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

篇1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风险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其过程如下: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发生之前,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的潜在原因,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中关键的一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查找并列出风险点,确定可能引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和各种风险因素的主要来源之后,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环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有潜在的,也有实际存在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即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2.1 感知风险

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2.2 分析风险

按一定的程序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称为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3 风险识别的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1.1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一般以8~12人为宜。推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3.1.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不带任何框框,只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专家对第二步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发放第三张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点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尤其是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形成第四张调查表。其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发放第四张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回收第四张调查表,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3.1.3 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

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各个阶段的情景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但应用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风险识别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3.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2.1 核对表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所用的核对表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以往类似项目所积累的知识,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其他信息来源着手制订,把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在项目社会风险稳定分析过程中,对风险核对表进行逐一评审改进,以供将来项目使用。

3.2.2 图形技术法

图形技术法即用一总流程图与各分部流程图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的一种方法。总流程图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分部流程图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之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3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及财务预测分析报表,识别项目未来的所有财产、责任和损失风险,发现未来的风险,这些都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要考虑的对象。

4 结论

风险识别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任何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或途径都不是没有弱点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的策略必须是利用最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那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员的风险分析技术等因素。例如,项目负责人可应用德尔菲法列出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流程图及核对表,从而拟出项目的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篇2

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通常包含多种风险:1.资产的专属性汽车企业车型产品较多,其生产用固定资产大部分为对应车型的专属资产,平台化的资产占比较少。同时,汽车企业布局空间区域较大,不同区域的分部企业也需要配置相应的固定资产。这就形成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多为专属性的产品和分部市场资产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较多。重资产化,一直是汽车企业的现实问题。2.决策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导致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不合规,管理环节不衔接,存在管理漏洞,形成决策结论的不严谨;投资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审核不严,造成设计缺、漏项,导致投资超预算和预测的市场超预期。3.投资的滞后性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都比较大,一般会经过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实施、验收等程序。在实务操作中,受限于内外部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进度往往滞后于当初的投资计划,直接会影响项目实施,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4.市场的认可度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致使产品市场难以准确预测。由于产品转型、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均可形成固定资产产能闲置、淘汰,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失败。5.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6.投资回报的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扩大了企业的资本规模,导致资本成本增加、投资者的最低回报要求增长。资产折旧费用作为企业的固定成本,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无法带来企业收益的提高,而且还会加大折旧的计提数,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将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利润,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的预期目标未达成。

篇3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

1.审批不严导致固定资产盲目增加的风险。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固定资产的增加。根据企业生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合理增加固定资产可以减少沉没成本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增加环节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但是许多企业往往以资产的占有量等来评价管理层或相关部门的业绩,导致企业存在一味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动机,虽然要求固定资产的增加必须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周密的分析并通过市场调查以确定固定资产增加的可行性,但在执行时力度不够或把关不严,决策草率、审批失察,加之决策信息不充分以及决策者能力不足、风险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失误频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更有甚者,固定资产项目投产之日便开始亏损,无法获取应有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2.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的风险。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审批、购建、日常管理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生产、财务、采购、科研等各部门,其中日常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固定资产在生命周期内有效运转,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有关固定资产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沿用原有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衔接不到位、沟通不及时,不能准确记录和核算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形成“信息孤岛”,相关管理人员离职后跟进管理不及时或者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限制了固定资产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或无效购置或闲置,使企业和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

3.认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更新滞后的风险。利益驱动因素和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保持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层为了确保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可能牺牲公司的利益,延迟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层更侧重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导致固定资产更新滞后。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多采用直线法,未考虑物价上涨和技术更新换代对折旧方法的影响,企业设备老化情况更为严重,许多“油老虎”、“电老虎”、“煤老虎”长期得不到更新,物耗高,单位能耗产出仅为日本的1/10。为了保持利润、税收及职工生活福利,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大大加速,造成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不足;再者固定资产延迟入帐的现象,也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

4.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风险。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后实物形态保持不变的特性,这一特征也使相关人员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具有了更合理的理由。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如果监管不力,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可能性就会增加,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不参与购入固定资产的验收,仅凭一纸发票入账,存在以国有资产购置为名购置私人物品的隐患,如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等产品。再者为了个人利益,企业对已提足折旧但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可能违规处理,例如,将使用4年的车辆低价处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到位,固定资产处置审批不严或无需审批也是导致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产生的因素之一。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调拨手续也使随意处置固定资产有机可乘。

二、防范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的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制度,明确界定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审批程序,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批,无审批不购置。结合企业管理和效益的需要,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有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审批。一般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在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专用设备的购置应制定特定的业务处理和审批流程;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企业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招标等两项手段进行。

2.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使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会计监控衔接于一体,使各个管理过程高度一体化,确保固定资产各个管理环节都在有效控制之中,从而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降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是固定资产管理有效运行的书面保证,完善固定资产的档案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实现便捷的追溯,才能使管理和监督深化。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应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贯穿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始终。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必须加以恰当的监督,特别是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岗位的设置、领导层的重视程度都会对固定资产的运行造成影响。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对此,企业应保证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执行:一是管理层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岗位的产生和权力的滥用;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制度,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和定期稽查制度;三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实现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和流通,增强固定资产信息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四是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日常考核和其他考核中,做到奖惩分明,奖惩有度。

篇4

关键词:BOT项目 投资机会 评价 决策

一、引 言

BOT项目在我国的兴起,为众多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机会寻取与选择的正确与否。进行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是BOT项目投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投资机会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到项目本身,还影响到投资者本身。错误的投资机会分析,或者对项目规模、项目收益的预测不准确,会造成投资者经济资源的浪费,或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处理不当将使投资者陷入瘫痪。若投资者是进行多元化投资,则失败的机会分析,不仅挤占投资者正常经营活动资金,还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概述

