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4-02
临床表现,国内许多妇女朋友在进行妇产科的相关手术后,所带来的疼痛给患者留下很大的阴影,伤害不仅在生理上给妇女带来不良反应,而且在心理上也留下了不小的创伤,这些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并给患者康复带来诸多不便。目前,我国传统的妇产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所采取的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方法逐渐为患者反感,其中医生也有不少的怨言,对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一套有效的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的护理措施。
1 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应用
1.1 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简介。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我国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它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问世,到90年代被广泛应用临床,相较其它的阵痛方法,他还是比较理想的,它具有镇痛效果精确、药物用量少、安全与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等特点,以致被世界各大妇科手术大夫所采用。
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原理是一个病人用一种电子仪器的注药泵,通过它可以为患者提供精确分量的止痛剂、药物剂量的增减范围以及每两次的剂量间隙需要的最短时间,这样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注射药物的间隔周期。
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明显的优点,也有比较明见的缺点,对此,笔者对它的优点总结如下:一是可以发挥病人参与感得热情;二是可以精确的为患者提供稳定的血药浓度,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患者疼痛问题;三是患者可以依据自身的疼痛状况和仪器测试的数据来确定每次所使用的药物量,尽量避免药物浪费;四是非常有利于患者在手术后的全身恢复。
它的缺点如下:一是由于人工注射难以精确把握,护士的输注率可能会过快,造成药液输入过量;二是对于一些低血容量的妇女患者或者手术不够理想的患者而言,药物的剂量过大,将会极大的促进患者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会发生一些生命危险。
1.2 PCEA临床应用的方法。由于本人对剖宫产术进行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对此我将从剖宫产术方面来探讨后PCEA的应用。
现在剖宫产术已成为妇女的最大一项手术,剖宫产不像自然分娩,他会给妇女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尤其它的疼痛刺激会让妇女患者在手术后康复进程变得延缓。
在我国,妇女的剖宫产术后,为抑制患者的疼痛,大多采用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进行PCEA为患者治疗,由于止痛效果佳,安全可靠,患者满意,目前是国际上比较理想的一种剖宫产术的止痛方法。
在妇女胸部手术中采用PCEA这一尝试,应用连续硬膜外腔来给患者经行药物镇痛的结果反映,所出现的结果是有不一样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的下降,对此可以解决的方法是尽量的加快注射药物的速度或是对小量的升压药经行纠正,同时不要忘记注意患者所表现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一些并发症的现象。相比而言,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适用于年青、身体健康的病人。对患者连续经行注药3次后发现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此时的护士或医师要经行注药时间的调整,将其缩短至2~3h注射药物一次,这样可以很好的来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
一些妇女患者在医院采用了PCEA后,大多获得好评,一方面为患者摆脱了手术后漫无边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这样很有利于患者在手术成功后自动的经行康复运动,很好的加强的患者的身体功能的恢复。
2 影响疼痛并发症的因素
妇女朋友在进行妇产科的相关手术后,所带来的疼痛是避免不了的,或多或少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妇产科手术后的疼痛并发症的因素有以下两大方面。
2.1 疼痛控制的因素。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会有一种先前反应,那就是对相关治疗方案的怀疑,即药物上瘾或出现的不可预知的副反应:在临床上,是在手术中使用最多的镇痛药物,其用药历史之久远,可以追溯到东汉的华佗,但是它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病人的因素,如用药上瘾、副作用大等,使得许多患者不大喜欢使用其药,同时,该药物还会对患者的伤口的愈合和手术后妇女患者大肠功能的恢复的迟缓效应,也让许多患者开始拒绝使用该种药物镇痛。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手术后的管理体系还比较落后,这就是我国护理的软件措施不够好,对于患者疼痛管理,医院大多采用患者不呼声,医生、护士不管理,这样让患者很不放心手术以后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缺少这些规范化的治疗措施,使得手术后的疼痛患者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2.2 患者的疼痛评估因素。这一方面,医院所采取的评估方法是,制定评估目标:为了进一步缓解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以及医院合理及时临床处理患者的需求,按照这一目标,对患者经行一系列的观察护理,例如对患者的呼吸速率、肌肉紧张度、手心出汗的程度、身体全身的运动情况等方面来研究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的因素是患者自己的年龄、出生、性格、性别、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种族、等将会影响评估的结果。一般而言,年青的患者与年老的患者对手术后的疼痛感觉是不一样的,经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与经行剖宫产的患者对于疼痛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再者是医院护士的因素,手术后,医院的护士承担与病人交流、看顾的责任,也是患者疼痛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评估者,护士所实行的疼痛评估是对有效经行疼痛控制最基本得支撑。相反,许多医院没有重视患者疼痛评估与护士的关联,认为护士不够判断患者疼痛的能力,造成中间环节脱钩,使得很多医院发生患者主诉与护士的评估不一样,进而,没有对患者的疼痛做深入的了解。
3 护理措施
以期减少广大妇女患者的痛苦,以及减少相关的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笔者想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护理措施的有效讨论。
3.1 观念上的改变。许多医院、医护人员会认为,对患者使用会让病对药物产生严重依赖性或是耐药性,从临床发现以及国内相关医学报道中可知,这种现象很少发生,尤其对短期止痛的住院患者中极少发生。对此,只要医护人员注意药物剂量的使用,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观念,对此,要在舆论和事实面前破除这一对药物的成瘾、依赖和耐药的错误观念。
3.2 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评估错漏百出,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极度不满。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了解疼痛的护理的治疗措施及方法,同时对镇痛药物的使用充满了疑虑、不愿过多的叫唤医院的医务人员、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患者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向医护人员报告疼痛。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数字疼痛强度表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它将患者的疼痛记录彻底的标准化,如对医患人员经行该项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确切的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这将在评估疼痛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3 加强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都会因手术所带来的创伤而感到疼痛,一方面是心理自身因素,另一方面则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护士要通过心理护理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其陌生感、恐惧心理,请家属配合并参与心理护理模式,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
