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缺点

社交媒体的缺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交媒体的缺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交媒体的缺点

篇1

最常见企业招聘广告投放方式就是报纸招聘,各大报纸周六、周日都会推出整版的招聘广告,所以在大城市里,从周一到周三,拿着报纸找工作的人也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招聘广告的费用视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发行量而有所不同,按照省会城市八开版面的主流报纸的四分之一版面来计算,费用大概在5000-15000元不等。其他的媒体公开招聘还包括电视、电台广告,不过这些方式用的都比较少。

优点:

利用媒体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的招聘,可以获得大量的人才信息,企业可选的余地较大。媒体公开招聘也会吸引到平均素质较高的人才前来。同时在媒体上公开人才招聘信息时,出色的表现形式也无疑为企业本身打了一次广告。

缺点

由于媒介费用日益提高,所以通过媒体的公开招聘费用相对较大。不管是招聘的形式是投递简历,还是应聘者本人前来面试,都会在短时间内给企业的招聘者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这个招聘是在企业本部进行,这种招聘形式还容易给现在的团队形成一定压力,造成团队情绪波动,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招聘会现场招聘

现场招聘会是一个最现实、最直接的招聘方式,现在每逢周末举行的大型招聘会更是吸引着大批求职者。参加的方式也很简单,招聘的企业只需要将提供企业的相关证件,交纳各项费用,然后将自己招聘的要求提供给招聘会的主办方,就可以在招聘的时间里坐等求职者上门了,看着他们的简历,对他们本人现场进行审查和评测。

优点:

现场招聘会比较直观,可以见到应聘者本人,通过交流也可以了解应聘者本人的一些相关的信息,现场进行选拔。由于参加的招聘会的人员较多,可选择的余地也较大。

缺点:

现场招聘由于时间较短,不能当场对应聘者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测,还需要进行下一个面试或者笔试的环节。由于现场招聘者个人的因素(现场招聘人员往往是秘书或者助理),也容易造成对应聘人员的把握不准,造成真正优秀人员的流失。现场应聘人员一般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居多,从业经验缺乏,平均素质也不会太高。

三、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平台

通过金融圈网等商务社交网站进行招聘,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最新选择。商务社交网站是实现用户分享资源和实现职业寻求的平台,每个人的档案主页都是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平台。在金融圈网,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加入不同的群组,结识不同的好友,和所有邻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也能够分享所有邻友的信息和观点。通过相互交流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和定位,从而在职场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帮助企业更快的实现高质量的招聘。

优点:在商务社交网站平台上,企业可以展示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文化、最近动态、招聘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企业可以有机会了解到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最近动态,发现更多的商机;可以有效地和求职者产生互动,并且可以得到可信赖人士的人才推荐,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成功招聘。

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解答应聘者的疑问,企业必须有专人对商务社交网站企业专区进行日常更新或互动,由于一般的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多是中高端人才,因此,对于小企业来说可能不大合适。

四、传统网络招聘平台

在传统网络招聘平台,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位“大佬”成为了招聘的主力军。另外,很多大的网站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上都提供免费的刊登个人求职信息的服务,这为大批的求职者提供了一个良机。而招聘的企业,只需要支付较低的费用,甚至不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上网浏览成千上万求职者的信息。

优点:

利用互联网人才库选拔人才,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可选择的面也很广,由于网络的发达,对求职者按照行业、职位、专业进行了有机的分类,所以招聘的企业也能对号入座,寻求自己需求的人才。

缺点:

信息量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招聘者的工作量大,招聘者想要从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信息中搜索出合适的人选,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个求职者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都想通过网上的简历尽量把自己包装得尽量完美一些,这样难免就有夸张得成分包含在其中,这就给招聘者全面认识应聘者造成了一定得困难,有时从网上简历上看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得人,面试时说不定漏洞百出,造成招聘企业资源的浪费。

五、内部推荐

这里的推荐指的是经过企业内部的人员或者和企业存在联系的外部人员推荐的合适的人员。

优点:

通过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推荐这种方式的招聘形式是小规模招聘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的好处在于成本较低,节奏较快,推荐者一般比较熟悉招聘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所以在推荐人员时也会有的放矢,所推荐的人员基本具有同业的操作经验,所服务过的企业和招聘企业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大同小异,经推荐招聘到的人员工作上手较快,由于和推荐人本身存在一定关系,融入团队的速度也会较快。

篇2

如今,社交媒体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交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了,他们更多的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消费。

一、社交媒体与营销的相关概念

随着web2.0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社交媒体产生了更多的基于网络的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实现了组织与个人的联系互动,给社交媒体的营销提供了前提条件。全球最著名的百科全书网站维基百科(Wikipedia)上这样定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目前,国内流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包括,以微型博客形式出现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与Facebook类似的中文SNS网站“人人网”;具有博客功能的个性个人主页“QQ空间”;以书影音起家的,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事物的社区网站“豆瓣网”等。[1]

下面我们谈一下市场营销,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市场营销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欲望而实现的交换。

二、社交媒体营销出现及其发展

在我国,手机已成为人们访问社交媒体的主要设备。社交媒体应注意手机终端的使用满意度,及时搜集用户反馈、做好相应功能的完善、不断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才可以将社交媒体进行良好的推广。网民搜索数据以及搜索引擎营销,虽然它有精准性的优点,但是也有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和信息传递滞后等缺点。因为已经进行过一次相关产品的搜索,所以消费者很有可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消费,此时推荐对于他们来说价值相对较小。另外,随着手机购物APP的兴起,手机购物的便捷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购物,不仅是随时性的还具有专门性。

如今传统的网络购物向利用社交媒体购物转变。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适应,手机网上购物渐渐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除了主流的营销型网站之外,社交媒体的营销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各不相同。我们来着重分析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并不断创造营销奇迹的微信营销。[2]

三、社交媒体营销应用――以微信为例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研发出来的一款语音产品,支持语音短信、图片、视频、文字等,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群聊,实现了语音通讯。如今,微信比较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是社交媒体的营销无不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3]

(一)微信营销的优势

1.客户数量大,营销成本低。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在微信推出后仅仅14个月的时间里,其用户就突破了2亿。客户数量之大展现了微信的发展前途和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一种优势。微信在任何时候都不收费,所以用它来和用户沟通的成本就比较低。

2.营销定位准,营销方式多。微信营销可以对某一客户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消息推送,也可以针对某一地域和某一点进行消息推送。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二维码、朋友圈等微信功能都能成为新的营销方式。缩短与用户的距离,使营销活动变得更加多样,于是营销活动的展开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3.营销方式人性化,客户群体真实。微信公众用户每天只能群发一次消息,一次最多8条。因此用户不会受到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他社交媒体的粉丝中存在着太多的所谓不是真正的粉丝,并不能够真正地为你带来几个客户,然而微信不同,微信用户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3]

(二)微信I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安全方面。在微信营销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信息安全、交易商品安全以及支付安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营销效果。若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难以留住原有的微信用户,更别说吸引微信用户。建立微信用户安全保障机制势在必行,微信营销想要走得更远,首先应当保证安全性,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保护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其次,还应当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商城经营者进行监管,保证微信用户购买商品的质量。

2.微信营销策略方面。微信营销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待微信营销的态度也不是很一致。一部分持观望态度,还有一部分持冒进态度,由于面对新兴的营销模式,一时间没有制定好微信营销策略,也没有规划本自身的产品是否适合做微信营销,也没有对微信群体进行调查,盲目跟进,最终造成忠诚顾客的流失。我们应当抱着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微信营销,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微信营销策略。现在微信营销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持观望态度的可以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自身的快速发展,若不想被淘汰,就要抓紧机遇,抓住微信营销。[4]

3.微信平台推广方面。腾讯公司对微信平台推广的问题表现在:首先,微信只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微信自身没有对它的功能进行大量宣传,管理和宣传却在企业自身。其次,微信只能搜索公众账号,让微信用户自行发现或企业自行进行推广。质量与信任是企业的根基。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只有坚持质量优先,才能创造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让目标群体对其信任,再展开微信的品牌营销。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口碑将会决定企业微信营销的成功与否。[5]

四、结语

从微信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反映出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帮助达到企业品牌不同的营销目标。同时,大数据技术和新兴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都将对企业社会化营销起到推动作用,并提升营销的有效性,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在营销中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为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海红(1991―),男,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 侯佳.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

[2] 郑思远.微信营销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6.