(一)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的内涵

投资通常是指投入财力以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获得收益的行为。广义的投资概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也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这里所要讨论的BOT项目投资主要是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属于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那么,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就是投资者在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发活动之前进行的分析和论证过程。

(二)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框架体系

BOT项目运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阶段的过程,对其涉及到的每一个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是投资机会分析的基础。对BOT项目进行选择与确定,一般从环境、成本、收益和风险等方面来考虑,其中成本和收益属于经济性因素。因此,BOT项目的投资机会分析可从环境分析、经济性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其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流程

一旦获取项目信息,投资者首先需要对项目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可行的基础上制定投资方案;然后对拟投资项目的方案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偿能力分析,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可进行其筹资方案的修改或予以放弃。对于达到要求的项目,再进行经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完成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最后对BOT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在风险分析中发现的一些缺陷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方案按上述流程重新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投资分析报告。其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三、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的内容

(一) BOT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BOT项目投资环境是指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BOT项目投资活动的各类外部条件的综合,它是制约BOT项目投资效益的经济、政治、政策、法律等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充分了解和把握投资环境,对准确进行投资机会分析,制定正确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而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成BOT项目投资环境的要素众多,一般可概括为六大要素,即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设施情况等。

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律完整性、法制稳定性和执法的公正性。法律完整性主要指BOT项目运作所依赖的法律条文的覆盖面,包括法律法规是否齐全;法制的稳定性主要指法规是否变动频和有效;执法的公正性是指法律纠纷、争议仲裁过程中的客观性、公正性。

良好的政治环境是BOT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政局稳定和政策连续,实施BOT项目所需的广泛的政府支持才可能成为事实,投资者才会主动去开发BOT项目。

经济环境由经济发展目标、产业等级、资源开发、国际贸易、金融行情、财政收支等状况构成,它是影响BOT项目投资决策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经济环境要素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财务环境和资源环境等。

图2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流程图

社会环境是指拟投资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信誉,这些环境条件对于投资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自然环境是指投资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由于自然环境是一种投资者无法轻易改变的客观物质环境,具有相对不变和长久稳定的特点,而BOT项目一般为基础设施项目,其具有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因而自然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BOT项目中,自然环境主要从环境保护和自然条件来考虑。

基础设施环境主要包括投资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给排水、排污等。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项目开发成本,从而影响投资效益。

(二)BOT项目投资经济性分析

BOT项目投资经济性分析是指投资者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效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并对经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据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程序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选取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2)估算各期现金流量;(3)编制基本财务报表;(4)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5)进行不确定性分析;(6)得出评价结论。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BOT项目经济性分析流程图

(三)BOT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BOT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是指分析BOT项目风险的来源及构成,建立BOT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风险评价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拟投资项目的风险及其大小,进而对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进行优化,保障项目以最小风险运行。BOT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风险的管理过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机会分析时必须对各种风险有清楚的认识,较好的处理各种风险。

BOT项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或主要步骤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分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了解风险的客观存在,识别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条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目的是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做定性的分析。BOT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1)投标风险,包括项目许可风险、土地征购风险、环境及文物保护风险、专营及税收法规风险等;(2)融资风险,包括资金不足风险、破产风险、利率变动风险、货币兑换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3)建设管理风险,包括承包商的表现风险、地面条件风险、造价超支风险、工期延误风险、质量不合格风险、技术风险等;(4)运营风险,包括收入风险、运行及维护成本风险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项目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系统评价模型,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因素,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也即是风险控制和防范,是项目投资者努力将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减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剩余的不确定的责任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一方。

四、BOT项目投资机会选择

通过对BOT项目投资环境、经济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几者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分析后,形成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对投资者而言,机会分析报告只是进行投资机会选择的关键工作之一,还应以机会分析报告为依据,对投资机会进行评价,以选择适合的拟投资项目,并通过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更好地完成投资机会选择。

(一)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机会评价时,可以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计算拟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以考察单个项目的投资机会情况;也可以通过结合可能性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计算项目各经济性因素和非经济性因素的排序指标,并通过对比多个项目的排序指标来确定投资机会。

BOT项目属于风险型投资项目,进行其投资机会评价,一般可以从收益、成本、环境和风险等方面来考虑,前两者为经济性因素,后两者为非经济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可利用可能性理论来处理其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同时,上述经济性因素和非经济性因素又可细分为多类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构成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具有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可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具体比较和分析。

(二)BOT项目投资机会决策

对BOT项目投资者而言,从获取项目信息开始,就展开了项目投资机会研究,经历投资机会报告的形成、投资机会的评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最后进行投资决策,通过一系列的机会选择工作,最终完成投资机会决策。

在初步选定了拟投资项目后,应该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做出最后投资决策。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应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和提高深度,对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建设条件、生产条件、技术、设备、融资、经济效益、环境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做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选择并优化建设方案。

五、结束语

对于投资者运作BOT项目而言,投资机会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从获取项目信息开始,就展开了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通过投资环境分析、经济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形成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必要时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化的投资机会综合评价,最终完成投资机会选择,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喜军、王孟钧、陈辉华编著.BOT项目运作与管理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2]王喜军、王孟钧.大型建筑企业BOT项目投资决策能力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2009(5):73-76.

[3]王喜军、王孟钧、赵庆武、周卉.公路BOT项目运作关键问题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08(5):68-72.

