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电商行业商业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改革征途,棋至中盘。面对严峻的挑战,重获新生的农商行应该如何应对?追逐现代金融企业梦想的出路又在何方?通过转型发展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似乎成为农商行突破发展险滩,驶向现代金融企业彼岸的不二选择。
遇困境:“内忧外患”倒逼转型
“与十年前相比,农信社、农商行面临的发展状况更好了吗?”面对记者关于农商行转型发展的采访,一位农商行董事长以一个这样的反问打开了话题。“十年来,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在体制、机制和自身实力方面,都有了大幅的提升,这是事实。但在我看来,农商行如今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外部形势,与十年前相比,一样困难,甚至更加严峻。如果说十年前农信社面临的是生存危机的话,那现在农商行所面临的则是一种发展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所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农商行当前的发展环境,并不为过。”
内忧外患?!用这个看着惊心动魄的词汇来描述当前农商行面临的种种发展挑战,似乎确实不失贴切。
从外部挑战来看,一直以来缓缓潜行的利率市场化步伐,从去年开始突然加速,目前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从央行透露的公开信息来看,存款利率实现完全的市场化,也将在不久成为现实,这无疑会给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由于有国家利率管制的护盾,几十年来,我国银行业一直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而农商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是如此。由于受自身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等因素所限,目前农商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拓展方面进展缓慢,基本处于探索、起步状态。一旦利率市场化实现,农商行的利差收入将被进一步压缩,给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这似乎还不是最坏的,让农商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倍感压力的,还有正在酝酿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这意味着几十年来隐含在银行背后的国家信用担保将彻底抽身而去,转而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银行的最终信用担保问题。银行将不再是“只生不死”的黄金行业,一旦银行自身经营不力,最终将不得不面对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政策层面的压力迎面而来,而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更是步步紧逼。一方面,随着城市金融市场的日趋饱和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农村和县域市场正在成为银行业积极拓展、布局的新蓝海。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型金融机构等,都在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布局。农商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明显优势,正在遭遇强力挑战,农村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逐步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触角不断向金融行业延伸,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电脑上轻敲键盘,通过移动终端的无声操作即可完成金融交易,并能收获高收益的金融服务――各种“宝宝”们和P2P网贷在带来一场全民金融狂欢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银行业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在悄然间被改变和颠覆。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和体验,存款在流失、客户在流失,原有的盈利模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患频仍,内忧则更让人忧心。农商行十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得益于十年改革红利效应和市场宽松环境,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今这两大助力因素正在发生逆转。一方面,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初步到位,改革红利效应对于农商行业务发展的刺激效应正在逐渐消退。而农商行内部,经历了十年暴风骤雨式的变革洗礼,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的热情也逐步开始呈现出疲态。另一方面,农商行过去十年赖以高速发展的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正在逐渐失效。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以高增长、高资本消耗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甚至成为继续前行的包袱……
面对新的政策环境、新的市场挑战、新的经营局面,加快转型发展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不转型,改革将难以实现突破;不转型,原有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甚至已经取得发展成果,都可能在激烈市场竞争的蚕食下逐步丧失。”
谋对策:转型之道路向何方
回溯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以速度和规模扩张为核心的粗放式发展和以息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成为农商行实现快速崛起的两大主要依托。
随着监管方式日趋升级,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对好资本约束的“紧箍咒”,成为整个银行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这意味着,农商行过去十年那种无往不胜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高风险偏好”的外延式扩张之路,逐渐走向了尽头。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资金成本必然随着市场竞争被进一步抬高,而随着存贷款利差空间的缩小,以往那种不计成本地获取资金、随行就市投放资金,然后坐等获利的经营策略将彻底失效。能否在经营中获得预期收益,考验的将是各家银行对于资金的运营能力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能力。如果不能在上述两种能力上获得提升和突破,未来,农商行即使能够凭借自身传统的网点、人缘、地缘优势获得资金,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盈利,“规模不经济”将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
“转型发展的本质,是找寻一条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道路。具体到农商行的转型发展根本方向上,就是要转变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一位在改革洪流和市场开拓中打拼十年的农商行董事长,这样解释自己对于转型发展的理解。记者通过一系列采访发现,这一对于转型发展的理解,已经在整个农商行乃至农信社系统成为共识。
不仅于此,对于未来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各地农商行(农信社)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规模和速度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而质量和效益则逐渐成为一切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聚焦的核心。
记者通过采访、梳理后发现,当前农商行的转型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营理念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决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树立讲质量、重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把质量和效益作为首要目标,追求平衡发展。落实资本约束、财务约束和风险约束,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考核套利,不计成本地拉存款、拉客户,不计资本地冲规模、争份额,不顾风险地争放贷款、违规经营。而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智力资源推动业务发展,探索经得起经济周期和时间检验的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农商行共同的探索诉求。
其二,经营模式由传统“存贷汇”向“综合金融”转变。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多元化业务经营的拓展力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业务模式转型的主要方向。在具体路径上,坚持以专业的产品设计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走“资本节约型发展”和“综合经营”之路,使农商行从传统的、低层次的“存贷汇服务机构”向“综合金融服务商”、从“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的探索,正在掀起一波热潮。
其三,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总行-支行”机械式管理传导模式向集约化、流程化方向转变。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全面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实行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风险集中化管理。探索试行事业部制,发挥专业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彻底解决原有管理架构形成的条块分割、信息传导不畅、制度执行力低下等问题,从加强风险管控和提高运营效率出发,完善前中后台平行运营和总部与分支机构垂直运营机制……一系列内部管理变革正似春潮涌动。
其四,盈利模式由主要依靠存贷息差向收入多元化转变。农商行日益意识到中间业务对于平衡业务结构、优化和完善盈利模式的现实意义,开始探索建立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管理、业务推进、资源配置、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强化中间业务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收入多元化。同时,更加注重服务由“柜台型”向“离柜型”转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在节省资源、降低成本、高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被充分重视并逐渐成为农商行探索提供现代金融服务的主渠道。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能够使我们努力从危机寻找转机,并迎来生机。某种意义上,当前的发展“危机”也是一次重生的契机,能够促使农商行开启一段转型发展的新征途。目前来看,至少在战略方向上,农商行的转型之变,令人充满期待。
定胜负:固本强基决胜未来
在这个以“变”为核心的商业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跟得上市场变化的脚步,顺势而变,更加重要的是在种种变化面前,要能守得住自己的本色,保持住战略定力。
对于投身转型发展洪流的农商行而言,无论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上如何顺势而为、创新求变,惟一必须始终坚守的就是“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转型为社区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经营策略。
明晰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成功转型的基础。农商行是地方金融机构,根基在县域,市场竞争的优势也在县域。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商行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网点布局、服务和产品更加贴近农民和县域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这也是农商行能够在未来与众多来势汹汹的市场挑战者一较高下的关键砝码。
事实上,近两年来无论是试图重新回归县域市场的金融大鳄,还是希望在农村市场分一杯羹的金融新兵,所有的后来者无不把社区金融作为深耕县域金融市场的有效策略大力推进。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深化,未来在这一领域,农商行将不得不面临一场更加惨烈的贴身肉搏式的竞争。因此,农商行的转型发展无论怎么转,都必须以巩固县域市场为前提,提前布局、完善、深化社区金融发展战略,紧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立金融便利店和社区银行网点,逐步构建“便民惠民、服务快捷、功能丰富、风险可控”的社区金融服务网络,为城乡居民、小微企业提供错时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把社区金融业务打造成为农商行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业务,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经济资本分配定位上,积极落实资金回流工程,坚持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的先发优势。
在明确“支农支小”和社区金融方向的基础上,要适应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将是农商行成功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农商行应该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实现收益多元化,尽快弥补收入结构单一的发展短板。在经营理念上,亟需尽快确立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三足鼎立的地位,加大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投入。在经营机制上,优化中间业务的组织运作体系,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中间业务进行归集,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增强合力。同时,应加快健全中间业务考核考评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营销的积极性,为打好拓展中间业务攻坚战储备足“粮草”和“兵源”。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已成为实现金融产品研发、业务操作和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撑。农商行应该加快科技发展步伐,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营转型。加快系统研发,以核心业务系统为平台,研发灵敏的信息采集、分析、控制、反馈和处理系统,建立一系列模块化的管理模型,将管理活动的每个系列、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置于自动程序控制之中,以达到减轻管理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以科技支撑为基础,加快电子银行发展,提高电子银行对于传统柜面业务的替代率,实现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客户体验的目的。
1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是以在网络进行线上交易为限定条件的一种商业活动,还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种产品零售活动。本文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指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以网络支付为结算工具,将农产品的流通电子化,最终形成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环境下高效便捷的农产品销售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逐渐开始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企图尝试将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的服务方式,让中国各个地区的农作物、水果等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推动了农民的创收增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理论发展、改善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产品市场、提高政府农业政策决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健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虽然针对关于加强农产品的流通等方面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农业发展上的保障上也有相应措施和政策支持,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没有系统性的有关政策。一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且完善的产品流通环境;另一方面,在法律上也缺乏健全有效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比如,虽然我国的农产品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检验制度,但对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农产品还未建立专项法律法规等。
