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村发展方向

乡村发展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乡村发展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乡村发展方向

篇1

休闲并不是简单的出游,提尔曼(Tillman,1974)总结了休闲需求,包括:追求新鲜体验(如探险体验);放松、逃离和幻想;认可与身份;安全(免遭饥渴和痛苦之苦);支配欲(控制自身环境);社会反应与相互作用(与他人发生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心理活动(感知与理解);创造性;必须的需要;生理活动和健康需要。乡村由于其自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仅可以满意城市人群的新鲜体验,也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生理,以及健康需求。

一、城乡家庭差异

城市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下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家庭结构和家庭制度的变迁下,已经使得家庭的许多基本社会功能出现萎缩、下降或被取代。

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家庭生活日益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人们传统的家庭责任意识也在淡化,当前中国城乡社会的家庭变迁,越来越多地朝着伴侣式家庭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共同消费,相互予取情感和生理满足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基本趋向是,公众更乐于社会越来越多地分担家庭旧有的功能。这种家庭婚姻功能的衰落。

而在乡村地区,受其农业社会传统的影响,以及家族纽带的影响,传统农耕生活的印记依旧存在。虽然乡村社会也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影响,但相较城市而言,家庭的基本功能依旧予以保存,在乡村地区依旧存在四世同堂,密切的邻里往来等互较强农业社会家庭形态。

二、 城乡生活方式差异

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虽然给城市人群带来经济回报,但城市糟糕的交通、拥挤的住房、污浊的空气、不安全的食物、无尽的加班,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充满厌倦,同时也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甚至也也可能产生一些极端的负面作用,比如2010年曾经造成社会极大震动的某工厂职工相继跳楼自杀事件。

相对于城市来说,乡村生活虽然不具有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但是生活节相对较慢,农事又忙有闲,且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且自然生态环境舒适,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相对较小。

三、 城市人群的休闲需求

城市休闲活动往往是逃避城市的快节奏,逃避这个概念在休闲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休闲的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逃避的目的各有不同,与我们所缺乏的东西相关,并与其他团体拥有的稀缺资源比较相关。

2010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国民休闲方式网络调查显示国民休闲活动的十大目的为:放松身心(78.0%),增长知识、开阔眼界(64.3%),满足爱好(50.6%),锻练身体(45.7%),换一种方式生活(45.7%),暂别现实压力(44.9%),扩展生活经验(40.4%),加强沟通、牢固感情(39.5%),审美愉悦(38.1%),结交朋友(37.7%)。放松身心,换一种生活方式和暂时告别现实压力可以看成城市的快节奏给生活带来了压力;加强沟通以及结交朋友说明了城市生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足。 拓展生活经验,换一种生活方式,以及锻炼身体等需求在乡村环境都可以得到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家庭差异,以及生活方式差异正是城市生活中所稀缺的元素,恰好可以满足城市人群的休闲需求。

四、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方向

基于家庭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结合都市人群的休闲需求,可以发现,乡村可满足城市人群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交方面的休闲需求。

从家庭角度,家族式生活体验可以展示出更多的人流和情感体验。这种旅游休闲不仅可以满足其新鲜体验,更可以给其带来新的生活认知。其开发并不一定沿用传统旅游的景区模式,只要能满足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其休闲旅游的目的即可。同时,乡村慢节奏也可以使其得到放松和休憩,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污染少的生活环境对追求生活质量的都市人群来具有越来越多的吸引力,乡村户外运动,康体休闲等产品都具有广阔潜在游客人群。乡村旅游休闲相对与休闲度假区来说,其经济成本对于大众人群来说更有亲和力。

篇2

1 政府规划与主旨的新转变

首先乡村社会作为比较独特的群体,拥有较大封闭性,稳定性以及传统的承继性,因此乡村规划的理念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也有别于现代城市的规划,充分尊重村庄的“主导”性作用。

1.1 规划主旨的改变

现在各个学科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与升华,同时伴随着乡村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基于乡村规划与乡村研究,乡村规划的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入式的工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村规划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新时期的“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的乡村建设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口号,而是利用更多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另外为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变用地理念,保持持之以恒的发展来增强农业支撑能力。另外在生态环境上,要高度关注气候的变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被动的污染治理变为注重资源节约以及采取新能源的主动保护;从历史传承上,保留乡村特色的独有发展,从而逐渐落实村庄的民宅空间结构设计、空间布局,从而促进了空间心态以及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1.2 转向规划态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主义与形式主义,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举措。另外,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紧跟国内的形势,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必须实现态度上的根本转变。第一要务是规划人员的人文转向,在充分理解乡村文化传统,环境与资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规划的发展。注重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通过“驻村体验”式的深度调查,削减技术交流壁垒,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从无灵魂的村庄材料中认识有灵魂的、生动的村庄肌体,为乡村规划注入人文气息。村头的水口林荫树下、村内的场院与晒谷场、寺庙与祠堂、小集市等承载着乡村自治管理、文化景观、、商业休闲等特殊功能,彰显着乡村精神与特色风貌,表达着乡村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篇章,是乡村“气质”之所在,是维系村民认同感与归宿感的精神领地之所在。

