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市场占有率

医药行业市场占有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药行业市场占有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1、引言

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体系,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融资顺序理论体系。早期融资理论体系以戴维、杜兰德为代表提出净收益、营业净收益以及相关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即2M理论。2M理论主要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微妙关系。随着2M理论的演进,非信息对称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的结合衍生出融资顺序理论体系。

Timmons(1990)根据销售收入和企业年龄提出企业成长可分为四个阶段;Rowe,etal(1994)根据组织规模和管理风格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陈佳贵(1989)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陈佳贵根据企业规模提出企业成长主要分为发育不足,发育正常,发育超长三种类型;由此他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熊义杰(2002)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知识模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范从来,袁静(2002)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始期、成长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发表成长性、成熟性、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徐晓燕(2004)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贴近度的企业生命周期评判方法划分生命周期;曹裕(2004)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划分;陈旭东(2007)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通过上述文献的整理,国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认识和研究起步早,并主要从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国内学者主要赞同并采用四阶段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进行了更深入的应用研究。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比例情况,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净收益率、营业净收益率、传统理论。净收益率认为当负债达到100%,企业价值最大。营业净收益率提出负债的同时企业风险加大,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结构随着负债比率变化,认为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早期的资本结构引发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2M理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最初的2M理论运用套利原理,认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引入所得税的2M理论认为负债会产生成本、财务亏空成本,因此存在免税收益与成本的均衡点。引入非对称信息理论产生了融资顺序论。每种融资途径的制约条件和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不同,因此融资顺序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

2、研究假设

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存在周期,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体现一个阶段的经营特征,财务特征、管理特征。根据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初始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始期技术不够成熟,技术体系不够健全,产品的种类较少,市场占有率低;初始期企业管理不熟练,分工不够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初始期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分销渠道的成本很高。初始期引进设备,拓宽产品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虽有微薄收入但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成长期企业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并逐步提高;管理方面虽不够完善,但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路,呈现出清晰简约的管理流程。企业整体呈现稳定盈利。成熟期企业已拥有精湛的技术,饱和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客户认可,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资信高,实力雄厚,财务状况健康。衰退期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组织体系庞大,创新意识淡漠,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量持续下降,利润少,企业面临亏损,财务出现危机。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处于初始期的企业不可能在A股主板上市,因此我们搜集的上市公司不存在初始期的公司。

假设1: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生命周期各阶段,资产有形性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3:生命周期各阶段,公司规模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4: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资金充沛,企业更愿意选择内部融资;衰退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弱,资金匮乏,企业更多的依赖举债。

假设5:成长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正相关,成熟期、衰退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3、样本数据与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

本文从CCER数据库选取2007-20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医药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由于研究需要,剔除几类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数据:(1)数据不全、数据遗漏的公司;(2)经营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3)未在2005-2010年持续上市的公司。最终筛选出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49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得到存货、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总利润的季度数据; 利用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得到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季度数据。

3.2 企业生命周期的判定

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0年的四个季度的季末值,相邻时期为2007 年到2008年和2009 到2010年,前后时期各为2年,根据不同公司相邻时期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与49个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49个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衰退期的公司有27个。

3.3 变量选择

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反映资本结构;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反映资产的有形性;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以10为底的对数反映企业规模;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资产的有形性、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能力为解释变量,建立Panel Data 模型,变量的符号及其定义如表一:

从表二的检验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值为44.400,显著性概率为0.000,Median 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概率也为0.000,所以可以判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深入探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Panel Data 模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Panel Data数据模型设定检验利用Eviews6.0,对经过整理的相关数据分别用混合模型,个体固定变截距模型,时点固定变截距模型,个体时点固定模型,个体随机模型,时点随机模型进行估计,通过估计结果选择最优的模型。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数据平稳性良好。建立在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通过联合单个截面上个体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得对应于面板数据的检验统计量,本文所选数据检验结果良好。