1.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传统农业经济的颠覆性变革,社会经济、法律、隐私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大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力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导致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完成,网络信息普及率不高,保证电子商务顺畅施行的条件尚未成熟。此外,与农业相关的网站数相对较少,且多数属于“僵尸”网站,几乎没有信息更新,并且大部分网站主要以宣传为主,缺乏实用性与时效性,所涉及的农产品网上交易较稀少,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
1.3农产品流通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标准化主要指农产品从包装、运输、仓储、质量的标准化。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化和农产品流通企业自身管理的非正式化,这与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监管不到位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关。由于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企业资金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加之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管缺乏规范化引导机制,使行业缺乏正规标准,未能规范化,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难以开展。
1.4缺乏高效的物流配送及配套冷链系统
我国由于地域差异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分布不集中,人口密度小,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更为落后。同样的,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物流行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则需要成熟完善的物流体系,但是符合要求的物流公司大多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败、易损耗的特性,将农产品通过电商形式在我国进行流通交易则依赖高效的物流配送及配套冷链系统,而我国的物流配送及配套冷链技术发展不成熟,确保农产品保鲜保质的送到客户手中,对冷链物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冷链物流技术不成熟对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形成了阻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产品从采摘到储存再到运输,有将近1/4的农产品产生损耗,而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损耗只占1/20。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无法形成大规模、集中化、高效率的物流模式,缺乏完备的农业物流体系,低效率的农业物流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5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和服务人才
总体而言,我国农业发展至今,农业信息化相关人才仍然稀缺。虽然我国已经开设农业信息这门课程,但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重视该学科。此外,农产品电商对专业人士的门槛相对较高,不但要求他们熟悉相应农业理论,而且还要解电商相关理论知识。农业信息化专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精通该领域,毕业后在社会上继续深造的学生屈指可数。因此,我国目前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和服务人才,使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比较缓慢。此外,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服务建设发展缓慢,进一步导致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针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2.1增加农业网络信息建设投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我国相关政策及相关行政部门应引导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的示范体系,增加对农村信息化的财政经济投入,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列为基础性体系建设内容,重点扶持和鼓励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相关零散资源、零散的基础服务基建进行优化整合,给公司开展农业电商提供良好的基本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造公平、安全的交易环境,形成诚实互信的氛围。推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引导,积累经验,建立示范体系,从而带动全国和全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2.2增加物流配送建设投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一个好的物流配送体系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电商的效率和效益,是农产品电商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有效的物流体系使电商事半功倍,产生规模效益,益于厂商的同时,也益于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物流建设的资金及政策扶持,为物流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创办一些乡镇基本农业物流服务相关公司来处理农产品的配送问题,为大量农户解决物流烦恼。集中的物流管理能统一包装、统一标准,既提高了质量标准,也会产生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利润,给农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
2.3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及相关服务人才培养、输出
增加对农产品服务人才培养教育的投入,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服务人员的出现,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第一,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增加对相关人才的招录和培养,在高校电商课程中细化相关课程,开设与农产品相关的电商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第二,在与农业电商相关行业和企业中,也应增加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科研经费,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服务,完善物流体系、经营体系,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效益。第三,相关人员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论引导实践,用实践来完善理论,使农产品得以良性快速发展。
2.4搭建农产品信用体系,保障电商参与者权益
2.4.1制定电商参与者的准入门槛
农产品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又是一种商业模式。不论是何种商业模式,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的一些法规与管理条例。行业应制定一些准入限制以净化市场,使企业有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该行业长久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对一些违法违规的消费者也应进行相应处罚,保障商家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给其他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2.4.2搭建相关信用模型
搭建信用模型是为度量电商参与者信用情况的一个量化指标研究。量化模型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衡量一个人的信用情况,比如从卖家的资质、企业经营的年限、买家购买的年限、交易的数量、交易的金额、交易的完成度和客户的反馈评价等指标来综合衡量信用状况,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就像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一样,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电商参与者的信用好坏,从而来规范大家的行为,提高违约成本,净化电商交易环境。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4年里,这家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198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两次创业失败,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7月,他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里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也正是这次演讲,让一亩田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2011年到2013年9月,一亩田主要靠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的白菜价格信息。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一亩田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
去年7月,一亩田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一亩田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
据一亩田公开发言整理,它们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
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曾说,一亩田平台上大宗农产品的买家客户有25万家,在线的卖家用户有210万家,每天的交易规模达到3亿元。明年实现5000亿元的交易规模没有悬念。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亩田现在大肆“收编”种植大户,把它们的供应品放在一亩田平台上。当它们“收编”了足够多的SKU和足够大的量之后,它们其实想的是干掉批发经销商,从产地直供餐厅或者果蔬零售终端店,甚至直供消费者。
有哪些玩法
自2013年来,农业市场与电商结合,开始产生效应,一波生鲜潮席卷这个未被开垦的蓝海市场,一亩田是其中顺势而起的一棵新竹。众多的玩家中,目前农产品电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B2C模式,典型代表为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这类平台本身不参与农产品的种植,产品均来自其他品牌商或直接采购自某些农场。第二种也是B2C模式,但是自身有农场,平台亲自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和牲畜的饲养中,代表平台有联想控股的“佳沃市集”,前不久还在北京举办了会。第三种是B2B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管理环节,通过电商平台撮合供应商和采购商进行交易。一亩田就是第三种模式。
撮合交易模式是典型的中介模式,相比前两种商业模式相对清晰,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撮合交易为主要职能的平台并不少见,大多数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从交易额中抽成,也就是“中介费”,这种模式目前仍普遍存在于房产、医疗美容、金融等行业,不过这种模式被一亩田所抛弃。一亩田平台对交易双方都是免费的,目前并未考虑盈利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亩田的盈利模式问题也一直为媒体所关心。
事实上,国内农产品电商仅有1%实现盈利,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涉农电商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但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在一亩田副总裁高海燕看来,“农产品电商仅有1%盈利只是现象并非问题,目前农产品电商不赚钱并非经营模式造成的,而是由于电商平台发展初期都具有类似特征,因为农产品电商需要对整个行业进行架构充值、资源重配等,距离盈利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国内物流成本本身已经很高,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的售卖价格又很低,导致运输成本占了商品整体成本的100%甚至更多。这个因素也是导致“高买低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农民抱怨收购价格低,而城市居民又认为瓜果蔬菜的价格过高,双方都满腹牢骚。对于农产品电商平台而言,这个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会因其意志而发生改变。它有赖于国家对农业电商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新能源车辆等方式优化物流环节,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回到一亩田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中介平台,但却放弃了中介的盈利模式。它有一个口号叫“先交易,后服务”,意思是先培养平台上用户的交易习惯,给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收入,然后再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从中寻找盈利点。比如,平台有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这是个十分具有想象力的设想,但很显然现在讲还有些遥远。 一亩田离让“每一亩田都有价值”的目标还很远。
一亩田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供应商和采购商始终在自己平台上进行交易。难道一直靠“返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以“撮合交易”为主的平台还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即当第一次交易发生之后,买卖双方会不会绕过平台进行交易?比如一个以加工土豆为主的餐厅,在平台上购买到产品并与卖方取得联系后,下一次需要采购时有什么充足的理由,需要再通过平台采购而非直接与卖家交易?一亩田前文中的豪气来自于哪?
造假风波
5000亿元的豪言还未落下,高曝光率中的一亩田,在台上不小心就露了“短”。
围观这个“商业奇迹”,细心的人开始研究,并指出一亩田交易数据存在造假。在网站成交动态的数据中,有一些数据看起来有些不正常。比如“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王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如此种种令人对其平台交易数据的真实性生疑。
对于公众的疑问,一亩田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些诡异的数据其实是产品的Bug(漏洞),它只是版本更新期间的测试数据而非真实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会影响平台交易,因为前台显示的数据和后天交易的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据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说,目前一亩田PC版还是去年6月份的版本。换句话说,一亩田PC站点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更新。
一亩田在对造假风波的回应别强调了“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按照这个说法,从2014年4月开始,一亩田便开始将移动端作为发力的重点,所以PC端长达1年时间没有更新并不奇怪。而根据其公布的后台数据,截至今年6月,一亩田交易流水达到153亿元,仅6月20日至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99亿元,完成订单65602笔,日均3.2亿元。这样的数据真的没有问题吗?
