与审批;二是合同的审批与执行。合同审批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

1.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定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印章管理部门不得对未经审批的合同用印。

(二)已签定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定后,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承办部门负责履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定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销售合同的监管

下面以企业签定的销售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销售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建立售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制,制定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加强对产品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产品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等因素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包括产品价目表(应包括浮动范围、执行期间等信息),折扣政策、收款政策等。销售定价政策作为企业核心决策方案应经企业高层审批,经审批确定的政策文件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备案,企业应依据市场变化定期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任何存在赊销的企业来说,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既是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信用管理者运用专业能力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定期组织(或至少每年)相关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失信情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做出规范。评估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对评估确定的赊销客户的名称、批准赊销额度等信息应送业务部门及财务备案。

与客户签定赊销合同时,赊销额度应控制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

(三)对签定销售合同的授权与审批

销售合同应区分现金销售合同与赊销合同,执行不同的授权审批程序。签定不同金额的销售合同须由公司不同级别的经授权人员谈判确认,并经公司不同级别的领导审批。

对现销合同财务部门需要审核的重点事项包括合同标的是否符合本企业经济利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合同定价是否符合本企业价格政策等,不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款到发货。

对赊销客户及赊销订单,财务部门除审核现销合同需审核的项目外,还需依据已备案的客户信用评估资料及连续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确定赊销额度是否合理,对不符合公司赊销信用条件的客户,不得签定赊销合同。赊销合同应明确注明收款方式、收款期限及未能按期收到货款的违约责任。货物发出后及时记录应收账款。

(四)已签定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定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五)应收账款的管理

赊销行为发生后,业务部门应按赊销合同收款期限及时向客户催收货款,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务部门对逾期应收款项及时向业务部门进行通报。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已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六)销售发货及开具销售发票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向库房下达销售发货单,通知库房发货,同时编制发票通知单连同出库单一同送达财务部门,销售发货单及发票通知单上应注明合同编号,财会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前对客户收款情况、信用情况及实际出库记录进行审查无误后,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

四、结论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管理实务中,财务部门的合同监管作用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和约束。财务核算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缺失,严重制约着企业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企业中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职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完善与其关联的其他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财务部门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使经营者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有所期待,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 陶志明.合同管理在会计事前监督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理财,2008.6.

[2] 刘慧.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J].今日科苑,2008.14.

[3] 石兆梅.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2(下).

篇4

现代竞争是成本的较量

高成长期与低成长期的经营相比,成本意识有很大的差异。高成长期市场不断扩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销售的增长,成本意识较弱。但是,在市场有限,竞争对手拥挤的情况下,争夺就会通过价格来进行。即便经销独特产品,一旦类似产品登场后,仍要靠价格决胜负。

对成本敏锐起来

企业竞争以成本决胜负,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本感觉是经营者最为重要的经营感觉。

那么,经营者对有关成本的数字,应当怎样看呢?

第一,相对于销售额花费了多少直接成本。经营者不应该单纯地看直接成本,而应该看相对于销售额的比率。把附加值比率作为指标最合适。附加值即企业活动所产生的新价值。一般来说,包括零售和批发业的商业是指销售额总利润(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制造业等工业是指加工额(生产额或销售额减去材料费、外协费),建设业是指完成加工额(完成工程额减去材料费、劳务费、外协费),这些数字相当于附加值,附加值与销售额之比为附加值比率。这几年的大致平均值,制造业为41~42,建设业为27~28,批发业为18左右,零售业为30。如果本公司的数字比这些平均值低,说明直接成本花费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努力降低进价,降低对外协作成本等等,将成为经营的重要课题。

第二,直接成本以外的成本花费了多少。指标为销售管理费。销售管理费是指销售员工资、包装运输、广告宣传、接待交际等销售费加上有关人员工资、福利保健、办公用品、差旅、通讯、房租等管理费。销售管理费与销售额之比即销售管理费比率。平均值:制造业19,建设业约14,批发业16~17,零售业约28。超过了这个数值,则说明比其他公司销售管理费高。

第三,人事费的大小。人事费,是指关系到人的经费,合计为工资、奖金、福利保健费等。人事费与销售额之比,即人事费比率。平均值为制造业17~18,建设业12~13,批发业超过6,零售业超过13。人事费过大时,由于不能降低工资,只有削减人员或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销售额。也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关注每一个提高了多少成果。

以上三个数字是经营者应该看的最为重要的数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视点--单位小时成本和成果,即公司每小时花费多少成本,获得多少成果。

比起表面上出现的数字,严格地关注单位小时成本和成果更为重要。

一个立志成功的经营者为培养这种技能,不妨首先计算一下单位小时的人事费是多少,可能的话以十分钟或以一分钟为单位来计算,算算单位小时产生了多少成果。经常检查一下,到下班时是否还在全力冲刺;是否在拖拖拉拉地加班。

有的放矢的成本考虑

降低成本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方式。短期方式可称为临时的应急措施,一个月内可以完毕,分三步。

第一步:分析企业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公司各个部门怎样合理配置和改编,把握三个重要规则:

(1)控制范围:一个经理主管下属人员不超过10人,但不少于7人;

(2)合适的汇报层次:最影响利润的部门经理应该直接向公司负责人汇报;

(3)简化管理层次:公司负责人与基层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层次数应保持最少程度。

第二步:分析经营管理比率。

首先你需要一组最近5年(最好是10年)公司营运的详细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最基本的,如:销售量,毛利,销售开支,一般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债务成本和税前利润等。了解这些数字相对于销售量的百分比,再对这些数字作宏观分析,先找出毛利占销售量百分比最高的年份,找出销售成本,一般和行政管理费用,研究和开发费用和债务成本占销售量最低的年份,如果有可能,你还应将你的数据与其他公司相比较,这样做,会让你大有启发。接下来是微观分析,确定哪种成本是在正常值以内,哪种成本占销售量的百分比不必要增加了。在这一步中你应该细分,比如原材料、固定资产损耗、人员工资、一些其它的制造费用等,其它如监督管理费、销售人员工资及佣金、仓库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固定开支、差旅费和招待费等,分门别类。应该想方设法将这些费用降低。

