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快乐的音乐教学,构建高效、愉快的音乐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一、高中音乐课堂实现快乐教学的意义
(1)快乐教学是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既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共同心声,也是教师的最佳教学法宝。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而轻松、愉悦的音乐课,能够有效缓解各种考试的压力,实现自我身心的放松。
(2)快乐教学,是音乐学科艺术本质要求的良好体现。音乐,是高中所有课程中最具有快乐本质的一门学科,音乐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优雅的艺术气质,提升其审美能力。
(3)音乐快乐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育从业者普遍关心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比较复杂且不易实现的一个目标。因此,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快乐教学,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二、高中音乐课堂中快乐教学策略的实施
(1)重视教学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颖、创造性的导入环节逐渐走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调动,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例如,引导学生哼唱一些自己比较熟悉或拿手的歌曲,表达快乐的情感,带动全体学生的情绪。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与欣赏,并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或相关故事等进行讲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典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莫扎特、贝多芬等,将其趣闻轶事作为开场白讲述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此外,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音乐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做有奖励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2)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音乐快乐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认识倾向,也是直接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地去了解、探索,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认真理解、挖掘教材与作品,注重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音乐,感知音乐,引起学生的美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快乐是关键。例如,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不同唱法,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团结就是力量”相关的图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其快乐学习。多媒体具有色彩鲜明、直观、生动、形象、趣味等特点,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弥补平常教学中听音乐、讲乐理、多唱歌等枯燥无味的不足,为高中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等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其特长,有效实现快乐教学。
(3)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实现快乐教学。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反思与改革中前进的。高中音乐课堂要实现快乐教学,并让快乐得以延续,实现课堂高效性,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在练习与反思中获取快乐和满足感。不断探求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长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其积极性,引导其保持快乐的心情,在学习与生活中善于发现音乐,感受音乐,陶冶情操,提高其全面素养。例如,对于《唱脸谱》这类的歌曲,教师就可以进行反思与创造,拓展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对歌曲的了解,鼓励其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并鼓励其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在歌曲的教学中,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等人物形象,并联想到这些人物的故事。这样,学生的音乐演唱才会更加富有感情。
总之,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审美观与层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在音律中寻找快乐。
参考文献:
[1]邵永斌.浅议高中音乐教学快乐教学的认识与体验[J].中国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范围越来越广,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而对高中音乐课的改革更是我国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音乐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但通过有效的措施,改革还是有所成效。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应将其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高中音乐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1.高中音乐教育目的不明确,课时过少
目前的高中音乐课程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要求高中音乐教育能提高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转换教学理念,使其能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相结合。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太过独立,无法和初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相衔接。
我国各高中院校将高考中必考项目列为教学的重点科目,导致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忽视了高中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性。正是如此,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课时十分少,一个星期至多只有一个课时,一个课时的时间也只有短短45分钟。当高中学生即将面临考试时,高中音乐课的时间也会被占用作增加其他主修科目的复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量完全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2.高中音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其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中音乐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院校无法正确认识到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将高中音乐教育进行合理定位。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材选定不合适,因而,导致高中音乐课程无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改的高中音乐课程仍存在不足之处,尤其在其教学评价方面。由于高中院校对高中音乐课程的不重视,导致高中音乐教育中缺乏系统、明确的评价机制,无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措施
1.完善高中音乐课教学内容
在制订高中音乐课程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基于音乐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设定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现代流行音乐,来确定选修音乐课程和特色音乐课程的内容。通过对这种既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又具有时代特点的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保障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健全高中音乐课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评价体系在我国已逐渐普及。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高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交由音乐教师统一评价,也可发展多元化的评价,利用社会、家长各方力量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平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3.保障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成效最终是体现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因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极为重要。只有保障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需从教研和教师素质这两方面来进行。因而,在高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行自我提升,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体验
高中音乐课程不同于高中其他的课程,因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起对基本音乐知识的掌握,高中音乐课程应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对音乐的感知。音乐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学生用心体验和感受的,而不是仅靠教师讲授就能学得好的。因而,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播放《音乐之声》经典之作,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
目前,各高中院校的高中音乐课程多是着重于歌曲欣赏,但歌曲只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小小部分,是无法满足高中生对音乐的需求的。因而,高中音乐教学中可加入一些简单的乐器学习,例如,竖笛、口风琴等。加入乐器的元素,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实现音乐素质教育。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课在课改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课改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取得了重大突破。高中音乐课在经历课改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以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2011(1).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遇。
但就目前来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对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忽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出现。探索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服务。