苍白的解释并没有为质疑者释疑,后续的调查更揭开了一亩田“暴增”数据的面纱,这些快速增长的业绩大部分是靠刷出来的。在有人假装与一亩田交易的时候,工作人员特别说明“有偿转账”,即签约发货后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作为返利,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而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也证实了一亩田“走账即可返现,且上不封顶”的说法,曾有一些供货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返利的同时,帮助一亩田刷流水。
看起来事情并非造假与否那么简单。一般来讲,造假或者没造假,只有一种可能,但在电商行业中,通过返利等方式刷流水做大交易额已经是行业默许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创业团队而言,这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拿到更大笔的融资。你很难通过“造假”来定义这样一种行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操作行为。知乎上一位自称一亩田员工的匿名用户称,“创业公司需要数据来吸引投资,然而急功近利的结果相信你们都知道。”
造假风波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话题热度的消失而平息。8月27日,一亩田传出突然裁员1500人与投资方撤资的消息,次日传言被证实并见诸媒体,一个被辞退员工致信媒体,爆出一亩田如何刷单造假。29日公司发表声明称是地推销售违规被辞退,并声称投资方并没有撤资。一亩田从大红大紫一落千丈,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危机过后
一如所有风波一样,对于一亩田的质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这是一个注意力被高度分散的年代,人们在同一事物身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舆论漩涡中脱身的一亩田,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一亩田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亩田也很容易被当做时代典型而赚足眼球。就在8月初,一场由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北京国际农业・农产品展览会”上,一亩田还作为嘉宾企业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做了发言。一亩田集团副总经理表示,为鼓励采购商大批进货以解决农民“难卖”问题,一亩田将对在某一地区采购量突出的采购商发放现金奖励。
现金奖励、交易返利,这是频繁被一亩田提及的关键词。奖励机制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平台交易额的提升,但长远来看对平台的发展却很容易形成一个怪圈,返利刺激交易额提升,停止返利交易额下滑,然后继续返利。最终的结果是,平台的交易额和估值节节攀升,但是距离盈利却仍然遥不可及。
一亩田的模式在现在看来是十分超前的,但是如果不弱化平台的中介色彩,仅停留在撮合交易上,非常容易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总会有更“激进”的对手将其“颠覆”。比如,放弃中介模式,仅提供信息交互平台,让采购方和供应商直接对接,进行交易。这样的例子在其他领域已经不胜枚举,租房、招聘行业中涌现出的一些新平台已经全然放弃了中介模式的盈利空间,直接让供需双方对接需求。
通过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手机购物将成为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不可阻挡的生活方式,而这个市场还不够成熟,不够强大,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们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手机微信或来往中能赚到多少钱,而是要看到未来整个市场份额的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如果来往不参与这场竞争,那么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将会过早锁定在微信上面,那么微信将变成人们主要的生活平台。如果微信只专注于做游戏开发来赚钱,那会阻碍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竞争者的加入,会让微信跑得更快,同时迎接一些强大竞争对手,也会促进整个无线互联网化的快速扩大和发展。未来,微信和来往竞争最大的意义,是把中国老百姓手上手机的功能多样化,丰富多彩化,让整个无线的市场打开,打开以后才能容纳无数的无线创新者进来,假如今天我们不把这个市场份额做大,那未来的无线市场将进入窘迫困局。
吴泳铭
“无线人才”需求将大
阿里巴巴在几经组织架构调整后,无线事业部主要负责的是手机淘宝客户端,在接下来这会成为阿里巴巴无线业务拓展的重点之一。
截至目前,手机淘宝已经积累了3.2亿用户,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淘宝的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并且淘宝上大部分的商家来自手机上的订单已经超过了20%。阿里巴巴旗下另一大平台天猫上的用户也大部分是通过淘宝客户端进行交易的,未来阿里巴巴会将在移动端将偏消费类的服务进行整合,其中天猫的一些内容会被融入手机淘宝。而就在近日,阿里无线业务开启了“无线人才总动员”计划,其将为多个无线业务招募上千个产品、技术、设计和运营岗位。这也将是自去年两个月阿里巴巴停止社招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对外招聘。
于刚
真正的“狼“来了
‘真正的狼来了’,这里的狼指的就是‘移动化’。几年前我曾在一次电子商务大会上讲到电子商务是一场革命,将来无商不电商,而现在,我再次预言,将来是无商不移动,如果跟不上,就会被‘革命’。
国内移动电商今年大概占比是9.2%,到2016年的时候占比会翻倍,这个速度远远超出了欧美的速度。美国去年大概占比3%,2016年也会翻倍,大概在7%。这一组数字说明中国的移动电商发展速度远超美国,而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移动电商会被国内这些电商领军企业所看重。
动商务不仅仅是一个进化,电子商务从PC搬到移动设备上,移动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它的随身、随地、随时,利用它的本地化,利用它的扫描功能,利用图象识别功能等都有大量的创新,将来还会有更多创新,而这种移动商务由于智能手机迅速普及,让不同层次的大众都能享受到电子商务便利。
邢孔育
移动端会产生新的行业巨头
目前移动电商还处于早期,大部分从业者还只是用PC端的思维在做移动端,但不可否认移动端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移动电商对传统电商的冲击很定会有,阿里巴巴、京东在PC端建立的游戏规则在移动端会瞬间消失,但是现在还没法看清谁才是未来移动的霸主。由于移动端硬件的特性和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现有的移动电商,应当先进入移动电商,服务好核心用户的移动化,是非常务实的选择,并且应当区别产品的品类,采取不同移动化的方式。利用微信这样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平台进行移动化尝试,可以降低风险,并且进展相对较快。
移动端会产生新的行业巨头,甚至有可能从服务业电商中诞生,此外,移动电商对启动中国8亿农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徐易容
未来移动电商会出现更多新商业模式
每天约有70多万的设备在访问美丽说的App,大致80%的设备是iOS设备,估计到今年年底,美丽说的手机访问量会超过PC端,电商行业的移动化促使导购网站也在迅速的移动化。
对于未来的新消费环境和群体变化,移动电商势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手机淘宝双十一创下的数据或将成为这股趋势的开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或许到明年,移动电子商务的成交额就会超过PC(个人电脑)端。
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逐步提高,以及网络环境的逐渐改善都将为移动电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由于这些基础带来的特性,使得移动电商与LBS、扫描拍摄、通信和传感等应用得以结合,可以带生出不同于PC端的新商业模式。
李森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75-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bank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city commercial banks have huge challenges of service marketi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service marketing of our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terms of low customer satisfaction, lost high quality customer, in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service, lack of product innovation, ambiguous market orientation, weak management strength and low brand awarenes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that the banks should transform the service marketing concept, take CRM system as platform, carry out the customer manager system and internal marketing, an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good services to the customers.
Key words: city commercial banks, service marketing, service marketing strategies
一、引言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中央金融主管部门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对原城市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由地方政府、本城市企业和个人投资入股组建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等一道竞争,形成了我国银行业目前竞争格局。
经过多年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随着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媒介的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更为突出,这些新态势给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运营机制带来了很大冲击,尤其对服务营销提出了新要求,必将促使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模式与服务营销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新要求。
二、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概念
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是指城市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银行盈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可赢利的银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销售给目标客户的一系列营销活动。
银行营销的标的是服务,是非常典型的服务营销,在银行金融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广的过程中,它贯穿始终。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设计、服务营销策划、内部业务流程设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非实体的服务,具有无形性。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满意度较低,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把建立基本客户群体作为营销基本工作的努力目标。实践中,银行通过多种途径和目标客户进行直接接触,充分了解客户,尽可能获得其所需要的客户更多的信息,然而银行对客户相关资料信息的研究利用不够深入,在对客户价值的挖掘研究方面不够精细。同时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时,往往采取单向的沟通方式,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直接客户的关系上面,并未考虑影响客户关系的其他制约因素,协调管理缺乏科学性,客户满意度低,与客户建立起来关系缺少稳定性,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银行已经认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客户的重要性,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基础就是让客户满意,事实上在营销实践中,银行对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措施还是相对比较简单,对客户满意的内涵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在管理实践中,改进措施比较少,很难奏效。同时各行之间缺乏合作,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就会导致不能共享客户信息等资源,沟通的有效性较差,使银行客户资源大量流失。
(二)忽视内部营销,优质客户流失严重
城商行服务营销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营销和内部营销两方面,两者同样重要,但大多数银行仍把外部营销作为服务营销工作的重点,一定程度上忽视内部营销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各自为政,客户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客户满意度低,非常容易造成优质客户大量流失。
(三)特色服务不突出,产品创新不足
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应该是城市商业银行重点金融服务对象,但银行盲目求全,盲目跟进,无论什么业务都想开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分散了全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集中使用,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许多城市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经营范围比较狭窄,业务品种单一,存在趋同现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创新方面又盲目跟进,客户对推出的新产品有的不是很满意,加上服务理念落后,服务手段单一,时有发生柜面抱怨的情形,从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四)市场定位左右摇摆,特色优势并未形成
“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是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的市场定位,然而这最初的定位,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并未很好坚持,战略定位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城商行为了追求规模的最大化和发展速度,在业务上开始热衷于与大银行争夺客户,营销工作重点倾向于大客户、大项目,而在自身的特色领域也未形成优势,错失良机。随着竞争的加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两年来也重视了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加大产品设计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以满足客户需求。城市商业银行在这些领域的特色优势,一定程度上被大行削弱。
(五)经营实力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无论在资产规模上,还是市场份额等方面,实力比较弱小,对风险的规避能力较弱,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小。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凭借其雄厚实力在市场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小、机构网点的数量较少,诸多因素限制了城商行的发展,在信用方面,城商行又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导致城商行的品牌认知度较低。由于城商行的业务范围较窄,经营实力比较薄弱,影响了其服务营销的发展。