[3] 王珏.浅谈对微信营销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4(04):172-173.

篇3

【Abstract】Nowadays,Social media is playing an ever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language,social media may actually bring positive effects if it is used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challenge and possibility it has brought about to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esent and futur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Social networks;Language learnin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以及人们生活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与网络紧密结合。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走在了社会的前沿,对于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以及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更是毫不陌生。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随机抽取了浙江省三所大学六个班级(其中大一新生班级为两个)的267名学生进行了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熟悉度与使用程度和频率的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未听说过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的人数为零,而手机或电脑当中没有安装社交媒体软件的人数仅为2人。事实上,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了解与使用程度之高势必给高校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势必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来新的契机。

1 社交媒体的兴起

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会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它使得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并得以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流行的社会媒体传播介质包括了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Instagram、Twitter、Google+、网络论坛、Snapchat等等。(维基百科)从其诞生至今,社交媒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语言和交际的重要载体。1971 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其缘起就是为了方便阿帕网(ARPANET)项目的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分享研究成果。1991 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成立,也是基于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创造的“超链接”传输方式,他早在 1980 年就开始构建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 ENQUIRE 项目。在大家耳熟能详的 Facebook、Twitter 之前,类似的同学交友网站有 Classmates,早期搜索引擎有 ,博客工具有 Blogger 和 LiveJournal。因此,追溯起源,社交媒体已有约40年的发展史,但其真正意义上变得炙手可热,却是在近十几年之间。比较为大家熟知的facebook和twitter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instagram于2010年。就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来讲,qq出现于1999年,而微信则是2011年。这十几年来,社交媒体的流行无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地铁上、餐厅里、最明显的是大学校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低头族,面对面坐着的朋友或者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已经日益习惯用社交网络代替实际生活当中的种种交流。在调查当中,267名学生当中有47%的人每天查看社交网络的次数达到10次以上,有73%的同学曾经在课堂上查看过社交网络留言或信息。从如此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无疑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的挑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社交媒体的流行所带来的首先无疑是一种冲击。而当前的调查也表明,对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来说,社交媒体目前在学习或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作为学习的干扰者。在对267名学生32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分别有43%和62%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认同社交媒体在未来的学习和教学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现有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教师(71%)和学生(83%)却认为现今尚未看到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当中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更有一部分老师在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当中表达了对学生沉溺于社交媒体的担忧,直言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关注已经干扰了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3 国内外有关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研究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已经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在社会当中的流行程度,并对其可能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在理论上指出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Lara和Gilian例举了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从技术法、生态法、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分析了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于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Lara &Gilian:2016)。陆方匆约霸君从交际法和内容教学法出发,提出社交媒体的一种形式--微博可以对语言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陆方矗曾君:2011)。户晓娟在其《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一文中也提出,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兴趣、并能突破地点上的限制,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激励学习者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户晓娟:2014)。而在朱晔的《论社交媒体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也论述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效性、交互性、激发性优势明显,并能够很好的促进一些任务型、交际型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朱晔:2015)。然而,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或纯粹着眼于理论,或是只探究某一社交媒体的可行性应用。

4 社交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就作者看来,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当中的合理应用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首先,社交媒体的流行以及学习者对社交媒体的熟悉和喜爱程度无疑可以更好的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社交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字,也兼容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语料,这使得学习的内容不再单一,交流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其次,社交媒体使得学习与教学交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时间,同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协作和互动更为频繁方便。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有助于目的语的输入和输出,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及其他母语者的意义协商可以检验输出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对于目的语语言认知的构建。再者,利用社交媒体的学习可以算作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学习,从此种意义上来讲,语言学习更是一个有意义的协商过程。同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语言学习的形式能够以不同的话题或活动为中心,通过对特定的话题,如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科学等内容的学习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使用真实的语言完成真实的任务。

5 社交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现有的和未来可能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基于社交媒体的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交互性的在线学习平台

目前,国内几个比较大的教材出版或外语学习机构已经推出了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引擎。利用这些平台或引擎,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同时,这些平台或引擎可以进行线上留言、答疑、讨论等等。这些引擎和平台的使用,将纸质教材搬上电脑,并很好的与一些视频音频相结合,丰富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可以任务、更好的监控并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就其缺点来讲,这一类平台或引擎严格说来与社交媒体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首先,这些引擎或平台基本依托于电脑,大部分对浏览器和播放器有着自己的要求,学习者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其次,这些平台或引擎更适合个人学习,就交际来说,功能不强、互动性较弱,因此社交媒体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2)学习公众号

这类应用的好处是受众人数较多,信息或知识的比较及时。但其主要目的是信息,针对性沟通不明显,对于知识的阐释不够全面,常常是只着眼于点而忽视了面,对于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较为薄弱。

3)Qq或微信群

目前很多学习者会议班级为单位建立qq或者微信群,但据调查显示,这类群起到的作用基本是信息或任务。就线上交流来讲,因为教师和学习者上线的时间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同一时间参与交流的人数常较为有限。

除了以上的几种常见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社交媒体可以以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例如:

1)建立专门的学习社交媒体组群

教师可以建立学习专用的社交媒体组群,这个社交媒体社区可以和日常生活的社区区别开来。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就某一主题独立发帖,并鼓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论以及互动。

2)利用虚拟社交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论、课堂讨论等活动。当然课堂教学当中所展示的内容可以是经过教学者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也就是说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请学习者对图片、视频进行简单的描述、评论等,使学习者参与到语言、知识、观点、文化等的讨论当中,从而锻炼并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

6 结语

社交媒体作为语言交流的载体,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可谓是适得其所。然而,不论应用的方式如何,教师的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规避在应用过程当中任由其娱乐性盖过了实际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锻炼和促进作用。当然,更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因势利导,使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Lara Lomica,Gillian Lord.“Social Network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In Fiona Farr,Liam Murray,Ed.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Routledge,2016.

篇4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23-02

0引言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其中,国产影片市场份额高达58.65%,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在国产片中,中小成本电影风光大赚,新生代导演名声鹊起,褒扬与争议齐飞。在票房繁荣的背后,精准的影片宣传营销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平台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与电影观众存在着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的契合,因此,结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社交媒体也是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

实际上,早在2011年,影片《失恋三十三天》就以89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投资获得了3.5亿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其中就有社交媒体营销的帮助。这种成本低,传播广,见效快的网络宣传方式很快成为了电影宣传的主要渠道。

本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片官方微博运营进行考察,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利用孔明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作为分析工具,选择2013年全年上映的华语电影(产地包括香港)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官方微博进行数据分析,对其官方微博运营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分析其优缺点。

1 影片官方微博运营分析

1.1 2013年华语电影与社交媒体营销

2013年,国产片总票房达到127.67亿元,占比58.64%,反超进口片。截至2014年1月6日,2013年度上映的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名的分别是《西游・降魔篇》,《致青春》,《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中国合伙人》,《警察故事2013》,《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风暴》,《天机・富春山居图》,这十部影片票房达58亿,首位的《西游・降魔篇》票房达12.24亿,位列中国总票房第三位。这十部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进行宣传,尤其是《致青春》,早在2012年3月2日影片未开机之际就开通了官方微博,与影迷沟通选角和拍摄进程,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视频和线上活动吸引了大批粉丝。

1.2 2013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官方微博页面的基本情况

从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很不均匀,由于《小时代》系列还未完全上映完毕,因此其官方微博仍持续运营。其影片的粉丝效应不仅促成了其低口碑高票房的现象,也使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在各大影片官博里成为翘楚,达到34万。《致青春》和《天机・富春山居图》的微博粉丝数都超过了10万,这与官方微博上线时间较早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天机・富春山居图》的官方微博,比上映日期提前近20个月进行宣传。在官方微博关注对象方面,影片的主创人员,电影相关制作发行组织微博,影迷会微博等是电影官方微博关注的首选,而网络红人,社会名人,媒体微博等也会受到官博的关注。多数官方微博的总微博数在1000条到3000条之间,而《风暴》的微博数只有509条,而且粉丝数也较少,宣传期短,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电影,《风暴》并未在微博上做足力气。多数影片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次发微博时间是影片下档阶段,但《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官方微博却在电影下档后仍活跃了半年的时间。