2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2.1 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乡村综合体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基于合理的规划。就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的水平,合理确定新乡村综合体的数量与规模,在布局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辐射范围与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已经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建设模式上,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形貌的差异,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同时重点在于对中心各项功能设施进行配套与完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尽量满足周边农民的各项生产与综合服务需求;在建设模式上,应该做到能整体协调而且功能合理,除了体现乡村特色外还要对农村住宅的特色予以保护。

2.2 多举措筹资,从而保证资金充足

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创新的思路筹集专项资金,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作用,并且通过财政贴息与信贷支持等杠杆促进新乡村综合体建设;并且通过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的俄合作、新技术与新农产品的引入等。多渠道的引入都可以实现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资金的整合效率。

2.3 创新体制,提升新农村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1)根据乡镇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机构及人员编制,改革、精简现有的乡镇政府机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框定政府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深化县镇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新体制合理划分县、镇(街)政府支出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科学界定镇、村社会管理事权,把农村社会管理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由财政供给。积极筹集财政资金,继续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建立激励型财政制度,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财政收入有效增长。

3)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提高农民及其子女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新体制重点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

4)进一步明晰集体资产产权,积极发展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的营运和管理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依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逐步实行“村企分开”、“村社分账”,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通过量化资产、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转的办法,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2.4 建立生态型农业社区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应结合本村的实际,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全面科学的规划,选择适当的标准和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和综合的工作,由于市场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其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出来。

3 结语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中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才能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健雄,冰峰,陈土;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特别报道[J];小城镇建设;2000年05期

[2]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镇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村镇的规划建设是我国的当今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快了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的步伐。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时不太顺利,有些地方需要我们进行改进。本文就从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需要加强的内容,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的改进方法,北方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论述。

1.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需要加强的内容

1.1有关改善村庄景观风貌的内容

村庄景观风貌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区域。景观包括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村庄景观风貌建设及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由于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部分村民在住房外侧搭建牲畜圈,不仅影响村庄景观,更带来环境上的污染,在规划中统一修建牲畜养殖地,对人畜进行分离,对环境进行整治。

1.2有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

传统农村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十分注重公共空间的营建,以市集、庙会等活动场所为中心,进行日常各种社会活动。目前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规划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添加和整修。结合道路交通规划,沿村中主要道路进行布局调整。围绕公共中心,设置一些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店铺。基础设施设计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对于闲置空地规划建设适合农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广场和活动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少、见效快、易于管理和日常维护的项目,起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豪华与气派。沿街种植行道树,与宅间绿地、中心广场结合,最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变单纯的景观绿化为融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绿地规划,真正使村民感受到村庄的变化。

1.3有关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的内容

发展当地特色产应该业时我们以第一产业为主,村内还进行粮食、果树等一般农作物的种植。在新农村规划中姜家村将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庄),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努力拓展第三产业,利用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收入,真正实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的改进方法

2.1加强大家的思想意识

在中国北方村镇土地规划中,大家的思想不是很明确,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主要因为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明确的方向,更没有很好的例子做指导。我们应该加强大家的思想意识,在农村土地种植时,在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土地仍归农民所有的情况下,由部分人集中经营,实行规模化,规模化的经营可以科学的种植,达到更高程度的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种植的作物也可以达到经济化,便于管理,劳动成果除交纳土地管理费用之外,其余部分由农民占有土地的比例划分,同时农民也可以到土地管理者那打工或外出打工,完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2.2注重乡村教育

农民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都想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都把孩子送往城里就读,导致城里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影响农村教育的同时也降低了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注重乡村教育。在教育上需要更大的改革,应该加大教学投入,特别是省市机关要充分重视,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要监管好这部分资金的去向,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上的,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让人们相信你有实力,让农民有信心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乡村教育有了较好的发展,才能减轻城镇教育的压力,才能够全面提高城市、乡镇、村庄的教育质量,让祖国的未来能有个更好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2.3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是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的改进方法之一。农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发展养殖业,几乎每家每户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养一些家畜,以猪,羊,狗为主,还有的养些鸡,鸭。但是人们观念不强,没有当成当地产业发展,大都是散户,养的比较少,获利较低。在这一方面乡镇府等可以加大投资,大力发展养殖业,根据地方特色,养一些特色家畜,让农民入股,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并带动整个村镇的经济发展。例如,有的地方离城市较近,但是人们早餐一般喜欢吃烧饼夹狗肉,导致家家户户都养狗,满村子到处跑的是狗,很吓人,危险系数也大,狗的品种也是形形,从而降低了狗肉的品质,农民朋友也卖不上好价钱。如果再此建立一个狗的养殖基地,我认为应该比较好管理,因为除了疯狗病外,还没有发现像禽流感那样的狗的流行病吧。除了养狗外,还可以养殖或种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物种,进行深加工,远销他乡,甚至出口,有很大的价格空间。在养殖时,一定要使技术跟得上,特别是技术人员,可以花高价外聘一些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养殖户,使养殖户放心同时可以掌握好的养殖方法,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值。从而,把养殖和土地私有化下的集中经营结合起来,是可以使农村快速发展起来的。这就既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3.北方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点

我认为北方农村未来发展的重点要落在抓住教育,合理的土地规划,严格的实施计划生育,合理规划的建筑布局上。新农村的建设重要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物质条件。只有落到实地的新的农村生产模式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再次的飞跃,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生活水平,生活水平高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才能安心的搞农村建设。应该特别重视思想上的教育,学习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等一系列的党的新理论,不仅仅要在广大党员之间展开,也应该在广大群众之间展开,让大家都能对实事和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学习,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方向,自觉地学习科学技术,掌握新的技术,投入到各层建设中去。更多的因地制宜的变化,更多的落到实处的改革,实现现代化农村的理想,相信会很快的实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知道, 村镇建设和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在新世纪里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4.结语