[4]王立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

篇5

投资风险是由于风险投资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最终为企业带来了具体的损失。

(一)政策性风险

国家在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可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可看见的与不可看见的损失。

(二)市场性风险

市场的供需关系可能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技术风险

由于技术创新与技术的某种内容体系产生而使得之前的技术相对落后,最终导致投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益型。新技术未经市场检验,最终让其成熟度与可靠性难以完全肯定。

(四)人员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者在决策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自身的素质与投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运作方法从而导致失败的可能。为数不少的中小型企业主并不能够作为决策者决定中小企业投资的具体决策。在项目实施具体的决策管理中时,中小企业者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而在投资时候不谨慎,在不考虑聘请专业人员的过程中无法对投资项目编制详细的预算,最终竟采用招标的市场工具来降低投资工程中的具体开支。

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从风险投资的角度上看,投资的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外部因素(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但也有来自与企业的内部因素(人员素质因素)。一项投资损失的发生,起源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也可能是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单独起作用。

(一)投资决策风险

理论上讲,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的实际情况与长远发展战略,中长期投资计划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制定详细的发展流程,通过及时把握投资机会,最终准确定位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但在事实上,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某种原因选错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最终导致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失败。

(二)投资方案风险

由于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投资方案编写并不及时有效,导致投资方案虽然通过了执行,但却并没有实现投资的具体效益。中小企业日常应用的投资方案共有投资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与财务可行性分析。在执行投资方案的过程中,由于方案的撰写失误而导致投资方案的失败。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风险投资方案。为数不少的企业在管理上相对松散,凌乱的投资过程也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风险内部控制策略性建议

尽管中小型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但投资的风险表现也相对千差万别。唯有中小型企业采取相对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才能最终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梳理中小型企业投资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规模

为数不少的中小型企业结构管理稍欠不完善,由于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业主本人,最终让为数不少的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对的理财框架,在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明晰投资过程是有风险的。在每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创立之初,企业的投入绝大多数都高于产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如何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是为数不少中小型企业要面临选择的问题。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也应该为快速发展作出相关的反应。在企业拥有了一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量时,对外融资也要投入相对较大的比例。此时的中小企业最容易产生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在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过程中。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在中下星期也已经发展成规模较大管理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之后,在企业成熟之际,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已经实现了快销与稍有盈余。此时的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绝大多数想通过企业的不断壮大持续发展以巩固市场规模。在企业步入衰退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定会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二)中小型企业也应该编制详尽投资预算,最终进行投资的全程控制

篇6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风险分析

1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业,是指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行业称为房地产业。

2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内涵

房地产投资是以房地产为对象,为获得预期效益而对土地和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以及购置房地产等进行的投资。广义上说,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效益因投资主体不同而有所不同,政府投资注重宏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投资注重于利润指标; 购置自用的房地产,则注重它的使用功能的发挥。追求的效益虽然有所不同,但各种效益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从狭义上说,房地产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投资。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它需要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 (包括资金、土地、物质材料、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才可能使投资效益得到实现。

3我国房地产风险分析

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区域的面积也不断的拓展。我国土地政策实行的影响下,不论是拆迁、土地征用还是土地开发等多个方面都限制了土地供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行业资源也逐渐减少。首先,土地供给量的减少,在2014年,土地购置的增长速度同比降低2.8%,且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土地供给指标存在又一次的减低,这就表示在以后的发展阶段中,房地产投资水平也会有所下降,从而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其次,土地供给减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土地成本,而且土地价格依然处在增长趋势中。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管理方面,土地的发展会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单位为了加强土地的管理和控制,会不断严格土地的开发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同样也表现在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在我国,相对来说,东部区域的经济水平的发展较为良好,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中部地区的发展呈现出领先发展水平,并且明显比我国经济水平更高。我国东部区域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房地产价格的提升加剧了该市场的竞争现象,部分房地产企业将发展逐渐发展到中部和西部,且区域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中部区域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中,不同指标的提升更高。我国城市化发展是旧区创新和基础设施重新建设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因此,我国城市不论是在规模和发展品质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土地需求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这样的需求影响下,我国在土地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容积率提升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规划师都非常注重容积率,对近些年房屋价格的逐渐增长,我国政府在发行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但是监督与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造成在实行政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的政府执行起来并不严格,而且商业银行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合理实行,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

4房地产投资机会与建议

正像股市一样,投资者很难把握到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很多人希望房价能下降,但是如果降了大家就会买吗?出于囚徒困境的心理,人们大多是丧失投资良机或者过早进入。在市场行情热涨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把握投资机会,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4.1关于投资区域,如何选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房地产发展前景,所以投资房地产实质上是投资该区域的发展前景。所以需要分析区域投资环境,选择好的投资区位,寻找投资机会。良好的投资区位包括:交通、学校、医院、菜市场、商贸、良好发展前景等因素。      

4.2面对拿地热潮,抢还是不抢    

从往年的一些成交价来看,土地市场有呈现泡沫化的趋势。而品牌开发商加大囤地力度,他们更看重的是未来两年的房地产市场行情,而中小开发商,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政策的波动性依然是高地价的最大风险,因此在市场环境狂热的情况下需要理性拿地,在市场环境低迷的时候应储备土地。   

4.3强调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市场监测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当今火热市场行情下,企业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开发成本和财务分析。房地产开发中既涉及土地、税费、工程、开发、营销、财务等费用,也包括不可预测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一般以动态分析为主,以静态分析为辅,对项目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盈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这些费用和预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可行性分析正确如否对项目利润和风险防范影响较大。    

篇7

投资风险分析中,现有的市场收益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通常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适当的市场预测来估算市场将来的供需缺口,并结合专家对市场情况的预测,最终确定产品销量及价格的概率分布,最后再运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来评估投资收益风险。

