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染及防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及防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环境污染及防治

篇1

引言

环境监测站的分析测试中心作为环境监测的实施主体,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本地区的水体、空气以及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环境数据。但是由于在实施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涉及的监测项目种类较多,同时在监测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大量使用相应的化学试剂,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化学污染物。如果环境监测实验室未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这些污染物就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废物的回收处理工作是实验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1对污染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1.1种类繁多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对当地的水体、空气以及土壤质量进行监测,而在这三个监测大类当中,又包含了较多的监测项目,比如环境水体监测、废水监测、废气排放监测、生物监测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等,这就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较多。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种:(1)废水污染。在环境样品分析测试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常规的监测项目都会涉及到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导致废水污染在环境监测过程当中的普遍性。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废水产生的途径主要有剩余样品、洗涤水以及样品分析残夜等。在这些废水当中,还有有机物废水、重金属废水以及有害微生物废水等。(2)废气污染。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测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试剂和样品会释放出相应的气体。这些气体主要有酸雾、甲醛、硫化氢等。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空间较为封闭,大量的废气长时间停留在实验室里面,虽然规定这一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废气通过通风橱排出过后,就会对实验室周边的环境以及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3)固体废弃物污染。在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种类较多,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有分析样品、培养基、固体化学试剂以及破损的实验器皿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主要有生物污染以及化学污染这两个污染大类。如果监测工作结束以后,环境监测实验室未能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就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1.2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在对水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比较常规的监测项目就是对水质的化学需氧量进行分析。在对COD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高浓度的含氯废水进行处理,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在废水当中加入0.4g的硫酸汞,以此排除氯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干扰。但是硫酸汞的危害巨大,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显示,如果想要将0.4g的硫酸汞完全稀释,则需要5.4m3的清水。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小的环境监测站每一年使用的硫酸汞就在200g以上,而且在对COD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是硫酸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硫酸银以及其它硫酸化合物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3污染治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开展相应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后果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同时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当中存在着漏洞,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的治理工作未能有效展开,治理效果不显著。虽然每个环境监测站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来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监测分析工作中,部分实验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对“三废”进行有效处理,这就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里面的污染物未能有效控制,对实验室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防治措施具体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的主要特点就是种类多、危害大、处理难度较大等。相关部门以及环境监测站应该高度重视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根据监测工作实际开展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逐步推广,以此减少实验室的污染。

2.1加强监测工作的意识

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各级环境监测站都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存在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环境监测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技术投入,组织多方面的技术力量,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源、污染途径进行研究,同时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规范性强、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技术规范。最后就是制定并出台考核要求,将这些考核要求融入到环境监测站日常工作当中,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物防治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

2.2规范监测工作流程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应的管理体系以及技术标准,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入手,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防治细分到监测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提高监测工作的针对性以及规范性,将环境监测实验室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实现监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环境监测实验室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监测、分析方法,如果一个项目的监测工作需要几个监测流程才能够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工作人员在选择监测方法的时候,就要对环境的相容性进行充分考虑,将实验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通常情况下,在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色谱仪以及传感器等仪器对项目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比如在对COD进行分析的时候,如果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就能够大幅度减少污染物,同时监测工作效率也有效提高。(2)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三废”进行处理。虽然“三废”的数量不大,但是种类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所以在对实验室的“三废”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按照废弃物的种类或者是危害程度进行集中收集、存放、处理。比如对于固体废弃物,可以在当地的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对于废水的处理,可以在水处理技术较为成熟的工厂或者是污水处理长进行处理。如果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条件成熟,环境监测实验室可有按照相应的工艺以及技术标准自行处理。(3)清洁分析、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监测实验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在保证监测结果可靠的基础之上,减少样品的采集;②合理控制试剂的购买量,特别是不常用的试剂;③如果实验室同一种试剂较多,尽可能使用保质期快到了的试剂;④提高仪器的使用频率,以此减少样品的采样以及试剂的用量;⑤尽可能使用回收程度较高的试剂;⑥监测工作完成之后对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进行充分分析,并作为监测工作最后一步。

3结语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三废”,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监测站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实验室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志伟.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J].中国环境监测,2002,05:55~58.