经过我们大家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北方村镇的规划建设上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坚定中国北方村镇的发展方向,并把握好发展的重点,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4-1

1 石道河自然概况

石道河地处辉南县东北部,位于北纬42°31′18 ″-42°42′58″和东经126°23′34″-126°44′39″之间。东南与靖宇县接壤,东北与桦甸市一山之隔,北与磐石市相接。东西极点距离28.5公里,南北极点距离21.5公里。石道河镇座落在龙岗山脉的老岭西麓,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多山。最高海拔1 132.9米,最低海拔338米。全镇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耕地9万亩。石道河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进出长白山的重要门户。交通通讯便利,省级桦辉公路贯穿全境。全镇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总面积2.4万公顷。石道河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1℃,年积温2400℃-2900℃,年均降水762毫米,年平均光照2598小时,无霜期105-135天。

2 石道河新农村绿化的特点

石道河依山傍水,所属四方顶是辉南县最高峰,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兴起给石道河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为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省、市、县、镇均加大了对景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尤其是沿途各乡镇,将在景区的带动下抢抓机遇,发展各自特色的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好过往游客带动的旅游需求和强大的广告效应。同时打好石道河生态特色牌,带动农民打好发展基础。也给新农村环境提升带来难得的机遇。

石道河土层深厚,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村址大都选择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由于房屋建筑间距较大,透风与采光条件较好,因而,与城市市区相比,农村绿化具有更适应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石道河属欠发达地区,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尽管今年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打造了吉林省野山参之乡等特色品牌。但大部分农村并不富裕,且存在着严重的乡村间的不平衡。能够用于村庄绿化的资金相对较少,农民难以接受高成本的绿化。因此,新农村绿化应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从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切忌盲目仿效城市绿化模式。

各地村风民俗存在差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特别是在指导村庄绿化时,应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否则农民不乐意接受。如有的农民不愿意正对大门栽树,房前忌讳栽植松柏树木等。

绿化期望值与城市不同,与城市美化绿化相比农民对绿化效果的期望不仅仅是村庄的绿化美化,同时还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3 新农村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3.1 保留利用原地树木,新造补缺

现阶段,农村“四旁”的绿化已很有成效,新农村绿化主要应以填补林中空地和空缺为主,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树木,不能能轻易砍除。切忌将城市草坪、色块的绿化模式应用到新农村绿化建设中来,要切实依据农村特点与实际,走有农村特色的绿化道路。

3.2 选择乡土树种,慎重引进外来树种

农村现有的乡土树种经多年的栽培,具有绿量大、寿命长、有姿色、抗病虫、易管理等优点,并且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具备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不仅能观叶观果,招引昆虫、鸟类,同时还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将乡土树种作为新农村绿化的主体。而外来树种由于花钱太多,且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所以引进时要特别慎重。

3.3 农民投劳为主,政府适当资助为辅

新农村绿化过程中,植树涉及到所植树木的归属和利用问题,因此要稳定落实,“坚持谁的地盘谁绿化”和“谁造谁有”的原则。鼓励与动员农户,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以村民义务植树的形式,投劳投资,进行栽植和管护。根据不同村庄实际,采用农民出工整地栽植,政府出苗或补助部分苗木经费等形式。

4 绿化植物的选择

乔灌木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最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易受冻害、热灼,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栽植成活率高,管理成本低,绿化效果好,最能体现地方特色。在石道河可选择的落叶乔木树种有五角枫,九角枫、白榆、旱柳、爆马丁香、黄檗、楸树、椴树、123苹果、梨树、李子树、山楂树等,灌木有樱桃、榆叶梅、忍冬、卫矛、金叶榆、紫叶李、丁香等。

花卉及地被植物的选择:花卉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宿根花卉,自播能力强的当年花卉及管理粗放的野生花卉。如马莲、野生百合、千屈菜、芍药、萱草、串红、百日草、孔雀草等。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各类经济作物和蔬菜也可以运用到当中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如草莓、红叶甜菜、羽衣甘蓝、紫甘蓝、白菜、胡萝卜、地环等。它们可以与花卉混栽也可单栽,要求疏密得当,栽植收割统一。

篇5

一、幼儿教师的重要地位

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对于周遭的环境会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获得感知,进而通过幼儿自身情感的内在消化,转变成自我认知,儿童在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认识世界。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一级环境,家长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在幼儿年龄较大的时候,家长就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方面是由于家长时间有限,不可能全天时间都会在孩子身上,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科学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负责安排各项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有利于其成长的活动。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健康成长,在增加幼儿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通过群体教学、规范性教学,让幼儿学会在群体中生活,知道某些规矩必须遵守,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和生活带来帮助。另外幼儿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自理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往往要充当保姆、家长的职责。科学研究表明,幼儿6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因此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发展群体中,普遍出现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不高、薪酬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

幼儿教师相比较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而言,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一样受社会重视,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保证安全、有地方玩,学习不是幼儿的主要任务,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并不重视。正是因为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才导致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家长认为看护孩子、陪孩子玩,不需要多高的专业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以看不起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师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等情况,造成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也有幼儿教师自己的原因。