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金额大且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因此将面临更大的投资收益风险,如何更好地评价投资的市场风险并指引投资的正确方向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投资风险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进行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的逻辑研究,分析了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投资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累积不利影响之和,是偏离既定目标的程度。本文所指的投资风险,是指在实现投资预期目标过程中,所有不确定事件对投资目标的累积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项目收益风险:产出品的数量(服务量)与预测(财务与经济)价格;建设风险:建筑安装工程量、设备选型与数量、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费、人工、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及取费标准等;融资风险:资金来源、供应量与供应时间等;建设工期风险:工期延长;运营成本费用风险:投入的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量与预测价格、劳动力工资、各种管理取费标准等;政策风险:税率、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上述六种投资风险表现形式将最终体现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匹配,即投资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换言之,投资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可测算及可预测的净收益的绝对值及长期稳定和增长。

(二)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所指的投资,是指通过生产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投资回报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通常包含决策、建设、生产和营销等四个特定产品生产阶段,它们通过时间的串连,各自发挥作用,一致为实现投资总目标而贡献各自的力量。

其中决策是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决策在投资目标实现过程中绝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时,最终选择的产品及技术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否富有长久竞争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及预期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因此,投资项目风险有时间上的组合阶段风险,在空间上又有每个阶段的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决策阶段的投资决策要素(投资涉及产品及规模、技术方案选择、项目选址、公用设施设计方案以及投资估算和进度等),建设阶段、生产及营销阶段中外界输入(含外包)、人、技术、资金和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其中投资决策结果诸要素对投资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

投资持续发展是指投资的决策结果有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能力。因此,投资风险中能够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是评价投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关注方面。

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那些追求短平快的投资,通常固定资产投资不大,投资寿命期很短,谈不上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因此,在诸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中,投资决策时涉及的产品选择将决定企业相应产品的需求稳定及长期增长。

投资涉及的产品(服务)在同类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中若能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则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才有保障。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由如下一些能力要素构成:核心知识技术能力;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其他关键要素。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问题和环境治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研究,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从众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看出,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目前已经而且将来一定会在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及经营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即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支持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是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上,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竞争优势地位的保持、环境友好以及资源节约等。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内涵是:盈利稳定、增长潜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及案例分析

(一)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投资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须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才能较为真实地描述和反映出投资持续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专题等四部分。

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及增长是投资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评价专题包括产品(服务)的需求、核心能力和环境资源问题。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

周期大大缩短。因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二)投资持续发展影响项目目标案例分析及评价

某厂轿车减震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经批准建设的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5月开始实施,建设地点为某厂机加区汽车零部件分厂,到2002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已投入试生产。该项目于2003年3月通过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的验收。

项目目标评价:

生产能力形成情况:该项目建成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与批复内容比较能达纲100%生产。

产品销售情况:产品实际销售情况与批复内容比较,低于批复内容20%以上(现已停产)。

投资利润率:实际投资利润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投资回收期:实际投资回收期与预测值比较,大于预测值20%以上。

财务内部收益率: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与预测值比较,小于预测值20%以上。

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实际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能满足生产要求,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基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的概算内,顺利地完成了符合质量的建设内容,具备了年产10万支减震器的生产能力。由于近几年汽车配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单支减震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产品成本降低空间也很小,产品已无利润可言,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随之逐年下降。为避免盲目竞争,产生不良后果,经研究决定,目前暂时停止汽车减震器产品的生产,现有减震器分装线、总装线及贮油筒缩径机、二氧化碳自动焊机、超声波清洗机等完好设备已封存。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

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看,本项目投资目标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也非企业拟培育的核心能力。

投资决策时考虑的只是市场上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当时汽车减震器产品的高额利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本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技术含量低,靠规模拼价格,成本优势立足),尤其是该厂的核心产品与此关联不大。

本项目投资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基于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本项目风险较大,需要认真深入地评估和论证。

与其他企业比较,本项目投资并未充分考虑对本企业而言的产品盈利增长潜力和稳定性,投资持续发展评价较差,也因此造成了本投资在决策之初就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持续发展的风险,虽然本项目的建设令人满意,但决策的风险之大带来了最终市场的风险,也使本项目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

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想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并增长,在目前投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投资对行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评价投资持续盈利风险。

本文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将来可以进一步建立指标体系,采用这个评价体系,结合现代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比如熵值法等,就可以对行业投资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篇8

 

投资风险分析中,现有的市场收益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通常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适当的市场预测来估算市场将来的供需缺口,并结合专家对市场情况的预测,最终确定产品销量及价格的概率分布,最后再运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来评估投资收益风险。 

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金额大且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因此将面临更大的投资收益风险,如何更好地评价投资的市场风险并指引投资的正确方向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投资风险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进行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的逻辑研究,分析了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投资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累积不利影响之和,是偏离既定目标的程度。本文所指的投资风险,是指在实现投资预期目标过程中,所有不确定事件对投资目标的累积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项目收益风险:产出品的数量(服务量)与预测(财务与经济)价格;建设风险:建筑安装工程量、设备选型与数量、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费、人工、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及取费标准等;融资风险:资金来源、供应量与供应时间等;建设工期风险:工期延长;运营成本费用风险:投入的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量与预测价格、劳动力工资、各种管理取费标准等;政策风险:税率、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上述六种投资风险表现形式将最终体现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匹配,即投资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换言之,投资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可测算及可预测的净收益的绝对值及长期稳定和增长。 

(二)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所指的投资,是指通过生产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投资回报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通常包含决策、建设、生产和营销等四个特定产品生产阶段,它们通过时间的串连,各自发挥作用,一致为实现投资总目标而贡献各自的力量。 