4、结果分析

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2成立,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产有形性和资本结构正相关。资产有形性反映企业资产的担保价值,公司资产中有形资产适于担保,有形资产的比例越大,企业的信用越好,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负债;而公司的品牌、声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无法用于担保,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高,企业越难获得负债。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3的成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规模越大容易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分担经营风险、均衡利润,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度,企业越稳定,与小规模企业相比获得负债的机会越大。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4的成立,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资金充沛,企业追求稳步发展,一般不愿意选择过度举债。衰退期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额减少,甚至存在大量存货滞销,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不得不举债,甚至承担高利息。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5的成立,成长期企业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但为了扩宽产品线,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并追求更好的盈利能力,企业会通过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获得充沛的资金。进入成熟期,虽然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总销售量增加而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没有非常有利的投资机会,企业仍首选内部融资,为以后发展减轻负担。进入衰退期,企业更不会因为还仍有不显著的获利能力而冒险举债。除非企业渴望进入第二次成长期,彻底突破现有模式进行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的彻底重组。

5、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点研究结果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企业选择的战略不同,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就不同。但本文认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资本结构一定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外界环境差异很大,对资本结构必定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医药行业,期望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行业因素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没有进行定性研究,这也是作者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均处于景气上升阶段,这是投资医药行业并选择个股的主基调。世界药品市场的规模在××年达亿美元,同比增长,预计到年将达亿美元,较××年增长;中国药品市场××年达亿美元规模,同比增长,占全球药品市场的,预计到年将达到亿美元,较××年增长。

从中经网的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指数看,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呈一路上升态势,保持了较快发展。××年受影响,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异常快速增长,达到近几年来最高点,过后行业景气逐月回落。但从××年月开始,医药行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行业景气上升的同时,××年我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有所下降。××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了年以来的增速,为,稍低于××年的水平。××年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主要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及药品价格的下降导致的。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账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这可能与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面吃紧有关。

从医药上市公司××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大于中期。上市公司的运行与行业整体相似,呈增收减利局面,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下降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下降元。

如何寻找投资突破口

××年月以来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投资,加大消费。医疗、药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因而,药品生产企业成为了股市中躲避宏观调控影响的避风港。目前,宏观调控已经从行政手段向利率手段过渡,××年宏观调控将会继续。因此,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应该是投资中规避宏观调控影响的较好品种。

药品生产企业未来仍将受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能够有效规避药品价格下降对企业的影响,未来才有保持盈利水平和持续增长的能力。笔者认为,××年走强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云南白药等医药股今年仍具一定吸引力。

(一)特色原料药企业()特色原料药企业减小价格下降影响的动因①具有丰富的产品群。②能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成本。③经过市场整理后,通常是年时间,实力弱小的竞争者被淘汰出局,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明显下降,幸存者的市场份额扩大,对产品具有定价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价格会反弹保证了盈利空间。

向制剂企业过渡。制剂的毛利率较原料药的毛利率高,可以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国际估值比较从未来两年的业绩预期及投资估值看,成熟通用名药企业如、和的(市盈率)近年来较低,为倍,而成长型通用名药企业的较高。

特色原料药企业与通用名药企业一样,业绩也具有波动性。对它们的股票,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给予不同的溢价。目前,中国的特色原料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应给予较高的溢价,在倍是相对合理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

华海药业公司是全球生产普利类原料药品种最多的厂家之一,也是全球普利类原料药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卡托普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公司上市时的上升到目前的,依那普利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升到。

公司的沙坦类中间体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长期定单,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的增长可能在××年下半年体现。

公司××年(每股收益)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华海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海正药业公司××年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心血管原料药方面,包括:①××年辛伐他汀价格下降与滞销;②普伐他汀欧洲专利××年月到期,但是原料药的需求并未提前个月放量,公司普伐他汀原料药推迟了在欧洲上市;③普伐他汀四季度订单落空,公司××年业绩将可能低于预期。