(二)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不高

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整个幼儿教育环境来说,私立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些幼儿园成为居民的主要选择,但是私立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是比较低的,无论是学历、经验还是专业,仅程度都要求较低,因为在私立幼儿园为了保证个人利益,会使用低薪的刚毕业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不是正规的学前教育高校毕业的,知识水平不够,同时也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对于幼儿的成长很难做到良好的指导。从教师群体上讲,一些老的幼儿教师,经验丰富,但是思想比较陈旧,一些新的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新旧老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造成整个幼儿教师群体的不专业。

(三)幼儿教师薪酬较低

幼儿教师相比较中小学教师来说,薪酬是比较低的。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尽管社会需求量大,但是能够得到入编机会的教师是非常少的,有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服务于私立的幼儿园。幼儿教育不象中小学教育一样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在幼儿投入中,家长愿意投入的就比较少,因此均到幼儿教师身上的工资就更少。(四)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虽然没有很大的升学压力,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却非常多。由于幼儿自理、自律能力不强,幼儿老师在生活中要时刻看护这些孩子,防止他们因为贪玩、打闹发生事故,在课堂上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教师需要不间断的提醒、约束这些幼儿。另外在跟幼儿讲道理、说故事的时候,要非常注重技巧,要用幼儿听懂的语言、方式向幼儿讲述。看护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精力、时间,但是幼儿教师要同时看几十个幼儿,要照顾到各种事情,更是难上加难,幼儿教师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三、针对幼儿教师发展现状提出的建议

在幼儿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从加强社会支持,正确评价幼儿教师、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经验交流、提高待遇,激励教师工作、通过自我调节消除职业压力等方式进行改进。

(一)加强社会支持,正确评价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有教师自己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要从教师内部进行调整,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社会原因,除了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人士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些社会机构也要参与到这个问题中来,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传播出去,呼吁更多社会舆论正确评价幼儿教师,让更多的家长重视幼儿教育的作用,自然幼儿教师的地位就会提升。

(二)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

教育要达到一个高度,必须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幼儿教师团体的品质一定要高,要经过高品质的教育和专业的培训,并且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师的学历、专业有严格的要求,尽量在具有专业高等学历的应聘者中选取,因为这些应聘者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能够很快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

(三)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间经验交流

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往往出现新老教师断层、沟通不畅的问题,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观念陈旧,新老师往往理论知识扎实,也乐于尝试新的教育改革,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失败。新老教师之间如果能够实现互补,就可以优化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开展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在沟通交流中,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提高待遇,激励教师工作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工作辛苦、压力大,薪水待遇也比较低,长此以往,教师会对职业产生倦怠,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工作激情和效率就不会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来激励教师。具体可以通过一些幼儿赛事的比拼,来体现教师的劳动成果,根据比赛结果,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实现激励老师的目的。

篇6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

一、农村水利现状

1.农村水利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2.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要求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3.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4.财政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在我们贵州大部分地区农村,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差距较大,主要靠群众自行解决,因此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二、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1.认真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是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是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促进我市河道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努力创新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1)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财政补助为主导,国家、农民、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农村水利投资机制。要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依托,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项目。

2)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区、泵站管理单位的“两定”工作,通过中央补助、

地方加大财政投入等渠道,足额落实“两费”,做到以事定员定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合理流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把农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工程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机制,探索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加强量水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水权合理转换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

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正英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2]付源瀚等.浅析农村水利工作的形式、方向及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

[3]陈玉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2006.

篇7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52-01

房地产经济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向宏观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中坚力量。本文就讲述了房地产经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一、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脱离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南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居民户来投宿美其名曰“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凤”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政府在这个问胚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

2.调整脱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导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调整其盲目性。在地产市场中政府利用批租权实现其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或者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下命令定指标,谁出高价就批租给谁;或者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强行改变投资方向,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消费的高层次产业。

3.地产市场不成熟。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可是,我国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还并未真正形成,确定土地的批租价格很大程度上靠“拍脑袋”。有两个问题显得很突出:(1)盲目的高价行为表面看来,地价高的国家总是收益大,其实不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地价过高会使房地产业投资或成本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又会限制生产和消费这反过来会导致经济萎缩和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因此,盲目性的高地价对经济增长并不利,是一种非理。(2)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这带来了土地投资的盲目性,实物地租的无谓流失,这种行为暴露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是由于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造成的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泡沫可分为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严重危险区四个阶段,安全区的泡沫通常有积极作用,而危险区与严重危险区的泡沫则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地产泡沫的破裂还产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房地产过热,必然形成泡沫,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影响着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而且当前房地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包括单项业务、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风险。

二、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1.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

2.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化。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但从市场表现看,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城市运营商很多,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从当前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市民购买力分析,只要经济形势保持平稳增长和楼市不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楼市就不会倒掉。近期,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是指楼市崩溃,而是引导房地产业进人一个成熟理性的稳定发展期,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性价比优越的产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篇8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27-01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全县土地总面积3130 km2,

农耕地面积225.53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13.64万亩,旱耕地211.89万亩)。西吉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19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91 mm(E601)。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76万人,回族人口27.87万人,人均纯收入2943.7元。大家畜存栏11.91万头,羊存栏15.10万只,猪存栏5.59万头。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1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29.8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8.66%,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3.2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6.54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38.1%;饮水不安全人口13.61万人。至2009年底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3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6.67%,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4.0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9.22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44.26%。