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服务营销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营销观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为特殊的服务性金融企业,银行是与其他企业一样,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客户,尤其是那些能为银行带来效益的,又对银行高度认可的优质客户。拥有优质客户的数量越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就能保持优势地位。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验与成功模式,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尊重客户和消费者,重视客户,在营销工作中把客户真正的当成上帝来对待,实践中把推行客户至上作为工作核心。每天都在讲客户就是上帝,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做到实处,要求服务人员在营销观念上要进行转变,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尊重“客户的需求”作为营销工作最高准则,把文明服务融化在意识里,自觉付诸于工作实践,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赢得客户,留住客户,最终实现“顾客满意”。
(二)以CRM系统为平台,推行客户经理制
客户经理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在我国,客户经理制是一种金融制度创新,是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推行客户经理制,在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竞争,争夺客户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用CRM构建客户经理制,以客户关系为重点,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的资源(包括客户资源、客户经理资源、开发硬件资源、市场信息资源等)进行集中管理和全面整合,通过CRM系统化的研究,要求管理者站在城市商业银行全局高度对银行营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运用,发挥资源的集中优势,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营销目标。可以通过对银行业务服务流程再造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更好的推行客户经理制。在设计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时,既要考虑客户经理对客户的管理,同时也要强化银行对客户经理的管理,这两者作用同等重要。
(三)重视内部人员管理,实施内部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银行的第一竞争要素。员工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员工”是银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一线服务人员是银行里直接接触客户的关键人物,他们在银行金融产品销售推广和服务客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扮演组织要求的角色,他们的服务形象代表企业形象,既要协调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又要平衡服务效率与效果。员工的优质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培养和获得大批忠诚的客户,因此银行必须重视内部营销,加强对员工培训和培养,以保证员工理解和认同银行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对员工激励的力度,让真正为银行努力工作的员工得到应有回报。通过业务培训学习来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提高员工自身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来增强服务意识,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服务。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目标,才会令客户满意,获得更多客户,从而为城商行创造更多的利润。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层面的沟通与交流,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客户需求也不断的升级,银行必须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加大资源的投入,通过科技投入,同时在对传统产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推进零售业务,创新金融衍生业务,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目标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五)实施公关宣传策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国外中小银行在进行市场促销推广时,对银行自身的公关宣传非常重视。银行公关宣传可以让客户更多了解和感受银行的服务。使银行与公众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加有利于银行塑造和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城商行要想更好的实现公关宣传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真正把客户当作上帝,并通过进行企业CIS设计和实施银行员工培训计划,在各个部门、各工作环节和员工中间将其理念和价值观进行宣传、贯彻落实,使员工理解认可,这样才能积极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获得客户信赖和支持,从而提高城商行品牌的知名度,使本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银行品牌的美誉度。
(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高银行服务效率
在银行业,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金融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点密集优势已经在减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加大电子银行的建设力度,构建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通过利用该平台,实现业务互联互通操作,积极采用新技术,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优先选择使用各种自助服务技术,利用自助服务终端的快捷便利性,如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从而提高银行服务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张剑.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对外经贸,2014(4)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EB/OL]豆丁网《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2012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从1990年电子商务诞生到2014年的全民电商时代,电子商务作为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至成熟稳定期。纵观将近3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我们可 以发现,从行业起步到快速发展这一段时间周期内,电子商务大致每隔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个阶段的“流行趋势”,这可以看做是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标志。自 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稳步前进进入到行业发展的成熟期,这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配套行业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经过2014年的喧嚣,电商行业正走向一个拐点,线上线下的O2O融合与冲突初露端倪、物流大战爆发后的衍生价值开始显现、价格战开始偃旗息鼓……这意味着电商的格局和模式将会发生转变。
一、电商体验被重新定义
以2014年为分界线,购物体验也会被重新定义,体验不再是一个购买便利性、界面友好性的单一话题,而是涵盖品质、价格、个性化、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体验,单纯的价格战将越来越远,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这一指标也不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2015年的消费群会更追求个性、社群专属及品味主张,京东提出的新消费主义、天猫不再追求成交额,都是电商发展转变的信号。品质、时尚、服务体验会是电商大佬们2015年比拼的新指标。
二、渠道下沉
2015年物流竞赛的优劣势将充分暴露出来,并影响到用户网购的选择决策,“无物流,不电商”会成为铁律。而且在2015年,物流价值不只是快、慢,以物流为杠杆延伸出来的供应链、服务、营销等增值服务和价值也会凸显。尤其是在四六线县乡级市场,物流会成为桥头堡,缺失的玩家会丧失机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二三线城市居民消费观的转变,电商下沉也“水到渠成”。
渠道下沉,农村电商逐步走向成熟,也将进入实操阶段,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农村电商必然走向本地化,如何调用第三方厂商服务资源和社会化维修、销售资源,将是角力点,否则靠电商自身力量可能难以保障利润。
三、电商格局双寡头加剧,微商崛起
从体量上看,阿里巴巴与京东分别是引领平台和B2C自营领域,当当、1号店、苏宁等被甩开的距离较远。京东在3C家电领域依然占据优势,但在服装、百货等方面尚处于破冰期,2015年能否突破是一个看点;天猫、淘宝等生态改善会是2015年的重点,消费者需求变化会加速阿里巴巴的自我变革。2015年,京东与天猫的双驾马车局面会进一步巩固,双寡头很难撼动,苏宁、1号店等的距离会继续拉大。在支付平台日益完善,社交平台越来越优质的用户体验下,身边朋友借助自身的口碑效益逐渐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的微商群体在逐渐扩大,在今后一年内,这种趋势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四、电商向上游侵袭会成常态,特别是电商与金融碰撞更激烈
2015年,电商向上游侵袭会成为新常态。C2B的按用户需求定制和众筹等模式将形成规模,进而传递到柔性制造、设计、供应链等环节,这也会是2015年电商市场上的突出现象。电商与上游厂商的联盟与合作会越来越频繁,合作深度将涉及到品牌、大数据、物流、供应链、互联网金融、智能设备等各个层面,电商的角色和重要性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5年,由电商延伸出来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会向纵深发展,成为推动电商进一步扩张和增强用户粘性、消费力的重要工具,特别是消费人群越来越认可互联网金融消费模式,在这种探索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更加多样化。
五、物联网成为电商流量新入口
如果做年度热词排行榜的话,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词必然当仁不让地上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创业新生军加入智能设备行列,智能手表、空气监测器等不断涌现,这一大趋势使得电商将可从除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外更多平台获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购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动了物联网成为电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趋势。
六、跨境电商
2015年跨境电商、全球化会出现一波争相涌入的行情,无论是出口电商还是进口电商,无不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外贸政策的影响。在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将自己的业务线向外延伸,例如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聚美优品开放海淘专区、苏宁成立跨境电商项目组等等。国内用户的海外购物需求逐渐膨胀,通过个人进行海外代购,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较有经验和能力的电商平台加入进来,可让消费者享受更多海外购物的便利。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进展进一步进入实质,这种趋势会愈发明显。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随着这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全球化的这一新趋势无疑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巨大影响,也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每一个电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将经历艰难的转型之路,而“创新”一直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源。对于走在商业竞争风口浪尖上的电商企业来说,“创新”不仅仅是口号,更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需品。
在经历了价格战、电商“造节”等等发展阶段之后,国内电商通过早期粗放式的抢夺用户开始到如今修炼内功,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发展模式。精细化后,例如物流、售后这些直接决定品牌美誉度以及用户黏性的环节,变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中国制造”在转变自身质量形象上,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无名良品”,将会涌现。这种可喜的现象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希望,这些都将得益于大数据对消费者选择的分析。精细化发展方式将会引领“中国制造”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上述林林总总的事实正在告诉我们,传统的任何服务与产品均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于转型策略,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将是一种必然,这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商业模式的设计及策略的执行上。
反观我们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存在诸多不适应当前商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村市场的发展需要的因素。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很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农村草根网商,更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毋庸疑,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和服务创新将带来更多机遇。以下笔者将从现代农村电子商务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入手,分析并阐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如何与农村电子商务共同发展并共赢。
首先,涉农金融机构不能忽略农村金融服务之本,即对“三农”全方位的支持理念!所谓全方位必然要涉及到从生产、物流、流通及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如何让广大农户在完成其农业生产环节后,达成农产品与消费端最直接的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将产生最核心的作用。而搭建并维护这样的平台,实质上需要足够的信贷资金的支持,这将给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很好的业务促进的机会。当然,这也需要对传统的抵押贷款的方式做必要的调整。草根网商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链条中最值得关注的主体之一。他们普遍具有资金需求,但因其在发展初期的综合实力弱,在融资市场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即便如此,仍需强调,金融机构应从农村草根网商的成功案例看到新兴农村电子商务的无限商机,进而关注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收益和盈利前景。
