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三下乡调查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月4日。
党委副书记上官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出征仪式上。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勇担强国使命,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县、县、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活动目的地是吉安县镇。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张状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状况都是这次讨论的问题,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确定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复兴路,畅想农村新世纪新未来”活动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我队还确定了四个小课题:基于农民创业典型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老龄化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地学校的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这次活动,以镇作为主要调查地区,通过下乡走访、社会调研、宣传报道,研究农村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队准时从市出发奔赴目的地。火车缓缓驶出市站,今日下午两点五十六。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靠近的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闻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中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积极讨论行程,如何将我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取到成效。带队老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以前有人说三下乡就是下去玩的,火车上。干不了实事,但这一次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这一次下乡就是要将我知识带下乡,尽我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果。谨记陈老师的教诲。接着团委书记补充道,十二五计划将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中心,虽然说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社会其他问题不解决,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关系到社会稳定。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下乡的五天里,会严格按照行程来进行我调研工作。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大家一定要吃的苦啊。大家都积极响应。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经过几次的转车。当地镇府极为热情的接待了并大力支持我此次活动。身负重任,不敢耽误一刻,与当地镇府进行了交谈,阐明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立即乘车下乡,开始准备此次“三下乡”活动。将我愿望变成现实,将我行动化做一道知识的新风,吹绿赣江两岸。
统一规划布局新农村新气象
乘坐农村公交103路到达终点站村,今天市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吉安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来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镇村。上午九点。一路感叹农村交通的畅通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益处。村支书曾书记早早便在村口等待我来,一下车,曾书记热情的与我握手,并引领我参观村。
一排排新建的洋房让我震惊,一进村子。有的同行者不禁惊叹:怎么比我镇上还要好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村新村的房子都由吉安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房子都命名为“幸福之家”房子都设计有后院,将厨房、卫生间、沼气池、浴室设计在后院,前院为客厅、住房,这样的设计美观合理。进入村庄,一个信息园地,里面设有电子信息室、报刊阅览室,一台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电脑桌上,报刊杂志也整理好放在书刊架上,这样的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注重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汲取。
中午时分老年人还有孩子在菜市场聊天、打小牌、玩耍,走过信息园地是村的菜市场。其乐融融。还停下来跟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看着他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曾书记带我走进一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沼气、自来水都有了老奶奶带着一脸的笑容,跟我说着新农村新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政策也好了政府给她统一装好了沼气设备。奶奶还带我参观了家后院的沼气发酵池,曾书记介绍说沼气发酵池是个直径为3.6米的球,去年五月新村统一建成了现在每天要放进一些稻草秆,一天三个人吃饭的燃料就完全够了看到这些,不禁感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利益。
曾书记领着我一行人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从农户家中走出来。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统一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参观村让我实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建有各项村级设施,关心农村的精神生活,新农村新气象,给我国家的建设带来春风。
拾掇行囊惜别
将要跟这个与我有着不解情愫的小镇挥一挥手了第六天。
为期五天的三下乡”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拿者行李包,火车缓缓的驶出吉安站。仿佛满怀兴奋只情由市奔赴吉安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回想“三下乡”这短短的几天,火车在快速的行进。首先浮现在眼前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带队老师李老师总是笑呵呵的和蔼可亲,为人师表。下乡的过程中,非常照顾、关心我亦师亦友。杨文超幽默搞笑,说的话可以让你笑到不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49-03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面较低、针对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妨碍了活动的开展。笔者结合农林类院校实际及自身带队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例,对当前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三下乡”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根据实践课题送文化、科技、卫生到农村并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多年以来,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文件的下发表明,党和国家足够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也充分肯定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农林类院校也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并且一直以突出专业学科为特色,走在各大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沿。通过这样的活动,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激发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提升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1.增加农林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实现双赢局面。从“三农”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农林科技人才匮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对“三农”问题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下乡就农业对农村进行考察、就农情对农民进行访谈、就专业知识开展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农林类专业的特色及这些专业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中的优势。