2.2 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2.2.1 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8处。按受益范围分:跨乡跨村工程10处,村级供水工程28处;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水源工程4处,地下水水源工程34处;按水源水质分:采用特殊水质处理工程1处,采用水源水质达标工程37处;按供水规模分:达到千吨万人供水规模的工程3处,千吨万人供水规模以下35处。38处集中供水工程总供水能力7988 m3/d,人均日供水能力42 L/d,受益人口16.54万人。

集中供水工程坚持服务群众,保证供水,用水缴费的原则,实行计量收费,以水养水,自我维持,自我发展。水费由各乡(镇)管理站负责计收,计收水费使用管理总站统一印制的水费专用收据。管理人员收缴水费时应如实填写水量、水费单价、总金额、用户名、表号、用水量的起止码、收款人的姓名,将收据联交给用水户,并为用户填写统一的水费收缴管理卡。用水户缴纳水费时必须索回票据,做到“吃明白水,交放心钱”。各水利工作站收缴的水费全部上交管理总站统一管理,用于集中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管护维修,并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水费由管理总站按工程逐个进行核算,并报县物价部门批复后执行。为确保集中供水水质达标,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与县卫生部门联合进行水质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取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水质检验进行完整清晰记录,并保存完好。

2.2.2 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有泉水改造、集雨工程和人饮机井、土圆井。全县泉水改造工程的数量达到600处,受益人口5.38万人;集雨水窖2.7万眼,配套砼硬化集水场1.96万处,受益人口6.47万人;人饮机井20眼,土圆井1.03万眼,受益人口6.60万人。根据对已建成的泉水改造工程使用情况的调查,由于工程规模较小,受益人口也较少,工程管理多采用村组自行管理,水费大约为0.8元-1.0元/m3之间,水量比较稳定,供水比较及时,群众非常满意。集雨工程和土圆井都实行由农户自管自用。但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发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泉水及土圆井出水量严重不足,年均达100 d-150 d。

3 今后发展方向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农村居民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3.2 基本原则

1)优先解决规划内人口,统筹解决新增不安全人口。在总结和吸取近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到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要求,全部解决2004年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核定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近几年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情况,适当考虑确因不可避免的原因新增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2)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与监测并重。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加强水质净化处理,落实工程验收的卫生要求,强化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对分散式供水工程,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质检测和监测巡检制度,及时掌握水质、水量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坚持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分散式供水为辅,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衔接,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动的实际,城乡统筹,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规模,避免重复建设。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打破村、镇、农场行政区域界限,尽可能发展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供水方式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或分散式供水。

4)建管并重,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相结合。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工程开工前,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理机构,明确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办法,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供水工程发挥最佳效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

5)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集中供水工程入巷管道以上的骨干工程投资全部由国家补助,入户工程由群众自筹解决。同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3.3 目标任务

西吉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3.92万人,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1.15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3.05万人,饮用污染水人口(属其他)0.27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9.45万人。另外,需解决95所乡村学校1.43万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1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33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94万人;需解决58所清真寺0.54万受益回族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0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11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36万人。

参考文献

[1]何云.浅析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科技,2011.

篇9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84-0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业态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产业,被誉为最具活力和成长潜力的行业。大量研究文献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创新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意经济理论存在较大联系。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已经超越其生产文化产品或者创造就业的范畴,它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甚至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文化变革。”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产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等理论。同时,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辩证关系,找出文化创意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制约因素作为,是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提升。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强调文化、创意和科技三者的有机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产业特征即低消耗、无污染性、高创造性、高附加值性、高风险性和强融合性。而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政府决策影响性的特点。

一、区域性特点

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区域性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细分为文化环境资源,经济水平,人力资源三方面的特点。

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文化创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以文化底蕴为创作动机,使地域文化和经济有机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创意品牌的竞争力。说到文化资源,不妨让我们想起广西的“刘三姐”文化,它以广西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华和民族舞整合重构。演出服也以广西少数民族服装为原型,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广西民族元素,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风情,使该剧大受好评、风靡海内外。

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不同的成长环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较大,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在资金投入上的难题。从人力资源的方面来看,任何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文化创意产业,其高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发展崛起。在文化、创意、科技三者中,创意是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最为知名的文化产业公司,以《清明上河图》为篮本建造的宋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经营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从而成功跻身中国旅游企业亿元俱乐部。该公司打造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成为展示宋文化魅力的印象画卷和“夜游开封”的重要载体。2011年,《大宋?东京梦华》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游客量和门票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35%,这就是典型的品牌文化的经济价值,而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的正是实现这一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民族性特点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主要民族组成,现在国内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状况正是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多民族的存在,就会产生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我们不在拘泥去谈美学界一直讨论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而谈谈有关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篇10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92-01

河南虞城光电网络公司从1998年初开始对城区域外重点乡镇开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下半年开始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大规模有线电视网络,到目前以建设成为以广电局为中心点,半径为50公里向四周发射的光缆传输网络,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80%以上。网络建设初期受资金来源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网络结构多为电缆网,光节点少,一乡一个光节点,干线放大器级数多,故障率高,维护困难,传输距离短,严重制约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电视网络的老化,故障率逐年上升,信号传输质量严重下降,用户反馈意见很大,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网络升级改造,近年来我们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和预期以及自身资金状况,在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投资,网络运营情况,降低网络运行成本,延长网络使用寿命的前提下,逐步对原有的质量较低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电缆网逐步变为光电混合网,以最小的投资实现网络扩升级。