[2]何佳,李祥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6:67~69.

篇2

1.引言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尖锐。群众对于环境污染反应也愈发激烈。而其中大气污染同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统作为城市污染中四大组成要素。如何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议题,也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1空气污染

当前城市污染中,空气表现最明显。随着科技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成倍增长,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数量普遍应用,排放出大量的汽车尾气。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但仍是当前城市空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尾气排放而引起的空气污染,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在内的大部分区域均在承受着雾霾的污染,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噪音污染

2.2.1交通运输噪声,具体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交通干线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我国城市噪声源中4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

2.2.2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在对固定或辅助设备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周围生活环境产生干扰的声音。其噪声波动幅度较大,从20dB-125dB不等,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2.2.3社会生活噪声,是指除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工业噪声之外的,因人为活动而引起的对周围生活环境有干扰的声音。

2.3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口密集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废水、废气以及垃圾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生活污水的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具体而言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包括厕所、浴室和厨房等排出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2.4土壤污染

城市土壤污染严重危害着生态景观植物。当前对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的集中分布,使得的城市土壤面积不断缩小,合适种植环保型植物的原生土壤已经基本退化。部分城市因为水污染严重,如铅、汞等重金属向土壤中渗透,对城市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建筑物的翻新重建也会造成大量的固体垃圾遗留,导致绿化环保植物的栽种必须另行购置土壤;

3.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大气污染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型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引起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完善资源分配结构,利用先进技术净化工业及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高污染车入手,抓重点排放源的消减。政府应加强监管,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减少工业事故型无组织废气排放。

3.2噪音污染治理措施

城市噪声的防治是比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实际难度更大。因此,对其的治理,必须应用多种方法配合综合进行。例如,将声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强化法律宣传力度,提髙群众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加强噪声声源、传播途径、接收处的防治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噪声监测体系加强城市绿化,充分利用城市绿地降噪的功能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水污染防治措施

集中处理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建立专门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废水水质只有在满足城市下水道标准后,尽可能的将排入城市下水道,与城市废水合并处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在工程内部先进性适当预处理,才能排入下水道。加大节能节水宣传,提高城市用水循环率。

3.3土壤污染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需要完善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植被修复法,利用植物较快的吸走或降解土壤的污染质,而达到进化土壤的目的。土壤污染污染必须做到“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及建筑固体遗留。

结语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范围仍在不断加大,而城市环境污染源也日益复杂,因此必须做好环保意识的宣传,加强政府的监督与调控。通过政府与社会市民的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建设原油储备库,这对于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原油储备库的环境污染及防治要点进行分析。

二、原油储备库环境污染及防治要点分析

我国原油储备库规模主要在百万立方米以上,其规模较大,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本节主要从废气、废水、固废、噪声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对原油储备库环境污染及防治的要点进行分析。

1.废气污染及防治

目前,我国原油储备库油罐以浮顶罐为主,原油主要由国外输入,所以收发油以通过管线为主。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来自油罐呼吸损耗,具体为静止存储损耗(小呼吸)和收发油损耗(大呼吸)。根据国内外原油储备库的统计资料,储运系统的呼吸损耗约占存储量的0.0015~0.3%[1]。

油罐呼吸损耗均为面源,污染物影响的范围较近,约在50~500m范围内,且正常情况下,非甲烷总烃是可以做到达标排放的。

此外,如果原油储备库配有锅炉,废气还应包括锅炉烟气,其为有组织排放,影响的范围较远,在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2.废水污染及防治