但笔者认为海正药业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研发力量(主要表现为对专利产品的跟踪能力)和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尤其是药品获得药证的背景)来有效化解产品价格下降所导致的风险,并通过药品在规范市场的销售来延缓风险的降临,获得较高利润。海正药业还将可能成为国内最快进入通用名药领域的公司,首先通过通用名制剂,然后推出自己的通用名制剂。这样,公司从原料药向通用名制剂的发展将会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年公司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海正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二)中药企业中药企业通过在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以及政策上的倾斜等优势,获得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提价空间,形成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壁垒。

资源垄断中药企业的原材料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赋予部分企业先天优势。

品牌垄断品牌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有保证、技术有一定先进性及独特性、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等,如云南白药有近百年的历史、同仁堂有多年的历史、片仔癀有多年的历史。

技术垄断中药主要表现在配方和生产工艺上。如云南白药散剂、胶囊和片仔癀是中药绝密品种,即使其它企业用同样的药材也无法生产出具有相同品质和疗效的中药。

价格优势()国家政策规定优质优价。尽管国家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对一些品牌中药实行了优质优价的政策,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

()提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①成本推动型的被动提价:中药材价格上涨、所用中药材品质的不同都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产品价格被动提升。

②市场垄断导致主动提价:由于产品是独家品种,故公司具有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提价的能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佼佼者。

云南白药公司从××年月日开始,主要产品云南白药散剂、胶囊、气雾剂、宫血宁的供货价上调,平均涨幅。××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表现为在提价基础上不减销量。××年公司业绩增长将主要受益于上述主打产品的销量增长。公司未来两年的成长保持在,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商业,利润主要来自医药工业,尤其是白药系列产品在各个方面的增长。公司白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增长也将成为未来成长亮点之一。

篇3

在经济转型和增速放缓的双重作用下,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日趋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令投资者担忧。而医药、消费板块在内需拉动下,确定性的增长预期和抗跌性成为机构热衷之物。

申银万国的2011年三季度基金季报分析称,截止三季度末,基金仓位在配置比例上,提升较大的主要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子。作为输液领域里的龙头企业,科伦药业三季报披露,7家机构增持770万股,前三季度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52.15%,每股收益1.43元,业绩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公司输液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有效规避了价格竞争,并在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与其他同类企业产品竞争的优势。

在国家加快医药产业整合的导向下,医药行业正在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今年9月底,河北省对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了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价格进行了确认。统一定价使得基本药物市场逐步走出残酷而混乱的价格竞争时代。目前的价格战可能是行业寡头垄断新格局最后一次大洗牌,而届时行业龙头将会享受整合后的利好。

天相投顾彭晓认为,科伦药业上市之后扩张速度加快,通过收购地区性医药企业和成立分公司,已基本实现全国性布局,并提高了市场份额。此外,科伦药业还以产品创新和结构升级来规避成本上升和传统玻璃瓶毛利润较低的问题。随着软塑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会不断增强。

持续高增长可期,股东回报给力

2011年4月29日,上市不到一年的科伦药业以10股转增10股派发5元现金回馈投资者。而2011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大幅提升,是科伦药业继续回报股东的基石。在发达国家,大输液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如在美国,百特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贝朗公司和雅培公司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大输液市场基本被费森尤斯卡比、贝朗、百特三大公司占领;在日本,大冢公司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外的大型输液企业可以生产大约200个品种,产品以非玻瓶输液为主。

但在国内,目前情况相反,我国有300多家可以生产大输液产品的公司,2006年大输液行业前10企业的产品市场集中度为23%左右,到2009年也仅提升到48%,与国外大输液市场集中度仍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3%,居全行业第二。仅仅数年间,科伦药业通过不断的并购,公司不仅成为输液行业的龙头,预计其市场占有率也已超过30%。

篇4

关键词 医药上市公司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消费类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理和精神健康的关注以及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医药行业长期豁求增长的坚实基础。在证券市场上医药板块对风险厌恶型资金和从周期性行业流出的资金产生强大吸引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细分主要可分为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医药流通业五大子行业,以下将对这几个细分子行业进行逐一分析。