1 农村地区有线电视传输体系现状

1)农村地区较早发展的乡镇基本都是电缆网络,现阶段农村的有线电视为HFC网,即光电混合网,由于县级有线电视网的覆盖面积大,光节点多,且分散,光纤传输距离长,一般的采用二级转发方式。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技术指标,综合造价以及今后实现双向业务的需求,现阶段我们主要采用的是HFC即光电混合网。HFC有线电视网时由光纤作为干线,再加上同轴电缆作为分配网,构成的光纤同轴混合网,它本身具有光纤与电缆所共有的特点,二者的结合使有线电视的信号可以高质量的传输、分配,进而组成了比较特别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结构。HFC的有线电视网络成树状结构,光纤可以延伸到村里的预设点,并以此作为光的接点散布开来,延伸出的光会橡树一样分叉散开,尽可能大范围的覆盖住用户。如果把HFC的宽带接到网络中,那么就可以使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在综合数据的业务信号前端进行简单地综合,共同使用一台下行光的发射机,并将下行的所有信号用同一根光纤传到光节点,再在光节点的位置把下行的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这样每一个光节点位置都可以通过同轴的电缆,并以树状结构覆盖周围用户。据此,可以得知从用户处传来的上行信号可以在光节点的位置转换为上行的光信号,并通过上行的光发射机与上行的回传光纤重新传到前端。在电缆的传输过程中,一般采用频分复用,此处的上下行信号也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进行传输的。

在HFC网中,一般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以把5MHz~1 000MHz的所有频段化分为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其中,规定5MHz~65MHz的频段称为上行通道;87MHz~1 000MHz的频段称为下行通道。上行的通道负责的都是非广播性质的业务,一般传输的都是视频点播的信号、状态监控的信号以及数据通信业务等等,而下行的通道把87MHz~550MHz的频段化为普通广播与电视的专用频段,这个频段基本上都用于模拟电视的广播,但是调频广播的业务不可以在这进行,在这个频段内大约有60个频道可以同时模拟电视里的节目。550MHz~750MHz的频段是下级的数字通信信道,主要用于数字广播与电视、VOD数字视频及数字电话等下行信号与数据的传输。为了提高自身抗干扰的能力,上行的数据大都会利用5MHz~65MHz的频段,调制有线电视的信号。HFC网综合了各种数字型的业务,大都依靠电缆的调制解调器与机顶盒系统,这些系统一般会安装在用户端的CABLE与前端的电缆调制解调端。用户端的CM主要负责把上行的那些数字信号转换成RF型的信号,再把下行的RF型信号解调,转换为数字型的信号。使用HFC接到网络中的优势有:使用宽带接入,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模拟与数字业务;cable Modem的系统具有很高的下行速率,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优势,这一优势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这一技术还具有无须拨号和永久在线的优点。

有线电视接到网络之中的业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广播电视业务,另一类是交互业务。其中,广播类的电视业务主要是指现在那些模拟电视的节目、数字广播以及数字电视等广播类电视业务。而交互的业务主要是指INTERNET的接入、视频进行点播VOD、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

2)有线电视的电缆传输网络也是有线电视里城域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从其设计标准、规划思路还是技术指标的施工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电缆传输网络已经不再需要前端了,而是以双向的传输宽带作为媒介,这不仅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标准,而且符合了所在地有线电视网的技术要求。

在HFC连接宽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双向传输,可以同时采用频分复用、空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等技术。从光节点连接到用户的电缆网里,上下行的信号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的方式,而数据的传输则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

1)在HFC的网络当中,反向通道中的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双向数据正常传输的最大问题。数据传输链中的C/N会因为噪声的原因而大大降低。所以,只有解决了回传通道的噪声问题才能顺利地开展双向型业务。上行通道的噪声来源有很多种。其中,网络结构噪声、削波失真和侵入噪声影响的主要是上行信号的传输;2)组成电缆分配网络的系统主要包括:双向延长的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块、供电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等。其中分配系统主要包括: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的分配放大器,双向的用户终端与同轴电缆等;3)电缆分配网的发展规划与未来设计;4)用户的分配网络:它主要作为网络的分配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分配放大器和用户终端。 光纤的有线电视网不单单局限在有线电视的相关业务中,它还可以为开展宽带的综合业务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为营造农村和谐供用电环境,不断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关标准,华北电网公司关于做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要求和意见,结合河北省霸州市农村实际情况,霸州市供电局提出“超前、全面、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的,以“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企业理念,加速霸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

一、以超前意识,为未来十年霸州市新农村建设铺路。

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即供电可靠性强,电能质量优良,供用电关系和谐,电力负荷均衡。超前意识要求供电企业要根据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的性质,提前预判未来电力负荷的中心及总体负荷要求。

霸州市经济基础较好,农副业生产、工商业较为发达,对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于周边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市,且工业发展相对集中于东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选取以经济发展重心为电力负荷中心,以点及面的规划方向。中西部以小康型村庄产业为主导,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尚不宽裕,公共设施和环境面貌较差,对供电环境要求较低,采取供电能力满足需要,供电基本安全可靠,电能质量符合标准,服务水平较高,供用关系和谐有序,满足新农村5―8年经济发展需求。