其中决策是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决策在投资目标实现过程中绝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时,最终选择的产品及技术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否富有长久竞争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及预期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因此,投资项目风险有时间上的组合阶段风险,在空间上又有每个阶段的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决策阶段的投资决策要素(投资涉及产品及规模、技术方案选择、项目选址、公用设施设计方案以及投资估算和进度等),建设阶段、生产及营销阶段中外界输入(含外包)、人、技术、资金和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其中投资决策结果诸要素对投资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 

投资持续发展是指投资的决策结果有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能力。因此,投资风险中能够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是评价投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关注方面。 

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那些追求短平快的投资,通常固定资产投资不大,投资寿命期很短,谈不上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因此,在诸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中,投资决策时涉及的产品选择将决定企业相应产品的需求稳定及长期增长。 

投资涉及的产品(服务)在同类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中若能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则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才有保障。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由如下一些能力要素构成:核心知识技术能力;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其他关键要素。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问题和环境治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研究,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从众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看出,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目前已经而且将来一定会在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及经营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即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支持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是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上,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竞争优势地位的保持、环境友好以及资源节约等。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内涵是:盈利稳定、增长潜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及案例分析 

(一)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投资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须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才能较为真实地描述和反映出投资持续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专题等四部分。 

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及增长是投资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评价专题包括产品(服务)的需求、核心能力和环境资源问题。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因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二)投资持续发展影响项目目标案例分析及评价 

某厂轿车减震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经批准建设的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5月开始实施,建设地点为某厂机加区汽车零部件分厂,到2002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已投入试生产。该项目于2003年3月通过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的验收。 

项目目标评价: 

生产能力形成情况:该项目建成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与批复内容比较能达纲100%生产。 

产品销售情况:产品实际销售情况与批复内容比较,低于批复内容20%以上(现已停产)。 

投资利润率:实际投资利润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投资回收期:实际投资回收期与预测值比较,大于预测值20%以上。 

财务内部收益率: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与预测值比较,小于预测值20%以上。 

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实际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能满足生产要求,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基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的概算内,顺利地完成了符合质量的建设内容,具备了年产10万支减震器的生产能力。由于近几年汽车配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单支减震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产品成本降低空间也很小,产品已无利润可言,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随之逐年下降。为避免盲目竞争,产生不良后果,经研究决定,目前暂时停止汽车减震器产品的生产,现有减震器分装线、总装线及贮油筒缩径机、二氧化碳自动焊机、超声波清洗机等完好设备已封存。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 

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看,本项目投资目标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也非企业拟培育的核心能力。 

投资决策时考虑的只是市场上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当时汽车减震器产品的高额利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本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技术含量低,靠规模拼价格,成本优势立足),尤其是该厂的核心产品与此关联不大。 

本项目投资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基于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本项目风险较大,需要认真深入地评估和论证。 

与其他企业比较,本项目投资并未充分考虑对本企业而言的产品盈利增长潜力和稳定性,投资持续发展评价较差,也因此造成了本投资在决策之初就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持续发展的风险,虽然本项目的建设令人满意,但决策的风险之大带来了最终市场的风险,也使本项目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 

 

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想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并增长,在目前投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投资对行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评价投资持续盈利风险。 

本文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将来可以进一步建立指标体系,采用这个评价体系,结合现代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比如熵值法等,就可以对行业投资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篇9

一、A电解铝企业基本财务风险特征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铝金属已经成为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商品,其具有十分强的流动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铝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表格看出来。(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铝产业中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不然不会产生如此的生产量,但是随着铝产业的扩张,其中的企业也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这点可以以A电解铝企业为例子进行分析。A电解铝企业当下的财务风险特征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与汇率风险等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当下电解铝企业的主要面临的问题,下文将会针对这些方面分析A电解铝企业的财务基本状况以及相关的问题所在。

二、电解铝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 A电解铝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分析。筹资风险的主要影响方面是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控制筹资成本能力。而A电解铝企业在2010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55%,该数据显示出本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较为良好,但是A电解铝企业在对50亿元的权益筹资过程中,引起了股东对企业的回报的不满意,一般来说,银行同时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是股东要求的最低回报率,而权益资本的主要筹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模式为公司的股票遭到股东的大幅抛售,形成了股价的大幅下跌,及其损害公司的形象,这就导致了企业筹资成本上升或是无法融资的风险产生。

2.投资风险分析。投资风险分析主要有存货风险以及股权与固定投资风险。存货风险主要是源于电解铝的生产特点,A电解铝企业的平均存货周期为一百天,存货平均占用资金不小。尤其是包括铝在内的有色金属其价格波动十分大,同时现在的金属产业已经不单单是金属产业其还含有金融色彩,所以这也造成了不小的财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电解铝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是机械设备,其通常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而且投资回收周期十分长,流动性十分差。最后就是股权投资,这方面通常是投资企业的上下链产业,但是这就缺乏投资的多元化,不易分散风险,一旦铝产业产生重创整个A电解铝企业就会损失十分严重,缺乏足够的风险对冲意识。

3.现金流量风险分析。A电解铝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项目大额资本性支出的资金压力与正常生产经营周转的资金需求,同时因为本企业平时对周转资金使用量十分大,而企业的收款通常集中在月末,这就会使得本企业产生较大的现金流风险。倘若本企业5亿元的短期融资融券债务是同时到期的,这就对到期时点的资金形成较大的压力。

(二) A电解铝企业现行财务模式下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 A电解铝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无论是职工人员还是财务数据都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自然是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考验。同时随着财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或者说是其风险意识十分淡薄,他们往往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能够管理好与使用好企业资金,财务风险就不会产生,而这恰恰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A电解铝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风险管体系的逐渐完善才能弥补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够的问题。

