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杂志 部级期刊 人与生物圈期刊介绍(非官网)

《人与生物圈》部级期刊

Man and the Biosphere
《人与生物圈》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获正式刊号(CN 11-4408/Q,ISSN 1009-1661)。本刊创刊于1999年,双月刊,A4开本,邮发代号82-253。其办刊宗旨是报道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环境学科的发展趋势,引领环境学科发展的前沿,并促进环境事业的发展。
¥196.00
全年订价
双月刊
出版周期
11-4408/Q
国内刊号
1009-1661
国际刊号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杂志简介 期刊荣誉 学术热点 期刊文献

人与生物圈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语言:中文
主办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9-1661
类别:环境
创刊时间:1999
国内刊号:11-4408/Q
全年订价:¥ 196.00
出版地区:北京
曾用名: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邮编:100864

《人与生物圈》是一本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的环境学术刊物,该杂志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该杂志的创办有利于国内外同行探讨有创新的学术观点,加强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本刊将及时推出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使国内外同行能及时、方便地查阅、引用,为环境研究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人与生物圈》杂志一级发文领域主要有: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水利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二级发文领域主要有:生物学 / 动物学、农业科学 / 林学、农业科学 / 森林经理学、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农业科学 / 畜牧兽医、生物学 / 普通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文化科学 / 教育学、生物学 / 植物学。该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开设了卷首语、诗意的乡村生活篇、直面问题促发展篇、传统种质资源保护篇、创新与发展篇、保护与发展篇、乡村文化多样性篇、提升乡村旅游文化价值篇等栏目,反映环境领域科研成果和环境实践经验,为环境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业务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

人与生物圈期刊荣誉

学术热点分析

影响因子和被引次数

期刊他引率和平均引文率

影响因子: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越高,代表着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被引次数:指某篇论文在一定时间内被引用的次数。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这篇论文影响力越大,论文的分量越高。

期刊他引率:指此期刊全部被引用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是:他引率= (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 / (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平均引文率:指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它是研究、学术绩效和研究出版物发表质量的重要指标。

主要资助项目分析

序号 资助项目 文献量
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

主要资助课题分析

序号 资助课题 文献量
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5

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序号 机构名称 发文量
1 中国科学院 197
2 新华通讯社 29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6
4 北京林业大学 23
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2
6 厦门大学 20
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4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4

相关发文主题分析

序号 相关发文主题
1 生物多样性;生态;植物;保护区;生物圈
2 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地球;丝绸之路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植物;人与生物圈计划;生物圈
4 动物;保护区;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植物
5 植物;生态系统;精灵;干旱;生态
6 生态;文学;植物;人类学;摄影
7 植物;生物多样性;雨林;植物多样性;植物园
8 生物圈;人与生物圈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国教

人与生物圈期刊文献

  • 走向绿色丝绸之路 作者:许智宏;中国科学院、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 好山好水出好茶 丛生态视角看中国茶叶 作者:王方辰;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 武夷山:茶叶之路的绿色源头 作者:郝耀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 百年辉煌 作者:郝耀华;
  • 一座武夷山 两种盖世茶 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的生态解读 作者:王方辰;
  • 科技支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曹京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 “岩骨花香”秘密之一 从地质学、遥感学看武夷岩茶 作者:付碧宏; 郑成武;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 “岩骨花香”秘密之二从微生物学看武夷岩茶 作者:陈杰;蒙顿茶制品第二实验室;
,地址:北京三里河52号,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