二、三期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

霸州市农网经过三期建设,大大改善了35kV变电站站点匮乏、部分变电站单电源供电、10kV配电网薄弱的问题,提高了负荷供给能力,提高了地区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压质量。但农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35kV变电站存在着负荷不均的问题。虽然各个35kV变电站容载比都比较高,但仍存在个别变电站容量不足、主变负载率非常低的问题,需要通过对配电网的进一步改造来均衡负荷。第二,部分35kV变电站设备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可靠运行。第三,部分供电线路过长,线型过低,线路损耗较大,过负荷严重。目前霸州市农网仍存在部分线路损耗较大,末端电压质量偏低,线路负荷分配不合理,线路负载过重等情况。2010年5月霸州市供电负荷已超过60%,个别线路以超负荷80%。每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部分10kV架空线路负荷趋于饱和,供电裕度很低,互倒互带能力非常差。由于部分线路为长线路,挂接用户较多,一旦发生故障,将损失大量电能,并且事故处理复杂,不能保证及时恢复供电。

第四,农村低压配网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农村低压线路大部分采用裸导线,未实现绝缘化,10kV开关绝大部分仍是油开关。农村居民计量表计大部分使用铁箱,运行环境差,接地线缺失严重,漏电问题突出。部分城乡综合变压器存在过负荷问题r水利台区以下低压资产长期未进行改造,设备老化,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第五,农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投入相对集中。虽然农网用电量持续高增长,但是农村用电量的增长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仍然很难与农网建设投入资金相匹配。农网收益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资金紧张局面。

长期以来,新建住宅小区的配套电力设施及其市政建筑等外电源,一直是由用户负责投资,电力部门组织建设。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供电企业无法提取折旧费,没有10kV配网维修及改造资金来源,使得配网的更新改造不能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

三、新农村电气化发展方向。

(一)推进新农村电力基础建设

完善农村110kV、35kV变电站建设,调整负荷的供用平衡,提高配电网线路的供电裕度和绝缘化程度,改善新农村低压村网线路及配变台区的综合容量,加大对0.4kV以下接户工程的投资,确保以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农网发展需要长效机制

农电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调控和投入。以往农网改造以国家控制招投标采购,以地方政府协助来推进完善农网改造。国家应继续坚持一、二、三期农网改造所形成的投资机制,保持对农网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电网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电力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电力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确保农村电网能够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用电需要。

(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节能工作

农村电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单三相混合配电方式、节能型变压器等节能技术和设备在农村电网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但投资和电量收益却无法匹配。需求侧管理在终端用电领域有巨大的节电潜力,供电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可以通过负荷管理、分时电价政策等管理手段缓解电力紧缺矛盾。节电项目投入和售电量减少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和专项资金,给予供电企业合理的经济补偿,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

(四)促进推动能源替代

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气、以电代薪,促进提高电力在农村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实现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同时,由政

(五)制定落后地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扶贫政策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应只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落后城乡也应该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针对贫困乡镇建设资金少的问题,政府应给予支持,积极促进贫困地区用电环境的改善。

(六)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机制

作为供电服务行业,搞好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尤其是“95598”客服中心等窗口单位,充分发挥抢报修管理系统的独特优势,通过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及高效快捷的服务质量,积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完善克服系统与调度系统的信息链接,尝试语音转换功能,不断加强坐席人员的素质培养,举办流动红旗等比赛,督促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服务功能的提升,提高农民用电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电力服务行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把握电网内在规律、市场规律以及企业发展规律,推进企业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基础建设和体制创新,弘扬供电行业精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努力打造绿色、高效、节能供电环境,为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前言

我国的监理行业兴起并不是很长,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建设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以及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产生的,因此,目前我国的监理行业仍然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这是监理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监理事业。

一、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多数监理公司仅具备现场施工监理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很多还仅限于施工阶段的施工监理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工程可以分为投资、设计、招标、施工这四个阶段,而由于监理负责的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监理要开展工作就必须要从头去熟悉整个工程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工程开始动工的时候了,那么监理所能做的就是一边开展工程,一边则是熟悉工程情况。对于小型的项目,这样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项目,由于规模大,时间长,涉及的技术复杂,这个时候监理才开始开展工作,就会在早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这一问题不单单是监理单位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阶段进行控制外,还由于我国的建筑管理制度仅是要求监理的管理限定在施工阶段。甚至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也仅是以“质量监督为主”,围绕的仅是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

2.业主过多干预工程管理

监理作为业主方委任的唯一管理方,是整个施工现场唯一的管理者。同时,依据我国的法律对监理责任的规定,也明确了监理是不归属任何一方的管理监督者。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往往看到业主经常做出这样那样干扰监理工作的事情,比如在某一工程里面,有一个排水管道按照设计的要求,应该是要做单独的开挖排水渠的,但是业主为了节省开支,没有经过监理商量,直接要求承包商将排水和给水等管道设置在一个渠道内,这就为该项目的安全以及造价问题埋下隐患,也使得一些管理项目脱离监理的管控,给之后的监理审查及监督带来了很大的干扰,造成了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3.监理单位的权利不明确