原油储备库的废水主要包括:(1)油罐清洗废水。油罐须用水进行定期清洗, 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2)地面冲洗水。考虑到油库地面会存有一些油渍,要定期清洗,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3)罐顶初期雨水。油罐在收发油时罐顶会存留少量的油渍,故应对罐顶30mm厚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这部分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4)生活污水。原油储备库员工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和BOD。(5)清净下水。主要是罐区的后期雨水,如果含有锅炉则包括锅炉排水。

各种废水产生量及浓度情况见表1。

表1 油库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

注:废水产生量按一个单罐容积为100000m3的浮顶储罐核算。

油库废水应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的原则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所有的含油污水应进入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可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堆肥;清净下水则应进行收集检测,当确定没有受到污染后,可直接排放。通过上述措施可实现所有废水的有效处理,不会污染外环境。

油库废水当没有管网可排时,可考虑进入蒸发池进行冬储夏灌或用于绿化,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也可以节约水资源。

3.噪声污染及防治

原油储备库噪声源主要为抽罐底油泵以及倒罐泵,噪声级约为85dB(A)左右,由于噪声源较小,均可做到达标排放。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库区内设有锅炉房,应该合理布置其位置,尽量与厂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厂界噪声可做到达标排放。

4.固废污染及防治

原油储备库固体废物主要为清罐时产生的罐底油渣以及生活垃圾,如果污水处理站位于库区内,则还应包括废油泥。固废产生量需根据油库的规模、清罐工艺进行估算。

罐底油渣和废油泥属危险固废,应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可填埋或用于铺路。

5.环境风险污染及防治

原油储备库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原油泄漏及泄漏后引发的火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二是发生事故后所有的物料流失可能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产生影响。

根据统计资料,油库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输油管线、阀门发生泄漏和由于泄漏及密封圈着火引发的火灾事故[2][3][4][5],但是,由于密封圈着火面积小且易于扑救,辐射热强度不高,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确定油库最大可信事故为阀门、管线发生泄漏和发生泄漏后的原油遇明火引发的火灾。

5.1 环境空气污染及防治

利用多烟团模式预测发生事故后下风向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当下风向出现半致死浓度时,原则上半致死浓度范围内的居民应进行搬迁,如搬迁无法实现时,应确定周密的安全撤离计划,确保发生事故后不会对居民造成较大影响。

5.2 地表水污染及防治

事故发生后,物料流失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泄漏的原油量(按一个罐完全泄漏考虑),二是消防水量,三是降雨量。为防止这三方面的物料流失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应建有污水暂存池,池的容积应确保能容纳所有的物料流失量,以免物料流失到厂界外对地表水体产生污染。进入池中的污染物料应通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5.3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

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区位有罐区及应急污水暂存池,所以要对这些地方进行防渗,以免由于油品泄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具体防渗方案可参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规定进行。

三、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油储备库的环境污染及防治,从大气、水、噪声、固废以及环境风险方面进行了说明,对储备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舸.浅析油库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 2003,22(2):50-51.

[2]王媛,张健.油库环境风险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8):297、303.

篇4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4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逐步提高,室内装修装饰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在追求完美居室的同时,却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室内环境的污染,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种类及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有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系物、氨气、氡气、生物类的污染物、室内燃烧的产物CO、CO2等,由于氨气、氡气、生物类的污染物、室内燃烧的产物CO、CO2等污染物在室内环境中存在较少,下面着重介绍前三种。

1.1 甲醛

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略重于空气,易溶于水。甲醛对人的呼吸器官、视觉和嗅觉等有强烈的刺激,容易引发咳嗽、流泪、气喘等症状.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人的肝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室内环境中会产生甲醛的污染源很多,甲醛污染浓度一般也比较高。室内游离的甲醛主要来源有:(1)是广泛使用的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等水性胶粘剂;(2)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3)是对建筑装修材料进行防腐、防虫、防火处理时所使用的各种防腐剂、防虫剂、阻燃剂、防水剂等水性处理剂等等。

