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政治哲学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格改变组(42例,42.65%)和智能障碍组(5例,5.31%),并对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结果 癫痫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犯罪者以未婚、青年男性农民为主。其犯罪学特征主要是被鉴定人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一般(44.9%),无
作案前预谋(53.1%),作案目标临时确定(69.4%),使用暴力手段(88.8%),无明显作案诱因(67.3%),作案目的以报复居多
(4jd.4%),现实作案动机(42.9%),作案结果既遂(89.8%),作案次数以1次为主(88.8%),作案类型以凶杀(46.9%)为主,作案
后多无自称遗忘(65.3%),作案后多以停留现场、不潜逃等非反侦查表现(57.1%)为主。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作案
预谋( =27.64)、作案目的( =13.0386)、作案动机(x。=23.5290)和作案后表现(×2=19.359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作案目的以报复为主、作案动机以现实动机为主。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有多以无作案前
预谋,多以报复为主要目的,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与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相比,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多在现
实动机下以报复为主要目的进行作案,因此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时应予重视。
【关键词】癫痫;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d9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7—9297(20o6)03—0230—05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fien~ 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ⅳ l,0, ,zha ng do, un ,hu ze—qing~。,
et以1.department offorensic psychiatry,college ofpreclinicalmedcine andforensic medcine,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
610041.2.mental health center ofwest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sty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in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methods 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8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were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cord of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designed by ourselves and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ccmd一3,psychotic symptom group (51 cases,52.o4%),personality change group (42 cases,42.65%)
and inteligence impairment group(5 cases,5.31%).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psychotic symptom group and
the personality change group were researched by control analysis.results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who committed crimes were unmarried young male farmers,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re usual(4 .9%),they usually did
not have plans before the ofence(53.1%),the ofence targets were determined temporarily(69i4%),most of the ofence were violence
(88.8%)with no distinguished incentive(67.3%),the ofence aims were mainly revenge(40.4%)and the ofence motives were re.
alistic(42.9%),the ofence results were successful(89.8%)and the ofence number was usually only one(88.8%),the ofence type
was mainly homicide(46.9%)and they often did not state that they forgot it after the ofence(65.3%)and stayed at the ofence scene
rather than anti—detection behaviors such as escape (57.1%).in addition, the diferences between psychotic symptom group and
personality chan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p<0.005)in the ofence plan (x2=27.64 ),ofence aim(x2=13.0386),ofence
motives(x2=23.5290)and performances after the ofence(x2=19.3591).their ofence aims were mainly revenge,ofence motives were
realistic.conclusion e main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was that for most of
them there were no plans before the ofence,homicide with revenge as its main aim,and without anti—detection behaviors after offenc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symptom as their main symptoms,those with personality change usually took ofence
with revenge as their main aim under the realistic motives。so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in forensic psychiatric a ssessment.
【key words】epilepsy;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capacit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林勇(1981.4一),男,汉族,山东泗水人,i~jll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__级法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医精神病学.
e-mail:ly2864 @sina.com;
【通讯作者1胡泽卿,教授,tel:+86—028—85502643,e-mail:huzeqing@126.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癫痫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而
恰当地治疗可导致疾病慢性化甚至残疾,并容易产生
精神障碍即癫痫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v)。lernpert等研究表明66% 的癫痫病人有精
神异常,其中最多的是抑郁症状。而与之相关的越来
