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技术与工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的专家们都在寻找一条既可以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道路。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发展而来的,绿色化工技术的重点在于绿色二字,其能够充分溶解资源消耗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这样的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1关于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的作用是减少化学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无形的或有形的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造完善化学工业的生产和运作方法。如此一来,化学技术中使用的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就会有所减少。而且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向空气中排放的废气、向河流中排放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就会减少许多。另外绿色化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将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提高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极大的益处。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要点
2.1选用合适的化学原料化学原料的性质决定了整个化学工业的生产运作。化学原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污染的来源,因此重视化学原料的选取是重中之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快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研发的新型的化工原料尽管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是不可能让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丝毫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这一点无法避免的问题出发,现在的技术飞速发展,化学工业生产中已经着手研发更加清洁的原料,尽量选取那些没有任何毒性或者是毒性较少的化学原料进行化学工业生产,逐渐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采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或者是农作物作为无毒害性材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2选用绿色化学催化剂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完成整个化学生产,提高化学工业生产的效率。尽管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积累财富,但是很明显这种财富不会长久,因为化学催化剂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大。因此研发出毒性低的化学催化剂降低有毒物质的排放以及排放量,是当前化学工业生产的目标。纵观现在的绿色化工技术行业,其关注点都在研发无毒化学催化剂上,争取研发出的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努力朝着绿色化学催化剂的方向努力。依照现在的研发进度来看,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种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较为可观,实验表明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没有毒性的,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推广到化学生产工业中,有不错的使用价值。但值得一提的是,烷基化固相催化剂这一类催化剂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要针对废弃物的排放标准问题准备参考数据,尽量达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循环利用的效果,进而促进资源的利用率。2.3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也是绿色化工技术研发的重点,若是研发人员可以完善这一内容,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物的提取会更加高效,也会更加便捷。也就是说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不仅可以让化学工业的环境污染降低,还可以降低化学工业所需成本,如此一来还节约了资源。例如在石油开发这一类化学工业中经常会选择烃类选择性氧化物,这一种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为这种氧化物可以让化学反应非常容易就出现明显的氧化反应。由此可以知道,为了达到化学工业绿色生产的目的,减少环境污染,一定要选择性强化化学反应。
3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冶金、淡化海水、处理垃圾还有发电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毒害性。正因为这种独特的优势,在现代的化学工业中备受推崇。例如在海水淡化时,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盐分分离,甚至可以分离海水中的其他物质,使海水成为人们的生活用水。3.2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中常常应用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是生物技术中膜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一般是通过将可再生的资源有效地转化成可以为生产生活利用的化学品。例如常见的酶成分,这样一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最好的一点是不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消融的废弃物。3.3应用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强调的是不影响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杜绝污染强度大的产品的使用。比如增加使用那些绿色汽油、燃料、能源,降低化学工业生产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逐渐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增加效率。
4结束语
经过对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提高资源再利用效率,以及提升资源溶解的程度,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二、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以“创新和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全球的140多位校长普遍认为:教师是创新型大学的基础。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导师首先需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导”的作用,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自觉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只有导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角,能够站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的前沿,关注社会发展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科研的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据有关统计,诺贝尔奖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特征,全世界约4%的科研机构占了22%的诺贝尔奖的获奖份额。如德国马普学会有17个获奖者,英国贝尔实验室有11个获奖者,日本东京大学有10位获奖者,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有7位获奖者。另一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传承性”。如1909年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他的学生能斯脱,能斯脱的学生米里肯,米里肯的学生安德森,安德森的学生格拉塞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的集中性和传承性说明,科研的创新一方面需要一种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导师处于科学前沿至关重要。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显示,研究生在国际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前三位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60%以上出自同一科研团队。这些数据表明,导师能够把握学术前沿,并能及时将学生们带入前沿,在学科前沿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若研究生导师自身道德修养、探索创新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精通和把握难以发挥楷模和导向作用,则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就是一句空话。
(二)打造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业特点的研究生立体化创新性培养平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为研究生学术工作搭建交流的立体化平台,开拓研究视野,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化学工程泰山学者实验室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为研究生学术交流搭建了包括研究生学术报告轮讲平台、国内外学术会议平台、校企合作工程化实施平台在内的立体化平台,积极拓展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研究生学术报告轮讲平台包括研究生每月一次的学术专题汇报,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科研内容,也可以是对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进展的追踪;一年一度的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化学与化工技术发展分论坛则是整个齐鲁大地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华山论剑;每月一期的研究生论坛则是邀请外校、外国的教师以及学术名流来校开展专题讲座;鼓励研究生参加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各种国际或国内的学会和年会;根据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需要,直接从具有科研创新实力和先进生产能力企业聘请高级研究人员任教,把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并不定期地带学生走进大型化工企业学习,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上述立体化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把握各自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挖掘研究生的学习潜力和研究能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学术平台保障。