第一,互联网促进社会化分工,强势构建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性工具,与产业相结合,将赋予其一定的现代服务业属性。由于其服务跨越时空,为分工协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俟时机成熟,一个新的行业就会孕育并分离出来。对于第一、第二产业,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已导致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在部分领域的界限不断模糊;对于第三产业,互联网已催生出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在互联网作用下,现代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
第二,互联网向企业主导型转变,大幅提升生产业的比重。在过去,我国互联网发展以消费者而不是企业为主导。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2013年中国的网络零售规模达到2950亿美元,超过美国(2700亿美元);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的使用率却仅为20%~25%,远低于美国(72%~85%)。如今,这种状况已开始有所转变。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热,企业云服务不断涌现,在互联网驱动下,传统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业咨询等生产业将获得加速发展。
互联网引发产业组织变革
第三,互联网企业掀起跨界竞争,冲击甚至颠覆传统服务业企业的行业地位。互联网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实现“过顶传球”,改变了竞争规则,使不少传统服务业企业都产生“狼来了”的危机感。在过去,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何其巩固,仅以短信和语音两项业务就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微信”横空出世,迫使电信运营商手忙脚乱,昔日优势渐成明日黄花。同样,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升温,传统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存、贷、汇”等核心业务也面临众筹、人人贷、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业态的有力竞争。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发挥鲶鱼效应,正全面重塑行业格局。
第四,互联网企业引领平台经济,为中小服务业企业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是王道,长尾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成功秘诀。即便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生存,而是通过开放式的平台聚拢大批的中小创业企业,在助其实现梦想的同时壮大自身力量。例如,腾讯开放了1万API为开发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腾讯云在全国设有超过300个加速节点,接入的开发者增长300%,其开放平台合作伙伴中已经出现10家上市公司。在各种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中小服务业企业必将大量涌现。
互联网改变产业资源配置
第五,互联网技术催生新的增值服务,改变服务业价值链的价值分布。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使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新的战略优势。据了解,百度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库,基于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和多维分析工具,百度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定位消费者的地域分布、消费偏好等,从而开辟出全新的收入增长点。如今,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存储的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驱动众多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资源投入。
第六,互联网纵向整合资源,打造融三流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链。互联网能够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机地融为一体,贯穿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准备到服务改进的整个业务流程,从而提供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在这方面,阿里巴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通过构筑电子商务集团、智能物流骨干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三大支柱,并以阿里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阿里巴巴成功地营造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离开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流程服务链模式,很难想象阿里巴巴将如何应对“双11”高达571亿元的庞大交易量。
第七,互联网横向整合业务,催生无所不包的全业务运营商。当前,在互联网迅速改造传统行业的推动下,互联网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并购潮,通过大肆并购实现对尽可能多的服务业资源的掌控,多元化经营的趋势十分明显。仅在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就频频出手,陆续并购了中信21世纪、1stdids、高德软件、文化中国、银泰百货、魅族科技、优酷土豆、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俱乐部、UC优视、21世纪经济报道等企业,加上之前布局的行业,其业务范围已涉及电商、社交网络、物流、金融、旅游、导航、视频娱乐、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将触角伸至服务业的各个角落。
第八,互联网向移动端转移,引导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移动端的投资。伴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上网已成为常态,有人发出“得移动终端者得天下”的感叹。围绕移动社交、O2O、LBS等,服务业企业正不断加大投资规模,积极布局移动端,开发和推出各类应用,广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包括网络购物、团购、美食、生活资讯、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等,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贴身服务。
事实上,经过6年多的持续快速发展,兴业银行2009年上半年在资产和负债规模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7%的历史最低水平。有机构投资者感言,公司在保持信贷规模较快扩展的同时,把握住了风险控制的根本原则。
治理层面:植入绿色基因
在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国内领先的绿色银行,兴业银行开创性地拓展了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范畴,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其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在治理层面注入绿色基因,推进银行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2008年3月,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予以明确,并将其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并用以指导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
2008年底,兴业银行董事会制定并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将环境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考量范围,通过建立科学、紧密、统一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和加强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兴业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领域的原则性、导向性、纲领性规范文件,该政策旨在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管理规范化,既涵盖了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声明与承诺、职责与机构、适用标准、管理措施、管理流程、信息披露等基本内容,又着重体现了对组织机构和信贷制度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与规划。在该政策指导下,兴业银行积极着手构建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定义银行风险,加强信贷业务的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兴业银行董事会对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视,实质反映了其公司治理理念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到“构建和谐多元利益主体”的升华。近年来,尤其是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为契机,兴业银行进一步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公司治理之中,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相关部门”这一比较科学和完善的风险治理框架,各层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在这一风险治理框架下,兴业银行加强风险监控力度,积极开展行业调研分析,摸清风险状况,下发风险提示,并通过制定《风险容忍度管理办法》,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社会与环境风险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预警、评估和分析,同时成立压力测试工作小组,协调组织各类风险的压力测试工作,为有效识别银行可承受的风险提供有价值的计量参考。此外,在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基础上,兴业更严格地将信贷资产风险细分为9级,对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的分类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根据贷款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
2009年,兴业银行董事会提出了“坚持按照商业银行规律办事,求质量、保稳定、保安全”的工作新要求,其中保安全的关键一条是“重点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体制,改进工具,持续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对可持续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积极作为,高建平董事长认为,这实质上源于兴业银行董事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理念予以持续深化和提高。
能效融资:践行风控新思维
自2006年5月,兴业银行联合国际金融公司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亦称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专门面向环保、节能和开发使用新能源的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
如果说银行传统贷款模式是赚利差,主要看重抵、质押物,那么在绿色信贷领域这个方式行不通。“我们做绿色信贷的时候,这些企业多属创业型、科技型企业,所以一般会出现没有充足抵押物的情况,同时它们未来的现金流都相对较好,但风险也比较大,收益不确定。”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朱力勇介绍说。
为了适应能效融资的新需要,兴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组织管理、信贷流程、团队建设等层面做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信贷流程方面,跟一般贷款比起来,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更要注重项目贷款的实地考察,并咨询外部专家,询问和该项目有关的技术部分,并了解该项目能节约多少标准煤和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确保清楚并遵守有关社会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业务中充分体现了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所有的贷款项目在审批前都需要进行专业的项目属性认定,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测算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项目实施的技术成熟度等。
风险控制方面,节能减排融资是依托新的风险管理工具,科学分析、正确把握且着重考量借款人和项目现金流,侧重于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大胆创新并运用信用增级方式。
“‘信用增级’也叫信用捆绑。”朱总解释说,对于从事环保发电或供气的项目,银行采用的有效办法是和企业约定好――如果不还款,它客户的钱就直接划到银行;如果按时还款了,后续贷款时可将利率适当压下来。”
能效融资的优点是融资速度快,不需要抵押物,今后还有信用增级激励。“这些项目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通常伴随提高产量、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品率等附加效益,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气悬浮颗粒物和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并且目前为止这些项目还没有出现不良贷款。”朱总表示。
此外,在团队建设方面,兴业银行业务营销团队逐步专业化,总分行内培育了一批节能减排业务的专业营销人员,并在项目的审查审批过程中,也积累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经验。
为了提高员工认知和能力建设,兴业银行还建立了自学、部门内部培训,行外专家培训、行内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以加强员工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人感言,技术含量高、风险控制要求高等因素,一方面给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较高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进入壁垒和核心竞争力,节能金融服务目前还属于银行业的“蓝海”。
商业模式升级
从2002年专注发展对公批发和资金业务、强调规模扩张到近年来的能效融资及加入赤道原则,强化风险可控的可持续金融理念对兴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6年来,兴业银行从对公批发为主向批发、零售兼营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有效风险控制下的利润导向转变。具体业务上,公司业务初具领先优势,零售业务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开始实现盈利突破;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日益健全。
特别是“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中颇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领域。在银证、银保、银基多年来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品牌,致力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服务专业提供商。银银平台业务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基本理念,通过输出核心产品、服务和技术,与拥有区域性网点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中小型银行的和谐共生和多赢局面,并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理金融服务。