3.4 镇痛药物使用。从临床研究发现,对疼痛的预防性用药比疼痛难忍时镇痛所需药物的剂量少,病人痛苦轻,镇痛效果好。我科大中手术后常建议病人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主动参与镇痛,不仅可以加速胃肠道的蠕动,而且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
在对以上预防措施的实行,笔者想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经行,例如家属对患者的情感安慰、病房播放适合患者的轻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的护理、咳嗽等音声的指导等与常规的镇痛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这样可以很好的加强止痛的效果。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等让手术后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会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汪晖,徐荣,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07).22-23
[2]田英.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7).14-15
[3]尹琛瑛.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不良反应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5).39-41
【摘要】 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 干预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关键词】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程序化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4.161
近几年来, 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 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到各科室的疾病治疗中, 且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被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所代替, 其中对泌尿外科患者给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疾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1]。此外, 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次研究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干预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46.2±10.9)岁;常规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7.3±1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取健侧卧位, 经患者后腹膜腔进行手术, 并给予离子切割环与钬激光光纤, 手术完成后常规留置D-J管, 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 3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模式, 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消除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放轻松, 术后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药等。干预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
1. 3. 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准备工作:手术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体检、内分泌系统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等;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应注意将血压值调节至正常范围内, 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等, 确定患者的肾功能情况。②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咳嗽、 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手术前1 d不宜摄取产气的流质饮食;术前8 h常规禁食、禁水;对患者皮肤仔细清洗等[2]。③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等负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沟通, 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原理、流程、术后注意事项等, 使得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从而积极面对疾病治疗。
1. 3. 2 术后护理干预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每隔0.5 h对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术后3 d, 每日对患者上述指标检测3次,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对症处理。②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调节。若患者尚未清醒, 应将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等到患者神志清醒后, 且测得血压恢复至平稳状态可调整至半卧位, 对患者定时进行翻身、拍背等, 以防患者出现压疮等不良情况。③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护理:a. 手术完成后的24 h:立即给予抗血栓泵进行治疗, 每隔2.5 h使用1次, 每次持续时间为40 min。b. 手术完成后的48 h: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待其平稳后患者可适当进行床上自主活动。c. 术后72 h:可适当进行下床运动, 并给予抗血栓泵治疗, 2次/d, 每次治疗40 min;并进行下肢屈伸与钩脚锻炼[3], 3次/d;d. 术后7 d: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将室内活动时间适当延长, 减少药物治疗的次数等。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出现感染、气肿、大血管、组织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7.9±10.8)min、(180.5±19.8)ml、(22.6±7.1)h、(6.2±0.2)d。常规组48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患者由于出血、瘤体过大等因素而转入开腹手术治疗, 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4.8±10.6)min、(250.2±15.6)ml、(45.6±7.0)h、(19.2±0.3)d,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泌尿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后均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缓解负性情绪、 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对干预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后,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 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程序化护理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傅银敏, 吴墅.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4):31-32.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51-02