(三)结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正确选题,是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都知道,人的细胞每天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体征之一,同样,有机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构成要素,动物的消化系统之所以能够进行合成与分离就是有机化学反应得到的新陈低谢的结果。然而有机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便是现代生物化学中的“酶”。
1 酶在工程技术反应中的特点与功能
生物化学中的酶,主要通过有机物体的活细胞孕育而成的,并存在一种生物加速剂,即蛋白质。蛋白质的存在促使酶的反应。蛋白质除了起到酶的加速剂的作用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1)加速效率比其他加速剂高出10倍左右;
(2)专业性强,仅对一种酶起到加速剂的作用,选择层面较窄;
(3)具有不稳固的特征,酶的化学性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失活性。
以试验酶为例,化学可将酶分为单一蛋白酶和联结蛋白酶两个种类,含有蛋白质的一类中叫做酶蛋白,不含有蛋白质的一类叫做辅助因子。只有在两者相合成时,酶才具有被催生的活力。然而,有一部分酶在进行细胞的合成或分泌时,并非具有酶活力的特性,我们把这种叫做酶原。酶原只有经过在经过一定的刺激状态后,才能够有其意义所在。现代探讨研究的工程中,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生物化学,在遗传、农业、工业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
(1)生物酶的功能主要是探究酶和物体交互作用和转变的历程。在经过化学的作用后,由于作用物的分子与所包含的能量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经历化学作用时,只有达到或者超出水平线的分子才有资格参与进化学的作用过程。通俗来讲的话,即作用物的分子只能在充满活力的状态下才能参与其转化过程。
(2)阻碍酶加速反应速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依据酶的反应途径与抑制剂的功能否可逆可分为:可逆型抑制作用与不可逆型作用。
(3)酶的生机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大都不可直接性的测试出最终含量。只有在相对的前提条件下,且酶的生机与含有浓度成正比例,才能测试出最终含量。
3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开发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酶工艺技术包含了酶的源产开发、酶的生产制造、酶的分散提取与固化工艺、以及酶的使用。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酶应用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处于优良的发展态势。通过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不仅将酶的活性提升至了几倍,并且微生物中也具有了经过克隆技术形成的生物酶基因。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将淀粉中的酶基因、蛋白中的酶基因、纤维中的酶基因等多种酶基因合成,再进行加工改良,从而提升酶的活性。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有关蛋白质的工艺技术也逐步有所进展,研究者得出,可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这项研究结果,使生物化工技术得到了重大发展,酶在此受到广阔利用。
4 酶在工程技术及人体上的应用
(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酶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国内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酶等不断涌入市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式生物化学酶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迅速刺激动物的生长激素,使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增强抗病率,提升平均成活率等,具有相当大的益处。
(2)在生物孕育继承的阶段中,酶可以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用来界定血缘关系等。尤其是在酶生物技术的进程中,酶在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并且具有简单、灵活等多方面的优势后,越来越引起生物各界人员的重视。
(3)在医药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其遗传性的病症来说明,因患者在先天形成过程中缺乏酶含量,所以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如先天白化病患者则是因体内缺乏酶含量,患者体内没有黑色素的成长,致使患者出现白化病的病症。
(4)生物酶的酶制剂在防御疾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状况:
1)用于医治消化不畅类型的药品,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
2)用于医治外科创伤,治愈脓包的清洁,以及应用于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制剂等。
(5)酶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催化体内养分的作用、分解脂肪的作用、消炎抗菌的作用、抗癌抗瘤的作用、活化细胞的作用、净化血液的作用等。诸多试验结果证明,酶能够补充人体的免疫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高,生物化学中的酶工程技术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生物化学中,酶的工艺技术更具有专业性质,且附属值愈来愈高。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此外,随着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也对现代化的产品做出了许多贡献,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工技术的研究。从而加速了现代化生物化工产业的进程,总体行业呈现出一个优良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久民.酶工程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9(03).
[2]杨淑芳.酶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04).
《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存在知识点繁冗、难以消化理解的弊端。针对安全评价师职业活动领域,按照职业功能模块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充分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块为单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来实施教学,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明确学习方向性。
一、系统论与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论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保证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在总结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2]。若把课程体系看做是一个系统,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模块、项目和任务,根据教学目的和工作过程需求安排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基于职业岗位群引入项目,项目再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把执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一职业能力一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安全评价工作过程
(一)安全评价及分类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3]。安全评价伴随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个生命周期,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三者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其关系如图1所示。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进行的,侧重于从源头上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进行的,重点在于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安全现状评价则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重点辨识与分析生产现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4]。
图1: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关系图
(二)安全评价程序及内容
在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中给出了安全评价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安全评价对象遍布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50多个行业。而无论哪个行业哪种安全评价都要遵循图2给出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即安全评价工作的套路是统一的。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即从系统的角度辨识和分析危害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定性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这部分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的“整分合”原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和后续的定性定量评价构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部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即风险控制,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是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图2: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三)对从业人员要求