粉丝的粉丝数量和粉丝的活跃度是判断粉丝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拥有几百粉丝的用户的信息传播覆盖率要远远大于一个拥有几十粉丝的用户。

1.3 2013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官方微博的部分数据分析(影片上映一个月内)

影片上映一个月内正是加紧宣传的重要时段,各个电影官方微博的每日微博数都较往常更多。在这个期间微博内容多是票房捷报,转发影片主创人员微博和影迷媒体评论等。在上映一个月间也是影片最受关注的阶段,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都达到官博运营期间的高峰,但是各大微博的平均每条转发量和评论数相差较大,小时代的官博微博的每条转发数能达到1670.96次,评论数达到342.99次,远远超过了其他官博。这也说明了《小时代》是部粉丝效应很强的电影,除了有颇受欢迎与争议的原著做铺垫这个原因以外,导演郭敬明在个人微博不遗余力的宣传也是导致官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电影开通官方微博的优势

笔者浏览了十部影片的官方微博内容并根据上文的数据分析,从优秀的官博中可以提炼出电影开通官博的以下几点优势。

2.1针对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影片宣传,针对性强

根据2013年7月份的“移动互联沃生活指数之电影指数”,数据显示,面对众多的信息源,白领和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电影信息。调查中还显示,在信息渠道中微博APP的应用最广。在观影结束后,白领和大学生还会通过微博、微信和QQ空间等媒介分享影评。而影院观影的主力就是都市白领和大学生。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在互联网中的角色愈加重要。电影以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作为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官博电影海报,信息,预告片,花絮等,吸引到广大白领和青少年走进影院。

2.2宣传速度快,覆盖面广

在电影未上映阶段,官方微博已经上线,有的甚至可以较电影正式宣传提前一年。例如《致青春》的官博早在2012年3月就已经上线,第一条微博宣告影片即将开机,该条微博转发量将近六百,做到了“早”和“广”。

网络是目前已知的媒介中信息最快的渠道。影片上映阶段是官博发微博量最多也是最受关注的阶段,人们关注官博就是为了取得更多影片的信息。从表2中可以看出,宣传阶段的官博甚至可以每日发二十几条微博,每日获得几千的转发量。《西游降魔篇》的官博在影片上映后期,每日都会发表影片票房的捷报,最终影片获得了华语片总票房第二名的好成绩。除了官博以外,影片主创人员也会参与到微博宣传中来,《致青春》的导演赵薇,主题曲演唱者王菲,主演赵又廷等拥有上千万粉丝的明星电影有关内容,其转发数评论数远远大于官博,影响范围极广。

2.3开办线上活动,与粉丝互动,加强情感联络

与影片主创人员微博内容的个人化不同,影片官方微博可以开办线上活动,吸引粉丝参与到互动中来,推动票房。发动活动最频繁的当数《致青春》的官方微博,从上映前到上映中和观众的互动不断,例如“致青春“影迷版”海报征集”,“青春享爱最具创意告白”,“陪妈妈致青春”,“青春印象”,“青春朋友日”,“我的青春我的城”等活动,都吸引了大批粉丝参加,形成了全民致青春的热潮。除了活动外,官博还持续影片相关信息,包括影片下档半年后获奖情况等。除此之外,该片的微博营销团队还制造了“你神经病啊!”一蹿红话题,也获得了关注度。甚至有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也报道了这一话题,起到了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

3 缺陷和建议

同样,从已有的材料和数据还能看出一些影片官博存在的缺陷,建议影片团队用更完善的经营策略来弥补缺陷。

3.1官博粉丝数量过少,影响力有限

除了《小时代》《致青春》等微博粉丝数量可以超过十万以外,多数官博的粉丝数都是三四万左右。刨去水军,僵尸粉等,也许一个官博的影响力还不如一本杂志。笔者认为,增加官博的活跃粉丝数有两个途径,一是举办加关注转发有奖的活动,二是坚持“内容为王”,用官博话题新闻,借力影响力较大的账号进行转发已达到电影官博的宣传和话题性。

3.2官博运营时间过短,过于重视短期效益

在这十部电影的官方微博中,部分微博在影片下线一个月后便停止了运营。而《致青春》的官方微博,做为社交媒体宣传的范例,直到影片上映半年以后官博仍然在发表影片相关信息。官博的持续运营也与之前的成功经营密不可分。官博的持续运营说明影片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即使已从影院下档,人们仍在回味余韵。而这种回味的表达和倾诉又可以通过官博体现出来。并且,笔者认为持续的官博运营对影片海外发行,DVD发行,网络付费播出具有一定有益的作用。

4结论

随着中国电影网络营销的影响力的扩大,2011年该费用规模已经突破亿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中国电影在网络营销费用投入占营销总费用的8%,相比较于票房规模达百亿元的好莱坞电影,中国网络营销费用极低。一部高投入的好莱坞影片在北美花费3000万至5000万美元用于营销,在互联网的广告投入占到总营销费用的5%。中国虽不必全盘照搬好莱坞影片的网络营销,但社交媒体营销是未来的趋势。近年来的《失恋三十三天》,《致青春》的影片的突出表现已经说明了影片社交媒体营销的效果。未来,社交媒体营销将在影片宣传中占有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5

所谓英伦,一方面指地理位置,一方面指文化。这两大含义注定使这次伦敦奥运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和上一届北京奥运会相比,其中最主要的是营销主题的变化。

华通明略曾经和奥美合作就北京奥运会营销做过一次大范围调研,在最后名为《TappingInto Olympic Themes》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条结论是:“每一届奥运都会有一个内在主题,营销者要抓住这个主题并围绕它制定相应的沟通策略。”比如,对于雅典来说这个主题是历史和传统,对北京来说主题是爱国主义。而对于此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文化传承,这是传播的主题”,参与调研的华通明略集团客户总监Cody Sacha告诉《成功营销》记者。

奥美体育营销总监强炜分享了同样的观点,“这是一届文化盛会,虽然民族、爱国等主题也存在,但相比北京弱了很多,因此品牌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主题的变换尤其明显,“爱国主义”、“金牌数量”的受关注度明显降低,MINI在奥运营销前分析后做了一个判断,发现“金牌”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唯一重点,奥运场上的人性和故事将会成为新的重点。“我们觉得我们预判做得非常对”,MINI网络营销经理李坦告诉记者。

主题词:社交

早在比赛开始前,伦敦奥运会是史上“最社交”一届奥运会的已经被人们所期待,原因不仅在于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首次成为奥运会官方合作平台,更在于各大参赛者在过去四年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已经逐渐加深,奥运营销中社交平台更是一个主要的阵地。根据公开数据,Twitter在伦敦开幕式当天的关于奥运的推特数量,就超过了北京奥运会整个期间的推特数量;而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共产生了15亿条的相关推特,数量令人咋舌。

社交也开始再次模糊强者和弱者、赞助商和借力者之间的分野。在被称为史上赞助商保护权益最严格的伦敦奥运会上,耐克以社交媒体为主要阵地,在口碑和关注度上完胜千万美金获得赞助权的对手——根据SocialBakers的数据,耐克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增加了5.7万人次,而阿迪达斯只增加了1.2万人;在Facebook上耐克的粉丝数增加了43.4万人,是阿迪达斯的两倍多。

就中国来说,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7小时的时差使得人们对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比赛的需求降低,而更依赖于社交媒体来获得资讯。更具说服力的是企业在其上的动作和效果,最为亮眼的要数以精美文案和画面“优质出击”的耐克和MINI,尤其是前者,凭借“微广告”策略和快速的反应,成为社交媒体上当仁不让的明星。有趣的是,企业成为了受观众认可的奥运内容再制造商——在刘翔摔倒之后,马上有网友在微博上询问:“不知道这次耐克的文案会怎么说”,并有人列出各大企业对奥运热点的反应对比。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社交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并不相同,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赵彦红表示,“社会化媒体的优点是具有超强的穿透力,容易在短时间内引爆,覆盖广大网民;缺点是无法承载内容,总是来得快去得快,不适合当作营销战役的中心点。”