第三步: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是对工厂内或公司内不同工位的活动频率和效率进行抽样,能明显地反映出工人和机器两者的生产率及低效率的程度。

它是从一个工作抽样观察员进入车间或办公室的一个特定部位观察特定职能开始的。该观察员记录每个人在做什么,他们做事的速度,每台机器或每个职能发生了什么。凭借这些任意观察结果,企业主能探知操作者或机器在安装、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所花的时间以及操作者的工作节奏。

工作抽样必须安排企业内部有经验的雇员,或者是外部的、在这方面有能力的咨询专家。事实上,组织机构分析以后的那个星期一,经营者必须和工作抽样专家坐下来讨论工作抽样过程和时间表。对负责工作抽样的专业人员来说起码要花费一周时间取得所需的雇员和机器数据以及向有关雇员解释抽样过程。这样大约留下三周时间进行工作抽样实际操作。

进行工作抽样能提供企业管理者三个方面的宝贵信息:

(1)雇员工作时间百分比;

(2)雇员工作速率;

(3)机器利用率。

通过工作抽样你能对机器和人员的利用率做出评估,可以确定你的公司哪些工作点的人太多。以上三个步骤即组织机构分析、比率分析和工作抽样,可以帮助你降低人员费用10~20。当然这只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程序需大半年才能完成。

管好你的采购部门

在企业里,采购部门常常控制着40~50的销售金额,减少材料成本也许是整个降低成本计划中最有效的一步。所有经营者应明三个关键性的采购原则:

(1)不要害怕采购部门。要学习各种成本降低方法,学习采购。最重要的是,不要使自己和采购部门及采购负责人隔离开来,要参与进去。

(2)把力量集中在“一号”部件上。要保证你的采购部门在代价较高的“一号”部件的选择、交货和周转上花费最多的时间。在这方面,有效的采购、替代或重新设计会产生大的影响。

(3)不要超速完成采购。要允许企业的采购部门运用其创造力,想象力和专业经验,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部件和材料。不要像你定一份咖啡那样对待采购部门。不要根据蹩脚的预测或因为缺少正确的销售和生产制造计划而让采购部门迅速办理。

(4)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对采购部门来说,往往习惯于和一个特定的供应商维持关系,因为他们在一起做生意已有多年了。事实上,经营者完全可以挑起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这样可以刺激他们降低某些材料的价格。

(5)能作出准确的预测。企业必须能对原材料未来的走向及产品的趋势作出预测,特别是那些较为短缺的原材料,许多往往需要进口,短缺常会发生。如果经营者不能准确地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许最需要一种材料的时候,正是它价格最高的时候。

重视产品重新设计

利润提高的一个重大机会在于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一般来说,认真地重新设计可以使你的成本降低10~15。在劳务、材料和制造费方面都能得到大量的节省。

不仅是市场中不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受人喜欢的产品也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对一种受人喜欢的产品,往往只需要对其内部的工作部件进行重新设计以便降低成本,而购买者看到的和在广告中出现的都没有什么变化。对于其它产品外观也需要改变,因为公众欣赏新款和现代化。

一方面,知识更新加快,造成普通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出现外部形势变化,如竞争对手的进步或产品原材料成本突然增涨,这些都使重新设计成为必要。为取得和保持主要产品的竞争优势,在成本降低计划中应包括为提高利润而重新设计产品阶段。

精确的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公司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其产品究竞有多少能卖出去。科学的销售预测可防止产品生产得太多或太少。

特别是在经济或商业周期发生重大变化时,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原材料和零售需求起伏波动相当大。这种突然的急剧的变化会给最好的库存管理系统带来混乱。没有透彻的、全面的销售预测,一个公司很难肯定它应该生产的产品数量,因而,保持有效库存管理将会十分困难。

错误的销售预测是多数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共同弱点。实际上可靠的销售预测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做到的,花钱也不多。

在销售预测分析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趋势;

(2)周期;

(3)季节性变化;

(4)不规则变化。

趋势是一系列经济数据长期的长距的动向,与逐月发生的变化没有什么关系,极其缓慢地显露出它们的走向。

周期是指较短的持续时期,尽管一般不能规定其长短。它们通常以发展和紧缩的交替期为特征。

季节性变化发生在一年中某个时期内,在每年的同一时期并以大致相同的程度再发生。

不规则变化是具有经济影响的不可预见或非再次发生的事件的结果。例如,在关键性工业中的罢工会引起不规则变化。

在销售预测中可以共同使用或分开使用这四种要素。一个有名望的分析事务所在帮助其重要零售业客户进行销售预测时往往采用时间系列分析法。这是把周期的和长期的(或趋势)因素及其他形式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季节性产生的因素区分开来的一种统计方法。

虽然这些分析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制造运行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析被用于所有最敏感的销售预测,零售。它们对一年中每个月度的季节性影响作出分析,帮助零售商作出有关短期经营的正确决定。决定中包括确定价格、库存量、采购以及使用多少销售人员等。

时间系列分析还包括这样一些指示量,如可支配的收入(即纳税后收入)、国民生产总值、顾客服务开支、商品消费价格指数、服务消费价格指数以及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开支等。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适用于所有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为一个以上的客户服务。企业销售经理向经营者提供的销售预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几项内容:

(1)公司销售量的历史趋势轮廓线,其中能清楚地识别出季节性变化;

(2)行业预测;

(3)国家经济预测;

(4)可获得的有关竞争者计划的全部信息;

(5)表示相关经济指标状态的研究结果。

另外,销售经理自己的研究结果也应加入其中,包括:

(1)预测期间内销售受到最大重视(广告,特殊推销,折扣等)的产品;

(2)受到竞争者最激烈竞争的产品;

(3)竞争最少的产品;

(4)逐步淘汰的、降级的或替代的产品;