目前,银银平台覆盖了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融资、资金运用、外汇、综合培训等业务板块。在实际操作中,兴业银行通过输出管理和技术、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创收;中小银行则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留住了客户,提高了竞争力。与此同时,合作各方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各有侧重,合理分工,还有利于强化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避免伴随同质化发展的重复建设。
从更高的角度看,银银平台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之一。“我们把它叫‘高速公路’,让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系统(例如柜面系统、灾备中心)和我们连接起来。中小银行节省从科技到员工培训各项投入的同时,提升了金融服务。”兴业银行总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说。
利人亦能利己,通过修通这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将银行产品有效输送出去,兴业同样收获了渠道网点。“就网点数量而言,国内的大行,如工行全国接近有4万个,建行有3万个,交行有1万个,而兴业银行仅有约450个网点。通过这样的多赢模式,兴业银行的网点可实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主流银行。我们推广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也是兴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郑新林介绍。
银银平台,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思路,开辟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驶入广阔的“蓝海”。据悉,截至2008年末,与兴业银行签约合作协议的中小银行达到202家,实现系统联网上线138家,柜面连接网点约1万个;2008年全年实现理财产品销售约155亿元,今年1季度即已实现56亿元;科技管理输出业务成功上线6家城商行,1家村镇银行。
尽管兴业银行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作出了大量的探索,但公司董事会并未止步于此。对于2009年的工作,兴业银行董事会提出“转型依然是今年业务工作的主线”,这体现在金融创新、专业服务、交叉销售与结构优化上。“可持续性既是好的管理,也是好的业务。”高建平董事长强调。
绿色转型:国家利益的召唤
从工行最早实践绿色信贷,到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折射出中国金融机构渴望实现绿色转型的迫切与坚持。
在中国,环保问题并非一时一事,离开经济问题谈环保无异于缘木求鱼,也不可能靠环保部门与一两家金融机构就能完全解决,因此还需要有更多务实的新形式,而眼下接受赤道原则、加速绿色信贷转型已具有相当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项目融资日益增多,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注重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评估,没有监控项目的环境保护和劳工保护而遭遇国际规则“阻击”并不令人吃惊。中国不能简单地将国际NGO的批评看作国际竞争对手设定的“新贸易壁垒”,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严于律己”,按国际准则和惯例行事,避免在金融业上沦为以较低的标准“向下游竞争”的推动者。因此,遵守赤道原则实现绿色转型,是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加速绿色转型,也是中国现实国情的迫切需要。2007年上半年,中国工业平均增加值增长18.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更是增长20.1%,高于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同时期,全国大型恶性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现有法规内最强力的措施,从现实来看,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两高”企业的扩张趋势。
从国际分工看,由于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大量产品的出口加剧了中国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据估算,约30%的二氧化硫、25%的烟尘和20%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源于出口贸易,承担了发达国家巨大的转移排放。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加速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强调新能源发展,通过了新能源法案。
环保部长周生贤指出,应该把应对金融危机看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机遇。积极扩大内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促进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的落实、切实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倡导和引进绿色消费。
央行金融稳定局的官员认为,采纳赤道原则,接受NGO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担负起应尽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
事实上,实施绿色转型、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银行业自身发展刻不容缓的要求。按照改革的时间脉络,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演变清晰地划为三个阶段。1997年国内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阶段,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薄弱,风险管理体系缺乏,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差,造成银行业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在1998―2003年的银行业市场化改革阶段,贷款的信用风险被逐渐关注,信贷风险的评估和确认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符合国际惯例的贷款五级分类普及,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逐步建立,部分银行开始改革审贷制度和信贷流程,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有所降低,新增不良贷款得以控制,银行经营绩效有所提升。而从2004年至今的银行业股份制改革阶段,全行业开始全面推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改革,不仅信用风险得到持续关注,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开始得到重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开始建立。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银行业发展还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量化管理落后,衍产品金融市场尚未形成,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对我国银行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过去粗放的风险管理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以引入赤道原则实现绿色转型为切入点,有助于银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进而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能银行业务模式正在加速形成,这似乎为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据悉,在此次危机中,那些损失最惨重的是独立的投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的规模较小的银行,它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业务,来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损失。而那些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虽然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累累,但其凭借低杠杆和雄厚的资本金实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便捷的央行借款通道具有更强的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严厉的监管和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使得这些全能银行和业务较为多样化的机构相比之下受到的冲击较小,更容易渡过难关。而以中国银行业现有初级粗放的经营模式,因为核心竞争力缺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前景难言乐观。
留给中国银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加快风险管理模式和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结语
估值最高可达千亿美元,是的,这正是资本市场给阿里巴巴集团开出的价码。最近阿里即将上市的消息被传的沸沸扬扬,几乎所有视线都在集中解读阿里巴巴各条引人注目的业务线,却忽视了位于北京的阿里巴巴研究中心,而这里恰是为电商高歌猛进指明方向的关键所在。
其实,“研究”这样的套词,每个人说起来都朗朗上口,柳词般流传于各种商业机构,用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真正能做好“研究”的却凤毛麟角。
“我们没有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高额经费,也没有成千上万的研发‘军团’,但我们专注于电子商务,探索这个领域里的‘无远弗界’。”阿里巴巴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告诉记者。通过“感知前沿、发现未来、推进共识”,既为阿里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电商参与各方的发展贡献精神食粮。如此,成就一个“小而美”的研究Style——既逐世而无闷,发潜思之幽光。
生态探测器
与工业时代便存在的老牌研究院所相比,阿里研究中心着实年轻,至今不过6岁。起初,它没有设在电商气氛热火朝天的江南,反而在传统文化与老工业盛行的北京落户。按梁春晓的解释,只因中心的创立者多居于此。现在看来,这反而是种幸运,研究中心因此少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成为更加精准的电商生态探测器。
2007年,正是电商即将发力的时段,按照艾瑞统计,当年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17.4%,达到561亿元,C2C市场爆发式增长,B2C网站不断增多,而作为领头羊的阿里巴巴也感到压力倍增,国外的电商“先贤”能学习的经验越来越少,国内更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相关的研究机构。
而另一方面,当时电商业态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小卖家、渠道商、品牌商、服务商之间的各种竞合,组织越来越纵横交错,也越来越具有模糊属性的生命系统,电商生态已经初具雏形。
因此,作为电商服务商的阿里,觉得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像“探测器”般准确地感知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发现生态物种的进化方向,再将探测结果“传递”出来,保障阿里按照正确的方向演进,同时,推动新兴的电商业态被大众和传统组织理解、接纳。
于是,阿里巴巴请来梁春晓,由他负责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梁春晓曾经预测门户演化路径,提出泛门户概念,也精于搜索演化、IT转型、电商发展等方向,是信息经济领域内鲜有的多面型专家。
在梁春晓的眼中,既然电商生态是多元化的,那么对它的研究也应该是多方向,多角度的。因此他在“招兵买马”时,并没有局限于专门的学科背景,使得研究员团队有经济学、社会学出身的,也有MBA和数据分析的高手,文、理、工科不一而足。
毕竟,任何一个研究课题都不是某一个专业背景能够独立完成的。例如,为电商玩家们提供物流服务的服务商兴起,这其中不只是简单的商业模式问题,也有规模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还有供应链优化的管理问题,民营大物流兴起的社会学问题……因此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研究课题,获得完满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员们也必须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在日新月异的电商行当里,传统的书本知识难以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实践知识,甚至是其他伙伴领域内的东西,如此,才能在共同的研究中彼此理解,不至在快速的电商变化中迷失。
此外,梁春晓超看重研究者的好奇心。在他看来,这种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会激发研究者激情,保证他们对电商新经济的高度敏感,不是脑袋里成天想着大企业怎么样,而是专注于新兴中小企业的成长,进而感受到技术如何改变商业,乃至影响世界。
正是有基于研究人才的多元化、善学习和好奇心,阿里研究中心才能凭借数十人的团队提出 “小而美”、“C2B”、“电商经济体”等重要概念,准确预测电商服务商群体的崛起,设计出与CPI(Consumer Price Index,物价指数)媲美的iSPI(Internet Shopping Price Index,网购物价指数)……
开放之道
当然,这样的成就也得益于阿里研究中心“按照互联网开放的方法做研究”。其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与其他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
依照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说法,既然互联网企业起家于互联网,就必然具有互联网的基因。在这样的基因下,管理、运作、研究的模式自然也应该秉承互联网的方式,开放、共享、合作必然是基本属性。
因此,阿里巴巴研究中心没有走上其他同类机构的老路——组织团队,做出成绩,然后逐步扩大自己的规模,且只玩转自己一亩三分地,与同行、学界、政策研究机构相隔绝,让“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
要知道,电商是一个互联网的动态概念,封闭性研究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例如,对电商服务业的研究,对“三农”电子商务的研究,对电商环境效益的研究,必定要涉及很多企业、高校或者社科研究院所。
其中,高校的研究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社科院所可以解读政策上的要点,阿里研究中心则能获得一手的电商案例,处于不同位置上的研究主体贡献不同的知识,三位一体,获得共生的研发成果。如此,便可明晰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三农电子商务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清楚电商如何提升物流效率,提升环境效益……
更多的时候,阿里研究中心深入各地调研前也会向合作机构发出邀请。就像到浙江遂昌、江苏沙集做农村电商的探访,中心会提前联系农村经济专家和农业专家去实地探查,调研如何用电商做农产品、特产买卖,农民如何从生产者转变成市场化的经营者,此种欠发达地区自力更生的模式如何复制……
这些调研需要多方共同“会诊”,才能感受到前沿的变化,再在此基础上,发现电商生态进化的方向和规律,最后,借助研究上的“小伙伴”,将研究的成果在更多的渠道中展现出来,达到“推进共识”的目的。以此让更多人意识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不必重复犯错、失败,减少电商通向未来的阻力。
【图注:董事长兼CEO彭蕾
马云得力干将,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市场部副总裁和服务部副总裁,被誉为“阿里的金融女王”
副总裁俞胜法
2014年3月“空降”蚂蚁金服副总裁,此前的2004年―2013年,俞先后担任杭州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前身)副行长、杭州银行行长等职务,后任杭州市金融办党组书记、副主任。
CFO井贤栋
2005年加盟阿里巴巴,在此之前,于2004年初至2006年底任广州百事可乐CFO。】
在历时19个月的筹建之后,10月16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下称“蚂蚁金服”)正式宣告成立,并以一只蓝色蚂蚁作为公司的Logo。因为再次选择了一个令人捧腹的动物系名字,“蚂蚁”刚一出世便遭到了网友调侃:“天猫、菜鸟(物流)、神马(搜索)、蚂蚁(金服)……马云这是要凑齐七只‘神兽’好召唤神龙呀!”