越多的违法犯罪问题亦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
高度重视。国内多数法医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表
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犯罪者仅次于精神分
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位居第三位。目前癫痫所
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尚不甚清楚,为了更加
客观、科学地鉴定其刑事责任能力,研究癫痫所致精
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笔者
就我中心1999 20__年鉴定的9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
碍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资料取自四川i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1999年至2o06年3月1日所
进行鉴定的案例。其纳入标准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违
法犯罪患者。全部鉴定案例资料完整、可靠,均由至少
两名以上我鉴定中心资深鉴定专家做出鉴定结论,医
学诊断标准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一3)。[11所有鉴定案例均受公安局、检察院或法
院的委托: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收集、整
理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
研究并做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x。检
验。主要犯罪学特征纳入最常见的如作案目的、作案
预谋等12个项目。
结果
一
、
一般情况
1999年至2o06年3月1日共计2294例法医精
神病学鉴定案例,其中的98例(4.27%)为癫痫所致精
神障碍实施危害行为患者。按照ccmd一3,对诊断为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者51例(52.o4%)与诊断为以人
格改变为主者42例(42.65%)进行两组间对照分析,
诊断为以智能障碍为主者5例(5.31%)因样本数量较
小而不被纳入对照分析。
其中男性87例(88.76%),女性ll例(11.24%),
男女之比为7.9l:1;年龄16—64岁,平均31±8.52岁,
以26—36岁最为集中: 民族以汉族为主。94例
(95.92%),藏族2例,羌族、彝族各1例;文化程度:文
盲6例(6.12%),小学56例(57.14%),初中25例
· 231 ·
(25.51%),高中5例(5.10%),中专5例(5.10%),大专
1例(1.03%);职业:农民75例(76.53%),无业16例
(16.33%),工人3例(3.06%),学生2例(2.o4%),干部、退
休工人各1例;婚姻状况:未婚47例(47.96%),已婚46
例(46.94%),丧偶3例(3.06%),离婚2例(2.04%);临床
特点:大发作为主者93例(94.90%),精神运动性发作
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小发作各1例;体
格健壮、四肢健全者92例(93.88%),有轻度身体残疾
者6例(6.12%);脑电图检查:不合作4例(4.08%),正
常l6例(16.33%),轻度异常23例(23.47%),轻一中度
异常19例(19.39%),中度异常35例(36.92%),中一重
度异常1例;智商测查平均为71.88~14.48分;癫痫始
发距精神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平均为15.2~9.13年:按
照ccmd一3,诊断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者51例
(52.04%),以人格改变为主者42例(42.86%),以智能
障碍为主者5例(5.10%)。
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见表1。
三、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犯罪学特征对
照分析
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犯罪学特征对照
分析结果见表2.两组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中差别具
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两两比较结果见表3。
讨论
癫痫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其病情控
制不理想、疾病慢性化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癫痫所致精
神障碍违法犯罪问题亦不罕见。本组资料显示癫痫所
致精神障碍患者占同期鉴定案例患者总数(2 294例)
的4.27% 。
1.本组资料显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多以31
岁左右的汉族青年男性为主,他们中多数(57.14%)为
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婚姻状况则以未婚(47例,
47.96%)和已婚(46例。46.94%)旗鼓相当为特点。但长
期以来癫痫被视为一种难以启齿、常被人们歧视的疾
病.在 求职、交友、结婚等方面都面临窘境,这让绝大
多数患者常常产生病耻感.容易激发癫痫患者的自暴
自弃、报复社会、怪咎他人等不良情绪体验。wakamoto h
等[21研究指出.与正常人群相比。癫痫患者在教育、就
业、婚姻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更难以融人社会。1984年
美国学者porter曾提出:“癫痫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如
工作、学习和文娱方面被社会容纳和适应的程度,是
衡量癫痫患者所获健康程度的真正标准。”由此可见
过早罹患难治性慢性病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低下的
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和不稳定的家庭结构背景均在一
· 232 ·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表1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
table 1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表2 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
table 2 control analysis of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psychotic symptom group and the personality
change group
表3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犯罪学特征因素两两比较结果
table 3 cont~lled results of the factors of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ose di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in statistic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3卷(第3期)
定程度上促发了癫痫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
犯罪行为的发生。
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特点看则以
癫痫大发作为主(93例,94.90%),癫痫大发作长期反
复发生给大脑带来的破坏更大,使患者辨别是非、控
制情绪的能力及其他社会功能受损,这可能与癫痫所
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有关。另外,曾有
多位学者就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出现距
癫痫始发时间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资料研究结
果(时间间隔平均为15.2~9.13年)与前人研究结果基
本一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可
能与病程长并伴有精神症状等因素有关。方舟和陈天
和[31(20__)报告240例本病患者,精神症状出现距癫
痫始发时间间隔1个月~38年,其中<1年l0例,l~2
年l5例,3~5年38例,6~10年39例,>10年138例。
slater等人 (1963)报道在癫痫起病和精神障碍起病