循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术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妇科腹部手术后的主要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而循证护理被引入到护理领域大大促进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益,并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循证护理已逐渐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一些病例应用循证护理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降低妇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于168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妇科行腹部手术患者32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168例,对照组160例,患者的年龄、病种、术式、病程、麻醉方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以下循证护理:
1.2.1组成循证护理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均从事妇科护理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技能。
1.2.2循证及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询问病人主观感觉,做相应的体格检查,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总结出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胀、尿潴留。
1.2.2.1腹胀腹胀是由于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病人术后、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魏筱梅等[2]报道白萝卜具有益气消食、行气消滞之功效,主张服用白萝卜汤减轻术后腹胀。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3]。妇科腹部手术是非消化道手术,不触及肠管,虽然由于肠管暴露及手术刺激使肠胃功能有所抑制,但早进食可有效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术后6~8 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肠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应开始鼓励患者进食[5]。董艳美等[4]报道术后用温水刺激双足底部的小肠、结肠、等反射区,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使术后排气时间提前。针刺天枢、足三里,灸神阙使胃肠蠕动增强,也可用频谱仪照腹部预防术后腹胀[5]。综合以上文献,本组病例采用术后6 h行温水泡足30 min,以促进肠蠕动;术后6 h进食前先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口服萝卜汁及少量免奶免糖的流质饮食;术后6 h内协助患者床上翻身,鼓励早下床活动,可促进排气,减少术后腹胀。
1.2.2.2尿潴留尿潴留是由于多数病人不习惯卧床排尿引起,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降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术后膀胱冲洗有效中断膀胱感染途径,预防尿潴留。宋洁[6]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即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1 500~2 000 ml/d,增加尿量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减少细菌进入尿道,达到预防和控制尿道感染的目的。手术前后加强腰部、腹部及盆底肌肉收缩与舒张训练,对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尿潴留的预防起重要作用[7]。拔管前用经恒温箱加温的38~40℃的1∶5 000呋喃西林溶液灌注膀胱,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感时拔除尿管[8]。而林莉莉等[9]认为术后镇痛泵与导尿管同时拔除,是合理的选择,这样既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又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综合以上文献,本组病例采用以下护理措施,讲解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对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认真练习;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促进排尿反射;拔除导尿管时可先将引流管夹闭,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待膀胱充盈时拔管;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使腹部、会阴、同时收缩,使腹肌、盆底肌、括约肌收缩加强,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10]。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创伤的过程,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循证护理在对于妇科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就是综合所检索到的文献,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根据,以推荐的做法为指导,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每个患者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本研究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68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在进行护理实践时,护士会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有助于护士的继续教育,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以科学的研究来完成护理诊断、护理决策及护理过程。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通过循证护理的实践,我们发现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减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品费、诊疗费和化验费,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
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传统的医护关系是命令与服从,循证护理将丰富护理学独立的理论体系,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而且护士在获取资料,与患者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
[2]魏筱梅,郭惠丽.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腹胀的预防和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1(1):301.
[3]霍雅丽,孙心宁,王伟,等.腹部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排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4):217.
[4]董艳美,李新英.温水足浴促进腹部术后排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5,4(11):117.
[5]徐海英.术后腹胀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1):88-90.
[6]宋洁,曹允芳.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2,6(6):459-460.
[7]徐小春.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98-499.
[8]韩淑贞,王立祥,雷联会.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4):43.
[9]林莉莉,徐鑫芳,朱萍,等.妇科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的拔除时间[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2):36.