1.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1 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1.2 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1.3 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2.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1 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2.3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2.4 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2.5 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2.6 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2.7 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2.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3.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4.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5.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6.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7.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在现代高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积极的将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最适合现代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寻找到最好的、提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现代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现代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教学的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看到更多的风景、见识更多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流行音乐进行到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能够保证学生见识到更多的风景,保证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当前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需要我们首先改变教师的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然后才能够尝试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方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相关领域的知识教学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此外就是还可以对音乐的内涵和作品的思想进行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确保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习惯于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处理知识和学习内容。这样的要求会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比较消极的印象。不少学生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的影响到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我认为教师应该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思考,只有在思考的时候学生才会成长,才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才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书本知识的内容的教学以外,还可以尝试将民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民歌教学,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民歌的魅力,让学生去体会到音乐的核心的魅力。同时,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学校应该积极的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同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运用这些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让学生相互竞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帮助、引导学生去思考彼此之间的学习情况。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实验,通过试点找到教学模式的不成熟之处,然后进行调整和改进与提升教学模式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我认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在于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这些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通过这样的模式,才能够比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成长,解决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还应该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资料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就是才能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总结:在现代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注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去寻找最适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中音乐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质
与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是在原始社会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们最早使用骨哨和烧制的陶埙作为乐器,表明他们意境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音乐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表达感情、抒发感情、依托感情的载体。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实现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除了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大家的作品之外,还要重视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高的音乐欣赏和品味能力,所以,不能直接让他们欣赏一些高雅的作品,以免让他们觉得音乐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挫伤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难易等方面考虑,从一些简单的、曲调优美、旋律轻松的曲目开始,给学生带来一场听觉盛宴,从而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深层美,领会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趣味向品味转变原则。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展阶段,心理和情绪的波动性都比较大,再加上面临升学的压力,就很容易产生一些浮躁和困惑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非常不利。欣赏一些古典、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抚平浮躁的情绪,起到振奋学生士气的作用。高中音乐鉴赏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美和力量,例如,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逆境面前不低头,勇于奋发的力量,学生自身也会受到鼓舞充满斗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音乐鉴赏中发现趣味所在,在趣味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品味的提升。
(三)由欣赏过渡到鉴赏原则。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会表达出作家完整、深刻的内涵,学生通过欣赏会深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在兴趣的促使作用下,学生会逐渐喜欢上音乐,养成欣赏音乐作品的习惯。课堂上的音乐欣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听更多富有深意的曲目,在聆听中获得更多的美感和感动,欣赏水平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达到鉴赏的高度。
三、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分析
高中音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欣赏水平和素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学效果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显著提升。要想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就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让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
(一)坚持以音乐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要实现音乐知识面和范围的延伸,实现音乐鉴赏与音乐知识的综合,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把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载体,注重音乐知识和行为,通过恰当的形式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西北腔调”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些西北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节日利益、服饰装饰等知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再让学生品味《脚夫调》、《上去高原望平川》等曲目,感受西北腔调的特色和美感。这样做既没有偏离音乐鉴赏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拥有参与课堂的权利,高中音乐鉴赏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实现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渴望参与课堂教学。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提供发表见解和交流思想的机会。
在欣赏完一首曲目之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一点实践思考和品味,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高音乐鉴赏水平。
(三)适当设计课堂活动。