但根据品牌社交媒体在奥运期间的动作,我们认为,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长时期体系式作战阵地。

主题词:实时

这也是和社交无法分割的一个话题,然而“实时”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我们认为它具备被单独列出的必要。

以赞助商权益为例,伦敦奥组委对于赞助商的保护事无巨细,但是“实时”的力量在于,即使一字未提“2012”、“奥运”、“伦敦”,甚至你从未赞助某运动员,你也能够让所有人明白你在做奥运营销,运动员在奥运场上的各种表现也能被你添加到你自己的品牌内涵中,因为“实时”,所有人都知道你在讲什么。

然而,虽然看起来实时给企业提供了以小预算搏大收益的潜力,但是这也许只是门槛的转移而非降低。强炜认为,“虽然从目前看,小投入大产出的可能性是具备的,但是实际上对于背后的操作者要求非常高,比如对快速的反应速度,深刻的文化理解,清晰的文字和图像表达,同时这种即时互动和推广,也需要资源的支持”。

业内人士也表示,“耐克的信息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传播,和体育界名人大号的转发是离不开的,这种自愿的转发来自于耐克一直以来良好的业界关系维护和互动。”这种业界资源优势在自媒体传播时代更为凸显。

“其实是从对媒体资源多元性把握的能力,转化为对实时传播内容能力的把握”,强炜还给出了“8分钟定律”,“根据我此次对奥运会的观察,如果一个品牌对赛场上当即出现的重大意义事件,在8分钟之内没有做出第一次反应的话,就被淹没在声浪中了。”

主题词:乱象

篇6

1 绪论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管身处何方,拥有相似背景、兴趣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加入某个电子团体并建立关系、分享观点和交换信息。这种网络交流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在团体间讨论作为消费者的各种心得,建立其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兴趣或者是抵触和厌恶。因此,企业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主动转为被动。消费者倾向于更加依赖他们的朋友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相关者,而不再仅仅依赖企业的信息。

2 文献综述

2.1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概念提出(Andreas M. Kaplan,2010;Dongyoung Sohn,2013;Jari Jussila,2014; Michael Cross,2014)社交媒体即一组基于web2.0的思想和技术互联网应用,这些应用内容可以被用户生成或者修改。Pierre R. Berthon, Leyland F. Pitt (2012) 提出社交媒体给企业带来的营销:社交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客户展示、力量和价值方面的机会和威胁。社交媒体和客户关系的关系(Lisette de Vries,2012; Sonja Gensler,2012;Mark Merolli,2013 )。社交媒体营销的概念提出(A Kazim Kirtis,2011;Lisette de Vries,2012;Andrea N. Eagleman,2013)Angella Kim(2012)根据社交媒体营销对豪华时尚品牌越来越有兴趣的现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调查研究出感知活动、价值公平、关系公平和购买公平的关系。结果显示五个豪华时尚品牌的购买动机为娱乐、交互、时髦、定制和口碑。品牌资产和客户资产有明显的负相关,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不相关。从购买意愿方面考虑,价值资产和关系资产强正相关。这个研究为品牌在社交媒体营销提供了更详尽的购买动机需求建议和资产分配偏好建议。

李宝玲(2012)提出社交媒体营销理念及发展和常用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孙莉莉(2013)在建立社交媒体营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分析营销渠道的特点和方法。王洁(2010)提出用户评论对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商家都必须严格把关自己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以保持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黄立威(2012)提出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使用方法。有的学者结合不同企业探讨社交媒体的使用(杨卉,2009;周小叶,2010;许莹,2012;张美芳,2013;宋雨娇,2013;鞠文宙,2013;,2013;王宇明,2013)。部分学者提出企业应利用社交媒体做电子商务(李宝玲,2012;齐海伦,2012;钭祺瑞,2013)。

社交媒体有几百种,主流的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站:Linkedin,Facebook,开心网,人人网;维基:Wikipedia;论坛:天涯、新浪、搜狐、网易;播客:播客网、新浪播客、腾讯播客;博客和微博:博客大巴、新浪博客、腾讯博客、天涯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这些工具可以让人们轻松的分享个人知识和经验,从而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群体知识,由于所选用工具的不同,人们也可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在不同程度上互动或者修正自己的行为。社交媒体使得人们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让全世界的相同文化或亚文化、相同兴趣和社会群体的人都能交流。人们能够更快更多更好地了解其他人、地区、事情的好处、缺点,甚至是丑陋的一面。

社交媒体上的使用者大多也覆盖有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消费者们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其实是当代市场营销人员非常重要的探讨话题,也可以更好地改善社交媒体的设计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设定调查问题:

R1:人们用什么社交媒体。

R2:人们用社交媒体做什么。

2.2 从旧媒体到社交媒体

创建、分享和改变内容是人们在沟通中经常做的事情,可是通过电子的方式获取和分享内容是现代新出现的。社交媒体帮助人们创造新的网络沟通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新方式增加他们的沟通渠道,扩大沟通范围。社交媒体提供的是双向多方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沟通方向。过去,公众的意见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重要媒体传播。很多情况下,公众接收到的信息已经经过了“处理”,变成了利益相关者希望传播的信息,而非大家的真实意愿。

在网络时代的当下,社交媒体允许多向的沟通。据调查发现,人们逐渐反感了企业自上而下的信息单向传播的广告宣传,他们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倾向这种自下而上的表达方式,在增加了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同时减少了和企业间的交流。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成就甚至毁灭一个公司。2008年美国联合航空由于用错误的方式处理行李导致加拿大音乐家大卫・卡罗尔的吉他损坏。大卫将他的遭遇录像并放到Youtube网站上。短片在几周内像病毒传播一样散播开来,达到三百五十万以上的播放次数。此举给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带来声誉上和经济上的双重灾难。这类让企业对自己的形象失去控制的事件迅速提高了企业对网络上相关信息传播的重视度。

中国的社交媒体初次出现在2007年,饭否网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目前国内的IMS及社交媒体平台有几百家之多,其中最大的是QQ和人人网。QQ月活跃人数超8亿,同时在线用户在2014年4月首次超2亿,手机用户超半数。人人网截至2014年5月注册用户分别达3亿,月活跃用户PC1.1亿,移动0.26亿。国内社交媒体的总用户已经超越了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社交媒体内每天传播的信息量巨大,很多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知道、了解产品并在网络上获取对产品的态度。

2.3 口碑传播

口碑传播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播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正式的人际传播,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统的口碑传播是自发的,且在单独传播过程中,发声结束代表着传播结束。口碑传播和传统的广告传播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失去了对大多数传播内容的控制。

本文设定调查问题:

R3:实物体验和传统口碑传播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感知。

2.4 电子口碑传播

电子口碑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可被个人或组织获取的任何潜在消费者、实际消费者和曾经消费者对产品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一般被认为是个人行为而非组织行为。电子口碑传播在口碑传播的基础上,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甚至语言的限制。有共同兴趣的消费者可以自发形成一个电子组织,在组织内部传播经验和教训。传播通过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发生,传播的内容就会被记录下来以备查阅。所以网民可以翻阅到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统计学特征的人对同一产品的不同态度。

R4:不同的电子口碑传播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感知。

2.5 消费者行为和购买决策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购买决策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信息搜集和评价选择过程中,电子口碑传播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从而影响购买决策。消费者尤其是潜在消费者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将网络上对产品的评价进行评估,对信息者和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比较,推测出自己可能出现的产品使用感受,从而影响购买决策。本文也试图调查消费者偏爱的电子口碑形式以及影响方式和程度。

R5:实物体验、传统口碑传播和电子口碑传播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在2015年4-5月间选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并回收问卷。问卷内包括被调查者性别、网购年限和年平均购物金额等个人信息和文章中列出的需要调查的问题。调查问卷发放150份,回收127份,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84.67%,有效率68%。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A1、A2:被调查者全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微信、QQ、微博。其次为人人网、飞信、百度贴吧等各种贴吧。使用率较低的为YY、line、ins。猜测line、ins使用率低与国内被禁

