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的人物事迹

劳动教育的人物事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劳动教育的人物事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劳动教育的人物事迹

篇1

笔者已经担任了11年中学班主任,各种班级都带过,总觉得班级常规问题是班级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如果光靠抓,则是治标不治本的。出现问题再去管永远是被动的,需要自己主动去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现笔者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为例,谈谈班级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思想着手,内心提升

搞好常规工作,并不是一个智力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态度问题。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从来不会做事,所以常规卫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而且有时学生不想做好,只想完成任务,马马虎虎就想过去,所以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我一般先让学生树立班级集体荣誉和劳动不可耻两种意识。

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会做,但更多的学生是因为懒,不愿意为其他人做什么事,甚至自己的事都不愿意做。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怕被其他学生嘲笑,而不敢做事情。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班队活动,进行劳动教育或劳动代表性人物事迹宣传,或组织辩论赛,让所有学生参与,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劳动,劳动是光荣的;还可以体验大型学校劳动。2007级高一,我向学校申请了几个地方进行劳动教育,我亲自带队,带头劳动,并为他们制订标准,进行小组评比,设立最爱劳动奖,每月进行一次学校常规劳动,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又可以减轻学校的劳动负担,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

通过劳动,学生学会关注自己,以集体和个人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行为,这时我再强调卫生和纪律。学生首先会认可,会关注自己班级的常规工作问题,了解自己班在年级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同时改善自己的行为,以期为自己班级加油增光等。我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常规工作绝对是态度问题,不是智力问题。如果常规工作做不好,只能说明你没认真去做或没想去做。”

二、了解标准,提高要求

因为学生平时不做家务,也不知道卫生标准是什么,所以我常常到宿舍进行卫生指导。一般在大扫除期间,我会亲自把所有的宿舍长和劳动委员集中到一个宿舍,对有代表性的卫生问题提出卫生要求。如便池、水池、墙角、床角、走廊的边沿等不容易注意的地方,而且亲手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打扫干净。再由宿舍长回去,给宿舍成员进行卫生指导,劳动委员监督,给出两个星期的适应期,两个星期以后进行宿舍卫生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宿舍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合格的宿舍给其整改和锻炼的机会,直至其达到标准。

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要强调宿舍纪律的问题,我认为,宿舍纪律是第二天有充沛精力和体力学习的保障,是底线。

三、适时检查,及时提醒

对于教室卫生,难免有学生不注意或偷懒,我们要做的是提醒、相信他们,时间一长,他们也就知道应该怎样做。要及时提醒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不是不想好,只是有时不知道要达到什么要求,有惰性,要多督促学生。

四、集体荣誉,宿舍为家

宿舍卫生和纪律是大家的事,宿舍是大家一起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劳动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大家,为自己的同伴。出任何问题,一个宿舍一同承担,一切以宿舍为单位,这样可以加强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多进行一些宿舍之间的竞争活动,如宿舍之间的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或者男女宿舍搭配,进行混合型比赛,从而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

五、细节育德,小事做起

班级卫生不是大事,而是小事,但我们不能因为是小事而不注意细节。事实上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如平时学生吃方便面的时候,喜欢把面放在椅子上,而且把调料包也放在上面,结果一些调料漏在了上面,使椅子非常脏,这需要我们经常提醒,其实他们只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还有,许多学生在宿舍吃东西时把包装袋等随手就扔在地上,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明天早上反正有学生打扫,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不利于明天的打扫,增加了明天打扫同学的工作量。所以我告诉他们应该直接扔在纸篓里,方便大家,养成习惯就好了。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宿舍门口吃苹果,吃完直接把核扔到楼下。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但是他因为面子问题,不肯认错,还说:“这样做可以增加有机肥。”我让他把苹果核拿上来,而且对他这样的行为进行了教育,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六、监督到位,互助共进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09-03

自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没有离开教学的教育”[1],教学的教育性已然得到了广泛认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国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人文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学科,理应承担起德育责任。我国现行英语教材蕴涵大量德育素材,英语教师若能合理使用,便能实现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

一、英语课堂教学承载德育功能

语言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本身就承载了德育功能。英语学科是人文性学科,英语教材必然承载了生活实际,蕴含大量德育内容。英语教材既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是思想文化、道德内容的载体。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也在接受一种文化的熏陶,接受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培养。