安全评价师是顺应安全生产发展要求设立的职业岗位,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一级为最高。三级安全评价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安全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风险控制等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给出评价结论并形成评价报告。二级和一级安全评价师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要求。
三、课程模块划分
(一)课程模块与章节式教学区别
章节性教学是沿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注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过于繁杂和深奥的推理过程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把课程体系分项目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中,在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更注重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把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单进行实现,一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二是利于学习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职业模块灵活多变便于及时补充教学资源;三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使课程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的同时又能够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教学模块及其任务系统化构建
教学模块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完成典型任务为驱动,根据教学目的和需求,安排学习单元组合而成[5]。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贯通运用在安全评价过程中的,这为原本是两门课的《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的具体划分见表1,表中详细给出了6个教学模块及其下设的项目名称。项目再往下细分任务,因各学校行业偏重不同,仅以安全性评价教学模块的项目三定性定量评价单元举例做以说明,结合我校安全专业的矿山安全方向,分为任务一煤矿预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任务二煤矿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任务三煤矿验收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任务四煤矿现状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任务五煤矿现状评价事故树分析法。
表1:《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划分
四、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和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M],2008:1、5.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
中图分类号:H083;N04;TQ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5.010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n Translated Nam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rm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District//SHAN Yu, XIANG Yan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ranslated nam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rms,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cientific term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nd causes for that. We also discuss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on transl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and present the ideas and ways to coordinate and standardize the translated names for scientific terms. We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nanimous translated names in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so as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Chinese nations, exte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strive for discourse power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Keywords: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chemical engineering terms, translated names,differences,causes
收稿日期:2016-05-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后大学英语时代科技英语课程同时化转向研究”(XJK014YYB00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单宇(1977―),女,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科技翻译、翻译史。项艳艳(1993―),女,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科技翻译。通信方式:。
引 言
近年来,海峡两岸同胞在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频繁和深入的交流,两岸同源语言为两岸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两岸汉字体系相同,海峡两岸同胞基本能够进行无障碍的口头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两岸的语言文字和使用习惯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需要进一步统一语言文字,以利于双方的交流合作。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祖国大陆和台湾借鉴和采用了部分英语科技术语,但是两岸对于同一个术语可能存在不同的译名,进而影响了科技领域的对话和交流。
化学工程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工程包括“医药化工、轻工纺织、食品酿造、能源、电子信息、材料、冶金、汽车制造、军工、环保及科教等相关行业领域”[1]。加强海峡两岸在化工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化学工程术语的译名在海峡两岸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篇论文的研究语料来自《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2],此次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收集所需的语料。依次运用分层抽样理论和随机抽样理论,总共抽取到17页内容,共计622个英文化工术语,及其两岸的对照译名。(其中,由于同一个术语的译名可能存在多种差异方式,因此全部译名频次为752。)
一 两岸化学工程术语的译名差异
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的语料,作者发现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用词习惯的不同,译法的不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以及误译的存在,这四个方面在译名差异中的占比情况具体见图1。
通过图1可知,在本次研究的语料中,两岸化工术语译名相同的词汇频次占总频次的68.3%,说明海峡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此次研究的必要性。其中,22.2%的译名差异是由于用词习惯不同造成的,不同的译法造成的译名差异所占比重为5%,误译所占的比重为4%,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造成的差异为0.5%。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两岸化工术语译名的差异,作者对两岸差异的分类、数量以及占比进行汇总,见表1。
(一) 繁简字的差异
大陆地区使用简体字,台湾地区则使用繁体字,两岸繁简字使用的差异是化工术语译名差异的一种体现。但是就一个术语的译名而言,在分别使用繁简字的情况下,二者只存在字形差异,其意思并不会产生任何变化。因此,本文将繁简字的差异归为“相同”这一类别。
在此次研究抽取的语料中,繁简字的使用造成的差异总共为415次,占词汇总频次的55.3%(见表1)。这些数据表明,在化工术语中,大部分海峡两岸译名只存在繁简字的差异。例如在翻译ammoniasoda process时,大陆译为“氨碱法”,台湾译为“氨|法”。但是由于简体字与繁体字仅为字形上的差异,因此基本不会导致两岸在此类领域的交流障碍。
(二) 用词习惯的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海峡两岸用词习惯上的不同,导致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共出现165次,在总频次中占比22.2%(见表1)。其中包括:一义多词(多个词表达同种意思)、一词多义(一个词包含不同类别的意思)、词序不同、音译用字不同、取词的繁简以及书面语口头语的选择不同。
1. 一义多词
在汉语中,经常存在同义词的情况,即多个词表示同一种意思[3]。在研究海峡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中,一义多词造成102次差异,在总频次中占比14%。例如barometric discharge pipe,大陆译为“大气排放管”,台湾译为“大馀判构堋薄
2. 一词多义
在英语中,同一个单词或短语经常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导致两岸译者在翻译时,由于使用习惯的不同,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意思。在本次研究中,由于一词多义产生的译名差异次数为2次,例如plasma在大陆和台湾的译名分别为“等离子体”和“{”。大陆取“离子正负电荷相等,整体上保持电中性”的含义,定名为“等离子体”;台湾则取“血浆”之义,称之为“电浆”[4]。同样,大陆将isometric flowsheet译为“等容流程图”,台湾则将其译为“等距流程D”。isometric作为形容词时,在字典中的解释为“等容的;等角的;等距的;等体积的”。这说明一词多义现象会导致两岸译名的差异。