但以渺小生物自比并没有掩盖住其背后的潜台词:“蚂蚁虽然渺小,但齐心协力就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因为与阿里巴巴一样,蚂蚁金服的关键词同样是平台、小微、生态圈……总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阿里系金融诞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就在叨念着会否上演“蚂蚁撼大树”的戏码?互联网到底能不能颠覆传统金融?……马云手里最具想象力的底牌终于不再遮遮掩掩,马云金融的版图第一次完整呈现,蚂蚁来了!马云的金融帝国也开始赶往下一程。
蚂蚁的成人礼:做阿里的伙伴
保持纯内资股权结构
2013年3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主体筹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涉及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到“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再到今天的“蚂蚁金服”,几次名字的变化意料之中地逐渐褪去了阿里巴巴的印迹,尽管这已经深入基因。
目前,蚂蚁金服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网商银行(筹)等。彭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同时也是公司法人代表,而不是马云。彭蕾同时还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人才官。
与阿里巴巴一样,蚂蚁金服不仅明确要走平台化道路,而且把主要的服务对象定位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打造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关系,最简单的理解是关联公司,同时蚂蚁金服也是阿里集团非常重要的一个服务提供商,他们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不仅在业务上,也在战略层面上,当然在企业的价值观方面,更是血脉相承的关系。”彭蕾如是解释蚂蚁与阿里的关系。
据彭蕾透露,蚂蚁金服目前的股权结构是纯内资的结构,目标股权架构为40%是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在取得监管批准的前提下,向阿里巴巴集团增发33%的股份,剩下27%用于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而其中,马云的持股将不超过他的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比例,即7.3%。
阿里巴巴上市获得的250.3亿美元的天量融资让资本市场对于蚂蚁金服充满了期待,这样的股权架构让外界猜测,蚂蚁金服若上市首选地应该是要放在国内,尽管马云和彭蕾在不同场合都一再强调:蚂蚁金服(过去的小微)还只是一个Baby,上市还不在目前的计划当中。
“蚂蚁银行”将没有网点
在目前蚂蚁金服的业务盘子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今年9月刚刚获得“准生证”的网商银行(筹),作为首批五家获批的民营银行之一,还未出生的网商银行已经是蚂蚁金服最具想象空间的一项业务。
谈到这张银行牌照对于蚂蚁的意义,彭蕾表示,中国并不缺少一家银行,中国现在有200多家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蚂蚁肯定是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据彭蕾透露,蚂蚁的网商银行将没有任何的物理网点,是一家纯网络运营的云端银行,而且只做小存(不超过20万元)和小贷(不超过500万元)。
我们是要用互联网的方法、技术和思想去搭建一个金融服务平台,对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一个补充,我们服务的是最最微小的群体,也包括未来的农村金融的群体,这也是我们对于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意义所在。
“按照我们的构想,蚂蚁金服未来立足于打造成一个一站式金融消费平台,通过把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开放给传统金融机构,来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完成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转型,而不是更多地去自营金融业务。”蚂蚁金服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兼招财宝CEO袁雷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互联网金融虽然大有可为,但是两者的“混搭”并非易事:互联网讲求的是开放、分享、自由、流动、透明,为了创新可以不断地试错;金融行业信守的则是严谨、专业、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两者如何完美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个无疑是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所有互联网金融拓荒者面临的问题。
之前,小微就曾经遇到过数度来自监管层的压力,一些“创新”业务如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等均被监管层叫停。“在蚂蚁金服接下来发展方针当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在创新前面主动加上稳妥两个字,因为我们做的是金融的创新,金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个深刻的学习过程。”彭蕾说。
在金融圈打造另一个“阿里”
“在未来的金融生态中,合作将多过竞争,‘生态系统’将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如同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一样,金融业也会出现类似的生态系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财务官井贤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井贤栋透露,目前,基于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支付宝对接了200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每天的交易笔数已经超过8000万笔,这一数字非常惊人。保险平台也接入了100多家保险机构,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服务。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目前已经可以支撑每天10亿笔的支付交易。
“但是,在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体系中,支付、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板块仅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真正支撑这些业务的则是水面之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他说。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本质是金融电商化。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
2013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余额宝,以1元起购,活期也能理财,并且具有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的特点,还兼具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余额宝的这些优势不但得到了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海量用户的认可,也俘获了社会大众的芳心,使其在不到 1 年的时间里,余额宝的用户规模便轻松达到 1.49 亿人,余额宝销售余额达到 5349 亿元,开启了金融变革的新时代。余额宝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威力,促使传统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并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还是给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业务带来了深远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业务主要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金融互联网时代,除表外业务外,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均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在负债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争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逐渐蚕食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个人理财资金,甚至个人定期存款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组织资金的难度加大,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负债类产品的收益,通常采取的手段就是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者直接最大限度地调高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最终,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
在资产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各类融资平台,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 互联网融资业务借贷平台分为机构借贷平台与个人借贷平台,主要业务对象有个人与小型公司,因而,互联网融资业务抢夺了商业银行的零售贷款客户,主要包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个人消费性贷款客户以及小型公司贷款客户。商业银行零售贷款业务单笔贷款额度小,但客户数量庞大,风险分散且整体较小,议价能力强,收益高等优点,成为商业银行竞相追逐发展的业务。如今,商业银行必须面对零售业务被互联网金融瓜分的现实。
在中间业务方面。支付结算类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功能的直接体现。然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第三方支付产品的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产品的信用度不断得到增强。国内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产品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从线上支付扩展到线下支付,推出了移动支付工具,如扫二维码支付。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第三方支付产品从线下线上全面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领域,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
商业银行主要有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解功能、服务性功能,前三个功能是商业银行安生立命的根本,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对边远农村地区的银行传统网点影响不大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给商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乏力,2016年上半年工行、农行、交行净利润增长率继续维持在“零”水平,中行净利润增长率在五大行中最高,也只有2.52%。2011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向媒体表示“赚钱赚得不好意思”,然而, 5年过后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回落到只有1.66%。因此,从宏观上看,互联网金融确实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边远地区的银行传统网点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要发挥其巨大的威力至少需要先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互联网,二是要有人使用互联网,三是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利于分析个人信用状况的数据。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JF分理处地处垫江县原JF乡(已被合并,下文将以JF乡表示JF分理处主要服务的6个村)的边远农村地区,距离县城42公里,与中心场镇相距6公里。JF乡共6个村,派出所的户籍系统显示全乡共17674人,汇总各村(居委)统计的常年在家的人共11924人,以“老弱妇幼”居多。JF乡人口构成基本情况表如表1所示。
表1.JF乡人口构成基本情况表
村别
人口
外出务工人口
常年在家人口
75岁以(含)上人口
60岁(含)以上人口
40-50岁(不含)人口
18-60(不含)岁人口
18岁(不含)以下
九龙居委
4535
1558
2977
126
884
981
2704
947
龙溪
1744
386
1358
61
359
393
1005
380
登陵
1589
543
1046
48
308
328
936
345
联合
3550
1233
2317
113
635
756
2143
772
杨柳
1189
408
781
39
237
259
708
244
古佛
5067
1622
3445
147
974
1102
3068
1025
原JF乡
17674
5750
11924
534
3397
3819
10564
3713
整个中心镇
48961
注:数据来源于当地派出所户籍人口系统数据及村(居)委统计数据
常年在家的11924人中有很大部分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在使用互联网的人中,极少有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网上虚拟交易的人,但都安装了微信,并经常使用。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部分JF乡常年在家的人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表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常住地
是否(常)在JF分理处办业务
业务办理习惯
金融资产余额(万元)
是否使用微信
前海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授信额度(万元)
使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额度
使用支付宝的频率(次/年)
在电商平台购物的频率(次/年)
罗华英
35
JF当地XX居委综合服务岗
JF当地
是
自助
3.8
是
0.15
3
3
汪阳生
42
JF当地XX居委书记
JF当地
是
自助
35
是
汪一林
53
JF当地XX居委主任
JF当地
是
自助
5.89
是
刘定荣
54
JF当地XX居委综合治安岗
JF当地
是
柜面
4.76
是
王强
37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是
自助
5.41
是
0.3
9
9
黄国庆
51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是
柜面
3.87
是
黄发奎
51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是
柜面
0.008
是
罗兴禄
52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是
柜面
5.73
是
夏德平
52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是
柜面
3.39
是
周世海
53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是
柜面
0.98
是
周兴芬
48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是
柜面
49.57
是
夏万柏
50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是
柜面
0.67
是
夏维霞
36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是
自助
6.23
是
0.8
78
130
蒋仕国
46
承包鱼塘
JF当地
是
柜面
77.28
是
胡勇
43
承包JF小学食堂
JF当地
是
柜面
49.78
是
赵光会
43
养殖户
JF当地
是
柜面
44.77
否
黎开洪
45
装修工
JF当地
是
柜面
43.61
是
刘国舅
51
个体户
JF当地
是
柜面
40.89
是
上表中接受调查的人有:村干部、教师、金融资产余额大于40万的当地富有客户。共计调查了18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17人正在使用互联网,他们全都在使用腾讯公司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在电商平台购物的只有3人,只占16.67%,他们都获得了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的主动授信邀请,累计授信额度1.25万元,获得微粒贷授信额度最高的是JF当地小学的一名教师,额度为0.8万元,她是所有调查者中使用电商平台频率最高的一位;被调查的人中都没有使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工具。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人很少使用互联网,本次调查也发现,JF乡使用互联网的人全都在60岁以下,从表1可知60岁以上的人有3379人,占JF乡总人口的19.11%。如果不是调查之前排除了这些完全不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在电商平台购物和获得微粒贷授信的人比例将更小。
常住JF乡的人在使用电商平台购物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无快递公司。只有邮政快递EMS的派送范围包含了JF乡,且仅限JF场上范围内。垫江县内的28家快递公司无一家的派送范围覆盖了JF乡,只有天天快递、顺丰快递的派送范围覆盖了JF乡所在的中心场镇,不包含中心场镇街上以外的地方;二是消费欲望不强烈,无网上购物习惯;三是对网上虚拟交易有畏惧感;四是不会熟练使用互联网。
“微粒贷”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腾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2015年5月在手机QQ上线,9月在微信上线。“微粒贷”采用用户邀请制,受邀用户目前可以在手机QQ的“QQ钱包”内以及微信的“微信钱包”内看到“微粒贷”入口,并可获得最高30万元借款额度。目前,微粒贷主动给客户授信的规则暂处于保密状态。不过,笔者通过电话咨询前海微众银行的客服工作人员了解到微粒贷的一些授信规则,主要是提取客户的工作、年龄、征信记录、网购记录、互联网理财记录、朋友圈等数据,采用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对上述“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最后,主动给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微粒贷现在尤其重视客户是否有正式工作、是否有不良征信记录。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微粒贷给笔者的主动授信额度为5.6万元,笔者申请了一笔500元的微粒贷,在5分钟内便将贷款资金打入了关联在微信上的银行卡账户。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JF乡的人上网比例相对较少,且极少在电商平台购物,或者在网上进行虚拟交易,上网的基本都会使用微信。JF乡常年在家的人只有极少数人有正式工作,且以“老弱妇幼”居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识差,很少有人在互联网上留下有利于分析个人信用状况的大数据,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未能在JF乡大面积推广。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JF分理处的业务影响不大,但是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业务在JF乡已经有了“星星之火”。
四、传统银行的优势
与完全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存在以下优势:
体验感强。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可以面对面给客户办理业务,这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无法提供的。许多金融消费者非常注重亲身体验感,坚信“眼见为实”的道理,没有亲身体验过就不会做决定。同时,很多金融消费者只对实体渠道高度信任与依赖,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尤其针对复杂金融产品或高风险业务,需要更充分的面对面交流。据权威公司的调查发现,即使在IT技术先进的美国,仍有超过85% 的客户习惯通过传统网点获得银行的服务。