2.激发农林类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很多农林类院校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农林类专业没有一个好的就业前程,所以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宁愿选择转入金融学等当前较为热门的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农林类学生意识到我国国情、社情、农情的发展需要他们以及帮助他们看到自我价值所在,从而使这种心理上被重视的满足感转化为实际中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学生培养了遇事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沟通等多方面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突显专业学科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坚持贯彻落实“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口号,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农林类院校专业主要包括农学、茶学、林学等,虽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林类院校也逐年增设了文学及理工类专业,但相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农林类专业仍是农林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在需要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服务的“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农林类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农林类专业学杂费用较低,并且奖助学金比例较高,因此,很大一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学时会选择农林类院校就读。他们大多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走进基层服务农村,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感。
3.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必须通过院校的力量与当地村委进行联系,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多方式地丰富实践内容。农林院校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大,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有许多农村社区,且具有一定面积的农林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生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省了活动时间。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候,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有合作的基地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二)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1.“三下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仍然有个别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期对学生采取流放式的管理,少过问甚至不过问,活动后期又急于追求实践成果的宣传,实则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三下乡”活动时间较短,在交通上费时费力,又考虑到暑期的特殊天气,学生走到实践地点时已经筋疲力尽,对实践的热情度早已降低。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实践过程中大多存在懒散、消极的状态,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在实践单位盖章,并未达到思想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2.“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调查表明,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人数较少,约有2/3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由于暑期“三下乡”需要的活动资金较大,参与人员不便于管理,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大高校或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不仅队数有限,而且每队人数有限,导致能够获得机会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同时,为了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果,院校往往挑选一些成绩较优异或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组成核心团队,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时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这样就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较低的局面。
3.“三下乡”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开拓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扫盲和卫生宣传上,要把扫文字盲和扫意识盲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送文化下乡和送文明下乡结合起来。而当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实践过于盲目,往往局限于只是挑选了一个较为简单普遍的主题,进行了粗略的调查研究,而没有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所以得到的调查结果对“三农”问题而言用处不大。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改进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建议与思考
(一)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健全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金三个方面落实。首先,农林类院校需要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成立专项领导班子,每年拨付固定资金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该给予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林类院校能够扩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规模,以确保更多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来。最后,院校也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通过帮助企事业做宣传或学生进行自愿无偿服务等形式得到资金或物质资助,建立“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各异、时间不一、形式多样等原因,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不便管理,因此,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每支“三下乡”实践队伍都要安排指导老师。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应进行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在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专业方面的困难,可以及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解决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解决问题方式不正确而做无用功。