(5)构成销售量大部分的A类产品。

过低的价格等于增加成本

在作出如此多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之后,经营者应努力避免因定价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特别是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定价错误代价更为惨重。在通货膨胀时期,没有任何成本降低方法能替代定价。即使没有通货膨胀,一个错误的定价制度也会断送企业通过成本降低带来的效益。所以如果要保护成本降低和提高利润,则定价和标准成本彼此必须完全分开。

应认真实施和控制定价方针和方法,参与定价的关键人员必须接受正确程序和不正确程序所导致的两种结果的教育。定价应成为建立在其他规范基础上的一个独立的职能,不这样做,会招致灾难。

审视劳务成本

篇5

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切实加强交通管理节能和交通工具(汽车等)的节能非常重要。要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衡接,和谐的道路交通体系,减少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加强科学化管理,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大力开发节能汽车和股利汽车使用节能。

一、推动交通管理节能的对策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节约型交通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轿车的8.4%,电车为3%-4%,地铁为5%。若使用个体轿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这一项全国每年节油达到0.8亿升。此外,轿车对车道的占用也远大于公共汽车。在大型城市,公交车的出行比例占30%左右,但只占用6.6%的道路空间,轿车的出行比例不足10%,却占用了50%左右的道路空间。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公共汽车载客量为轿车的30-80倍,而每个公交车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只相当于轿车乘客的0.5%~1%。按每平方米小时的通行人数来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汽车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城市交通主体方式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解决城市行人拥堵问题,降低交通成本的有效措施。

2、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设置红绿灯,保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成本

有资料显示,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管理货车运输和行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空车(回程)行驶,能提高10%的城市货运装载量,可节省2%-3%的燃料。所以,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智能应用系统,建立多方式交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交通控制的可视化,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一体化,不但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还对节能和节约交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对灯控路口的信号灯相位、配时和路口渠化进行系统合理的调整,能够大幅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起到节能作用,减少交通运行成本。

3.提高公路质量,合理布置公路设施

交通拥堵导致能耗增加,而交通拥堵在相当程度上与道路布置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公路质量不合格也直接加大了汽车的能源消耗。所以,政府要加大对道路建设和改造的投资。

4、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质和交警职业素质

我国尽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规则,而交通规则与执行效果差,主要原因,一是行人、驾驶员的交通道德素质不高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交通拥堵增多;二是部分交通警察管理水平较差或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益。所以,我国由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引起城市汽车能耗增多的原因之一。必须对国民采取宣传教育和奖励惩罚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5、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减少道路运行能源,减少车行成本

(1)按区域或分时段实行差别性的停车收费政策。其目的是控制车辆在高峰时期的过度使用,以减少拥堵、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2)实行强制汽车报废政策,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对不合格及退役车的继续运行要进行重罚。

(3)借鉴国际上快慢车道的管理经验,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设立快慢车道,为载客量多的汽车开辟快车道,而空载率高的汽车则只准进入慢车道。

(4)建立合并使用出租车机制,对出租车的空载率进行控制,以缓解乘车压力,节约出租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车行成本。

二、开发节能型汽车的建议

1、建立节能汽车产业联盟

我国汽车行业面对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考验,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突破单个企业能力的局限,进行横向联合,改变力量分散的现状,以降低汽车的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经济效益。建立联盟机构,承担节能汽车创新中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同时,成立行业公共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建立行业共享数据库,并制定国家节能汽车技术标准。

2、制定合适的燃料经济性标准

车辆燃油消耗水平与其环境和能源效益息息相关。我国车辆燃油消耗水平较低,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辆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或法规,逐步实施。

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而仅是限制性标准,并非激励性标准,也不具备按燃油经济性对机动车进行节能等级的认证和分类功能。国家要尽快出台常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混合动力、气体燃料车辆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标准。同时,应增加机动车节能性的等级标准制定、认证和分类进行管理,对符合高节能标准的机动车要授予节能等级标识。同时,还必须颁布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阶段燃料经济性标准,量化各项相关技术指标,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建立对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汽车使用的优惠政策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并在约束机制方面,要加强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管理。

4、实施节能汽车消费税减免的经济政策

消费税的减免要达到欧Ⅱ标准的汽车,减免40%消费税;达到美国加州汽车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的汽车,减免50%消费税。对节能汽车的购置,免收其排污费,减免节能汽车的停车场地费以推广节能汽车的应用。

三、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1、加大小排量节能汽车的政府采购,营造节能汽车消费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全面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全民节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5.15.140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行业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升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由企业需求所决定,在工作中,应该具备掌握市场信息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性思维应用能力、团队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

1 现阶段工商管理人员现状

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培训,但是现阶段的成效并不显著。

1.1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定位不清

在很多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并不明确,很多被定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将其中理论性人员和技术性人才区分开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任务项目不能真正落实的后果,一系列问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在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企业中的领导干部没有明确的意识,企业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楚的认知,达到的效果也没有很好的估计。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对工商管理人员的要求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老旧思维教育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培养方式落后达不到实际的作用,不能切实满足实际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所以在企业中的定位不清,跟不上时代,导致工商管理人员所具有的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差越来越远。

1.2 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系统结构不稳定

很多人认为工商管理人员只是所属于管理部门,所以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管理上,导致在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极为相似,不具有创新性,体系也极为类似,没有针对性。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所带来的好处。在企业工作中,工商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管理性,其是与企业中生产直接联系,这方面在现阶段的培养中没有体现出来。工商管理人员的操作性不强,在入岗后很难进入角色。同时在对工商管理人员评价中也过分重视理论,用理论的高度要求人员。这种系统结构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工作能力较低。

1.3 在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过程中不重视能力

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员工大多缺乏创新能力和自我价值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将创新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2 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素质能力。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应该仔细分析,然后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调整。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中需要成功的管理者来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对其素质能力也要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2.1 掌握市场信息

如今,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市场中,掌握了信息就能够控制市场,信息是一种资源存在于人们生活中。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要在信息方面存在优势,能够快速地掌握信息,分析形势,找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企业工商管理人员要有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并且快速地处理分析,复杂的信息领域找到能够使用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发挥企业优势。