之间一般有一个问隔期,该组69例的平均间隔期为
l4.1年。naoto adachi等[5l报道精神症状出现距癫痫
始发时间间隔平均为14.9~9.6年。在辅助检查中脑电
图则以中度异常居多35例(36.92%),其次为轻度异
常23例(23.47%),而正常仅l6例(16-33%),可见在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人群中脑电图阳性检出率比
较高,脑电图检查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应该成为常
规检查项目。智商测查平均为71.88~14.48分,然而据
近代许多学者的临床观察表明仅少数癫痫患者出现
智力低下,出现痴呆的更少,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智能
障碍为主者5例,5.10%)。lennox报道l 905例癫痫
患者中,智力有轻度低下者占22% , 中度低下者占
l2% ,严重低下者占2% ,因此约有2/3患者的智力正
常,l,7患者的智力明显低下,本研究中平均智商为
71.88分,属边缘智力水平,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来源有
限,患者发病早、病程长、病情控制不理想、反复多次
大发作致脑损伤严重有关。
2.在犯罪学特征方面,被鉴定人与被害人之间关
系一般者居多(44.9%),如邻居关系、朋友关系等,而
关系亲密者如夫妻、父母等则次之(28.6%),关系陌生
者仅居第三(22.4%),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病性症
状组二者关系以一般和陌生为主,人格改变组以亲密
和一般为主。尽管稍有不同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
在双方关系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5),从
而显示出精神病性症状组多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
症状支配下作案,目标多指向关系一般和陌生人的倾
向,这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多指向家人等关系亲密
者有所不同;人格改变组的作案目标多指向关系亲密
· 233 ·
和一般的人.提示多在生活中因生活琐事与熟悉的人
发生矛盾进而难以控制自己、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特
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犯罪时多无作案预谋
(53.1%)、作案目标的确定多临时起意(69.4%),即不
像常人作案那样选择有利的时间、地点,有计划、有目
标指向性地作案,但是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
在作案预谋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精神病性症状组在作案前以无预谋为主,而人格改变
组在作案前以有预谋为主,说明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
在实施犯罪前缺乏思考、草率行事、不同常人的特点,
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时应给予足够重视。人格改变组
则在作案前有一定预谋,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
了为什么该组多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一个需要
注意的特点就是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行
为时多在无明显诱因(67.3%)情况下使用暴力手段
(88.8%)达到犯罪目的,其中作案目的以报复(40.4%)
居多,不明确(35.1%)者次之,而对照研究发现精神病
性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使用暴力(p>0.75)、作案诱
因(p>0.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作案目的
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
比较发现,以报复为主要作案目的的与以钱财为主要
作案目的、以报复为主要作案目的的与作案目的不明确
的两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
0.0125,p<0.002 27),即精神病性症状组作案目的以不
明确为主,人格改变组作案目的以报复为主,充分体现
了癫痫患者人格改变的仇恨性、爆发性、易激惹、多
疑、残暴等特点。在作案动机方面整体上以现实动机
(42.9%)为主,病理动机(38.7%)次之,而动机是由需
要引起的、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作案动机对危害行
为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作案动机对刑事责任
能力评定有重要意义,从对照研究结果看精神病性症
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作案动机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现实动机与
部分现实动机、现实动机与病理动机问的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_002 27),前者以病理性动机
为主,这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作案动机特点
一致,后者则以现实性动机为主。另外,癫痫所致精神
障碍患者犯罪还具有作案结果以既遂(89.8%)为主、
作案次数以1次(88.8%)为主、作案类型以凶杀
(46.9%)为主、作案后无自称遗忘(65.3%)为主的特
点,且对照研究发现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
在作案结果(p>0.75)、作案次数(p>0.75)、作案
类型(p>0.05)及作案后有无自称遗忘(p>0.9)方面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作案者多系青年男
· 234 ·
性且身强力壮具有行凶的良好生理条件有关。但作案
类型以凶杀为主,与ritzel的报告有所不同,ritzel
(1972)报告[61癫痫患者的暴力行为以交通肇事、盗
窃、欺诈为主。最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后以
无反侦查行为(57.1%)为主,案后不潜逃、不销毁作案
工具,明显地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甚至颇显英雄气概、
“敢作敢当”,不惧怕惩罚。但对照研究发现精神病性
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作案后表现方面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05),前者以无反侦查行为为主,后者
以具有反侦查行为为主,该特点在法医精神病学责任
能力评定时亦不容忽视,可做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
据。
本文研究了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犯罪的12个常见
犯罪学特征。其中在作案预谋、作案目的、作案动机和
作案后表现4个方面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
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对刑事责任能力评
· 法律精神医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定有重要影响的参考指标,并为司法部门在处理癫痫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犯罪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但
是本研究纳入分析的犯罪学特征项目有限、欠详,统
计学处理尚粗略,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__.47—48
【2】wak~moto h,nagoo h,hayashi m,et a1.long-term medical,educational,
and social pm~oses of childhood-onset epilepsy: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a rural district of japan .brain dev,20__,22(4):246-255
【3】方舟,陈天和.癫痫性精神障碍240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临床神
经电生理学杂志,20__。lo(4):229
【44 ]slater e,beard aw,glitheroe e.,i’he schizophrenia-like psychosis of