1.2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TVOC是指在常温下能够挥发出气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总称。TVOC作为室内污染物,成分非常复杂,种类多,而且有新的种类不断出现。长期吸入TVOC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嗜睡、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及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等,更甚时可能会危机生命。TVOC的主要存在于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及地毯、地毯衬垫中,另外壁纸、聚氯乙烯地板革等材料也会含有TVOC。

1.3 苯系物

一般是指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的统称,其大多数时候作为各种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和溶剂型胶粘剂的溶剂、稀释剂或添加剂。苯系物具有易挥发、易燃的特点,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系物会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思维及判断力降低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造成损伤。苯系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致癌物质。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胶粘剂,以及作为溶剂、稀释剂或添加剂的其他装饰装修材料。

2 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室内装修设计中,提倡简洁设计,尽量减少各种装修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污染物的累加,还应注意对各种装修材料的使用量进行搭配,比如墙面和地面所使用的材料最好不要是单一的种类,因为如果单一材料使用面积较大的时候,容易造成室内某种有害物质超标。

(2)室内装修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两点。

一是尽量减少使用有可能产生严重化学性污染的材料,如密度板、化纤地毯、溶剂型油漆、胶水等;二是多使用无机材料,因为无机材料大部分都是安全、无害的,如各种金属、工艺玻璃、铸铁等等。在选用无机非金属的装修材料、涂料、胶粘剂以及人造板材等常用材料时,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住宅装修的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3)对于装修完成后的室内环境污染,通风换气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居住,都应该尽可能地多通风。

一方面是因为新鲜空气可以将室内的污染物稀释、冲淡,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有助于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的释放出来。室内通风要注意根据季节、天气的差异和室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换气量,通常在春、夏、秋季每天都应留适当的通风口,冬季每天至少通风换气30 min以上。

(4)对于装修完成后的室内环境污染,还可以通过控制室内温湿度,调节室内甲醛的浓度。

甲醛的释放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先想要尽快的释放室内材料中残留的甲醛,就应增加房间内的温湿度,因此一般在刚刚装修完成的房间中采取烘烤、加热的方法或在室内摆放一盆清水,可以达到增加甲醛释放量的作用,只是此方法在室内有人时不宜使用,同时湿度过高时也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在湿度较高的时候也应加强通风。

(5)相对较为密闭空间。

(如抽屉、衣柜、鞋柜等地方)内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可以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的方法,因为活性炭对有害气体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放置过一段时间的活性炭,应该在太阳光好的时候拿到阳光下暴晒一天,主要可以增强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性。

(6)房间内可以放置些绿色植物。

很多植物不但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对一些有害气体有吸附作用,如常春藤、吊兰、天南星等,常青藤能净化近90%的苯,吊兰能净化约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另外如龟背竹、仙人球、芦荟都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不过由于植物的呼吸量与空气接触面比较小,如果植物较少的话其作用也很有限,可以在室内外多布置一些以增强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化肥是重要的农田物资,通过对农作物产生的促进生长和保护作用来提高作物产量,从而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当前由于农户对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通过对各类污染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建议及措施。

1化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化肥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由于政府的监督管理或打击力度不强,化肥的配置不科学,氮肥过高,磷肥不足,钾肥偏低,导致使用比例失衡。而且随着化肥的逐年大量施用,土壤钾的供求严重不平衡。加之为提高产量,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机态养分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土壤酸化,活力下降[1]。

1.2施肥方法不科学,利用率低

传统习惯,农民们往往偏重底肥的施入,追肥少、甚至不追肥,肥料利用率低下,作物生长后期普遍存在脱肥现象,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同时,大多数农民施肥深度浅,追肥时人工撒施,又不注意及时掩埋,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或淋失。不少农民认为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化肥的使用存在患少不患足思想,不仅造成肥料使用成本增加,更严重的是污染了环境[2]。