2.2 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竞争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长社会效益,有效地提高我国发展中的经济水平及综合国力。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下社会中,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更要找到发展目标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就需要工商管理人员对市场竞争有良好的分析,具有决策、组织和协调能力。

决策能力是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下,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市场中的机会,同时做出决策,找到企业发展的突破口。组织能力是指当找到企业发展目标后,落实企业工作,要能够发挥出组织才能,使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协调能力是指在企业的发展中会遇到问题,牵扯的事情纷杂,在众多利益之下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多方协调。分为员工之间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协调与行业之间的协调三种。

2.3 创新性管理思维

在技术与知识充盈的当下社会,工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一个能够维持管理稳定的能力。在管理体系中,每一方面都离不开创新。在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中结合市场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调整,并且解决创新后带来的困扰,将企业制度与创新结合起来,帮助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有效可持续发展。

2.4 团队能力

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对企业的效益及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要融入到员工中间去,将自己视为团队的一分子,通通努力,协调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5 执行能力

管理中的项目落实十分重要,所以,员工的执行能力在其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更要加大执行力度,有效解决企业中的问题,保证企业具有行业竞争能力,保持活力。

3 工商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途径

工商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市场竞争中管理者要有能力有秋阳,有良好的心态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1 积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要全面了解这个人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他们个性中的长处,做出合理规划。同时,企业要重视团队合作理念的培养与形成,企业的发展不是靠个人的独立思维,而是靠所有员工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拥有团队能力,使企业中凝聚力增强,发挥出企业的优势。

3.2 不断学习,保持先进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科技信息更新速度更是飞快,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十分重要,也是企业中逐渐被重视的一项资源。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掌握新的知识理念,成为具有专业性的全面人才,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其中包括党的方针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法律知识以及权益认知学习等几方面。

3.3 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

研究是管理人员决策之前重要的一步,仔细的研究能够保证决策落实的正确。管理者要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正确。调查研究是提高管理人员能力的一种,只有当管理人员深入市场调查时才能掌握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做出判断。

4 结 论

总之,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地学习创新,研究与实践,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4(2).

[2]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

[3]刘杰村.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执行力系统构建及提升途径浅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魏薇.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5]李云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及提升途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篇7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的运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财务管理,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等经济活动更加有序,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获取利润的机会增多,企业存在的价值凸显。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重点进行企业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企业的决策、计划和经济控制提供可能性,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概述

1、二者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企业只有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加强经济活动的管理,对企业支出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利润才能得到保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来加强对企业资本的管理和控制,使企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企业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使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财务管理内涵丰富,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内容,企业投资主要是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的现金流动活动,企业投资具有资金量大和周期长的特点,企业投资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资的控制,避免投资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作出正确投资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其次,财务管理还包括企业筹资决策,企业筹资是对筹资渠道、金额、时间、成本、风险以及方案的综合考量和选择,投资决策连接着企业和市场,筹资成本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再次,企业股利分配决策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润分配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的再投资能力,财务管理中要对股利分配进行控制。

二、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功能分析

1、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资金循环和周转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首先,企业要加速资金的周转,将应收账款及时收回。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各类应收账款的计算,提高资金结算的速度,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更加真实和完整的信息,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坏账和呆账。其次,做好资金管理基础工作,对银行结算账目进行登记和报账,明确报账要求和期限,对往来账款和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和清收,严格管理,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自有资金的比重。再次,企业要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对短期贷款进行认真分析,避免高额利息的支出,控制负债比例,避免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2、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指按照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层层的分解和任务下达,对企业预算、协调和考核进行重点控制,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来提高经济的运行水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突出资金预算管理的重点,将财务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对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实现资金的有序流动。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现金流量的核心地位,将资金收支纳入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现金流的分析预测来对现金流量进行有序控制,做好资金流动监控工作。

3、沉淀资金的积极处理。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严重,企业一方面担负着贷款压力,一方面又存在材料和设备资金处理不当的问题,呆滞资金问题严重。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储备资金的盘查,对积压清单进行盘查,物资的处理和积压都要有严格的手续。此外,企业还要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在采购的时候进行材料和设备的比较,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通过专门人员进行询价和压价,在进行市场和网上调查以及信息收集之后再在竞标的基础上采购原材料,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4、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完整的收集、传递、分析和评价,将企业财务活动控制在一定的状态。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聘请有关专家对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定期的讲解。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投资项目和投资效果的预测,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再次,企业要将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到企业具体的人身上,提高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将财务管理落实到企业的采购、投资、生产、营销中,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

结语: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的运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财务管理,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等经济活动更加有序,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获取利润的机会增多,企业存在的价值凸显。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只有增强利润获取能力,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霄.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 财经界(学术版). 2012(10).

[2]王晓华.加强成本控制 实现财务管理新目标[J]. 包钢科技. 2011(04)

篇8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功能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去,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相关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投资、融资、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进行的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按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各项原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的一些财务关系进行处理。

企业的财务与企业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企业的财务指的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和计划,事中的监督和控制,事后的分析评价和考核,在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管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企业会计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进行记录和结算,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企业的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预测和事后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都是为企业的资金循环使用和资金积累服务的,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依靠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协助。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在财务管理中就会缺乏真实的依据,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纰漏。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熟练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够使用会计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所以财务管理是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也与世界接轨,很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企业发展需要,所以我国各企业要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是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和规模的必然要求。

2.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强化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所以现阶段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往往会选择在会计工作中进行虚假的会计报告,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会对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国际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技术资本竞争发展为综合实力的竞争,管理是综合竞争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高的,所以现阶段很多国际化的大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要想跟上全球企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减小与国外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差距。

三、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功能研究

在现阶段对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内容的不断延伸,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财务作用的发挥就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功能,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包括资金管理功能、监督控制功能以及成本控制功能三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功能就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的各种资金进行调配和使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监督功能指的就是利用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正确性。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功能就是指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对于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探讨:

1.发挥资金管理功能,有效利用企业资金

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管理功能就是资金管理功能,所以在财务管理中要做好对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由于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是很复杂和繁琐的。如果在资金的管理中实行分散管理,在使用中就很难进行统一的调度,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需要将企业的资金统一集中管理,使用资金的时候财务部门可以进行统一的调度,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益。②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中要加强对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资金的有序流动,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资金的划拨,防止由于盲目的增加预算金额或者是没有按照预算制定的程序进行而导致企业资金的无形流失。③加强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债偿能力,对提高企业的信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有全面的掌握,对流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的流动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功能,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现阶段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成本与营业额之间的差距,所以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①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在制定目标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成本目标,在确定了企业的总体成本管理目标之后需要将目标细化,建立小的成本目标,在生产中首先实现这些小的成本目标,不仅可以加强成本控制中的可操作性,而且有助于调动成本目标执行者的积极性,在进行成本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目标执行者的行为,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②进行有效的产品成本分析,降低产品成本。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成本整个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企业为了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需要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以优化的项目进行相应的完善。由于企业产品的材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所以要加强企业对产品成本的分析和监督,对产品成本及时做出调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成本控制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在所有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中,人是比较难掌控的,所以在成本控制中全体人员的参与,企业可以将成本控制的目标逐级落实,最终落实到每个生产班组和个人,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发挥监督控制功能,降低企业风险

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整个市场信息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当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局面。所以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于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机型各项经济活动之前和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及时化解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并且在事后进行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剧锦荣.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山西焦煤科技.2007(02).

[2]崔积英.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5).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了解和认清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之同时,一些与市场经济不和谐的因素也随之而来。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市场经济缺乏深入研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游戏规则感觉陌生,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和认清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主要包括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其中供求规律是揭示供给、需求和价格三者间变动关系的基本规律。伴随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增减,市场供应者和需求者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供给和需求,直到供求动态平衡为止。价值规律则是指商品的价值量主要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商品价格又会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竞争规律则揭示了商品个别劳动时间越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竞争优势就越大。

二、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具有姓“资”和姓“社”的性质,它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同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关键要看市场经济同哪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来配置资源,它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决定了其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既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对它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己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企业管理者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才智。

三、学习和提升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驭能力。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对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研究,重视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从而确定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战略决策。

(一)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

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旧有观念,将人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了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观念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对应的,经济发展暂时落后的地区,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先进的观念;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并不表明它所拥有的观念都是先进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从事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必须要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跟上形势,但也要防止就观念论观念。企业管理者观念的树立和转变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运行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落伍,不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要有宽阔的胸怀和眼界

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管理者胸襟要宽、度量要大,能够容别人难容之事与难容之人。古今中外凡能举大业、成大事者,无不是胸怀宽阔,志向远大,能够容人的人。企业管理者的胸怀和眼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企业能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稳健经营。实践证明,企业管理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会使得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优于其他企业。企业管理者胸怀和眼界的宽窄,既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判断。胸怀和眼界狭窄,容易被经验主义、传统做法和惯性思维所束缚。胸怀和眼界宽阔,才能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企业管理者只有放眼世界,才能在快速的市场变化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也只有认识到了差距,企业管理者才会不断学习,再接再厉,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企业的发展实际,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当中。

(三)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009-04

[作者简介]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导言

企业资源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它把企业看成寻租者,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战略来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经济租金和超额利润。企业资源理论把企业看成资源集合,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能够提高其战略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信息、知识等等。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不同的是,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并且这种异质性将长期存在。企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差异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别,从而使得某些企业能够优于其他企业。正是建立在这一点认识上,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并不可替代的资源,识别企业的关键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的开发、培育、保护和提升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资源理论的倡导人Barney则将企业竞争优势看成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结果。他认为,“当企业执行某价值创造战略,而该战略没有被任何当前或潜在竞争对手同时执行时,该企业就可谓拥有了竞争优势。当该价值创造战略所带来的利益不能被当前和潜在竞争者复制时,即谓持续竞争优势”(Barney,1991)。很明显,Barney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战略的独特性,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要追求独一无二的战略,众多企业采取同一战略只能使他们至多获得竞争均势。企业战略的独特性只能建立于企业资源的独特性之上,如果产业内的企业在资源上没有差别,他们将能执行相同的战略,获得相同的效果。因此,正是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决定了他们战略的不同,从而使得某些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理论在分析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均衡分析。如在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拥有稀缺的高效资源的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在竞争对手所有的模仿努力停止后仍然可以持续。这些结论使得企业资源理论带有明显的静态性质。它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竞争优势和优势资源如何随环境的变化而演化?毕竟,现实中的经济局势更多地表现为非均衡状态。竞争优势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不断侵蚀优势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在不断加强对原有竞争优势的保护、提升之时,也要注意对新的优势资源的开发,二者是一个交叉的过程,如此企业才能经常性地保持竞争优势。

Teece,Pisano和Shuen在其于1997年发表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中,把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模型和企业资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动态能力战略观的框架。认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自身能力。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由过程和位置所决定的高绩效的惯例。组织过程的内容(惯例)及其发展竞争优势的机会,在任何时点上都明显地由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内部的和市场的)以及由企业所采用、继承的演进路径所塑造。这种动态能力观点取演化视角,而不是均衡视角,强调资源的动态演化发展过程。动态能力战略观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前沿,目前的重点集中于知识、资源和能力的内生创造上。因此,本文试从“动态能力”战略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层次及其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二、企业内部资源层次结构

企业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关键资源。关键资源的形成是企业在一定历史路径中长期演化的结果(Dierickx,1989)。因此,要识别和强化关键资源,就必须探明企业的资源演化路径。要分析企业的资源演化路径,首先就必须剖析企业的资源构面,分析其资源构成层次。企业的资源构成层次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根据研究目的将企业资源按其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社会复杂性的高低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1.投入要素(input factors)