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不是死板单一的,而是充满活力、灵活多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计课堂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音乐教学可以增加课堂表演、分组讨论等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音乐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做指导和参考。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引援鉴赏教学中的优越性非常突出,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冲击,还能实现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在全面把握曲目内涵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曲目与课件的完美结合,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带来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新课程下高中音乐叫上教学的探讨,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担负重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音乐曲目的载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44-1
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表现得非常明显,都希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身心的享受,但是课本上的音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上的体验,是高中阶段学生情感表达和情感交互的重要手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意义上让高中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所希望的样子,对于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备课时莫忘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准备,对于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良好的把握,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某些情况下,很多音乐教师感觉自己的备课是完美的,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却并不买账,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基本上没有领会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学生在课堂内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那么课堂效果将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提升。当面对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学生会对其中的那些部分有兴趣,对那些部分的接受会较为困难,对于其中的难点部分,我们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能够更为容易地接受。
例如,在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这节课时,我着重考虑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贝多芬音乐里的 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对其在音乐中所表达情感的体会,如果仅仅按照课本讲解,那么学生对于课堂授课中的种种思考将会被扼杀,抽象的理论讲解,对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掌握并不会有任何的帮助。而我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了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时遭遇贵族马车的个故事。 世界上的贵族千千万万,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出现在课堂上,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二、做学生与作者间的桥梁,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课本上提供的欣赏曲目,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经典,学生对这部分音乐作品的兴趣不高。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作品作家的时代背景的陌生。曲高 不必 和寡。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学生在情感层次和作家对话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对当时的背景进行介绍,而在备课过程中,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枯燥的创作背景。例如,在讲肖邦的钢琴音乐专题课时,我讲述了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通过这段故事的讲解来帮助学生走进肖邦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其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对其音乐产生了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一面。
三、娴熟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而我们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需要参与的地方,挑选的内容必须难度适中,能够符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太低,则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太高,学生则望而却步,所以,参与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内容必须设定合适。例如,在学习鼓乐铿锵这节课时,我根据学生水平编写了两条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节奏,学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唱,变化的节奏和乐音强弱的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将会是积极的。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乐器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打击乐中声音强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体上的练习效果。
四、利用姊妹艺术,丰富教学手段
艺术是相通的,部分音乐可能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姊妹艺术,丰富教学手段。不妨用相关联的其他的艺术门类作为我们音乐课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而全面地理解音乐。
我在讲巴赫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当时音乐的时代背景的掌握来提高对宗教音乐那种恢弘气势的感觉,准备了一些欧洲大教堂的图画,通过图片来展示当时宗教的繁荣和发展,利用列位天神的壁画,图画传递出的氛围就是对宗教音乐最好的注解。通过这些例子的应用,学生更为容易地掌握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部分,对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能够符合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和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为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种种,是笔者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经验之谈,应该说,音乐教学和艺术教学一样,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没有一定的规范,笔者认为,应该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课堂内容。而在教学工作中,笔者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多做总结,就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最终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帮助,而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自身的提升也是可以期望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28-2
高中的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而优秀的精神品格,从而达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主要途径。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许多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高中音乐课只是一门辅助的课程,是为学生在学习主干课程之余调节情绪的。音乐课堂上只要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在音乐课上放放音乐或由学生展示通俗歌喉,仅此而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前的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处于一种杂乱的状态。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统一规划,使其遵循统一的开发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共享性。本文认为可以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整合,有效开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资源。
一、积极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以资源为支撑,要想高中音乐教学出彩,必须要对现有的潜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可以说,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是高中音乐教学得以深入的保证。实际上,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音乐教学的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更加广阔的资源就在我们生活中。
(一)整合媒体教育资源
媒体教育资源主要指在社会中各种媒体里能够传播的资源。主要包括: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音像等。阅读可以使人告别心灵的孤独,体味一种独特的快乐。现代传媒业的发达对于人类来说是件幸事,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电视,可以介绍一些好的节目,观看后在课堂上讨论。比如一些经典节目《每日一歌》、《每周一曲》、《星光舞台》等中的歌曲;或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或民族民间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这些资源之时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相比较初中生,高中生已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包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媒体教育资源只有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时才有价值。教学中,教师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分析、欣赏相关音乐资源,使学生逐步认识、体验音乐作品的美、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体验能力。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少年宫的教师等)、杜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杜区文化艺术场馆、农村民俗活动等。比如在淮安市耳闻乐见的农村婚礼的吹打音乐、老年秧歌舞音乐等都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也是农村音乐课程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与社区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博物馆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教师通过紧密地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音乐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整合高中学生资源