3. 词序的不同
海峡两岸在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时,存在词序上的差异。在本次研究中,词序不同造成的译名差异次数为8次。例如,在翻译measurement时,大陆使用“测量”,台湾则使用“量y”。
4. 音译用字的不同
本次研究是基于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对照,因此,当采用音译的方法时,英文单词的不同发音方式,可能导致两岸使用不同的汉语字词。甚至在发音方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由于使用习惯的原因,两岸可能会使用同音字或者音近字,进而导致两岸译名的差异。例如,在翻译Bernoulli equation时,两岸使用音近字,大陆将其译为“伯努利方程”,台湾则译为“白努利方程”。作者发现,对于英语单词中的字母“r”和“l”,大陆将其译为“尔”或“耳”,但是台湾倾向于省略不译。例如Boltzmann distribution在大陆的译名为“玻耳兹曼分布”,台湾的则为“波曼分选薄
5. 取词繁简的不同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化工术语上,海峡两岸的译名存在用词繁简的差异,共出现38次,占比5.2%。例如glassy state一词,台湾译为“玻璃B”,大陆译为“玻璃态”。在化工术语的翻译用词上,大陆译名更加简短,台湾译名相对繁杂。
6. 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
黄金莲[5]曾在其论文中提到相较于台湾的译名,大陆译名更加“正式和书面化”,这是由“社会教育”所带来的差异。大陆普通话追求“规范与正式”[6],台湾的书面表达中则口头语更多。例如台湾将glass pipe and fitting译为“玻璃管子及配件”,汉语的“管子”一词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在翻译pit时,大陆译为“凹坑”,台湾则译为“槽,坑”,在汉语中,词组比单个词语的表达更为书面和正式化。由此说明在化工术语译名方面,大陆地区更多采用书面化的表达,台湾地区的译名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三)译法的差异
在翻译科技术语时,多种译法的存在也会导致译名差异。本次研究中的译法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直译与意译的差异、音译与意译的差异以及缩略语的差异。
1. 直译与意译的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两岸直译与意译的不同选择造成的译名差异次数为33次。相较于台湾译者,大陆译者更多地采用直译译法。例如,在翻译barometric leg时,大陆根据字面意思将其译成“大气腿”,台湾则使用了更加通顺的表达,即采用意译的译法,将其译成“汗堋薄
2. 音译与意译的差异
两岸译者选择音译与意译的不同,共造成了4次的译名差异。其中,大陆音译、台湾意译的差异出现3次;大陆意译、台湾音译出现1次。例如oligoclase一词,大陆采用音译“奥长石”,台湾使用意译“{}L石”。但是在翻译carnauba wax时,大陆使用意译“巴西棕榈蜡”,台湾则使用音译“卡拿巴”。
3. 缩略语的使用
缩略语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科技术语方面应用也十分广泛。在本次研究中,缩略语使用的不同导致的化工术语译名差异为2次。例如翻译API hydrometer时,大陆地区直接采用源术语,将其译为“API比重器”,台湾地区则根据其意思,将其译为“美u比重”。
(四) 误译的存在
在科技术语翻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陆或台湾的译名存在误译[7]。例如armature在大陆和台湾的译名分别为“电枢族”和“电小保但是armatur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释义为“a frame that is covered to make a figure”[8],“电枢族”的“族”在《现代汉语词典》[9]中的解释为“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而armature本身并不具有此类含义,因此这属于大陆版本的赘译。在翻译coumaroneindene resin时,台湾译为“苯并呋喃渲”,漏译“indene(茚洌”一词,这也同样属于误译。在译例electrode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为“电极”[8],但是台湾将其译为“池”,意思存在明显偏差。由此可见,大陆和台湾的译名中都存在化工术语的误译。
(五) 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差异
谢槿在《台湾地区国语词汇与大陆词汇的特色差异》[6]一文中指出,台湾地区的书面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古文遗风,“之、于、其、者、何、亦”等文言词出现频率较高。这种文言词的使用习惯,也影响了台湾化工术语的译名。例如台湾地区将wave propagation译成“波之鞑ァ保将unsoaponified matter译成“未皂化物”,大陆地区相对应的译名分别为“波传播”和“不皂化物”。在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领域,相较大陆译本而言,台湾译本带有更浓的文言色彩。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异在本次研究中只出现4次,仅占总频次的0.5%(见表1);由于两岸都有深厚的文言文教育基础,文言文与白话文所造成的译名差异,不会导致两岸认知上的障碍。
二 两岸化工术语译名差异的原因
(一) 语文政策
在海峡两岸的社会大背景下,“大陆和台湾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语文政策”[6],大陆普通话追求“简化与规范”,台湾国语则“趋繁”。例如,大陆采用简体汉字进行书写,但是台湾仍然沿用繁体汉字,这就导致两岸化工术语译名在繁简字使用方面的差异。白话文成为的书面语言,台湾则“书面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古文遗风”[6],由此造成两岸化工术语译名的文言与白话之别。两岸采用不同的语文政策,并由此造成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
(二) 地域文化
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福建省仅有一峡之隔,深受中国南方文化的熏陶。大陆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北方地区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所以大陆地区保有更多的北方文化特色[10]。刘青和温昌斌也提到“大陆普通话具有更多的中原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实践理性色彩,台湾国语则明显表现出南方文化所具有的感性色彩”[11]。因此,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这种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得以彰显。在翻译化工术语时,大陆更偏向于使用概念性的词,台湾则倾向于具体的词。例如,在翻译municipal waste时,大陆地区将其译为“城市垃圾”,台湾则译为“城市U物”。“垃圾”是一个抽象和概念化的词,但是“U物”这个名词则清楚体现了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在理性思维的潜移默化中,大陆译者更倾向于直译的方式;而台湾译者在感性思维的影响下,更多地使用意译。
由于历史原因,且与日本距离较近,交流也较为频繁,台湾地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对台湾国语影响最大的外族语言即为日语,台湾地区因此存在许多的“日源词汇”[6],例如“中古”(旧的)、“次长”(副部长)等。同样,日语词汇的渗透也体现在化工术语领域,例如,台湾将catalyst译为“|媒”,大陆则译为“催化剂”,“|媒”一词正是台湾的日源音译词。
(三) 术语政策
科技交流,日益频繁。术语数量,突飞猛增。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发我们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术语应当民族化还是国际化?“术语民族化”就是使术语适应本族语言,创造有本国特色的词汇。“术语国际化”就是使术语随同世界通用的说法,不造本国独用的词汇。“术语民族化”,基本意译,尽量不用音译。一方面,意译术语更容易跟本国词汇格式“归化”,因为只需学习一个新词,并非一种新的词汇格式,因而更加易学、易懂、易记。
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政策受到日本和美国的影响较大,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程度更深,因此更多地采用音译的方式,即推行“术语国际化”的政策,例如台湾将carnauba wax音译为“卡拿巴”,大陆意译为“巴西棕榈蜡”。同时,随着祖国大陆1978年改革开放国策的推行,大陆与国际社会积极交流,活跃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之中,正在适度践行“术语国际化”的政策,创造出一些新词,例如大陆对pyrazolone dye的翻译为“吡唑啉酮染料”,其中的“吡唑啉酮”即为根据源术语发音所创造的汉语新词。这些汉字新词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增加了汉语使用难度。
三 结 语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海峡两岸化学工程术语的部分译名存在差异,但是只有一词多义以及误译的存在会阻碍两岸在化工领域的理解、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化工术语的译名差异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主任路甬祥先生在为《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作序时提出“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其具体内容为“对于两岸已各自公布、约定俗成的科技名词以对照为主,逐步取得统一;对于新产生的名词,则争取及早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定名,避免以后再行对照”,“在两岸专家的及时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和一致,两岸及时公布”[3]。
同时,海峡两岸应该始终坚持“术语民族化”的政策,在“术语民族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体现“术语国际化”的元素。魏向清[12]提出在翻译术语时,既要重视原语术语的内涵,同时也要注重译入语文化中读者的接受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使用本国语言中的“等价术语”;另一方面,也不能盲目崇尚“国际化元素”。因此,在翻译术语时,基于传播原语术语内涵的原则,首先要寻找本国语言中可对应词语,其次,需要借用外来词语时,应在坚持“民族化”的前提下,对术语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本国语言的特点,促进“术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13]。海峡两岸应该在坚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融入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中,提升汉语语言民族凝聚力,凸显汉语语言张力,力争汉语国际话语权。
因此,两岸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应在坚持“术语民族化”和“术语国际化”的前提下,按照“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的原则,尽早实现两岸化工术语译名的全部对照、订正以及统一,以促进两岸化工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胡兵,徐宝明.省属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12(5):22-24.