投入要素是企业资源的最低级表现形态,一般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获取。投入要素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必需品,但由于其高流动性和高模仿性很少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可以为企业带来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亚当・斯密,李嘉图,俄林)。对于企业来说,投入要素一般包括厂房、生产和经营用地、一般员工、通用性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基本的管理、生产和营销技能等。投入要素是下面将要提到的战略资产和独特能力的形成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部分转化为战略资产或能力。如一般员工在长期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掌握越来越多的生产和技术诀窍,并产生对企业的忠诚;与客户的长期交往将产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和关系资本。投入要素本身并不具有生产性,其生产性来自于其投入使用所能提供的生产。即使是相同的资源组合,如果对它们的使用不同,这些资源所能提供的生产也会不同,从而产生生产效率上的差异(Penrose,1959)。

2.战略资产(strategic assets)

战略资产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长期投资积累的存量资产(Dierickx,1989;Amit,1993)。战略资产具有三个明显特性:一是为企业所专有(finnspecific),其价值依存于企业本体。二是其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时间压缩不经济性,(Dierickx,1989)如十年内投资五千万建立的品牌和声誉,并不能通过一年时间投资五亿来得到。三是内聚性,战略资产属于内聚资源(contained resources)(Black,1994)。尽管战略资产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各因素之间的社会互动性过程,但战略资产与企业其他资源之间的边界仍能进行区分。在企业资源网络体系中,战略资产与其他企业资源之间的网络联结并不是很复杂。战略资产的例子包括专有技术、品牌、企业声誉、员工知识、社会资本等(Schulze,1994)。战略资产往往是稀缺的难以模仿而且缺少直接的替代品,Rumelt(1982)引进了因果关系模糊性说明资源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原因。Peteraf(1993)将这些导致因果模糊性的原因归纳为:隐含性、复杂性和专用性。企业资源的

不完全流动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对维持资源的异质性是重要的,它们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的重要资源。

3.独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eies)

独特能力是投入要素、战略资产和企业知识通过组织活动和流程而形成的复杂资源集合,是企业配置和使用资源来完成某一组织任务或战略的胜任力水平(Amit,1993)。独特能力是基于知识的资源,将行动和认知予以联结。独特能力的知识基础特性使得它们更为专有化,更具社会复杂性、系统性和模糊性,它们存在于企业人员或组织的集体记忆之中。独特能力属于系统资源(system resources)(Black,1994),不仅其内部要素之间网络关系复杂,其与企业其他资源之间的网络关系也极为复杂,其边界并不能明确加以区分。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即独特能力不仅仅在于别人不能模仿和复制,而且自己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及产生新的竞争优势所需要的新的资源和能力(郑健壮,2005)。掌握了独特能力的企业将能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企业做得更为出色,从而为其带来竞争优势。独特能力的例子包括:团队工作能力、管理供应商关系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独特能力与战略资产的一大区别在于独特能力与“做”有关,而战略资产与“有”相关。我们知道,击中目标需要有好的弓箭,但能否最终击中还得有好的射术才行。战略资产就好比良弓,而独特能力就像是精良的射术。独特能力与战略资产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能在使用中得到强化。能力被使用得越多,则它们就变得越强,变得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模仿。这一特征显示了独特能力的动态或演化特征。而战略资产如果不进行继续投资或维护就会发生折旧,其价值就会退化,如企业的品牌等(宝贡敏,王庆喜,2006)。

上述三种资源的互动关系是:战略资产的形成建立在对投入要素的经常性使用基础之上,而独特能力的形成则是基于投入要素之间、战略资产之间、投入要素和战略资产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竞争优势则建立在独特能力基础之上。有时候企业战略资产也能形成竞争优势,但关联较弱,同时竞争优势的持久性也较差。

资源结构层次和企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根据上图,我们可将企业基于资源演化的竞争优势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投入要素的简单组合阶段、战略资产构建阶段和独特能力成形阶段。下面将展开详细分析。

三、企业资源演化路径

1.投入要素的简单组合阶段

在资源演化的初级阶段,企业只不过是一生产函数,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企业的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企业的信息是对称的。企业之间除了规模上的差别外,在要素组合、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一阶段,企业所开发的资源实际上就是投入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员工等基本生产要素。此时的民营企业有点类似于古典经济学里面的“生产函数”。若用IP1,IP2,……IPn表示投入要素,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1,IP2,……IPn)=α1IP1+α2IP2+……+αnIPn

该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是投入要素的线性函数,要素之间缺乏协同效应,生产要素之间可以被方便地分离。在这一阶段,企业的资源组合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1)资源的可交易性、可流动性强。其资源组合一般是资金、厂房、设备、员工、原材料等基本的生产要素,这些基本生产要素的社会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都很低,能够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其价值并不会像声誉、顾客忠诚度等社会复杂性高的资源那样因脱离企业而丧失。(2)资源的可模仿性强。一旦某企业的经营模式获得成功,其他企业马上就可通过市场交易或内部开发得到所需的企业资源,并生产出具有同等价值的产品,复制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3)资源的可分割性强,资源之间的关联水平低,其组合缺乏协同效应。

在这个阶段,企业资源组合同质化,众多企业都专注于原始资本和生产要素的积累:普遍采用低成本战略,以低价来冲击和打开市场,并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拥有竞争优势。

2.战略资产构建阶段

按照企业资源理论的观点,企业要拥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开发稀缺的、难以模仿的资源,大量企业拥有相同的资源组合只能使他们至多获得竞争均势。企业在其资源演化的第一阶段,要素水平比较低,要素组合简单,资源的可模仿性强,再加之企业所在的产业进入壁垒很低,这种状况必然造成企业资源同质化,众多企业挤占市场,使得企业的利润降低。这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就会预见到一些稀缺资源(相对当时状况而言)的价值,并抢先进行开发,从而形成战略资产。由于这些战略资产具有开发上的时间压缩不经济性,抢先开发战略资产的企业就会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在经营上先人一步。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些稀缺的战略资产包括产品质量、企业品牌、企业声誉和专有技术等。尽管按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些资源还属于一个优势企业必须具备的必要资源,但在当时的经营环境下,对这些资源的预先开发已经体现了企业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因为在当时众多企业拼命压低成本、以次充好、赚取短期利润的情况下,这些资源仍然具有稀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模仿性。事实证明,现在发展的大多数有优势的企业都经历了当时这些战略资产的开发阶段。对这些战略资产的预先开发,使得这些优势企业能够在经营上保持领先地位。