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便是学生资源。学生的课程教学的主体之一,也是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生理、心理的发展正趋于成熟完善,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强,悄感丰富,还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如果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整合,其学生的热情必然高涨,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以作品《梁祝》为例,整合利用学生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个别学生促进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整合交流。在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能拉小提琴。经过两周的准备,她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奏了爱情主题、副部主题,这个效果比听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奏好。因为现场的演奏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亲近、亲切感,演奏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投入都使同学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在激发、整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展开研究型的学习,如一个小组着重对梁祝的传说及社会意义的研究,另一个小组研究本题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越剧,还有一个小组研究作曲家、创作背景等,有些小组负责场景的布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采访本地剧团,还有更多的学生上网。实践证明,采取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掌握学习方法。
二、相互学习,整合师资队伍
要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音乐教师的素质。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多方面的途径,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引导建立教师自我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一些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针对单位教师的一些做法。想要提高整个学校乃至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必须要引导教师互相学习,整合音乐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提供机会,可以经常地听课、访问,学习老教育家、老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习班、研讨会的形式,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努力读书,大胆实践,虚心学习,注意总结。在演唱、演奏能力上,教师要坚持练习,稳定地增强音乐表演能力;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反思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对于促进教师的反思是十分有益的,同事之间还可相互交换问题,引发彼此的思考,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三、互动开放,整合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采取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诚然,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基本知识。其中,学生对音符的认知、乐器的操作等不能自发产生,只有依靠灌输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灌输是必须和必要的。灌输并不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唯一方式。高中生的音乐认知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其音乐感知觉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此,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应该将高中音乐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整合现有的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进行社会实践
即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中去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淮安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调查》这一课题,学生们“从长辈处口传心授、拜访邻居、社区老人”等这类活动中可以了解到柳琴戏、江苏梆子戏、柳子戏、泗州戏和淮海戏、清淮小曲、海州牌子曲等,一方面增长了音乐知识,扩展了课程资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二)文献资料研究
如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课题《中外弦乐器的初步比较与研究》,学生们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资料。如到图书馆查资料,购买磁带、CD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些活动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的探究方式,也是一种较为简捷的探究渠道。一方面可以使得课程资源得到扩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堂探讨研究
学生们将自己对于音乐知识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解说、介绍,甚至辩论,其特点是互动的,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的方式可以是以个人方式提出观点,也可以是以几个人的合作方式、小组方式等。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大力开发学生思维,并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电化教学的有效性,是音乐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方向。在校的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精力充沛,他们大多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常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为一堂成功的课铺下基石。
一、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追求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化
建构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率先提出。发展到现阶段,有研究学者认为,每个人都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建构世界。要破解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首先要求音乐教师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理念,而应研究、学习并导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生提供建构主义的音乐学习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应用技术与网络的不断发展,有益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利用情境、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实现对现在所学音乐理论及应用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教学条件下,教师起到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帮促的作用,教材上的知识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对象。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二、善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动力和生机。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以为改革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音乐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个性和音乐创造技巧。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己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表现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的共同演绎,让学生品味乐曲的意境,并通过相关的画面及注释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曲本身内涵,学生获取了更多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乐曲的内涵,体验到了所教音乐与相关背景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意境,这样无疑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教学软件,把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小游戏等娱乐方式展现给学生,这些小游戏都可以通过设置来调节训练的进度或者难易的程度。
三、音乐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的新要求
1.转变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很难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学习气氛沉闷,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质的挖掘。现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电化教学的优势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声音、图像等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让教师真正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2.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G633.951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培养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不管是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还是在传承优秀音乐文化方面,其作用均较为有限。虽然近年来通过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经使长久以来“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窘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感悟音乐课“审美教育”中“美”的方面仍然还呈现出一个“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W生还是无法从心灵深处产生足够的情感共鸣,并生成融于生命对真、善、美的更高追求的向心力,难以达到高中音乐鉴赏的课程目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能使学生对高中鉴赏教材内容产生兴趣的确实不多,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对教材编写者们精心挑选的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佳作产生兴趣呢?