epilepsy[j].br j psychiatry,1963,109:95~150
【5】naoto adachi,teiichi onuma,tsunekatsu hara,et a1.frequency and ag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Sugar and Blood Fat i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regnancies and Normal Pregnancy Women /ZHANG 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138-139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sugar and blood fat betwee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IH)pregnancies and normal pregnancy women. Method:A total of 60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women and 60 normal pregnancy women were selected.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sugar and blood fat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level of blood fat in group PI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labor group(P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Blood sugar; Blood fat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kang Road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kou District, Zhenjiang 212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6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的常见多发病,该病会引起母体多系统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临床症状以昏迷、脑出血、肺水肿、肝坏死等病理改变为主,严重者可以出现母婴死亡[1-2]。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本文旨在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水平,进一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03年1月-2012年11月镇江市健康路社区服务中心确诊的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同时期、同医院的60例孕产妇,排除其他基础疾病、合并症和慢性病史。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5.2±3.4)岁;孕周27~41周,平均(34.8±2.1)周。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4.9±2.1)岁;孕周28~40周,平均(31.8±1.3)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近两周使用过降压药、皮质醇类药等药物及可能引起血糖、血脂改变的药物[3];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如心、肝、肾、血液、内分泌及精神性疾病等,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间吸烟喝酒者[4]。
1.3 方法
1.3.1 产前测定孕妇空腹安静状态下坐位右上臂肘动脉血压,次日清晨抽取坐位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保存样本[5]。
1.3.2 采血前3 d禁食高脂含量食物,空腹12 h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4 h之内完成测定。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单项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孕妇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TC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mmol/L
组别 TC TG
对照组(n=60) 3.76±0.32 1.24±0.11
观察组(n=60) 5.18±0.61 1.71±0.08
P值
2.2 两组血糖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值分别为(5.41±0.07)mmol/L、(9.17±0.11)mmol/L;正常妊娠妇女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值分别为(5.12±0.03)mmol/L、(8.75±0.07)mmol/L;两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部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餐后2 h血糖水平稍高于正常妊娠妇女。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患,是导致孕产妇死亡重要原因[6]。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全身各系统靶器官血流灌注减少而造成损害,出现不同的临床征象[7]。有研究报道提示父母有高血压史及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者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因此,在临床上应重点提前对这些孕产妇孕期及围生期监测[8]。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妇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脂的改变,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害很大,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胎盘形成不良免疫适应不良、遗传易感性以及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临床要及时监测和观察病情,妊娠期预防血脂的升高可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对妊娠妇女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4]。
参考文献
[1]宋娓,李长贵.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6,46(7):77.
[2]田亚强,牛桂芬,唐迎春,等. 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对SD大鼠血压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7(3):240-245.
[3]张萌.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23-124.
[4]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8):510-514.
[5]李玉红.46 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29.
[6]王素美,张震宇.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4例报告[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0):778-780.
[7]张艳霞.高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186-187.
[8]王芳,王净,陈圣宝.中晚期妊娠情绪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303-305.
[9]贺晶,上官雪军,王正平.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0-663.
[10]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8):510-514.
[11]刘群,李传敏,王敏,等.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30-632.