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三)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加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因为还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学生对于实践的思考层面仅仅局限于参与之后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而不是自主地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因此,农林类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就要有着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利用新媒体(微博、QQ、人人等)平台展示“三下乡”活动成果并分享学生的活动感悟,促进交流;举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摄影、感悟等方面的比赛。以湖南省为例,政府利用近年来网络宣传发展迅猛的优势,已连续多年通过网络新媒体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等活动,不仅扩大了宣传社会实践的力度,相应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农林类院校学生发展以及“三农”问题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中国国情拥有全新的认识,改变其价值观,培养其主动走进基层、投身服务农村的事业中来。但是要使活动意义更加彰显,仍需要农林类院校进一步联合多方支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颉登科.农林院校社会实践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
[2]郭涵,郑逸芳.探寻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文科类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12月4日上午,伍洛镇集贸市场前
二、活动内容:版权所有
1、送科技下乡活动。由县科协牵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20名农业科技人员,分成四个服务队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大集”的方式开展集中送科技下乡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年农民开展专家现场咨询、专题讲座、农业实用技术展示、播放农业科教片、举办科技成果展览、赠送农业科技图书、光盘和农用生产资料等活动,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送到农村,送给农民。
2、送卫生下乡活动。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卫生防疫站等医疗单位的中青年专家20人,按单位分成几支服务队,向广大农民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健康检查、赠送健康资料等方面的服务。
3、送法律下乡活动。由县委政法委负责组织公检法司等单位的20名团员青年组成四支小分队,通过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赠送普法资料、播放法律案例片等形式,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
三、活动要求
7月4日,在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我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在出征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吉安县、瑞昌县、进贤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活动目的地是吉安县永和镇,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张状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状况都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问题,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确定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复兴路,畅想农村新世纪新未来”的活动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我们队还确定了四个小课题:基于农民创业典型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老龄化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地学校的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这次活动,是以永和镇作为主要调查地区,通过下乡走访、社会调研、宣传报道,研究农村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今日下午两点五十六,我队准时从南昌出发奔赴目的地。火车缓缓驶出南昌站,我们的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们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闻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中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在火车上,我们积极讨论行程,如何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取到成效。带队老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以前有人说三下乡就是下去玩的,干不了实事,但这一次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这一次下乡就是要将我们的知识带下乡,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我们谨记陈老师的教诲。接着团委书记补充道, “十将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中心,虽然说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社会其他问题不解决,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关系到社会稳定。我们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乡的五天里,我们会严格按照行程来进行我们的调研工作。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大家一定要吃的了苦啊。”大家都积极响应。
经过几次的转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地镇府极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大力支持我们的此次活动。身负重任,我们不敢耽误一刻,与当地镇府进行了交谈,阐明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立即乘车下乡,开始准备此次“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愿望变成现实,将我们的行动化做一道知识的新风,吹绿赣江两岸。
统一规划布局 新农村新气象
今天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吉安永和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来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永和镇锦源村。上午九点,我们乘坐农村公交103路到达终点站锦源村,一路感叹农村交通的畅通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支书曾书记早早便在村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一下车,曾书记热情的与我们握手,并引领我们参观锦源村。
一进村子
,一排排新建的洋房让我们震惊,有的同行者不禁惊叹:“怎么比我们镇上还要好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锦源村新村的房子都由吉安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房子都命名为“幸福之家”,房子都设计有后院,将厨房、卫生间、沼气池、浴室设计在后院,前院为客厅、住房,这样的设计美观合理。进入村庄,是一个信息园地,里面设有电子信息室、报刊阅览室,一台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电脑桌上,报刊杂志也整理好放在书刊架上,这样的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注重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汲取。
走过信息园地是锦源村的菜市场,中午时分老年人还有孩子在菜市场聊天、打小牌、玩耍,其乐融融。我们还停下来跟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看着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曾书记带我们走进一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沼气、自来水都有了,老奶奶带着一脸的笑容,跟我们说着新农村新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政策也好了,政府给她们统一装好了沼气设备。奶奶还带我们参观了她家后院的沼气发酵池,曾书记介绍说沼气发酵池是个直径为3.6米的球,去年五月新村统一建成了 ,现在每天要放进一些稻草秆,一天三个人吃饭的燃料就完全够了。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感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农户家中走出来,曾书记领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在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参观锦源村让我们实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统一规划设计,建有各项村级设施,关心农村的精神生活,新农村新气象,给我们国家的建设带来春风。