2. A电解铝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电解铝产业逐渐由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而当下这些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合理的,刚好这又是财务风险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这样通常使得企业财务负担加剧,造成其偿付能力不足,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诞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资金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严重失衡,同时其资产负债率也高居不下。另外就是资金结构以及负债结构缺乏平衡支撑点。然而企业又不得不加大负债以及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加大生产。这也继续加大了该企业的财务风险。

3.投资不合理以及致使投资资金损失。A电解铝企业的项目投资主要涵盖了对外、对内投资。但是该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缺乏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造成无谓损失的投资,这些缺乏专业人才指导的投资资金使得电解铝企业不仅不能获得收益还使得企业损失相当大的一部分利益;同时该企业的管理层一味的追求短期利益,一味的扩大企业的规模,根本就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

4. A电解铝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相辅相成的机制。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十分不健全的,主要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上来看,其首先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定完善的流程,同时也没有对后续风险管理进行评估的评价。

三、电解铝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优化措施

(一)以酷型财务为核心,即以利润为中心,以预算和C身活动为手段,在预定的产量,营业收入的情况下,倒剂生产成本及费用,来保证年度目标利润的完成。

该财务系统的核心是利润,在利用预算以及瘦身活动等手段时要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所谓的预定产量以及营业收入的状况下,也就是固定企业的相关目标,通过利用倒剂生产成本以及费用来达到相关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组织能力,努力降低氧化铝、碳块和电的单耗,保证砘铝成本比同行的降低的优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以科学技术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降低企业电解铝的单位成本以及能源消耗是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生产,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投资,同时随着产品的消耗资源减少,其财务数据也会适当的减少,自然减少了相关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证氧化铝和碳块等主要原材料支出,保证原材料可以满足生产。这方面是针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措施,就是说要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吸引长期投资,这样能保证企业债务不会同时要求偿还,能减少企业的偿还债务的压力,自然就减少了企业现金流的风险。

(四)在筹资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搭配好各筹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当下的融资渠道是十分广泛的,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证券,这些都是有效的筹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的融资成本都是可以控制的,能够有效的避免筹资风险的产生。

(五)充分利用客户的预付货款,减少资金使用量,并减少资金成本。利用客户的预付账款来支撑企业现金流的运转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措施,这样不仅能增大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但是要保障客户的产品能够保质保量按时的交付,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六)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以质量占领市场。产品的质量是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差异化产品树立品牌意识,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吸引投资的能力,才能具有高成长性。

四、结束语

目前,电解铝企业属于产能过剩的产业,要想在该困境下能够存活下来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最值得研究分析的。只有充分的寻找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才能够达到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最后希望我国电解铝行业能够发展的更好,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士与企业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唐正忠.电解铝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0.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37-01

一、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收益相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股利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宏观环境、资金供需市场的变化或筹资来源、期限结构、币种结构等因素给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总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但流动负债的比例很大,约占负债总额的90%,由此可见其债务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比重大意味着企业临时偿债压力大,依然存在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从而给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多为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和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企业成立初期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大,但行业政策、研发进度、市场前景等都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上市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加之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幅增加,必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导致公司面临利润下滑的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的商品由产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在时间和金额上存在的不确定性。根据2011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总体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三者之中存货周转率低于固定资产周转率,这表明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股利分配风险,是指对留存收益的分配决策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如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声誉的下降,等等。2000年年末,中国证监会以保护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要求上市公司增强分红思想,并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再筹资的必备条件。接着,证监会又出台了相关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鼓励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措施。信息技术业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会导致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内源性财务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应对

(一)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要打好信息技术业枝繁叶茂的制度基础,需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符合企业特征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结合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低财务杠杆和高流动负债的现状,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适当降低流动负债的比重,增加长期负债,缓解企业偿还巨额临时性债务的压力,从而降低筹资风险。

(三)加强成本和日常费用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积极响应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信息技术业还应坚持技术先导、服务创新,从产品和业务入手,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和商品。

(四)合理安排留存收益和股利支付的比例,正确的股利分配政策将有利于公司经营的长远稳定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障股东的长远利益,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需把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股利政策结合起来,将部分净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源融资用于加大投资、开发新产品、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完善薪酬制度

信息技术业所涉及各领域的专业性较强,公司应加强人力资源和管理和储备,吸引并留住对公司发展举足轻重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肩负着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重大进展的使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但其财务风险程度却居各行业之首,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正确认识其财务风险,在制度层面和各财务活动环节对其财务风险加以管理,这将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春,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来自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

篇11

1工程项目投资概述

工程项目投资,指某项工程从筹建开始到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生产性建设工程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非生产性建设工程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

2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1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目标

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目标:实现项目预期的投资效益,即在业主规定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目标指导下,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

2.2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1.设计阶段重点控制: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

2.主动控制:主动地控制项目投资,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

3.令人满意原则:工程工期、投资和质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3工程项目投资风险概念

因不确定因素使项目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投资者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工程项目投资风险数学模型:

式中:R-工程项目投资风险;P-风险损失概率;C-风险损失的范围或幅度

4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

4.1投资决策阶段风险

4.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制定的政策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1.政治环境变化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 ;(2)政局动荡风险 ;(3)第三方干预风险

2.经济体制改革风险

3.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4.金融政策变化风险

(1)通货膨胀 ;(2) 汇率变动 ;(3)市场动荡 ;(4)资金短缺风险

5.环保政策变化风险

4.1.2投资时机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开发活动往往开发周期长,受到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稳定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很大,从而导致供求及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相应受到影响。因此投资者必须对国家未来几年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形势、国民收入水平、消费心理等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以选择恰当的开发时机,避免因投资时机选择不当而带来风险。