如用IP表示投入要素集合,SA表示战略资产集合,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SA)=αIP+βsAλ(IP)

其中,ef/e(IP)=α表示企业的投入要素与生产是线性关系;战略资产的指数形式表示战略资产对企业的生产贡献是非线性的,λ>1,e2f/e(SA)2>0,投资具有规模效应;SA(1P)表示战略资产是投入要素的函数,战略资产的形成建立在投入要素基础之上。

3.独特能力成形阶段

企业在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声誉等战略资产之后,尽管能够比缺乏这些战略资产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客观来说,这些战略资产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可模仿性和可替代性。在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通过开发这些战略资产而拥有竞争优势之后,其他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了这些战略资产的价值,进行了相

应的开发。由于后发企业能够参照先发企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减少学习和试错成本,因此先发企业与后发企业之间的优势差距将很快缩小。简言之,拥有了这些战略资产,只能给先发企业带来暂时的竞争优势,而非持续竞争优势。但是,对这些战略资产的抢先开发仍然使得这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知识和经验,在资金实力、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胜人一筹,为以后开发更高层次的资源――独特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或正在开发相应的独特能力,如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企业各相关资源的整合,具有高度的网络关联性、社会复杂性和模糊性,很难被模仿和替代,因此,能够给拥有它们的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如用IP表示投入要素集合,SA表示战略资产集合,DC表示独特能力集合,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SA,DC)=IPgSAα(IP)gDCβ(IP,SA)

篇11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而现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对于以本科培养为主的高校而言,除少量毕业生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外,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走向社会谋求工作。近些年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很多,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从国家经济的宏观发展状况、从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很多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描述性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大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以理论论证为主,没有针对具体学科类别的毕业生作实质性的探究,并且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差异很大,所以针对具体学科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经济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及其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阐述。

1 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毕业生专业的方向和职业生涯取向来说,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大中型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银行、各种证券金融公司、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由于近些年毕业生的数量剧增,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的选择权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他们只给毕业生极短的适应期,甚至一些企业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培养一个毕业生的“上手能力”,而是要求立刻上岗。为了适应企业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接受系统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外,必须学以致用,加强自身实践业务能力的培养。

2 弱化就业能力的原因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原因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1_专业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能体现经管职业特征的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的要求很高,而经管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2.实践能力低下。一些经管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理论学习重视有余,却对专业实践学习不够重视,不愿意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兼职,不愿花时间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低下;3.人文素质不高。用人单位往往将企业文化与经管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视。而许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经管岗位的需要和要求。

2.2高校培养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1.办学思路出现偏差。高校的办学方向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没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到办学战略高度。2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而是单纯地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或者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设置专业,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脱节。经管类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社会适应性。不重视实践环节,或在经管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 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

3.1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

用人单位在评价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时看重的指标依次是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道德与诚信、专业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因此,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高校要重视人文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淡化专业界限,厚基础,宽口径,更好地实现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经管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经管学科竞赛、企业经营模拟、企业招聘模拟等形式开展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加强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对于经管类毕业生来说,首先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心态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其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邀请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校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对经管类毕业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另一方面,启动就业个性化服务,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除了日常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专设就业咨询室,由专业人员为求职过程中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调试。

3.3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首先要树立新思维,积极探寻就业指导模式。各高校应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程度的就业信息咨询师,面向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就业发展形势加以分析并因势利导。同时,在就业网络建设中,还应建立校友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友网络资源,特别是知名校友的力量和人脉资源,适时举办校友经验交流会和就业推荐会,大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广开就业门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篇12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9-0060-0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9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学术界明确提出了绿色创业的观念。21世纪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越来越动荡复杂,学者们又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营销资源基础研究与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Fang和Zou[1]将动态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学者们在理论上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不仅能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竞争优势,还能持续对顾客价值进行创新,即动态营销能力与顾客价值密切相关。建立在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核心能力理论基础上的组织竞争优势存在着静态性缺陷和“刚性”特征,而顾客价值创新将竞争优势建立在顾客价值的持续创造基础上,从而使组织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特性。绿色创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Kirkwood和Walton[2]研究指出,对于生态持续的考虑要求绿色创业公司比单纯逐利的公司更加创新。因此,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能否站稳市场并成功击败竞争对手,顾客价值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内部所进行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能否成功,其最终检验标准在于组织研发的新产品和新价值传递网络能否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借鉴库尔马[3]的3Vs理论,本文提出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构成维度和量表,认为顾客价值创新包括价值主张创新和价值网创新两个维度,价值主张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所提供的价值内容进行创新,价值网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传递价值主张的方式进行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对不同顾客价值创新方式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将有助于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首次将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并将顾客价值创新划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

二、文献回顾和概念界定

1动态营销能力

动态营销能力理论来源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融合。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Penrose[4]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形成了企业的特殊能力。Barney[5]进一步将该理论解释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性资源,例如流程、知识和所有资产等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源泉。但是资源基础理论并没有解释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为什么能以及如何能获得竞争优势[6],因此,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解释是有限的。随后,Teece等[7]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在快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必须持续获取、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Maklan和Knox[8]进一步认为,其能力本质上是组织某一方面的知识,动态能力表现在企业能够随着环境变化快速地改变其核心商业流程及惯例。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都强调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于是营销学者们将这两种理论进行了融合,认为在动荡的环境中,以营销资源为基础的研究应该上升到基于动态能力的营销研究,从而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1]。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包括需求管理、营销知识创建、品牌建立和顾客关系管理等4个方面的内容。Fang和Zou[1]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企业基于市场信息基础上所进行的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顾客关系管理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跨部门流程重组。本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能力,是企业从动荡环境中获得和整合各种信息,通过产品研发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以及顾客传递价值网络等方面的跨部门流程再造,为顾客创造和提升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和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3个维度。