[2] 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工作委员会.海峡两岸化学工程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0.
[3] 周其焕.为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对照而努力[J].科技术语研究,2006(1):58-60.
[4] 赵凯华.几个沿用已久但译名不当的物理学名词[J].科技术语研究,2003(1):12-13.
[5] 黄金莲.就两岸科技术语译名差异谈读者的选择[J].考试周刊,2010(2):146-147.
[6] 谢槿.台湾地区国语词汇与大陆词汇的特色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8-111.
[7] 范武邱,胡健.海峡两岸军事术语翻译差异及原因探析[J].上海翻译,2015(4):29-33.
[8] Hornby A 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8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38.
[10] 蒋有经.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原因[J].集美大学学报,2006(3):31-37.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和考核,突出职教特色。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数控加工技术与编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中,项目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精选、目标确定、情景设置、小组分配、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在具体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创设情境;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数控实训车间。(2)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3)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教师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数控车削加工,通过加工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4)项目验收及评价。学生加工完毕后,由教师带领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2.教师指导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是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合为一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1)对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显著。(2)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
3.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一组员对本组活动所作出的贡献和实际表现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最后由教师综合三个级的评定情况,给出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教学做一体”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优势。
1.教学观念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技能和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必需、够用、实用”的理念。
2.氛围的营造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学习为单位,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根据心理学原理,善于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想象力,提高其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教师要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职业技术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
4.学习观念的转变
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是真正的主体,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积极参与,激发了“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因此,学生不应该再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安排该干什么,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在此之前要主动阅读和了解要进行项目的相关内容,明确自己在项目中的定位、目标任务,增强责任感。
5.项目的评审
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审,因为项目成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辛勤劳作的结晶,教师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中肯地对项目成果给予评价。项目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46
1 《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程序的编制、零件的仿真及零件的加工。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导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校兴趣、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1]。目前,全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讨,但是效果不佳。我学院在吸收了各大职业院校的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摸索。根据我院学生特点及学院的教学条件,总结了一套适合我院校情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2 《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项目化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包含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与框架、课程实施建议、考核标准六个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程序编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性教学并提出实践中的问题。
2.2 《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a)整体教学设计。《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整体教学设计是以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选择典型载体[2],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如表1。本学习领域课程主要针对机械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工艺员岗位,对学生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等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针对数控编程、数控工艺实施、数控机床操作岗位,以多个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涵盖三种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编程、工艺实施、机床操作,形成多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学习项目,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整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3-4]。
(b)单元教学设计。其中项目一数控车床编程及加工以6个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学习数控车床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处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数控车削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各种常用编程指令与操作规程;数控车削编程及加工(子程序,螺纹,固定循环,复杂零件);数控车床的操作,如表2。
(c)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是每堂课的具体实施课程,包含每堂课学生所能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养目标和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包含每个任务由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评价、课后联系。
3 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任务中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完成每个任务学习,最终加工出各种零件,在学习中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了综合知识的运用。我院通过这几年的项目化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强迫学变成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江,蒋庆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J].江苏技师师范学院学报,2005(12):34-35.