拾掇行囊 惜别永和
第六天,我们将要跟这个与我们有着不解情愫的小镇挥一挥手了。
火车缓缓的驶出吉安站,为期五天的“三下乡
”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拿者行李包,仿佛满怀兴奋只情由南昌奔赴吉安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火车在快速的行进,回想“三下乡”这短短的几天,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带队老师李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他和蔼可亲,为人师表。在下乡的过程中,非常照顾、关心我们,亦师亦友。杨文超幽默搞笑,他说的话可以让你笑到不行……
7月4日,在经管学院会议室g807隆重举行了我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在出征仪式上,党委副书记上官飞副教授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队员们要明确“三下乡”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社会实践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学生能动地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经济管理组建了两支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和一支小分队,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分别奔赴吉安县、瑞昌县、进贤县,各队结合实际对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踏上实践征途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活动目的地是吉安县永和镇,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张状况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状况都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问题,结合我队实际情况,确定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复兴路,畅想农村新世纪新未来”的活动主题。本次暑期三下乡我们队还确定了四个小课题:基于农民创业典型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老龄化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地学校的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这次活动,是以永和镇作为主要调查地区,通过下乡走访、社会调研、宣传报道,研究农村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今日下午两点五十六,我队准时从南昌出发奔赴目的地。火车缓缓驶出南昌站,我们的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们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闻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中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在火车上,我们积极讨论行程,如何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取到成效。带队老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以前有人说三下乡就是下去玩的,干不了实事,但这一次我必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这一次下乡就是要将我们的知识带下乡,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我们谨记陈老师的教诲。接着团委书记补充道, “十将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的中心,虽然说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社会其他问题不解决,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关系到社会稳定。我们这次下乡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农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乡的五天里,我们会严格按照行程来进行我们的调研工作。当地的条件比较艰苦,大家一定要吃的了苦啊。”大家都积极响应。
经过几次的转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地镇府极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大力支持我们的此次活动。身负重任,我们不敢耽误一刻,与当地镇府进行了交谈,阐明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立即乘车下乡,开始准备此次“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愿望变成现实,将我们的行动化做一道知识的新风,吹绿赣江两岸。
统一规划布局 新农村新气象
今天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吉安永和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来到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永和镇锦源村。上午九点,我们乘坐农村公交103路到达终点站锦源村,一路感叹农村交通的畅通和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支书曾书记早早便在村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一下车,曾书记热情的与我们握手,并引领我们参观锦源村。
一进村子
,一排排新建的洋房让我们震惊,有的同行者不禁惊叹:“怎么比我们镇上还要好啊!”后来经了解才知道,锦源村新村的房子都由吉安市规划局统一规划设计,每户房子都命名为“幸福之家”,房子都设计有后院,将厨房、卫生间、沼气池、浴室设计在后院,前院为客厅、住房,这样的设计美观合理。进入村庄,是一个信息园地,里面设有电子信息室、报刊阅览室,一台台电脑整齐的摆放在电脑桌上,报刊杂志也整理好放在书刊架上,这样的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注重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汲取。
走过信息园地是锦源村的菜市场,中午时分老年人还有孩子在菜市场聊天、打小牌、玩耍,其乐融融。我们还停下来跟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看着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曾书记带我们走进一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沼气、自来水都有了,老奶奶带着一脸的笑容,跟我们说着新农村新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政策也好了,政府给她们统一装好了沼气设备。奶奶还带我们参观了她家后院的沼气发酵池,曾书记介绍说沼气发酵池是个直径为3.6米的球,去年五月新村统一建成了 ,现在每天要放进一些稻草秆,一天三个人吃饭的燃料就完全够了。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感叹,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农户家中走出来,曾书记领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锻炼身体、看看杂志。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左边是在建的敬老院,楼高五层,墙壁粉刷成温馨的淡黄色,设有单间,用曾书记的话说就是“像宾馆一样”。“老人是财富,敬老是爱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化因素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参观锦源村让我们实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统一规划设计,建有各项村级设施,关心农村的精神生活,新农村新气象,给我们国家的建设带来春风。
拾掇行囊 惜别永和
第六天,我们将要跟这个与我们有着不解情愫的小镇挥一挥手了。
火车缓缓的驶出吉安站,为期五天的“三下乡
”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拿者行李包,仿佛满怀兴奋只情由南昌奔赴吉安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火车在快速的行进,回想“三下乡”这短短的几天,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带队老师李老师总是笑呵呵的,他和蔼可亲,为人师表。在下乡的过程中,非常照顾、关心我们,亦师亦友。杨文超幽默搞笑,他说的话可以让你笑到不行……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