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管理单位,其行使的权利必须要有明确的范围。而在实际的工程管理的时候,一些监理单位没有在于业主及承包商之间做出明确权利的合同规定,使得监理单位在一些权利的行使上过于模糊。这样的后果就是容易导致监理和业主及承包商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引起工程管理的混乱。

4.业主及承包商将监理当作质检员来使用

在一个工程项目里面,监理工程师经常要进行各类的工程项目、产品的监督、验收工作,针对于这些行为,应该是指承包商在完成或是进行某一项工程项目的时候,经过自身的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再交由监理工程师依法对其完成的或是在进行中的项目进行监督、验收。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工程项目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承包商完全将监理当作了自己的质检员来看待,完全将自身应该承担的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交给了监理,一旦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就把责任推到监理的身上。而业主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是首先责难于监理,认为是监理没有做好自身的工作,而不是拷问承包商为什么提供不合格的产品。

二、明确自身的地位和权利、规范业主的行为

面对以上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监理自身的工作态度,明确自身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明确监理单位的权利权限,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单位在签订合同时,(1)明确监理工程师的决定权:工程款支付的审核、签认,在进行工程款结算时的复核及否定权,变更项目的审核、确认。(2)明确监理的审批权:方案设计、开工、停工、复工、材料使用、设备检验、进度检查、延期鉴定等的审批权。(3)明确监理工程师的建议权:有对设计及对不合格承包商撤换等建设相关事项的建议权。这些权利除了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外,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的贯彻实施。

其次是规范业主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人员必须能够取得业主的信任,使业主能够放心的将工程交给监理来监督管理,要做到使业主放心信任,就要做到熟悉监理的委托合同条款,了解业主的期望,并积极正确的处理好业主的关系,帮助业主调节各方的关系,做到既要为业主考虑的同时又要为质量负责的态度。能从大局出发,照顾到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做到对业主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合格的建筑产品,才能取得业主的信任,进而促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1.拓展监理业务范围

监理的服务范围必须拓宽,不能再局限于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还应该拓宽到投资阶段,招标阶段,设计阶段上,从源头开始进行监理。通过认真分析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协助业主从投资阶段到施工验收阶段的监理服务,为业主实施一个由投资规划、估算,设计跟踪构成的全程监理服务项目,实现更高层次的服务增值效果。

2.完善监理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监理行业可以说是一个要求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极高的行业。监理人员既要懂管理还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既要熟悉工程法律法规,还要了解造价问题,既要熟悉我国的相关建筑材料检测方法、规范,还要熟悉施工的规范要求,既要看懂设计,还要熟悉节能环保、消防的相关规定。可以说,监理就是一个新时期的复合型综合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的监理行业还存在着一些监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单一,业务能力不强的现象,要真正的改变我国的监理行业的现状,努力与世界接轨,就需要我们的监理单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创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善用人才,避免唯亲是用的陋习。合理调配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协助进入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完成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在岗位职务的安排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真正调动其积极性,从内心深处挖掘其潜力,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能够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优秀人才梯队建设,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平台。在选拔、测评优秀人才时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总之,作为面向社会的自主独立的企业,善用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才能提升员工的忠实度,才能做到人才为我所用。

3.实现规模化的经营

篇13

站在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来定位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从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改革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此为基础构建全面覆盖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按照多层次的原则,从保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完全融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最终实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农村养老保险待遇还很低,制度还不健全,覆盖面也非常小,城乡二元分割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农民还没能充分的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改革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那么笔者觉得现在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应该站在全覆盖的视角来分析,农村没有必要再搞一些广覆盖低缴费低保障的养老保险,可以保留一些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较高待遇水平、覆盖特定人群的养老保险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类似于城市中的企业年金,然后取消户籍分割,从制度上将所有国民都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的全覆盖,自然就解决了农村的基本养老问题。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有有20多年的历史,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试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简称“老农保”,现在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

1991年6月,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步入正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陷入了停顿阶段。

新农保最初从北京市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到部分城市。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于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又提出要将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展到23%的县。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

研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将其放在建立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去探索,只有明确了全覆盖体系的构成,才能有选择的将现存的各种农村养老保险改革以便纳入全覆盖体系。

5.1 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初步构想

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全覆盖一体化的制度模式下,还应当包括多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养老需求,合理区分区域和职业现实差距。

一体化——以改革后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母本,按照统帐结合,统筹基金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全额积累的模式建立全覆盖全体国民的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新设计缴费基数、社平工资、缴费比例,确保养老金替代率,强化政府责任,明确个人账户累计政策,强制性积累和鼓励多缴费、迟退休,加强基金监管增值运营,完善一体化制度。

多层次——鼓励扶持企业开办的职业年金计划,设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年金计划,择优保留发展各地区有特色高保障的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以及自愿的个人储蓄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等,作为对全国一体化养老保险基本体系的有力补充,故称其为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5.2.1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全覆盖体系的衔接

为了平稳改革,现行试点的各项养老保险都可以在确保现在的参保范围、待遇的前提下封口或保留。

5.2.3农村补充养老保险

鼓励集体或集体企业等为雇佣的农村工人或集体中的成员建立集体企业年金保障或集体年金保障。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传承家庭养老保障。有土地山林的农村居民,可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山林等视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养老保险,经营种植土地山林或流转承包权的收入都可以充做农村居民的补充养老保险。要继续做好对农村村组干部、退伍军人等养老补贴。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