[2]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10(08):26-2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23-03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专业之一,《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认识机床、分析机床和选用机床的能力,这不仅对将要在机床行业工作的学生是必需的,而且对将要进入机械制造类企业、科研院所或与其相关的管理部门工作的学生,也是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各种机器、仪器和工具以及国防装备,都要通过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的加工才能制造出来。机床概论知识是制造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1]。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跟生产实践高度切近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教学工程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多年来《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若干探索进行了总结。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若干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机床的工艺范围、传动原理和传动结构,并为学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奠定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现有的机床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反思、质疑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
[案例1]在CA6140A车床的进给传动链中,当车削模数螺纹时,要通过选择交换齿轮用传动比■×■×■来近似代替■;当车削英制螺纹时,要通过选择交换齿轮用传动比■×■×■来代替■[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对上述近似处理进行了误差分析,发现在第一个近似处理中,?仔的近似值为3.1487531,在第二个近似处理中,英寸与毫米的换算系数25.4的近似值为25.4016。用上述交换齿轮加工长度较大的丝杠时,会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难以满足加工要求[2]。并且交换齿轮中都有升速组,容易使齿轮传动噪声增大[3]。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对上述两组交换齿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近似精度。结果同学们通过文献检索及创新性探索研究,分别用单一加减法、小数值近似分数法、分离小数法、分数值相加法、辗转相除法、质因数化―约分法、质因数校正法、质因数校正乘合法、分数差值相除法、校正分数乘合法、共轭分数比重加合法、编程计算法、查表法等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对交换齿轮齿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然后同学们对不同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发现用■×■×■来近似代替■,用■×■×■来代替■近似误差最小,并且交换齿轮中不包含升速组,可以降低齿轮传动噪声。通过该过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2]CA6140A车床主运动传动链中的低速传动路线如图1所示: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编号:16SDJ014,主持人:孙少平)阶段研究成果。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为:物流概论、物流企业会计、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采购实务、配送实务、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物流电子商务等。要求学生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具有物流行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运筹学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框架,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
笔者从工作岗位、相应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对应的数学知识四个方面分析物流行业人员应具备的数学能力。物流信息处理员具有信息的梳理与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能力,需要用到数据拟合、预测方法以及极限的知识。商品流通加工员能够制定商品的加工、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方案等,能制订最优生产及采购方案,用到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导数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物流配送业务员具有制订装箱、运输路线方案,制订最优物资装配、流通运输路线的能力,需要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的知识。物流仓储业务员具备原材料进购、库存管理,制订采购、存储方案的数学模型能力,利用导数应用的知识。物流市场营销员具备市场开发、业务承揽、价格谈判,判断业务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变化、走向及合理定价能力,需要极限、导数应用的相关知识。企业管理员具备企业管理决策、最优化企业管理、决策方案制定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学习导数及应用、积分及应用、线性动态规划、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等知识。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包括以下10个宏观的方面:课程信息(代码、学分、学时、授课对象、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整体目标设计(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名称、学时、子项目编号、名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实施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课程进程表(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师生活动、考核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及最后一次课梗概(着重介绍课程的目标、项目任务、考核方式,利用典型的案例、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考核方案(课程组集体研讨确定),教学材料(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高职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实现,共68学时。第一学期,1~5单元,16周,每周2学时,合计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函数关系分析,极限与变化趋势分析,经济最优化问题分析,边际与弹性分析,经济总量问题分析。第二学期,6~11单元,18周,每周2学时,合计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销售与市场、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物流中心选址和车辆配装、指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物资调运问题的图上作业法。
笔者以第4单元的第2节“边际分析”为例,具体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边际成本、收入、利润的概念;能够求出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能够掌握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商家提价和降价的促销手段加以分析。知识目标:边际成本、收入、利润;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若干边际分析模型。素质目标:深刻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理解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函数;任务2,掌握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任务3,学会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及知识讲解:案例1,麦穗问题;案例2,边际利润问题1;案例3,边际成本问题;案例4,边际收入问题;案例5,边际利润问题2;案例6,最大利润问题――边际分析模型。还有课堂操练实训任务和课下实践作业,以及课后教师教学的反思体会。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分为5个模块(情景):公司经营和生产情况分析,公司生产和产品的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公司总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公司决策规划的最优化模型,公司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
8个知识目标:掌握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理解函数的极限概念,掌握求函数极限的方法;理解导数及微分概念,掌握求导数及微分的方法;理解微分的经济意义,掌握微分近似计算的方法;理解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掌握求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方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结构,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初等解法;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基本方法。
15个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典型的、常用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用其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能用极限方法确定贷款和投资方案;能进行边际与弹性的计算,明确其经济意义和做出实际分析;能用导数的方法解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问题;能用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对常用经济函数的问题做出最优决策;能利用利率、现值、终值和贴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能分析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能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在经济变量的边际变化条件下,经济变量的积累变化、总量及平均量;能用表格表示的经济量之间关系的计算;能利用线性代数方法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合理的获取数据资料,并作出估计和检验;能计算产品的合格率;能对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能预测连续或者离散变化的经济现象的状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为指导,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内容为“国美商场”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的最优化方案设计,课下作业为“国美商场”商品营销的最优方案设计。利用经济案例,开发实际的数学模型,应用案例驱动教学法,作为现实经济环境的仿真,是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教学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衬托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有意识地从经济案例量化分析中汲取建模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拨开经济迷雾、捕捉关键信息、洞察内在规律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下图即为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的基本线路图。