相关。被调查者使用这些网络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和获取信

息。

从数据方面来看。用均值计算法,实物体验对消费者的影响为3.65,朋友的面对面交流的影响3.24,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影响同为3.24,已知对方身份的非朋友的信息影响2.77,陌生人的信息影响2.25,商家的信息影响2.46。从数据上来说,实物体验最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朋友面对面的交流与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影响为其次,这说明消费者现在已经非常依赖朋友社交媒体的信息,甚至等同于朋友当面的交谈。已知对方信息的非朋友的信息、商家的信息和陌生人的信息影响程度依次递减。说明商家给出的信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信程度已经很低。

A3、A4:来自不同渠道的推荐或正面信息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为2.62,照片或客观的评价影响为3.08,抱怨或负面评价的影响为2.54。说明照片或者客观评价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推荐或正面信息,抱怨或负面评价最不能产生影响。这一趋势说明消费者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中的单面信息都采取不信任态度,这也许是网络水军造成的影响。消费者最信赖的是相对真实的照片和双面信息。

评价的数量也会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从大到小排序对应的评价数量为100-999份,100份以下,1000-4999份,5000-9999份和10000份及以上。说明一定数量的评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一般为1000份以下。超过1000份评价,数量越多,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小。过多的评价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不可信赖的心理影响。评价中好评和差评的比例不同,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好评的比例在90%以下对消费者来说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91%-94%,好评率100%产生的影响最低。差评的比例1%-2%,3%-5%和10%以上产生的影响最大,但总体来说差评产生影响的标准差2.1远小于好评产生影响的标准差12.2。1%-5%的差评率的信息会较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使其产生犹豫,10%以上的差评率会导致消费者直接放弃购买。

从显著性来看性别的不同对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种类信息的影响没有较大区别。仅在3%-5%的差评一栏有差异,显著性为0.040。购买年限的不同在陌生人的正面评价和照片两栏有显著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39和0.048。平均年消费的不同对很多不同渠道、不同种类的信息都产生较大差异。比如:商家的正面评价、5000-9999份评价、10000及以上份评价、好评率在90%以上和差评率在10%以下。说明平均年消费的数量不同,导致消费者对外来信息的参考有更多不同的见解。

A5:从调查结果来看,实物体验对自己购买决策影响值是2.40,体验后消费者大多选择需要少量额外信息辅助购买决策。这种少量信息也许来自商家,也许来自朋友或社交媒体。传统口碑传播中,无论是朋友的推荐,均值2.77,还是抱怨,均值2.43,仍需大量信息辅助购买占消费者选择的最高比例,其次是仍需少量信息辅助购买。但可看出传统口碑传播的影响力小于亲身体验。

来自社交媒体的信息中,各种信息渠道的分值都相对集中,在2.5-3.4之间。最高者为在陌生人的正面评价,均值为3.4,众数为4,说明大部分人对陌生人的好评选择不予考虑,但仍有不可忽视的一小部分采取接纳态度,只不过他们还需要更多信息帮助他们做最终决定。来自朋友在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的均值最低,为2.5,众数为3。说明他们对朋友的负面信息的采纳度较高,但仍然需要自己再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以上说明,现在的消费者仍然最信赖自己的体验。其次是传统口碑传播,最后为电子口碑传播。在各种口碑中,消费者对来自朋友的口碑信赖度最高,越不熟悉的人群提供的信息,采纳度越低。此外,消费者对负面信息的采纳度高于正面信息。但无论何种信息,消费者保持了较高的冷静,他们仍然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不会绝对的受外部信息的影响。

由此可见,由商家发出的纯正面的信息已经不足以支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且单面信息的采纳度较双面信息更低。商家需要维护好自己的体验营销部分,并时刻注意维持网络中的电子口碑,尤其是客观的、双面信息的电子口碑,而不是一味的赞扬或批评。

参考文献:

[1]黄敏学.口碑传播研究综述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初探[J].管理学报,2010(01).

[2]武鹏飞.在线评论对社交网络中电子口碑采纳的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02).

篇7

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意识到,截至2011年底,仅在新浪网上,开通官方微博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就有4000多家,其中都市报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本文选取《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5家都市报的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这些报纸知名度较高,拥有较为庞大的读者群;二是这些报纸的官方微博影响力较大,拥有数量较多而且相当活跃的粉丝群,它们代表了不同区域的都市报在微博建设中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五家都市报官方微博的比较研究

网络平台。目前国内传统媒体开通官方微博的网络平台主要有两种:在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上开微博;自行开发微博系统。

5家都市报几乎都在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上开通了微博,值得一提的是,《京华时报》还独立开发了一个微博系统,在其旗下的网络媒体京华网上开通了京华微博,并将其作为一项新媒体产品进行重点打造。这个微博平台整合了多方资源,将多家网站绑定在一起,而且网友发送短信就能注册、发言等。

这两种网络平台各有优缺点。在大型门户网站上开通微博,可以依托门户网站知名度高、网民众多的优势,迅速吸引较多的“粉丝”关注自身;缺点是模式格式化,微博粉丝群和报纸读者叉范围较小,不利于一些互动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传统媒体自己开发微博系统,便于为网友提供更为个性和便捷的服务,缺点是要自行培养粉丝群,而且要为开发、维护的各种成本埋单。

内容构成。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5家都市报的新浪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并截取了一个时间段:2011年10月1日0时至2011年10月10日10时。结果发现,这些报纸的官方微博在内容构成上差别不大,但具体操作上各有特点。

从发帖数量来看,《华西都市报》以275条微博拔得头筹,《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和《大河报》在此期间发帖数量大致相当,均为160条左右,《京华时报》为33条。

从发帖内容来看,这些都市报的官方微博上大多都有如下内容:本报新闻推荐、信息转发、问安帖、生活服务,此外也有少量的记者或网友上传的帖子,以及观点建议、网友调查等。不同媒体的微博,上述内容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但除了本报新闻推荐和外来信息转载外,大多数报纸的官方微博上原创内容的比重都很小。

就运作情况来看,《华西都市报》的做法值得一提,在新浪微博的格式设计下,处处可见编辑人员的精心编排。由于正值“十一”黄金周,该报这10天里的275条微博,生活服务帖比例约占一半,从《路况播报》《人在旅途》《出行建议》《玩在成都》等不同方面,为网友出行、游玩提供服务,信息详尽、实用。

《华西都市报》日常微博帖子的分类也很精细,从各种专栏名称就可见一斑:《今日热荐》《今日语录》《历史上的今天》《微博转发》《外媒转载》《开心一刻》《视频》《生活小贴士》等。此外,记者或网友现场发来的文字或图片、网友调查、时评、爱心公益等内容也不少见。分类精细的背后是内容的丰富,某种程度上说明报社没有把微博视为报纸的又一个电子版。

《华西都市报》微博注重与网友互动,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网友共同参与微博建设:除了发起调查吸引网友参与外,还设立奖项、发动网友发帖,分享生活妙招,现场播报路况,提出意见建议等。微博之于《华西都市报》而言,已经发展成一个和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比如该报曾经尝试通过微博招聘实习生,面向大学生进行了“微面试”,颇受好评。

影响力。目前,衡量微博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单纯依靠“粉丝”数量,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发微博情况、被评论、转发的情况以及活跃“粉丝”的数量来综合评定一个账号的影响力大小。

依据2011年10月14日新浪微博风云榜上提供的数据,《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和《大河报》这4家报纸官方微博的综合排名情况见表。

都市报官方微博使用现状

尽管有微博意识的都市报越来越多,但综观现有都市报的官方微博,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面临“粉丝”不多、活力不足的尴尬现状。对微博这个新型互动平台,该如何处理它与传统报纸形态之间的关系,诸多报纸陷入了迷茫。

对微博的本质认识不足。有这样一段形容微博影响力的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如果“粉丝”超过一百,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条被反复引用的微博,听起来生动形象,但其实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把微博误作了媒体”。微博本质上是一种社交网络,是一个社交平台,而不是一个媒体平台,它同时还具有社交、分享、互动等重要功能。