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学者们对动态营销能力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鲜有学者实证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更没有学者在两者之间引入中间变量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

2. 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以顾客需求为基础,旨在使现有市场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或提供优越的和全新的顾客价值而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产品(或服务)无关,使顾客得到心理满足的价值创造活动。关于顾客价值的维度,尽管学者们没有明确提出,但库尔马[3]在2004年出版的《营销思变》中提出了3Vs理论,本文认为其中的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用来描述顾客价值是非常适合的。

借鉴库尔马的3Vs理论,本文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出发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进行界定。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在创新时实行的是连续性创新,价值主张的概念、技术轨迹或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价值网的内容等方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顾客价值的突破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创新时技术轨迹发生变革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或为新浮现的市场创造新的价值主张(往往表现为产品的新概念或商业运作的新模式)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

三、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的提出

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表现为组织运用动态市场信息提升企业能力的一系列流程。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企业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将市场信息进行跨部门共享,各个部门能够协同进行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快速识别顾客和渠道成员偏好变化并调整相应服务促进顾客价值创新;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进行供应链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门间资源协调和整合,通过采购、共同设计和使用原材料为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解决方案,促进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1]。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动态营销能力对渐进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2b:动态营销能力对突破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Vadim[9]研究指出,渐进式创新只能维持企业现有竞争能力,而竞争对手的突破式创新成果可以导致在位企业丧失领导地位,只有突破式创新才能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并从产品创新角度阐明了渐进式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而突破式创新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长期绩效。在绿色创业背景下,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由于能够满足现有市场上顾客的现实需求,因此很多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渐进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3b:突破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2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顾客需求偏好、行业技术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都处于稳定状态且较易预测,此时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处于休眠或较低状态,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也较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环境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很难准确预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构建的动态营销能力将能够促进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的提高,激发组织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a: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b: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四、研究设计

1. 抽样分析

2013年4月至5月,委托武汉哲鑫管理咨询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鄂州市、荆州市、武汉市、襄阳市、咸宁市、孝感市和黄冈市走访调查了所在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请所在企业高管人员填答问卷,并要求样本企业列出作为依据的创新项目或产品以及采购部门、营销部门、广告部门、生产部门以及物流部门的相应创新内容,然后再区分两种创新。发放调查问卷238份,回收问卷230份,剔除填答不全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量表设计

动态营销能力主要参考了Fang和Zou[1]的量表;对于渐进式价值主张创新和突破式价值主张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3]的3Vs清单;对于渐进式价值网创新和突破式价值网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营销程序创新和突破式营销程序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的3Vs清单;对于企业绩效量表主要参考了李先江[10]的企业绩效量表;环境不确定性量表主要参考了郭海等[12]的量表,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7级尺度。

3. 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

基于222个样本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涉及变量各个问项因子载荷、KMO检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以及各变量所有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均达到满意水平,表明各个变量量表的设计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信度检验方面,由于各变量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各变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发现,各变量的一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702)和二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824)均大于07,抽取的平均方差(AVE)(最小值为0707)均大于05,复合信度(CR)值(最小值为0774)均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具体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在区别效度检验方面,检验发现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构念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具有区别效度。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

1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效应检验

采用三步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因子的调节作用,第一步表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第二步表示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再加入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的3个维度)后所形成的对因变量的主效应模型;第三步表示在第二步基础上再加入环境不确定性和动态营销能力3个维度的交互项后所形成的全效应模型。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干扰,在交互前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和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检验发现,假设H1、H2a、H2b、H4、H5a和H5b得到验证。

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篇13

1、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其主要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而做出的一种企业调整,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经营方面的策略、活动等采取一些规划和监管措施,为确保企业经济稳步增长提供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加入贸易组织之后正在不断加强国内企业方面的自身科技革新,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为确保企业迅速增长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改革促使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如,企业经济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相应的专业科学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组织不合理,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问题突出,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技术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内部审核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策略中更新和转变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改革经济管理制度的时候应从观念、实战、市场等探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积极深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2.1 观念问题。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体制问题比较突出,其作用于企业使得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经济落后等问题。当前企业经济竞争压力下,企业经济管理出现了观念性危机,企业领导和管理阶层安于现状,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将经济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显然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无法长久坚持,使得新时期企业员工与管理阶层之间出现矛盾,致使企业经济管理非常混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2.2 管理人员问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关系着企业管理质量,但是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不是专业型人才,在管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管理经验。其主要表现在:(1)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层次不齐,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技巧和管理模式,护理了管理策略和危机管理意识。新时期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也不完善,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并发症。(2)管理人员的创新策略仅限于形式。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提出的创新管理策略仅仅流于形式,难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落实。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人员都习惯性使用财务审计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缺陷,所以难以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具体落实。

2.3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和人力资源、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企业发展与制度不匹配。企业的发展状况往往和企业的制度出现差异性问题,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够跟上企业经济的更新速度,因为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实用性根本不高。(2)企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制度管理虽然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使得企业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浪费和利润亏损。(3)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太过于形式。企业虽然制定出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出现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施。

3、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3.1 引进创新管理理念。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必须要加大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应积极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其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不能够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应该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先进经济管理理论的引进,使得企业构建起新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形成提供保障。

3.2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对于企业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可实现对企业内部全局控制。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以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起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不断规划、控制以及协调企业在未来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在提升财务管理方面控制和约束能力,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形成。另外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应该加强创新,强化企业监督和管理体制,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始终要坚持以财务内部管理控制为中,实现企业其他方面的创新管理,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3 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形成与企业创新策略的实现为确保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也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建立起全员参与和监督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得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内部环境管理,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先进管理制度形成则有利于企业管理规范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管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分析了企业经济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加强管理创新策略研究,为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提升提供参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