1.从人们的心理接受规律来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总是喜欢既不陌生又不太熟悉的乐曲。在一项有关音乐反应的研究中,通过测量的多维变量分析得出音乐主题的知名度是旋律新颖度的一个“倒U”形函数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最有知名度的旋律是最新颖的,而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具有中等新颖度的旋律才是人们最喜爱的心理特征。这就对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2.迈尔指出当人们对音乐产生某种期待或兴趣时,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接受音乐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这种期待情绪获得满足,实现心理的平衡。反之,若人们对所接触的音乐不会产生丝毫的冗余度或冗余度过高则表示他们对该音乐作品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心理没有任何期待,因此,会致使他们不接受这一音乐信息。
将以上问题与当前的教材内容相结合就容易理解为何在音乐课上的许多时间,就算教师竭尽全力实施启发诱导也很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致使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究其原因,就是教材上的内容更多的是从音乐文化的本体范畴编写的,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体需求则很少考虑。从认知心理角度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因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学生普遍对它们太过陌生而缺少最基本的冗余度,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对学习的求知心理期待,也就难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无趣与低效了。这项研究成果既将传统认识中“越是陌生的内容越是要教”的观点予以打破,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即要解决基础音乐教育中“高负低效”的困惑不能仅去探求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还应该扩大思考的范围,甚至应借助家庭、社会的音乐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或革新教学内容等。
二、在认识音乐鉴赏美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总是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认识,即让学生体验思想境界深刻的、历史价值丰厚的、社会价值高尚的和创作技法经典的艺术音乐作品就是“审美教育”,而实际上这样的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并未因课堂教学而去对那些民族的、民间的、艺术的音乐内容产生热爱,最多也就只是了解了一些外在的知识与技能。原因其实很简单,即“美感”并非简单依靠说教推理就可以接受和传承的理论知识,也并非被动参与就可以生成的内在尚美精神。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来分析:“艺术品的巨大吸引力并非在于其美的效果,而在于其释放了人的本能需求,满足了被压抑的欲望,消解了因压抑这些欲望而造成的紧张情绪后得到的心理平衡。人们经验中那种由艺术品的形式引起的愉悦仅仅是进入深层愉悦的诱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审美教育应该具有两个内涵:(1)审美主体的本能需求是美感产生的基础和前提;(2)审美主体的本能需求得到满足或压抑的情绪得到消解是美感产生的事实。这就说明与人的本能需求相脱离、纯粹的音乐作品欣赏是非常难以产生真正的美感的。
三、在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的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价值取向为“以音乐为本”、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学,本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误读的成分的。如:现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教学观:音乐课不能上成语文课、历史课等,音乐课上不能对相关非音乐本体知识的文化信息进行过多地讲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音乐元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成就一节好的音乐课。但在本人看来,这也许正是造成“艺术音乐晦涩难懂”印象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内化理解能力的强弱与其自身既有心理结构中知识面宽窄及判断力的高低成正比,因此,让学生的心理结构得到丰富有利于欣赏教学的顺利进行,而能使心理结构得到丰富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对相关的知识信息都有所涉及,这绝非是音乐本体知识所能涵盖的。总而言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对用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来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加以重视,把音乐本体知识和心理审美相统一。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师应对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加强反思,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等;并要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社会环境之间的相关性等进行重新思考;不断进行革新进步,努力让音乐教育逐步迈向科学高效的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一、音乐教学要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进行学科的综合教育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向更广阔的知识面延伸,并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与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但是,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教师一旦没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音乐教学偏离主题。
例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在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时,教师与学生谈论大量的西北民族习惯、服装特点、节日礼仪等问题,虽然达到了学科间综合的教学目的,但是大量历史问题的传授就会使音乐教学缺乏音乐知识性。虽然这样的音乐教学更丰富多彩,但是却有一些主次不分的感觉,这样的学科综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在音乐教学中,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教学要“以音乐为本”,在以注重音乐行为和知识的前提下,将相关的知识恰当、适量地传授给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教学为指导进行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
高中生是一群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的学生。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们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音乐鉴赏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和进行。
1.带问题聆听。在了解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听”是最关键、最直接的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魅力。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就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在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