篇8

表格数据表明,移动广告正在逐渐受到广告商的重视。

2.移动广告的分类和特点。本文拟将移动广告分为诱导式广告、图文硬广和软文广告。

(1)诱导式广告。诱导式广告通过移动端应用呈现至用户。例如,一些手游设置下载特定应用可以获取奖励。诱导式广告的特点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广告,广告的投放效果取决于诱导的程度。对移动应用运营者而言,诱导式广告的优点是成本可控。缺点是广告只停留在送达阶段,有效转化率较低。因为诱导式广告的载体用户粘性低,受众和广告相关程度低。

(2)图文、视频硬广。移动端的图文硬广常见于APP弹窗、社交推广。具体表现形式有:打开手机客户端弹出倒计时广告,社交网络刷新强制品牌推广弹出等。弹窗类图文硬广的优点是,强制消费用户注意力,图文、视频硬广弹出时间较短且不能跳过,使得移动用户只能在等待的时间查看广告,缺点是投放往往针对所有用户,不够精准。社交推广类图文硬广有比弹窗类更能精准投放,但容易引起用户反感。

(3)软文广告。在移动广告中,软文广告是最有效的形式。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根据梅花网的统计,朋友圈推广广告在重点城市为图文广告150元/千次曝光量,相当于1.5万/10万次曝光量。而据目前的自媒体广告报价,自媒体非头条广告(阅读量低于10万)从几千至几万不等,优质自媒体价格更高。可以看出,在相同曝光率之下,自媒体软文广告效果大于社交网络推广。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广告转化效果方面,软文广告>社交推广>图文硬广>诱导式广告。

三、移动广告中的长尾效应

互联网为广告营销发挥“长尾效应”创造了土壤,因为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移动广告是隶属互联网广告营销的一部分。理论上,运用长尾效应能为移动广告创造极大的传播效果。但是,本文结合移动广告的特点分析后认为,不是所有移动广告都可以用长尾效应来解释。从广告类型来看,诱导式广告和APP弹窗类图文硬广在移动广告中传播效果是有限的,而社交推广类图文视频硬广和软文广告在“被遗忘的尾部”更有提升空间。

首先,诱导式广告和APP弹窗类图文视频硬广可称为移动广告,只因为存在形式在移动端。实际上,这类广告和PC端以及户外展板广告差别很小。长尾的“尾部”用户有其自身特点,不是大众化的广告能够覆盖的。而这两类广告都属于强制广告,不针对特定人群。其次,诱导式广告和APP弹窗类图文视频硬广在网络中不具备可传播的特性,仅仅在用户打开APP的前提下,广告内容才会送达到用户。由于广告覆盖受众数量少,投放又不够精准,所以诱导式广告和APP弹窗类图文硬广不适用于长尾理论提高转化率。

社交推广和媒体软文则不同。首先,一些经营自媒体的媒体人都有自己优质的活跃粉丝,用户粘性非常高并且运营者十分熟悉自己的粉丝特点,随着媒体运营规模增大,广告在这种平台转化效果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对于社交推广和自媒体,精确的用户定位为挖掘小众用户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促使“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客户端)的内容分发也更为精细。以今日头条客户端为例,在其用户中,每个人的首页内容都是不同的。越频繁使用这类平台获取资讯和内容的用户,越容易获得更精确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在这种高智能化推送的基础上,如果用户打开的文章已开通广告服务,那么这种广告的转化效果是可观的。粉丝经济加上内容分发渠道精确完备,社交推广类图文视频硬广和软文广告在能够更好地占据“被遗忘的尾部”,从而有提升广告转化率的潜力。

四、提高移动广告转化效果的路径

长尾效应的重点在于小众被关注。所以,移动广告要扩大投放效果,重点应该关注怎么充分挖掘小众用户,让广告能覆盖小众用户并有传播效果。以场景为中心能聚集一批年g、性格等各方面迥异的人,并且,当群体中的个体变化了,场景仍然是不变的。所以,笔者认为,移动广告的从目标用户分析到内容生产再到投放阶段,都应该以场景为中心。技术上再利用智能设备和数据,尽可能覆盖更多小众用户,提高转化效果。

1.分析小众用户的特点

广告设计结合用户的习惯和爱好,减少强制广告。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移动设备对用户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定位系统能统计用户经常到的地点,从而分析出用户的爱好,例如经常去电影院代表喜欢看电影等。这个例子中,电影院就是场景,用户的特点是喜欢看电影。通过个性的准确定位,能够为增大移动广告的投放效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粉丝社群的运营也能为挖掘小众用户爱好提供便利。

2.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吸引用户注意力

首先,移动广告必须简洁。移动广告的效果衡量在于吸引注意力。所以内容多以简洁为主,图片效果大于文字。第二,广告出现往往伴随着载体,例如,电视广告插播在影视剧间隙,网络广告弹窗在网站首页。移动广告也应该重视利用载体,时间上尽量短。第三,内容生产结合场景。这要求广告在创意阶段能分析目标用户的特点,追求生产能重现场景的内容,提高代入感。

3.以场景为中心投放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连通个体。当今人人都是媒体,大众传播的概念弱化,形成众多以年龄、兴趣等划分出的社群。移动互联网要重点关注“移动”的特点。斯考伯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指出,移动设备是场景五力之一。所以,移动设备更利于产出具有“场景”特点的内容。场景时代意味着精确营销,场景时代高效以至于买方无须去特别的地方或表明他们的意图。当场景五力(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表明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感兴趣时,卖方将找到他们[9]。所以,移动广告根植于移动设备,通过场景五力获取和分析用户所处场景,再根据场景特点进行投放。

五、小 结

长尾效应的应用,本质在于开发了更大的市场。就广告效果而言,无论是定位用户还是挖掘场景,移动广告的改进都增大了随时随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长尾理论为基础,提供了移动广告提升转化效果的三条路径。正如艾瑞咨询预测2018年移动广告将占网络广告78%的比重,移动广告已经有众多潜在用户,加之合适的方式提升移动广告转化率,必定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新用户和营收增加。

参考文献:

[1] (美)安德森,乔江涛.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余博.长尾效应[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3] 金宏伟.长尾理论只是二八定律的补充[J].中国中小企业,2007(1).

[4] 昝廷全,高亢.手机“碎片时间”价值的“长尾理论”分析[J].现代传播, 2013(11).

[5] 高佳.从长尾理论的角度看微博前景[J].东南传播,2010(8).

[6] 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4).

篇9

老板身边的人——幕僚与决策那些事儿

只能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一个幕僚的自白

幕僚该如何“亮剑”企业决策与幕僚角色

徐源:给自己画个圈

幕僚应对的不只是老总

成为CEO最佳拍档的六大策略

做好企业的“鹰眼”——朴胜虎访谈

复星:盾上铸矛

我们唯一的资本是学习能力——杨国安对话郭广昌)

创业元老怎么办?

元老安置因人因事而异

给事实,给补偿,给面子

从改变创业元老价值标准做起

是理发店,也是Party

“蛛网”制胜——快消品零售与分销渠道解决方案

传统分销渠道成功5要素

中国员工最缺敬业精神——2011中国员工敬业度调查

忘记“创新天才”这回事

乐为创业“流寇”

“中国模式”的新挑战

荣氏家族经理人制度得失挟持者

雇些文科生吧

合作可以伤害记忆?