[12] Eddy J J,Gideonsen M D,Song J Y, et al.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J].Obstetrics &Gynecology,2008,112(5):1075-108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ways and care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Method:60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personalized pared the mood changes,contro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U;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Longyan 36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4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观察。由于病情危重而复杂,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为改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ICU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心理干预和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56.3±2.4)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3例,紧张或焦虑24例,恐惧29例,依赖与期待18例,冲突心理12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56.1±2.1)岁;心理特点:孤独或抑郁22例,紧张或焦虑25例,恐惧26例,依赖与期待20例,冲突心理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情绪特点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制定心理调查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分为焦虑、紧张、恐惧、孤独和抑郁、依赖与期待、冲突心理五方面内容。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疼痛明显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意外;危险用具及时取走、统一管理;改善日常饮食、规范作息。
1.2.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护理:(1)对于恐惧、紧张、激动的患者,稳定其情绪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当前病情、采用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并向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及相关操作手段的安全性。告知患者病情控制方法与预期效果,但应强调心理因素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考虑到病情多变而危重,必要时采用抢救措施,尽量不要让患者情绪波动而严重影响治疗进程。(2)理解患者负面情绪,适当引导。考虑到ICU患者病情和环境、制度的特殊性,鼓励患者主动宣泄情绪、表达想法、提出疑问,以便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和心理干预。在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亲切地与患者轻声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充分理解和认可诊疗护理措施。(3)及时向患者报告和讲解病情变化。通过及时的交流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引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于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应充分开展教育、交流工作,让患者在基本了解手术特征和意义、认同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后进入手术室,术中持续鼓励和关怀患者,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4)维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疼痛明显者,通过与患者交谈或鼓励其看书、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酌情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5)嘱患者摄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食物,戒烟酒[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除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诊疗护理措施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均将影响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导致疗效降低、延缓疾病转归甚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4]。因此,积极分析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多数患者明显焦虑。患者从昏迷休克中苏醒,感觉到身体的不适,又处在病房环境当中,随着神志逐渐清醒,会怀疑病情是否加重,担心是否面临生命危险,容易焦躁。(2)紧张和恐惧。重症患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严重的不适感,病情的进展会产生濒死之感,加上监护室环境特殊,心理反应更强烈。(3)孤独抑郁。监护室环境对外隔绝,家属不能时时陪伴,治疗工作更复杂,周围遍布抢救器械,患者情绪更敏感,总怀疑病情严重恶化,时时担忧日后的家庭、工作、生活,影响治疗和护理,还可能轻生。(4)依赖、期待心理强烈。重症监护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十分盼望短时间内恢复,加上家属探望次数有限,对医护人员更加依赖。(5)冲突心理。重症监护患者多遭受着胸痛、胸闷气短等困扰,病情反复而危重,病情发作时十分难受,但出于自尊心或不想麻烦他人,内心多有冲突特点,加上治疗过程成本较高、有经济负担,患者内心纠结更多[5]。
本研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2]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3]苏晓兰.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期连续性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75-76.
二、政治哲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政治哲学要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世,具有独立的现代学科价值,除了确定自身的研究对象、表明自身的学科特性外,还需要阐明该学科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证明自己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关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在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有一种根本性的关联,一种政治哲学要对所重视的政治价值给予证明,就需要给这种政治价值提供某种道德基础,诉求更深刻的道德根据。也有学者指出,许多政治哲学家都将政治哲学视为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特定的类型,在奠定其理论基础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援引道德哲学作为自身的基础或最终根据,似乎道德哲学为政治哲学设定了背景和边界。实际上,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区分贯穿于从理论基础到实践领域的所有层面:在理论基础方面,可以表明和论证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正义观念和规范能够自主地成立,而不必依赖道德观念和规范;在实践层面,正义能力并不依赖于道德能力,正义规范凭借普遍性、强制性、确定性、公平性、内在一致性等特征确立了自己的地盘和领域,而不必与道德规范的地盘和领域相混淆。关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有的学者指出,政治哲学和政治学都以政治事物为研究对象,二者的区分是以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分野为基础的,是在所谓政治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现代学科区分的意义上,政治学定位于认知性问题的研究,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因果联系的知识体系,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政治哲学则定位于规范性问题的研究,着重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提供价值知识,需要为社会政治生活建立规范和评价标准,具有价值引导和社会批判的功能。
关键词:古希腊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当代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一、 古希腊的政治哲学
