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SCI杂志 SCIE杂志 SSCI杂志 经济学 中科院4区 JCRQ3 杂志介绍(非官网)

国际经济学评论

英文名称: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简称:REV INT EC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杂志由Wiley-Blackwell出版社出版,本刊每期杂志都汇聚了全球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原创论文、综述文章、研究快报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学术视野,为经济学-ECONOMICS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科院分区
经济学
大类学科
0965-7576
ISSN
1467-9396
E-ISSN
预计审稿速度:
杂志简介 期刊指数 WOS分区 中科院分区 CiteScore 学术指标 高引用文章

国际经济学评论杂志简介

出版商:Wiley-Blackwell
出版语言:English
TOP期刊:
是否预警:

是否OA:未开放

中文名称:国际经济学评论

国际经济学评论(国际简称REV INT ECON,英文名称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一本未开放获取(OA)国际期刊,始终站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该期刊致力于发表在经济学领域各个方面达到最高科学标准和具有重要性的研究成果。全面反映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学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期刊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对于任何形式的抄袭行为,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形,一旦查实,均可能导致稿件被拒绝。

在过去几年中,该期刊保持了稳定的发文量和综述量,具体数据如下:

2014年:发表文章0篇、2015年:发表文章0篇、2016年:发表文章0篇、2017年:发表文章0篇、2018年:发表文章0篇、2019年:发表文章0篇、2020年:发表文章75篇、2021年:发表文章65篇、2022年:发表文章57篇、2023年:发表文章65篇。这些数据反映了期刊在全球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力和活跃度,同时也展示了其作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首选资源的地位。《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经济学领域的知识传播和科学进步,为全球经济学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期刊指数

  • 影响因子:1
  • Gold OA文章占比:22.46%
  • CiteScore:1.9
  • 年发文量:65
  • SJR指数:0.593
  • SNIP指数:1.038

WOS期刊SCI分区(2023-2024年最新版)

按JIF指标学科分区 收录子集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学科:ECONOMICS SSCI Q3 384 / 597

35.8%

按JCI指标学科分区 收录子集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学科:ECONOMICS SSCI Q3 404 / 600

32.75%

中科院分区表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 2023年12月升级版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大类学科 小类学科
经济学 4区
ECONOMICS 经济学
4区

CiteScore(2024年最新版)

CiteScore 排名
CiteScore SJR SNIP CiteScore 排名
1.9 0.593 1.038
学科类别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大类:Social Sciences 小类:Geograph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Q3 419 / 821

49%

大类:Social Sciences 小类:Development Q3 165 / 306

46%

学术指标分析

影响因子和CiteScore
自引率

影响因子: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越高,代表着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

CiteScore:该值越高,代表该期刊的论文受到更多其他学者的引用,因此该期刊的影响力也越高。

自引率: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算期刊被自身引用的次数与总被引次数的比例,可以反映期刊对于自身研究内容的重视程度以及内部引用的情况。

年发文量:是衡量期刊活跃度和研究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年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可能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和更高的学术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

高引用文章

  •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trade news, and short-term fluctu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Author:Guo, Wei; Chen, Zhongfei
  • Liberalization for servic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 mix adju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ing firmsAuthor:Bai, Zhuoran; Meng, Shuang; Miao, Zhuang; Zhang, Yan
  • Highways and firms'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Author:Liu, Dan; Sheng, Liugang; Yu, Miaojie
  • Testing the validit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for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Fourier quantile unit root testAuthor:Chan, Kenneth S.; Lai, Jennifer T.; Liang, Xiaoyi
  • Why trade when you can transfer the technology: Revisiting Smith and RicardoAuthor:Acharyya, Rajat; Marjit, Sugata
  • Chinese region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the associated global transmission of export price and quantity shocksAuthor:Egger, Peter H. H.; Li, Jie; Zhao, Yu
  • All-around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irm-level employmen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Author:Rodriguez-Lopez, Antonio; Yu, Miaojie
  • The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uthor:Gao, Meng; Jin, Chenxin; Jin, Wei; Sheng, Bin; Xu, Linpu
  •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and export 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Author:Li, Guangzhong; Ding, Hui; Jia, Fansheng
  • Low tariff on dirty goods-Environmental negligence or environmental concern?Author:Marjit, Sugata; Mukherjee, Arijit