2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2.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中的镉、砷、铅、铬等重金属,会随着施肥过程直接进入土壤,经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于生物体内,降解困难。植物吸收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物酸性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氢离子逐渐增多,极易导致土壤酸化[3]。氮肥在土壤中发生硝化反应产生硝酸盐,产生的交换性氢离子被土壤吸附性复合体接受一定数量后,造成土壤中的碱性离子淋失。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容易使土壤硝酸盐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4],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同时,水土流失现象会加重,使大量的养分流失,这样不仅浪费了化肥,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已由建国初期的7%下降到3%~4%,有的地方甚至低于2%,土壤日趋退化[7]。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具有隐蔽性,土壤质量下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化肥对水体和大气的影响

从全国情况来看,化肥氮平均损失率约为45%,溶入水体中的氮素约有60%来自化肥[6]。氮肥、磷肥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土壤氮素的高度富集及大量渗漏流失,造成资源浪费,还加大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增加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引起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严重威胁周围的水体健康。化肥易发生分解和挥发,加之不合理的施用会对周围大气造成污染。农田中施入氮肥后,产生氨的气态损失,生成的氮氧化物和氨气进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健康。大气中氨质量浓度的本底值为2μg/m3,是动植物能正常代谢吸收和释放的浓度[6]。氮氧化物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氧化亚氮进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

2.3化肥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合理的施肥极易造成土壤的酸化及板结,使土壤的活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面积的土壤板结也会破坏植被的完整性;我国北方土壤大部分含有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加速了土壤中原生和次生矿物的风化,释放大量铝离子,如植物长期过量吸收铝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食草动物摄入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属的植物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会造成食草动物体内的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动物体的生命构成威胁,进而造成某个地域食物链的破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果园、菜园大量施用氮肥,会造成蔬菜和水果中硝酸盐积累,进入人体后,会经硝酸还原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反应,主要是亚硝酸盐与人体次级胺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诱发人体消化系统的癌变[8]。

3化肥污染的防治对策

3.1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

做好化肥质量的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严格要求各个生产商的生产,贯彻执行化肥登记、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加强土壤耕地质量的调查工作,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土地实施不同的政策,对不正确执行法律法规而使用化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农户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险,提倡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在对农户存在的农业问题进行充分调查后,有根据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科学施肥方法,努力做好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工作。比如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使用,引导农民使用新型低污染,绿色化肥,低耗能施肥机器,尽量把环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3.3最大限度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不同种作物和土地在不同的季节或生长期施肥量不同,农民应严格按照作物的生长特性和测土配方施肥分析结果,确定化肥的最佳施用量;充分了解物质对养分的吸收规律,采取“适氮、增磷、补钾”的氮磷钾肥配合施肥技术,使植物的矿质营养处于最佳状态[9]。积极探索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技术,实现作物养分综合管理,提高作物生产力和化肥利用率。

3.4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注重各类化肥的监测和管理,严格规范化肥中各类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化肥中有害物质的允许限量标准,严控化肥污染。例如发达国家设置的氮肥施用量安全上限为每年N225kg/hm2,作物收获后1m土层的氮残留量不超过50kg/hm2;欧洲国家近年来每季作物的施氮量普遍降低到120kg/hm2左右[10]。

3.5推广适宜的农业管理方式

在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大坡度地区,应采取积极的农业管理措施,保护耕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化肥的径流损失,防治对下游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在平原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控制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防治渗漏损失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其次,在灌溉措施选择上,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大水漫灌,采用喷灌或滴灌等技术措施,达到减少径流和渗漏及节水保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友凤,王曼芮,李翠兰.连云港市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5).

[2]朱金兰,王华为.合理使用化肥与防治污染[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45-46.

[3]邹芳玉.大连市土壤中化肥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94,297.

[4]李宝刚,谭超,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93-194.

[5]张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辽宁化工,2010,39(5):530.

[6]曲均峰.化肥施用与土壤环境安全效应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0,25(1):10-12.

[7]陈东梅,张爱军,姜波,等.浅谈农村环境污染及防治[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2):4.

[8]王鑫.化肥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3,(12):39-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