四、课程改革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较早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经济应用数学课堂生态化、项目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编辑项目化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实训实验课教学项目,编写数学建模课教案及竞赛练习册。
笔者在两个学年度(四个学期),在所任教高职学院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6个大专班级进行了实践,以2个物流卓越技师班作为实验班,其他4个普通班作为对照班,以下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得知:卓越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18.7分,增幅为29.03%;普通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9.8分,增幅为18.56%;卓越班比普通班的入学成绩均值高11.6分,但是期末成绩均值高20.5分,增幅为76.72%,差距拉大了;根据表1和表2入学和期末成绩计算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1和0.873,这说明相关性很强。由此可以证明卓越班所采用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6)03-144-002
一、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近几年,我们依据学生能力的形成规律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前向和后向”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立体交互式实践教学体系。这样的话,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技能是完整的。
2.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体系建设
在进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时,我们从始至终把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先后制订并实施了许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同时还特别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样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
把大学生实际教学的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评级接轨,同时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首选,提高了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
培养适应化工产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企业走访和毕业生跟踪回访等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进行整合再造,于是就有基本技能实际训练、专门技能实际训练和综合技能实际训练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化工专业与化工产业互相联系、教学的过程与生产过程互相联系、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标准互相联系。
1.基本技能实际训练
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动手能力,有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仪器使用等,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玻璃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和量筒等)和常用称量仪器(电子天平和托盘天平)的使用,增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培训。
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让学生重复练,熟能生巧。基本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生的认同感和职业素养也是从这里开始形成,所以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兴趣。
2.专业技能实际训练
2.1化工仪器运用与仪表操作的培养。化工生产需求仪器与仪表,据此安排化工管路拆装训练、化工单元仿真和实际训练、仪表实际训练和大型精馏仪器实际训练四个单元。在掌握化工仪器设备如泵、压缩机、风机和阀门正确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化工单元仪器、化工仪表和自动操作系统、大型精馏仪器的使用
2.2化工产品分析检测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化工企业对原料、中间体、产品的质量操作分析的要求,确定化工产品分析检测能力的培养路线。学生在掌握实验室玻璃仪器和称量仪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常见的四大滴定训练化学分析操作技能,通过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仪器分析的操作方法。
2.3化工工艺运行操作能力培养。化工生产特征是工艺相对复杂、工作顺序影响和工艺条件一般严格。化工工艺操作能力是化工技术类大学生的重要技能。
根据已有岗位需要和实际训练条件,学院确定了以化工识图与绘图实际训练、有机化学实际训练、化工工艺仿真软件为实际训练单元的一系列措施。学生通过加强训练,有效的结合化工生产的特点和不同生产过程的变化,能够发现问题,而且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确保生产能安全顺利进行。
三、项目研究基础
这些年来应用化工专业一直都在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更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增强实践教学管理水准
政策体系构建是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证,是确定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大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必要基础。先后制订并实施了许多管理政策和办法,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和措施,保障实践教学的可靠进行。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整合。
2.建设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教师比例应达到30%以上。经过几年建设,我专业的师资队伍已经变成一支既注意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注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力保障。
3.中心要建设校内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要使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必须重点建立并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几年来,我校建立了好几个实践教学中心设施,包括有机无机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2005年初开始改扩建化工基础实验室、实际训练基地,注重其集社会服务、教学、科研功能的匹配化,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了富有效果的科研活动。通过基本技能实际训练、专业技能实际训练和综合技能实际训练,与分层次递进推进实践教学设计,实行训练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达到三大专业技能培养和四个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出当代新型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车礼等.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90-93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作为环境类专业的一门限选课(有时也会作为必修课),它是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掉转技术,以及物理污染治理技术四个方面,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规定的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典型项目为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上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程知识点过多,在规定的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比例不合理,实践课时过少。最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难以项目化开展,适宜采用讲授法,却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
因此,对环境工程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是有必要的。在院级项目“信息技术与‘环境工程技术’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与研究”的支持下,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环境工程技术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要是录制微课程,到网络平台(网易云课堂),并运用到教学中。
一、微课程的定义、作用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的定义,微课程是短小精悍的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突出明确,主要围绕某个课程中的知识点展开教学。(2)短小精悍。每个视频的长度以5~10分钟为宜,有时甚至短至1分钟以内,学习者可以使用任何终端移动设备进行学习。(3)学习资源多样,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4)结构完整且相对独立。一言以蔽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习者可以从任一个微课程中学习到关于某知识点的完整知识,并不需要上下文关联。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大数据2.0”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应运而生,信息时代呼唤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移动学习、网络学习、无纸化学习等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微博等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更有效地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互联网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习惯。通过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获取或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微课程正是其中一种。微课程使学习者更方便快捷地接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在传统课堂以外及时高效地获取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师生关系,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更有效地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解脱。传统教学工作繁忙,既有科研任务,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时间紧迫,往往教师自己的事情没做好,也耽误了课堂教学,焦头烂额却成效颇微。因此,微课程在课堂上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有巨大作用的。
二、录制微课视频的手段