4.1.3投资方式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承担风险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如果投资者选择独立承担开发风险并独享利益的可采取独立开发的投资方式;如果投资者与一方或多方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合作开发的可采取联合开发的投资方式。

4.1.4投资可行性研究风险。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概况、环境状况和需求预测、方案选择、开发期限、投资费用估算、投资与融资计划、盈利预测、财务报表、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和结论。

4.1.6应对措施:

1.收集整理资料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并选择最优方案正确决策;

3.认真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4.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4.2投资前期阶段风险

4.2.1置地风险

置地方式与时机的风险

4.2.2融资风险

1.银行信贷融资风险

主要是指一定时期银行的利率、汇率及财务风险。

2.债券融资风险

债券利率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且相对固定。如果债券利率设置过高,这将增加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如果债券利率设置过低,又会影响债券的销售,不能达到筹资的目的。

3.股票融资风险

在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过程中,可能由于股票发行的多少、价格以及发行时机的不恰当,以致投资者发行股票困难,或者融资成本过高而带来损失的风险。

4.2.3勘察设计风险

1.勘察风险

勘探点分布是否合理、钻孔的深度及勘探方法不当等都能引起勘探结果错误,从而导致建设用地的分析错误,使得基本的选择和设计的错误。

2.设计风险

如果各专业(建筑、结构、装饰、给排水、电气和通风空调等)方案的设计方案出现有不合理的的地方,都会使工程不能达到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工程目标。

4.2.4工程招标风险

1.公开招标风险

投资者由于在资格预审、评标过程中有较大的工作量,耗费耗时较多,同时对中标者信息不完全了解,从而提高了今后与承包商协调的风险和承包商违约的风险可能性。

2.邀请招标风险

这种风险一般是由于竞争范围的受限,使投资者失去了获得更低报价,以及在技术和管理上更专业的承包商的机会。

4.2.5合同风险

1.总价合同风险

①不可调值总价合同:承发包双方除设计、设施和工程范围有变更外,不能因为其他理由,如工程量、设备和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变动和地况变化、恶劣气候等,要求调整合同总价。

②可调值总价合同:主要是当材料、设备、人工等成本增幅超过某一限度时,投资方给予补偿,即由承包商承担小额风险,大额风险转移至双方或完全由投资者承担。

2.单价合同风险

①估算工程量单价合同:由业主方给出总工程量概算表,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承包方填报单价,按最终实际完成工程量计算工程总价。

②纯单价合同:常因工程量和单价不合理易引起成本风险,不利于投资者控制工程成本。

3.成本加酬金合同风险

常用于紧急工程或技术经济指标难以确定的项目,如救灾修复项目。

4.2.6应对措施:

1.控制前期投资的风险

在项目建设前期,风险管理人员应熟知工程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能更好的依法办事,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前期投资风险。

2.规避前期投资风险

在工程项目前期,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提前做好规避方案,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损失程度,还需正确全面理解与审核招标文件、图纸以及工程量清单,降低签订合同以后的风险,同时应随时掌握市场的价格动态,及时调整合同价格减少成本方面的风险。

3.转移前期投资风险

可推行索赔制度、担保制度以及工程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以应对项目建设前期中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项目上的经济损失、工期的延误,确保工程投资的顺利进行。

4.保留前期投资风险

对于不能避免的、自己有能力承担的风险由业主方承担风险。当风险已发生或对风险缺乏认知时,可以设立风险基金,用基金去弥补损失。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往往施工前期的风险不可预测,因而需做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风险保留工作,降低损失,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工。

4.3建设阶段风险

4.3.1工期风险

在工程建设阶段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问题。最容易出现时间损失,导致工期延误,影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错过最佳运营时机,进一步增加投资者的资金利息支出,导致资金积压,开发成本增加、投资利润下降。

4.3.2成本风险

1.设计变更风险

由于工程前期设计考虑不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2.施工条件变更风险

正式施工中,由于天气变化、地质勘探深度不够等因素引起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工程风险增大。

3.价格变更风险

因为市场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影响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给工程带来相应的风险。

4.3.3质量风险

1.人员素质造成的质量风险 ;

2.材料质量造成的质量风险;

3.机械设备质量造成的质量风险;

4.方法造成的质量风险;

5.环境造成的质量风险。

4.3.4技术风险

1.施工方法风险;

2.新材料风险;

3.新技术风险;

4.新工艺风险。

4.3.5安全风险

1.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

2.控制物不安全状态风险;

3.作业环境不安全风险。

4.3.6应对措施:

1.风险分散。为了降低风险,可以把主要的大风险分散为若干个小风险加以控制。比如在材料采购上可以采取由单一供应商变为多个供应商,即分散供应商,这样就会避免由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货不及时的风险;再比如在选择劳务发包时可以采取分标段、分工程招标,从而达到避免相应风险的目的。

2.风险转移。一是采取签订上下差合同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或其下家;二是还可以采取工程投保来转移设备、工程风险等。

3.风险回避。回避风险是减少风险的最好办法。具体做法:一方面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和明确责任制度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回避。

4.风险保留

具体做法:既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建立风险预留基金,(若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大)又可以安排风险预留基金补偿资金或资源损失。

4.4建设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回避;

2.风险抑制 ;

3.风险转移;

4.风险自留;

5.风险组合。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使风险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及其特点,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加强工程项目各环节的管理,制定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减少人为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实现最优资源的分配组合,这不仅仅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的正常经营运转、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和谐、稳定发展,也对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云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2004:63-69