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纵观我国现行英语教材,内涵大量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遵守规则纪律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团结友爱教育、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兴趣爱好等内容。范围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各方面内容。德育素材的涵盖面很广,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可行性。 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实现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媒介,英语教师要善于识别、合理使用,实现英语课堂智育和德育的有效结合。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结合德育方法、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可知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讲解,及时强化

教材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事迹,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总是努力给少年们描绘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形象,这样的形象成了人类道德美的永久体现,我要让这个形象照亮少年的心,深入他的思想深处,使少年的心更快地跳动……”[2]教材中的模范人物无形中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的生平、事迹是良好的德育素材,教师要正确引导,使教材中出现的榜样人物起到激励、鞭策、感召、引领学生奋发向上的作用。如新标准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九年级上册Module3.Heroes探讨英雄人物的事迹,英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使他们产生渴望达到榜样境界的愿望,并以此做出行动。

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时,所举的例句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富含教育意味的。教材中出现的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谚语,教师要正面讲解、及时强化,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思想的震荡。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要有合乎逻辑的分析与论证,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促使学生价值观、信念的养成。看似简单的话语及提醒,却能让学生受益良久。

(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根据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道德实现从他律转向自律,有两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认知发展;二是社会经验。而社会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同伴之间建立相互尊重,这种相互尊重是建立自律道德的基础。[3]同学之间的交往就是一种同伴关系的交往,他们年龄相仿,身份平等。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互相交流观点,通过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相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之间的区别,从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这种方式会使他们在观念上更容易产生冲突,尤其是当他们之间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希望能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将其化解却又无法化解时,便会向外界“求助”,此时正是教师开展德育的有效时机。[4]教师对其正确指引和指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教材中的某一德育点,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发挥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的正面作用,让学生之间交流想法,互相促进,促使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当学生之间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教师再加以正确引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发展。如新目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这一单元讨论假期出行,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做到文明出行,有哪些需要改正的不文明现象。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会加深理解,找到共鸣,解决冲突,从而提高他们的公民道德认知水平。

(三)选择德育点,组织学生英语演讲

组织学生就教材中的某一德育内容进行演讲,从而了解其品德发展程度,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如高中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这一单元是讨论友谊的,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演讲,阐明如何与他人相处,诚实守信对人际交往的作用等。

(四)选取德育内容,编排英语话剧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剧本或相关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定章节内容编排话剧,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如有关道德教育的小故事。新目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编排英语话剧,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得到深刻的启迪。英语话剧是情感陶冶法的一种形式,使教育过程具有情感与认知的高度统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五)选取两难问题,组织英语辩论

根据格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运用道德两难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思维,可促进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如高中《英语选修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odule5 Cloning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该不该有克隆人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辩论,以加深学生对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有正确的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践行

品德是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逻辑上是不存在没有行为的品德的,因而必须鼓励、引导、监督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践行。只有认知和行为达到了真正的一致,才是学生真正的成长。教师只有自身做出表率,学生才能以此为榜样,在真实生活中践行良好的德行,实现德育的知行统一。教师要坚持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学生不可知行脱节。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合理使用,不仅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而且能有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捕捉德育时机

教育是讲求时机的,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是最要求时机问题的。德育时机是受教育者在外部诱因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德育需要状态。受教育者的这种状态是一种客观态势或客观条件,若能及时被教育者捕捉和科学利用,能获得最佳德育效果。[5]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是德育的良机。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德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育的情景是我们每天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教育时机就位于这种实践的情景中。在英语课堂上就是真实的教育情景,学生产生疑惑、兴趣、情感、冲突时,是实施德育的良机。教师要捕捉恰当的德育时机,适时施教,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渗透德育要适度

英语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避免把英语课堂片面德育的倾向,而忘记本科英语教学的任务,把英语课堂变成德育课堂。教师要找到德育素材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切勿盲目进行德育。英语教材大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素材,很多话语都可以作为德育点来进行拓展,但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品德发展阶段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每句话都进行拓展,完全变英语课堂为德育课堂,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酌情使用德育素材。

(三)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原则

教育者渗透德育时,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拒绝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道德说教,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促进其向高一阶段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对教育者来说,德育方法是如何运用的问题,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如何接受的问题。德育方法的运用处于主导地位,德育方法的接受处于被动地位,但德育方法的运用又受制于德育方法的接受。德育方法的正确与否,最基本的体现就是看它能否被教育对象所接受。[6]因此,教育者在选择德育方法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所处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59~260,267.

[2]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7.

[3]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