微课程在国内中小学,以及各高校的传播与兴起主要是由各类微课大赛与作品评选活动来带动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每年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面向全国高校各学科教师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刚开始,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大家制作微课视频主要是用专业摄像机进行拍摄,并且请专业人士进行后期制作,因此产生的微视频制作优良。然而,这样制作微视频成本颇高,一则10~15分钟的视频,少则一千元,多则五六千元。实际上,每一门课程知识上百个,按这种规模制作微课视频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除非有项目经费支持,一般老师要完成一门课程所有微视频的录制是非常困难的。近些年,微课依然在全国各地热烈地推广中,而各类针对信息化教学或者微课制作乃至翻转课堂的培训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微课制作的手段也渐趋灵活,而成本也越低廉。本人在院长基金“信息技术与‘环境工程技术’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与研究”中,也对微课录制的手段进行了探讨。总结如下。
1.专业制作公司参与拍摄与后期制作必不可少。我们毕竟是非专业人士,虽然懂得修剪视频、添加字幕等操作,但比起专业制作公司还是逊色很多。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虽然只是短短一分钟,但也会追求视觉上的愉悦,因此视频还是有必要制作得更精美一些。因此,专业制作公司的加入无疑是锦上添花。但考虑到经费问题,可以根据资金情况,请专业制作公司完成一定比例的工作,其他的就要靠自己。
2.运用POWERPOINT 2010以上版本软件或者CAMTASIA STUDIO 8.0软件录制屏幕。POWERPOINT 2010以上版本的软件已经具备PPT播放演示录制功能,可以非常快速简便地录制PPT放演,并且可以把旁白录进去,但是不具备编辑功能。CAMTASIA STUDIO 8.0则是一个较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可以调制屏幕,也可以编辑视频。这时候,可以录制PPT放映,也可以录制屏幕上播放的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的素材,还可以通过电脑的摄像头把教师头像也录制进去。录制完成后,便可进行编辑,网上也有针对CAMTASIA STUDIO 8.0的学习课程,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操作。
3.利用手机、平板录制微课视频。现在的手机/平板摄像头像素已经非常高了,完全可以用来录制视频,清晰度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手机、平板录制的视频储存容易,便于编辑与传播。录制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授课的场景,也可以是一支笔在一张纸上进行数学演算的过程,这就需要主讲教师把脚本写得精彩。
4.利用录像笔等先进小型设备录制视频。现在有一些录像笔,它自带录像功能,拿着这支笔写字,身上自带的摄像机就会把内容同步传导到PC、平板等电子设备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微视频。
只需把上述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便可制作出品质优良、形式多样、成本低廉的微课视频。
三、微课程的
微课程的平台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知名课程网站,可以在个人的空间、微博中,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几个比较出名的微课程网站有爱课程、网易云课堂、凤凰微课、中国大学MOOC(慕课) 、百度传课、慕课网等。像中国大学MOOC(慕课)和慕课网,当学习者学习完毕之后涉及学分和证书的获取,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撑,只是微课程的无偿,建议使用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平台,个人空间或者微信公众号也可以。
四、课程改革成效
本项目对环境工程技术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与实践,进行微课视频的挑选与制作。该门课程知识点有两百多个,通过研究与三轮教学实践经验挑选出98个关键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同时,通过实践确定微课视频的拍摄手段,最终确定利用项目经费找专业制作公司精心制作两段污水生物处理的微课视频,并为本次微课设计片头与片尾。其余视频大部分采用录屏的形式进行,部分视频请学生帮忙在办公室录制,一部分涉及计算的视频采用在白纸上演算并由手机录制的形式来进行。视频的长度由1分钟到20分钟不等,大部分集中在5~10分钟之间。
视频准备就绪后,经过筛选,最终决定在网易云课堂上。一是考虑到网易云课堂的知名度,二是考虑到该网站的稳定度。该网站平台需要实名注册认证。考虑到慕课网站需要给学习生提供证书并且有学分认证或者继续教育课时认证,本课程的建设暂时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将平台改为微课程平台。
环境工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微课资源在教学上的应用。由于课程编排的原因,该课程是安排在2015年9月~ 2016年1月,这个时间段属于项目建设初期,该阶段为文献调研、知识点筛选阶段,难以将微视频做好并完全应用于教学中,因此考虑在下一轮教学中应用(2016年9月~ 2017年1月,项目已结题)。但是在2015年9月~ 2016年1月的两个周次的教学中,已尝试将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微视频,并且要对微视频的内容准备小组汇报,在课堂上实行小组相互提问与评价;采用微信扫一扫让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并进行讨论;通过问卷网收集学生讨论的结果。这些改革手段在提高学生的参加程度、提高注意力与兴趣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学生汇报准备不够充分,提问与评价较为敷衍,因此在任务的布置与内容设置中仍需要深化探讨,实现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五、结论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做中学”的有效途径,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教学是大趋势,虽然有一些专业由于其特点不太适应微课程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只要愿意学习、愿意改进,总会设计出适合本课程使用的模式。微课程是一种手段,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改良与进化,衍生出更多形式的教学设计。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跟环境工程技术课程的排课时间不太一致,导致项目建设的成果没有办法更进一步应用于教学中,对效果做一个评价。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将会对环境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深化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侯炳超,卢平,汤志,等.专业设置理论与实践(下)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7):15-16.
[2]汪舟娜,汪益兵. 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1-3.
中图分类号:TP391
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强,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多媒体系统开发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获取、加工、集成多种媒体的学习与实践,掌握多媒体处理过程和方法,达到多媒体技术应用“高技能”要求,形成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探索中,其核心是确立适切的课程开发理念,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重构。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多媒体技术》是校级精品课程,有比较长的建设历史,从《多媒体技术》课程性质来看,适合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在项目课程基础上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背景介绍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实践的结果。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的变革经历了案例式、项目式和工程过程系统化3个阶段。基于案例式构建学习内容是在介绍零散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运用的实例,实例间并无很明显的直接关联,实例往往比较脱离实际的工作环境。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则是在介绍完教学知识点后,通过完成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往往学了内容之后比较长的时间后才来解决比较实际的项目,故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要重新回顾以往的知识点,另外因为设计的项目往往比较大,学生需要从头至尾完成需要比较多的教学时间,所以在设计项目教学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有限的1至2个项目进行教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方法能力,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过程则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种类、包含的岗位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生产工艺等进行“教学化”的处理,即构建学习情境。学习内容是“工作”,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工作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形”和“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具体任务构建如图1所示。
2 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信息量的,需要学生掌握的应用软件众多,而在整个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又不能提供比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后普遍觉得内容多而杂,内容没有关联性,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许多概念不能理解,许多基础理论原理学习困难(如压缩原理)。最后高职专业的划分比较细致,针对性强,以我校为例,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包含有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等。不同的专业针对性不同,虽然都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但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多媒体的应用操作上,理论知识只要坚持“必需、够用”原则,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对一些原理性的内容进行简化。同时选择简单易学的主流软件,如Audition、COOL 3D等,使高职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软件进行音频处理、图片处理、视频处理,制作特效图片、MTV、动画等。
3.1 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公布,考生可登录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202.4.152.190:8088/ksxt/login.aspx)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进行成绩查询。现对考生成绩复核、复试及调剂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关于成绩复核
考生如果对成绩有疑问,请于2月26日—27日登录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202.4.152.190:8088/ksxt/login.aspx)提交《成绩复核申请表》(提示:点击保存即可)。复查范围仅限于是否漏判、成绩累计、登分是否有误,不重新阅卷。考生本人无权查阅答卷。请考生遵守时间,逾期不再受理。我校将于3月5日前通过该系统回复考生复核结果。
2、关于复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