一、化学原料药企业

2006年,化学原料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288.81亿元,同比增长16.7%;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化学原料药工业为1258.50亿元,同比增长13.41%。从利润来看,化学原料药工业为71.99亿元,同比增长17.87%;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但从医药上市公司2008年3季报分析,化学原料药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都是增长最迅速的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0.02%,与行业增长速度相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5.19%,远高于行业的增长速度。

二、化学制剂企业

化学制剂生产商研发能力较低,产品主要以普通仿制药为主,产品同质性高,竞争较为激烈,导致盈利能力较低。虽然由于“医改”的因素及包括震后防疫在内的大规模传染病防治需要,一些厂商的普药产品有望放量,但是较低的毛利率水平不易给公司带来太多的利润。相较而言,依靠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品,从而维持较强盈利能力的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重点关注我国化学药领域内研发能力最强的恒瑞医药。

三、中药企业

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在中药原料和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中药类上市公司大多拥有难以模仿的生产工艺和历久弥新的专利技术.具有垄断性的市场竞争优势,能保证风险相对较小但长期稳定而丰厚的收益。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对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此政策性文件的公布对中药类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另外,中药企业走中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路线已成趋势,关注江中药业,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改造传统中药的前景也十分可观,关注先行者天士力。

四、生物医药行业

一方面,由于生物药品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且可大规模生产,生产周期短利润极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其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清晰显示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意味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仍然以仿制为主,需要关注具备成本、技术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他们可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且可能抢夺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关注天坛生物、华兰生物、通化东宝等公司。

五、医药流通业

我国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我们保守估计,到2020年,药品市场规模也将是目前的3倍以上,总规模将超过1.2万亿。医药流通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经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最直接受益者,200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达到4026亿,年增速创近年新高,达到19.82%。

基于新医改扩容,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产业格局从春秋到战国,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改善以及我国进入降息周期等理由,我们给予医药流通行业“增持”评级。根据公司的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关注四家上市公司:一致药业、国药股份、南京医药、上海医药。

篇5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32-04

The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P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fic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its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relates to every household,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hus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structure develop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al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由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绩效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为特殊的位置,实现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高绩效和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成为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中勾画了未来我国医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医药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医药物流

关于医药物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医药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医药物流是指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中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通过对医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过程、存储过程、分拣过程和配送过程等一系列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医药订单的处理能力,减少医药货物在分拣时产生的错误,缩短医药库存时间与配送时间,进而减少医药物流的费用成本,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我国医药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和药品的连锁经营,积极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的有机整合”。可见,医药物流是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点提升改造领域,推动医药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医药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医药物流项目基本上大都还停留在医药企业内部的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供应商和下游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的整合,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重复运输和库存积压严重的一系列现象,致使医药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已有研究探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医药物流的本质和医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探索了医药物流行业的新型交易模式,但我国医药物流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在医药物流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规划,目前医药物流中存在如下四大问题:

2.1 医药流通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

在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交易渠道复杂,物流节点过多,致使流通费用过大,药价过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要经过5~7级经销商,过多的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医药物流商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则占到了销售额10%以上。而在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3%,销售利润率为2.4%[2]。居高不下的流通费用侵蚀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桎梏。

2.2 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尽管我国曾对医药行业实施了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但药品管制的方法和监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不完善的阶段,管制政策也随着国家相应体质的完善而不断调整,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一直显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3]。医药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腐败现象较严重,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负担重,医药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大。因此,医药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推行的“医药分家”制度,旨在改变“药价过高,以药补医”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很明显。

2.3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规模企业,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排名前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而美国排名前三的医药物流企业占到美国整个医药市场95%以上的份额。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目多且规模小,导致医药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市场的集中度不高,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却偏高。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

2.4 盲目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由于医药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生产和药品批发企业所关注,因而,关于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实践性探索正迅猛发展。但部分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5];尽管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需要配备物流部门,但在我国不同省市地区中依然存在忽视当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现状而盲目建设医药物流项目的情况,最终导致建成的医药物流项目不理想[6]。