慎招“没有缺点”的应聘者

锁定正面印象

一个值得激发的行业:第三方电子支付

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产业链,未必好产品

性别产品怎么玩

“天使”之战

美联航弄坏吉他后怎么办?——驾驭来自社交媒体的客户抱怨

挑衅自己,另类创新

接招“中国杀手”

自由在高处

慎用!目标设定是剂“处方药”

商业的意义 更在于公共之善——访哈佛政治哲学

黏住顾客的“金三角”

龙湖物业的故事会说话

谜一样的龙湖物业

我的团长我的团

服务就是一种感觉

瑞尔齿科的“半标准化”

天才宝贝:黏住一个家

食材就是竞争力

客户体验的魔鬼细节

星巴克的门店奥秘

回到问题的核心——杨国安对话霍华德·舒尔茨

一场涨薪引发的罢工谈判

涨薪的逻揖

让员工“知觉”公平

谈判六步走

学习孟买送饭工

招聘需求环比普降——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

金融行业薪酬增长

兵临城下

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从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2004年创立Facebook以来,社交网站风靡全球。社交网站不仅提供互动社交,还融合网络游戏等商业模式。现在许多Web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服务也大多集中于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

一、开心网发展历程及其营销策略

2008年2月,程炳皓成立“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创办开心网(kaixin001,com)。开心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照片、日记、书评、影评等信息分享平台,短消息、留言、评论等沟通手段,事务管理、网络硬盘、收藏等个人工具,投票、答题、真心话、转帖等互动话题,以及朋友买卖、争车位、买房子、钓鱼、吸乐无穷等互动组件。。其最早注册用户出现在2008年1月,从2007年11月份网站正式运营到现在,开心网的流量和人气每一天都在飙升。从Alexa网站卜可以看到,2008年10月份,开心网日均网页浏览量将近8000多万,Alexa全球排名250多名。

2008年,许多网民一打开QQ、MSN,就会收到一连串开心网注册会员的邀请。起初以为是病毒,后来,接收到这样的邀请多了,经不住诱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链接,没想到就这样成了这个网站的俘虏。其实,这种“骚扰”就是开心网的营销战略。

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营销方式。在SNS网站中,只有开心网一出来,就有了10多个API的功能组件给用户选择,在产品上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不过,开心网用户能快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它把SNS网站最传统的病毒营销推广模式做到了极致。海内网、校内网,同样有MSN绑定、邮件邀请,但是开心网这个后起之秀做得更细、更专业。开心网针对用户不同的好友圈,分别提供了不同的“邀请台词”,告诉用户,不管你身边的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邀请进来,大有将娱乐进行到底的气势。再好的传播体系,不能让用户主动地去使用,也是白搭。而开心网却将病毒传播体系和产品功能互相配合,开发出了一条更好的营销之路。开心网里最火的两个游戏“朋友买卖”和“争车位”,都有邀请好友注册提成的功能。这样,很多人便在开心网慢慢地沉淀了下来,成了开心网的忠实用户。SNS网站的病毒营销推广,是个低成本、高转换率的推广方式,但也只比较适合SNS网站,这比拿大把的钱去打广告要来得实惠。

二、社交网站带来的正面效应

1.缓释压力,获取自我认同

通过SNS缓释压力、宣泄情绪、获取成就感,是许多用户钟情于SNS的原因之一。现代人大都怀有自我实现的梦想,渴望超越并得到肯定和关注。但人们的这种深层欲望,很难在现实世界获得满足,身心由此背负巨大压力。但在开心网上,用户可以享受种植、养殖的田园乐趣,“虐待”好友,“偷窃”好友的劳动成果,有效转移了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注意力,大大缓解了身心压力。不仅如此,用户豪宅名车的多寡、开垦土地的数量、收获果实的多少等虚拟财富的排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间相互攀比的虚荣心,有助于用户赢取肯定和关注。

2.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幸福感

对于传统的人际传播来讲,人际交往拘囿于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跨越交流障碍。而SNS恰恰打破了这种时间、空间维度,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物理空间、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相互交流。从社交行为看,SNS将人们的线下关系链迁移到网上,再与其他人的关系链交互而形成更大的关系链。现实生活中用户主要是跟熟人和朋友互动,而把现实中的社交搬到网络上,就低成本地维护和扩大了人际社交圈。

SNS文化作为一种透明社交文化和人缘文化,有助于用户建立可控且和谐的社会关系网,拓展社交广度,增加用户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3.开创了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站的融合与发展

2009年6月16日,新华社电视落地开心网。一向以严肃、权威著称的新华社,将电视业务融入一个以娱乐为主的开心网,这似乎是对传统新闻理念的一种颠覆,令许多人不解。其实,通过人际关系的传播与通过媒介组织的传播,是两种主要的传播类型,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编织起一张人类社会的信息网络。我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机构新华社入驻开心网,将发挥各自优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新路。“新华社电视进驻中国SNS的领先网站开心网,就是期望在几千万开心网网民中打造自己的‘粉丝’,逐渐形成忠实的目标用户。”目前,开心网拥有3000万用户,大多数属于知识层次较高的白领阶层。新华社通过在网络上电视新闻,利用“投票”、“留言”等功能,逐步形成新华社电视庞大的“粉丝’’群,让“粉丝”们对新华社所的电视新闻进行评价,编辑部门实时掌握“粉丝”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站的交互性、评论功能和人气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下,每个人都如同一个个节点,网友通过添加“好友”在线交流,拉近了与记者、编辑的距离,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内容,整个传播过程呈现出了非线性、双向反馈、实时动态的特点。网络时代,公众既是信宿,也是信源,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由职业精英向平民百姓转变。网络上随时传递的信息,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或重要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以凸显和强化,真正开启了传播主体“泛众化”的时代。

新华社与开心网的合作正契合了当下新媒体参与互动的特性,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状况。在开心网上,通过网络的上传功能,“粉丝”们可以主动给新华社电视“报料”,还能成为新华社电视的业余报道员。通过下放话语权的方式,新华社的电视报道资源不断丰富,从而使报道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模式,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竞争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共同发展。

三、社交网站带来的负面效应

1.隐私权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网民在社交网站注册个人资料之后,最容易遭遇手机号泄

露、MSN和邮箱账号密码被盗用等安全风险。瑞星互联网攻防实验室和瑞星客户服务中心的统计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网民的个人隐私泄露情况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盗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从“木马病毒小规模窃取”逐步转变为商业公司有目的收集。这些商业公司诱导网民泄露隐私,然后记录用户隐私并牟利。这种情况在一些社交网站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MySpace为例。MySpace能够发展成为社交网站的巨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得益于网站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青年人交友更加开放。但同时,这种开放性也给他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他们自己惹上麻烦,隐私和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社交网站上个人信息可能使者受到侵害。为了测试MySpace最近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是否奏效,研究人员决定测试一下通过网络跟踪查找未成年人或者他们家长有多困难,结果却发现是轻而易举的。研究者首先浏览了中西部地区18岁女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即便不是MySpace用户也可以看到。在前50个个人主页中,有36个设置为“对所有人公开”,也就是说,即便不是MySpace用户,也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在许多个人主页里包含一些详细信息,包括工作地点、学校、姓名,更有甚者,主页上还有手机号码。在联系当地警察局并告知研究内容后,研究人员按照个人主页上的工作电话或者手机号给这些女孩打电话,每个女孩接到电话都感到十分震惊。受访者被提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当你你的个人信息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每个人的答案几乎相同。“我以为只有我的朋友才会看到”,或者“我什么都没想就这么做了。”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并不是个别现象。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在将如此丰富的个人信息向全世界的时候会如此大胆和天真?

2.其他的负面影响

半夜两点设闹钟起床收菜;80后丈夫因为妻子忘了给自己收菜而离婚;长期半夜偷菜而导致头发脱落、神经衰弱……这些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由交朋识友到深度依赖,网络社交模式的流行,使得青年男女们“一网情深”,变得更“宅”,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明显增强,甚至出现“开心网综合症”现象。由释放压力到流连忘返,不少公司为了杜绝员工在上班时间上开心网玩游戏而采取了封杀、屏蔽等技术手段(调查显示占74.17%),以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效率。

四、社交网站面临的问题

1.盈利前景不明朗

SNS应该如何盈利,是通过新型的社交广告(Social AD)还是通过增值服务,抑或收取会员费?尽管已经吸引到风投的注意,但是在赚取人气的同时,开心网的盈利之路似乎并未明确。不要说开心网,即使是拥有3亿用户的Facebook也刚刚实现了正现金流。“现金流为正”,标志着一个企业已经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但并不能等同于开始盈利。开心网的正现金流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盈利,我们要期待多久?