古希腊是西方的政治哲学的发源地,西方哲学在古希腊实现了它的第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关于政治哲学的主题及其他一些主要问题都已经有了雏形,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也日趋深入全面。政治哲学在理论上和思想上的丰富多彩性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体现。当时的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具有两个最为基本的特征,其一是为政治哲学家们所主张的政治哲学观念找到一种终极性的依据,这是第一个特征。其二是政治哲学的原理、观念、原则以及相关理论受到当时的政治实践影响,多以城邦政治为中心展开的。
正义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中一个最为基本的主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运用“数”来解释万物的本原,追求和谐,而且用数的关系来表示和谐。在他们看来正义就是数的平方,因为平方数是由若干相等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这便是一种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战争具有普遍性,正义就是战争。但是关于将正义看作和谐还是把正义看作战争这二者之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一时期古希腊另一位著名的大哲学德谟克利特认定国家的利益高于其他一切利益,德谟克利特所认为的国家与其他学者的国家在性质上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民主制度他所积极主张的,只不过他的这种民主制度的根基乃是等级制度与奴隶制度。
柏拉图的思想是古希腊政治哲学的高峰。他一方面从其哲学立场出发以其哲学方法深入地探讨了正义以及其相关的概念,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理想的社会基本结构。柏拉图对正义的探讨乃是他的全部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的方法也就是他的辩证法,问答加归谬的方法,借以找到所探讨的事物本身,而后者在柏拉图看来就是理念。柏拉图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理想国》的主题就是正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与柏拉图不同,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古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研究和他关于理想国家的观念上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所以他们必须生活在一种政治共同体之中。城邦是一种自然的制度,是从最自然的人与人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人的一切言行都以某种善为其目的,因此,人类的联合体也同样是以善为目的的,城邦是一种最高的联合体,以最高和最广泛的善为目的。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我们了解到,政治哲学一方面与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的哲学思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限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乃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滥觞,也是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资源,虽然历经批判,但是即使在当代的主要政治哲学流派里面,人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思想的影响。
二、 现代政治哲学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覆载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从马基雅维利所处的十五、六世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马基雅维利被称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者。为现代政治哲学提出经过系统论证的基本观念、概念和方法的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社会契约这样一种理论设计确立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方法,既然某种外在的神的旨意和先天的道德规范是不存在的,那么人世间的规则就必须由人自己来订立。而人之所以具有这种资格,乃是因为他们的自然权利。从自然权利到一个国家的主权,霍布斯完成了人类依据自己的理由来建立社会或国家及其规则的理论论证。洛克也是通过社会契约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产生,与霍布斯不同,他认为,即使在自然状态之中,人们也都能够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而所以要订立契约以建立公共权力,乃是因为自然状态是不稳定的。这样建立起来的公共权力拥有立法、行政等权力。卢梭关于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个人权利等问题的一些主要观念是与洛克大体一致的,然而后人对卢梭的评价却意见纷歧而至于大相径庭,最极端的观点将卢梭看作是现代极权主义的祖师。后一种评价的最主要根据就是卢梭提出了公意的观点。卢梭认为,建立国家或社会的目的乃是社会的公共幸福,但是只有公意能够按照这个目的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
康德的实践哲学深受卢梭的影响,这就是对人的尊重,而这一点奠定了康德实践哲学的基本原则,从而也就奠定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人是目的。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的,但是这并没有使他的政治哲学更具现代性,他的政治哲学既太受其哲学体系的束缚,也太受他所在的那个王国的局限。黑格尔虽然也强调自由,注意到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但在他的政治哲学里面,国家才是至高无上的东西。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的方法论上的影响,与社会契约论相反,马克思与黑格尔一样将人类社会的制度看作某种客观的、外在的因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必然产物,除了顺应这种规律,人的其他活动都几乎是无足轻重的。
现代政治哲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与现实激烈的革命和其他社会变迁而导致的冲突一样,不同派别之间的观念也始终处在于针锋相对的斗争之中。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派别和斗争的内容有其变化,但基本趋势是越来越晚期,两大派的阵营的分野就越鲜明。
三、当代政治哲学
我们这里所谓的当代与现代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限。这个当代相对于西方思想和社会的巨大转折而言,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而就整个世界在基本方向方面突然之间趋同这一历史现象而言,当是在二十世纪末开始的。后一种变化对当下的世界以及对未来的人类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它尚未在政治哲学里面反映出来。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在于,政治哲学实际上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衰落。尽管如此,在这一个时期仍然出现了一些对当代社会产生不小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多数是在批判现代社会时提出来的,比如,西方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而自由主义传统的思想家通过批判专制主义和计划经济而深化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解,发挥那些体现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观点。这些批判、观点都是颇有价值的,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导向政治哲学的复兴,但并没有达到这一步。
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政治哲学在当代的复兴。第一,罗尔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和规范,第二,建立了自己的方法以论证自己的主张,第三,从外在的方面来说,罗尔斯的理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重新论证了自由至上主义(个人权利至上主义),提出最弱意义上的国家的主张,而像泰勒、桑德尔等人以黑格尔哲学为背景主张和重新论证共同体(社群)相对于原子主义式的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欧洲,哈贝马斯的理论也因与罗尔斯的直接论战而突现出他的折衷主义的特点。政治哲学的这次复兴运动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这场复兴所引出的争论似乎没有上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争论的那种尖锐和针锋相对的气氛。它所表明的究竟是问题太过困难而无法解决,还是问题无需解决,尚需要我们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翠:浅论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与内涵嬗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