3 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

2010年,商务部在首次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将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药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医药的连锁经营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模式,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最近启动并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度中也十分明确的指出:对于基本的药物今后将采用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的方式并实现药品的统一配送,并进一步规定医药生产的企业作为招投标的主体,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实现全部配备基药并使用基药,最终实现药品的零差率销售。显而易见,该政策启动实施后,那些网络覆盖面较全、药品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好的大型的医药企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并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也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实现[8]。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医药行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扩张,因此,医药企业之间合并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对于降低医药流通费用、提高医药的流通效率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起来,仍相差甚远。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兼并策略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场市场扩容、行业兼并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改革却是关乎自身的存亡,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自身生存的发展策略,除了选择被大的医药企业兼并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小企业联合组成大的医药集团的方式来求得发展,否则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2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健康发展

医药行业是个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受市场制约外,还很大程度受到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社会结构等都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还必须时刻关注制度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产生比较强烈的积极作用,而不合理的过多干预,将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制药企业给药品定高价。

为了促进医药物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2010年以后每年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等等,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一些急需得到改革的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正确使用价值规律,合理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来改革现有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利益格局,创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医药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分布,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各主体间的协作性将会被进一步增强,最终会使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被极大地降低,医药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9]。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较为密集的颁布了一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的制度和政策,显现出我国政府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极大重视。如2012年,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200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从政策中可以看出,现代化医药物流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否具备相应的现代化医药物流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因此,新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实现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管理来抢占医药物流市场先机。

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为物流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我国医药流通必须打破传统的医药分销体制,向公平化、透明化方向变革,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来配合这种新型的医药交易模式。目前,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要求医药物流企业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信息化,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12]。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13]。

3.4 建设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是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方医药物流是指由医药生产方和医药销售方以外的物流企业去完成医药物流的服务。借助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过多不必要的环节,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和进行集中采购来实现规模化经济,从而降低医药物流的费用。

作为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提供医药物流计划的能力,能够对医药物流的全程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药品的一些特殊存储和运送要求,能够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和配送,并可以提供一整套与医药行业的特殊要求相符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国内一些已经具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在现有物流能力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要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就需要重组第三方医药物流批发企业的资产,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联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与医药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紧紧把握医药物流市场的节奏,以及时地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向其他医药公司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为数不多。九州通医药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公司之一,九州通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拥有80余万平米物流中心仓储资源,4000多名物流精英,850余台运营车辆,集团7万余家医药上下游客户,良好的物流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4]。

3.5 研究医药行业物流网络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及运作形态

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医药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较大,还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运作还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组织和物流运作具有较大程度的竞争性,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致使医药行业中的企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缺少对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医药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现状。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与此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探寻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良性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展望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变革发展的趋势[15]。

3.6 构建医药行业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在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设计合理有效的医药供应链组织及运作模式,致使药品在供应链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诸多环节,极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的医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的制度嵌入对医药物流的产业结构和医药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所产生的相应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项宏观管理政策是如何改变医药行业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嵌入性制度和供应链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进过程,探索制度嵌入关键节点和具体要素,从而构建与制度要素契合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基于上述分析判断,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采用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对整个医药产业供需链进行整合,促进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提供医药行业物流产业化研究的新思路。

4 小结

从医药物流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设计医药行业的流通体系和医药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亟需在理论方面对医药物流管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还亟需在实证方面去探究我国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医药流通的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制订整个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以促进医药物流的理论发展,并在应用方面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2]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3] 吕红.转型时期我国医药商业供应链的合作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5] 李璨,游娟,吴志利,等.医院中药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1,(9):42-45.

[6] 赵忠璇.试论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1):68.

[7] 冉宝松.医药流通变革潮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50-52.

[8] 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9] 叶堂林.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战略构建[J].江苏商论,2008,(5):30-31.

[10]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11] 吴志利,程潇,陈瑞.优化医药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66-67.

[12] 藤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10):725-727.

[13] 卢奇,王荣.医药物流商与渠道商的整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0):72-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