权威性。这是商业银行在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处在信用融资中心的地位,在保障社会资金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专业性。商业银行是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业银行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是商业额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为经营原则,在实际经营的操作过程中,三者之间有较大的矛盾:首先,要提高安全性和流动性,往往就会削弱其盈利性;而提高了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要受到影响。要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十分困难的,但又是无法回避的。商业银行一方面管控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另一方面业务经营过程中,还得协调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三者之间关系,使它们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组合状态。
五、JF分理处优势受到制约的表现及原因
JF分理处作为商业银行最基层的银行传统物理网点,是组成传统商业银行无数细胞中的一个,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从单一的银行物理网点来看JF分理处的优势,表现最充分的是体验感和权威性。在专业性方面表现得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因其承担的职责不同。因此,JF分理处也拥有商业银行的体验感、权威性及一定的专业性优势。而JF分理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拥有的银行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受到了制约,具体表现形式和原因如下:
1.体验感减弱。一是业务办理集中。JF乡的绝大数客户都是利用每月固定的赶集日到JF分理处办理业务,业务办理集中在赶集日的上午,造成赶集日上午的排队拥挤现象,客户体验较差。统计显示,JF分理处赶集日上午的平均业务量为82笔左右,而非赶集日全天的平均业务量为38笔;二是无法将持存折类的客户分流到自助柜员机。持存折类的客户中社保客户占了绝大多数。统计显示,赶集日上午存折存取款金额在1000元(含)以内的业务平均为36笔,存折存款赶集日上午平均只有7笔。
2.权威性受质疑。JF分理处作为传统银行的物理网点,在JF乡得到当地村民的绝对信任,有着极高的美誉度。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质疑JF分理处权威的声音。最主要的原因是JF分理处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存在向客户过度宣传代销保险产品的嫌疑。如前几年代销的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收益率过低,与JF分理处销售时宣传的预期收益率相差甚远,甚至还低于当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多客户反映当初购买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是在JF分理处柜员地大力宣传产品收益率,并一再劝说下做出的购买决定,自己根本就没有打算购买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
3.专业性有待升华。银行传统物理网点多注重对员工某一单方面操作性技能的要求,如要求柜员掌握一定柜面业务系统操作方法、柜面业务有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客户经理熟悉营销的某一类银行金融产品。很少有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员工能全面熟悉大金融类产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及相应的基本运作原理。很难找到能为客户科学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员工。当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也很少有需要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客户。
六、发挥JF分理处传统银行物理网点优势的措施
当前,互联网金融对JF分理处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表明互联网金融对JF分理处永远都不会产生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传统金融包括银行传统业务,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现在JF乡常住在家里60岁以上的人基本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人群会逐渐减少,直至消逝。在10—20年之后,出生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人们将会逐渐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这一代人毋庸置疑是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在边远农村地区会使用微信、网购、互联网金融的人们将会不断增多,并最终使互联网全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0—20年之后,互联网金融在边远农村地区也必然会从现在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因此,JF分理处的短期目标是进一步提升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优势,应对来自同业的竞争。长期目标则是转型为智能化的轻型网点,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JF分理处的长短期目标,我认为发挥JF分理处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分流持存折类客户到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
持存折类客户大多是社保客户,占用了大量银行柜面资源,却只给银行带来了很少的收益。根据“二八定律”JF分理处应该将更多柜面资源用于20%的高净值客户。由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有着大量的社保客户,采取一定措施将社保类客户分流到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持存折类客户我认为可以用如下方式解决。
1.商量客户将存折换为银行卡
最彻底的解决方式就是商量客户将存折换为银行卡。银行还可以定制“对账折”,来满足对使用存折有特殊偏好的客户。“对账折”的功能仅限于补登账户明细,没有存取款、转账等功能。
2.将现有自助存取款机升级
将现有自助存取款机升级改造为可以支持存折取款的自助柜员机。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案是,在现有自助存取机上增加存折取款模块,业务办理流程设定为:客户依次输入存折账号存折凭证号正确的密码取款金额吐钞。如果在自助存取机上增设存折取款模块影响银行卡业务,或是存在合规风险,可以将存折账户设置成单户全年累计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500元,社保户全年获得的金额也不会超过1500元,即将办理此类业务的客户严格限制在社保客户范围内。
3.投放卡折通用存取款机
2014年5月14日台州日报报道了一则《存折也能在自助ATM机上取款了》的新闻,“2014年5月7日台州银行在台州市投用首台卡折通用取款机,卡折通用取款机在普通ATM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存折取款、查询、补登折等业务,24小时为市民提供服务。”鄞州银行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年初鄞州银行投用了4台卡折通用存取机,储户可以通过卡折通用取款机完成存折取款、密码修改、存折补登、卡折转账等自助交易。每张存折每天最多可取5000元。这些都说明卡折通用存取款机早已问世,且不存在运营上的合规问题。目前,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卡折通用存取款机,包括大堂式和穿墙式。同样,可以将卡折通用存取款机设置成单户存折全年累计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500元,办理此类业务的客户严格限制在社保客户范围内。
(二)与同业竞争对手进行非正式对话
当前处于同一区域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输送利益、加强宣传、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来争抢有限的客户资源。边远农村地区的同一个地方通常有重庆农商行和邮政银行两家银行金融机构,两家金融机构为了不在竞争中处于下风,都采取了发放礼品的方式营销或维护客户,彼此不断增加发放礼品的次数和数量。这些都看似高明的手段,但都会受到对方的反制措施,“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长此以往,将会陷入恶性循环,既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双方尽早进行银行传统物理网点智能化改造。因为从短期来看,是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但从长期来看,则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为避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悲剧发生,重庆农商行和邮政银行两家有非常相似性的金融机构,双方可以选择在支行或总行层级进行非正式闭门谈话,互相承诺至少在只有重庆农商行、邮政银行两家金融机构的地方停止类似的“自杀式”竞争,双方靠优质的服务、优良的金融产品、优美的营业环境制胜。
(三)合规销售代销金融产品
JF分理处代销金融产品现阶段只有保险产品(万能型或分红型),重庆农商行取得《保险兼业许可证》的网点都在代销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选择银行进行代销,除了想借助银行增加销售渠道,实现交叉营销的目的外,还看中了银行信用在社会公众眼中的权威性。由于在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的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自身的金融消费需求难以正确判断,大多数人第一次购买非存款类金融产品时,都是出于对银行的高度信任。在销售过程中,网点工作人员应明示产品的代销属性,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不得采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产品,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
(四)做好混业经营的准备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因此,JF分理处的员工要及时充电,深入学习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大金融领域的知识,争取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为即将到来的混业经营做好知识储备。
(五)申请以JF分理处为名的微信(公众)号
分析表2数据得知,边远地区接触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基本都在使用微信。申请以JF分理处为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在JF当地推广后,有利于JF分理处及时与客户进行互动,了解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有利于JF分理处根据当地客户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重庆农商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利于JF分理处与客户保持更加良好的关系。
(六)重视大数据,提高获取能力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交易方面的大量数据的有力支持下得到使得快速发展,金融公司能够利用互联网管理平台以较高的效率与较低的成本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对顾客交易方面的信息有了更加充足的了解,从而有利于顾客金融风险与需要的评估与分析。针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该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就应当加大互联网新业务的发展力度,提升当前业务和服务能力,融合线上线下业务转化和发展,重视客户群体建设,加强与顾客的便捷沟通,对当前已有的客户群体进行巩固。
按照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38个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96户、贫困人口11070人的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抓手,以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平台,全力推进商务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20年继续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消费扶贫活动;组织贫困村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及展会,组织企业参加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市场拓展活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扶贫”公益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我区贫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省内省外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动员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鼓励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优先购买“扶贫”产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扶贫”产品企业与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设置“扶贫”产品展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区产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组织贫困地区5户次以上企业参加活动和展会,1月至3月集中开展2020川货新春大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100余家商家参与此类活动,促进消费达1500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展20余次,涉及金额200万元。组织了15余家(次)茶企参加川货全国行站展销活动;组织1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电商节暨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和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供电商发展智力支撑
采取电商协会、电商企业与电商培训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应用能力。2020年依托区服务业产业园区举办电商培训人员25人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进贫困地区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
1.推进电商进农村,“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过去主要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变为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行的双向流通。藏茶、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加速上行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2.建设本土平台,龙头电商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区网商总数共计2000余家,从事经贸的网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发展向好。“京东•馆”等本土平台规模日益壮大,“易田”、“数字云仓科技产业发展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引进果岭云仓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区建设生态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集聚区提档升级,为区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商专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企业产值。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协调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发生,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区经商局作为抗疫的一员,承担着酒店、旅馆、商场超市、企业以及帮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为配合好全区疫情管控工作,区经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区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并入户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并协助各小区做好进出人员“问检登”。同时多方筹措为“联包帮”社区和大院采购了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消毒药水和电动喷雾器等消杀用品,由副局长杨汭嘉带队送到社区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赢得了大院居民好评。
除了帮扶大院和社区,我们还深入诚信超市、吉选超市、凤凰超市、好立方购物广场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场超市,我们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在酒店旅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等防控措施开展情况。
2.风雨同舟,携手度过洪灾
8月18日,草坝镇发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灾发生后,区经商局快速响应,全局动员,第一时间紧急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并尽可能抽派人手进行抗洪抢险。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支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基础设施还有薄弱的地方,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较高。
2.传统企业、专合组织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信心,创新动能不足;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目前我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电子商务,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注重抓生产,对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品牌创建等缺乏足够的意识,发展电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够。缺乏农产品龙头骨干电商企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等标准化程度低,交易规则、溯源体系、理赔机制不健全,产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4.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一是区内多数电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招聘引进的电商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待遇条件等制约留不住人才;二是农村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