2.唱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对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更能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中《飘逸的南国风》时,当学生听完一遍歌曲《幸福歌》后,对于这首歌曲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首音乐作品的主旋律,进而帮助学生学习这首音乐作品。
3.放飞思想,进行想象。在学习和欣赏完一首音乐作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想的过程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步骤,有了学生想的过程,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更具有创造力。这也正是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
三、适当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音乐教学灵活、多变,各种形式和特点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令人感到兴奋和愉悦。虽然这种热闹、多变的教学使音乐教学更具有活力和趣味,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只考虑课堂的氛围,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音乐公开课中,随处可以见到即兴的课堂教学环节,如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这种合作、表演和讨论是教师为了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教学而设计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有时还没来得及合作和讨论就被教师喊停了。这样的课虽然有了形式上的“热闹”,但是却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学习当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随课程改革,使教学只有华丽的外壳,没有美丽的内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设计和融入活动环节,并及时反思教学行为的成败和优缺点,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抓好教学时机,让音乐课堂既有新颖愉悦的教学形式,又有充实的教学内容。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音乐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自己通过感知音乐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所以,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音乐感知、感受和领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被音乐感染和感化,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灵魂。以前那些试图给学生把音乐讲明白的教学方法,到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同一首音乐,在欣赏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想象和联想时就有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对音乐内容加以诠释,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五、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风气使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自始至终都将无所作为。我们比大多数的人都清楚音乐的价值,我们更清楚音乐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应当看到,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明确了音乐教学有其无法取代的必要性,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对音乐的欣赏、感悟以及掌握,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殊途同归,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学没有高考带来的压力,对音乐的兴趣是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作品往往脱离学情,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仍以教师单方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往往无法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过分知识化、理性化,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因此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反常现象。
3.教学评价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三、高中音乐教学对策及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学生的音乐知识系统。如果把每节音乐课视为一个点的话,这个最终目标就是贯穿始终的线,并把各个点联系成一个多维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要将教学大纲中的精神体现出来。此外,要重视教学目标有阶段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有步骤的完成。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音乐是一门学科,但首先,音乐也是一项艺术,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美实在是买椟还珠。利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不能生搬硬套死板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具体的做法包括: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安排同学分组讨论乐曲某一章节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体会音乐对不同受众的感染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通过讨论获得的体验,要比学生单独去听带来的影响要深刻的多,也丰富得多。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高中生求知欲很强,尤其对于流行歌曲的热爱无与伦比,这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训练,比如声乐方面气息、颤音等的训练,可以轻易的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乐此不疲。
(3)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诠释,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亦或者可以鼓励学生改编一首曲子,用变奏等方法,描述不同的情感,这对学生而言,也将会是很深刻的体验,教学效果相当显著。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完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完善,发现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方面要加强的地方要着重记录下来已在今后的教学总结研讨、交流、反思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音乐专业课程,但是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是以“美育”为核心,音乐专业领域的视唱、练耳、乐理、歌唱等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大多数的高中音乐专业学生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音乐专业教育。
四 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