[2]王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讲.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42-45

篇12

从定义来看,固定收益证券是依据借款人按预定方式、时间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本金的一种债务合同,包括企业债券、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等内容。理论上讲,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稳定性,但从金融市场实际来看,收益本身的固定性是很弱的,其主因源自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在对固定收益市场进行金融活动或交易时,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基于现金流的现值,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随着下跌,反之则上升。对于利率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多以久期、凸性为主。久期主要表现为平均到期期限,我们可以利用麦考利期限修正VaR模型来进行说明。如下:■,对于式中的P表示债券价格,R表示到期收益率,C表示票面利息、n表示付息次数、F表示债券面值。对该式进行变换可得dp=-MDXPXdR。也就是说,对于债券市场风险=利率敏感度X价格值X收益不利变动。当然,从利率波动较小时,所采用的修正算法较为恰当,但对利率波动较大时,还要考虑债券的凸性。

(二)违约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因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而带来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在衡量违约风险时,多采用VAR模型,但因本身具有与其他模型的交叉性,使得准确度衡量偏颇。因此,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信用等级,藉此来判断违约风险。

(三)再投资风险

从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投资环节来看,再投资风险是对期中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而面临的利率波动风险,实质上也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管理上存在监管不足,一些投资者会将利息投资于本金投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将再投资风险与利率风险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

(四)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多表现为现金购买力风险,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固定收益证券的现金收入是稳定的,但事实上,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形势稳定时,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忽略,但对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攀升。因此,在衡量债券风险时,也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二、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从我国货币政策导向来看,随着国家对流动性资金投入的加大,当前债券市场处于资金泛滥状态,尽管央行也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对于公众来说,投资热潮并未减退。

反观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调控上来力促债券市场平稳,比如在资金回笼政策调整中,央行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上来保障货币供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货币市场并未出现恐慌局面;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升值难度依然存在较大阻碍,尤其是国外货币对债市的冲击,与我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可能潜藏债券市场整体稳定性下降风险。为此,国家从整体金融调控层面来优化债券结构,必然需要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加大债券发行量、平衡公众的投资方式等方面来着手。

(一)短久期策略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采用短久期策略,来降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从债券市场收益图走向来看,随着债券投资期限的延长,其风险相对较大。为此,利用短期债券,特别是对于金融债券、信用债券,其整体收益要高于长期债券。同时,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不同短期债券本身因资金流动性差异性,通常短期债券向中长期债券方向的演进,使得短期债券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选择短期固定收益债券时,还要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

(二)保持与宏观经济相一致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从大局上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但由于人口?多,对宏观经济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对经济结构带来主要影响,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食品、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政府金融政策的调控。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多以国内贷款为主,由此带来的边际贷存比呈现上升趋势,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投资资金相对富足,导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而当经济处于停滞期,则投资资金陷入困境,加剧了企业风险。因此,面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在优化债券投资策略上,要遵循宏观经济走向趋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充分考虑股市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来有效应对债市的风险。

(三)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策略

篇13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所以,知识本身是认识、开发、利用资源的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将高新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最重要的资源依托。

知识经济并非工业经济的简单过渡和延伸,它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

目前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信息尤其是知识对企业至关重要,它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

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式生产。

二、知识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技术含量和管理知识含量很高。高校既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又是高新技术创新的发源地。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面对知识经济的社会,高校财务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对高校财务管理方法的挑战

知识经济拓展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目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有近千万,预计15年内将有10亿人采用全球互联网,容量巨大、运行迅速、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将在网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逐渐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间的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这些变化势必要求建立在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高校财务管理方法有所创新。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内容的挑战

知识经济改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具体地说,改变了财务管理的重点,由原来的以有形资产管理为重点转移到以无形资产管理为重点。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社会,专利权、专用技术、商标、商誉、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相联系,高校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高校的主要资产。因此,为适应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要逐步转变到以无形资产管理为重点上。

(三)对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挑战

知识资本在高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所以在高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中要增加对知识资产内容的分析,衡量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将成为重要的分析指标。现行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是按历史成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资产,无法全面计量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全部价值。因此,知识资产这一宝贵的资产迄今为止仍未全部纳入资产要素的核算范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弱,很有必要改进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增加一些衡量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四)对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它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高水平、会计核算高质量。随着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的范围,知识资本的构成、筹措、计量、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等问题将是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构筑一套完整的涵盖高校全部财务范围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知识资本化后的高校财务,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的观念必须更新,会计模式必须改革,会计核算手段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牢牢树立人才价值观

一是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高校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高校市场价值和高校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高校财富;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高校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高校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对于一个高校来说,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高校应把知识看作高校发展壮大的源泉,树立知识效益观念。同时,高校只有拥有了人才,才能创造、拥有并运用知识。因此,高校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财务管理要把人作为核心,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对人才价值的计量与信息反馈。

(二)在高校中普及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是现代化的财务核算管理手段。为了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的要求,为了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财务技术结构网络,实现电算化网络管理。一是利用网络技术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报账、记账、算账中解脱出来,使会计基础工作高效化;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计算机财务指标分析系统,使核算管理做到事前计划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三是高层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工具,能够在方便、准确、快捷的在线管理条件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上级对下级的财务监控,及时部署和调整经营活动及财务运作;四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与经济活动一体化,实现财务系统与人事、教学科研及外部单位相关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整合优化各种资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决策提供最优服务;五是通过网络技术的核算与分析,宣传自己的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及科研成果,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高校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由于知识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以及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将使财务管理的风险趋于复杂化,由传统的投资风险转向投资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并存。科学地规避风险,要求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效果。另外,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从而降低风险程度。

(四)加强培训,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