篇1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生2013级女生70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由Watson与Friend等人在1969年编制,中文修订版本由马宏完成,量表内容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2个部分,作者在建立量表是,非常注重其概念,指出社交回避的反面不是社会参与而是不回避,且将主观上的苦恼和行为上的回避包括在内。

1.2.3 实验法

将70名女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N=35),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老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两组学时和考核要求与项目完全一致。实验组教学采用小组互助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将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挑选出小组长,有由小组长带领退组成员进行互助配合,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导,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观摩与学习,取长补短,开展不同形式的表演和展示环节,教师逐个分析各组的优缺点,提出指导建议,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反馈模式。教学程序如下:教师讲解、示范--教师领做,学生跟做--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指出易错动作)--音乐伴奏,教师带领--音乐伴奏,学生练习--音乐伴奏,小组练习(互助、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分组依次表演或练习(点评各组优缺点)--集体练习。对照组完全按照传统的“讲解-示范-学习-纠错-提高”模式进行教学,进行集体指导教学。

1.3 数据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运用EXCEL系统进行统计,运用SPSS19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描述统计

实验前70名女大学生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总体情况如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整体水平较平均。

2.2 实验后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的变化

实验之前分别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发放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之后进行小组互助式健美操教学,第9周再次分别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输入到excel中,之后将统计数据进行SPSS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实验前后实验组社交回避和苦恼呈显著性差异(Sig=.017,Sig=.049),对照组社交苦恼呈显著性差异,社交回避无显著性差异。小组互助式教学对学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篇12

【关键词】社交礼仪 教学 考核 革新

社交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觉形成并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他的素质和礼仪。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自觉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礼仪课便顺势而出,不少高校还把它设为必修的基础课程。

一、社交礼仪课内容的变动

高校中的学生学习素养和文化礼仪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清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将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成礼仪概论、穿衣礼仪、见面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吃饭礼仪等。并且要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传授社交礼仪的整个过程中。礼不光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目前的礼仪教学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以国际礼仪通则为准,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述西方的礼仪规范,对于中国礼仪的讲解较少,学生能学到的也不多,更谈不上继承、创新和传承了。因此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礼仪的历史起源等有关的书籍,如《周礼》、《礼记》等,更方便学生的理解。除去对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实践上的应用,社交礼仪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还要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能处变不惊,举止得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课程开展方式的革新

(一)严格挑选授课老师

老师的严格挑选对于保证社交礼仪的高效性十分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挑选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以笔者在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社交礼仪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授课的老师却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了差异,有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法学专业、政治专业等;老师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反而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在笔者看来,要想社交礼仪课程能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要在老师的筛选上面下功夫。在现今社会,考取证书是一个既普遍又能得到认可的方式。学校可以规定,教授社交礼仪课的老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国际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虽然过分的提高要求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总有这个证书,就说明老师经过了严格的礼仪授课培训。

(二)老师集中备课

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证课程的高质量,就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备课。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引发所有参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尤其是目前还有专门的社交礼仪专业研究,从事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老师正如笔者所说,专业涉及面很广,术业有专攻,大家聚在一起备课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精去粕。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教学职业的看法,对于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细思考并且回想我的日常,我发现并没有这种感觉并且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正好借题发挥一下,在我看来集体备课能减小老师对于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能给人补充最新营养的水。集中备课的条件下,任何有上进心的老师都不愿在同行面前出丑,不想说陈旧的知识,不愿意被人拖着走,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追随时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例如,在讲社交礼仪课的形态部分,要讲述站姿,一般老师都会把基本的动作进行分开教学,然后再深入的讲一些不良站姿,通过老师自己来讲述和示范,一节课45分钟,大概只能讲这一个知识点。然而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直观的讲解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里专家的示范,图文并茂,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简单易懂的演示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而,在许多大专院校,因为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老师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有点像给病人看病开药只靠看片子的医生一样,并不会传统的望闻问切,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提议,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赖它减少教学负担。

(四)点面结合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因为实践才是z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交礼仪课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每堂课的内容中都要点面结合,涉及到实践与理论,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接待礼仪,点的训练可以有模拟电话、互换名片等,面的训练可以有办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实践,完成点和面的结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做的好与不好,是否标准等等。这种微互动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老师单方面讲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礼仪规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喜欢,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了课堂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上课地点延伸至会展中心、签约仪式、接待宾客等。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具体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鞒械男问剑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082-02

1 引言

近几年,社交网络飞速发展,各大社交媒体的用户量呈指数性上升,微博也成为人们获取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其热门话题也已经成为了网络热点的风向标。微博话题预测与分析,可向用户提供了解热门信息的渠道,还能节省时间;对于网络社交媒体网站的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用户群体的喜好;对于企业来说,能帮助他们迅速了解市场动向,为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1];对于政府来说,有助于了解点与文化道德倾向,为施政方向提供参考等等。本文提出了将神经网络的思想应用在话题预测中,使微博话题更有预见性,提高预测准确度。

2 系统结构

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首先从新浪微博开放接口中获取并识别出话题信息,建立话题数据库,并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微博搜索中抓取到与话题有关的微博数据,均进行特征提取[2]后分类存入话题相关数据库中,对这些数据处理和分析后作出预判哪些话题为热门话题,哪些为非热门话题。本文将主要阐述数据处理分析这一过程中用算法实现对热门话题的预判这一流程。

3 神经网络

3.1 固定权重计算

权重,即将话题热度分为阅读量、转发量、增长率等影响因子,为其中每种影响因子分配各自的系数。最终将各项影响因子与其系数相乘再进行累加可得到话题热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划分精细,可根据测试后数据增减影响因子,改动系数,但其缺点明显,自适应能力差,所需数据量太过庞大。其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T表示话题热度,表示权重,表示影响因子。

3.2 构建函数计算

根据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抽象为一个热度得分与权重的线性关系,得分越高,对应权重在有限范围内同比上升。这种方式需要在前期获取大量数据进行测试和构建函数模型,最后得到话题热度。利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简单的话题预测模拟。其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编程较为简单的优点,缺点是需要大量的真实数据来构建函数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T表示话题热度,表示权重上限,表示权重下限,表示此话题下内容条数上限,此话题下内容条数下限,表示当前内容条数。

3.3 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算法是指让机器模拟逻辑性的思维,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的过程。人工神经网络按照一定的学习准则,自发发现环境特征和规律性,减少下次犯错的可能性,达到高准确度的理想状态[3]。其优点是模拟人类思考的方式,对话题热度预测的方式更加人性化,自适应力强,通过大量的训练课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它的编程比较困难,逻辑比较复杂。神经网络训练公式:

(3)

式(3)输入样本X根据误差e对权重A不断调整,直到e接近零;表示权重变化率,其取值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影响权重的稳定,过小会使调整权重时收敛太慢。

3.4 概述

我们的方法综合利用了以上三种思想。我们首先将话题的阅读量、评论数、粉丝数按照一定比例赋予固定的权重,存入基本库,得到热度基值;而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影响因子,例如名人效应、时效性、内容生动性、国家政策等没有明显划分标准的因素,我们首先利用一些少量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函数,提取内容特征来并建立附加库,再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思想利用训练数据来不断调整权重,丰富并完善附加库,最终得到热度附加值。最后,将热度基值与热度附加值相加得到话题热度。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神经网络算法应用

输入训练数据,先根据当前的权重计算,看误差是否_到训练要求,若没有则对权重进行调整,直到误差接近于零,计算出的结果与训练数据的结果一样,然后再进行下一组数据的读取,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结果达到训练要求。其神经网络算法流程图如图2。

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如图3,在做神经网络训练预测时,我们采取两个点做回归分析。横坐标为目标值target,纵坐标神经网络输出。为防止过拟合,我们运用matlab对数据划分成三分,trainning表示训练,validation表示验证,test表示测试,最后统计了整体状况all,只有trainning数据参加训练,其他两组数据不参加训练,用于检验。训练进行时,目标target和训练test数据之间的误差会越来越小,validation数据和目标之间的误差也越来越小,曲线也越来越接近对角线。

5 结语

本文对微博热门话题预测进行了分析,针对数据处理及分析这一过程中的算法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应用了固定权重法、构建函数法和神经网络算法这三种算法。若要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我们还需考虑更多影响因子与划分标准,需要更多数据加以测试与改进,优化我们的算法,使其有更多的应用价值和更加广泛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