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建议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应保持一周。如不积极防治,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发生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本片文章对近两年来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手术患者800例,年龄25-85岁,其中400例运用新护理措施做为观察组,400例用普通护理措施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种、手术的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护理措施如下:
(1)术后12小时内的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它可以通过减少静脉内的血液淤积,提高血流速度,从而发挥抗栓形成。
(2)术后患者穿抗血栓弹力袜,通过向病人腿部提供渐进的压力,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患者活动指导:术后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按摩四肢,告知患者尽早采取主动活动,床上翻身做四肢伸展运动,术后1日离床活动,每日2-3次。
(4)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每日一次。
(5)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及时纠正贫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密切注意患者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7)对于年龄大于65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特殊关注,增加预防措施的次数。
(8)避免在下肢静脉采血及静脉输液。避免反复穿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9)促进排气:防止腹胀压迫腹膜后血管减慢血流速度。
(10)饮食指导饮水每日1500以上,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吸烟、饮酒及饮用咖啡,减少刺激物质引起血管收缩。降低血液粘稠度,少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造成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1)生活及环境护理:保持室温22-26℃,防止冷刺激血管痉挛,每晚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
(1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悦。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能够配合及理解术后护理工作。
(13)以前得过血栓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如观察肢体是否有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2 结果
由于给予充分完备的临床护理措施,两年以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中没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血栓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称魏尔啸三联,包括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1】了解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采取预防措施。护士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肥胖、静脉曲张、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妇女应引起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的发生相关因素:(1)手术后卧床下肢肌肉长期处于松驰状态,致血流缓慢,Agnelli等认为卧床休息大于3天为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五大高危因素之一。【2】(2)手术时间长,肢体制动,盆腔静脉密集缺乏静脉外鞘,静脉留置针,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或采血,反复血管穿刺,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均可造成静脉内膜的损伤,使静脉血栓形成。(3)输入液体量不足,患者贫血或失血、失液较多,血液浓缩,止血药物的应用,可使血液凝固性增高。(4)患者因术后疼痛而不敢活动,在床上翻身少,不下地,家属与患者不配合术后护理。(5)饮食不合理,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6)对高危因素没做到提前的评估采取措施,术后预防措施不完善。以上均可以造成妇科手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护理干预确实能大大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两年来的妇科术后患者以预防为主而制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明显。确实减少手术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58-01
妇科手术后,由于肠管受到刺激,肠蠕动减弱,导致肠腔内过多积气,而形成腹胀[1-2]。护理工作中多采取的是简单执行医嘱,而很少采取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为减少或改善患者术后腹胀,现随机选取妇科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对比分析其护理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5.2±11.1)岁,平均病程(2.7±1.2)个月,均自愿参加配合本次实验研究。
2方法
2.1将上述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组间患者的年龄、病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2.1.1常规护理方式:①健康宣教。耐心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知识,减少患者的恐惧与不安,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护理。完善患者的术前检查;做好阴道冲洗、肠道、皮肤准备;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③术后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后出现切口疼痛是正常的,根据患者各情况综合评估其疼痛程度,教会患者通过看小说、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疼痛。
2.1.2综合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以下措施,①饮食指导。术前1d进食易于消化的软食;当晚将进食量减半;术后6h引用桔皮水或萝卜汤等可辅助排气的汤汁,以增强肠管蠕动减少腹胀的发生,少吃或不吃淀粉类、豆类、糖类等容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告知患者术后尽量不要吞气,抽泣与憋气等都会吞入大量气体,加重腹胀,所以手术后需避免用口呼吸和呻呤。②术后多翻身,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床上简单的锻炼,每2小时1次。③在保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的前提下,手术后6h予以温水足底热敷,每天1-2次直到患者排气。
2.2观察指标。
2.2.1腹胀发生率与程度:①重度腹胀:术后患者腹部膨隆,并诉切口胀痛,烦躁不安无法忍受。②中度腹胀:患者腹部膨隆,并诉切口胀痛,但能忍受。③轻度腹胀:患者术后诉轻微腹胀,自我感觉腹内有气体转动,但无切口胀痛感。④无腹胀:患者术后至首次排气期间无腹胀感。
2.2.2首次排气时间。从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排气所需时间。
2.2.3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表的填写,对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基础服务、巡房频率、健康教育、沟通情况、操作技能等项目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小于80分为不满意,大于或等于80分为满意。
2.3统计学处理。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及绝对值表示,x2检验,P
3结果
3.1实验组患者的无腹胀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实验组轻度腹胀、中度腹胀、重度腹胀比例分别是20.00%、1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32.50%、15.00%。P
4讨论
腹胀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症状之一[3],主要原因有:手术中直接刺激损伤和腹腔炎症等抑制胃肠道功能,使肠蠕动减弱;物、持续静脉或硬膜外镇痛药物的注射,使肠管蠕动减弱;手术后长时间卧床,活动量较少,影响胃肠蠕动;手术后患者憋气、抽泣、等吞入大量气体,不易被肠黏膜吸收。
本研究结果示:相对于常规护理组(P
因此,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腹胀的发生及腹胀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仪.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